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5328U - 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5328U
CN216625328U CN202122920178.6U CN202122920178U CN216625328U CN 216625328 U CN216625328 U CN 216625328U CN 202122920178 U CN202122920178 U CN 202122920178U CN 216625328 U CN216625328 U CN 216625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air outlet
placing
charging devic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01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01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5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5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53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包括壳体和散热组件,壳体形成有用于放置待充电物的放置侧部,放置侧部形成有通风部,在待充电物放置于放置侧部的状态下,通风部、放置侧部以及待充电物三者围设形成有第一通道,放置侧部形成有出风口,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在待充电物放置于所述放置侧部的状态下,散热组件驱动气体自壳体内部经由出风口流入所述第一通道。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有效解决了无线充电设备的高输出功率导致无线充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两者的发热严重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例如无线充电),对充电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无线充电设备需要不断提高输出功率以加快充电速度。然而,无线充电设备的高输出功率导致无线充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两者的发热严重,不仅对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两者的电子元器件的损害严重,而且充电过程中的发热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此外,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车辆上设置无线充电设备成为趋势。然而,行进中的车辆无法避免产生颠簸晃动,极易导致液体(例如茶水饮料)溅入无线充电设备导致无线充电设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汽车,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线充电设备的高输出功率导致无线充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两者的发热严重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包括:
壳体,形成有用于放置待充电物的放置侧部,所述放置侧部形成有通风部,在所述待充电物放置于所述放置侧部的状态下,所述通风部、所述放置侧部以及所述待充电物三者围设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放置侧部形成有出风口;
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待充电物放置于所述放置侧部的状态下,所述散热组件驱动气体自所述壳体内部经由所述出风口流入所述第一通道。
优选地,所述通风部形成有凸向所述壳体外部的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并排设置,所述多个凸起均形成为沿预定方向延伸的直条状凸起,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多个凸起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一侧。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使得无线充电设备占用的空间体积进一步压缩,并使得散热组件驱动的气体(即空气)可以更通畅的流过第一通道。
优选地,所述凸起相对于所述放置侧部凸出的高度不超过4mm。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使得待充电物放置于放置侧部时,待充电物与下述的充电组件两者之间的距离处于高效充电距离的范围内,保证了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盖设于所述出风口并向着所述多个凸起延伸。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更好地将散热组件驱动的气体导入第一通道内,保证了无线充电设备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放置侧部形成有排水槽和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设置于所述一侧与所述出风口两者之间,所述排水槽经由第一排水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使得溅到放置侧部的液体可以在流入出风口前,流入排水槽。有效防止了液体流入无线充电设备内部导致损坏无线充电设备的现象发生。
优选地,所述放置侧部的背离所述壳体内部的侧部形成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挡水板与所述放置侧部的所述多个凸起所在侧的侧面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保证不影响自出风口流进第一通道的气体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液体经由出风口流入无线充电设备的内部的几率。
优选地,所述挡水板形成有挡水平面,所述排水槽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的槽壁由挡水平面所限定,所述挡水板形成为自所述槽壁沿着所述挡水平面向所述壳体的外侧的方向延伸的凸缘,所述锐角形成为45°;
所述放置侧部形成有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向所述排水槽倾斜并延伸直至与所述凸缘抵接,所述第一排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与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凸缘两者的抵接处的所在端。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进一步地使得挡水板对气体的阻碍减小的同时,并可以更好了导流溅到放置侧部的液体进入排水槽。
优选地,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贯穿所述壳体,使得所述排水槽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贯通;
