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4998U -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4998U
CN216614998U CN202220052127.8U CN202220052127U CN216614998U CN 216614998 U CN216614998 U CN 216614998U CN 202220052127 U CN202220052127 U CN 202220052127U CN 216614998 U CN216614998 U CN 216614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avity
wall plate
box body
oil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521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永良
吕雪奎
陶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521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4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4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4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电子多臂机包括箱体,箱体具有箱体腔;驱动大伞齿轮和位于驱动大伞齿轮的右侧的左支承盘及右支承盘的凸轮传动机构;花键轴,左端支承在箱体腔左墙板上、右端支承在箱体腔右墙板上;运动部件包括一组偏心盘和摆臂,一组偏心盘设在花键轴上,一组摆臂与偏心盘转动配合;自润滑装置包括挡油板、过渡导油管和淋油槽,挡油板与箱体腔左墙板固定,过渡导油管的一端与挡油板的下部连接、另一端与淋油槽左端壁连接,淋油槽固定在箱体腔左墙板与箱体腔右墙板的相向一侧之间。优点:简化结构;体现良好的节能效果;保障箱体的外部的简洁性,避免产生对周围物体干涉的情形。

Description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电子多臂机即为旋转式电子多臂机(也称旋转式电子多臂),是将织物花纹组织信号转换成开口动作并依此驱动织机的综框上下提综运动的织机开口部件之一,对此可以参见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400257B推荐的“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CN102995212B提供的“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选综执行机构”、CN105442138B介绍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装置”以及CN101709525B揭示的“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三开口开口机构”,等等。由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介绍的技术内容可知:在箱体内(通常位于下箱体内)的花键轴(也称“主轴”,以下同)上设置有多臂机的提综机构的结构体系的偏心盘(也称“凸轮”,以下同)和摆臂(具体可参见CN101709521B和CN105442138B)。电子多臂机工作时,动力输入轴运动,由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的动力输入轴主伞齿轮带动驱动大伞齿轮(该驱动大伞齿轮也称“花键轴大齿轮”)动作,使凸轮传动机构动作,从而由凸轮传动机构使前述的花键轴间隙运动,最终由前述提综机构的结构体系的偏心盘和摆臂的运动实现综框上下提综运动。
为了确保作为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偏心盘及其偏心盘轴承、摆臂及其摆臂轴承以及偏心盘与摆臂的接触面之间的润滑效果,在前述箱体(即前述下箱体)的箱体腔内盛有润滑,在工作状态下由以花键轴为载体设置的部件例如偏心盘和摆臂以及花键盘以自甩油方式获取润滑油,但是由于这种润滑效果十分欠缺而无法达到业界期望的要求。
上述润滑效果差的问题由CN106987958B公开的“具有积极润滑功能的电子多臂机”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该专利客观上能兑现在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归纳的技术效果。但仍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需要配备积极式润滑油供给机构,而由于该积极式润滑油供给机构需依赖动力,因而其在动力输入轴上加装一油泵主动轮,由油泵主动轮带动油泵从动轮,由油泵从动轮带动油泵,由油泵进油管从箱体腔内泵取润滑油并将润滑油依次经油泵出油管、轴承内孔引油装置、开设在花键轴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部位的花键轴引油道和花键轴出油孔,从而使润滑油对前述偏心盘轴承、摆臂轴承以及偏心盘与摆臂的接触面(该接触面之间是频繁摩擦的)润滑,由此可知配备的积极式润滑油供给机构自身的结构较为复杂,对加工、装配以及使用中的安装都是十分麻烦的,并且从经济廉价因素考虑似乎也是有失合理的;其二,由于油泵的动力需从加装于动力输入轴上的前述的油泵主动轮获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耗力输入轴的动能,尽管可以通过合理增大动力输入轴的传动功率得到补偿,但是从节省电能消耗的角度考虑是并不有利的;其三,为了给油泵提供设置载体,需在前述箱体上安装油泵固定座,由油泵固定座连同油泵与箱体外壁固定,因而既增大了箱体的体积,又给箱体的结构整洁效果如观瞻性产生影响,并且还存在有对箱体周围物体的干涉之虞;其四,由于需要在花键轴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开设花键轴引油道,此外还需开设垂直于花键轴的并且与花键轴引油道相通的花键轴出油道,因而对花键轴的加工造成相当大的难度,并且由于加工成本高而影响廉价性;其五,由于织机工作现场存在纤维花衣之类的尘杂,尽管箱体由箱盖配合而封闭,但是仍难免侵入箱体腔,于是一旦堵塞油道,那么清理是十分麻烦的。