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30181U - 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30181U
CN216630181U CN202122188202.1U CN202122188202U CN216630181U CN 216630181 U CN216630181 U CN 216630181U CN 202122188202 U CN202122188202 U CN 202122188202U CN 216630181 U CN216630181 U CN 216630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otary
guide
rolling mill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882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宴阁
金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882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30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30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30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包括水泵和依次连接的增压装置、耐压管路、旋转喷雾装置,所述水泵与所述增压装置之间通过引水管路,在所述旋转喷雾装置上设置有电机、电机齿轮、减速齿轮、旋转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齿轮的中心的喷雾管和与所述喷雾管连接的喷嘴;其中,所述电机齿轮、所述减速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之间齿合连接,所述电机齿轮在所述电机的运转下带动所述减速齿轮运动,所述减速齿轮带动所述旋转齿轮运动,所述喷嘴在所述旋转齿轮的驱动下旋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具有高效、大范围、维护成本低的优点,保证厂房空间环境和人员健康。

Description

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厂除尘环保领域,更为具体地,特指一种实现消除轧机导卫处及周围空气中粉尘的旋转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行业中,热轧工序是钢铁生产必不可少的一环,热轧线在生产的过程中钢坯表面会生产大量的氧化铁粉尘。当轧制温度较高、轧制速度较快时氧化铁粉尘就会越多,氧化铁粉尘很容易在厂房里扩散长时间悬浮在周围空气中。氧化铁粉尘颗粒吸入人体后会堆积在肺部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电子设备的短路等问题。
目前国内轧线上的除尘方式主要有两种:通风式的物理除尘和湿式除尘方法。通风式除尘装置缺点是:设备成本很高、粉尘处理装置离尘源很远、能耗巨大运行费用高昂、长久运行系统漏风变大粉尘吸取能力变弱、需要定期维护处理除尘设备。湿式除尘设备中的喷淋式除尘装置缺点是:喷淋水滴凝聚周围氧化铁颗粒的能力差、除尘效率较低实际现场的环境仍然较差、对周围空气中悬浮的氧化铁颗粒没有除去能力、喷淋量较大容易造成钢坯温降大温度不均的情况。
如图1所示,为已公开实用新型的一种轧钢导卫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申请号为CN202021250430.6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轧钢导卫除尘装置,包括焊接基座,所述焊接基座内设置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有阀门,所述焊接基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竖向主管,所述通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竖向主管连通,所述竖向主管的上端通过第一调节弯头连接有横向主管,所述横向主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调节弯头,所述第二调节弯头的出水口竖直朝下,所述出水口连接有除尘喷嘴,所述除尘喷嘴内设置有S形导流片。
但是上述专利仅对喷嘴下方范围内的灰尘颗粒进行吸附,并没有解决大范围除尘的问题。
如图2所示,为已公开实用新型的轧机烟尘高压水雾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申请号为CN201120141078.7的实用新型专利,轧机烟尘高压水雾除尘装置,其特征是由内圆筒(4)及外圆筒(3)两个圆筒组成,内圆筒(4)上设有内圆筒左法兰(11)和内圆筒右法兰(12),与内圆筒(4)的内圆筒左法兰(11)和内圆筒右法兰(12)相对应外圆筒(3)的两端分别设有外圆筒左法兰(8)及外圆筒右法兰(9),内圆筒(4)及外圆筒(3)的法兰利用右侧内外桶连接螺栓(5)及左侧内外桶连接螺栓(13)连接,内圆筒(4)及外圆筒(3)之间形成储水室(10),在内圆桶(4)的内壁上均匀安装高压雾化喷头(6),外圆桶(3)上设有水管法兰(1)及连接法兰(2),水管法兰 (1)与外水管道连接。
