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7090U - 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7090U
CN216647090U CN202122783643.6U CN202122783643U CN216647090U CN 216647090 U CN216647090 U CN 216647090U CN 202122783643 U CN202122783643 U CN 202122783643U CN 216647090 U CN216647090 U CN 216647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ng
supporting shaft
piece
develop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836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丽坤
戴勒
虞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nest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star Corp filed Critical Ninesta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7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7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设有感光鼓的电子成像装置内,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和分离组件;显影辊可旋转地设置于盒体上,显影辊用于向感光鼓提供显影剂;分离组件设置于盒体上,分离组件用于接收使显影辊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的驱动力;分离组件包括支撑轴和分离件,支撑轴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相对盒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显影辊的长度方向平行,分离件可随支撑轴的移动而移动;由于分离组件设置于显影盒的盒体上,而显影盒定期会进行更换,使得分离部件不易出现磨损等损坏,且还有利于分离部件的拆卸更换。

Description

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成像装置通常包括感光鼓盒和显影盒,鼓盒内设有感光鼓,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内,且显影盒内设有用于向感光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辊。在成像操作期间,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保持对感光鼓的挤压而向感光鼓提供显影剂,以将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然后使感光鼓上的显影剂转印至打印介质上而形成可见图像。
在非成像操作期间,为了避免显影辊与感光鼓仍保持长期接触,在一种已知的显影盒中,通常将用于移动显影盒以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部件设置在感光鼓盒的两端,并且用于移动显影盒的部件都需要从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接收驱动力。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由于分离部件设置于感光鼓盒上,使得分离部件与不同的显影盒长期接触,使得分离部件容易出现磨损等损坏,而当该分离部件出现损坏时,不仅影响显影辊与感光鼓之间的接触和分离,也不利于后续分离部件的拆卸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影盒,以解决目前现有的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分离部件出现损坏时影响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接触和分离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设有感光鼓的电子成像装置内,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和分离组件;显影辊可旋转地设置于盒体上,显影辊用于向感光鼓提供显影剂;分离组件设置于盒体上,分离组件用于接收使显影辊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的驱动力;分离组件包括支撑轴和分离件,支撑轴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可相对盒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显影辊的长度方向平行,分离件可随支撑轴的移动而移动。
可选地,分离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用于回复支撑轴,以使支撑轴沿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
可选地,分离件可在支撑轴的驱动下旋转,或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盒体上还设有安装槽和/或安装孔,盒体靠近安装槽和/或安装孔处还设有支撑件;支撑轴容置于安装槽和/或安装孔内,分离件与支撑件连接,分离件远离支撑件的端部与电子成像装置的抵靠件抵接。
可选地,支撑轴包括支撑轴本体和分离部,且分离部为形成在支撑轴本体上的凹槽或凸起,支撑件为自盒体的表面延伸设置的限位柱;分离件包括抵靠部和安装部,抵靠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与抵靠件抵接,安装部靠近抵靠部的一端沿支撑轴的径向设有第一连接孔;安装部靠近抵靠部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孔套设于限位柱上,安装部远离抵靠部的一端套设或卡设于分离部上;当支撑轴接收到驱动力时,分离部可带动分离件围绕限位柱旋转,以使盒体向远离抵靠件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安装部远离抵靠部的一端沿支撑轴的轴向设有第二连接孔或卡接槽,安装部可通过第二连接孔或卡接槽套设或卡设于分离部。
