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1531U - 一种支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1531U
CN216641531U CN202123255105.6U CN202123255105U CN216641531U CN 216641531 U CN216641531 U CN 216641531U CN 202123255105 U CN202123255105 U CN 202123255105U CN 216641531 U CN216641531 U CN 216641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einforcing
bracing piece
platform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551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金宇
水晶明
张部伟
王发明
黄程
徐敦敏
包义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5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5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5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5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551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1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1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1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架结构,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至少设有一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每组第一连接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加强筋,第一连接杆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每组第一连接件中的第一连接杆至少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杆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加强筋设置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一连接杆之间。本申请有助于提高支架结构强度,从而使得支架支撑稳定性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支架是建设施工中常用的支撑结构,是由若干钢材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支架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钢材强度和结构类型,由于钢材强度的高低取决于原材料,不同支架的差异较小,很大程度上结构类型决定了支架的强度高低。随着对施工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支架的强度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需要研发更为稳定的支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支架整体强度,从而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支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至少设有一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第一连接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每组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第一连接杆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一连接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作为支撑基础,并以第一连接杆作为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媒介,构成支架基础框架,同时在同一组的两个相邻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第一加强筋,从而提高支架的整体强度,进而达到提高支架支撑稳定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均至少设有两个,相邻两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相邻两第二支撑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至少设有一组,每组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加强筋,相邻两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相邻两第二支撑杆之间均至少设置两个相平行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二连接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均设至少两个,并且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形成两排结构的支架基础,两排的支架基础结构支撑范围更大,可以适配于支撑尺寸更大的钢材或工件。并且在相邻两第一支撑杆之间、相邻两第二支撑杆之间均以第二连接杆连接,形成支架的基础框架,同时在同一组的相邻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第二加强筋,从而有助于提高支架的整体强度,进而达到提高支架支撑稳定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同一组中每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杆,两所述第一加强杆相互平行且均与第一连接杆相垂直,所述第二加强杆与第一加强杆一一对应设置,同一组中的其中一所述第二加强杆设置在第一加强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同一组中的另外一所述第二加强杆设置在第一加强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同一组中的其中一所述第一加强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加强杆构成三角形结构,同一组中的另外一所述第一加强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二加强杆也构成三角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两个与第一连接杆相垂直的第一加强杆,对两第一连接杆形成一定的支撑,同时具有提高第一连接杆稳定性的效果;并且在两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第二加强杆,使得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和第一支撑杆构成三角形结构,同样使得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和第二支撑杆也构成三角形结构,由于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较好,因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支架整体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第三加强杆,所述第三加强杆设置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三加强杆与两第二加强杆形成Z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加强杆设置在同一组相邻两第二连接杆之间,并与两第二加强杆形成Z形结构,即也是以两个三角形结构作为相邻两第一支撑杆或相邻相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连接结构,利用三角形结构稳定性较好的原理,有助于提高支架的整体强度,从而有助于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壁上均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所述加强板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外周壁上,所述加强板的顶端壁与平台的下表面连接,至少两所述加强板沿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周向排列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壁上设置平台,使得支架的支撑点面积更大,有助于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并且平台上可以安装液压千斤顶调整被支撑的工件的高度,较为方便。