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4379U - 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4379U
CN216644379U CN202220039670.4U CN202220039670U CN216644379U CN 216644379 U CN216644379 U CN 216644379U CN 202220039670 U CN202220039670 U CN 202220039670U CN 216644379 U CN216644379 U CN 216644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hydrous
air
fresh air
volute
moisture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396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敏燕
刘仁东
周晓航
韩雷
张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396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4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4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4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所述无水加湿装置安装于空调器的室内机上,其沿新风分流方向依次包括室外新风进口、风道分流结构、吸附区、脱附区,所述吸附区与所述脱附区中共同转动连接有吸湿转轮,所述吸附区开设有除湿空气出口,所述脱附区开设有吸湿空气出口,所述除湿空气出口通过出风管道与室外侧连通,所述吸湿空气出口与室内侧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可以设置在室内,摆脱室外环境对于无水加湿装置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具备加湿及新风换气的双重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空调挂机大多不具备加湿功能,主要原因为加湿功能需要手动加水,挂机位置过高,加湿不方便。近年来市场有推出无水加湿空调器,多采用在室外设置吸湿转轮装置,吸湿转轮装置将在室外吸收到的水分通过管道传输到室内侧,使得室内侧湿度得到控制。
但是,上述无水加湿空调器在实际使用中却仍存在较大缺陷:1)由于室外环境较为复杂,吸湿转轮装置设置于室外难以得到较好保护,进而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及吸湿效果;2)吸湿转轮装置设置于室外,其过滤网清洗或是吸湿转轮装置的更换均不易操作,空调器在经长时间使用后其加湿效果会受到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可以设置在室内,摆脱室外环境对于无水加湿装置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具备加湿及新风换气的双重功能。
为解决上述第一方面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安装于空调器的室内机上,所述无水加湿装置沿新风分流方向依次包括室外新风进口、风道分流结构、吸附区、脱附区,所述吸附区与所述脱附区中共同转动连接有吸湿转轮,所述吸附区开设有除湿空气出口,所述脱附区开设有吸湿空气出口,所述除湿空气出口通过出风管道与室外侧连通,所述吸湿空气出口与室内侧连通。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可以设置在室内,摆脱室外环境对于无水加湿装置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具备加湿及新风换气的双重功能。
优选地,所述室外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并通过导风结构与室外侧连通。
当无水加湿装置仅具有室内嵌装部分时,室外新风进口则位于室内机内部并通过导风结构与室外侧连通,由此可进一步增强无水加湿装置整体结构上的紧凑性,且安装与清洗维护上也更为便捷。
优选地,所述风道分流结构包括由右蜗壳、左蜗壳装配而成的蜗壳风道,蜗舌设置于所述左蜗壳上,所述左蜗壳位于所述蜗舌后端方向开设有通向所述吸附区的吸附区进口,所述左蜗壳邻近所述蜗舌外周侧,沿左端方向开设有通向所述脱附区的脱附区进口。
在风力惯性的作用下,大部分新风会流向吸附区,有利于吸附区其吸附功效的更好发挥,同时蜗壳风道的设置还有利于避免新风进入无水加湿装置内部时的回风隐患。
优选地,所述无水加湿装置在所述蜗壳风道中设置有单风机,所述单风机为抽吸风机。
单风机与蜗壳风道配合,彻底避免了新风进入无水加湿装置内部时的回风隐患;同时无水加湿装置仅需在蜗壳风道中设置有单风机即可,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无水加湿装置整体结构上的紧凑性,从而方便整体嵌装入室内机内部,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无水加湿装置的生产制造成本与运行成本。
优选地,所述无水加湿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左蜗壳左端设置的吸湿转轮装置,所述吸湿转轮装置自右至左依次由转轮右盖、所述吸湿转轮、转轮左盖装配而成,所述转轮右盖中排布设置有两块右隔板,所述转轮左盖中排布设置有两块左隔板,所述右隔板与所述左隔板配合,将所述吸湿转轮装置分割为所述吸附区与所述脱附区,其中所述吸附区的容积大于所述脱附区的容积。
随着吸湿转轮的循环转动可持续实现无水加湿,此外有利于为吸附区中积累更为充足的待除湿空气,进而进一步提高吸湿转轮装置的无水加湿效果。
优选地,所述左蜗壳与所述转轮右盖为一体成型设置。
方便新风快速分流进入吸湿转轮装置中的吸附区与脱附区,提高无水加湿效果;同时还节省了材料成本,并使得无水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也更为紧凑,方便整体嵌装入室内机内部。
