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4301U - 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4301U
CN216644301U CN202123160666.8U CN202123160666U CN216644301U CN 216644301 U CN216644301 U CN 216644301U CN 202123160666 U CN202123160666 U CN 202123160666U CN 216644301 U CN216644301 U CN 216644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guide plate
body structure
oil
airfoi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606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高少华
郑桐福
余国成
周海昕
陈建卫
桑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606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4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4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4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涉及厨房电器的技术领域,该翼面体结构设置在集烟罩的进烟口处,包括导烟机构和整流板,导烟机构上设置有导烟通道和与导烟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整流板设置在导烟机构的出风口上。在吸油烟机的风机启动时,烟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导烟通道,然后经出风口后流向集烟罩的出烟口;烟气先经过导烟通道进行导流梳理,然后通过整流板进行整流后再流向集烟罩的出烟口,降低了烟气相互干扰的可能,提高了烟气的流动速率,进而提高了对油烟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目前油烟机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油烟逃逸,这成为消费者诟病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吸油烟效果,市面上的一些油烟机的集烟罩的集烟腔设置了导烟板(也称为挡烟板)。导烟板对油烟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油烟逃逸的问题。但是导烟板为板状结构,油烟往往通过导烟板的四周边缘与集烟罩之间的缝隙进入集烟腔,进入集烟腔的油烟来自多个方向,油烟在流向集烟罩出烟口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干扰,而影响油烟的流动速度,降低了油烟的吸排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和吸油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挡烟板容易出现油烟干扰,影响油烟吸排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用于安装在集烟罩的进烟口处,包括导烟机构和整流板,所述导烟机构上设置有导烟通道和与所述导烟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整流板上设置有整流孔,所述整流板连接在所述出风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板呈凹凸曲面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板的中部向上凸起,或,所述整流板的中部向下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网部、第二网部和第三网部,所述第一网部与所述第三网部处于同一平面设置;
所述第二网部包括底部和设置在底部两侧的倾斜部,所述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网部和第三网部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网部和第三网部所在平面的上方或下方,两所述倾斜部远离所述底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网部和第三网部对应连接,所述底部平行于所述第一网部和所述第三网部所在的平面设置,两所述倾斜部沿所述底部向所述第一网部和所述第三网部所在的平面的方向逐渐相互背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导烟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板的边缘设置有插脚,所述整流板通过所述插脚插设在所述导烟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烟机构包括第一导烟组件和第二导烟组件,所述第一导烟组件与所述第二导烟组件配合形成所述导烟通道,所述第一导烟组件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烟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烟组件的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导烟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导烟组件上设置有所述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烟组件包括罩体,所述罩体沿集烟罩的进烟方向设置,所述罩体靠近集烟罩的出烟口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罩体远离集烟罩的出烟口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导烟组件连接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罩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导烟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的侧壁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左侧壁、前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所述左侧壁、前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分别对应于所述集烟罩的左侧、前侧、右侧和后侧设置,所述左侧壁、前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沿所述集烟罩的集烟方向逐渐内缩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烟组件包括引流板和设置在所述引流板的左右两侧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任意一侧的所述引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导烟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导流板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正下方,所述整流板上设置有两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一一对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上方,且所述遮挡部在水平面的正投影覆盖该所述遮挡部对应的所述第二进风口在水平面的正投影。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面向集烟罩的出烟口的侧面的周向边缘设置有挡油边,所述第一导烟组件的周向边缘位于所述挡油边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沿从前至后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的后端设置有漏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倾斜角度不小于7度。
