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9731U - 一种减振器卸荷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振器卸荷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9731U
CN216589731U CN202122679052.4U CN202122679052U CN216589731U CN 216589731 U CN216589731 U CN 216589731U CN 202122679052 U CN202122679052 U CN 202122679052U CN 216589731 U CN216589731 U CN 216589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valve
oil
hol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790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ppy Tree Dam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ppy Tree Dam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ppy Tree Dam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ppy Tree Dam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790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9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9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9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卸荷阀,所述卸荷阀设在减振器筒体内,所述减振器筒体包括工作缸、储油缸、活塞杆,所述卸荷阀包括阀座,所述阀座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减振器筒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缸的下腔设有可变形腔体,所述阀座的中心位置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部设有空腔,所述支撑杆套设在活塞杆的内部,所述阀座沿支撑杆的周向设有若干个卸荷孔,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单向阀组件。本实用新型中由卸荷阀泄出的减震器油可在车辆不受到激励时,通过可变形腔体的形变按照设置的流量回到工作缸。

Description

一种减振器卸荷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减振器卸荷阀。
背景技术
卸荷阀是汽车减振器中常用的零件之一,卸荷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液压泵卸荷的阀。但在特别崎岖的道路上,减振器振幅较大,运动频率较大,工作缸中的减震器油需要被快速泵出,工作缸与储油缸之间的油通道作为卸油口,当油压过大时,减震器油通过卸荷阀进行泄油,但被泵出工作缸的减振器油无法快速回到工作缸中,导致活塞上部的工作缸上腔油液不足,给车内人员带来冲击感。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减振器阻尼卸荷阀”,其公告号为CN201277299Y,包括具有油路孔的阀体,油路孔的下部具有台肩,油路孔依此安装有阀、弹簧和调节螺母,阀芯上具有阻尼孔,阀芯的下部呈锥形,且阀芯的下部抵在台肩上,调节螺母与阀体螺纹连接,弹簧的上端抵在调节螺母上,弹簧的下端抵在阀芯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减振器无法快速将泵出工作缸的减震器油重新回流至工作缸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帮助减振器油快速回到工作缸的减振器卸荷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振器卸荷阀,所述卸荷阀设在减振器筒体内,所述减振器筒体包括工作缸、储油缸、活塞杆,所述卸荷阀包括阀座,所述阀座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减振器筒体的底部,所述储油缸下腔设有可变形腔体,所述阀座的中心位置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中部设有空腔,所述支撑杆套设在活塞杆的内部,所述阀座沿支撑杆的周向设有若干个卸荷孔,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单向阀组件。
当活塞杆向下移动时,工作缸内的减震器油不断地从工作缸流到储油缸内,若储油缸内的油压过大,工作缸内的减振器油开始向卸荷孔流通,而通过卸荷孔的减振器油对可变形腔进行挤压并占据可变形腔的位置;若工作缸上腔的油压不足,可变形腔发生形变,将减振器油挤压至卸荷阀的空腔中,并通过单向阀组件将减振器油重新泵入工作缸上腔中。通过可变形腔体形变恢复产生的驱动,可将减震器油快速送回至工作缸中,不需要车辆的激励。
作为优选,所述卸荷孔与减振器筒体底部的工作腔空腔连接,卸荷孔上间隔设有阀片,所述阀座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阀片为交替布置。阀座上表面设置的阀片封堵了部分卸荷孔,使得需要进行泄压的减震器油只能从其他未被封堵的卸荷孔流通,有利于提升油压,而阀片需要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被打开,避免了减振器油过早发生泄压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阀座上固定设有阀盖,所述阀盖与支撑杆连接处设有第一通油孔,所述阀座与阀盖之间设有减振器油通道,所述第一通油孔与减振器油通道连通,所述减振器油通道与储油缸连通。活塞杆向下移动过程中,减震器油从工作缸下腔先后流经第一通油孔和减振器油通道进入储油缸;活塞杆向上移动过程中,减振器油从储油缸先后流经减振器油通道和第一通油孔进入工作缸。
