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09713U - 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09713U
CN216609713U CN202122624427.7U CN202122624427U CN216609713U CN 216609713 U CN216609713 U CN 216609713U CN 202122624427 U CN202122624427 U CN 202122624427U CN 216609713 U CN216609713 U CN 216609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groups
piston
positioning ring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244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晓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a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Ba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Ba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244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09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09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09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脱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侧两侧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活塞槽,上下两侧的所述活塞槽均活动连接有活塞柱,两组所述活塞柱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两组所述第二定位环内侧均开设有滑槽。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液压推杆带动两组活塞柱向上移动时,会同时带动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向上移动,而第一定位环会带动上模具移动的同时,挤压板与固定座的上侧壁相互贴合,从而挤压抵块将上模具内的模具抵出,避免模具卡上模具内,同时滑块在第二定位环上的滑槽滑动到底侧时,会带动抵杆将下模具内的模具抵出,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脱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现有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在脱模的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这种方式较为繁琐,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使用不方便。
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3353194U)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杆关于底座的竖直方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相接触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上专利虽然可以通过电动推杆可以让两个竖杆同时向上运动,并带动了旋转块以及下模具的运动,可以让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距离变大,且通过竖杆的向上运动可以让横杆位于滑槽的底端,使得横杆向上运动,由于横杆通过圆杆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可以让推动圆杆以及固定杆同时向上运动,使得固定杆的顶端位于下模具的长度增加,并推动了推动板的向上运动,将下模具内部成型的材料进行取下,完成脱模工作,从而可以自动让上模具与下模具产生一定的距离时,再将成型的材料推出,实现自动化处理,但是:1.上专利在进行脱模时,只是将下模具内的模具抵出,无法将卡上模具内的模具抵出;2.在进行驱动电动推杆时,需要一直有人控制,而人为操作难免有误差,会导致上模具移动的距离较大或较小,影响脱模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侧两侧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活塞槽,上下两侧的所述活塞槽均活动连接有活塞柱,两组所述活塞柱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两组所述第二定位环内侧均开设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内均活动连接有滑块,两组所述第一定位环分别与上模具左右两侧中间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下侧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通过支架与所述固定座下侧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内侧中间均开设有契合槽,两组所述契合槽内均活动连接有抵块,两组所述抵块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抵杆,上下两侧的所述抵杆分别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外侧壁活动连接,位于上侧的两组所述抵杆上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板,位于下侧的两组所述抵杆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右两侧分别与两组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上侧的两组所述抵杆外壁均套接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组所述活塞柱上侧固定连接有横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挤压板下侧中间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固定座上侧中间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上侧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处理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液压推杆信号输入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座、活塞槽、活塞柱、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滑槽、滑块、上模具、下模具、契合槽、抵块、抵杆、挤压板、连接杆、弹簧和压力传感器,当驱动液压推杆带动两组活塞柱向上移动时,会同时带动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向上移动,而第一定位环会带动上模具移动的同时,挤压板与固定座的上侧壁相互贴合,从而挤压抵块将上模具内的模具抵出,避免模具卡上模具内,同时滑块在第二定位环上的滑槽滑动到底侧时,会带动抵杆将下模具内的模具抵出,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挤压板下侧中间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当液压推杆不断推动活塞柱向上移动时,挤压板会不压缩,直到挤压到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处理器,控制液压推杆停止运行,避免了人工需要一直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2、活塞槽;3、活塞柱;4、第一定位环;5、第二定位环;6、滑槽;7、滑块;8、上模具;9、下模具;10、契合槽;11、抵块;12、抵杆;13、挤压板;14、连接杆;15、弹簧;16、压力传感器;17、横杆;18、液压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上侧两侧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活塞槽2,上下两侧的所述活塞槽2均活动连接有活塞柱3,两组所述活塞柱3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环4和第二定位环5,两组所述第二定位环5内侧均开设有滑槽6,两组所述滑槽6内均活动连接有滑块7,两组所述第一定位环4分别与上模具8左右两侧中间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8下侧设置有下模具9,所述下模具9通过支架与所述固定座1下侧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8和下模具9内侧中间均开设有契合槽10,两组所述契合槽10内均活动连接有抵块11,两组所述抵块1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抵杆12,上下两侧的所述抵杆12分别与所述上模具8和下模具9外侧壁活动连接,位于上侧的两组所述抵杆12上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3,位于下侧的两组所述抵杆12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左右两侧分别与两组所述滑块7固定连接,通过在固定座1、活塞槽2、活塞柱3、第一定位环4、第二定位环5、滑槽6、滑块7、上模具8、下模具9、契合槽10、抵块11、抵杆12、挤压板13、连接杆14、弹簧15和压力传感器16,当驱动液压推杆18带动两组活塞柱3向上移动时,会同时带动第一定位环4和第二定位环5向上移动,而第一定位环4会带动上模具8移动的同时,挤压板