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2666U - 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2666U
CN216612666U CN202220122555.3U CN202220122555U CN216612666U CN 216612666 U CN216612666 U CN 216612666U CN 202220122555 U CN202220122555 U CN 202220122555U CN 216612666 U CN216612666 U CN 216612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onveyed
opening
fixed shaft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225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勇
王青松
郑美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Weishi Aika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Weishi Aika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Weishi Aika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225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2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2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2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描述一种运输装置,其包括运载机构、以及调整机构,运载机构包括支承部、以及设置在支承部的横向相对侧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夹持待搬运物朝向下游移动,调整机构包括位于支承部上方的固定轴、以及设置于固定轴且呈长条状的调节部,固定轴的轴向平行于支承部所在的平面且正交于支承部的延伸方向,调节部具有靠近支承部且呈勾状的近端、以及远离支承部的远端,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轴,在自然状态下,近端与支承部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使得近端能够勾持处于平躺姿态的待搬运物的开口。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可对待搬运物的开口方向进行调节的运输装置。

Description

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药行业中,很多药物会被包装在药瓶中进行储存。药品的包装线一般包括运输装置和注药机构,通过运输装置对药瓶进行连续输送,然后再通过注药机构向药瓶中注入药物。为了实现药瓶与注药机构的相互对准,通常需要对药瓶开口的朝向进行调整,以使药瓶达到注药机构所在位置时,药瓶的开口能够朝向注药机构的输出口。
由于多个药瓶在运输装置上连续输送,部分药瓶在进入运输装置内时的开口朝向可能不是预定朝向,导致开口朝向不对的药瓶传输至注药机构所在位置时无法实现药物的正常注入,影响注药效率。
然而,在现有的运输装置中,通过人工检查输送机构上是否存在开口朝向不对的药瓶的效率较低,而且可能存在错检漏检的情况。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对瓶口方向进行调整的运输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待搬运物的开口方向进行调整的运输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运输装置,是用于运输呈柱状且具有开口的待搬运物的运输装置,其包括运载机构、以及调整机构,所述运载机构包括支承部、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承部的横向相对两侧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夹持待搬运物朝向下游移动,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支承部上方的固定轴、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轴且呈长条状的调节部,所述固定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支承部所在的平面且正交于所述支承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固定轴距所述支承部的距离不小于待搬运物的长度,所述调节部具有靠近所述支承部且呈勾状的近端、以及远离所述支承部的远端,所述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轴,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近端距所述支承部的距离为与所述支承部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使得所述近端能够勾持处于平躺姿态的所述待搬运物的所述开口,并且沿着正交于所述支承部所在平面的方向进行投影,所述近端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装置包括运载机构以及调整机构,运载机构具有用于支承待搬运物的支承部、以及设置在支承部横向相对的两侧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夹持待搬运物朝向下游移动;调整机构具有呈长条状的调节部,调节部具有呈勾状的近端并且调节部的近端与支承部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使得近端能够勾持处于平躺姿态的待搬运物的开口,当开口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移动至近端处时,待搬运物的开口被调节部的近端勾住,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夹持待搬运物继续朝向下游移动,待搬运物的开口在调节部的作用下朝向上游的方向转动,由此,能够对待搬运物的开口方向进行调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承部上方的横杆,所述横杆相较于所述固定轴更靠近所述支承部,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调节部搭靠于所述横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横杆能够有利于稳定调节部,同时能够使调节部的近端在回落时减少来回晃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横杆位于所述固定轴的下游。在这种情况下,调节部搭靠于横杆时为倾斜的姿态,能够减小调节部的近端回落至自然状态需要转动的角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批量运输的处理效率。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中,可选地,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近端朝向上游弯曲以形成勾状。由此,能够对开口方向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的开口朝向进行调节。