优选地,所述室外新风进口后端、所述风道分流结构右端设置有新风净化装置,所述右蜗壳紧贴所述新风净化装置的左端出风面设置。
相比过滤网等其他结构,新风净化装置的净化处理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吸湿转轮为由分子筛或硅胶制成的吸湿材料,所述脱附区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
分子筛或硅胶的吸湿性能较好,可以较好地在吸附区中进行水分吸附,且取材方便,价格便宜;而电加热装置的加热性能及安全性能也均较好,可以较好地在脱附区中起到辅助加热作用,以配合吸湿转轮进行水分释放。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室内机,和/或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可以设置在室内,摆脱室外环境对于无水加湿装置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具备加湿及新风换气的双重功能。
为解决上述第二方面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
为解决上述第三方面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可以设置在室内,摆脱室外环境对于无水加湿装置的负面影响;
2)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具备加湿及新风换气的双重功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所述的一种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转轮左盖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转轮左盖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左蜗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转轮右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外新风进口,2-风道分流结构,21-蜗壳风道,22-蜗舌,23-单风机,3-吸附区,31-除湿空气出口,32-吸附区进口,4-脱附区,41-吸湿空气出口,42-脱附区进口,43-电加热装置,5-新风净化装置,51-右蜗壳,6-吸湿转轮装置,61-转轮右盖,611-左蜗壳,612-右隔板,62-吸湿转轮,621-转轮驱动电机,63-转轮左盖,631-左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安装于空调器的室内机上,所述无水加湿装置沿新风分流方向依次包括室外新风进口1、风道分流结构2、吸附区3、脱附区4,所述吸附区3与所述脱附区4中共同转动连接有吸湿转轮62,所述吸附区3开设有除湿空气出口31,所述脱附区4开设有吸湿空气出口41,所述除湿空气出口31通过出风管道与室外侧连通,所述吸湿空气出口41与室内侧连通。
具体的,室外新风经室外新风进口1进入无水加湿装置后,在风道分流结构2的分流作用下,分别进入吸附区3、脱附区4。在吸附区3中,室外新风在吸湿转轮62作用下经吸附式除湿转变为除湿空气后,经除湿空气出口31排向室外,其中除湿空气出口31通过出风管道与室外侧连通;在脱附区4中,室外新风在吸湿转轮62作用下经脱附式吸湿转变为吸湿空气后,经吸湿空气出口41排向室内。
由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可以设置在室内,摆脱室外环境对于无水加湿装置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得无水加湿装置具备加湿及新风换气的双重功能。
优选地,所述室外新风进口1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并通过导风结构与室外侧连通。
具体的,虽然无水加湿装置整体安装于空调器的室内机上,但并不妨碍无水加湿装置既可以包括室内嵌装部分,也可以包括室外伸出部分;当然无水加湿装置也可以仅具有室内嵌装部分。当无水加湿装置包括有室外伸出部分时,室外新风进口1可以直接位于室外侧设置,此时过滤网等其他附件可以位于室外新风进口1左端设置,进而仍嵌装于室内机中,以方便后期清洗及更换。其中,在本实用新型中,沿新风进风的整体流动方向,将新风上游也即靠近室外侧方向标记为右端,将新风下游也即靠近室内侧方向标记为左端。
而当无水加湿装置仅具有室内嵌装部分时,室外新风进口1则位于室内机内部并通过导风结构与室外侧连通,由此可进一步增强无水加湿装置整体结构上的紧凑性,且安装与清洗维护上也更为便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示例,当室内机为挂机时,无水加湿装置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无水加湿装置整体嵌装于室内机内部,且位于室内机一侧设置以与室内机空调系统呈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风道分流结构2包括由右蜗壳51、左蜗壳611装配而成的蜗壳风道21,蜗舌22设置于所述左蜗壳611上,所述左蜗壳611位于所述蜗舌22后端方向开设有通向所述吸附区3的吸附区进口32,所述左蜗壳611邻近所述蜗舌22外周侧,沿左端方向开设有通向所述脱附区4的脱附区进口42。
具体的,由于蜗壳风道21由右蜗壳51、左蜗壳611装配而成,室外新风经室外新风进口1进入右蜗壳51中后,在蜗壳风道21中流动方向被改变,其后沿蜗壳风道21流动至蜗舌22处,并在蜗舌22处以分流形式分别进入吸附区3和脱附区4。由于室外新风在蜗壳风道21中其流动方向被改变,在风力惯性的作用下,显然大部分新风会流向吸附区3,有利于吸附区3其吸附功效的更好发挥。其中,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大部分新风”也可被称之为“待除湿空气”,同理,流向脱附区4的小部分新风则也可被称之为“待吸湿空气”。此外,蜗壳风道21的设置还有利于避免新风进入无水加湿装置内部时的回风隐患。
优选地,所述无水加湿装置在所述蜗壳风道21中设置有单风机23,所述单风机23为抽吸风机。
