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20708U - 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20708U CN216620708U CN202123146734.5U CN202123146734U CN216620708U CN 216620708 U CN216620708 U CN 216620708U CN 202123146734 U CN202123146734 U CN 202123146734U CN 216620708 U CN216620708 U CN 2166207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ipe
- steam
- box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包括冷凝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冷凝组件包括箱体、锥形斗、排水管、支撑圈、支撑腿、蒸汽管、冷凝管和低温冷凝水箱;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底部焊接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四个支撑腿,工厂车间产生的高温蒸汽自蒸汽管输入,低温冷凝水流动于冷凝管内部,而冷凝管绕接于蒸汽管的外侧壁,增大冷凝管与蒸汽管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高温蒸汽遇冷液化为水珠,沿蒸汽管和箱体内侧壁流入锥形斗和排水管,可借助冷凝水的低温将工厂车间排放的大量高温蒸汽液化回收,避免蒸汽能源的浪费,提高冷凝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工厂车间的中央空调系统会用到换热器,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温冷凝水,目前很多低温冷凝水都是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掉,造成能源的浪费,为了将低温冷凝水进行回收利用,需要用到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现有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有的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需要人工参与的成分很多,自动化程度不高,增加了回收的成本,且工厂车间的蒸汽管道会排放大量高温蒸汽,也会造成能源的浪费,缺乏可以同时将低温冷凝水和高温蒸汽两种能源回收的节能系统;
为此,提出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包括冷凝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冷凝组件包括箱体、锥形斗、排水管、支撑圈、支撑腿、蒸汽管、冷凝管和低温冷凝水箱;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底部焊接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四个支撑腿,所述箱体的上表面连通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外侧壁绕接有冷凝管,所述支撑腿的一侧设有低温冷凝水箱,可借助冷凝水的低温将工厂车间排放的大量高温蒸汽液化回收,避免蒸汽能源的浪费,提高冷凝水的利用率;
所述冷凝组件的一侧设有过滤组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冷凝组件还包括第一水管、连接座、第一水泵、第二水管、引流槽、排气管和第一集水箱;
所述低温冷凝水箱的上表面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支撑圈的一侧焊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一端与第一水管连通,便于将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低温冷凝水收集于低温冷凝水箱。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一端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顶端贯穿箱体的一侧且与冷凝管的顶端连通,借助第一水泵可将低温冷凝水箱中的冷凝水抽取,并输送到冷凝管中。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引流槽,所述箱体远离第二水管的一侧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水管的正下方设有第一集水箱,蒸汽液化后的水珠和完成冷凝工作的冷凝水将沿着排水管落入第一集水箱。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三水管、第二水泵、控制阀、过滤箱、第四水管、第二集水箱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集水箱的一侧连通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连通于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一端,借助第二水泵可将第一集水箱中的水抽取。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水管的外侧壁分别安装有控制阀和过滤箱,过滤箱可将第三水管中水的杂质滤下,提高水质,便于经过过滤后的水可以满足更多用水需求。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一端连通有第四水管,所述第四水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集水箱,借助第二水泵可将从第一集水箱中抽取的水输送到第二集水箱,减少人工参与的成分,完成自动化回收,降低了回收的成本。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集水箱的前表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水泵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水泵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过滤箱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便于控制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过滤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一:工厂车间产生的高温蒸汽自蒸汽管输入,低温冷凝水流动于冷凝管内部,而冷凝管绕接于蒸汽管的外侧壁,增大冷凝管与蒸汽管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高温蒸汽遇冷液化为水珠,沿蒸汽管和箱体内侧壁流入锥形斗和排水管,可借助冷凝水的低温将工厂车间排放的大量高温蒸汽液化回收,避免蒸汽能源的浪费,提高冷凝水的利用率;