进一步地,所述翼面体结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导烟组件背离所述集烟罩的出烟口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正下方,所述连接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上方,且所述连接杆在水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进风口在水平面的正投影。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面向集烟罩的出烟口的侧面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环状的挡油边,所述第一导烟组件与所述导流板对应的周向边缘位于所述挡油边的内侧;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挡油边间隔设置,且所述连接杆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位于所述挡油边的内侧。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连接杆前端的导流斜面沿从前往后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后端的导流斜面沿从前往后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小于10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面向所述第一导烟组件的一侧侧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面向所述第一导烟组件的一侧侧面的左右边缘向上翻边形成所述导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沿从前往后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引流板的倾斜角度大于7度;
和/或,所述第一导烟组件沿从前往后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烟组件的倾斜角度大于7度。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集烟罩上。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的后端与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后端的插接槽插接,所述引流板的前端设置有碰珠,所述引流板通过所述碰珠与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前端的碰珠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和后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烟组件上,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烟组件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
和/或;
所述导流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烟组件上,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烟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烟组件的前侧对应两个所述导流板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导流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卡销,所述第一卡销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和/或;
所述第一导烟组件的后端与所述导流板的后端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第一卡销从靠近导流板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导流板的一端逐渐向内渐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烟组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槽,位于所述导流板左侧的导流板的左端和位于所述导流板的右侧的导流板的右端均设置有第二卡销,所述第二卡销卡接在对应端的第二卡槽内;
和/或;
位于所述导流板左侧的导流板的右端和位于所述导流板的右侧的导流板的左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导烟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烟组件连接的连接杆与对应的所述导流板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面向集烟罩的进烟的一侧侧面沿所述导流板的左右方向呈曲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面向集烟罩的出烟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集油凹槽,每个所述集油凹槽沿所述导流板的前后方向设置,多个集油凹槽沿导流板的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个所述集油凹槽相对所述导流板的面向集烟罩的进烟的一侧侧面凸出,以使所述导流板沿左右方向呈曲面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烟罩组件,包括集烟罩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
其中,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前端设置有前限位支架,所述前限位支架上设置有碰珠座,所述碰珠座用于与翼面体结构的引流板的碰珠连接,所述集烟罩的进烟口的后端设置有后限位支架,所述后限位支架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用于与翼面体结构的引流板的后端配合插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油烟机,所述吸油烟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烟罩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设置在集烟罩的进烟口处,通过翼面体结构能够对烹饪产生的烟气进行引流和整流,以降低烟气流动过程的相互干扰,改善烟气吸排效率。该翼面体结构包括导烟机构和整流板,导烟机构上设置有导烟通道和与导烟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出风口在设置时面向集烟罩的出烟侧,也即面向集烟罩的出烟口设置,整流板设置在导烟机构的出风口上。在安装有该翼面体结构的吸油烟机的风机工作时,导烟通道的进风口形成负压区域,烟气汇集到进风口并进入导烟通道,烟气先经过导烟通道的导流梳理后,再通过整流板的整流作用,流向集烟罩的出烟口。