具体的,单风机23为抽吸风机,可大量抽取室外新风进入无水加湿装置内部,而单风机23与蜗壳风道21配合,彻底避免了新风进入无水加湿装置内部时的回风隐患;同时在抽吸风机源源不断地抽吸力作用下,吸附区3也将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待除湿空气,进而经除湿后的除湿空气,经由除湿空气出口31、出风管道排向室外侧的回风阻力较小,从而无水加湿装置仅需在蜗壳风道21中设置有单风机23即可,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无水加湿装置整体结构上的紧凑性,从而方便整体嵌装入室内机内部,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无水加湿装置的生产制造成本与运行成本。
优选地,所述无水加湿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左蜗壳611左端设置的吸湿转轮装置6,所述吸湿转轮装置6自右至左依次由转轮右盖61、所述吸湿转轮62、转轮左盖63装配而成,所述转轮右盖61中排布设置有两块右隔板612,所述转轮左盖63中排布设置有两块左隔板631,所述右隔板612与所述左隔板631配合,将所述吸湿转轮装置6分割为所述吸附区3与所述脱附区4,其中所述吸附区3的容积大于所述脱附区4的容积。
具体的,吸湿转轮62装配于吸湿转轮装置6中央并可由转轮驱动电机621驱动,以在吸湿转轮装置6中同时转动于吸附区3与脱附区4中。进而在吸附区3,吸湿转轮62将源源不断的待除湿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在脱附区4,吸湿转轮62将吸收到的水分进行释放,释放出的水分由待吸湿空气进行吸收并随吸湿空气排入室内,以此随着吸湿转轮62的循环转动可持续实现无水加湿。
其中,吸湿转轮装置6通常可按照圆盘状空间进行相对的密闭性设置,此时吸附区3与脱附区4均将呈扇形设置,对应吸附区3的扇形圆心角将大于脱附区4的扇形圆心角,有利于为吸附区3中积累更为充足的待除湿空气,进而进一步提高吸湿转轮装置6的无水加湿效果。
优选地,所述左蜗壳611与所述转轮右盖61为一体成型设置。
具体的,一体成型设置的右端侧为左蜗壳611,左端侧为转轮右盖61,进而吸附区进口32、脱附区进口42还将同时直接开设于转轮右盖61上,而无需再通过中间附件进行导通连接,方便新风快速分流进入吸湿转轮装置6中的吸附区3与脱附区4,提高无水加湿效果;同时还节省了材料成本,并使得无水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也更为紧凑,方便整体嵌装入室内机内部。
优选地,所述吸湿转轮62为由分子筛或硅胶制成的吸湿材料,所述脱附区4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43。
具体的,分子筛或硅胶的吸湿性能较好,可以较好地在吸附区3中进行水分吸附,且取材方便,价格便宜;而电加热装置43的加热性能及安全性能也均较好,可以较好地在脱附区4中起到辅助加热作用,以配合吸湿转轮62进行水分释放。当然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对吸湿转轮62的具体制备用材、以及脱附区4中加热装置的具体设置形式进行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可以理解的是,吸湿转轮62例如还可由其他吸湿材料制成,脱附区4中例如还可以设置有其他形式的加热装置,具体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室外新风进口1后端、所述风道分流结构2右端设置有新风净化装置5,所述右蜗壳51紧贴所述新风净化装置5的左端出风面设置。
具体的,室外新风经由室外新风进口1进入无水加湿装置中时,可首先经新风净化装置5净化处理,相比过滤网等其他结构,新风净化装置5的净化处理效果更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示例,新风净化装置5例如可以设定为插入式结构,并具有插装壳体,此时右蜗壳51将紧贴插装壳体的左端出风面设置,以方便对新风净化装置的后期维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右蜗壳51也可以与新风净化装置5的左端出风面、或插装壳体的左端出风面呈一体成型设置。
最后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并不仅限于安装于挂机空调的室内机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其整体外观结构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其还可以适应性地安装于大部分柜机空调的室内机上。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具有实施例1中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具有实施例1中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
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室内机和/或空调器,当其具有实施例1中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时,其所对应的技术问题的解决及其技术效果的取得,均可参见实施例1中对于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的叙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于空调器的室内机上,所述无水加湿装置沿新风分流方向依次包括室外新风进口(1)、风道分流结构(2)、吸附区(3)、脱附区(4),所述吸附区(3)与所述脱附区(4)中共同转动连接有吸湿转轮(62),所述吸附区(3)开设有除湿空气出口(31),所述脱附区(4)开设有吸湿空气出口(41),所述除湿空气出口(31)通过出风管道与室外侧连通,所述吸湿空气出口(41)与室内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新风进口(1)位于所述室内机内部并通过导风结构与室外侧