CN216648176U - 骑乘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骑乘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8176U
CN216648176U CN202123392842.0U CN202123392842U CN216648176U CN 216648176 U CN216648176 U CN 216648176U CN 202123392842 U CN202123392842 U CN 202123392842U CN 216648176 U CN216648176 U CN 216648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elay
saddle
vehicle
typ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928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昕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928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8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8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8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包括:动力系统,包括提供动力的动力源;行走系统,包括能被动力系统驱动的车轮;车架,支撑动力系统;电源装置,给骑乘式车辆供电;电器组件,包括由电源装置供电的继电器和继电器座;继电器座包括插接件,插接件包括弹性件和卡块,卡块能限位弹性件,且两个弹性件能可拆卸连接,使得两个继电器座的插接件能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其继电器盒可以相互连接,并能适配多种连接结构,方便车辆内部电器元件的布局,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骑乘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骑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继电器作为车辆中的电器元件,传统的继电器盒需要根据继电器的数量对应设置结构,开模成本高,对继电器的安装方式不够灵活。现有的继电器盒不能普遍适应不同的连接结构,不便对继电器盒的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其继电器盒可以相互连接,并能适配多种连接结构,方便车辆内部电器元件的布局,节约成本。
为了实现以上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包括:动力系统,包括提供动力的动力源;行走系统,包括能被动力系统驱动的车轮;车架,支撑动力系统;电源装置,给骑乘式车辆供电;电器组件,包括由电源装置供电的继电器和继电器座;继电器座包括插接件,插接件包括弹性件和卡块,卡块能限位弹性件,且两个弹性件能可拆卸连接,使得两个继电器座的插接件能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的,橡胶件,形成连接插接件的卡口,弹性件和能插接到卡口上。
可选的,继电器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继电器被安装到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
可选的,下座体包括继电器放置部和下座体本体,继电器放置部连接于下座体本体且相对下座体本体凸出。
可选的,电器组件还包括保险丝和用于安装保险丝的保险丝盒,电器组件还包括弹性罩壳,弹性罩壳包装保险丝盒。
可选的,弹性罩壳围绕保险丝盒,并在弹性罩壳的底部形成排水口。
可选的,骑乘式车辆还包括壳体组件,包装至少部分车架,保险丝盒设置于壳体组件和车架之间的空间内。
可选的,主线束,与电源装置连接,主线束给至少部分的电器组件供电,制动管,连接行走系统;主线束和制动管分别设置于骑乘式车辆的车宽的中心线的两侧。
可选的,车架还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主车架连接于副车架的前方,主车架包括:前立管;左右一对管体组件,与前立管相连;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基本沿着骑乘式车辆车长的前后方向延伸;副车架包括:左右一对副管体组件;左右分布的副管体组件之间形成电器装配区间,闪烁器和电子控制单元被设置在电器装配区间中。
可选的,继电器设置于电器装配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骑乘式车辆在一种实施例中的整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图1所提供的骑乘式车辆的整车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主车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和限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中部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的固定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的固定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架的固定机构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车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提供骑乘式车辆的内部结构俯视平面图。