相比于现有的导烟板不具有流道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翼面体结构通过导烟通道能够对烟气的流动进行导流梳理,并通过整流板对烟气进行整流后再流向集烟罩的出烟口,降低了烟气相互干扰的可能,提高了烟气的流动速率,进而提高了对油烟的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烟罩组件,包括本实用新型提高的翼面体结构。该集烟罩组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烟罩组件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油烟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或集烟罩组件。如此,该吸油烟机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或集烟罩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烟罩组件的侧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流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流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流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的上下方向的内部油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的前后方向的内部油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油烟机的另一种形式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第一导烟组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连接杆的侧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内部油路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A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0中所示的连接杆遮挡第二进风口的示意图。
图标:100-导烟机构;101-出风口;102-第一进风口;110-第一导烟组件;111-左侧壁;112-前侧壁;113-右侧壁;120-第二导烟组件;121-引流板;1211-碰珠;122-导流板;1221-挡油边;1222-漏油孔;1223-第一卡销;1225-集油凹槽;1226-凸缘;123-第二进风口;200-整流板;201-插脚;202-遮挡部;210-第一网部;220-第二网部;221-底部;222-倾斜部;230-第三网部;300-连接杆;301-导流斜面;302-导油槽;400-集烟罩;401-集烟腔;410-前限位支架;411-碰珠座;420-后限位支架;500-外壳组件;600-油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翼面体结构,用于安装在集烟罩400的进烟口处。该翼面体结构包括导烟机构100和整流板200,导烟机构100上设置有导烟通道和与导烟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101,整流板200上设置有整流孔,整流板200连接在出风口101上。
其中,导烟通道连通在集烟罩400的进烟口与出烟口之间,烹饪产生的烟气聚集在集烟罩400的进烟口,依次经导烟通道的进风口、导烟通道、导烟通道的出风口101、集烟罩400的出烟口进入外壳组件500内。
本实施例翼面体结构,设置在集烟罩400的进烟口处,通过翼面体结构能够对烹饪产生的烟气进行引流和整流,以降低烟气流动过程的相互干扰,改善烟气吸排效率。在安装有该翼面体结构的吸油烟机的风机工作时,导烟通道的进风口形成负压区域,烟气汇集到进风口并进入导烟通道,烟气先经过导烟通道的导流梳理后,再通过整流板200的整流作用,流向集烟罩400的出烟口。相比于现有的导烟板不具有流道的方式,本实施例翼面体结构通过导烟通道能够对烟气的流动进行导流梳理,并通过整流板200对烟气进行整流后再流向集烟罩400的出烟口(集烟罩400的出烟口也即集烟罩400与外壳组件500连通的开口,其也是外壳组件500的进烟口),降低了烟气相互干扰的可能,提高了烟气的流动效率,进而改善了油烟处理效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整流板200呈凹凸曲面型设置。
具体的,整流板200可以是多个凹凸连续间隔布置的曲面型,也可以仅仅是整流板200的中部向上凸起,或,整流板200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凸曲面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整流板200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凹凸曲面型结构。具体的,整流板20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网部210、第二网部220和第三网部230,第一网部210与第三网部230处于同一平面设置。第二网部220包括底部221和设置在底部221两侧的倾斜部222,底部221设置在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之间,且位于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所在平面的上方或下方,两倾斜部222远离底部22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对应连接,底部221平行于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所在的平面设置,两倾斜部222沿底部221向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所在的平面的方向逐渐相互背离设置。
如图4~图6所示,第二网部220位于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的中间,且第二网部220向下凹陷,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相对于第二网部220相当于凸出,第一网部210、第二网部220、第三网部230依次设置形成凹凸曲面型。第一网部210、第三网部230和第二网部220的底部221大致平行设置,其中,第二网部220两侧的倾斜部222相对于第二网部220的底部221倾斜,且沿下到上的方向,两倾斜部222形成扩口。
可以理解的是,凹凸曲面型的整流板200可以增大整流板200的面积,整流板200面积的增大使得整流板200上能够设置的整流孔的数量增加,从而有利于烟气顺畅通过整流板200,避免整流板200的设置增加烟气的流动阻力。同理,倾斜部222倾斜设置,倾斜部222上依然设置有整流孔,从而烟气也可经过倾斜部222上的整流孔继续流动,进一步增大了烟气流动的整体网孔的面积,有利于烟气的顺畅流动。
本实施例翼面体结构的整流板200的整流孔可以是任意网格状孔,例如菱形孔、五边形孔、六边形孔等。优选的,整流孔为六边形孔,六边形的整流孔更加有利于对烟气进行整流,且烟气流动时产生的阻力较小。