可选地,支撑轴包括支撑轴本体和分离部,且分离部为形成在支撑轴本体上的凹槽或凸起;分离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固定件与支撑件固定连接,固定件沿支撑轴的径向设有容纳槽,活动件容置于容纳槽内;活动件靠近盒体的一端设有斜楔部,当支撑轴接收到驱动力时,分离部带动斜楔部移动,以使盒体向远离抵靠件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支撑件包括沿支撑轴的径向设于安装槽两侧的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固定件靠近盒体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卡接部,且卡接部与第三连接孔卡接配合。
可选地,分离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于固定件与活动件之间。
可选地,支撑轴还包括接收部,接收部与支撑轴本体的端部连接,接收部用于接收驱动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内,该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和分离组件,且分离组件设置于盒体上,分离组件用于接收使显影辊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的驱动力,较目前现有的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分离部件设置于感光鼓盒上而言,由于分离组件设置于显影盒的盒体上,而显影盒定期会进行更换,使得分离部件不易出现磨损等损坏;同时,若分离部件出现损坏时,仅需将显影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卸下,然后从显影盒的盒体上卸下损坏的分离部件,并更换完好的分离部件即可,有利于分离部件的拆卸更换。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分离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分离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分离组件与电子成像装置中驱动件及抵靠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分离组件与电子成像装置中驱动件及抵靠件的另一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分离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分离组件与电子成像装置中驱动件及抵靠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分离组件与电子成像装置中驱动件及抵靠件的另一配合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显影盒;
1、盒体;
11、盒盖;111、安装槽;112、限位柱;113、第五连接孔;114a、第一筋条;114b、第二筋条;115、第三连接孔;
2、显影辊;
3、分离组件;
31、支撑轴;311、支撑轴本体;312、分离部;313、接收部;32、第一弹性件;33、分离件;331、抵靠部;332、安装部;3321、第一连接孔;3322a、卡接槽;3322b、第二连接孔;333、第二弹性件;334、活动件;3341、斜楔部;335、固定件;3351、容纳槽;3352、卡接部;
4、端盖;
41、第四连接孔;
200、驱动件;
300、抵靠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例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电子成像装置中,通常安装有感光鼓盒和显影盒,其中,感光鼓盒具有可旋转的感光鼓,显影盒具有可旋转的显影辊。在成像操作期间,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保持对感光鼓的挤压而向感光鼓提供显影剂,以将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然后使感光鼓上的显影剂转印至纸张等打印介质上而形成可见图像。
在非成像操作期间,如果显影辊与感光鼓表面保持长期接触,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后果,例如:在非成像操作期间,若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接触,显影辊可能会使感光鼓表面附上多余的显影剂;若感光鼓和显影辊仍彼此接触地旋转摩擦,可能会导致感光鼓、显影辊和显影剂过早地退化;特别地,如果使用具有弹性层的显影辊,显影辊与感光鼓保持长期接触可能会发生永久变形,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使感光鼓上的潜像显影不均匀。
现有技术提出了在感光鼓盒的两端设置用于移动显影盒以将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部件,且分离部件从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接收驱动力,以使显影辊和感光鼓在彼此接触或彼此分离的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但是,由于分离部件设置于感光鼓盒的两端,分离部件长期与不同的显影盒进行接触,导致分离部件容易出现磨损等损坏,从而影响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接触和分离,且不利于分离部件的拆卸更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设有感光鼓的电子成像装置内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和分离组件,其中,显影辊可旋转地设置于盒体上,分离组件设置于盒体上。由于分离组件设置于显影盒的盒体上,而显影盒定期会进行更换,使得分离部件不易出现磨损等损坏;同时,若分离部件出现损坏时,仅需将显影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卸下,然后从显影盒的盒体上卸下损坏的分离部件,并更换完好的分离部件即可,有利于分离部件的拆卸更换。