图1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器元件布置示意图。
图15为图1提供骑乘式车辆的继电器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提供骑乘式车辆的继电器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提供骑乘式车辆的保险丝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揭示一种车辆,车辆可以是骑乘式车辆10或全地形车辆,以骑乘式车辆10可以是摩托车,以摩托车为例,其包括:车架100、动力系统200、操纵系统300、壳体组件700、行走系统800、以及承载系统900,动力系统200包括提供动力的动力源210,动力系统200和操纵系统300被车架100支撑,操纵系统300用于控制骑乘式车辆10的行进,壳体组件700覆盖至少部分的车架100,承载系统900包括供用户骑乘的座垫910,座垫910设置在车架100的上方。车架100支撑动力系统200、操纵系统300以及承载系统900。骑乘式车辆还包括行走系统800和传动系统830,行走系统800包括能被动力系统200驱动的车轮,车轮包括前轮810和后轮820。传动系统830连接动力系统200和行走系统800。
参照图3到图8,车架100包括多个第一车架构件和多个非管状的第二车架构件20,第二车架构件20连接管体,连接的第二车架构件20和管体共同组成车架100的主要部分。车架100还包括主车架110和副车架120,主车架110连接于副车架120的前方,骑乘式车辆10的车长基本沿着第一直线延伸,骑乘式车辆10沿着第一直线行进的方向为前方。主车架110包括前立管111和左右一对管体组件112,左右两侧分布的管体组件112位于第一直线的两侧。管体组件112与前立管111相连,管体组件112包括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基本沿着骑乘式车辆10车长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车架构件形成前立管和管体组件,第一车架构件为管体。至少部分数量的非管状的第二车架构件20被设置分别连接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第二车架构件20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形成至少一安装平面1311,用于安装或支撑动力系统200、操纵系统300以及承载系统900的部件的一个或组合。管体的强度高,能提升车架100的稳定性,但是管体的相对重量大,车架100过多使用管体,不利于骑乘式车辆10的整体的轻量化,从而影响了骑乘式车辆10的性能。因此,采用非管状的第二车架构件20,连接于管体之间,以提升车架100的稳定性和强度,并可以有效减小车架100的整体重量。此外,管体的曲型表面不便于安装动力系统200、操纵系统300、承载系统900的部件,利用非管状的第二车架构件20形成具有安装平面1311的安装部,可以省去连接在管体和动力系统200、操纵系统300、承载系统900的部件之间的焊接件,从而简化车架100的结构,降低车架100的重量。
参照图5,第二车架构件20包括第一安装构件21和第二安装构件22,第一安装构件21连接于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之间,第二安装构件22被设置连接于至少两个的管体之间。第一安装构件21形成定位动力源210的前安装部131,前安装部131包括用于安装动力源210的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构件22构成用于连接的后安装部132,牌照支架用于安装牌照。在骑乘式车辆10的车长的前后方向上,第一安装构件21设置于第二安装构件22的前方。副管体组件113包括第三管体1131和第四管体1132,第三管体1131和第四管体1132基本沿着骑乘式车辆10车长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构件22连接左右两侧的副管体组件113。主车架110设置在副车架120的前方,车架100整体跨度大,且通过焊接的结构容易产生变形,从而设置第一安装构件21和第二安装构件22连接于管体之间,可以加强车架100整体的强度,减少长期使用骑乘式车辆10后车架100产生的变形。
第一安装件具有至少一安装平面1311和穿过安装平面1311的安装孔1312,车架100还包括动力源定位件2101,动力源定位件2101穿过安装孔1312以夹持动力源210,动力源定位件2101与安装平面1311配合以夹持并定位动力源210,安装平面1311的设置便于动力源定位件2101稳定地固定动力源210。可选的,第一安装构件21被设置为板件或是至少部分被设置为板件,第一安装构件21的非管体结构可以降低第一安装件的体积,从而降低第一安装构件21的相对重量,以整体的降低车架100的重量。第一安装件设置在左右两侧分布的管体组件112之间,从而第一安装件也左右两侧地分布,用于配合动力源定位件2101固定动力源210。第一安装件上还设有供线缆332穿过的穿线孔,以方便整机的走线布置。第一安装构件21的至少一个侧端设有向其内侧凹陷的应力分散区137,第一安装构件21在其侧端构成向内凹陷的弧形槽,用以防止因应力集中使得第一安装构件21的结构遭到破坏,以提升第一安装构件21的强度。可选的,第一安装构件21的侧端形成加强筋136,加强筋136形成于第一安装构件21的侧端,其为相对第一安装构件21的表面凸起件,从而不会过于增加第一安装构件21的厚度和重量,并能相对提升第一安装构件21的刚性。