本实施例翼面体结构,整流板200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在导烟机构100上。如此,导烟机构100与整流板200可进行拆分,方便了翼面体结构的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整流板200的边缘设置有插脚201,整流板200通过插脚201插设在导烟机构100上。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整流板200的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插脚201。导烟机构100包括第一导烟组件110和第二导烟组件120,第一导烟组件110与第二导烟组件120配合形成导烟通道,第二导烟组件120安装在第一导烟组件110的面向集烟罩400进烟的一侧,第一导烟组件110上设置有出风口101,第一导烟组件110和第二导烟组件120上均设置有进风口,分别为第一进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23。其中,第一导烟组件110包括罩体,罩体沿集烟罩400的进烟方向设置,罩体面向集烟罩400的出烟口的一端设置有出风口101,罩体面向集烟罩400的进烟的一端设置有开口,第二导烟组件120连接在开口内,罩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02,第一进风口102与导烟通道连通。罩体的出风口101位置的前侧壁112对应前端的两个插脚201设置有插槽,罩体的出风口101位置的后侧壁对应后端的两个插脚201也设置有插槽。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的前后端的插脚201插入对应的插槽内,实现整流板200与导烟机构100的插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翼面体结构也可仅在第一导烟组件110上设置有进风口,或仅在第二导烟组件120上设置进风口。为了更好避免油烟逃逸,改善油烟机的吸排油烟效果,优选的,第一导烟组件110和第二导烟组件120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
烹饪产生的油烟首先与第二导烟组件120接触,经过第二导烟组件120疏导后的油烟通过第一进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23进入导烟通道内,可以更好的避免油烟逃逸。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导烟组件110的罩体的侧壁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左侧壁111、前侧壁112、右侧壁113和后侧壁,左侧壁111、前侧壁112、右侧壁113和后侧壁分别对应于集烟罩400的左侧、前侧、右侧和后侧设置,左侧壁111、前侧壁112和右侧壁1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02。
其中,集烟罩400的左侧、前侧、右侧和后侧是以应用该集烟罩400的油烟机在使用状态下的位置为参照进行的限定。也即吸油烟机安装在厨房内,其远离烹饪人员站位的一侧为后侧,靠近烹饪人员站位的一侧为前,烹饪人员面向灶具时的左右方向,也即吸油烟机和集烟罩400的左右方向。
如图4所示,罩体的左侧壁111、前侧壁112和右侧壁113上的第一进风口102均包括沿罩体的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左侧壁111上的多个第一进风口102的开口总面积、前侧壁112的多个第一进风口102的开口总面积和右侧壁113上的多个第一进风口102的开口总面积可根据烟气的流动比例进行相应的设置。具体的,左侧壁111上的多个第一进风口102的开口总面积S1与位于左侧壁111或右侧壁113的多个第一进风口102的开口总面积S2之比的范围为0.6至2.5。第一导烟组件110各处的第一进风口102的开口面积有所不同,基于各处的开口面积之比形成特定的分风比值F(分风比:不同进风区域单位时间内风量的比值),F=S1/S2,也即,由于各处的第一进风口102面积不同,从而能够适应各处烟气不同的质量密度分布,从而,烟气在风机提供相同流量的情况下,对烟气流量进行分配,提升了吸烟效果。
考虑到集烟罩400呈左右对称,可将左侧壁111上的第一进风口的开口总面积和右侧壁113上的第一进风口102的开口总设计为相等均为S2,而左侧壁111上的第一进风口102的开口总面积S1则有所不同,并使S1/S2在0.6至2.5之间,以对外部不同质量浓度的烟气流量进行分配,从而提升吸烟效果。
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左侧壁111的烟气质量浓度也会根据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由于左侧壁111的后部及前部的烟气质量浓度相对较低,由此,在左侧壁111的后上部设置一片封闭区域,即,未开设第一进风口102,并且,在左侧壁111的前部的开口面积相对较小,而在左侧壁111的中间开口面积相对较大,从而,在左侧壁111形成了类似于梯形的第一进风口102,如此根据左侧壁111不同位置的烟气质量浓度的不同情况,将左侧壁111的第一进风口102设计呈非均匀形式,以便于与各处不同位置的烟气质量浓度相对应,提升烟气吸附效率。同理,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右侧壁113的第一进风口102的开设形式与上述左侧壁111的第一进风口102的开设形式基本相似,此处不做详细阐述。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导烟组件110呈左右对称设置,也即,左侧壁111的第一进风口102与右侧壁113的第一进风口102左右对称。
同理,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前侧壁112的烟气质量浓度也会根据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由于前侧壁112的左部及右部的烟气质量浓度相对较高,而中间相对较低,从而,在前侧壁112的左部和右部分别开设第一进风口102,中间形成封闭区域,从而,在前侧壁112的左部和右部分别形成类似于梯形的第一进风口102,如此,根据前侧壁112不同位置的烟气质量浓度的不同情况,将前侧壁112的第一进风口102设计呈非均匀形式,以便于与各处不同位置的烟气质量浓度相对应,提升烟气的吸附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罩体沿集烟罩400的集烟方向逐渐内缩设置。如图4所示,罩体的左侧壁111和右侧壁113沿从下往上的方向逐渐相互靠近倾斜,罩体的前侧壁112逐渐向后倾斜,形成大致四棱台的形状。如此,即有利于提高左侧壁111、右侧壁113和前侧壁112的面积,进而可增大第一进风口102的总面积;同时,罩体的形状使得烟气能够平缓向上流动,逐渐进入第一进风口102,有利于烟气的平稳流动,避免产生紊流。
在本实施例翼面体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罩体可结合其上的第一进风口102形成防护网,也可在罩体的内侧额外设置防护网。
防护网可作为油网使用,可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并能够具有一定的整流作用。由于罩体是安装在第二导烟组件120的上方的,所以在油烟机正常使用状态下,用户看不到罩体形成的油网或罩体内额外设置的油网,避免了表面污垢裸露,影响用户感受。
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烟组件120包括引流板121和设置在引流板121的左右两侧的导流板122,导流板122与任意一侧的引流板121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123,第二进风口123与导烟通道连通。
其中,两块导流板122均连接在罩体的开口上。引流板121用于安装在集烟罩400上。左右两块导流板122分别设置在集烟罩400上的引流板121的左右两侧,两块导流板122之间具有缝隙,引流板121未全部覆盖该缝隙,从而导流板122与左侧的引流板121之间和右侧的引流板121之间分别形成第二进风口123。
其中,左侧的导流板122和右侧的导流板122面向集烟罩400的进烟的一侧侧面,沿导流板122的左右方向呈曲面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导烟组件120的导流板122的下表面呈曲面,油烟机启动时,集烟罩400的进烟口周围产生负压区域,烹饪产生的烟气上升并向负压区域流动,烟气在上升过程中形成微小的自旋转体,自旋转体两侧流体的速度产生差值,即,一侧流速快,另一侧流速慢,从而,烟气颗粒在曲面的表面流动时会产生马格努斯效应(马格努斯效应:当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角速度矢量与物体飞行速度矢量不重合时,在与旋转角速度矢量和平动速度矢量组成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将产生一个横向力。在这个横向力的作用下物体飞行轨迹发生偏转的现象。油烟颗粒在经过特定的曲率表面时,形成一定的自旋转现象,油烟的轨迹形成特定的抛物线),形成局部涡旋,以使烟气颗粒会二次或多次经过曲面,进而使烟气沿曲面的流动速度减慢;而后,经曲面减速后的烟气被吸入第二进风口123,经导烟通道疏导后流入集烟罩400的出烟口,最后经排烟管排出到外界。