上述专利使用时需要事先将烟雾收集在烟雾集尘装置内,后通过管道输入除尘装置内,通过细水雾出去有害粉尘。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收集不完全等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轧机导卫处的除尘装置,解决热轧过程中轧机导卫处产生的氧化铁粉尘危害环境和人员健康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实现轧机导卫处及周围空气中的氧化铁颗粒被高效消除的同时,系统装置运行成本低、结构适应性强、钢坯温降小、维护方便,在低成本下改善了轧线的生产环境保护人员健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包括水泵和依次连接的增压装置、耐压管路、旋转喷雾装置,所述水泵与所述增压装置之间通过引水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喷雾装置上设置有电机、电机齿轮、减速齿轮、旋转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齿轮的中心的喷雾管和与所述喷雾管连接的喷嘴;其中,所述电机齿轮、所述减速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之间齿合连接,所述电机齿轮在所述电机的运转下带动所述减速齿轮运动,所述减速齿轮带动所述旋转齿轮运动,所述喷嘴在所述旋转齿轮的驱动下旋转。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增压装置为集成流量控制阀。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耐压管路与旋转喷雾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旋转喷雾装置上设置有润滑剂添加口。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喷嘴为三口雾化喷嘴;其中,所述三口雾化喷嘴包括两个大范围小流量雾化喷嘴和一个小范围大流量雾化喷嘴。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减速齿轮的中部设置有小轴套和减速齿轮轴,所述减速齿轮轴套设在所述小轴套的中部,在所述减速齿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小轴承和第二小轴承;在所述旋转齿轮的中部设置有大轴套,且在所述大轴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大轴承和第二大轴承。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电机的转速根据系统水流流量自动调节。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还包括箱体,所述电机齿轮、减速齿轮、旋转齿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喷雾管和所述耐压管路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盖。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旋转喷雾装置设置在导卫槽的上方。
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通过旋转喷出的高压水雾对轧机导卫处和附近空气中的氧化铁粉尘进行凝聚使其落入冲渣沟,除尘效率高并且对周围空气中悬浮扩散的氧化铁颗粒有很好的消除效果,能够有效的防治轧机导卫处的氧化铁颗粒污染环境、损伤设备和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
在附图中:
图1为已公开实用新型的一种轧钢导卫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已公开实用新型的轧机烟尘高压水雾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水泵 2、增压装置 3、耐压管路 4、喷雾管
5、第一大轴承 6、润滑剂添加口 7、大轴套 8、第二大轴承
9、喷嘴 10、连接盖 11、第一小轴承 12、电机
13、电机齿轮 14、箱体 15、减速齿轮 16、小轴套
17、第二小轴承 18、减速齿轮轴 19、旋转齿轮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轧机导卫除尘装置的整体系统示意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包括水泵1、增压装置2、耐压管路3、旋转喷雾装置,其中,水泵1连接引水管路,管路连接增压装置2,增压装置2连接耐压管路3,耐压管路3连接旋转喷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喷雾装置上设置有电机12、电机齿轮13、减速齿轮 15、旋转齿轮19、喷雾管4和喷嘴9。上述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有电机齿轮 13、减速齿轮15和旋转齿轮19之间通过齿轮齿合连接,喷雾管4设置在旋转齿轮19的中心和喷嘴9连接,在电机12的运转下电机齿轮13带动减速齿轮15运动,减速齿轮15带动旋转齿轮19运动,喷嘴9在旋转齿轮19的驱动下旋转。
具体的,在减速齿轮15上设置有减速齿轮轴18、小轴套16和第二小轴承17,小轴套16套设在减速齿轮轴18外,小轴套16设置在减速齿轮15中部,第一小轴承11设置在小轴套16靠近电机12的一端上和减速齿轮轴18 连接,第二小轴承17设置在小轴套16与第一小轴承11连接处的相反一端上和减速齿轮轴18连接。
具体的,在旋转齿轮19上设置有大轴套7、第一大轴承5和第二大轴承 8,大轴套7设置在旋转齿轮19的中部其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大轴承5和第二大轴承8,详细的,第一大轴承5和第一小轴承11同向设置,第二大轴承8 和第二小轴承17同向设置。
更加具体的,喷雾管4一端和耐压管路3连接,另一端和喷嘴9连接,喷雾管4整体依次穿设在第一大轴承5、大轴套7和第二大轴承8中,喷雾管 4和耐压管路3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盖10。