所述放置侧部形成有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设置于所述一侧,所述第二导流部包括向所述第一排水孔一侧倾斜的平面。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使得流入排水槽的液体可以经由第二排水槽排出;第二导流部有助于将气体导入多个凸起之间,有助于散热,且使得溅入多个凸起之间的液体更好地被导流流入排水槽。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散热组件形成为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风扇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风扇驱动的气体可以更好地带走充电组件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得散热组件可以对充电组件和待充电物两者进行有效地散热,进一步提升了无线充电设备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因而,具有该无线充电设备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通过壳体和散热组件的结构,在待充电物放置于放置侧部的状态下,散热组件可以驱动气体,经由出风口进入通风部、放置侧部以及待充电物三者围设的第一通道。使得气体流经第一通道时可以带走无线充电设备和待充电物两者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效解决了无线充电设备的高输出功率导致无线充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两者的发热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的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上盖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上盖沿第一平面剖切获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设备的下盖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上盖;101-导流条;102-第二导流板;103-过渡板;104-第一导流板;105-挡水板;106-出风口;107-第一排水孔;108-出风口挡板;109-第二排水孔;110-排水槽;200-无线充电组件;300-散热风扇;400-下盖;401-进风口;402-穿线口;403-导风条;500-待充电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散热组件以及无线充电组件200。具体地,壳体形成有用于放置待充电物500(例如,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的放置侧部,放置侧部形成有通风部,在待充电物500放置于所述放置侧部的状态下,通风部、放置侧部以及待充电物500三者围设有第一通道,放置侧部形成有出风口106,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在待充电物500放置于所述放置侧部的状态下,散热组件驱动气体自壳体内部经由出风口106流入第一通道,使得气体流经第一通道时可以带走无线充电设备和待充电物500两者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效解决了因无线充电设备的高输出功率而导致的无线充电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两者的发热严重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可以包括上盖100和下盖400,所述放置侧部可以形成为上盖100的顶部。通风部包括凸向上盖100外部的多个凸起,多个凸起并排设置,多个凸起均形成为沿预定方向延伸的直条状凸起(可以被称作导流条101),出风口106设置于所述多个导流条101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一侧。如此,使得无线充电设备占用的空间体积进一步压缩,并使得散热组件驱动的气体可以更通畅的流过第一通道。
气体优选地,导流条101的设置数量可以不少于三个,以保证待充电物500放置的稳定性。如图2示出的导流条101的数量为5个,可以依据上盖100的尺寸以及出风口106的开口宽度对导流条101的数量进行适应性调整。
优选地,导流条101突出放置品台的高度不超过4mm,使得待充电物500放置于放置侧部时,待充电物500与下述的充电组件两者之间的距离处于高效充电距离的范围内,保证了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在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出风口挡板108,挡板盖设于出风口106并向着多个导流条101延伸。优选地,如图1所示,出风口挡板108包括挡板和沿部。沿部设置于挡板的面向出风口106的一侧的边缘,该沿部并在挡板的一侧形成有开口。当出风口挡板108盖设于出风口106时,挡板可以完全遮盖出风口106并可以向导流条101处延伸直至沿部形成的开口一侧的挡板与导流条101抵接,此时,挡板、沿部以及放置侧部三者围设的空间延伸了上述第一通道,如此,更好地将散热组件驱动的气体导入第一通道内,保证了无线充电设备的散热效果。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放置侧部可以形成有排水槽110和第一排水孔107,第一排水孔107设置于导流条101与出风口106两者之间,排水槽110经由第一排水孔107与第一通道连通,使得溅到放置侧部的液体可以在流入出风口106前,流入排水槽110。有效防止了液体流入无线充电设备内部导致损坏无线充电设备的现象发生。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放置侧部的背离所述壳体内部的侧部形成有挡水板105,挡水板105设置于第一排水孔107与出风口106之间,挡水板105与放置侧部的多个导流条101所在侧的侧面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此,保证不影响自出风口106流进第一通道的气体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液体经由出风口106流入无线充电设备的内部的几率。优选地,当所述锐角的角度形成为45°时,还可以降低挡水板105对流经第一通道的气体的阻碍。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放置侧部还可以包括过渡板103,所述过渡板103可以设置于导流条101与第一排水孔107之间。过渡板103可以增加导流条101与第一排水孔107之间的距离,即延长了溅入导流条101之间的液体流入第一排水孔107的路径。如此,可以避免当溅入液体过多时液体溢出挡水板105的现象发生。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挡水板105形成有挡水平面,排水槽110的靠近出风口106的一侧的槽内壁由与挡水平面平行的平面所限定,挡水板105形成为自所述槽壁沿着挡水平面向壳体的外侧的方向延伸的凸缘。放置侧部可以形成有第一导流板104,第一导流板104向排水槽110倾斜并延伸直至与所述凸缘抵接,第一排水孔107设置于第一导流板104的与第一导流板104和所述凸缘两者的抵接处的所在端。如此,可以更好地将溅入液体导入排水槽110。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上盖100可以形成有第二排水孔109,所述第二排水孔109贯穿上盖100的侧壁,使得排水槽110与上盖100的外部贯通,使得流入排水槽110的液体可以经由第二排水孔109排出。
此外,如图3所示,放置侧部形成有第二导流板102,第二导流板102设置于导流条101的所述一侧,第二导流板102形成为向第一排水孔107一侧倾斜的平面。如此不但有助于将气体导入多个导流条101之间以优化散热效果,而且使得溅入多个凸起之间的液体更好地被导流流入排水槽110。
在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充电组件设置于壳体内,散热组件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与出风口106之间。散热组件驱动的气体可以更好地带走充电组件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得散热组件可以对充电组件和待充电物500两者进行有效地散热,进一步提升了无线充电设备的散热效果。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组件可以形成为散热风扇300,所述下盖400形成有贯穿下盖400的进风口401,所述散热风扇300设置于下盖400的内部的进风口401所在的位置。优选地,散热风扇300的进风孔与进风口401连通,散热风扇300的出风孔设置于散热风扇300的介于充电组件与进风口401两者之间的侧部。如此,保证了散热风扇300可以驱动足够的气体,以保证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还形成有凸向无线充电设备内部的导风条403,如图5所示,导风条40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导风条403之间的距离向散热风扇300的出风口的方向渐缩,直至两个导风条403之间的距离与散热风扇300的出风口的宽度相等,实现对散热风扇300驱动的气体进行导流,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果。
在以上描述特征的基础上,以图1至图4示出的无线充电装置为例进行描述,以下将具体描述无线充电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的散热原理。