针对前述已有技术状况,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免用油泵或类似的供油部件为偏心盘轴承和摆臂轴承以及偏心盘与摆臂接触面之间提供润滑油而得以显著简化结构并且得以方便地制作和安装以及使用、有利于利用凸轮传动机构运动过程中的惯性提供润滑油而得以体现良好的节能效果、有益于将提供润滑油的部件设置在箱体的箱体腔内而得以保障箱体外部的简洁性并且避免产生对周围物体干涉的情形、有便于避免在花键轴上开设油道而得以防止给花键轴的加工造成麻烦以及防止增大加工成本、有助于使所要接受润滑的部件始终处于理想的受油润滑状态而得以保障偏心盘轴承和摆臂轴承的理想的使用寿命的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所述电子多臂机包括一箱体,该箱体具有一箱体腔;一驱动大伞齿轮和一位于驱动大伞齿轮的右侧的并且具有彼此联结的一左支承盘以及一右支承盘的凸轮传动机构,该驱动大伞齿轮与凸轮传动机构彼此传动连接并且设置在箱体腔的左端;一设置在所述箱体腔的右端的花键轴,该花键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箱体腔内的箱体腔左墙板上并且伸展到箱体腔左墙板的左侧与所述凸轮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而花键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同样设置于箱体腔内的并且对应于箱体腔左墙板的右侧的箱体腔右墙板上;所述运动部件包括一组偏心盘和一数量与偏心盘相等的一组摆臂,一组偏心盘各通过偏心盘轴承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花键轴上,一组摆臂各通过摆臂轴承与偏心盘转动配合;所述自润滑装置包括一挡油板、一过渡导油管和一淋油槽,挡油板在对应于所述右支承盘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箱体腔左墙板固定,过渡导油管的一端与挡油板的下部连接并且与挡油板的挡油板汇油腔相通,而过渡导油管的另一端与淋油槽的淋油槽左端壁连接并且与淋油槽的淋油槽腔相通,淋油槽在对应于所述花键轴的前侧上方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箱体腔左墙板与箱体腔右墙板的相向一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挡油板的一端并且朝向上的一侧的右边缘部位延伸有一挡油板上固定耳,而在挡油板的另一端的右侧延伸有一挡油板下固定耳,挡油板上固定耳通过挡油板上固定耳螺钉与所述箱体腔左墙板的左侧固定,挡油板下固定耳通过挡油板下固定耳螺钉同样与所述箱体腔左墙板的左侧固定;所述挡油板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弧形受油腔,该弧形受油腔对应于所述右支承盘的上方并且与所述挡油板的挡油板汇油腔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受油腔的横截面形状呈⊓字形或开口向下的C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导油管的一端在对应于所述挡油板汇油腔的前侧面的位置与挡油板构成一体结构或者与挡油板构成密封连接的分体结构,而过渡导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淋油槽的淋油槽左端壁的上沿固定或者穿过淋油槽左端壁探入所述淋油槽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油板汇油腔的后侧面形成敞口,而前侧面形成有一用于向所述过渡导油管引油的挡油板汇油腔出油口,过渡导油管的一端与该挡油板汇油腔出油口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箱体腔左墙板与所述箱体腔右墙板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花键轴的前侧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墙板支撑横梁,所述淋油槽的左端与墙板支撑横梁的左端固定,而淋油槽的右端与墙板支撑横梁的右端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淋油槽的前侧面的左端固定有一淋油槽左固定耳,而在前侧面的右端固定有一淋油槽右固定耳,淋油槽左固定耳通过淋油槽左固定耳螺钉与所述墙板支撑横梁的左端固定,而淋油槽右固定耳通过淋油槽右固定耳螺钉与墙板支撑横梁的右端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淋油槽的淋油槽腔的后腔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淋油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淋油槽的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或U字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凸轮传动机构工作时,由其右支承盘的转动而将从箱体腔甩起的润滑油甩至挡油板,由与挡油板连接的过渡导油管引至淋油槽,由淋油槽以淋浴般的效应将润滑油淋及偏心盘轴承、摆臂轴承以及一组偏心盘与一组摆臂的接