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0739U - 山地拖拉机 - Google Patents

山地拖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0739U
CN216580739U CN202123326336.1U CN202123326336U CN216580739U CN 216580739 U CN216580739 U CN 216580739U CN 202123326336 U CN202123326336 U CN 202123326336U CN 216580739 U CN216580739 U CN 216580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or
chassis
underframe
tractor body
transport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63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忠
谭元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uanlong Tra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uanlong Tra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uanlong Tra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uanlong Tra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263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0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0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0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山地拖拉机,山地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第一运输台,设置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前端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车架连接;第二运输台,设置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后端且与所述拖拉机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运输台和所述第二运输台均用于承载运输物品。本申请在拖拉机本体的前端设置第一运输台,在拖拉机本体的后端设置第二运输台,第一运输台承重后对拖拉机车体起到平衡作用,可有效防止拖拉机的后端装载物品后发生翘头的问题,以降低拖拉机在丘陵山区等路况复杂的环境中行驶时因翘头而发生操控失效异常的风险,本申请山地拖拉机在有效提高承载量的同时提高了拖拉机承重后的运输安全性及稳定性。

Description

山地拖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山地拖拉机。
背景技术
丘陵山区由于道路狭窄、坡陡弯急,其农业生产运输无法采用大型机械,所以大多采用小型拖拉机进行农业生产运输,小型拖拉机体积小、灵活易操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运输问题。
但是,小型拖拉机的单次运输承载量小,运输实用性较差;并且,小型拖拉机负重在山路上运行、转弯时,容易发生翘头而导致拖拉机失控,其运输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山地拖拉机,能够在有效提高承载量的同时提高拖拉机承重后的稳定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山地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第一运输台,设置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前端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车架连接;第二运输台,设置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后端且与所述拖拉机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运输台和所述第二运输台均用于承载运输物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拖拉机本体的前端设置第一运输台,在拖拉机本体的后端设置第二运输台,一方面,第一运输台和第二运输台均可以用于承载运输物品,以尽可能开发拖拉机的运输空间,第一运输台和第二运输台与拖拉机本体直接连接,有效保证了第一运输台和第二运输台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第一运输台和第二运输台的承重量;另一方面,第一运输台承重后对拖拉机车体起到平衡作用,可有效防止拖拉机的后端装载物品后发生翘头的问题,以降低拖拉机在丘陵山区等路况复杂的环境中行驶时因翘头而发生操控失效异常的风险,有效提高拖拉机运输时的受力均衡性,从而提高拖拉机运输的稳定性;同时,拖拉机承重后,以拖拉机的后轮轴中心为支撑点产生杠杆效应,分担了第一运输台的部分重量,从而使得拖拉机的前端的实际承重得到降低,有效避免拖拉机前轴超重,从而避免增加操控阻力,保证拖拉机操控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运输台包括:第一底架,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用于承载物品;第一固定架,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架且靠近所述拖拉机本体,所述第一固定架用于连接束缚件以将所述物品束缚于所述第一底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运输台包括第一底架和第一固定架,第一底架用于承载物品,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运输物品的不同而搭配不同的介质使用,比如承载板、承载框或其他承载介质,对应体积大的或长度足够的物品可直接通过第一底架承载,第一底架的设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可根据实际运输需求灵活搭配载体,实用性高;在第一底架上设置第一固定架,便于连接束缚件(比如农业生产中常规使用的绳索、捆绑带)等,以通过作业人员熟悉的常用的作业方式将物品固定在第一底架上,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符合农业作业人员的使用习惯;并且,第一固定架的设置限制性小、可操作空间大,便于将不同体积、不同长度的物品通过束缚件固定在第一底架上,实用性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运输台还包括:第一横梁,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架的靠近所