具体的,作为示例,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12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中的增压装置2为集成流量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中的耐压管路3与旋转喷雾装置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喷雾装置上设置有润滑剂添加口6。
本实用新型中的喷嘴9为三口雾化喷嘴。
本实用新型中的三口雾化喷嘴9包括两个大范围小流量雾化喷嘴和一个小范围大流量雾化喷嘴,小范围大流量雾化喷嘴设置在两个大范围小流量雾化喷嘴的中间,详细的,两边设置的大范围小流量雾化喷嘴能够更为有效的消除周边空气中的颗粒,中间设置的小范围大流量雾化喷嘴对于钢坯周围除尘效率高相较于普通湿法除尘,且钢坯温降更小。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12的转速可以根据系统水流流量自动调节,以保证除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还包括箱体14,电机齿轮13、减速齿轮15、旋转齿轮19均设置在箱体14内;旋转喷雾装置设置在导卫槽上方,在实际应用中为待除尘区域。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示意附图进行说明,示意图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系统结构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3和图4所示,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包括水泵1,水泵1帮助系统水流的导入,水泵1将水流通过管路导入增压装置2,增压装置2进行二次流量控制和对水流进行增压,增压装置2连接耐压管路3,增压后的水流通过耐压管路3输送到喷雾管4,耐压管路3也能够对喷雾装置的箱体14起支撑作用,喷雾管4连接三口雾化喷嘴9,三口雾化喷嘴9对输送的水流进行分流雾化,使两边喷嘴喷出小流量大范围喷雾主要凝聚周围空间中悬浮的氧化铁颗粒,中间喷嘴喷出大流量小范围喷雾主要凝聚钢坯周边的氧化铁颗粒并且不会使钢坯发生明显的温降。
伺服电机12安装在箱体14上,箱体14具有润滑剂添加口6,润滑剂添加口6能够为齿轮和大轴承添加润滑剂,伺服电机12连接电机齿轮13,电机齿轮13传递旋转到减速齿轮15,减速齿轮15安装在减速齿轮轴18上,减速齿轮轴18上下安装有第一小轴承11和第二小轴承17并且通过小轴套16进行支撑,减速齿轮15传递旋转到旋转齿轮19,旋转齿轮19安装在喷雾管4 上,喷雾管4上下安装第一大轴承5和第二大轴承8通过大轴套7支撑,旋转齿轮19带动三口雾化喷嘴9进行旋转喷雾,能够有效将轧机导卫处及周边空气中的氧化铁颗粒消除。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电机齿轮13、减速齿轮15、旋转齿轮19大小依次增大,从而使伺服电机12的转速降低到合适的情况。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伺服电机12能够根据增压装置2控制的流量来进行速度调节,流量越小转速越快流量越大转速越慢,从而保证除尘的效率。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三口雾化喷嘴9的两边喷嘴与中线成45°角,提高周围空气中颗粒的除尘效果。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旋转的形式可以由摆动替换、回转式替换;驱动元件可以替换为液压马达、气缸等元件,但不仅限于上述方式的替换,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替换。
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的结构形式可以直接选择减速电机或直接在箱体内安装减速机。传动形式可以替换为伞齿轮传动。系统的结构形式可以替换为横向。可以在本系统上增加相应的框架结构。喷嘴换为普通雾化喷嘴等。
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围绕旋转、高压、喷雾式这三个关键点进行设计,具有除尘效率高,对周围空气中颗粒除尘效果明显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具有能耗低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好地保证设备运行成本,并且粉尘在尘源处通过水雾已经被处理到冲渣沟、后期维护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中旋转的高压水雾对于氧化铁颗粒的凝聚效果更好除尘效率较喷淋式高、对于周围空气中悬浮的颗粒也有较好的除尘效果、水雾除尘的方式不会对钢坯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实用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对于钢铁行业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所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案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案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人员来说都能够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则实现方式内,所作结构和传动形式的替换、修改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包括水泵和依次连接的增压装置、耐压管路、旋转喷雾装置,所述水泵与所述增压装置之间通过引水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喷雾装置上设置有电机、电机齿轮、减速齿轮、旋转齿轮、设置在所述旋转齿轮的中心的喷雾管和与所述喷雾管连接的喷嘴;其中,
