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7295U - 薄膜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薄膜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7295U
CN216597295U CN202122352517.5U CN202122352517U CN216597295U CN 216597295 U CN216597295 U CN 216597295U CN 202122352517 U CN202122352517 U CN 202122352517U CN 216597295 U CN216597295 U CN 216597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metallized
polypropylene film
polyetherimi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525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健
蔡志愿
魏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FARA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FARA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FARA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FARA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525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72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7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72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由一张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和一张金属化聚醚酰亚胺薄膜错位卷绕而成;其中,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包括聚丙烯薄膜和第一金属化电极,第一金属化电极相对聚丙烯薄膜形成第一留白区域;金属化聚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醚酰亚胺薄膜和第二金属化电极,第二金属化电极相对聚醚酰亚胺薄膜形成第二留白区域;第一留白区域与第二留白区域错位设置;在重合的区域上,第一金属化电极层的方阻大于等于10Ω/□,第二金属化电极层的方阻小于等于10Ω/□;能够在保证薄膜电容器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聚丙烯薄膜及聚醚酰亚胺薄膜的工作电场强度,有效提高聚丙烯薄膜的使用温度上限,使其适用于复杂的工作环境。

Description

薄膜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介质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单一介质薄膜电容器中,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自愈性好,工作电场强度较高,但聚丙烯薄膜熔点较低,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的使用温度上限较低;金属化聚酯等薄膜电容器,聚酯等薄膜熔点较高,聚酯等薄膜电容器的使用温度上限较高,但自愈性较差,工作电场强度较低。复合介质薄膜电容器中,多采用将聚酯薄膜和聚丙烯薄膜进行卷绕,以完成复合介质薄膜电容器的制作,主要用来改善电容器的容量温度系数,该复合介质电容器工作电场强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介质薄膜电容器,能够在保证薄膜电容器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薄膜电容器的工作电场强度,同时提高薄膜电容器的的使用温度上限,使其适用于复杂的工作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复合介质薄膜电容器,所述薄膜电容器由一张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和一张金属化聚醚酰亚胺薄膜错位卷绕而成;其中,所述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包括聚丙烯薄膜和附着在所述聚丙烯薄膜上的第一金属化电极,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相对所述聚丙烯薄膜进行留白,以形成第一留白区域;所述金属化聚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醚酰亚胺薄膜和附着在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上的第二金属化电极,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相对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进行留白,以形成第二留白区域;所述第一留白区域与所述第二留白区域错位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层重合的区域上,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层的方阻大于等于10Ω/□,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层的方阻小于等于10Ω/□;能够在保证薄膜电容器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聚丙烯薄膜及聚醚酰亚胺薄膜的工作电场强度,有效提高聚丙烯薄膜的使用温度上限,使其适用于复杂的工作环境。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薄膜电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对应所述第二留白区域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对应所述第一留白区域的位置上设置有或没有第二凸起。。
可选地,所述聚丙烯薄膜和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均可由一张或多张同材质的薄膜叠加而成。
可选地,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聚丙烯薄膜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可以设置为无网格状或网格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由铝、锌、镁等导电材料或它们的合金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金属化电极和第二金属化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薄膜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由一张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和一张金属化聚醚酰亚胺薄膜错位卷绕而成;其中,所述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包括聚丙烯薄膜和附着在所述聚丙烯薄膜上的第一金属化电极,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相对所述聚丙烯薄膜进行留白,以形成第一留白区域;所述金属化聚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醚酰亚胺薄膜和附着在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上的第二金属化电极,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相对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进行留白,以形成第二留白区域;所述第一留白区域与所述第二留白区域错位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层重合的区域上,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层的方阻大于等于10Ω/□,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层的方阻小于等于10Ω/□;能够在保证薄膜电容器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聚丙烯薄膜及聚醚酰亚胺薄膜的工作电场强度,有效提高聚丙烯薄膜的使用温度上限,使其适用于复杂的工作环境。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薄膜电容器由一张金属化聚丙烯薄膜10和一张金属化聚醚酰亚胺薄膜20错位卷绕而成;其中,金属化聚丙烯薄膜10包括聚丙烯薄膜11和附着在聚丙烯薄膜11上的第一金属化电极12,第一金属化电极12相对聚丙烯薄膜11进行留白,以形成第一留白区域;金属化聚醚酰亚胺薄膜20包括聚醚酰亚胺薄膜21和附着在聚醚酰亚胺薄膜21上的第二金属化电极22,第二金属化电极22相对聚醚酰亚胺薄膜21进行留白,以形成第二留白区域;第一留白区域和第二留白区域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丙烯薄膜11和聚醚酰亚胺薄膜21均由多张同材质的薄膜叠加而成。具体地,如图2所示,图2中聚醚酰亚胺薄膜21由两张聚醚酰亚胺薄膜叠加而成,而聚丙烯薄膜11则由两张聚丙烯薄膜叠加而成。
在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自愈性,提高聚丙烯薄膜11和聚醚酰亚胺薄膜21的工作电场强度,在第一金属化电极12和第二金属化电极22的重合区域中(可以理解,由于第一留白区域和第二留白区域是错位设置的,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重合区域,该重合区域即为第一留白区域和第二留白区域之间的区域);第一金属化电极12的方阻大于等于10Ω/□,第二金属化电极22的方阻小于等于10Ω/□;如此,可以保证元件的自愈性,提高聚丙烯薄膜11和聚醚酰亚胺薄膜21的工作电场强度。第一金属化电极12的方阻越大,聚丙烯薄膜11能承受的的工作电场强度越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化电极12的方阻大于等于40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附着在聚丙烯薄膜11上的第一金属化电极12重合区域的方阻较大,不适合与外部电极相连,第一金属化电极12在非重合区域设置有第一凸起121,第一凸起121的方阻较低。附着在聚醚酰亚胺薄膜21上的第二金属化电极22重合区域的方阻较低,视具体数值,第二金属化电极22在非重合区域设置或不设置有第二凸起221。
在实施例中,由于聚醚酰亚胺薄膜21的工作电场强度小于等于聚丙烯薄膜11的工作电场强度,聚醚酰亚胺薄膜21与聚丙烯薄膜11承受相同的电压,聚醚酰亚胺薄膜21的厚度要大于等于聚丙烯薄膜11的的厚度。
在实施例中,薄膜电容器内部可设置为多串式结构。作为一种示例,如图3所示,从中切开,图3可视为两个图1的串联。在多串式结构中对应电容器中间留白区域的金属化电极可设置或不设置电极凸起。
在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化电极和第二金属化电极可以设置为无网格状或网格状。作为一种示例,如图4所示,第二金属化电极22设置为网格状。
在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化电极和第二金属化电极由铝、锌、镁等导电材料或它们的合金形成。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聚醚酰亚胺薄膜可以用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苯硫醚薄膜、聚偏氟乙烯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替代,与聚丙烯薄膜组成新的复合介质薄膜电容器,其性能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介质薄膜电容器的性能相似。