触面之间,因而摒弃了已有技术中利用油泵泵油提供润滑油的供油形式,有助于显著简化结构;之二,由于在无需油泵的前提下利用了由右支承盘的自身运动而将润滑油甩至挡油板,因而有利于体现良好的节能效果;之三,由于构成自润滑装置的结构体系的挡油板、过渡导滑管以及淋油槽均位于箱体腔内,因而能保障箱体的外部的简洁性并且得以避免产生对周围物体干涉的情形;之四,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无需对花键轴开设油道,因而得以避免对花键轴的加工造成麻烦并且避免增大加工成本;之五,由于电子多臂机在工作时,所述受润滑部件处于接受出自淋油槽的淋浴般的受油状态,因而能使偏心盘轴承、摆臂轴承以及一组偏心盘与一组摆臂的相向一侧的接触面之间始终保持于良好的润滑状态,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自润滑装置的结构体系的挡油盘、过渡导油管和淋油槽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1和图2所示的一组摆臂通过摆臂轴承与一组偏心盘转动配合并且一组偏心盘通过偏心盘轴承转动地设置于花键轴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图2和图4,示出了电子多臂机的结构体系的一箱体1,该箱体1具有一箱体腔11;一驱动大伞齿轮2和一位于驱动大伞齿轮2的右侧的并且具有彼此联结的一左支承盘31以及一右支承盘32的凸轮传动机构3,该驱动大伞齿轮2与凸轮传动机构3彼此传动连接并且设置在箱体腔11的左端;一设置在前述箱体腔11的右端的花键轴4,该花键轴4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箱体腔11内的箱体腔左墙板111上并且伸展到箱体腔左墙板111的左侧与前述凸轮传动机构3传动连接,而花键轴4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同样设置于箱体腔11内的并且对应于箱体腔左墙板111的右侧的箱体腔右墙板112上;示出了运动部件的结构体系的一组偏心盘5和一数量与偏心盘5相等的一组摆臂6,一组偏心盘5各通过偏心盘轴承51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前述花键轴4上,一组摆臂6各通过摆臂轴承61与偏心盘5转动配合。
在图1中还示出了开设在箱体1的左端前侧以及后侧的并且位置彼此对应的一动力输入轴孔12,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在动力输入轴孔12上通过动力输入轴轴承转动地支承有一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的中部位于箱体腔11内并且固定有一动力输入轴主伞齿轮,由该动力输入轴主伞齿轮与驱动大伞齿轮2的啮合而带动驱动大伞齿轮2。由于本段说明内容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CN106987958B,因而不再展开说明。
在图1和图2中还示出了与摆臂6铰接连接的铰支转臂连接座62以及通过铆钉201(通常为三个)与铰支转臂连接座62铆接的铰支转臂20(也称“提综臂”),在使用状态下,铰支转臂20上的铰支转臂轴孔202通过轴承转动地设置在支承于箱体腔左、右墙板111、112之间的铰支转臂轴(图中未示出)上。
请参见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1至图2,示出了作为本实用新型自润滑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一挡油板7、一过渡导油管8和一淋油槽9,挡油板7在对应于前述右支承盘32的上方的位置与前述箱体腔左墙板111固定,过渡导油管8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与挡油板7的下部连接并且与挡油板7的挡油板汇油腔71相通,而过渡导油管8的另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与淋油槽9的淋油槽左端壁92连接并且与淋油槽9的淋油槽腔91相通,淋油槽9在对应于前述花键轴4的前侧上方的位置固定在前述箱体腔左墙板111与箱体腔右墙板112的相向一侧之间。
继续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在前述挡油板7的一端(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后端)并且朝向上的一侧的右边缘部位延伸有一挡油板上固定耳72,而在挡油板7的另一端(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前端)的右侧延伸有一挡油板下固定耳73,挡油板上固定耳72通过挡油板上固定耳螺钉721与前述箱体腔左墙板111的左侧固定,挡油板下固定耳73通过挡油板下固定耳螺钉731同样与前述箱体腔左墙板111的左侧固定;前述挡油板7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弧形受油腔74(也可称“拱形受油腔”),该弧形受油腔74对应于前述右支承盘32的上方并且与前述挡油板7的挡油板汇油腔71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弧形受油腔74的横截面形状呈⊓字形,但也可以是开口向下的C字形。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过渡导油管8的一端在对应于前述挡油板汇油腔71的前侧面的位置与挡油板7构成一体结构,但是并不排斥过渡导油管8的一端与挡油板7构成密封连接的分体结构,这里所称的密封连接是指过渡导油管8的外壁与挡油板汇油腔71的腔壁的接触部位形成密封,以免渗油,而过渡导油管8的另一端与前述淋油槽9的淋油槽左端壁92的上沿固定,但也可以穿过淋油槽左端壁92探入前述淋油槽腔91内。
前述挡油板汇油腔71的后侧面形成敞口,而前侧面形成有一用于向前述过渡导油管8引油的挡油板汇油腔出油口711,过渡导油管8的一端与该挡油板汇油腔出油口711相对应。