述拖拉机本体的一端,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底架宽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底架靠近拖拉机本体的一端设置可拆卸的第一横梁,当需要运输较长的物品时(比如树枝、秸秆等),可加装第一横梁以增加第一底架的宽度,便于固定较长的物品,以增加拖拉机的运输能力,而在常规使用中可以拆卸掉第一横梁,以减小拖拉机占用面积,结构简单灵活性强,具备较高的通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底架包括:第一底架本体;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呈筒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腔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横梁的横截面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架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横梁套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横梁和第一底架本体的连接通过筒状的第一连接件连接,将第一横梁插入第一连接件即可实现第一横梁与第一底架的连接,拆卸时抽出第一横梁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且第一连接件本身对第一横梁起到导向支撑作用,提高了第一横梁的负重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运输台还包括:两个第一扶手,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相对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固定架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扶手,便于在装卸物品过程中操作人员上下第一底架时抓握,且第一扶手也可用作束缚件的固定,在运输中可灵活应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运输台包括:第二底架,与所述拖拉机本体连接,用于承载物品;第二固定架,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架且靠近所述拖拉机本体,所述第二固定架用于连接束缚件以将所述物品束缚于所述第二底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运输台包括第二底架和第二固定架,结构与第一运输台相似,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底架可根据运输物品的不同而搭配不同的介质使用,比如承载板、承载框或其他承载介质,对应体积大的或长度足够的物品可直接通过第二底架承载,第二底架的设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可根据实际运输需求灵活搭配载体,实用性高;在第二底架上设置第二固定架,便于连接束缚件(比如农业生产中常规使用的绳索、捆绑带)等,以通过作业人员熟悉的常用的作业方式将物品固定在第二底架上,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符合农业作业人员的使用习惯;并且,第二固定架的设置限制性小、可操作空间大,便于将不同体积、不同长度的物品通过束缚件固定在第二底架上,实用性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运输台还包括:第二横梁,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架的靠近所述拖拉机本体的一端,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底架的宽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底架靠近拖拉机本体的一端设置可拆卸的第二横梁,当需要运输较长的物品时(比如树枝、秸秆等),可加装第二横梁以增加第二底架的宽度,便于固定较长的物品,以增加拖拉机的运输能力,而在常规使用中可以拆卸掉第二横梁,以减小拖拉机占用面积,结构简单灵活性强,具备较高的通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运输台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架的底部,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拖拉机本体连接。支撑梁倾斜设置于第二底架的底部,对第二底架起到斜向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二底架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底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底架的长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底架的长度大于第一底架的长度,便于控制运载量使得第二底架的运载量大于第一底架的运载量,避免拖拉机前轴负重过大的同时保证整体拖拉机的运载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运输台还包括:两个第三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两个后轮的挡泥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二固定架上设置两个第三连接件,有效加强第二固定架与拖拉机本体的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山地拖拉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山地拖拉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运输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运输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山地拖拉机;10-第一运输台;11-第一底架;111-第一纵梁;112-第一顶梁;113-第一连接梁;12-第一固定架;13-第一横梁;14-第一连接件;15-第一扶手;20-第二运输台;21-第二底架;211-第二纵梁;212-第二顶梁;213-第二连接梁;214-中间梁;22-第二固定架;23-第二横梁;24-第二连接件;25-第二扶手;26-支撑梁;27-第三连接件;30-拖拉机本体;31-车架;32-挡泥板;33-传动箱;34-半轴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的“多个”表示至少两个。
请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山地拖拉机100,包括:拖拉机本体30、第一运输台10和第二运输台20,第一运输台10设置于拖拉机本体30的前端与拖拉机本体30的车架31连接,第二运输台20设置于拖拉机本体30的后端且与拖拉机本体30连接。第一运输台10和第二运输台20均用于承载物品。
