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2184U -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2184U
CN216592184U CN202122010115.7U CN202122010115U CN216592184U CN 216592184 U CN216592184 U CN 216592184U CN 202122010115 U CN202122010115 U CN 202122010115U CN 216592184 U CN216592184 U CN 216592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flector
duct
outle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01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秋华
马倩
唐伟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20101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2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2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2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导风板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可运动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空调器的出风口;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可运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二导风板的至少部分位于空调器的壳体的内部;其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相互配合,以形成多个用于对出风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导风风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壁挂式空调器的出风口的大小和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除导风板的转动位置的变化外,出风口本身是固定不变的。
但是,实际上在制冷或者制热时,为配合导风板形成最优风道,使风量、送风距离、送风舒适性、温升温降等达到最佳状态,出风口是需要配合导风板位置和方向做一些变化的,尤其是具有超大导风板的机型,原有的固定的风口,对吹风有很大的阻碍或者分散缺陷。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可运动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空调器的出风口;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可运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二导风板的至少部分位于空调器的壳体的内部;其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相互配合,以形成多个用于对出风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导风风道。
进一步地,多个导风风道的导流方向各不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具有多个打开位置,第二导风板具有多个导流位置,第一导风板的多个打开位置中的一个与第二导风板的多个导流位置中的一个相互配合,以形成多个用于对出风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导风风道。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位于出风口的上沿,多个导风风道包括用于上出风的第一导风风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导风风道的高度逐渐增大;第一导风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一导风风道的下侧面,第二导风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一导风风道的上侧面。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位于出风口的上沿,多个导风风道包括用于下出风的第二导风风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风道的高度逐渐减小;第一导风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二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第二导风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二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位于出风口的上沿,多个导风风道包括用于远距离下出风的第三导风风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三导风风道的高度逐渐减小;第一导风板的导风面和第二导风板的导风面拼接以共同用于形成第三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出风口的下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三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位于出风口的上沿,多个导风风道包括用于聚拢出风的第四导风风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四导风风道的导流面积逐渐减小;第一导风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四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第二导风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四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位于出风口的上沿,多个导风风道包括用于发散出风的第五导风风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五导风风道的导流面积逐渐增大;第一导风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五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第二导风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五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的导流面积与第二导风板的导流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2至0.25。
进一步地,当第一导风板关闭出风口时,第一导风板的导风面的两端分别与壳体位于出风口两侧的部位接触,第二导风板完全位于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的推杆与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导风板运动,以使第一导风板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一转轴与第一导风板连接,以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以使第一导风板处于不同的打开位置;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导风板同步运动;其中,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导风面和位于第一导风面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一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二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之比为0.8至1.2。
