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2450U - 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2450U
CN216642450U CN202220006641.8U CN202220006641U CN216642450U CN 216642450 U CN216642450 U CN 216642450U CN 202220006641 U CN202220006641 U CN 202220006641U CN 216642450 U CN216642450 U CN 216642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wall
rotor
inner rotor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066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林祥
胡炳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tongshu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tongshu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tongshu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tongshu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066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2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2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2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联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该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通过定位销贯穿第一泵、第一中环、中板、第二泵、第二中环和大盖的内部,且通过定位销的内部贯穿有螺纹固定杆,螺纹固定杆与第一泵的内部螺纹连接,并且各部件相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通过向右侧拧紧螺纹固定杆使中间各部件紧密贴合,从而达到了每个泵体可以达到单个泵体定位性能要求,且可以随意根据需求组装部件的效果,通过转动轴带动内转子带动外转子旋转,通过内转子与外转子退出啮合的空间越大内部气压低于外部气压将油品吸入,在内转子与外转子趋于内啮合处,通过挤压将油品挤出至对应的出油口,从而达到了仅需一个动力单元减轻设备重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联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
背景技术
双联泵是由同一传动轴带动两个泵的转子旋转运动,产生压力差进行泵油作业的装置,泵的输出的两股流量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并联使用,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泵必须具备同时可以输送不同介质的油品,流体和压力也可同时变化,液体输送也可以做等量交换输送。
由于现在的机械设备的体积都在小型体化,对于机械传动效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一体型双联泵体积偏大,在不同流体和压力下,不能做精准的要求,不具备同时输送两种不同介质的流体,也不具备输送等量交换的油品,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板将双联泵分成两个独立的泵体,通过定位销和螺纹固定杆贯穿整个泵与密封垫圈配合将各部件紧密贴合,每个泵体可以达到单个泵体定位性能要求,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更换部件搭配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求,且需要一个动力单元,大大节约了安装空间减轻设备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具备节约安装空间、减轻设备重量的优点,解决了泵体积偏大、不能做精准的要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节约安装空间、减轻设备重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密封组件,所述转动轴的靠近右侧外壁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大盖,所述大盖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盖子,所述转动轴的外壁设置有双联泵装置,所述双联泵装置包括第一泵和定位销,所述转动轴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无油衬套,所述第一泵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泵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内转子,所述第一内转子的外壁啮合有第一外转子,所述第一外转子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一中环,所述第一中环的右侧设置有中板,所述中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密封件,所述中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泵,所述第二泵的底端开设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泵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出油口,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内转子,所述第二内转子的外壁啮合有第二外转子,所述第二外转子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二中环,所述定位销的内壁贯穿有螺纹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无油衬套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其外壁分别与第一泵的内壁和第二泵的内壁活动连接,通过无油衬套降低转动轴在旋转时与第一泵和第二泵内壁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中板的内部开设有流道,密封件中开设有泄流孔,且第二泵内部开设有通槽,通槽左侧与泄流孔相通,通槽右侧与第二进油口相通,当油体由于压力原因进入中板的间隙内时,可通过流道泄流孔和通槽进入第二进油口内,进行再次泵油。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轴卡,轴承通过轴卡与转动轴靠进右侧的外壁卡接,轴承右侧靠近大盖的一侧贴合有铁垫圈,铁垫圈位于轴承的右侧和盖子左侧之间,通过轴卡固定轴承内侧的位置,通过铁垫圈固定在轴承外侧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定位销自左向右依次贯穿第一泵、第一中环、中板、第二泵、第二中环和大盖的内部,且定位销的内部贯穿有螺纹固定杆,第一泵内部开设有螺纹,且与螺纹固定杆的靠近右侧外壁的螺纹啮合,第一泵与转动轴相接触处通过密封组件密封连接,通过螺纹固定杆与第一泵内部螺纹啮合将第一中环、中板、第二泵和第二中环和大盖相接处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转子和第二内转子的直径均对应小于第一外转子和第二外转子的直径,且第一内转子和第二内转子分别对应与第一外转子和第二外转子的轴心不重合,转动轴带动第一内转子和第二内转子的同时转动,通过第一内转子和第二内转子与第一外转子和第二外转子啮合的一侧带动第一外转子和第二外转子旋转,通过第一内转子与第一外转子退出啮合的空间越大内部气压低于外部气压将油品吸入,在第一内转子与第一外转子趋于内啮合处,通过挤压将油品挤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泵、第一中环、中板、第二泵、第二中环和大盖相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为橡胶材质,第一中环与中板通过密封垫圈过盈配合相互贴合,中板通过密封垫圈过盈配合与第二泵的相互贴合。