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调节部下游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并且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支承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待搬运物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待搬运物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当待搬运物经过阻挡部时,能够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整,使其在阻挡部的作用下转变为平躺的姿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阻挡部呈圆盘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待搬运物顺着阻挡部的外周经过阻挡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支承部在所述阻挡部的下游形成有向下凹且呈V字状的凹槽,并且所述凹槽的表面与所述支承部的表面连续且平滑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经过阻挡部后的呈平躺姿态的待搬运物经过凹槽时,在凹槽的作用下转变为竖直的姿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或所述第二转动部为传送带。由此,能够便于对待搬运物进行夹持并使其朝向下游移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预设距离大于当待搬运物以平躺的姿态位于所述支承部上时所述开口的最下方与所述支承部的距离,且小于所述开口的最上方与所述支承部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调节部的近端能够对平躺姿态的待搬运物的开口进行勾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调节部进行转动的电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机能够驱动调节部转动预定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能够对待搬运物的开口方向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朝向上游的待搬运物位于调节部的上游的示意图。
图2B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朝向上游的待搬运物与调节部接触的示意图。
图2C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朝向上游的待搬运物位于调节部下游的示意图。
图3A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位于调节部的上游的示意图。
图3B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被调节部勾持进行转动的示意图。
图3C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位于调节部下游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阻挡部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支承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运输装置,
10…运载机构,11…支承部,111…凹槽,
12…第一转动部,13…第二转动部,14…第三转动部,15…第四转动部,
20…调整机构,21…固定轴,
22…调节部,221…近端,222…远端,
23…横杆,24…支架,25…阻挡部,
5…待搬运物,50…开口,51…瓶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装置,能够对待搬运物的开口方向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也可以称为运输机构、传送装置、传送机构等,但应当理解,上述各名称都是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能够对待搬运物的开口方向进行调整的运输装置,并且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向上”、“向下”、“上表面”、“下表面”等相对方位术语或相对方向术语,是参考通常操作姿态,并且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定性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运输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各个附图中,部分附图同时具有以虚线呈现的待搬运物、以及以实线呈现的待搬运物,其中,以虚线呈现的待搬运物示意性地表示以实线呈现的待搬运物处于该位置时的姿态。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运输装置100的示意图。在图1中,线CA示意性地表示固定轴21的轴向(稍后描述),D1方向为朝向上游的方向,D2方向为朝向下游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中,待搬运物5可以呈柱状且具有开口50。例如,待搬运物5可以具有呈圆柱状的瓶身51,以及设置在瓶身51的一端的开口50(参见图1)。以下,以呈圆柱状的待搬运物5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运输装置100进行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待搬运物5可以可以为药瓶、安瓿瓶等,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开口的呈柱状的瓶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运输装置100可以包括运载机构10、以及调整机构20(参见图1)。运载机构10可以将待搬运物5朝向下游(即如图1所示的D2方向)搬运,调整机构20可以对待搬运物5的开口方向进行调整。
在一些示例中,运载机构10可以包括支承部11(参见图1)。支承部11可以具有承载面以对待搬运物5进行支承。
在一些示例中,运载机构10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承部11的横向相对侧的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参见图1)。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可以夹持待搬运物5朝向下游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转动部12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部13的转动方向相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之间相对的一侧的表面移动方向相同,例如都朝向下游移动,由此,能够将待搬运物5朝向下游搬运。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可以为传送带。由此,能够便于对待搬运物5进行夹持并将其朝向下游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转动部12和/或第二转动部13可以具有弹性,并且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之间的距离可以略小于待搬运物5的外径以使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可以夹持待搬运物5朝向下游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沿着正交于所述支承部11所在平面的方向进行投影,支承部11可以位于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之间。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11可以位于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之间。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11也可以位于略低于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的位置,只要支承部11与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之间距离小于待搬运物5的外径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待搬运物5的外径可以指的是呈柱状的瓶身51的宽度。