进一步地,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的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导风板靠近壳体的内部的一侧且位于壳体的内部,以带动第二导风板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为第一弧形板体,第一弧形板体包括第一凹面和第一凸面,第一凹面用于围成导风风道,以用于与空调器吹出的气流接触以对其进行导向;和/或第二导风板为直板体;或者第二导风板为第二弧形板体,第二弧形板体包括第二凹面和第二凸面,第二凹面用于围成导风风道,以用于与空调器吹出的气流接触以对其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机壳和面板,机壳的一侧和面板的一侧连接,机壳的另一侧和面板的另一侧间隔布置,以用于围成出风口;壳体内部设置有接水盘,接水盘位于靠近面板的位置处,接水盘和面板之间具有间隙;其中,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侧位于靠近接水盘的位置处,第二导风板的另一侧位于靠近面板的位置处,以遮挡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口和设置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组件,导风板组件为上述的导风板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可运动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当第一导风板运动到不同位置时,第二导风板也运动到相应的位置,以组成不同的导风风道,以对出风口流出的气流进行不同方向的引导,以形成出风口可变的空调,无论是制冷或者制热等各种工作状态,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始终能够形成最佳导风风道,以使送风量、送风距离、送风舒适性以及温升温降等达到最优状态,减少了一个导风板因旋转在不同位置容易对吹风产生阻力或者使出风分散的缺陷,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出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出风口处于上出风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出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出风口处于下出风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出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出风口处于远距离下出风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出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出风口处于聚拢出风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1所示出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出风口处于发散出风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导风板;11、第一转轴;12、推杆;101、第一导风面;20、第二导风板;21、第二转轴;201、第二导风面;30、出风口;40、蒸发器;50、底壳;60、贯流风叶;70、蜗舌;80、接水盘;90、壳体;91、机壳;92、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只有一个导风板,当导风板旋转在不同位置时,可能会使出风口变小以形成一定风阻或者使风口过大以导致风速减小、风量不集中,从而导致吹风距离不够远,无法最大地发挥导风板的优势的结果。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10,第一导风板10可运动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空调器的出风口30;第二导风板20,第二导风板20可运动地设置在出风口30处,第二导风板20的至少部分位于空调器的壳体90的内部;其中,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相互配合,以形成多个用于对出风口30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导风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通过在出风口30处设置可运动的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当第一导风板10运动到不同位置时,第二导风板20也运动到相应的位置,以组成不同的导风风道,以对出风口30流出的气流进行不同方向的引导,以形成出风口可变的空调,无论是制冷或者制热等各种工作状态,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始终能够形成最佳导风风道,以使送风量、送风距离、送风舒适性以及温升温降等达到最优状态,减少了一个导风板因旋转在不同位置容易对吹风产生阻力或者使出风分散的缺陷,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其中,多个导风风道的导流方向各不相同。
具体地,第一导风板10具有多个打开位置,第二导风板20具有多个导流位置,第一导风板10的多个打开位置中的一个与第二导风板20的多个导流位置中的一个相互配合,以形成多个用于对出风口30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导风风道。
以图1至图6为例,第二导风板20位于空调器的出风口30的上沿,第一导风板10具有第一导风面101和位于第一导风面10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当第一导风板1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侧面靠近出风口的上沿,第二侧面靠近出风口的下沿;第二导风板20具有第二导风面201和位于第二导风面201的相对两侧的第三侧面和的第四侧面,第三侧面位于第二导风板20的自由端,第四侧面位于第二导风板20的转轴安装端。
具体地,空调器上设置有出风口30,空调器的壳体90等零部件共同用于围成出风口30,出风口30的上沿位于下沿远离地面的一侧。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上沿”是指出风口的上壁面远离的出风口的下壁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上沿”中的方向词“上”是在该导风板组件处于安装状态(即使用状态)时的方位。
如图2所示,第二导风板20位于出风口30的上沿,多个导风风道包括用于上出风的第一导风风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导风风道的高度逐渐增大;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一导风风道的下侧面,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一导风风道的上侧面。
具体地,用于形成第一导风风道的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均转动至上翘位置,第一导风板10运动至第一侧面位于第二侧面上方的位置处,第一导风板10位于第一转轴11的下方;第二导风板20运动至第三侧面位于第四侧面上方的位置处或者第二导风板20运动至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齐平的位置处,此时,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接近平行,第一导风风道向上吹风。
如图3所示,第二导风板20位于出风口30的上沿,多个导风风道包括用于下出风的第二导风风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导风风道的高度逐渐减小;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二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二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
具体地,用于形成第二导风风道的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均转动至斜向下位置,第一导风板10运动至第一侧面位于第二侧面下方的位置处,第一导风板10位于第一转轴11的下方;第二导风板20运动至第三侧面位于第四侧面下方的位置处,此时,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接近平行,第二导风风道向下吹风;
如图4所示,第二导风板20位于出风口30的上沿,多个导风风道包括用于远距离下出风的第三导风风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三导风风道的高度逐渐减小;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和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拼接以共同用于形成第三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出风口30的下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三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
具体地,当第一导风板10翻转至与第二导风板20斜向下拼接成一体时,第二导风板20运动至第三侧面位于第四侧面下方的位置处;第一导风板10运动至第一侧面与第二导风板20的第三侧面接触,第二侧面位于第一侧面远离出风口30的一侧,第一导风板10位于第一转轴11的上方;以使第二导风板20与第一导风板10连成一体,以使第三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得到延长以加强导风效果,此时第三导风风道向下吹风且相较于第二导风风道的吹风距离更远。
如图5所示,第二导风板20位于出风口30的上沿,多个导风风道包括用于聚拢出风的第四导风风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四导风风道的导流面积逐渐减小;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四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四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
具体地,当第一导风板10转动至上翘位置,与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斜向下位置,第一导风板10运动至第一侧面位于第二侧面上方的位置处,第一导风板10位于第一转轴11的下方;第二导风板20运动至第三侧面位于第四侧面下方的位置处,此时,第四导风风道的导流面积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以用于聚拢出风。