可选地,第一运输台10包括:第一底架11,与车架31可拆卸连接,用于承载物品;第一固定架12,垂直设置于底架且靠近拖拉机本体30,第一固定架12用于连接束缚件以将物品束缚于第一底架11。
其中,第一底架11可以是矩形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架体,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底架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纵梁111,两个第一纵梁111的一端与拖拉机本体30的车架3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两个第一纵梁111的另一端向拖拉机本体30的前方延伸并且共同连接第一顶梁112。
两个第一纵梁111相背的一侧均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梁113,两个第一连接梁113靠近车架31且两个第一连接梁113共线。第一固定架12的底部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连接梁113,第一固定架12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一纵梁111之间的距离,第一固定架12长度较大,以便于对尺寸较大的物品能够同样起到拦截防护以及固定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运输台10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扶手15,两个第一扶手15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架12的相对两侧。在第一固定架12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扶手15,用于操作人员上下第一底架11时进行把持抓握,且第一扶手15也可用作束缚件的固定。
第一纵梁111、第一顶梁112、第一连接梁113均可使用C型钢材,以确保承重稳定以及形成承载平面,便于物品放置,第一固定架12和第一扶手15可采用钢管、铁管等管型结构,便于束缚件的捆绑和拆卸,且避免对束缚件产生过大剪切力,同时防止对操作人员造成碰刮伤,第一固定架12上可设置多个高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的连接管,多个连接管一方面起到拦截作用,另一方面可增加第一固定架12的连接位置,便于不同高度尺寸的物品的束缚定位。
束缚件可以采用常规的绳索、挂钩、绑带、缠膜等,束缚件可以缠绕在放置在第一底架11上的物品上并最终绑、缠、固定在第一固定架12上,以将物品固定在第一底架11上。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底架11的结构可根据运输物品的不同而搭配不同的介质使用,比如可在第一底架11上放置承载板、承载框或其他承载介质以进行不同物品的承载,对于体积大的或长度足够的物品可直接放置在第一底架11上进行固定即可,第一底架11的设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小,可根据实际运输需求灵活搭配载体,实用性高。在第一底架11上设置结构简单的第一固定架12,便于连接束缚件通过作业人员熟悉的常用的作业方式将物品固定在第一底架11上,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符合农业作业人员的使用习惯;并且,第一固定架12的设置限制性小、可操作空间大,便于将不同体积、不同长度的物品通过束缚件固定在第一底架11上,实用性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运输台10还包括第一横梁13,第一横梁13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底架11的靠近拖拉机本体30的一端,用于增加第一底架11宽度。也就是说,第一运输台10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其中,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底架11与第一横梁13分离,做常规运输使用;在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一底架11与第一横梁13连接,以增加第一底架11的宽度,便于运输长度较长的物品。
可选地,第一底架11包括第一底架11本体和第一连接件14,第一连接件14呈筒状且第一连接件14的内腔的横截面与第一横梁13的横截面适配,第一连接件14连接于第一底架11本体的底部,第一连接件14用于与第一横梁13套接。
第一横梁13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形状,相应的,第一连接件14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形,与第一横梁13适配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对第一横梁13的支撑的稳定性,第一连接件14可以为沿第一横梁13的轴线延伸一定长度的筒状结构,也可以在第一底架11的底部沿第一横梁13的轴线方向分布多个第一连接件14。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第一横梁13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接梁113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梁113上下位置对应,两个第一纵梁111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件14,第一横梁13为矩形空心钢管结构,相应的,第一连接件14也为矩形筒状结构。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4上还可以配置紧固结构,紧固结构可以为与第一连接件14螺纹连接的螺杆,螺杆的前端贯穿第一连接件14的侧壁而伸入第一连接件14的内腔与第一横梁13的外周面对应,当第一横梁13安装到位后,拧紧螺栓,使螺栓的前端抵紧第一横梁13的外表面,可以有效避免第一横梁13因震动、撞击等外力影响而移位。
当然,紧固结构也可以为销轴,第一连接件14和第一横梁13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第一横梁13插入第一连接件14到预设位置后,第一连接件14和第一横梁13上的通孔对齐,将销轴穿过第一连接件14和第一横梁13的通孔并固定,即可限制第一横梁13沿其轴向发生位移,以保证第一横梁13的位置的固定性。
第一横梁13和第一底架11本体的连接通过筒状的第一连接件14连接,将第一横梁13插入第一连接件14即可实现第一横梁13与第一底架11的连接,拆卸时抽出第一横梁13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且第一连接件14本身对第一横梁13起到导向支撑作用,提高了第一横梁13的负重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运输台20可以包括第二底架21和第二固定架22,第二底架21可以与拖拉机本体30的位于拖拉机后轮位置的传动箱33连接,第二底架21用于承载物品;第二固定架22垂直设置于第二底架21且靠近拖拉机本体30,第二固定架22用于连接束缚件以将物品束缚于第二底架21。