作为优选,所述阀座的中部设有与减振器筒体底部的工作腔连通的第二通油孔,所述第二通油孔与空腔连通。当工作缸上腔的油压不足时,减振器筒体底部工作腔中的减振器油可先后经过第二通油孔和空腔,输送至工作缸上腔。
作为优选,所述可变形腔体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与工作缸缸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元件由非金属的材料制备。
作为优选,所述阀盖的侧边设有与工作缸固定连接的第一台阶,所述安装座的侧边设有与可变形腔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台阶。第一台阶对工作缸的安装位置进行了限定,第二台阶对可变形腔体的位置进行了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与减振器筒体底部的工作腔之间设有第三通油孔,所述第三通油孔与可变形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套接在支撑杆顶部的壳体、与支撑杆顶部抵接的挡板、以及设在壳体与挡板之间的压簧。当减震器油进入空腔后,先向上顶起挡板,挡板被顶起的同时,压簧倍压缩,此时,挡板与支撑杆之间形成空隙,减振器油由该空隙进入活塞杆的空腔中,并通过活塞杆上的通油孔进入工作缸的上腔。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通过紧固螺母与阀座固定连接。避免支撑杆在油压冲击上发生上下移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油压在超过阀片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后,才会从卸荷阀中流出,使得减振器的阻力缓慢增加,起到卸荷作用,有助于延长减振器的使用寿命;(2)由卸荷阀泄出的减震器油可在车辆不受到激励时,通过可变形腔体的形变快速回到工作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个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卸荷阀与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工作缸,2、储油缸,21、可变形腔体,211、弹性元件,3、阀座,31、卸荷孔,311、阀片,32、第一通油孔,33、减振器油通道,34、第二通油孔,4、安装座,41、第三流通孔,5、支撑杆,51、空腔,52、单向阀组件,521、壳体,522、挡板,523、压簧,6、活塞杆,7、阀盖。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5所示,一种减振器卸荷阀,所述卸荷阀设在减振器筒体内,所述减振器筒体包括工作缸1、储油缸2、活塞杆6,所述卸荷阀包括阀座3,所述阀座3通过安装座4固定安装在减振器筒体的底部,所述储油缸2下腔设有可变形腔体21,所述阀座3的中心位置设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中部设有空腔51,所述支撑杆5套设在活塞杆6的内部,所述阀座3沿支撑杆5的周向设有若干个卸荷孔31,所述支撑杆5的顶部设有单向阀组件52。所述阀座3上固定设有阀盖7,所述阀盖7与支撑杆5连接处设有第一通油孔32,所述阀座3与阀盖7之间设有减振器油通道33,所述第一通油孔32与减振器油通道33连通,所述减振器油通道33与储油缸2连通。所述阀座3的中部设有与减振器筒体底部工作腔连通的第二通油孔34,所述第二通油孔34与空腔51连通。所述可变形腔体21包括弹性元件211。所述安装座4与减振器筒体底部的工作腔之间设有第三通油孔41,所述第三通油孔41与可变形腔体21连通。所述单向阀组件52包括套接在支撑杆5顶部的壳体521、与支撑杆5顶部抵接的挡板522、以及设在壳体521与挡板522之间的压簧523。
在活塞杆5向上移动时,储油缸2内的减震器油不断地从减振器油通道33,流经第一通油孔32,进入工作缸1;当活塞杆5向下移动时,工作缸1内的减震器油不断地从工作缸1流出,先后经过第一通油孔32、减震器油流道33进入储油缸2中;若储油缸2内的油压过大,工作缸1内的减振器油开始通过卸荷孔31,并推开阀片311,进入减振器筒体底部的工作腔,再通过第三通油孔41后对弹性元件211进行挤压,由于弹性元件211被挤压,可变形腔体21被挤压,减震器油逐渐占据可变形腔体21的位置;若工作缸1上腔的油压不足,可变形腔21发生反向形变,减振器油被挤压,先后通过第三通油孔41,进入减振器筒体底部,并从流入支撑杆5的空腔51中;减振器油在空腔51内堆积,克服压簧523的弹性压力,逐渐推开挡板522,并使压缩压簧523,此时,减震器油从支撑杆5的空腔51中流入活塞杆6的腔体内,并从活塞杆6的通油孔中重新进入工作缸1的上腔。卸荷阀的做功过程不需要车辆受到激励,而是通过可变形腔体21的恢复即可产生驱动,将由卸荷阀泄出的减振器油快速送回工作缸1中。
具体地,所述卸荷孔31与减振器筒体底部的工作腔连接,卸荷孔31上间隔设有阀片32,阀座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阀座3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上表面的第一进口与下表面的第二出口在竖直方向上平行,上表面的第二出口与下表面的第一出口在竖直方向上平行,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上均设有阀片32。阀座3上表面设置的阀片32封堵部分卸荷孔31,使得需要泄漏的减震器油只能从其他未被封堵的卸荷孔31流通,有利于提升油压,而阀片32需要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被打开,避免了减振器油过早发生泄压过程,减振器在卸荷时,减振器油从第一进口流入阀座3,经过卸荷孔31后,推开设在第二出口上的阀片311。
具体地,可变形腔体21内贮存有空气。空气的压缩性能比液体好。
具体地,所述弹性元件211与工作缸1缸体与可变形腔缸体2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若不设置密封件,可变形腔体21发生形变时,很容易发生漏气或漏油情况。
具体地,所述弹性元件211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
具体地,所述阀盖7的侧边设有与工作缸1固定连接的第一台阶71,所述安装座4的侧边设有与可变形腔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台阶41。第一台阶71对工作缸的安装位置进行了限定,第二台阶对可变形腔21的安装位置进行了限定。