如图6所示,第二导风板20位于出风口30的上沿,多个导风风道包括用于发散出风的第五导风风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五导风风道的导流面积逐渐增大;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五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第五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
具体地,当第一导风板10转动至斜向下位置,第二导风板20转动至上翘位置,第一导风板10运动至第一侧面位于第二侧面下方的位置处,第一导风板10位于第一转轴11的下方;第二导风板20运动至第三侧面位于第四侧面上方的位置处或者第二导风板20运动至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齐平的位置处,此时,第五导风风道的导流面积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以用于发散出风。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10的导流面积与第二导风板20的导流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2至0.25。
具体地,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的长度和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的长度相同,第一导风板10的导流面积与第二导风板20的导流面积之比即为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的宽度和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的宽度之比。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宽度为150mm至200mm,约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宽度70~80mm的两倍,第一导风板10可以自由推出或收回并旋转至各个角度。
如图1所示,当第一导风板10关闭出风口30时,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的两端分别与壳体90位于出风口30两侧的部位接触,第二导风板20完全位于壳体90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的推杆12与第一导风板10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导风板10运动,以使第一导风板10打开或关闭出风口30;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一转轴11与第一导风板10连接,以驱动第一导风板10转动,以使第一导风板10处于不同的打开位置;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一导风板10同步运动;其中,第一导风板10具有第一导风面101和位于第一导风面10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转轴11的轴线与第一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和第一转轴11的轴线与第二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之比为0.8至1.2。
可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为齿轮齿条、曲轴连杆等的结合。
例如,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一驱动部件为电机,电机上设置有齿轮,推杆12为与齿轮啮合的齿条,以通过齿轮带动齿条运动,以将第一导风板10推出或收回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30,推杆12与第一导风板10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一转轴11,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二驱动部件即电机与第一转轴1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轴11带动第一导风板10转动以实现不同角度的导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的第二转轴21设置在第二导风板20靠近壳体90的内部的一侧且位于壳体90的内部,以带动第二导风板20转动。
其中,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部件,第三驱动组件为电机,电机与第二转轴21驱动连接,第二转轴21与第二导风板20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二导风板20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10为第一弧形板体,第一弧形板体包括第一凹面和第一凸面,第一凹面用于围成导风风道,以用于与空调器吹出的气流接触以对其进行导向;和/或第二导风板20为直板体;或者第二导风板20为第二弧形板体,第二弧形板体包括第二凹面和第二凸面,第二凹面用于围成导风风道,以用于与空调器吹出的气流接触以对其进行导向。
如图1至图6所示,壳体90包括机壳91和面板92,机壳91的一部分用于与墙壁等安装表面贴合,面板92位于机壳91远离安装表面的一侧,机壳91的一侧和面板92的一侧连接,机壳91的另一侧和面板92的另一侧间隔布置,以用于围成出风口30;壳体90内部设置有接水盘80,接水盘80位于靠近面板92的位置处,接水盘80和面板92之间具有间隙;其中,第二导风板20的一侧位于靠近接水盘80的位置处,第二导风板20的另一侧位于靠近面板92的位置处,以遮挡间隙,提高导风效果,防止凝露水的产生。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口30和设置在出风口30处的导风板组件,导风板组件为上述的导风板组件。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它还包括蒸发器40、底壳50、贯流风叶60、蜗舌70、接水盘80和壳体90。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通过在出风口30处设置可运动的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当第一导风板10运动到不同位置时,第二导风板20也运动到相应的位置,以组成不同的导风风道,以对出风口30流出的气流进行不同方向的引导,以形成出风口可变的空调,无论是制冷或者制热等各种工作状态,第一导风板10和第二导风板20始终能够形成最佳导风风道,以使送风量、送风距离、送风舒适性以及温升温降等达到最优状态,减少了一个导风板因旋转在不同位置容易对吹风产生阻力或者使出风分散的缺陷,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导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导风板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
第一导风板(10),所述第一导风板(10)可运动地设置,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30);
第二导风板(20),所述第二导风板(20)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30)处,所述第二导风板(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90)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10)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0)相互配合,以形成多个用于对所述出风口(30)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导风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风道的导流方向各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10)具有多个打开位置,所述第二导风板(20)具有多个导流位置,所述第一导风板(10)的所述多个打开位置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导风板(20)的所述多个导流位置中的一个相互配合,以形成多个用于对所述出风口(30)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导风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20)位于所述出风口(30)的上沿,多个所述导风风道包括用于上出风的第一导风风道,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风道的高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导风风道的下侧面,所述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导风风道的上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20)位于所述出风口(30)的上沿,多个所述导风风道包括用于下出风的第二导风风道,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导风风道的高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所述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20)位于所述出风口(30)的上沿,多个所述导风风道包括用于远距离下出风的第三导风风道,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三导风风道的高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