二:第三水管的外侧壁分别安装有控制阀和过滤箱,过滤箱将第三水管中水的杂质滤下,提高水质,便于经过过滤后的水可以满足更多用水需求,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一端连通有第四水管,第四水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集水箱,借助第二水泵可将从第一集水箱中抽取的水输送到第二集水箱,减少人工参与的成分,完成自动化回收,降低了回收的成本。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冷凝组件;11、箱体;12、锥形斗;13、排水管;14、支撑圈;15、支撑腿;16、蒸汽管;17、冷凝管;18、低温冷凝水箱;19、第一水管;111、连接座;112、第一水泵;113、第二水管;114、引流槽;115、排气管;116、第一集水箱;20、过滤组件;21、第三水管;22、第二水泵;23、控制阀;24、过滤箱;25、第四水管;26、第二集水箱;2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包括冷凝组件10和过滤组件20,冷凝组件10包括箱体11、锥形斗12、排水管13、支撑圈14、支撑腿15、蒸汽管16、冷凝管17和低温冷凝水箱18;
箱体11的底部设有锥形斗12,锥形斗12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3,箱体11的外侧壁底部焊接有支撑圈14,支撑圈14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四个支撑腿15,箱体11的上表面连通有蒸汽管16,蒸汽管16的外侧壁绕接有冷凝管17,支撑腿15的一侧设有低温冷凝水箱18,借助支撑圈14和支撑腿15可以为箱体11提供稳固的支撑,蒸汽管16伸入箱体11并靠近箱体11的底部,工厂车间产生的高温蒸汽自蒸汽管16输入,低温冷凝水流动于冷凝管17内部,而冷凝管17绕接于蒸汽管16的外侧壁,增大冷凝管17与蒸汽管16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高温蒸汽遇冷液化为水珠,沿蒸汽管16和箱体11内侧壁流入锥形斗12和排水管13,可借助冷凝水的低温将工厂车间排放的大量高温蒸汽液化回收,避免蒸汽能源的浪费,提高冷凝水的利用率;
冷凝组件10的一侧设有过滤组件20。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冷凝组件10还包括第一水管19、连接座111、第一水泵112、第二水管113、引流槽114、排气管115和第一集水箱116;
低温冷凝水箱18的上表面连通有第一水管19,支撑圈14的一侧焊接有连接座111,连接座11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水泵112,第一水泵112的进水口一端与第一水管19连通,便于将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低温冷凝水收集于低温冷凝水箱18。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水泵112的出水口一端连通有第二水管113,第二水管113的顶端贯穿箱体11的一侧且与冷凝管17的顶端连通,借助第一水泵112可将低温冷凝水箱18中的冷凝水抽取,并输送到冷凝管17中。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箱体11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引流槽114,箱体11远离第二水管113的一侧连通有排气管115,排水管13的正下方设有第一集水箱116,引流槽114的设置便于蒸汽液化后的水珠的流下,而高温蒸汽液化后,热量已经被回收利用,箱体11内的气体可沿排气管排出115,蒸汽液化后的水珠和完成冷凝工作的冷凝水将沿着排水管13落入第一集水箱116。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过滤组件20包括第三水管21、第二水泵22、控制阀23、过滤箱24、第四水管25、第二集水箱26和控制器27;
第一集水箱116的一侧连通有第三水管21,第三水管21的一端连通于第二水泵22的进水口一端,借助第二水泵22可将第一集水箱116中的水抽取。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三水管21的外侧壁分别安装有控制阀23和过滤箱24,控制阀23的设置可控制第三水管21中的水的流速,而过滤箱24可将第三水管21中水的杂质滤下,提高水质,便于经过过滤后的水可以满足更多用水需求。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水泵22的出水口一端连通有第四水管25,第四水管25的一端连通有第二集水箱26,借助第二水泵22可将从第一集水箱116中抽取的水输送到第二集水箱26,减少人工参与的成分,完成自动化回收,降低了回收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集水箱26的前表面安装有控制器27,控制器27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水泵112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27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水泵22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27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过滤箱24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控制器27控制第一水泵112、第二水泵22和过滤箱24。
本实施例中,第一水泵112的型号为:IRG20。
本实施例中,第二水泵22的型号为:IRG20。
本实施例中,过滤箱24的型号为:XX-FSJJ。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箱体11的上表面连通有蒸汽管16,蒸汽管16的外侧壁绕接有冷凝管17,支撑腿15的一侧设有低温冷凝水箱18,低温冷凝水箱18中装有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低温冷凝水,启动第一水泵112,借助第一水泵112可将低温冷凝水箱18中的冷凝水抽取,并输送到冷凝管17中,蒸汽管16伸入箱体11并靠近箱体11的底部,工厂车间产生的高温蒸汽自蒸汽管16输入,而冷凝管17绕接于蒸汽管16的外侧壁,增大了冷凝管17与蒸汽管16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高温蒸汽遇冷液化为水珠,沿蒸汽管16和箱体11内侧壁流入锥形斗12和排水管13,可借助冷凝水的低温将工厂车间排放的大量高温蒸汽液化回收,避免蒸汽能源的浪费,提高冷凝水的利用率,蒸汽液化后的水珠和完成冷凝工作的冷凝水将沿着排水管13落入第一集水箱116,第一集水箱116的一侧连通有第三水管21,第三水管21的一端连通于第二水泵22的进水口一端,第三水管21的外侧壁分别安装有控制阀23和过滤箱24,过滤箱24可将第三水管21中水的杂质滤下,提高水质,便于经过过滤后的水可以满足更多用水需求,第二水泵22的出水口一端连通有第四水管25,第四水管25的一端连通有第二集水箱26,启动第二水泵22,借助第二水泵22可将从第一集水箱116中抽取的水输送到第二集水箱26,减少人工参与的成分,完成自动化回收,降低了回收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包括冷凝组件(10)和过滤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10)包括箱体(11)、锥形斗(12)、排水管(13)、支撑圈(14)、支撑腿(15)、蒸汽管(16)、冷凝管(17)和低温冷凝水箱(18);
