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5083U - 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5083U
CN216645083U CN202021547582.2U CN202021547582U CN216645083U CN 216645083 U CN216645083 U CN 216645083U CN 202021547582 U CN202021547582 U CN 202021547582U CN 216645083 U CN216645083 U CN 216645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oop
magnetic induction
target
coi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475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
吴礼友
高洁
曹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5475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5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5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5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包括5根环线线圈和10根径线线圈;5根环线线圈分别为50分环线线圈、25分环线线圈、3倍分区内环线线圈、3倍分区外环线线圈、2倍分区内环线线圈;10根径线线圈交错18°设置,每根径线线圈环绕54°扇形靶面。本实用新型采用独创的布线方式,节约了一半以上的线圈原料,也简化了布线操作,同时缩小了线圈在靶体内占据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镖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飞镖运动起源于15世纪的英格兰,士兵在战斗间隙向树墩投掷标枪,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小型的室内运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镖靶多种多样,有纸靶、塑料靶、麻靶,其中麻靶占据主导地位,麻靶也是各类国际飞镖比赛的专业用靶。
国际飞镖比赛靶面分区如图1所示。靶面分区通常是通过向靶体内置入分区隔离网划分的,现有分区隔离网包括圆线网、三角网和刀线网,其中刀线网以其占靶面有效计分空间小,占据了绝对优势。
从计分方式上,镖靶分为人工计分镖靶和电子计分镖靶(简称电子靶)。现有的电子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分别为基于薄膜传感器的压力感应计分和基于通电线圈的电磁感应计分。
压力感应计分的电子靶是将每个分区制成独立的盒式靶块,当靶块受力向底板方向运动时,置于底板与该靶块之间的薄膜传感器凸点因承受一定的压力而形成通路,实现计分。此类电子靶缺点是盒式靶块的盒体本身就占据了一定的靶面空间,再加上相邻盒体之间还要留有足以相对运动的空隙,使得靶面有效计分空间进一步减少,从而导致了掉镖率的增长。
基于通电线圈的电磁感应原理设计电子靶诞生已久,网络上能查询到的,国内最早的关于磁感应式镖靶的专利文献,应该是国知局于2000年4月12日授权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CN 2373132Y,公开了一种电子镖靶靶体感应结构,在每个分区的隔离网/靶块周边绕设感应线圈,通过与电路的配合,实现基于通电线圈的电磁感应计分。
国知局于2006年7月12日授权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CN 2795792Y,公开了一种磁感应式电子计分的琼麻镖靶,将靶面划分为82个独立的计分区,在每个独立分区边缘设置环状宽薄片绕线架,绕线架顶部设有容纳感应线圈的线槽,整个结构类似于压力感应电子靶中的盒式靶块。
在上述两个磁感应式电子靶的设计方案当中,并没有克服压力感应电子靶存在的技术问题,仅仅是提供了与压力感应不同的感应方式,而且都存在布线结果繁琐,不便于加工制造问题,实现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在便于布线加工的同时,占用靶面有效计分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包括5根环线线圈和10根径线线圈;5根环线线圈分别为50分环线线圈、25分环线线圈、3倍分区内环线线圈、3倍分区外环线线圈、2倍分区内环线线圈;10根径线线圈交错18°设置,每根径线线圈环绕54°扇形靶面。
优选的,所述磁感应线圈组还包括无效分区环线,所述无效分区环线设置于外部环形框体内。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独创的布线方式,节约了一半以上的线圈原料,也简化了布线操作,同时缩小了线圈在靶体内占据的空间;2、通过增设无效分区的磁感应线圈,避免飞镖掷入无效分区后的人工手动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国际飞镖比赛靶面分区示意图;
图2为环线线圈及其形成区域示意图;
图3为一根径线线圈绕制示意图;
图4为20个扇形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5为扇形区域判定逻辑示意图;
图6为网状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7为片状凸起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顶部开槽的片状凸起横截面示意图;
图9为内部开槽的片状凸起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基本上一个分区一根磁感应线圈,重叠区域非常多,一是布线不方便,二是浪费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感应线圈组包括5根环线线圈和10根径线线圈。
5根环线线圈分别为50分环线线圈y1、25分环线线圈2y、3倍分区内环线线圈y3、3倍分区外环线线圈y4、2倍分区内环线线圈y5,如图2所示,依次形成区域Y1、Y2、Y3、Y4、Y5。
10根径线线圈交错18°设置,每根径线线圈环绕54°扇形靶面,如图3所示,依次形成20个18°扇形区域Z1-Z20,如图4所示。
这样的绕线方式,仅在2倍分区外环线和25分环线处存在部分重叠,节约了一半以上的线圈原料,也简化了布线操作。
上述布线方式的分数判定有其特有的逻辑方法,这里进行简单的叙述。为了便于描述,将飞镖掷入线圈内部,产生感应电流记为1,否则记为0。
当y1=1,则飞镖掷入Y1区域,得分50分。
当y2=1&y1=0,则飞镖掷入Y2区域,得分25分。
当y3=1&y2=0&y1=0,则飞镖掷入Y3区域,再通过判断飞镖掷入的是Y3区域的哪个扇形区域,判定其具体分数,以图5为例。
若仅x1=1,则飞镖插入Z1区域,Z1区域与Y3区域的重叠区域,得分20分。
若若仅x1=1&x3=1,则飞镖插入Z20区域,Z20区域与Y3区域的重叠区域,得分5分。
当y4=1&y3=0&y2=0&y1=0,则飞镖掷入Y4区域,若再经过判断得知飞镖掷入Z1区域,则得分60分。