图2A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50朝向上游的待搬运物5位于调节部22的上游的示意图;图2B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50朝向上游的待搬运物5与调节部22接触的示意图;图2C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50朝向上游的待搬运物5位于调节部22下游的示意图。
图3A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50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5位于调节部22的上游的示意图;图3B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50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5被调节部22勾持进行转动的示意图;图3C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初始姿态为开口50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5位于调节部22下游的示意图。
在图2A、图2B、图2C、图3A、图3B、以及图3C中,为了更清晰的示出调整机构20与待搬运物5之间的关系,省略了部分可能造成遮挡的构件和线条(例如第二转动部13)。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姿态是指待搬运物5位于调节部22的上游且还未与调节部22接触时的姿态。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运输装置100可以包括用于对待搬运物5的开口方向进行调整的调整机构20。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20可以包括固定轴21、以及设置于固定轴21的调节部22(参见图1、图2A)。
在一些示例中,固定轴21可以位于支承部11上方(参见图1)。在一些示例中,固定轴21的轴向可以平行于支承部11所在的平面且正交于支承部11的延伸方向(即如图1所示的D1、D2方向)(参见图1和图2A)。
在一些示例中,固定轴21距支承部11的距离不小于待搬运物5的长度。由此,能够便于对调节部22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调节部22呈长条状并且具有靠近支承部11的近端221、以及远离支承部11的远端222(参见图2A)。在一些示例中,沿着正交于支承部11所在平面的方向进行投影,近端221可以位于第一转动部12与第二转动部13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调节部22的近端221可以呈勾状(参见图2A)。在一些示例中,调节部22的远端222可以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轴21。在自然状态下,近端221与支承部11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使得近端221能够勾持处于平躺姿态的待搬运物5的开口50。需要说明的是,“在自然状态下”是指调节部22在无需外界施力即可处于力平衡的静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若待搬运物5的开口50朝向D2方向,当开口50朝向D2方向的待搬运物5在运载机构10的作用下被移动至近端221时,呈勾状的近端221能够勾持待搬运物5的开口50使其朝着D1方向转动(稍后结合附图进行具体描述),由此,通过调节部22能够对待搬运物5的开口方向进行调整。
在一些示例中,预设距离可以大于当待搬运物5以平躺的姿态位于支承部11上时开口50的最下方与支承部11的距离,且小于开口50的最上方与支承部11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调节部22的近端221能够对平躺姿态的待搬运物5的开口50进行勾持,从而调整开口50朝向。
在一些示例中,在自然状态下,近端221可以朝向上游弯曲以形成勾状。由此,能够对开口方向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5的开口50朝向进行调节。
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20还可以包括位于支承部11上方的横杆23(参见图1)。横杆23可以相较于固定轴21更靠近支承部11,并且在自然状态下,调节部22可以搭靠于横杆23(参见图1和图2A)。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横杆23能够有利于稳定调节部22,同时能够使调节部22的近端221在回落时减少来回晃动。
在一些示例中,横杆23可以位于固定轴21的下游。在这种情况下,调节部22搭靠于横杆23时为倾斜的姿态,能够减小调节部22的近端221回落至自然状态需要转动的角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批量运输的处理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横杆23的外周可以设有缓冲层(未图示)。由此,能够便于减小调节部22回落时的冲击力。
以下,结合图2A、图2B和图2C对初始姿态为开口50朝向上游的待搬运物5的运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的示例中,开口50朝向上游的待搬运物5沿着D2方向移动至与近端221接触并且继续朝向D2方向移动,近端221顺着待搬运物5的外周滑动,且在待搬运物5的作用下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转动,并且当待搬运物5继续沿着D2方向移动至与近端221分离时,待搬运物5仍为开口50朝向上游的姿态,调节部22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转动并回落至搭靠于横杆23。
以下,结合图3A、图3B和图3C对初始姿态为开口50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5的运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如图3A、图3B和图3C所示的示例中,开口50朝向下游的待搬运物5沿着D2方向移动至与近端221接触时,呈勾状的近端221勾持待搬运物5的开口50,并且带动其朝着D1方向转动(即沿着逆时针转动),第一转动部12与第二转动部13夹持待搬运物5继续沿着D2方向移动且为待搬运物5的转动提供支点,待搬运物5在调节部22的作用下由图3A所示的瓶口朝向下游的姿态转动至如图3C所示的瓶口朝向上游的姿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调节部22不仅能对开方向朝着D2方向且为平躺的姿态的待搬运物5的开口方向进行调节,也能够对开口方向未朝着D1方向的其他姿态的待搬运物5进行调节。