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影盒100,显影盒100可拆卸地安装于设有感光鼓(图中未示出)的电子成像装置内,显影盒100包括盒体1、显影辊2和分离组件3,其中,显影辊2可旋转地设置于盒体1上,显影辊2用于向感光鼓提供显影剂;分离组件3设置于盒体1上,分离组件3用于接收使显影辊2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具体地,为了便于理解说明书,预先设定显影盒100的各个方向用于后面的说明书,图1中左前侧方向为显影盒100的前侧,与之相对的方向为显影盒100的后侧,图1中左前侧的上部为显影盒100的上侧,与之相对的方向为显影盒100的下侧,图1中左上侧方向为显影盒100的左侧,与之相对的方向为显影盒100的右侧,其中显影盒100的前侧方向面对感光鼓,说明书中显影盒100及显影盒100中的各个部件出现的“前”、“后”、“上”、“下”、“左”、“右”均以图1中所示的方向为准。
电子成像装置内还设有驱动件200,该驱动件200用于向分离组件3施加沿第一方向D1的驱动力,显影盒100通过该分离组件3而向远离或靠近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以使显影辊2和感光鼓在彼此接触或彼此分离的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第一方向D1与显影辊2的长度方向平行,即第一方向D1与显影辊2的轴向方向平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为自右向左的方向。
请参见图3,盒体1上还设有安装槽111和至少一个支撑件,支撑件靠近安装槽111设置,电子成像装置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抵靠件300(见图6和图7)。
请参见图3和图6,分离组件3包括支撑轴31、第一弹性件32和至少一个分离件33,支撑轴31容置于安装槽111内,分离件33与支撑件连接,分离件33远离支撑件的端部与抵靠件300抵接。
具体地,显影盒100的前壁沿第一方向D1开设有安装槽111,支撑轴31沿第一方向D1容置于安装槽111内,且支撑轴31在安装槽111内可沿第一方向D1或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
第一弹性件32用于回复支撑轴31,以使支撑轴31在安装槽111内可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分离件33可随支撑轴31的移动而移动。
当支撑轴31接收到驱动力时,支撑轴31在安装槽111内沿第一方向D1移动,以使支撑轴31向远离抵靠件300的方向移动;当支撑轴31接收到的驱动力解除时,支撑轴31在安装槽111内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以使支撑轴31向靠近抵靠件300的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显影盒100的前壁沿第一方向D1还可以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件,且安装件内开设有安装孔,支撑轴31可以依次插入该两个安装件的安装孔内,以使得支撑轴31可旋转地安装于显影盒100的前壁上。
分离件33、支撑件和抵靠件300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分离件33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其他任意数量,例如分离件33的数量为1个,且该分离件33设置于支撑轴31的中部,或其它任意位置,在此不做限定;或者,分离件33的数量为2个,且该分离件33对称间隔设置于支撑轴31的两端,在此不做限定。
支撑轴31包括相连接的支撑轴本体311和至少一个分离部312,且分离部312可以为形成在支撑轴本体311上的凹槽或凸起,支撑件为自盒体1的表面延伸设置的限位柱112。
具体地,支撑轴本体311可以由铁、钢或硬质塑料等材料所制成,分离部312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焊接或铣削等方式与支撑轴本体311连为一体,且分离部312与分离件33的数量一一对应。
请参见图4和图5,分离件33包括抵靠部331和安装部332,抵靠部331远离安装部332的一端与抵靠件300抵接,安装部332靠近抵靠部331的一端沿支撑轴31的径向设有第一连接孔3321。安装部332靠近抵靠部33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孔3321套设于限位柱112上,安装部332远离抵靠部331的一端套设或卡设于分离部312上。
当支撑轴31接收到驱动力时,分离部312可带动分离件33围绕限位柱112旋转,以使支撑轴31向远离抵靠件300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抵靠部331与安装部332之间可呈钝角相互连接,安装部332远离抵靠部331的一端沿支撑轴31的轴向设有第二连接孔3322b或卡接槽3322a,即安装部33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孔3322b套设于分离部312上。
当分离部312为形成在支撑轴本体311上的凹槽时,即分离部312的外径小于支撑轴本体311的外径,第二连接孔3322b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分离部312的外径,第二连接孔3322b的内径小于支撑轴本体311的外径,或者,安装部332也可以通过卡接槽3322a与分离部312卡接,且卡接槽3322a的开口宽度大于或等于分离部312的外径,卡接槽3322a的开口宽度小于支撑轴本体311的外径。
当分离部312为形成在支撑轴本体311上的凸起时,两个凸起紧邻且间隔形成在支撑轴本体311上,该凸起自支撑轴本体311的表面沿支撑轴31的径向延伸,安装部332设置于该两个凸起之间,且第二连接孔3322b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支撑轴本体311的外径,或者,安装部332也可以通过卡接槽3322a卡设于该两个凸起之间,且第二安装槽卡接槽3322a的开口宽度大于或等于轴体本体311的外径。
前述卡接槽3322a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U形、C形、弧形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离件33、抵靠件300、支撑件及分离部312的数量均为2个,且分离部312对称间隔形成于支撑轴本体311的两端,卡接槽3322a的形状为U形。