由图1和图2所示,在前述箱体腔左墙板111与前述箱体腔右墙板112之间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花键轴4的前侧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墙板支撑横梁113,前述淋油槽9的左端与墙板支撑横梁113的左端固定,而淋油槽9的右端与墙板支撑横梁113的右端固定。
在前述淋油槽9的前侧面的左端固定有一淋油槽左固定耳93,而在前侧面的右端固定有一淋油槽右固定耳94,淋油槽左固定耳93通过淋油槽左固定耳螺钉931在对应于开设在墙板支撑横梁113的左端的左螺孔1131的位置与前述墙板支撑横梁113的左端固定,而淋油槽右固定耳94通过淋油槽右固定耳螺钉941在对应于开设在墙板支撑横梁113的右端的右螺孔1132的位置与墙板支撑横梁113的右端固定。
在前述淋油槽9的淋油槽腔91的后腔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淋油孔95。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淋油槽9的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但是也可以是U字形或者其它类似的形状。
在图1和图2中还示出了信号摆臂10,由于信号摆臂10的结构以及作用机理均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CN102995212B;此外,在花键轴4上具有供花键盘配合的花键槽,对此同样可参见CN102995212B,因而申请人同样不再赘述。依据专业常识,箱体1的上方由箱盖即箱体盖盖闭。
在电子多臂机处于工作状态下,由前述的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由织机动力传动机构带动)上的动力输入轴主齿轮带动驱动大伞齿轮2,由驱动大伞齿轮2带动凸轮传动机构3,由凸轮传动机构3带动花键轴4。在前述过程中,由于凸轮传动机构3的结构体系的左、右支承盘31、32(也可称“左、右联结盘”)处于转动状态,又由于箱体腔11内盛有润滑油,因而由右支承盘32在转动过程中利用惯性(也可称利用甩油离心力作用)原理将箱体腔11内的润滑油甩至挡油板7的弧形受油腔74,抵达弧形受油腔74的润滑油向下淌落到挡油板汇油腔71,经挡油板汇油腔出油口711引至过渡导油管8,继而由过渡导油管8引至淋油槽9的淋油槽腔91,进入淋油槽腔91内的润滑油从前述的间隔分布的一组淋油孔95犹如淋浴般的效应淋至前述的信号摆臂10,一组摆臂6、摆臂轴承61、一组偏心盘5、偏心盘轴承51以及偏心盘5与摆臂6的相向一侧的接触面之间(见图4),从而实现对前述部件的持续的淋浴式润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9)

1.一种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所述电子多臂机包括一箱体(1),该箱体(1)具有一箱体腔(11);一驱动大伞齿轮(2)和一位于驱动大伞齿轮(2)的右侧的并且具有彼此联结的一左支承盘(31)以及一右支承盘(32)的凸轮传动机构(3),该驱动大伞齿轮(2)与凸轮传动机构(3)彼此传动连接并且设置在箱体腔(11)的左端;一设置在所述箱体腔(11)的右端的花键轴(4),该花键轴(4)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箱体腔(11)内的箱体腔左墙板(111)上并且伸展到箱体腔左墙板(111)的左侧与所述凸轮传动机构(3)传动连接,而花键轴(4)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同样设置于箱体腔(11)内的并且对应于箱体腔左墙板(111)的右侧的箱体腔右墙板(112)上;所述运动部件包括一组偏心盘(5)和一数量与偏心盘(5)相等的一组摆臂(6),一组偏心盘(5)各通过偏心盘轴承(51)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花键轴(4)上,一组摆臂(6)各通过摆臂轴承(61)与偏心盘(5)转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润滑装置包括一挡油板(7)、一过渡导油管(8)和一淋油槽(9),挡油板(7)在对应于所述右支承盘(32)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箱体腔左墙板(111)固定,过渡导油管(8)的一端与挡油板(7)的下部连接并且与挡油板(7)的挡油板汇油腔(71)相通,而过渡导油管(8)的另一端与淋油槽(9)的淋油槽左端壁(92)连接并且与淋油槽(9)的淋油槽腔(91)相通,淋油槽(9)在对应于所述花键轴(4)的前侧上方的位置固定在所述箱体腔左墙板(111)与箱体腔右墙板(112)的相向一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油板(7)的一端并且朝向上的一侧的右边缘部位延伸有一挡油板上固定耳(72),而在挡油板(7)的另一端的右侧延伸有一挡油板下固定耳(73),挡油板上固定耳(72)通过挡油板上固定耳螺钉(721)与所述箱体腔左墙板(111)的左侧固定,挡油板下固定耳(73)通过挡油板下固定耳螺钉(731)同样与所述箱体腔左墙板(111)的左侧固定;所述挡油板(7)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弧形受油腔(74),该弧形受油腔(74)对应于所述右支承盘(32)的上方并且与所述挡油板(7)的挡油板汇油腔(71)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受油腔(74)的横截面形状呈⊓字形或开口向下的C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导油管(8)的一端在对应于所述挡油板汇油腔(71)的前侧面的位置与挡油板(7)构成一体结构或者与挡油板(7)构成密封连接的分体