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通过定位销贯穿第一泵、第一中环、中板、第二泵、第二中环和大盖的内部,且通过定位销的内部贯穿有螺纹固定杆,螺纹固定杆与第一泵的内部螺纹连接,并且在第一泵、第一中环、中板、第二泵、第二中环和大盖相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通过向右侧拧紧螺纹固定杆使中间各部件紧密贴合,从而达到了每个泵体可以达到单个泵体定位性能要求,且可以随意根据需求组装部件的效果。
2、该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通过转动轴转动同时带动第一内转子和第二内转子转动,通过第一内转子和第二内转子带动第一外转子和第二外转子旋转,通过内转子与外转子退出啮合的空间越大内部气压低于外部气压将油品吸入,在内转子与外转子趋于内啮合处,通过挤压将油品挤出至对应的出油口,从而达到了仅需一个动力单元减轻设备重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销安装示意图。
图中:1、转动轴;2、密封组件;3、轴承;4、大盖;5、盖子;6、双联泵装置;601、第一泵;602、定位销;603、无油衬套;604、第一进油口;605、第一出油口;606、第一内转子;607、第一外转子;608、第一中环;609、中板;610、密封件;611、第二泵;612、第二进油口;613、第二出油口;614、第二内转子;615、第二外转子;616、第二中环;617、螺纹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包括转动轴1,转动轴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密封组件2,转动轴1的靠近右侧外壁活动连接有轴承3,轴承3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大盖4,大盖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盖子5,盖子5与大盖4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转动轴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轴卡,轴承3通过轴卡与转动轴1靠进右侧的外壁卡接,轴承3右侧靠近大盖4的一侧贴合有铁垫圈,铁垫圈位于轴承3的右侧和盖子5左侧之间,通过轴卡固定轴承3内侧的位置,通过铁垫圈固定在轴承3外侧的位置,转动轴1的外壁设置有双联泵装置6,双联泵装置6包括第一泵601和定位销602,转动轴1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无油衬套603,第一泵601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进油口604,第一泵60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出油口605,转动轴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内转子606,第一内转子606的轴心与转动轴1的轴线上,第一内转子606的外壁啮合有第一外转子607,第一外转子607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一中环608,第一中环608的右侧设置有中板609,第一泵601、第一中环608、中板609、第二泵611、第二中环616和大盖4相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为橡胶材质,第一中环608与中板609通过密封垫圈过盈配合相互贴合,中板609通过密封垫圈过盈配合与第二泵611的相互贴合,中板60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密封件610,中板609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泵611,无油衬套603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其外壁分别与第一泵601的内壁和第二泵611的内壁活动连接,通过无油衬套603降低转动轴1在旋转时与第一泵601和第二泵611内壁的摩擦力,第二泵611的底端开设有第二进油口612,中板609的内部开设有流道,密封件610中开设有泄流孔,且第二泵611内部开设有通槽,通槽左侧与泄流孔相通,通槽右侧与第二进油口612相通,当油体由于压力原因进入中板609的间隙内时,可通过流道泄流孔和通槽进入第二进油口612内,进行再次泵油,第二泵611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出油口613,转动轴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内转子614,第二内转子614的外壁啮合有第二外转子615,第一内转子606和第二内转子614的直径均对应小于第一外转子607和第二外转子615的直径,且第一内转子606和第二内转子614分别对应与第一外转子607和第二外转子615的轴心不重合,转动轴1带动第一内转子606和第二内转子614的同时转动,通过第一内转子606和第二内转子614与第一外转子607和第二外转子615啮合的一侧带动第一外转子607和第二外转子615旋转,通过内转子与外转子退出啮合的空间越大内部气压低于外部气压将油品吸入,在内转子与外转子趋于内啮合处,通过挤压将油品挤出,第二外转子615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二中环616,定位销602的内壁贯穿有螺纹固定杆617,定位销602自左向右依次贯穿第一泵601、第一中环608、中板609、第二泵611、第二中环616和大盖4的内部,且定位销602的内部贯穿有螺纹固定杆617,第一泵601内部开设有螺纹,且与螺纹固定杆617的靠近右侧外壁的螺纹啮合,第一泵601与转动轴1相接触处通过密封组件2密封连接,通过螺纹固定杆617与第一泵601内部螺纹啮合将第一中环608、中板609、第二泵611和第二中环616和大盖4相接处紧密贴合。
工作原理:通过定位销602自左向右依次贯穿第一泵601、第一中环608、中板609、第二泵611、第二中环616和大盖4的内部,并且在第一泵601、第一中环608、中板609、第二泵611、第二中环616和大盖4相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且定位销602的内部贯穿有螺纹固定杆617,通过螺纹固定杆617与第一泵601的内部螺纹连接,通过向右侧拧紧螺纹固定杆617使中间各部件紧密贴合,从而达到了每个泵体可以达到单个泵体定位性能要求,且可以随意根据需求组装部件的目的,通过转动轴1转动同时带动第一内转子606和第二内转子614转动,通过第一内转子606和第二内转子614对应带动第一外转子607和第二外转子615旋转,因为内转子与外转子不同轴,且第一中环608和第二中环616固定的原因,外转子外壁与对应中环始保持贴合,所以内转子一侧始终与外转子啮合,通过内转子与外转子退出啮合的空间变大,内部气压低于外部气压将油品吸入,在内转子与外转子趋于内啮合处,通过挤压将油品挤出至对应的出油口,从而达到了仅需一个动力单元减轻设备重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通过定位销602贯穿第一泵601、第一中环608、中板609、第二泵611、第二中环616和大盖4的内部,且通过定位销602的内部贯穿有螺纹固定杆617,螺纹固定杆617与第一泵601的内部螺纹连接,并且在第一泵601、第一中环608、中板609、第二泵