当y5=0&y4=0&y3=0&y2=0&y1=0,若再经过判断得知飞镖掷入Z10区域,则飞镖掷入Z10区域的2倍分区中,得分34分。
实施例2
电子靶对于投掷次数的计数,是飞镖上靶几次来判断的,若磁感应线圈仅存在于有效分区内,则飞镖掷入无效分区,电子靶无法识别,会认为尚未投掷,需要人工手动处理才能进入下一镖的处理。
本实施例在外部环形框体2内设置无效分区环线,穿过底板连接至电路板。若电子靶识别到飞镖掷入无效分区内,则直接判定得分为0,进入下一镖的识别等待,减少了人工手动处理的频率(除非脱靶,否则无需人工手动处理)。
实施例3
现有技术中,基于通电线圈的电磁感应电子靶中的线圈布线方式一直围绕如何在每个分区周围设置能够固定线圈的独立结构,都存在结构过于繁琐,不便于布线,占用靶面有效计分空间较大的问题。
本实施例突破性地从底板出发,设置伸入靶体内部的网状凸起,但是又不影响靶面结构的布线方式。
镖靶主要由靶体腔、嵌入靶体腔的靶体、设置于靶体内的分区隔离网构成。靶体腔由底板1和外部环形框体2构成。
国际飞镖比赛靶面分区由6条环线和20条径线构成。6条环线由内至外依次为50分环线、25分环线、3倍分区内环线、3倍分区外环线、2倍分区内环线、2倍分区外环线。20条径线等间隔角放射状分布,由25分环线延伸至2倍分区外环线,相邻径线之间间隔角为18°。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将6条环线和20条径线统称为分区线。
本实施例公开的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如图6所示,底板1对应每个分区线的位置设置有伸入靶体的片状凸起3,径向分区线对应的片状凸起与环向分区线对应的片状凸起相互贯穿,形成用于容置磁感应线圈组的网状凸起。与现有磁感应式电子靶一致,每根磁感应线圈的两端引线均穿过底板连接至电路板。
通过伸入靶体的片状凸起,可以将磁感应线圈置入靶体靠前位置,更利于飞镖的识别。以25cm厚度的镖靶、22cm厚度靶体为例,片状凸起高度宜选择13-15cm,既保证了飞镖良好的识别,又避免飞镖插入靶体过浅(必然掉落)得到识别的情况发生。
为了便于伸入靶体,所述片状凸起的横截面为下宽上窄的梯形,如图7所示,该梯形上底长度与刀线网的刀线厚度相等。若刀线网的刀线厚度为0.8mm,那么该梯形上底长度也为0.8mm,下低长度可以为5mm,以保证与底板连接的牢固度。
若底板采用塑料材质,则所述网状凸起可与底板一体注塑成型,加工制作简单易行。
片状凸起容置磁感应线圈的结构本实施例给出以下三种:
1、所述片状凸起顶部设置有凹槽4,如图8所示,磁感应线圈嵌入所述凹槽中。压入靶体前,将磁感应线圈按照设计的布线方式在凹槽内绕制即可,然后再压入靶体,实现磁感应线圈的固定,最后压入分区隔离网,分区隔离网与网状凸起对位压制。
2、所述片状凸起内部设置有空腔5,如图9所示,磁感应线圈按照设计的布线方式从底板背面置入所述空腔内,然后打胶固定。
3、磁感应线圈置入注塑模具中,直接注塑于所述片状凸起顶端。
以上三种方式方便、快捷地实现磁感应线圈的布线,至于靶体压制工艺与普通镖靶相同,并不需要增加额外工序。第3种方式需要严格保证布线的准确度,否则会导致整块底板的报废;第1种方式在靶体压入前,可以检查布线是否正确,再压入靶体,只是凹槽不可能开设太深,绕线过多时存在不便之处;第2种方式从底板背面布线,然后打胶固定,虽然多了打胶工序,但是出现问题时,也便于查找问题根源,相对来说,是一个较好的实现方式。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5根环线线圈和10根径线线圈;5根环线线圈分别为50分环线线圈、25分环线线圈、3倍分区内环线线圈、3倍分区外环线线圈、2倍分区内环线线圈;10根径线线圈交错18°设置,每根径线线圈环绕54°扇形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效分区环线,所述无效分区环线设置于外部环形框体内。
CN202021547582.2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 Active CN216645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7582.2U CN216645083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7582.2U CN216645083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5083U true CN216645083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2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47582.2U Active CN216645083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5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47464A (en) Heating coil assembly for a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ooking assembly
CN216645083U (zh) 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
CN111721162A (zh) 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及磁感应式电子靶
WO2008139531A1 (ja) 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645082U (zh) 一种磁感应线圈布线结构及磁感应式电子靶
US20020070501A1 (en) Electric dart game
EP1137017A3 (en) Inverter Transformer
CN209419905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01814777B (zh) 一种电子电机
CN203800713U (zh) 一种内转子电机磁极组件和电机定子组件
CN215222526U (zh) 线圈支架、线圈盘以及电磁加热装置
CN107295710B (zh) 凹形线圈盘
CN204408059U (zh) 直流无刷电动机线圈结构
EP1109286A3 (en) Iron core of rotating-electric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219164760U (zh) 一种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452200U (zh) 电机转子、电机及压缩机
CN216482548U (zh) 一种智能飞镖靶盘及智能飞镖机
CN216523431U (zh) 一种镖靶塑料数字网
JP4178459B2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0747975Y2 (ja) 誘導電動機の回転子
CN212751932U (zh) 一种压缩机电机冲片
CN206179791U (zh) 一种电磁开关的开关头结构
EP1215935A3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209623507U (zh) 一种飞镖麻靶
CN108124329A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