散热原理:散热风扇300自进风口401吸入气体,气体流经下盖400、导风条403以及无线充电组件200三者的导向作用,带走无线充电组件200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气体流向出风口106,经由出风口挡板108、第一导流板104以及第二导流板102三者的引导,流进第一通道,以达到带走待充电物500充电过程产生的热量以及上盖100与无线充电组件200之间的热量。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因而,具有该无线充电设备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下盖400可以形成有贯穿下盖400的穿线口402,以供所述无线充电设备与车辆的供电系统电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用于放置待充电物的放置侧部,所述放置侧部形成有通风部,在所述待充电物放置于所述放置侧部的状态下,所述通风部、所述放置侧部以及所述待充电物三者围设有第一通道,所述放置侧部形成有出风口;
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待充电物放置于所述放置侧部的状态下,所述散热组件驱动气体自所述壳体内部经由所述出风口流入所述第一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部形成有凸向所述壳体外部的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并排设置,所述多个凸起均形成为沿预定方向延伸的直条状凸起,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多个凸起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相对于所述放置侧部凸出的高度不超过4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盖设于所述出风口并向着所述多个凸起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侧部形成有排水槽和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设置于所述一侧与所述出风口两者之间,所述排水槽经由第一排水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侧部的所述多个凸起所在侧的侧面形成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挡水板与所述放置侧部的所述多个凸起所在侧的侧面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形成有挡水平面,所述排水槽的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的槽壁由挡水平面所限定,所述挡水板形成为自所述槽壁沿着所述挡水平面向所述壳体的外侧的方向延伸的凸缘,所述锐角形成为45°;
所述放置侧部形成有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向所述排水槽倾斜并延伸直至与所述凸缘抵接,所述第一排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与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凸缘两者的抵接处的所在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贯穿所述壳体,使得所述排水槽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贯通;
所述放置侧部形成有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设置于所述一侧,所述第二导流部包括向所述第一排水孔一侧倾斜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散热组件形成为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风扇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
CN202122920178.6U 2021-11-25 2021-11-25 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 Active CN216625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0178.6U CN216625328U (zh) 2021-11-25 2021-11-25 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0178.6U CN216625328U (zh) 2021-11-25 2021-11-25 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5328U true CN216625328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700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0178.6U Active CN216625328U (zh) 2021-11-25 2021-11-25 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532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0679A (zh) * 2022-05-31 2022-08-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车辆
CN115817369A (zh) * 2022-12-15 2023-03-21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无线充电支架及汽车驾驶台
TWI830370B (zh) * 2022-09-12 2024-01-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0679A (zh) * 2022-05-31 2022-08-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车辆
TWI830370B (zh) * 2022-09-12 2024-01-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裝置
CN115817369A (zh) * 2022-12-15 2023-03-21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无线充电支架及汽车驾驶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25328U (zh) 无线充电设备及车辆
CN211045662U (zh) 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结构
CN210669578U (zh) 充电器及无人设备
CN110572994B (zh) 机柜
CN217691451U (zh) 风冷插箱结构及其电池包
CN216818450U (zh) 储能电源
CN215723714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991691U (zh) 风冷散热显示器
CN210576064U (zh) 一种电池包
CN209880769U (zh) 一种便携式铝-空气燃料电池与热管理装置
CN112911851A (zh) 一种通风良好的分布式有源不平衡补偿装置的户外机箱
CN215723711U (zh) 电控组件、顶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CN217957629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散热组件
CN214676332U (zh) 一种通风散热性能好的户内用机柜
CN216773349U (zh) 化成分容柜及电池生产设备
CN218886948U (zh) 一种变电站变压器室通风散热系统
CN21787615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675767B (zh) 一种高密闭高效除尘散热动力柜
CN218648022U (zh) 一种电池包、充电装置及充电组合
CN214897970U (zh) 一种带有散热功能的变压器
CN217659924U (zh) 一种超声医疗设备
CN213279748U (zh) 一种自冷却手机主板
CN221055146U (zh) 电抗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8325015U (zh) 一种发电机的冷却结构及发电机
CN114069787B (zh) 一种带散热机构的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