基于导流板122的下表面的曲面设计,使得烟气在曲面处产生马格努斯效应,降低了烟气在导流板122下表面的流动速度,使得烟气具有更充足的时间向集烟罩400的进烟口流动并被吸入进风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烟气从进烟口处逃逸的几率。并且,由于第一导烟组件110和第二导烟组件120两者之间形成导烟通道,能够对经由进烟口进入的烟气起到引流、疏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烟气在翼面体结构内部的流动效率,以缓解烟气在进入集烟罩400之前随意流动而出现流动效率低、容易逃逸的问题。并且,由于曲面设计,曲面的局部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定的仰角,还能够对烟气起到增升效果,有利于烟气沿着曲面流向进风口;曲面设计还能够增加烟气与导流板122下表面的接触面积,无形中增大了烟气冷凝面积,通过增加冷凝作用而提升烟气过滤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导流板122的面向集烟罩400的出烟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集油凹槽1225,多个集油凹槽1225沿导流板122的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每个集油凹槽1225相对导流板122的面向集烟罩400的进烟的一侧侧面向外凸出,以使导流板122呈曲面设置,且每个集油凹槽1225沿导流板122的前后方向设置。
结合图7所示,导流板122的内侧面,也即上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集油凹槽1225,集油凹槽1225相对导流板122的上侧面向内凹陷,同时集油凹槽1225相对导流板122的下侧面是向下凸出的,以使所述导流板122的下侧面也呈曲面设置。换言之,导流板122整体是曲面的,导流板122的上侧面的凸出位置对应于下侧面的凹陷位置,上侧面的凹陷位置对应于下侧面的凸出位置,从而使得上侧面形成集油凹槽1225,下侧面能够具有曲面的走势。每个集油凹槽1225沿导流板122的前后方向设置,机箱或第一导烟组件110上滴落的油渍能够通过集油凹槽1225汇集后流向后侧的油杯600中。
为了便于油渍的收集,导流板122面向集烟罩400出烟的侧面的周向边缘设置有挡油边1221,挡油边1221的内侧形成集油区,挡油边1221可避免油渍从导流板122的边缘滴落。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周向边缘位于挡油边1221的内侧。
进一步地,导流板122沿从前至后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导流板122的后端设置有漏油孔1222。其中,导流板122的倾斜角度不小于7度。
引流板121沿从前往后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引流板121的倾斜角度大于7度。
第一导烟组件110沿从前往后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倾斜角度大于7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翼面体结构各部件正常安装后,与正常安装时的水平面C成一定角度a1,a1大于7°,具体可以是10°。其中,引流板121与集烟腔401连接后,其整体与正常安装时的水平面C成一定角度a2,其a2>7°,具体可以是引流板121与导流板122的大致平行设置,也即a2与a1相同均为10°。油烟经过引流板121及左侧的导流板122、右侧的导流板122冷凝后,沿倾斜角度聚集到最低点,进而进入油杯600。左侧的导流板122、右侧的导流板122和第一导烟组件110组合完成后,其左侧的导流板122、右侧的导流板122与正常安装时的水平面C成一定夹角a3,其a3与翼面体结构与水平面的角度相同,同样大于7°,具体a3为10°。左侧的导流板122、右侧的导流板122上的集油凹槽1225的最低点垂直向设置于油杯600内侧,油烟经过后,被冷凝的油渍沿内凹或外凸面汇集于最低点,进而滴入油杯600。左侧的导流板122、右侧的导流板122设置有挡油边1221,翼面体结构的第一导烟组件110表面冷凝油脂滴落于左侧的导流板122、右侧的导流板122上,沿左侧的导流板122、右侧的导流板122的倾斜面汇集于最低点,其左侧的导流板122、右侧的导流板122最低点设置有漏油孔1222,油滴经过漏油孔1222进入油杯600。具体的滴油路径B如图8和图9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板121与导流板122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123。如图8所示,引流板121和导流板122在水平方向上是间隔设置的,该间隙即可为第二进风口123,并使得第二进风口123上下贯通。
进一步地,引流板121与导流板122沿集烟罩400的进烟口至出烟口的方向间隔设置,如图2所示,引流板121设置在导流板122的下方,两者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隙,该间隙即为第二进风口123的补充;这种设计,增大了第二进风口123的进风面积。并且,相比于第二进风口123仅沿水平向具有间隙或竖向具有间隙的方式,本实施例第二进风口123具有竖向间隙和侧向间隙,烟气流动到该处时可以最大可能的沿本来的流动路径流动,而不必须换向为直上直下,或侧进侧出,烟气的流动被干扰的可能性降低,避免了烟气流动动能的损失,降低了烟气流动产生的噪音。
通常第二进风口123设置在出风口101的正下方。为了避免油渍通过第二进风口123滴落到灶台上,本实施例提供两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5和图8所示,整流板200上设置有两遮挡部202,遮挡部202一一对应间隔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23的上方,且遮挡部202在水平面的正投影覆盖该遮挡部202对应的第二进风口123在水平面的正投影。
具体的,由于引流板121未完全覆盖左侧的导流板122和右侧的导流板122之间的间隙,也即未覆盖第二进风口123在水平面的投影,第二进风口123的短边也即左右方向的宽度d1,d1大于5毫米,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d1为7.5毫米。整流板200局部设置有接油区域,也即两遮挡部202,遮挡部202的短边(左右方向)宽度为d2,每个遮挡部202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完全覆盖对应端的第二进风口123的投影面积,且遮挡部202的短边宽度为d2大于第二进风口123的短边宽度d1。
当外壳组件500内的油渍向下滴落时,对应于第二进风口123位置的油渍会被遮挡部202接住,然后沿着遮挡部202流向后侧的油杯600中。油渍不会从第二进风口123滴落到灶台上,避免污染灶台。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11~图15所示,翼面体结构还包括连接杆300,连接杆300与第一导烟组件110面向集烟罩400进烟的一端连接。第二进风口123设置在出风口101的正下方,连接杆300间隔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23的上方,且连接杆300在水平面的正投影能够覆盖第二进风口123在水平面的正投影。
其中,连接杆300的数量为两根,每个连接杆300分别对应一个第二进风口123的上方。连接杆300与第二进风口123间隔设置,以使烟气能够从第二进风口123流向集烟罩400的出烟口。