611、第二中环616和大盖4相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通过向右侧拧紧螺纹固定杆617使中间各部件紧密贴合,从而达到了每个泵体可以达到单个泵体定位性能要求,且可以随意根据需求组装部件的效果;通过转动轴1转动同时带动第一内转子606和第二内转子614转动,通过第一内转子606和第二内转子614带动第一外转子607和第二外转子615旋转,通过内转子与外转子退出啮合的空间越大内部气压低于外部气压将油品吸入,在内转子与外转子趋于内啮合处,通过挤压将油品挤出至对应的出油口,从而达到了仅需一个动力单元减轻设备重量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包括转动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密封组件(2),所述转动轴(1)的靠近右侧外壁活动连接有轴承(3),所述轴承(3)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大盖(4),所述大盖(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盖子(5),所述转动轴(1)的外壁设置有双联泵装置(6);
所述双联泵装置(6)包括第一泵(601)和定位销(602),所述转动轴(1)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无油衬套(603),所述第一泵(601)的底端开设有第一进油口(604),所述第一泵(60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出油口(605),所述转动轴(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内转子(606),所述第一内转子(606)的外壁啮合有第一外转子(607),所述第一外转子(607)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一中环(608),所述第一中环(608)的右侧设置有中板(609),所述中板(60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密封件(610),所述中板(609)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泵(611),所述第二泵(611)的底端开设有第二进油口(612),所述第二泵(611)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出油口(613),所述转动轴(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内转子(614),所述第二内转子(614)的外壁啮合有第二外转子(615),所述第二外转子(615)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二中环(616),所述定位销(602)的内壁贯穿有螺纹固定杆(6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油衬套(603)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其外壁分别与第一泵(601)的内壁和第二泵(611)的内壁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609)的内部开设有流道,密封件(610)中开设有泄流孔,且第二泵(611)内部开设有通槽,通槽左侧与泄流孔相通,通槽右侧与第二进油口(612)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轴卡,轴承(3)通过轴卡与转动轴(1)靠进右侧的外壁卡接,轴承(3)右侧靠近大盖(4)的一侧贴合有铁垫圈,铁垫圈位于轴承(3)的右侧和盖子(5)左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602)自左向右依次贯穿第一泵(601)、第一中环(608)、中板(609)、第二泵(611)、第二中环(616)和大盖(4)的内部,且定位销(602)的内部贯穿有螺纹固定杆(617),第一泵(601)内部开设有螺纹,且与螺纹固定杆(617)的靠近右侧外壁的螺纹啮合,第一泵(601)与转动轴(1)相接触处通过密封组件(2)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转子(606)和第二内转子(614)的直径均对应小于第一外转子(607)和第二外转子(615)的直径,且第一内转子(606)和第二内转子(614)分别对应与第一外转子(607)和第二外转子(615)的轴心不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601)、第一中环(608)、中板(609)、第二泵(611)、第二中环(616)和大盖(4)相接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为橡胶材质,第一中环(608)与中板(609)通过密封垫圈过盈配合相互贴合,中板(609)通过密封垫圈过盈配合与第二泵(611)的相互贴合。
CN202220006641.8U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 Active CN216642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06641.8U CN216642450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06641.8U CN216642450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2450U true CN216642450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3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06641.8U Active CN216642450U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2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1564B2 (en) Driving structure of three-axis multi-stage roots pump
CN216642450U (zh) 一种中吐出压一体型双联泵
US20070248480A1 (en) Multiple Section External Gear Pump With the Internal Manifold
CN210423008U (zh) 一种新型双螺杆空压机
CN114526316B (zh) 一种三角齿轮传动式组合密封减速机
US2693313A (en) Motor pump or compressor package
CN106678041B (zh) 一种外平衡式螺杆真空泵
CN213627990U (zh) 柱销叶片泵组合内啮合齿轮泵
CN209743151U (zh) 一种双螺杆泵
CN210196008U (zh) 一种水润滑螺杆压缩机
CN208669577U (zh) 一种中开式双旋线螺杆泵
CN210686275U (zh) 柱塞泵组
CN219865461U (zh) 配备变频功能的凸轮式双转子泵
CN207454226U (zh) 蠕动泵的泵壳总成
CN210398346U (zh) 一种同端面进出油电子机油泵
CN220732529U (zh) 一种径向承载电缸
CN110242562A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非圆柱齿轮泵
CN219827134U (zh) 一种压缩机双转子结构
CN219299513U (zh) 一种抽水具有密封自吸的齿轮泵
CN213627987U (zh) 一种齿轮泵
CN213235427U (zh) 一种间歇性吸油的平衡式新型单螺杆泵
CN215109497U (zh) 干式真空泵泵腔结构
CN215213925U (zh) 一体式齿轮泵系统
CN111336102B (zh) 一种容积泵的快速拆卸结构
CN220890488U (zh) 一种双级高压齿轮液压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