参照图8,车架100还包括中部车架140,中部车架140连接主车架110和副车架120。中部车架140包括连接主车架110的第一定位部142和第二定位部143。第一定位部142和第二定位部143是中部车架140形成固定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的两个连接管,两个连接管V型排布。连接管中空设置形成能供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插入的管槽,或是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形成供连接管插入的管槽。可选的,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能分别插入连接管内,并通过焊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连接到连接管的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相对倾斜地设置,且第一安装构件21设置在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之间,支撑并定位管体组件112。连接管在左右两侧分布,从而能分别连接固定左右设置的管体组件112。中部车架140还包括至少两个副车架定位部147,副车架120被副车架定位部147安装定位,从而中部车架140前后连接主车架110和副车架120。第一定位部142和第二定位部143一体成型,从而使得连接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的位置相对固定,减小装配尺寸偏差,防止副车架120相对主车架110松动,提升车架100整体的稳定性。
骑乘式车辆10还包括悬挂系统400,行走系统800包括能被动力系统200驱动的车轮,车轮包括前轮810和后轮820。悬挂系统400对骑乘式车辆10进行缓冲,以吸收行走系统800受到的冲击。中部车架140包括连接主车架110的第一定位部142和第二定位部143,以及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动力源210的第三定位部146,第一定位部142、第二定位部143以及第三定位部146一体成型,动力源210被固定到主车架110和中部车架140之间。第一定位部142、第二定位部143以及第三定位部146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可以降低主车架110、动力源210以及中部车架140的装配误差,降低装配难度,简化制作工艺,并能使得车架100结构整体更稳定,从而牢靠地固定动力源210。
第一定位部142维持至少部分第一管体1121沿着第一轴线101延伸,第二定位部143维持至少部分的第二管体1122沿着第二轴线102延伸,安装平面1311包括连接到第一管体1121的第一端,和连接到第二管体1122的第二端,安装平面1311沿着第三轴线103延伸,第三轴线103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轴线101、第二轴线102以及第三轴线103向中平面的投影构成三角形。第三车架构件141支撑并定位主车架110,使得第三车架构件141的第一定位部142和第二定位部143分别固定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通过前安装部131能加强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强度。中部车架140的第三车架构件141固定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且将用于直接安装动力源210的前安装部131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从而前安装部131的相对位置固定,可以提升装配动力源210的安装精度,提升骑乘式车辆10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前安装部131固定连接动力源210,两侧分布设置的前安装部131呈夹持动力源210的状态,利用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动力源210加强车架100的刚度。
可选的,中部车架140被设置部分结构为第三车架构件141,使得左右方向上的位于同一侧的定位部一体成型地制作。可选的,中部车架140是通过铸造工艺制作而成的铸件。通过第三车架构件141形成分别固定主车架110和副车架120的定位部,从而可以减少主车架110和副车架120装配到中部车架140的尺寸误差。作为第三车架构件141的中部车架140形成固定动力源210的第三定位部146,通过中部车架140和主车架110共同固定动力源210,主车架110上的前安装部131和中部车架140的第三定位部146的相对位置固定,使得中部车架140和主车架110能稳固地定位动力源210。
用于固定主车架110的第一定位部142和第二定位部143、用于固定动力源210的第三定位部146以及用于固定副车架120的副车架定位部147都生成于第三车架构件141,装配车架100时节省了很多对位焊接的工作,简化了装配工艺,省去了很多焊接件,降低了车架100整体的重量。车架100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稳定,车架100装配偏差小,提升车架100的整体强度。