同时以至少两个加强板作为平台与第一支撑杆或平台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加强结构,即使得平台更加稳定,从而有助于提高支架的整体强度,进而达到提高支架支撑稳定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平台的下表面设置有圆台块,所述圆台块的顶端壁与平台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圆台块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插孔,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插设在圆台块内,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插孔的孔壁与第一支撑杆之间或插孔的孔壁与第二支撑杆之间,所述加强板的顶端壁与平台的下表面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圆台块进一步加强平台的支撑稳定性,并且使得加强板在和平台和第一支撑杆或平台和第二支撑杆连接同时,加强板还和插孔的孔壁连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平台的支撑稳定性,从而使得支架的支撑稳定性更好。
可选的,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杆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平台的上表面,所述平台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两个固定孔,两所述固定孔关于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轴线相对称,所述固定杆设置在固定板的下表面,所述固定杆一一对应地穿过固定孔,所述固定杆伸出固定孔的一端伸入插孔内,所述固定杆上远离平台的一侧沿水平方向贯穿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固定螺栓伸入插孔并螺纹连接在定位孔的孔壁上,所述固定螺栓伸出定位孔的一端抵紧在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外周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固定板作为连接液压千斤顶的基体,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安装或拆卸液压千斤顶,避免直接将液压千斤顶安装在平台上而导致拆卸不方便的情况。同时将固定杆穿过固定孔并伸入插孔内,再以固定螺栓伸入插孔并螺纹连接在定位孔的孔壁上,且使得固定螺栓伸出定位孔的一端抵紧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的外周壁,由于此时的固定螺栓也起到了类似加强板的作用,从而在将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平台上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支架的整体强度,从而使得支架的支撑稳定性更佳。
可选的,所述平台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管和限位杆,所述平台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管设置在平台的下表面上,所述限位管的管口与通孔相通,所述限位杆沿竖直方向穿过通孔且螺纹连接在限位管的管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液压千斤顶调节被支撑工件高度的时候,即可将限位杆穿过通孔并螺纹连接在限位管的管内壁上,从而利用限位杆在被支撑工件的两侧进行限位,有助于在调节被支撑工件高度的同时减少被支撑工件掉落或位置偏移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作为支架的基础,并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杆,同时在同一组中相邻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第一加强筋,有助于提高支架的整体强度,进而达到提高支架支撑稳定性的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壁上设置平台,使得支架支撑点的面积更大,有助于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
本申请通过限位杆在被支撑工件的两侧进行限位,使得在调节被支撑工件高度的时候更加稳定,即有助于减少被支撑工件在高度调节过程中发生掉落或位置偏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一种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一种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用以体现本申请实施例2中固定件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一连接件;31、第一连接杆;32、第一加强筋;321、第一加强杆;322、第二加强杆;4、第二连接件;41、第二连接杆;42、第二加强筋;421、第三加强杆;5、平台;51、固定孔;52、通孔;6、加强件;61、加强板;7、圆台块;71、插孔;8、固定件;81、固定板;82、固定杆;821、定位孔;83、固定螺栓;9、限位件;91、限位管;92、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支架结构。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至少设有一组,本实施例中设有一组。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均设有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均设有五个,五个第一支撑杆1沿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排列设置,相邻的第一支撑杆1之间和相邻的第二支撑杆2之间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五个第二支撑杆2沿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排列设置,且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一一对应设置。每组第一连接件3均包括第一连接杆31和第一加强筋32,第一连接杆31固定连接在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之间,第一连接件3中的第一连接杆31至少设有两个,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1设有两个,两第一连接杆31相互平行且自身轴线均与第一支撑杆1的轴线、第二支撑杆2的轴线相垂直,第一加强筋32固定连接在相邻两第一连接杆31之间。
以五个第一支撑杆1和五个第二支撑杆2作为支架的基础,并以第一连接杆31作为对应的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之间的连接媒介,同时以第二连接件4固定连接相邻的第一支撑杆1和相邻的第二支撑杆2,形成支架的基础框架。同时将第一加强筋32规定连接在两第一连接杆31之间,形成更为稳定的结构,从而使得支架结构整体的强度较高,并且有助于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