13与固定座1的上侧壁相互贴合,从而挤压抵块11将上模具8内的模具抵出,避免模具卡上模具8内,同时滑块7在第二定位环5上的滑槽6滑动到底侧时,会带动抵杆12将下模具9内的模具抵出,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位于上侧的两组所述抵杆12外壁均套接有弹簧15,可以缓冲挤压板13的下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板13下侧中间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6,当液压推杆18不断推动活塞柱3向上移动时,挤压板13会不压缩,直到挤压到压力传感器16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处理器,控制液压推杆18停止运行,避免了人工需要一直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两组所述活塞柱3上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7,所述固定座1上侧中间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18,所述液压推杆18上侧与所述横杆17固定连接,通过驱动液压推杆18可以带动两组活塞柱3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16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处理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液压推杆18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使用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各个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使用时,通过在固定座1、活塞槽2、活塞柱3、第一定位环4、第二定位环5、滑槽6、滑块7、上模具8、下模具9、契合槽10、抵块11、抵杆12、挤压板13、连接杆14、弹簧15和压力传感器16,当驱动液压推杆18带动两组活塞柱3向上移动时,会同时带动第一定位环4和第二定位环5向上移动,而第一定位环4会带动上模具8移动的同时,挤压板13与固定座1的上侧壁相互贴合,从而挤压抵块11将上模具8内的模具抵出,避免模具卡上模具8内,同时滑块7在第二定位环5上的滑槽6滑动到底侧时,会带动抵杆12将下模具9内的模具抵出,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挤压板13下侧中间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6,当液压推杆18不断推动活塞柱3向上移动时,挤压板13会不压缩,直到挤压到压力传感器16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处理器,控制液压推杆18停止运行,避免了人工需要一直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Claims (5)

1.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上侧两侧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活塞槽(2),上下两侧的所述活塞槽(2)均活动连接有活塞柱(3),两组所述活塞柱(3)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环(4)和第二定位环(5),两组所述第二定位环(5)内侧均开设有滑槽(6),两组所述滑槽(6)内均活动连接有滑块(7),两组所述第一定位环(4)分别与上模具(8)左右两侧中间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8)下侧设置有下模具(9),所述下模具(9)通过支架与所述固定座(1)下侧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8)和下模具(9)内侧中间均开设有契合槽(10),两组所述契合槽(10)内均活动连接有抵块(11),两组所述抵块(1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抵杆(12),上下两侧的所述抵杆(12)分别与所述上模具(8)和下模具(9)外侧壁活动连接,位于上侧的两组所述抵杆(12)上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3),位于下侧的两组所述抵杆(12)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左右两侧分别与两组所述滑块(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上侧的两组所述抵杆(12)外壁均套接有弹簧(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活塞柱(3)上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13)下侧中间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6),所述固定座(1)上侧中间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18),所述液压推杆(18)上侧与所述横杆(17)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16)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处理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液压推杆(18)信号输入端连接。
CN202122624427.7U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 Active CN216609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4427.7U CN216609713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4427.7U CN216609713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09713U true CN216609713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4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24427.7U Active CN216609713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097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49822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小型产品用模具装置
CN207772247U (zh) 一种精密塑胶配件生产模具
CN216609713U (zh) 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
CN209647391U (zh) 一种新型冲压定转子模具结构
CN214324064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脱模机构
CN215657377U (zh) 一种铝合金门窗模具的成型模具
CN215095106U (zh) 一种塑胶圈生产用塑胶模具
CN211101130U (zh) 一种新型快速冲压模具
CN113478718A (zh) 一种用于生产耐热聚乳酸制品的加工模具
CN208410714U (zh) 一种热成型模具的脱模结构
CN208341390U (zh) 一种成型结构模具
CN208245556U (zh) 一种模具可自动调节高度的冲切装置
CN217834548U (zh) 环境表外壳精密注塑模具
CN220095430U (zh) 一种无缝衔接塑胶模具自动化生产装置
CN217373149U (zh) 一种精密模具减震装置
CN213887868U (zh) 一种精密件的冲压模具
CN213353194U (zh) 一种新型模具脱模结构
CN220261860U (zh) 一种橡胶制品用注塑件分离脱模装置
CN218399152U (zh) 一种便于组装拆卸的注塑模具
CN215550178U (zh) 高效节能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用易定位模具设备
CN216100215U (zh)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抽合脱模装置
CN215969827U (zh) 一种胶体金法诊断试剂盒下盖注塑模
CN210131981U (zh) 一种可双向折弯的双s成型模具
CN220092789U (zh) 一种冲床模具稳固结构
CN219381384U (zh) 一种便于脱料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414000 muligang community, muligang management office, Yue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ue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buildings 1-4, phase II, Yueyang moder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Hunan Ba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4000 muligang community, muligang management office, Yue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ue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buildings 1-4, phase II, Yueyang moder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Hunan Ba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ao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