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第二安装件设置于第一安装件的前方。第一安装件至少设置在左右两侧,在左右两侧形成两个安装位置。同样的,第二安装件设置在左右两侧,在左右两侧形成两个安装位置。第一安装件和/或第二安装件构成固定动力源210的前安装部131。可选的,第二安装件和第一安装件都形成于第二车架构件20上,第二车架构件20为设置在管体之间的板件。可选的,第二安装件和第一安装件中的一个设置于第二车架构件20上,如,第二安装件并非设置在板件上,而是通过单独的连接结构焊接到管体上。
管体设有连接孔105,车架100还包括连接柱106,连接柱106被插入并固定连接于连接孔105,连接柱106的一端置入连接孔105,并被管体包围,连接柱106一端暴露于管体之外,从而连接柱106能用于固定连接其它零件,如脚蹬301。连接柱106设置于管体的下方,且连接柱106向下相对延伸出管体,不仅能提升管体整体的一致性,并能通过管体保护连接柱106,提升连接柱的使用寿命。可选的,连接柱106为机加件,连接柱106的占用空间较小不会破坏外观,且尺寸容易保证。
参照图9到图11,车架100还包括固定机构160,固定机构160穿过安装部以固定连接动力源210到车架100。固定机构160设置在安装位置以固定连接动力源210。可选的,固定机构160包括安装轴161和调节部162,安装轴161和调节部162配合夹持动力源210,第二安装部包括车架连接套163,调节部162包括螺纹柱165以及锁定件164,车架连接套163能相对调节部162旋转,锁定件164锁定车架连接套163相对螺纹柱165的位置。车架连接套163中空设置,且车架连接套163内部对应的设有螺纹,螺纹柱165可以螺接到车架连接套163上,并通过旋转螺纹柱165改变车架连接套163连接到螺纹柱165上的深度,再通过锁定件164螺接到螺纹柱165上,锁定车架连接套163和螺纹柱165的连接。车架连接套163形成与主车架。调节部162可以调节固定机构160能实现的连接距离,可以填补装配主车架110和动力源210时两者之间的间隙,从而不需要通过车架100变形去弥补主车架110和动力源210的间距,从而简化装配工艺,并能增强车架100的强度。
固定机构160还包括延长轴套166,延长轴套166被设置连接到安装轴161上,用以加长固定机构的长度,以进一步提升车架连接套163能调节的尺寸上限,并且能根据车架和发动机的间隙进行尺寸调节。
安装轴161和调节部162分别设置在安装部的两侧的安装位置上,即左右两侧的第一安装件分别通过安装轴161和调节部162连接,通过设置在一侧的第一安装件上的调节部162调节动力源210和第一安装件之间的装配间隙,以提升第一安装件和动力源210的装配精度。同理,左右两侧的第二安装件分别通过调节部162和安装轴161连接。可选的,两侧的安装部全部通过安装轴161连接安装动力源210。可选的,两侧的安装部全部通过调节部162连接安装动力源210。
中部车架140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动力源210的第三定位部146,每个第三定位部146在车辆的左右两侧的方向上至少生成两个用于安装动力源210的安装位置,从而两个第三定位部146至少生成四个安装位置。主车架110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在左右方向的任一侧生成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动力源210的安装位置,中部车架140的第三定位部146在左右方向的任一侧生成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动力源210的安装位置,从而车架100在左右方向的任一侧生成至少四个固定动力源210的安装位置。安装部设置于第三定位部146的前方,两个第三定位部146上下分布。在骑乘式车辆10的高度方向上,第三定位部146的高度低于安装部的高度。安装部和定位部形成的四个安装位置呈拱形分布,使得中部车架140和主车架110半包围地固定支撑动力源210。
车轮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悬挂系统400包括后悬架420,后悬架420连接后车轮。后悬架420具有两个后悬臂421,两个后悬臂421分别连接于中部车架140,且中部车架140位于两个后悬臂421之间。中部车架140包括连接件144和中间轴145,连接件144至少设有两个,在车长方向的左右两侧基本对称地分布,中间轴145连接在左右两侧分布的连接件144的中间。连接件144基本在第一平面上延伸,定义第二直线,第二直线平行于骑乘式车辆10的车宽方向,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垂直。中间轴145基本平行于第二直线。中间轴145内部中空形成穿孔,通过螺柱穿过穿孔,并通过紧固件锁紧螺柱,以通过中间轴145连接其它车架100或者零件。中间轴145至少设有一个,用于连接后悬架420。后悬架420的两个后悬臂421安装到中部车架140的两侧,使得后悬臂421呈夹持中部车架140的状态。
可选的,中间轴145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到连接件144上,中间轴145用于连接后悬架420、动力源210或者副车架120。同时,设置中间轴145连接左右分布的连接件144,可以增加中部车架140整体的强度。同时,第三车架构件141的连接件144可以在被模制时一体成型的生成用于连接中间轴145的开孔135,从而提升中间轴145和连接件144的装配精度,并提升中间轴145和连接件144的连接强度。