参照图1,第二连接件4至少设有一组,本实施例第二连接件4设有两组,且两组第二连接件4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每组第二连接件4均包括第二连接杆41和第二加强筋42,每组第二连接件4均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41和两个第二加强筋42,相邻两第一支撑杆1之间、相邻两第二支撑杆2之间均固定连接同一组中的两个相平行的第二连接杆41。第二加强筋42固定连接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二连接杆41之间。
以第二连接杆41作为相邻第一支撑杆1和相邻第二支撑杆2之间的连接媒介,并且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二连接杆41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42,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支架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使得支架的支撑稳定性更佳。
参照图1,第一加强筋32包括第一加强杆321和第二加强杆322,第一加强杆321和第二加强杆322均设有两个,两第一加强杆321均固定连接在两第一连接杆31之间,且两第一加强杆321相互平行且均与第一连接杆31相垂直。第二加强杆322与第一加强杆321一一对应设置,两第二加强杆322均固定连接在两第一连接杆31之间,且其中一个第二加强杆322固定连接在第一加强杆321与第一支撑杆1之间,另外一个第二加强杆322固定连接在第一加强杆321与第二支撑杆2之间。其中一个第一加强杆321、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加强杆322构成三角形结构,另外一个第一加强杆321、第二支撑杆2和第二加强杆322也构成三角形结构。
以两个相平行的第一加强杆321垂直连接在两第一连接杆31之间,并配合两第二加强杆322在两第一连接杆31之间形成两个结构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而起到加强支架结构强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
参照图1,第二加强筋42包括第三加强杆421,第三加强杆421固定连接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二连接杆41之间,第三加强杆421斜向设置,且第三加强杆421与两第二加强杆322形成Z形结构。
在第二连接杆41之间固定连接一个斜向的第三加强杆421,在两个第二连接杆41和第三加强杆421的配合下形成两个架构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支架结构的强度更好,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架的支撑稳定性。
参照图1,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的顶端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平台5,平台5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顶端壁的直径,平台5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加强件6。加强件6包括加强板61,加强板61设有至少两个,本实施例加强板61设有四个,四个加强板61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外周壁上,且加强板61的顶端壁与平台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四个加强板61沿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周向排列设置。
在使用支架对工件进行支撑的时候,以平台5作为支架的支撑点,更大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架对工件的支撑更加稳定。并且以四个加强板61进一步提高平台5与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得支架的支撑稳定性更佳。
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支架结构的实施原理为:五个第一支撑杆1和五个第二支撑杆2作为支架的基础,并在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41的连接作用下形成支架的基础框架,同时以第一加强筋32和第二加强筋42配合支架的基础框架,形成结构稳定的连接结构,从而提高支架结构的强度,进而达到提高支架稳定性的效果。并以平台5作为支架的支撑点,在增大接触面积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支架支撑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参照图2、图3和图4,平台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台块7,圆台块7的顶端壁与平台5的下表面连接。圆台块7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插孔71,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插设在圆台块7内,加强板61固定连接在插孔71的孔壁与第一支撑杆1之间或插孔71的孔壁与第二支撑杆2之间,且加强板61背离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一侧的侧壁与插孔71的孔壁固定连接。
以圆台块7作为进一步加强平台5与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连接媒介,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支架结构的强度,从而使得支架的支撑稳定性更佳。
参照图3和图4,平台5上设置有固定件8,固定件8包括固定板81、固定杆82和固定螺栓83,固定板81固定连接在平台5的上表面,平台5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两个固定孔51,两所述固定孔51关于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轴线相对称;固定杆82固定连接在固定板81的下表面,固定杆82一一对应地沿竖直方向穿过固定孔51,固定杆82伸出固定孔51的一端伸入插孔71内。固定杆82伸入插孔7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贯穿设置有定位孔821,固定螺栓83沿水平方向穿过圆台块7的侧壁并伸入插孔71,固定螺栓83伸入插孔71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定位孔821的孔壁上,固定螺栓83沿水平方伸出定位孔821的一端抵紧在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外周壁上。
在需要使用液压千斤顶调整工件高度的时候,先将液压千斤顶固定在固定板81上,然后再将固定杆82穿过固定孔51并伸入插孔71内。接着在将固定螺栓83伸入插孔71并螺纹连接在定位孔821的孔壁上,同时使得固定螺栓83伸出定位孔821的一端抵紧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外周壁,固定住固定板81,然后再利用液压千斤顶调节工件的高度。调整完毕后,再拆卸下固定板81即可。
参照图3和图4,平台5上设置有限位件9,限位件9包括限位管91和限位杆92,平台5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通孔52,限位管91固定连接在平台5的下表面上,限位管91的管口与通孔52相通,限位杆92沿竖直方向穿过通孔52且螺纹连接在限位管91的管内壁上。