限位柱112包括自显影盒100的前壁向前延伸的第一柱体以及自第一柱体远离显影盒100的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二柱体,第二柱体伸入第一连接孔3321内,第一柱体用于支撑安装部332。当分离件33出现磨损等损坏时,使用者可以直接将分离件33自限位柱112及支撑轴31上卸下,有利于分离件33的拆卸和更换。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柱体也可以自第一柱体远离显影盒100的一端向下延伸,且第二柱体远离第一柱体的端部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孔3321的内径,用于当第二柱体插入第一连接孔3321内时支撑安装部332。
可以理解的是,盒体1的前表面还可以设置有盒盖11,且安装槽111和限位柱112设置于盒盖11上。该盒盖11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与盒体1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卡合、铆接、螺纹配合等方式与盒体1可拆卸地连接。
请参见图6和图7,在成像操作期间,安装部332与支撑轴本体31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抵靠部331远离安装部332的一端与抵靠件300相抵接,此时,由于抵靠部331靠近安装部332的一端与抵靠件300之间的距离最小,显影辊2与感光鼓彼此之间相互接触。
在非成像操作期间,当支撑轴本体311接收到驱动件200施加的驱动力后,支撑轴31带动分离件33围绕限位柱112发生转动,使得安装部332远离抵靠部331的一端沿第一方向D1移动,抵靠部331远离安装部332的一端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直至抵靠部331与支撑轴本体31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此时,由于抵靠部331靠近安装部332的一端与抵靠件300之间的距离最大,显影盒100通过分离件33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即向后移动,以使显影辊2和感光鼓彼此之间脱离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槽111也可以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设置于盒体1的前壁,还可以设置于盒体1的上壁,只要支撑轴本体311在沿安装槽111移动时,可以带动分离件33转动,以使支撑轴31向远离抵靠件300的方向移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见图3、图6和图7,支撑轴31还包括接收部313,接收部313与支撑轴本体311的端部连接,接收部313用于接收驱动力。
具体地,接收部313与支撑轴本体311靠近驱动件200的端部连接,驱动件200在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与接收部313接触并带动接收部313沿第一方向D1移动。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显影盒100还包括端盖4,端盖4与盒体1上法向方向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侧壁连接,即端盖4与盒体1上的右壁连接。端盖4上设有第四连接孔41,支撑轴本体311可穿过第四连接孔41。
具体地,端盖4与盒体1的右壁可以通过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卡合、铆接、螺纹配合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端盖4上还可以开设有用于容纳接收部313的凹槽,接收部313在该凹槽内可沿第一方向D1或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与支撑轴31连接。可选地,第一弹性件32可以为套设于支撑轴31上并且处于端盖4和接收部313之间的弹簧。
驱动件200在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过程中,驱动件200首先逐渐靠近支撑轴31,驱动件200与支撑轴31接触后,驱动件200带动支撑轴31继续沿第一方向D1移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32。当驱动件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并与支撑轴31脱离接触后,第一弹性件32释放弹性势能以用于回复支撑轴31,以使支撑轴31在安装槽111内可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分离件33可随支撑轴31的移动而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32可以设置于支撑轴31上的任意位置,只要支撑轴31在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压缩或拉伸第一弹性件32,驱动件200与支撑轴31脱离接触后,第一弹性件32可以释放弹性势能,以带动支撑轴31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可以设置于分离件33和支撑柱112之间。可选地,第一弹性件可以为套设于支撑柱112上的扭簧。
驱动件200在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过程中,驱动件200首先逐渐靠近支撑轴31,驱动件200与支撑轴31接触后,驱动件200带动支撑轴31继续沿第一方向D1移动,支撑轴31带动分离件33围绕支撑柱112逆时针转动,并扭转第一弹性件32。当驱动件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并与支撑轴31脱离接触后,第一弹性件32释放弹性势能以用于带动分离件33围绕支撑柱112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支撑轴31在安装槽111内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32还可以为弹簧、板簧或其他任意具有弹性的部件,只要在分离件33围绕支撑柱112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32能够存储弹性势能,并且在驱动件200与支撑轴31脱离接触后,第一弹性件32可以释放弹性势能,以带动分离件33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支撑轴31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200还可以与支撑轴31直接固定连接,通过驱动件200可以直接带动支撑轴31在安装槽111内沿第一方向D1以及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进行往复移动,而无需额外设置第一弹性件32,简化了分离组件3的结构,且不会出现因第一弹性件32失效导致显影辊2和感光鼓无法接触的问题。