悬挂系统400包括联动装置430和减震装置410,减震装置410包括能吸收震动的弹簧,减震装置410的一端连接于车架100,可选的,减震装置410的一端连接于中部车架140。联动装置430包括第一摆件431和第二摆件432,第一摆件431包括与第二摆件432、后悬架420以及减震装置410转动连接的齿部,第二摆件432分别与第一摆件431和中部车架140转动连接。通过第一摆件431和第二摆件432形成四连杆结构增加减震装置410的减震行程,提升悬挂系统400的缓冲性能。
第二摆件432包括左右两侧分布的摆杆4321,至少部分的减震装置410和至少部分的第一摆件431能在两个摆杆4321之间里摆动。至少部分的减震装置410和第一摆件431在两个摆杆4321之间运动,从而沿着第二直线的方向上,第一摆件431的投影和第二摆件432的投影有部分重叠,减震装置410的投影和第二摆件432的投影有部分重叠。在沿着第一直线的方向上,减震装置410设置在中部车架140和后悬架420之间。在第二直线的方向上,中部车架140和减震装置410都被设置后悬架420之间。中部车架140、第一摆件431以及第二摆件432半包围减震装置410。联动装置430和悬挂系统400的结构紧凑,充分利用了中部车架140和后悬件之间的空间,且联动装置430和悬挂系统400自身的尺寸和重量也不会相应增加。通过以上的结构布局,不仅可以增加弹簧的行程,提升悬挂系统400对不同冲击强度下的缓冲能力,使得骑乘式车辆10的行进过程更加平缓。
第二安装构件22包括左右两侧分布的第一加强板133和第二加强板134,以及设置连接第一加强板133和第二加强板134中间的后安装部132,后安装部132具有至少一向后方露出的安装平面1311,供安装牌照的安装位置。第一加强板133、第二加强板134以及后安装部132被设置为板件。第一直线位于骑乘式车辆10的车宽方向的中线上,第一加强板133一侧边连接于副管体组件113,第一加强板133向中线的方向倾斜,第二加强板134与第一加强板133关于第一直线对称的设置。第一加强板133和第二加强板134中部设有开孔135,使得第二安装构件22轻量化。第一加强板133和第二加强板134侧端形成加强筋136,进而加强第二安装构件22的强度。第一安装构件21和第二安装构件22的至少一个侧端设有向其内侧凹陷的应力分散区137,用以防止因应力集中使得第二安装构件22的结构遭到破坏。
第二安装构件22沿着第二直线的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构件22在安装牌照的同时,还能加强位于两侧分布的副管体组件113的强度。副管体组件113包括第三管体1131和第四管体1132,第三管体1131和第四管体1132基本沿着骑乘式车辆10车长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二安装构件22连接左右两侧的副管体组件113,从而通过第二安装构件22稳固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的相对位置,以加强副车架120的强度。第一安装构件21和第二安装构件22在前后方向上排布,使得车架100整体更加稳定。板结构相对管结构较轻,能相对降低车架100的重量。第一安装构件21和第二安装构件22的厚度不超过5mm,从而确保车架100的轻量化,并能保证第一安装构件21和第二安装构件22的强度。可选的,第一安装构件21和第二安装构件22的厚度不超过3mm。
车架100通过管体、非管状的第二车架构件20以及第三车架构件141的集成,可以在保证车架轻量化的同时,提升车架的强度,第三车架构件141形成连接主车架110的第一定位部142和第二定位部143,以及包括至少两个安装动力源210的第三定位部146,第一定位部142、第二定位部143以及第三定位部146左右两侧的分布,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定位部142和/或第二定位部143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三定位部146一体成型。副车架120被副车架定位部147安装定位,从而中部车架140前后连接主车架110和副车架120。副车架定位部147生成于连接件144上,从而副车架定位部147与第一定位部142、第二定位部143以及第三定位部146一体成型。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副车架120的相对位置更为固定。
参照图12,车架100还包括车前架150,车前架150连接并支撑操纵系统300,操纵系统300包括把手,后视镜320以及灯光装置330。车前架150包括管体和第二车架构件20,第二车架构件20连接管体,且第二车架构件20提供安装后视镜320和/或灯光装置330的操纵件安装部23。车前架150包括车前架管体151,第二车架构件20以及第三车架构件141。连接铸件为第三车架构件141,连接铸件连接主车架110和车前架管体151,使得车前架150连接到主车架110。
通过组合式车架100结构,由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构件组成车架100,利用第二车架构件20设置在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之间,一体成型的第一定位部142和第二定位部143与第二车架构件20配合,使得第一管体1121和第二管体1122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车架构件20的设置,相对管体的质量低,且能提供其它元件安装到车架100上的安装平面1311,从而不需要焊接额外的连接元件,用以连接动力源210等元件,节省了成本并进一步的降低车架100质量。利用第三车架构件141形成多个连接位置,减少焊接点,简化装配,防止车架100变形,提升车架100强度。通过组合式车架100结构,可以使得车架100轻量化的同时,解决编织类车架100装配工艺复杂和尺寸偏差较大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并能保证车架100的强度。
