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0748U - 一种高效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20748U
CN216620748U CN202122682440.8U CN202122682440U CN216620748U CN 216620748 U CN216620748 U CN 216620748U CN 202122682440 U CN202122682440 U CN 202122682440U CN 216620748 U CN216620748 U CN 216620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avity
pipe
shell
connect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824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兵
左都文
卢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IL BLUE OCEAN PETROLEUM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Tibo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Tibo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Tibo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824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20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20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20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壳体内的换热腔,壳体一侧固定设置有左连接端,壳体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右连接端,换热腔内一侧设置有隔热板,换热腔内下端两侧之间设置有换热曲形管组,每个换热曲形管组两端分别连通在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内,换热腔内上端两侧之间设置有换热管组,换热管组两端分别连通在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内,左连接端内两端均设置有隔板,右连接端内两端之间设置有螺旋杆。通过隔板对热油分隔流向,通过冷却液对换热曲形管组加长换热时间,螺旋杆对热油螺旋导流换热,通过换热管组再次换热,分隔板对冷却液分隔导流,达到对热油进行三次换热提高了以往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如申请号为CN202010846021.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包括壳体、左端盖和右端盖,壳体的端部与右端盖之间形成右腔室,左端盖的侧壁上分别连接有进油管和出油管,左端盖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进水层,第一隔板与左端盖靠近进油管的部分之间形成进油腔,第二隔板与左端盖靠近出油管的部分之间形成出油腔,右腔室分别与进油腔和出油腔之间连接换热管,左端盖连接有进水管,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出水管,壳体内设有隔水板,隔水板将壳体内部分为与进水管相连通的下腔室以及与出水管相连通的上腔室,上腔室和下腔室内均设置有用于对水进行引流的折流板组件,减少进油腔中的油对出油腔中的油的传热,存在不足之处有:通过换热管输送热油在换热腔内经过的时间较短,对热油换热效果不佳,且热油经过换热管进入右腔室,对右腔室内壁空间挤压,热油通过上端换热管进入处油腔内,造成右腔室内的压力过大,影响热油的换热效果,存在换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换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壳体和所述壳体内的换热腔,所述壳体一侧固定设置有左连接端,所述壳体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右连接端,所述换热腔内一侧设置有隔热板,所述换热腔内下端两侧之间设置有换热曲形管组,每个所述换热曲形管组两端分别连通在所述左连接端和所述右连接端内,所述换热腔内上端两侧之间设置有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两端分别连通在所述左连接端和所述右连接端内,所述左连接端内两端均设置有隔板,所述右连接端内两端之间设置有螺旋杆。
优选的,所述左连接端下端面设置有进油管,所述左连接端上端面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左连接端外壁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左连接端内位于两个所述隔板之间设有进水腔,所述进水腔一侧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进水管一侧与所述进水腔一侧连通,所述左连接端内位于下端所述隔板的下端设有进油腔,所述换热曲形管组一端与所述进油腔连通,所述进油管一端与所述进油腔下端连通,所述左连接端内位于上端所述隔板的上端设有出油腔,所述换热管组一侧与所述出油腔一侧连通,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出油腔一端连通,所述进水腔内两端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端面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壳体上端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气管,所述壳体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排污管,所述换热腔内一侧位于所述隔热板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换热腔下端面与所述下端所述固定板之间交叉设置有至少十个第二导流板,所述换热曲形管组位于所述至少十个第二导流板之间,至少十个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换热腔上端面与上端所述固定板之间交叉设置有至少十二个第三导流板,所述换热管组设置在至少十二个所述第三导流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右连接端内设有转流腔,所述螺旋杆两端设置在所述转流腔内两端,所述转流腔顶端面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气管,所述转流腔下端面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污管,所述换热曲形管组另一端与所述转流腔另