例如,调节部22可以对初始姿态为开口方向在自D2方向起逆时针90度的范围内的待搬运物5的开口方向进行调节。具体而言,该姿态的待搬运物5在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的夹持下朝向下游移动,当其移动至与调节部22接触时,调节部22搭靠于待搬运物5的外周滑动并且当呈勾状的近端221滑动至开口50位置时勾持住开口50,向其施加朝向D1方向的作用力以使其沿着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其在脱离调节部22时为开口50朝向D1方向的姿态。
又例如,当对初始姿态为开口50朝向在自D1方向起顺时针90度的范围内的待搬运物5进行搬运时,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可以理解地,当该姿态的待搬运物5运动至与调节部22接触时,调节部22顺着待搬运物5的外周搭靠于待搬运物5朝向下游的侧壁,并且由于自身的重力而向待搬运物5施加朝向下方的作用力,从而使其在与近端221分离时被调节为开口50朝向D1方向的姿态。
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20还可以包括支架24,固定轴21和横杆23均可以设置于支架24(参见图1)。由此,能够便于对固定轴21和横杆23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20还可以包括驱动调节部22进行转动的电机(未图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机能够驱动调节部22转动预定角度。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阻挡部25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调整机构20还可以包括布置在调节部22下游的阻挡部25(参见图4)。阻挡部25可以位于第一转动部12与第二转动部13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阻挡部25与支承部11的距离可以大于或等于待搬运物5的外径且小于待搬运物5的长度。例如,在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阻挡部25与支承部11的距离略大于待搬运物5的外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阻挡部25设置在调节部22的下游,当待搬运物5经过阻挡部25时,能够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整,使其在阻挡部25的作用下转变为平躺的姿态(参见图4)。
在一些示例中,阻挡部25可以呈圆盘状(参见图4)。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待搬运物5顺着阻挡部25的外周经过阻挡部25。在一些示例中,呈圆盘状的阻挡部25可以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转动部12与第二转动部13之间。在一些示例中,呈圆盘状的阻挡部25可以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进行自转。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加快待搬运物5通过阻挡部25的速度,从而提高整体运输效率。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支承部11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11在阻挡部25的下游形成有向下凹且呈V字状的凹槽111(参见图5)。在一些示例中,凹槽111的表面与支承部11的表面连续且平滑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经过阻挡部25后的呈平躺姿态的待搬运物5经过凹槽111时,在凹槽111的作用下转变为竖直的姿态(参见图5)。
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11的V字状的凹槽111可以设置在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之间。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在位于凹槽111下游的支承部11的两侧另外设置第三转动部14和第四转动部15对待搬运物5进行运输(参见图1)。第三转动部14和第四转动部15也可以为传送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转动部14和第四转动部15可以分别与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连续连接。由此,能够便于对待搬运物5进行运输。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转动部14和第四转动部15也可以分别与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间隔预定距离。其中,预定距离不大于待搬运物5的外径,并且间隔区间设置在V字状凹槽111的中心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待搬运物5在凹槽111的作用下转变为竖直的姿态(参见图5)。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转动部14和第四转动部15的的转速可以等于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的转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待搬运物5由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之间移动至第三转动部14和第四转动部15之间的平滑过渡。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转动部14和第四转动部15的的转速可以大于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的转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提高运输装置100的输送效率。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运输装置100对待搬运物5进行搬运的整体过程进行再次说明:以对初始姿态为开口50朝向在自D2方向起逆时针90度的范围内的待搬运物5进行运输为例,该待搬运物5被置于支承部11上,并且在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的夹持下朝向下游移动,当其移动至与调节部22接触时,随着待搬运物5被继续朝向D2方向移动,调节部22沿着待搬运物5的外周滑动,并且当呈勾状的近端221滑动至开口50处时勾持开口50并且向其施加朝向D1方向的作用力,使待搬运物5以第一转动部12和第二转动部13为支点沿着逆时针转动至脱离近端221,并且其继续沿着D2方向移动至与阻挡部25接触,在阻挡部25的作用下转变为开口方向为D1方向的平躺姿态,呈平躺姿态的待搬运物5朝着D2方向移动至V字状凹槽111处时,在凹槽111作用下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形成为竖直姿态,最终以竖直姿态被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可对待搬运物5的开口方向进行调节的运输装置100。