在自非成像操作切换为成像操作时,驱动件200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直至驱动件200与接收部313脱离接触,在第一弹性件32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支撑轴本体311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分离件33围绕限位柱112发生转动,安装部332远离抵靠部331的一端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抵靠部331远离安装部332的一端沿第一方向D1移动,直至安装部332与支撑轴本体311之间的夹角大致呈90°,此时,抵靠部331靠近安装部332的一端与抵靠件300之间的距离最小,显影盒100通过分离件33向靠近感光鼓的方向移动,即向前移动,以使显影辊2和感光鼓彼此之间相互接触,最终实现显影辊2和感光鼓彼此之间的自动接触或分离。
实施例2
请参见图8和图9,与实施例1中的显影盒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在于分离件33包括固定件335和活动件334,固定件335与支撑件固定连接,固定件335沿支撑轴31的径向设有容纳槽3351,活动件334容置于容纳槽3351内。
支撑件包括沿支撑轴31的径向设于安装槽111两侧的第一筋条114a和第二筋条114b,第一筋条114a和第二筋条114b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115,分离部312可以为形成在支撑轴本体311上的凹槽或凸起。
具体地,固定件335可以为一个空心柱体结构,且固定件335内贯通开设有容纳槽3351,活动件334容置于该容纳槽3351内,并可沿着容纳槽3351移动。
当分离部312为形成在支撑轴本体311上的凸起时,即分离部312自支撑轴本体311的表面沿支撑轴31的径向延伸设置。凸起可以包括环状部和驱动部,该环状部呈环状形成于支撑轴本体311的侧壁上,该驱动部自环状部的部分区域沿支撑轴31的径向延伸。活动件334靠近盒体1的一端设有斜楔部3341(见图10),当支撑轴31接收到驱动力时,凸起沿斜楔部3341的斜面滑动,以使支撑轴31向远离抵靠件300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斜楔部3341的斜面沿第一方向D1与支撑轴本体311之间距离逐渐递减。凸起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其他任意数量,例如凸起的数量为1个,且凸起形成于支撑轴本体311的中部,或其它位置,在此不做限定;或者,凸起的数量可以为2个,且凸起对称间隔形成于支撑轴本体311的两端,在此不做限定。
当分离部312为形成在支撑轴本体311上的凹槽时,即分离部312的外径小于支撑轴本体311的外径。初始状态下,斜楔部3341的端部处于该凹槽内,当支撑轴31接收到驱动力时,支撑轴本体311可以沿第一方向D1移动,使得斜楔部3341逐渐移出该凹槽,进而使得斜楔部3341的端部与支撑轴本体311的表面相抵接。由于支撑轴本体311的外径大于分离部312的外径,当斜楔部3341的端部与支撑轴本体311的表面相抵接时,使得支撑轴31向远离抵靠件300的方向移动。
请参见图10,固定件335靠近盒体1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卡接部3352,且卡接部3352与第三连接孔115卡接配合,卡接部3352与第三连接孔115的数量及位置一一对应。
具体地,第一筋条114a和第二筋条114b开设的第三连接孔115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其他任意数量,在此不做限定。卡接部3352与第三连接孔115通过卡接配合而实现可拆卸连接,当活动件334出现磨损等损坏时,可以通过卸下固定件335并更换活动件334,有利于分离件33的拆卸和更换。
请参见图11和图12,在成像操作期间,凸起与斜楔部3341远离支撑轴本体311的一端抵接,此时,由于活动件334靠近抵靠件300的一端与支撑轴本体311之间的距离最小,显影辊2与感光鼓彼此之间相互接触。
在非成像操作期间,当支撑轴本体311接收到驱动件200施加的驱动力后,支撑轴31带动凸起沿斜楔部3341的斜面滑动,直至凸起移动至斜楔部3341靠近支撑轴本体311的一端,活动件334相对于固定件335向前移动,此时,活动件334靠近抵靠件300的一端与支撑轴本体311之间的距离最大,显影盒100通过固定件335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即向后移动,以使显影辊2和感光鼓彼此之间脱离接触。
支撑轴31还包括接收部313,接收部313与支撑轴本体311的端部连接,接收部313用于接收驱动力。
具体地,接收部313与支撑轴本体311靠近驱动件200的端部连接,驱动件200在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与接收部313接触并带动接收部313沿第一方向D1移动。
请继续参见图8,显影盒100还包括端盖4,端盖4与盒体1上法向方向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侧壁连接,即端盖4与盒体1上的右壁连接。端盖4上设有第四连接孔41,支撑轴本体311可穿过第四连接孔41,且第一弹性件32设置于端盖4和接收部313之间,分离件33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33,第二弹性件333设于固定件335与活动件334之间。
具体地,端盖4与盒体1的右壁可以通过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卡合、铆接、螺纹配合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此不做限定。第一弹性件32可以为弹簧、板簧或其他任意具有弹性的元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为套设于接收部313上的弹簧。