具体的,导流板122面向集烟罩400出烟的侧边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环状的挡油边1221,第一导烟组件110对应于导流板122的周向边缘位于挡油边1221的内侧。连接杆300与挡油边1221间隔设置,且连接杆300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导流斜面301,导流斜面301位于挡油边1221的内侧。
如图7所示,导流板122的前后两个侧边包括向引流板121所在的一侧凸出的凸缘1226,凸缘1226的周向边缘也设置有挡油边1221,整个导流板122的挡油边1221呈闭环设置。如图13或图14所示,连接杆300对应于凸缘1226的上方设置,且连接杆300与挡油边1221间隔设置,且连接杆300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导流斜面301,导流斜面301位于凸缘1226的挡油边1221的内侧。
其中,如图11所示,连接杆300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导流斜面301,连接杆300前端的导流斜面301沿从前往后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设置,连接杆300的后端的导流斜面301沿从前往后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使连接杆300形成中间向上凸出,两端位于中间下方的形状,以使连接杆300的中部能够与第二进风口123间隔设置。导流斜面301的倾斜角度不小于10度,以大于导流板122的倾斜角度,从而能够与导流板122之间形成油渍通过的间隙。
进一步地,连接杆300面向第一导烟组件110的一侧侧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油槽302。
具体可以是,连接杆300面向第一导烟组件110的一侧侧面的左右边缘向上翻边形成导油槽302。
本具体实施方式二左侧的连接杆300和右侧的连接杆300与第一导烟组件110连接后,其整体在水平面的投影完全覆盖引流板121与左侧的导流板122和右侧的导流板122形成的第二进风口123。连接杆300安装后,连接杆300的短边(左右方向)宽度d4,d4大于d1。
其连接杆300左、右侧设置成向上翻边,在连接杆300上表面形成导油槽302,烟机内部冷凝油烟滴落于连接杆300上表面后,沿导油槽302至导流板122内,最后进入油杯600。连接杆300的下表面整体置于导流板122的上侧,连接杆300的导流斜面301与正常安装时的水平面C成夹角a4,其a4大于10°,具体a4为45°,且导流斜面301置于导流板122的挡油边1221内侧,导流斜面301与挡油边1221之间的距离为d3,d3>3mm,具体可为7毫米,便于油脂流动,避免堆积冷凝后阻碍油路。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也可采用具体实施方式一和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的方式,达到避免油渍从第二进风口123泄露的目的。
本实施例翼面体结构的引流板121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集烟罩400上。具体的,引流板121的后端与集烟罩400的进烟口的后端的插接槽插接,引流板121的前端设置有碰珠1211,引流板121通过碰珠1211与集烟罩400的进烟口的前端的碰珠座411连接。
如图2所示,集烟罩400的进烟口的前端设置有前限位支架410,前限位支架410上设置有碰珠座411,碰珠座411用于与翼面体结构的引流板121的碰珠1211连接,集烟罩400的进烟口的后端设置有后限位支架420,后限位支架420上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用于与翼面体结构的引流板121的插设脚配合。
其中,碰珠1211可以是碰珠卡环插销,相应的碰珠座411为碰珠卡环座。前限位支架410和后限位支架420与集烟腔401前后连接,引流板121一端进入集烟腔401与后限位支架420形成的插接槽内,引流板121的另一端与碰珠卡环插销连接,碰珠卡环插销与碰珠卡环座连接限位,安装和拆卸方便。
本实施例翼面体结构的导流板122的具体安装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具体给出两种安装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三:
引流板121的前端和后端安装在第一导烟组件110上,且分别与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前端和后端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前侧对应两个导流板122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如图7所示,导流板12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卡销1223,第一卡销1223卡接在第一卡槽内,第一卡销1223从靠近导流板122的一端至远离导流板122的一端逐渐向内渐缩,也即第一卡销1223投影面为由小到大渐变,以便于第一卡销1223进入第一卡槽及限位。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后端与导流板122的后端通过螺钉连接。其中,左侧的导流板122和右侧的导流板122不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122的前端也可采用螺钉等其他形式固定,相应的,导流板122的后端也可采用其他可拆卸方式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三的导流板122的固定方式,可以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一和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方式达到避免油渍从第二进风口123滴落的目的。但是为了避免构件间的相互干涉等,本具体实施方式三优选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四:
引流板12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导烟组件110上,且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如图11~图15所示,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槽,位于引流板121左侧的导流板122的左端和位于引流板121的右侧的导流板122的右端均设置有第二卡销,第二卡销卡接在对应端的第二卡槽内;第二卡销从靠近导流板122的一端至远离导流板122的一端逐渐向内渐缩,也即第二卡销投影面为由小到大渐变,以便于第二卡销进入第二卡槽及限位。位于引流板121左侧的导流板122的右端和位于引流板121的右侧的导流板122的左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300,连接杆300与第一导烟组件110固定连接。
其中,连接杆300与该连接杆300对应的导流板122可通过螺钉连接,具体而言,左侧的连接杆300和右侧的连接杆300的前后两端向上凸出的部分均设置有安装孔,左侧的导流板122的右端的前后两侧和右侧的导流板122的左端的前后两端对应安装孔分别设置有固定通孔。在第二卡销插入第二卡槽后,将螺钉穿过导流板122的固定通孔与连接杆300的安装孔实现连接。左侧的连接杆300和右侧的连接杆300与第一导烟组件110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可以焊接为一体、螺钉连接或卡接等。