具体地,所述支撑杆5通过紧固螺母与阀座3固定连接。避免支撑杆5在油压冲击上发生上下移动。

Claims (7)

1.一种减振器卸荷阀,所述卸荷阀设在减振器筒体内,所述减振器筒体包括工作缸(1)、储油缸(2)、活塞杆(6),所述卸荷阀包括阀座(3),所述阀座(3)通过安装座(4)固定安装在减振器筒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缸(2)的下腔设有可变形腔体(21),所述阀座(3)的中心位置设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中部设有空腔(51),所述支撑杆(5)套设在活塞杆(6)的内部,所述阀座(3)沿支撑杆(5)的周向设有若干个卸荷孔(31),所述支撑杆(5)的顶部设有单向阀组件(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孔(31)与减振器筒体的底部空腔连接,卸荷孔(31)上间隔设有阀片(311),且阀座(3)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阀片(311)为交替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3)上固定设有阀盖(7),所述阀盖(7)与支撑杆(5)连接处设有第一通油孔(32),所述阀座(3)与阀盖(7)之间设有减振器油通道(33),所述第一通油孔(32)与减振器油通道(33)连通,所述减振器油通道(33)与储油缸(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3)的中部设有与减振器筒体底部的工作腔连通的第二通油孔(34),所述第二通油孔(34)与空腔(5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腔体(21)包括弹性元件(211),所述弹性元件(211)与工作缸(1)缸体连接处设有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与减振器筒体底部的工作腔之间设有第三通油孔(41),所述第三通油孔(41)与可变形腔体(2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卸荷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件(52)包括套接在支撑杆(5)顶部的壳体(521)、与支撑杆(5)顶部抵接的挡板(522)、以及设在壳体(521)与挡板(522)之间的压簧(523)。
CN202122679052.4U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减振器卸荷阀 Active CN216589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9052.4U CN216589731U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减振器卸荷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9052.4U CN216589731U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减振器卸荷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9731U true CN216589731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42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79052.4U Active CN216589731U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减振器卸荷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97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2668A (zh) * 2021-11-03 2022-04-15 浙江快乐树减震器有限公司 自适应车用变阻尼减振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2668A (zh) * 2021-11-03 2022-04-15 浙江快乐树减震器有限公司 自适应车用变阻尼减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89731U (zh) 一种减振器卸荷阀
CN106090402A (zh) 一种基于气液组合弹簧的驱动装置及阀门执行器
CN109340298B (zh) 阻尼器用活塞内置容积补偿结构
CN216618366U (zh) 一种具有可变型腔的变阻尼减振器用单向泵
CN216407585U (zh) 一种减振器用非金属可变型腔
CN216407586U (zh) 一种泵式道路自适应可控车用被动变阻尼减振器
CN111719641A (zh) 一种静音式无负压供水设备
CN114352668A (zh) 自适应车用变阻尼减振器
CN201714639U (zh) 隔膜液体泵
CN1081758C (zh) 液压水锤泵
CN113101732B (zh) 一种便携式润滑油过滤装置
CN212317040U (zh) 静音式无负压供水设备
CN210343885U (zh) 一种新型的隔膜式缓冲装置
CN210290574U (zh) 一种双缸筒双气室油气弹簧
CN20836465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活塞装置
CN111486190A (zh) 双气室蓄能器
CN201625553U (zh) 新型工程车用液压破碎锤
CN212563890U (zh) 一种平衡缸蓄能增压式液压驱动机构
CN213017561U (zh) 一种囊式蓄能器增压式液压驱动机构
CN219529688U (zh) 一种复合型汽车减震器
CN209725071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阀座
CN215719431U (zh) 柱塞泵及其泵头
CN103557260A (zh) 一种油气弹簧
CN218408292U (zh) 一种新型结构液压缓冲减震器
CN2069947U (zh) 预压式动压补偿往复运动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