参照图13,骑乘式车辆10还包括电源装置610和电器组件600,电源装置610给骑乘式车辆10供电。电器组件600至少包括由电源装置610供电的闪烁器620和电子控制单元630,左右分布的副管体组件113之间形成电器装配区间104,闪烁器620和电子控制单元630被设置在电器装配区间104中。通过特定的区域装配电器组件600,优化骑乘式车辆10的整车布局,方便对骑乘式车辆10的装配。动力系统200还包括至少两个喷油器250和至少两个点火线圈251,喷油器250和点火线圈251关于骑乘式车辆10的车宽的中心线基本对称地分布。
骑乘式车辆10还包括主线束640,主线束640与电源装置610连接,主线束640给至少部分的电器组件600供电,制动管650连接行走系统800。主线束640和制动管650分别设置于骑乘式车辆10的车宽的中心线的两侧。主线束640和制动管650分别沿着左右两侧分布的管体组件112延伸。主线束640设置于车宽方向的中心线的右方,电器元件向位于骑乘式车辆10的车宽方向的右方的主线束640出线。通过以上设置,使得骑乘式车辆10的走线更加整齐,并能降低线路装配失误出现的概率。
电器组件600还包括继电器660,电源装置610和继电器660设置于电器装配区间104内。
电器组件600还包括适配件670,连接电子控制单元630和车架100,适配件670能填补电子控制单元630和车架100的间距。在骑乘式车辆10的配置版本不同时,部分电器元件的尺寸大小会有不同,从而通过适配件670连接电子控制元件和车架100。在电子控制元件的尺寸有所改变时,仅需通过连接适配件670即可装配电子控制元件到车架100上,从而不需要额外改装车架100的尺寸和结构,提升骑乘式车辆10的适配度。适配件670为橡胶套,在电器元件的尺寸过大时,拆卸适配件,直接将电器元件连接到车架上。在电器元件的尺寸较小时,通过适配件670连接电器元件到车架上,从而不用调节车架的尺寸。可选的,ECU通过连接适配件670,被车架固定连接。
可选的,利用车架100和壳体组件700之间的区域容纳放置部分电子元件。车架100和覆盖在车架100上的壳体组件700构成骑乘式车辆的车体。
可选的,参照图17,电器组件600还包括保险丝680和用于安装保险丝680的保险丝盒681,保险丝盒681设置于电器装配区间104内。
参照图15和图16,继电器座661包括插接件662,插接件662包括弹性件664和卡块663,弹性件664和卡块663可拆卸的连接适配,弹性件664形成搭扣,使得两两继电器座661的插接件662可拆卸的连接。如,第一继电器座的插接件662的弹性件664能卡接到第二继电器座的插接件的弹性件664上,并且两两卡块663相互限位。骑乘式车辆10还设有橡胶件,形成连接插接件662的卡口,插接件能插接到卡口上,通过橡胶件软连接继电器座661。继电器座的插接件还能适配连接塑料件。
继电器座661包括上座体6611和下座体6612,继电器660被安装到上座体6611和下座体6612之间。下座体6612包括继电器放置部665和下座体本体666,继电器放置部665连接于下座体本体666且相对下座体本体666凸出,不仅方便装配,还能防止水进入继电器放置部665。
电器组件600还包括保险丝680和用于安装卡块保险丝680的保险丝盒681,电器组件600还包括弹性罩壳,弹性罩壳包装保险丝盒681,从而对保险丝盒681减震。弹性罩壳围绕保险丝盒681,并在弹性罩壳的底部形成排水口,防止弹性罩壳之中积水。
可选的,参照图14,电器组件还包括保险丝和用于安装保险丝的保险丝盒681a,保险丝盒681a设置于壳体组件700a和车架100a之间的空间内,从而利用车架100a和壳体组件700a之间的区域容纳放置保险丝盒681a,可以对应的降低副车架在骑乘式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的,继电器座包括第一插接件以及第二插接件,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卡块,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卡块,第一弹性件能卡接到第二卡块,使得两个继电器座661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能可拆卸地连接。继电器座的适配程度被提升,可以多个继电器座661互相限位。同时,第一插接件能适配连接到壳体组件700上。继电器座661还包括第三插接件,骑乘式车辆10还设有橡胶件,形成连接第三插接件的卡口,第三插接件能插接到卡口上,通过橡胶件软连接继电器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骑乘式车辆,包括:
动力系统,包括提供动力的动力源;
行走系统,包括能被所述动力系统驱动的车轮;
车架,支撑所述动力系统;
电源装置,给所述骑乘式车辆供电;
电器组件,包括由所述电源装置供电的继电器和继电器座;