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运输装置,是用于运输呈柱状且具有开口的待搬运物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运载机构、以及调整机构,所述运载机构包括支承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承部的横向相对侧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夹持待搬运物朝向下游移动,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支承部上方的固定轴、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轴且呈长条状的调节部,所述固定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支承部所在的平面且正交于所述支承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固定轴距所述支承部的距离不小于待搬运物的长度,所述调节部具有靠近所述支承部且呈勾状的近端、以及远离所述支承部的远端,所述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轴,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近端与所述支承部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使得所述近端能够勾持处于平躺姿态的所述待搬运物的所述开口,并且沿着正交于所述支承部所在平面的方向进行投影,所述近端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承部上方的横杆,所述横杆相较于所述固定轴更靠近所述支承部,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调节部搭靠于所述横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杆位于所述固定轴的下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近端朝向上游弯曲以形成勾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布置在所述调节部下游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并且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支承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待搬运物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待搬运物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部呈圆盘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在所述阻挡部的下游形成有向下凹且呈V字状的凹槽,并且所述凹槽的表面与所述支承部的表面连续且平滑地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或所述第二转动部为传送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距离大于当待搬运物以平躺的姿态位于所述支承部上时所述开口的最下方与所述支承部的距离,且小于所述开口的最上方与所述支承部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调节部进行转动的电机。
CN202220122555.3U 2022-01-17 2022-01-17 运输装置 Active CN216612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2555.3U CN216612666U (zh) 2022-01-17 2022-01-17 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2555.3U CN216612666U (zh) 2022-01-17 2022-01-17 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2666U true CN216612666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22555.3U Active CN216612666U (zh) 2022-01-17 2022-01-17 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2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78696B1 (en) Orie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BR112015022430B1 (pt) Transportador separador
CN113213092B (zh) 传送台和模块
CN216612666U (zh) 运输装置
JP2006327771A (ja) 振り分け装置及び振り分け方法
JP2006213475A (ja) 容器搬送装置
US10549924B2 (en) Robotic article collation and metering assembly
JP4269838B2 (ja) 物品の方向変更装置
JP5456509B2 (ja) 箱詰め装置の物品投下構造
JP2004026444A (ja) 物品整列搬送装置
JP6548781B1 (ja) 食品起こ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食品搬送システム
JP4317974B2 (ja) ロータリーストッパ
JP2018203426A (ja) 容器搬送用ホイール装置
JP3103006B2 (ja) 薬剤の搬送ローラ及び搬送装置
JPH11240508A (ja) 角型容器の方向規正装置
CN219668586U (zh) 蚊香自动齐头机构
JP6626422B2 (ja) 製品供給装置
JP2000062945A (ja) 搬送装置
JP3539989B2 (ja) 搬送装置
JP2014227295A (ja) 容器の姿勢変換装置及び容器の姿勢変換方法
JP2716415B2 (ja) 搬送物振分け装置
JP2010108335A (ja) 商品搬送装置および自動販売機
EP2205508A1 (en) Bottom case turner
JPH08319022A (ja) 搬送装置
JP2006082974A (ja) バケット式物品分離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00 room 109, building a, international health port testing office building, No. 628, Jichang West Road, Sanzao Town, Jinwa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Weishi Aikangte (Guang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room 109, building a, international health port testing office building, No. 628, Jichang West Road, Sanzao Town, Jinwa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uhai Weishi aikangt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5

Address after: 519000 room 109, building a, international health port testing office building, No. 628, Jichang West Road, Sanzao Town, Jinwa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room 109, building a, international health port testing office building, No. 628, Jichang West Road, Sanzao Town, Jinwa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X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Weishi Aikangte (Guang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