拼接以共同用于形成所述第三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所述出风口(30)的下沿的导风面用于形成所述第三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20)位于所述出风口(30)的上沿,多个所述导风风道包括用于聚拢出风的第四导风风道,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四导风风道的导流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所述第四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所述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所述第四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20)位于所述出风口(30)的上沿,多个所述导风风道包括用于发散出风的第五导风风道,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五导风风道的导流面积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所述第五导风风道的下风道侧面,所述第二导风板(20)的导风面用于形成所述第五导风风道的上风道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0)的导流面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20)的导流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为0.2至0.2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导风板(10)关闭所述出风口(30)时,所述第一导风板(10)的导风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90)位于所述出风口(30)两侧的部位接触,所述第二导风板(20)完全位于所述壳体(90)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推杆(12)与所述第一导风板(1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10)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10)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30);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一转轴(11)与所述第一导风板(10)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10)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10)处于不同的打开位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一导风板(10)同步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10)具有第一导风面(101)和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面(10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转轴(11)的轴线与第一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和所述第一转轴(11)的轴线与第二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之比为0.8至1.2。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第二转轴(21)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板(20)靠近所述壳体(90)的内部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壳体(90)的内部,以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20)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10)为第一弧形板体,所述第一弧形板体包括第一凹面和第一凸面,所述第一凹面用于围成所述导风风道,以用于与所述空调器吹出的气流接触以对其进行导向;和/或
所述第二导风板(20)为直板体;或者所述第二导风板(20)为第二弧形板体,所述第二弧形板体包括第二凹面和第二凸面,所述第二凹面用于围成所述导风风道,以用于与所述空调器吹出的气流接触以对其进行导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0)包括机壳(91)和面板(92),所述机壳(91)的一侧和所述面板(92)的一侧连接,所述机壳(91)的另一侧和所述面板(92)的另一侧间隔布置,以用于围成所述出风口(30);
壳体(90)内部设置有接水盘(80),所述接水盘(80)位于靠近所述面板(92)的位置处,所述接水盘(80)和面板(92)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第二导风板(20)的一侧位于靠近所述接水盘(80)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导风板(20)的另一侧位于靠近面板(92)的位置处,以遮挡所述间隙。
15.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口(30)和设置在所述出风口(30)处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
CN202122010115.7U 2021-08-24 2021-08-24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6592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115.7U CN216592184U (zh) 2021-08-24 2021-08-24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115.7U CN216592184U (zh) 2021-08-24 2021-08-24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2184U true CN216592184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7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0115.7U Active CN216592184U (zh) 2021-08-24 2021-08-24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2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590B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KR20120022248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196305A (zh)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06403231A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3739271A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0292240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14322290A (zh) 一种可变风道和空调器
CN108981125B (zh) 百叶机构及具有其的出风装置
CN216592184U (zh)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0191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819680U (zh) 空调器
CN108361854B (zh) 叶片调节机构和空气循环器
CN114087754A (zh)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0736002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풍향 변경 장치
CN207555764U (zh) 天花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539470A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555767U (zh) 天花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620226U (zh) 风道部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299338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0172940A1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261868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484154A (zh) 导风组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79040U (zh) 天花机
CN21630817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0861367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