所述箱体(11)的底部设有锥形斗(12),所述锥形斗(12)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3),所述箱体(11)的外侧壁底部焊接有支撑圈(14),所述支撑圈(14)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四个支撑腿(15),所述箱体(11)的上表面连通有蒸汽管(16),所述蒸汽管(16)的外侧壁绕接有冷凝管(17),所述支撑腿(15)的一侧设有低温冷凝水箱(18);
所述冷凝组件(10)的一侧设有过滤组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10)还包括第一水管(19)、连接座(111)、第一水泵(112)、第二水管(113)、引流槽(114)、排气管(115)和第一集水箱(116);
所述低温冷凝水箱(18)的上表面连通有第一水管(19),所述支撑圈(14)的一侧焊接有连接座(111),所述连接座(11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水泵(112),所述第一水泵(112)的进水口一端与第一水管(1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112)的出水口一端连通有第二水管(113),所述第二水管(113)的顶端贯穿箱体(11)的一侧且与冷凝管(17)的顶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引流槽(114),所述箱体(11)远离第二水管(113)的一侧连通有排气管(115),所述排水管(13)的正下方设有第一集水箱(11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20)包括第三水管(21)、第二水泵(22)、控制阀(23)、过滤箱(24)、第四水管(25)、第二集水箱(26)和控制器(27);
所述第一集水箱(116)的一侧连通有第三水管(21),所述第三水管(21)的一端连通于第二水泵(22)的进水口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管(21)的外侧壁分别安装有控制阀(23)和过滤箱(2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22)的出水口一端连通有第四水管(25),所述第四水管(25)的一端连通有第二集水箱(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水箱(26)的前表面安装有控制器(27),所述控制器(27)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水泵(112)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7)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二水泵(22)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27)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过滤箱(24)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46734.5U CN216620708U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46734.5U CN216620708U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20708U true CN216620708U (zh) | 2022-05-27 |
Family
ID=81703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46734.5U Active CN216620708U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207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18039A (zh) * | 2023-06-08 | 2023-09-08 | 杭州余杭兴挺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换热的碾茶冷却机 |
-
2021
- 2021-12-15 CN CN202123146734.5U patent/CN2166207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18039A (zh) * | 2023-06-08 | 2023-09-08 | 杭州余杭兴挺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换热的碾茶冷却机 |
CN116718039B (zh) * | 2023-06-08 | 2023-12-12 | 杭州余杭兴挺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换热的碾茶冷却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620708U (zh) | 一种高效率回收利用冷凝水的节能系统 | |
CN104713074A (zh) | 一种直流锅炉启动疏水利用压力扩容器回收的系统与方法 | |
CN111664435A (zh) | 一种锅炉吹管期间疏水回收系统及方法 | |
CN205373440U (zh) | 一种火力发电厂凝汽器抽真空节能系统 | |
CN211346401U (zh) | 一种真空低温脱水设备 | |
CN210292897U (zh) | 一种饲料生产的蒸汽冷凝水热量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4554773U (zh) | 一种直流锅炉启动疏水利用压力扩容器回收的系统 | |
CN206564174U (zh) | 移动汽相干燥和变压器油净化一体机 | |
CN109529403A (zh) | 节能型一机两用中药提取、浓缩设备 | |
CN210699406U (zh) | 一种高炉蒸汽回收利用装置 | |
CN212390342U (zh) | 一种锅炉吹管期间疏水回收系统 | |
CN211912780U (zh) | 利于提高冷凝效果的真空滤油系统 | |
CN203763870U (zh) | 用于锦纶6切片生产的己内酰胺浓缩装置 | |
CN209386269U (zh) | 一种二次蒸汽加压再生装置 | |
CN219023851U (zh) | 一种冷凝水罐尾气汽水分离回收利用装置 | |
CN218890151U (zh) | 一种低温冷凝水的热能回收系统 | |
CN219317015U (zh) | 一种真空泵汽水分离器溢流水回收系统 | |
CN204281641U (zh) | 热泵乙烯回收系统 | |
CN205699516U (zh) | 一种绞股蓝提取物的双效浓缩装置 | |
CN215636456U (zh) | 一种轧机轴承座油气润滑油在线回收装置 | |
CN212179616U (zh) | 一种高温凝结水回收过滤应用装置 | |
CN211926055U (zh) | 一种热泵空调机组的热回收组件 | |
CN220552300U (zh) | 一种蒸汽冷凝水热能回收系统 | |
CN214501187U (zh) | 一种低压加热器疏水泵机组再循环系统 | |
CN213450528U (zh) | 一种低位布置的联合循环机组疏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