可以理解的是,端盖4上还可以开设有用于容纳接收部313的凹槽,接收部313在该凹槽内可沿第一方向D1或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
在自非成像操作切换为成像操作时,驱动件200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直至驱动件200与接收部313脱离接触,在第一弹性件32和第二弹性件333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支撑轴本体311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凸起沿斜楔部3341的斜面滑动,直至凸起移动至斜楔部3341远离支撑轴本体311的一端,此时,活动件334靠近抵靠件300的一端与支撑轴本体311之间的距离最小,显影盒100通过固定件335和活动件334向靠近感光鼓的方向移动,即向前移动,以使显影辊2和感光鼓彼此之间相互接触,最终实现显影辊2和感光鼓彼此之间的自动接触或分离。
使用时,当电子成像装置处于非成像操作状态时,驱动件200对支撑轴31施加沿第一方向D1的驱动力,支撑轴31在安装槽111内沿第一方向D1移动,从而带动分离件33移动,由于分离件33远离支撑轴31的一端始终与抵靠件300抵接,分离件33在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增大支撑轴31与抵靠件300之间的距离,使得显影盒100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以使显影辊2与感光鼓之间脱离接触;当电子成像装置处于成像操作状态时,驱动件200解除对支撑轴31施加的驱动力,在第一弹性件32的弹性作用下,支撑轴31在安装槽111内沿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分离件33移动,分离件33在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减小支撑轴31与抵靠件300之间的距离,使得显影盒100向靠近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以使显影辊2与感光鼓之间相互接触,从而向感光鼓供给显影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显影盒100中,该显影盒100包括盒体1、显影辊2和分离组件3,且分离组件3设置于盒体1上,分离组件3用于接收使显影辊2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的驱动力,较目前现有的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分离部312件设置于感光鼓盒上而言,由于分离组件3设置于显影盒100的盒体1上,而显影盒100定期会进行更换,使得分离部312件不易出现磨损等损坏;同时,若分离部312件出现损坏时,仅需将显影盒100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卸下,然后从显影盒100的盒体1上卸下损坏的分离部312件,并更换完好的分离部312件即可,有利于分离部312件的拆卸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设有感光鼓的电子成像装置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和分离组件;
所述显影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盒体上,所述显影辊用于向所述感光鼓提供显影剂;
所述分离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上,所述分离组件用于接收使所述显影辊向远离所述感光鼓的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所述分离组件包括支撑轴和分离件,所述支撑轴在所述驱动力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盒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显影辊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分离件可随所述支撑轴的移动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回复所述支撑轴,以使所述支撑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件可在所述支撑轴的驱动下旋转,或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还设有安装槽和/或安装孔,所述盒体靠近所述安装槽和/或所述安装孔处还设有支撑件;
所述支撑轴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和/或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分离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分离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部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抵靠件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包括支撑轴本体和分离部,且所述分离部为形成在所述支撑轴本体上的凹槽或凸起,所述支撑件为自所述盒体的表面延伸设置的限位柱;
所述分离件包括抵靠部和安装部,所述抵靠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抵靠件抵接,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抵靠部的一端沿所述支撑轴的径向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抵靠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抵靠部的一端套设或卡设于所述分离部上;