结构,而过渡导油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淋油槽(9)的淋油槽左端壁(92)的上沿固定或者穿过淋油槽左端壁(92)探入所述淋油槽腔(9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汇油腔(71)的后侧面形成敞口,而前侧面形成有一用于向所述过渡导油管(8)引油的挡油板汇油腔出油口(711),过渡导油管(8)的一端与该挡油板汇油腔出油口(711)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腔左墙板(111)与所述箱体腔右墙板(112)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花键轴(4)的前侧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墙板支撑横梁(113),所述淋油槽(9)的左端与墙板支撑横梁(113)的左端固定,而淋油槽(9)的右端与墙板支撑横梁(113)的右端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淋油槽(9)的前侧面的左端固定有一淋油槽左固定耳(93),而在前侧面的右端固定有一淋油槽右固定耳(94),淋油槽左固定耳(93)通过淋油槽左固定耳螺钉(931)与所述墙板支撑横梁(113)的左端固定,而淋油槽右固定耳(94)通过淋油槽右固定耳螺钉(941)与墙板支撑横梁(113)的右端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淋油槽(9)的淋油槽腔(91)的后腔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淋油孔(9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6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油槽(9)的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或U字形。
CN202220052127.8U 2022-01-10 2022-01-10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Active CN216614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2127.8U CN216614998U (zh) 2022-01-10 2022-01-10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2127.8U CN216614998U (zh) 2022-01-10 2022-01-10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4998U true CN216614998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6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52127.8U Active CN216614998U (zh) 2022-01-10 2022-01-10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49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0414A (zh) * 2022-01-10 2022-03-08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0414A (zh) * 2022-01-10 2022-03-08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14998U (zh)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JPS6226594U (zh)
CN110608283B (zh) 一种滚针轴承润滑装置及润滑油供给调控方法
CN114150414A (zh) 电子多臂机的运动部件的自润滑装置
CN106894150B (zh) 开口机器与包括这种开口机器的织机
CN116066526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rv减速机
CN213418817U (zh) 一种智能感应式电动开窗器
CN109440252B (zh) 具有自动润滑功能的电子多臂机
CN215861664U (zh) 一种变速箱轴承润滑结构
CN214466000U (zh) 一种高铁齿轮箱车轴轴承润滑结构
CN210829721U (zh) 油路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CN110905452B (zh) 一种偏心轮式抽油机
JP3487065B2 (ja) トランスファの潤滑装置
CN108951000B (zh) 滚筒洗衣机
CN2625404Y (zh) 中置积极式凸轮开口装置
CN219734191U (zh) 一种保证减速器输入轴及中间轴后端轴承润滑的导油结构
CN211471731U (zh) 一种电子多臂机的低速润滑油外循环装置
CN218440295U (zh) 一种带定位机构的十字轴万向节轴套
CN110748604A (zh) 一种工作台传动结构
CN214248251U (zh) 一种具有油交换的驱动装置及车辆
CN218845069U (zh) 一种行星减速机低磨损制动装置
CN213871023U (zh) 一种新型传动轴支承架
CN215410060U (zh) 高润滑质量的耐磨损齿轮减速机
CN216742480U (zh) 一种高强度自润滑转动轴用轴承
KR200358512Y1 (ko) 재봉기의 자동 급유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