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座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弹性件和卡块,所述卡块能限位所述弹性件,且两个所述弹性件能可拆卸连接,使得两个所述继电器座的所述插接件能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件,形成连接所述插接件的卡口,所述弹性件和能插接到所述卡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继电器被安装到所述上座体和所述下座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体包括继电器放置部和下座体本体,所述继电器放置部连接于所述下座体本体且相对所述下座体本体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组件还包括保险丝和用于安装所述保险丝的保险丝盒,所述电器组件还包括弹性罩壳,所述弹性罩壳包装所述保险丝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罩壳围绕所述保险丝盒,并在所述弹性罩壳的底部形成排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骑乘式车辆还包括壳体组件,包装至少部分所述车架,所述保险丝盒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车架之间的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线束,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所述主线束给至少部分的所述电器组件供电,制动管,连接所述行走系统;所述主线束和所述制动管分别设置于所述骑乘式车辆的车宽的中心线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车架还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所述主车架连接于所述副车架的前方,所述主车架包括:前立管;左右一对管体组件,与所述前立管相连;所述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基本沿着所述骑乘式车辆车长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副车架包括:左右一对副管体组件;左右分布的所述副管体组件之间形成电器装配区间,闪烁器和电子控制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电器装配区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骑乘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设置于所述电器装配区间内。
CN202123392842.0U 2021-12-29 2021-12-29 骑乘式车辆 Active CN216648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2842.0U CN216648176U (zh) 2021-12-29 2021-12-29 骑乘式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92842.0U CN216648176U (zh) 2021-12-29 2021-12-29 骑乘式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8176U true CN216648176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44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92842.0U Active CN216648176U (zh) 2021-12-29 2021-12-29 骑乘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8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1567B2 (en) Electric bicycle
CN104870300A (zh) 自动二轮车的前灯装置
JP5938249B2 (ja) 電動式鞍乗り型車両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CN217260476U (zh) 摩托车
JP4986684B2 (ja) 鞍乗り型4輪車
CN216648176U (zh) 骑乘式车辆
CN217074666U (zh) 摩托车
WO2013180199A1 (ja) 鞍乗型車両の収納構造
CN217074665U (zh) 摩托车
JPWO2004078568A1 (ja) 鞍乗型車両
BR102015004806A2 (pt) Veículo para montar com motor de cilindro único
CN216660178U (zh) 摩托车
JPWO2004071858A1 (ja) 車両用フレーム組立体及びその組立体を有する車両
JP4999450B2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リザーブタンク配置構造
CN2910755Y (zh) 踏板摩托车
JP2021030883A (ja) 鞍乗型車両
CN217074659U (zh) 摩托车
CN217260482U (zh) 摩托车
CN217074627U (zh) 摩托车
CN112399945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架结构
CN216546516U (zh) 摩托车
CN217074602U (zh) 骑乘式车辆
CN216102603U (zh) 一种高强度的组合式电动自行车车架
JP7367496B2 (ja) 鞍乗型車両
CN218085865U (zh) 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