当所述支撑轴接收到所述驱动力时,所述分离部可带动所述分离件围绕所述限位柱旋转,以使所述盒体向远离所述抵靠件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抵靠部的一端沿所述支撑轴的轴向设有第二连接孔或卡接槽,所述安装部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或所述卡接槽套设或卡设于所述分离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包括支撑轴本体和分离部,且所述分离部为形成在所述支撑轴本体上的凹槽或凸起;
所述分离件包括固定件和活动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沿所述支撑轴的径向设有容纳槽,所述活动件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所述活动件靠近所述盒体的一端设有斜楔部,当所述支撑轴接收到所述驱动力时,所述分离部带动所述斜楔部移动,以使所述盒体向远离所述抵靠件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沿所述支撑轴的径向设于所述安装槽两侧的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第二筋条上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盒体的一端设有卡接部,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卡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活动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还包括接收部,所述接收部与所述支撑轴本体的端部连接,所述接收部用于接收所述驱动力。
CN202122783643.6U 2020-12-14 2021-11-12 显影盒 Active CN21664709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33815 2020-12-14
CN2020230187215 2020-12-14
CN202023018721 2020-12-14
CN202023023381 2020-12-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7090U true CN216647090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3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83643.6U Active CN216647090U (zh) 2020-12-14 2021-11-12 显影盒
CN202111354303.XA Pending CN114624974A (zh) 2020-12-14 2021-11-12 显影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4303.XA Pending CN114624974A (zh) 2020-12-14 2021-11-12 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664709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4974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9954B2 (en) Cartridge with member for fixing a member-to-be-energized
KR100516086B1 (ko) 현상 카트리지, 측면 커버 장착 방법 및 전자 사진 화상형성 장치
KR100458881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현상 부재를 감광드럼에서 분리하는 분리 기구
US7720412B2 (en) Process cartridge
KR102009069B1 (ko) 카트리지 및 베어링 부재
KR100788037B1 (ko) 프린터 카트리지용 감광성 드럼 및 이의 장착방법
JPH06273987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431822A2 (en)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91553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CN216647090U (zh) 显影盒
CN115047739A (zh) 处理盒
CN108241269B (zh) 显影单元以及包含该显影单元的处理盒
KR100437122B1 (ko) 토너 카트리지 조립체 및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3076117A (ja) 帯電ローラの感光ドラムへの加圧当接力を軽減ないし解除及び復帰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5830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an electrical charge removal device with an improved configuration
CN215679048U (zh) 显影盒
KR20050007149A (ko) 프로세스 장치, 감광 본체 카트리지, 감광 본체 카트리지조립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KR101214070B1 (ko) 감광드럼용 지지결합구와 감광드럼조립체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카트리지
JP40845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107182A (zh) 程序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KR102048753B1 (ko) 화상 형성장치 및 화상 형성장치의 메인티넌스 방법
CN217879993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271737U (zh) 显影盒
CN106886142B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H1193940A (ja) ロー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