需要说明的是,左侧的导流板122的左端和右侧的导流板122的右端也可采用螺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与第一导烟组件110连接;左侧的导流板122的右端和右侧的导流板122的左端也可通过插接等方式与连接杆300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四的导流板122的固定方式,可以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一和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方式达到避免油渍从第二进风口123滴落的目的。优选的,本具体实施方式三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翼面体结构的固定方式为,整流板200通过插脚201固定于第一导烟组件110上,第一导烟组件110与集烟罩400的集烟腔401连接,导流板122固定在第一导烟组件110上。引流板121可拆卸安装在集烟罩400上。翼面体结构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整机油路情况,避免滴漏油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烟罩组件,包括集烟罩400和安装在集烟罩400上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
翼面体结构的具体构造以及集烟罩组件与翼面体结构的具体安装方式可参见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集烟罩组件与本实施例提供的翼面体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烟罩组件。
具体的,本实施例吸油烟机还包括机箱等外壳组件500以及设置在机箱内的风机。
本实施例吸油烟机与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烟罩组件和翼面体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翼面体结构,用于安装在集烟罩(400)的进烟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烟机构(100)和整流板(200),所述导烟机构(100)上设置有导烟通道和与所述导烟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101),所述整流板(200)上设置有整流孔,所述整流板(200)连接在所述出风口(10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200)呈凹凸曲面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20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网部(210)、第二网部(220)和第三网部(230),所述第一网部(210)与所述第三网部(230)处于同一平面设置;
所述第二网部(220)包括底部(221)和设置在底部(221)两侧的倾斜部(222),所述底部(221)设置在所述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所在平面的上方或下方,两所述倾斜部(222)远离所述底部(22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网部(210)和第三网部(230)对应连接,所述底部(221)平行于所述第一网部(210)和所述第三网部(230)所在的平面设置,两所述倾斜部(222)沿所述底部(221)向所述第一网部(210)和所述第三网部(230)所在的平面的方向逐渐相互背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200)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导烟机构(10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机构(100)包括第一导烟组件(110)和第二导烟组件(120),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与所述第二导烟组件(120)配合形成所述导烟通道,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出风口(101),所述第二导烟组件(120)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的远离所述出风口(101)的一端,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和/或所述第二导烟组件(120)上设置有所述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包括罩体,所述罩体沿集烟罩(400)的进烟方向设置,所述罩体靠近所述集烟罩(400)的出烟口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出风口(101),所述罩体远离所述集烟罩(400)出烟口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导烟组件(120)连接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罩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02),所述第一进风口(102)与所述导烟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烟组件(120)包括引流板(121)和设置在所述引流板(121)的左右两侧的导流板(122),所述导流板(122)与任意一侧的所述引流板(121)之间在水平方向具有间隙,以形成第二进风口(123),所述第二进风口(123)与所述导烟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23)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01)的正下方,所述整流板(200)上设置有两遮挡部(202),所述遮挡部(202)一一对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123)的上方,且所述遮挡部(202)在水平面的正投影覆盖该遮挡部(202)对应的所述第二进风口(123)在水平面的正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22)面向所述集烟罩(400)的出烟口的侧面的周向边缘设置有挡油边(1221),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周向边缘位于所述挡油边(1221)的内侧;
所述导流板(122)沿从前至后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122)的后端设置有漏油孔(122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面体结构还包括连接杆(300),所述连接杆(300)与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背离所述集烟罩(400)的出烟口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进风口(123)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01)的正下方,所述连接杆(300)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123)的上方,且所述连接杆(300)在水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进风口(123)在水平面的正投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22)面向集烟罩(400)的出烟口的侧面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环状的挡油边(1221),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与所述导流板(122)对应的周向边缘位于所述挡油边(1221)的内侧;
所述连接杆(300)与所述挡油边(1221)间隔设置,且所述连接杆(300)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导流斜面(301),所述导流斜面(301)位于所述挡油边(1221)的内侧;