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分流结构(2)包括由右蜗壳(51)、左蜗壳(611)装配而成的蜗壳风道(21),蜗舌(22)设置于所述左蜗壳(611)上,所述左蜗壳(611)位于所述蜗舌(22)后端方向开设有通向所述吸附区(3)的吸附区进口(32),所述左蜗壳(611)邻近所述蜗舌(22)外周侧,沿左端方向开设有通向所述脱附区(4)的脱附区进口(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加湿装置在所述蜗壳风道(21)中设置有单风机(23),所述单风机(23)为抽吸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加湿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左蜗壳(611)左端设置的吸湿转轮装置(6),所述吸湿转轮装置(6)自右至左依次由转轮右盖(61)、所述吸湿转轮(62)、转轮左盖(63)装配而成,所述转轮右盖(61)中排布设置有两块右隔板(612),所述转轮左盖(63)中排布设置有两块左隔板(631),所述右隔板(612)与所述左隔板(631)配合,将所述吸湿转轮装置(6)分割为所述吸附区(3)与所述脱附区(4),其中所述吸附区(3)的容积大于所述脱附区(4)的容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蜗壳(611)与所述转轮右盖(61)为一体成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新风进口(1)后端、所述风道分流结构(2)右端设置有新风净化装置(5),所述右蜗壳(51)紧贴所述新风净化装置(5)的左端出风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转轮(62)为由分子筛或硅胶制成的吸湿材料,所述脱附区(4)中设置有电加热装置(43)。
9.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
CN202220039670.4U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Active CN216644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9670.4U CN216644379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9670.4U CN216644379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4379U true CN216644379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6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39670.4U Active CN216644379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43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3207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无水加湿模块和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3207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无水加湿模块和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266800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629742U (zh) 一种转阀式空气净化制冷空调器
CN216644379U (zh) 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006834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4001232A1 (zh) 湿度调节装置、空调
CN21147609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006837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751501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6620219U (zh) 一种空调管道结构及空调器
CN105605689A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899866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08613255B (zh) 一种室内空气调节系统
CN115751504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16428644A (zh) 一种带新风的无水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室内机、空调器
CN214198932U (zh) 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器
CN210241779U (zh) 空气处理设备、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654148A (zh) 一种加湿器
CN216769595U (zh) 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CN212274078U (zh) 一种气压出风浴霸
CN217004664U (zh) 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CN220601733U (zh) 新型四风道空气净化器
CN213955461U (zh) 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