一侧下端连通,所述换热管组另一端与所述转流腔另一侧上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端面两侧均设置有吊环,所述壳体下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热油通过进油管进入进油腔内,同时冷却液通过进水管进入进水腔内,在进水腔内通过第一导流板交替变换冷却液的流动位置,通过下端的隔板对进油腔内的热油进行降温,进油腔内的热油通过换热曲形管组流入转流腔内,同时热油把高温传导在换热曲形管组上,换热曲形管组在换热腔内通过冷却液进行降温,达到对换热曲形管组内的热油换热,换热曲形管组输送热油在换热腔内曲线流动,冷却液在换热腔内通过第二导流板变换流向,跟随换热曲形管组的曲形方向流动,对热油进行长时间的换热效果,热油进入转流腔内通过螺旋杆螺旋导向向上方流动,避免了热油在右连接端内产生强大的压强,长时间对右连接端,造成转流腔发生变形,同时有效的对换热曲形管组内流出的热油进行混合导流,换热腔内的冷却液对右连接端的左侧外壁进行冷却,达到对转流腔内的热油进行换热,转流腔内的热油经过压强进入换热管组内,通过换热管组流入到出油腔内,通过出油管流出,换热管组在换热腔内通过冷却液进行再次冷却,同时冷却液通过第三导流板进行导向流动,冷却液交叉流动对换热管组进行全面冷却,从而达到对热油进行三次换热的效果,换热腔内的冷却液通过下端进入从上端流出,且流入的冷却液与流出的冷却液温度不同,通过隔热板阻挡避免两端的冷却液混合在一起,降低了热油的换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壳体、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在拼装时,通过吊环悬吊方便组装,壳体内的废弃或压强过大,通过第一排气管排出废弃,同时调整壳体内的压强,在对壳体内进行清理时,壳体内的脏污杂质通过第一排污管排出,转流腔内的高强气压通过第二排气管排出,方便调整转流腔内的气压,转流腔内的脏污通过第二排污管排出,方便对转流腔内的脏污进行排出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切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换热腔;3、左连接端;4、右连接端;5、隔热板; 6、换热曲形管组;7、换热管组;8、隔板;9、螺旋杆;10、进油管;11、出油管;12、进水管;13、进水腔;14、进油腔;15、出油腔;16、第一导流板;17、出水管;18、第一排气管;19、第一排污管;20、固定板;21、第二导流板;22、固定杆;23、第三导流板;24、转流腔;25、第二排气管; 26、第二排污管;27、吊环;2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1内的换热腔2,壳体1左侧通过法兰固定安装有左连接端3,壳体1右侧通过法兰固定安装有右连接端4,换热腔2内左侧焊接有隔热板5,换热腔2内下端两侧之间无缝焊接有换热曲形管组6,每个换热曲形管组6两端分别连通在左连接端3和右连接端4内,换热腔2内上端两侧之间焊接有换热管组7,换热管组7两端分别连通在左连接端3和右连接端4内,左连接端3内两端均焊接有隔板8,右连接端4内两端之间焊接有螺旋杆9。
如图1和图2所示,左连接端3下端面无缝焊接有进油管10,左连接端 3上端面无缝焊接有出油管11,左连接端3外壁左侧无缝焊接有进水管12,左连接端3内位于两个述隔板8之间加工有进水腔13,进水腔13右侧与换热腔2连通,进水管12右侧与进水腔13连通,左连接端3内位于下端隔板8 的下端加工有进油腔14,换热曲形管组6左端与进油腔14连通,进油管10 上端与进油腔14下端连通,左连接端3内位于上端隔板8的上端加工有出油腔15,换热管组7左侧与出油腔15连通,出油管11与出油腔15上端连通,进水腔13内两端焊接有三个第一导流板16。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上端面左侧无缝焊接有出水管17,出水管17 下端与换热腔2连通,壳体1上端面右侧无缝焊接有第一排气管18,壳体1 下端面焊接有第一排污管19,换热腔2内左侧位于隔热板5两端均焊接有固定板20,换热腔2下端面与下端固定板20之间交叉错位焊接有十个第二导流板21,换热曲形管组6位于十个第二导流板21之间,十个第二导流板21之间焊接有固定杆22,换热腔2上端面与上端固定板20之间交叉错位焊接有十二个第三导流板23,换热管组7焊接在十二个第三导流板23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右连接端4内加工有转流腔24,螺旋杆9两端焊接在转流腔24内两端,转流腔24顶端面右侧无缝焊接有第二排气管25,转流腔24下端面右侧焊接有第二排污管26,换热曲形管组6右端与转流腔24左侧下端连通,换热管组7右端与转流腔24左侧上端连通,壳体1上端面两侧均焊接有吊环27,壳体1下端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杆28。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热油通过进油管10进入进油腔14内,同时冷却液通过进水管12进入进水腔13内,在进水腔13内通过第一导流板16 交替变换冷却液的流动位置,通过下端的隔板8对进油腔14内的热油进行降温,进油腔14内的热油通过换热曲形管组6流入转流腔24内,同时热油把高温传导在换热曲形管组6上,换热曲形管组6在换热腔2内通过冷却液进行降温,达到对换热曲形管组6内的热油换热,换热曲形管组6输送热油在换热腔2内曲线流动,冷却液在换热腔2内通过第二导流板21变换流向,跟随换热曲形管组6的曲形方向流动,对热油进行长时间的换热效果,热油进入转流腔24内通过螺旋杆9螺旋导向向上方流动,避免了热油在右连接端4 内产生强大的压强,长时间对右连接端4,造成转流腔24发生变形,同时有效的对换热曲形管组6内流出的热油进行混合导流,换热腔2内的冷却液对右连接端4的左侧外壁进行冷却,达到对转流腔24内的热油进行换热,转流腔24内的热油经过压强进入换热管组7内,通过换热管组7流入到出油腔15 内,通过出油管11流出,换热管组7在换热腔2内通过冷却液进行再次冷却,同时冷却液通过第三导流板23进行导向流动,冷却液交叉流动对换热管组7 进行全面冷却,从而达到对热油进行三次换热的效果,换热腔2内的冷却液通过下端进入从上端流出,且流入的冷却液与流出的冷却液温度不同,通过隔热板5阻挡避免两端的冷却液混合在一起,降低了热油的换热效果。壳体1、左连接端3和右连接端4在拼装时,通过吊环27悬吊方便组装,壳体1内的废弃或压强过大,通过第一排气管18排出废弃,同时调整壳体1内的压强,在对壳体1内进行清理时,壳体1内的脏污杂质通过第一排污管19排出,转流腔24内的高强气压通过第二排气管25排出,方便调整转流腔24内的气压,转流腔24内的脏污通过第二排污管26排出,方便对转流腔24内的脏污进行排出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所述壳体(1)内的换热腔(2),所述壳体(1)一侧固定设置有左连接端(3),所述壳体(1)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右连接端(4),所述换热腔(2)内一侧设置有隔热板(5),所述换热腔(2)内下端两侧之间设置有换热曲形管组(6),每个所述换热曲形管组(6)两端分别连通在所述左连接端(3)和所述右连接端(4)内,所述换热腔(2)内上端两侧之间设置有换热管组(7),所述换热管组(7)两端分别连通在所述左连接端(3)和所述右连接端(4)内,所述左连接端(3)内两端均设置有隔板(8),所述右连接端(4)内两端之间设置有螺旋