在利用液压千斤顶调整工件高度之前,先将限位杆92螺纹连接在限位管91的管内壁上,并根据工件所需调节的高度调节限位杆92伸出通孔52的长度,在工件的两侧形成限位,然后再利用液压千斤顶对工件进行高度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2一种支架结构的实施原理为:为了配合在平台5上利用液压千斤顶对工件进行高度调节的操作要求,先通过固定板81可拆卸连接在平台5上,达到方便安装或拆卸液压千斤顶的效果;并通过限位杆92在工件的两侧进行限位,达到提高工件高度调节过程中稳定性的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和第一连接件(3),所述第一连接件(3)至少设有一组,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第一连接件(3)均包括第一连接杆(31)和第一加强筋(32),所述第一连接杆(31)设置在相对应的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之间,每组所述第一连接件(3)中的第一连接杆(31)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3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32)设置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一连接杆(3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均至少设有两个,相邻两所述第一支撑杆(1)之间、相邻两第二支撑杆(2)之间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所述第二连接件(4)至少设有一组,每组所述第二连接件(4)均包括第二连接杆(41)和第二加强筋(42),相邻两所述第一支撑杆(1)之间、相邻两第二支撑杆(2)之间均至少设置两个相平行的第二连接杆(41),所述第二加强筋(42)设置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二连接杆(4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32)包括第一加强杆(321)和第二加强杆(322),同一组中每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杆(31)之间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杆(321),两所述第一加强杆(321)相互平行且均与第一连接杆(31)相垂直,所述第二加强杆(322)与第一加强杆(321)一一对应设置,同一组中的其中一所述第二加强杆(322)设置在第一加强杆(321)与第一支撑杆(1)之间,同一组中的另外一所述第二加强杆(322)设置在第一加强杆(321)与第二支撑杆(2)之间,同一组中的其中一所述第一加强杆(321)、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加强杆(322)构成三角形结构,同一组中的另外一所述第一加强杆(321)、第二支撑杆(2)和第二加强杆(322)也构成三角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42)包括第三加强杆(421),所述第三加强杆(421)设置在同一组中相邻两第二连接杆(41)之间,所述第三加强杆(421)与两第二加强杆(322)形成Z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的顶端壁上均设置有平台(5),所述平台(5)上设置有加强件(6),所述加强件(6)包括加强板(61),所述加强板(61)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所述加强板(61)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外周壁上,所述加强板(61)的顶端壁与平台(5)的下表面连接,至少两所述加强板(61)沿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周向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5)的下表面设置有圆台块(7),所述圆台块(7)的顶端壁与平台(5)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圆台块(7)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插孔(71),所述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插设在圆台块(7)内,所述加强板(61)设置在插孔(71)的孔壁与第一支撑杆(1)之间或插孔(71)的孔壁与第二支撑杆(2)之间,所述加强板(61)的顶端壁与平台(5)的下表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5)上设置有固定件(8),所述固定件(8)包括固定板(81)、固定杆(82)和固定螺栓(83),所述固定板(81)设置在平台(5)的上表面,所述平台(5)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两个固定孔(51),两所述固定孔(51)关于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轴线相对称,所述固定杆(82)设置在固定板(81)的下表面,所述固定杆(82)一一对应地穿过固定孔(51),所述固定杆(82)伸出固定孔(51)的一端伸入插孔(71)内,所述固定杆(82)上远离平台(5)的一侧沿水平方向贯穿设置有定位孔(821),所述固定螺栓(83)伸入插孔(71)并螺纹连接在定位孔(821)的孔壁上,所述固定螺栓(83)伸出定位孔(821)的一端抵紧在第一支撑杆(1)或第二支撑杆(2)的外周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5)上设置有限位件(9),所述限位件(9)包括限位管(91)和限位杆(92),所述平台(5)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通孔(52),所述限位管(91)设置在平台(5)的下表面上,所述限位管(91)的管口与通孔(52)相通,所述限位杆(92)沿竖直方向穿过通孔(52)且螺纹连接在限位管(91)的管内壁上。
CN202123255105.6U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支架结构 Active CN216641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5105.6U CN216641531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支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5105.6U CN216641531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支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1531U true CN216641531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42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55105.6U Active CN216641531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支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1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55239U (zh) 格构柱施工用校正架
CN216641531U (zh) 一种支架结构
CN210659290U (zh) 梁板支撑立杆定位护砼地面底盘
CN212000638U (zh) 高架盖梁型钢支撑结构
CN212200520U (zh) 一种锚桩横梁反力装置
CN210530302U (zh) 一种可调节梁板一体托撑
CN210947143U (zh)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
CN213268818U (zh) 一种脚手架用挂墙式角钢三角悬挑底座架
CN217651614U (zh) 一种装配式钢管支架
CN216863460U (zh) 一种用于内爬塔吊提升的施工结构
CN215632071U (zh) 一种塔式构件钢骨架
CN219060856U (zh) 一种可调扣盘式脚手架
CN219261736U (zh) 一种用于压型钢板的支撑架
CN215594829U (zh) 一种组合可调节对角式外架辅助支撑架
CN218623497U (zh) 一种新型叠合板支撑架
CN220058310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
CN220377876U (zh) 一种新型支撑梁钢筋绑扎辅助架
CN209723603U (zh) 一种可周转装配式定型化构造柱模板支撑装置
CN220927879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
CN221095823U (zh) 一种快装式模盒支撑顶托及含该顶托的支撑结构
CN216713748U (zh) 平台组合装置及组合平台设备
CN219621631U (zh) 一种基于钢桥的装配式加固装置
CN215926637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建筑施工平台
CN218346931U (zh) 一种制盐生产车间结构加固的卸载装置
CN217782797U (zh) 适用于格构柱的高空施工作业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