所述连接杆(300)面向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的一侧侧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油槽(302)。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12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集烟罩(400)上。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22)与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可拆卸连接;
所述导流板(122)的前端和后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上,和/或,所述导流板(12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前侧对应两个所述导流板(122)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导流板(12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卡销(1223),所述第一卡销(1223)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
和/或;
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后端与所述导流板(122)的后端通过螺钉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槽,位于所述导流板(122)左侧的导流板(122)的左端和位于所述导流板(122)的右侧的导流板(122)的右端均设置有第二卡销,所述第二卡销卡接在对应端的第二卡槽内;
和/或;
位于所述导流板(122)左侧的导流板(122)的右端和位于所述导流板(122)的右侧的导流板(122)的左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300),所述连接杆(300)与所述第一导烟组件(110)固定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22)的面向集烟罩(400)的出烟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集油凹槽(1225),每个所述集油凹槽(1225)沿所述导流板(122)的前后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导流板(122)沿所述导流板(122)的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个所述集油凹槽(1225)相对所述导流板(122)的面向集烟罩(400)的进烟的一侧侧面凸出,以使所述导流板(122)沿左右方向呈曲面延伸。
17.一种集烟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烟罩(400)和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翼面体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集烟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罩(400)的进烟口的前端设置有前限位支架(410),所述前限位支架(410)上设置有碰珠座(411),所述碰珠座(411)用于与翼面体结构的引流板(121)的碰珠(1211)连接,所述集烟罩(400)的进烟口的后端设置有后限位支架(420),所述后限位支架(420)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用于与翼面体结构的引流板(121)的后端配合插接。
19.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烟机包括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集烟罩组件。
CN202123160666.8U 2021-12-15 2021-12-15 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Active CN216644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0666.8U CN216644301U (zh) 2021-12-15 2021-12-15 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0666.8U CN216644301U (zh) 2021-12-15 2021-12-15 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4301U true CN216644301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40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60666.8U Active CN216644301U (zh) 2021-12-15 2021-12-15 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4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2312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644301U (zh) 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CN104089314A (zh) 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
CN112178716B (zh) 一种防油烟逃逸结构及应用有该结构的吸油烟机
CN114754386A (zh) 翼面体结构、集烟罩组件及吸油烟机
CN107327885B (zh) 一种分流式吸油烟机
CN216619955U (zh) 烟气导流结构、集烟装置及油烟机
CN216644304U (zh) 导烟装置、集烟罩机构及抽油烟机
CN211526519U (zh) 用于集成灶的吸油烟装置和集成灶
CN112113255A (zh) 翼面体装置及油烟机
CN213019793U (zh) 集烟罩组件和油烟机
CN213178507U (zh) 翼面体装置及油烟机
CN210861259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2413798A (zh) 水洗空气装置
CN212057440U (zh) 一种带前导烟板的欧式油烟机
CN214501361U (zh) 一种导烟板及应用有该导烟板的吸油烟机
CN219414917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8626990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8864287U (zh) 一种吸油烟机和欧近一体式吸油烟机
CN216644305U (zh) 集烟装置及油烟机
CN220852256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1380094A (zh) 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
CN217004610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9199296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导流降噪结构
CN218763568U (zh) 一种导烟板及其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