Claims (6)

1.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容器由一张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和一张金属化聚醚酰亚胺薄膜错位卷绕而成;
其中,所述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包括聚丙烯薄膜和附着在所述聚丙烯薄膜上的第一金属化电极,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相对所述聚丙烯薄膜进行留白,以形成第一留白区域;
所述金属化聚醚酰亚胺薄膜包括聚醚酰亚胺薄膜和附着在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上的第二金属化电极,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相对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进行留白,以形成第二留白区域;
所述第一留白区域与所述第二留白区域错位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的重合区域中,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的方阻大于等于10Ω/□,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的方阻小于等于10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对应所述第二留白区域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对应所述第一留白区域的位置上设置有或没有第二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薄膜和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均可由一张或多张同材质的薄膜叠加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酰亚胺薄膜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聚丙烯薄膜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化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化电极可以设置为无网格状或网格状。
CN202122352517.5U 2021-09-27 2021-09-27 薄膜电容器 Active CN216597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2517.5U CN216597295U (zh) 2021-09-27 2021-09-27 薄膜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52517.5U CN216597295U (zh) 2021-09-27 2021-09-27 薄膜电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7295U true CN216597295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6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52517.5U Active CN216597295U (zh) 2021-09-27 2021-09-27 薄膜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72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14854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と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バータ平滑用コンデンサと自動車用コンデンサ
CN202678109U (zh) 高方阻金属化聚合物薄膜电容器
US1074182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2017069195A (ja) 電池
CN107275085A (zh) 一种石墨烯基高压脉冲薄膜电容器
JP2017041439A (ja) 電池
CN117083748A (zh) 正极极片和电池
JP2017098495A (ja)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連結型コンデンサと、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バータおよび電動車輌
CN216597295U (zh) 薄膜电容器
CN104103427B (zh) 去耦合组件
JP4366930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203826222U (zh) 一种片式超小型高电压大电流电容器
CN106449098B (zh) 一种多层串联的双面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CN114975859A (zh) 一种电池的电极片、卷芯以及一种电池
CN102074383B (zh) 具有多端引出脚的堆栈式固态电解电容器
CN211125803U (zh) 蓄电装置及蓄电装置组结构
CN210245320U (zh) 一种高方阻金属化薄膜
JP2020535611A (ja) 捲回型電池セル
CN113628880A (zh) 一种内部串联型自愈式金属化膜及电容器
JP5912795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102074382B (zh) 一种具有多端引出脚的堆栈式固态电解电容器
JP4876649B2 (ja) 直流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204632587U (zh) 一种防脱焊薄膜电容
JP2007059854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CN104599849A (zh) 一种混合型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