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端(3)下端面设置有进油管(10),所述左连接端(3)上端面设置有出油管(11),所述左连接端(3)外壁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2),所述左连接端(3)内位于两个所述隔板(8)之间设有进水腔(13),所述进水腔(13)一侧与所述换热腔(2)连通,所述进水管(12)一侧与所述进水腔(13)一侧连通,所述左连接端(3)内位于下端所述隔板(8)的下端设有进油腔(14),所述换热曲形管组(6)一端与所述进油腔(14)连通,所述进油管(10)一端与所述进油腔(14)下端连通,所述左连接端(3)内位于上端所述隔板(8)的上端设有出油腔(15),所述换热管组(7)一侧与所述出油腔(15)一侧连通,所述出油管(11)与所述出油腔(15)一端连通,所述进水腔(13)内两端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导流板(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端面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7),所述壳体(1)上端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气管(18),所述壳体(1)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排污管(19),所述换热腔(2)内一侧位于所述隔热板(5)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20),所述换热腔(2)下端面与所述下端所述固定板(20)之间交叉设置有至少十个第二导流板(21),所述换热曲形管组(6)位于所述至少十个第二导流板(21)之间,至少十个所述第二导流板(21)之间设置有固定杆(22),所述换热腔(2)上端面与上端所述固定板(20)之间交叉设置有至少十二个第三导流板(23),所述换热管组(7)设置在至少十二个所述第三导流板(2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端(4)内设有转流腔(24),所述螺旋杆(9)两端设置在所述转流腔(24)内两端,所述转流腔(24)顶端面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气管(25),所述转流腔(24)下端面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污管(26),所述换热曲形管组(6)另一端与所述转流腔(24)另一侧下端连通,所述换热管组(7)另一端与所述转流腔(24)另一侧上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端面两侧均设置有吊环(27),所述壳体(1)下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28)。
CN202122682440.8U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高效换热器 Active CN216620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2440.8U CN216620748U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高效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2440.8U CN216620748U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高效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20748U true CN216620748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5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82440.8U Active CN216620748U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高效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20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1222A (zh) 一种强制翅片直管双环状冷凝供热换热器
WO2006059215A1 (en) A device for recovery of flue-gas heat of a domestic boiler
CN216620748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1147362U (zh) 一种压缩气体干燥机的换热除水结构
CN210772089U (zh) 一种贯流锅炉
CN201170697Y (zh) 高效氮气冷却器
CN110542334A (zh) 一种纯逆流壳管式淡水冷却器
CN212884913U (zh) 高效冷却的结晶器铜管
CN112033187B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1824039U (zh) 铝制换热器
CN210346422U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110220407B (zh) 具有自净水功能的冷凝换热器
CN113108300A (zh) 一种大型组装锅炉双层多对流受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1780420A (zh) 一种壁挂炉主换热器
CN216694595U (zh) 一种节能高效换热器
CN109954451A (zh) 一种用于银法甲醛生产的反应器
CN217083406U (zh) 一种空气冷却器
CN211903896U (zh) 带换热凸起的铝制换热器
CN114659392B (zh) 一种可拆卸式翅片管换热器
CN216950527U (zh) 主冷却器
CN202813775U (zh) 一种强制翅片直管双环状冷凝供热换热器
RU2437047C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219177751U (zh) 一种模块式冷凝装置
CN212109652U (zh) 一种多级换热混合式省煤器
CN109595813B (zh) 一种全逆流防干烧燃气冷凝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6

Address after: Room 1410-B, Block B, Floor 14, Huizhongli 103,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CHINA OIL BLUE OCEAN PETROLEUM TECHNOLOGY, Inc.

Address before: 641400 Xinshi Town Industrial Park, Jianyang City,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TIBO FLUI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