所述电机齿轮、所述减速齿轮和所述旋转齿轮之间齿合连接,所述电机齿轮在所述电机的运转下带动所述减速齿轮运动,所述减速齿轮带动所述旋转齿轮运动,所述喷嘴在所述旋转齿轮的驱动下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装置为集成流量控制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耐压管路与旋转喷雾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喷雾装置上设置有润滑剂添加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为三口雾化喷嘴;其中,
所述三口雾化喷嘴包括两个大范围小流量雾化喷嘴和一个小范围大流量雾化喷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减速齿轮的中部设置有小轴套和减速齿轮轴,所述减速齿轮轴套设在所述小轴套的中部,在所述减速齿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小轴承和第二小轴承;
在所述旋转齿轮的中部设置有大轴套,且在所述大轴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大轴承和第二大轴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电机的转速根据系统水流流量自动调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箱体,所述电机齿轮、减速齿轮、旋转齿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喷雾管和所述耐压管路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盖。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喷雾装置设置在导卫槽的上方。
CN202122188202.1U 2021-09-10 2021-09-10 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 Active CN216630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8202.1U CN216630181U (zh) 2021-09-10 2021-09-10 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8202.1U CN216630181U (zh) 2021-09-10 2021-09-10 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30181U true CN216630181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88202.1U Active CN216630181U (zh) 2021-09-10 2021-09-10 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30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5594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瓷砖切割用除尘装置
CN107649326A (zh) 金属零部件防锈上油装置及方法
CN216630181U (zh) 旋转喷雾轧机导卫除尘装置
CN1095527C (zh) 一种排除油雾、油烟的装置
CN206508709U (zh) 负压式水喷淋除尘系统
CN210905413U (zh) 一种全自动高压微雾原料料场精准除尘系统
CN208660709U (zh) 一种工业废物焚烧用烟气净化设备
CN102886184B (zh) 焊接烟尘净化装置
CN215539480U (zh) 一种用于矿山开采用雾化除尘装置
CN202803032U (zh) 焊接烟尘净化装置
CN108579312A (zh) 一种工业废物焚烧用烟气净化设备
CN214153002U (zh) 一种电池包复合超导平板热管水冷装置
CN205145867U (zh) 一种轧机除尘机构
CN211612047U (zh) 一种全自动雾炮机粉料料场除尘系统
CN208771723U (zh) 一种环保型可移动式涂装单元
CN215962720U (zh) 一种新型水膜环轧机除尘系统设备
CN209173637U (zh) 一种新型除尘仓
CN205308042U (zh) 金属碎屑水雾滤清装置
CN213761099U (zh) 一种螺旋焊管等离子切割在线自动除尘净化设备
CN108356681B (zh) 一种抛磨水浴除尘系统
CN205340417U (zh) 过滤金属碎屑机构
CN101890285A (zh) 烟气脱硫塔除雾器旋转清洗装置
CN203829816U (zh) 对中反吹调压清灰袋式除尘器
CN113440954A (zh) 一种新型水膜环轧机除尘系统设备
CN219193564U (zh) 一种煤矿皮带机头喷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u Yange

Inventor after: Jin Haitao

Inventor before: Tu Yange

Inventor before: Jin Hai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