其中,第二底架21可以是矩形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架体,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二底架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且相互平行的第二纵梁211,两个第二纵梁211的一端与拖拉机本体30的与拖拉机本体30的位于拖拉机本体30的两个后轮位置的传动箱33连接,两个第二纵梁211的另一端向拖拉机本体30的后方延伸并且共同连接第二顶梁212。
两个第二纵梁211相背的一侧均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梁213,两个第二连接梁213靠近拖拉机本体30且两个第二连接梁213共线。第二固定架22的底部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连接梁213,第二固定架22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二纵梁211之间的距离,第二固定架22长度较大,以便于对尺寸较大的物品能够同样起到拦截防护以及固定的作用。
可选地,第二纵梁211的长度大于第一纵梁111的长度,使得第二底架21的长度大于第一底架11的长度。为了保证两个第二纵梁211连接的稳定性以及便于在两个纵梁上放置物品,两个第二纵梁211之间连接有中间梁214。
第二底架21的长度大于第一底架11的长度,便于控制运载量使得第二底架21的运载量大于第一底架11的运载量,避免拖拉机前轴负重过大的同时保证整体拖拉机的运载量。
可选地,为了提高第二底架21承重的稳定性,可以在第二底架21的底部设置倾斜的支撑梁26,支撑梁26的一端与第二纵梁21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拖拉机本体30的半轴壳34,以进一步增强第二底架21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运输台20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二扶手25,两个第二扶手25设置于第二固定架22的相对两侧;在第二固定架22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二扶手25,便于在装卸物品过程中操作人员上下第二底架21时抓握,且第二扶手25也可用作束缚件的固定。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运输台20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三连接件27,两个第三连接件27设置于第二固定架22,两个第三连接件27分别与拖拉机本体30的两个后轮的挡泥板32连接。在第二固定架22上设置两个第三连接件27,有效加强第二固定架22与拖拉机本体30的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第二纵梁211、第二顶梁212、中间梁214、第二连接梁213均可使用C型钢材,以确保承重稳定以及形成承载平面,便于物品放置,第二固定架22和第二扶手25可采用钢管、铁管等管型结构,便于束缚件的捆绑和拆卸,且避免对束缚件产生过大剪切力,同时防止对操作人员造成碰刮伤,同样的,第二固定架22上可设置多个高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的连接管,多个连接管一方面起到拦截作用,另一方面可增加第二固定架22的连接位置,便于不同高度尺寸的物品的束缚定位。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二固定架22具有横向设置的连接管,两个第三连接件27均固定于连接管上,连个第三连接件27均为板件,便于与拖拉机本体30的挡泥板32对应连接。
同样的,束缚件可以采用常规的绳索、挂钩、绑带、缠膜等。束缚件可以缠绕在放置在第二底架21上的物品上并最终绑、缠、固定在第二固定架22上,以将物品束缚固定在第二底架21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运输台20还包括第二横梁23,第二横梁23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底架21的靠近拖拉机本体30的一端,用于增加第二底架21宽度;也就是说,第二运输台20同样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其中,在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二底架21与第二横梁23分离;在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二底架21与第二横梁23连接。
可选地,第二底架21包括第二底架21本体和第二连接件24,第二连接件24呈筒状且第二连接件24的内腔的横截面与第二横梁23的横截面适配,第二连接件24连接于第二底架21本体的底部,第二连接件24用于与第二横梁23套接。
第二横梁23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形状,相应的,第二连接件24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形状,与第二横梁23适配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对第二横梁23的支撑的稳定性,第二连接件24可以为沿第二横梁23的轴线延伸一定长度的筒状结构,也可以在第二底架21的底部沿第二横梁23的轴线方向分布多个第二连接件24。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第二横梁23可以设置于第二连接梁213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梁213上下位置对应,两个第二纵梁211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件24,第二横梁23为矩形空心钢管结构,相应的,第二连接件24也为矩形筒状结构。
可选地,第二连接件24上还可以配置紧固结构,同样的,紧固结构可以为与第二连接件24螺纹连接的螺杆,螺杆的前端贯穿第二连接件24的侧壁而伸入第二连接件24的内腔与第二横梁23的外周面对应,当第二横梁23安装到位后,拧紧螺栓,使螺栓的前端抵紧第二横梁23的外表面,可以有效避免第二横梁23因震动、撞击等外力影响而移位。
当然,紧固结构也可以为销轴,第二连接件24和第二横梁23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第二横梁23插入第二连接件24到预设位置后,第二连接件24和第二横梁23上的通孔对齐,将销轴穿过第二连接件24和第二横梁23的通孔并固定,即可限制第二横梁23沿轴向发生位移,以保证第二横梁23在第二底架21上的位置的固定性。
本申请在拖拉机本体30的前端设置第一运输台10,在拖拉机本体30的后端设置第二运输台20,第一运输台10和第二运输台20均可以用于承载运输物品,在第一运输台10配置第一横梁13,在第二运输台20配备第二横梁23,便于灵活变换第一运输台10和第二运输台20的承载宽度,以保证拖拉机灵活性的同时尽可能开发拖拉机的运输空间,第一运输台10和第二运输台20与拖拉机本体30直接连接,有效保证了第一运输台10和第二运输台2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第一运输台10和第二运输台20的承重量;另一方面,第一运输台10承重后对拖拉机车体起到平衡作用,可有效防止拖拉机的后端装载物品后发生翘头的问题,以降低拖拉机在丘陵山区等路况复杂的环境中行驶时因翘头而发生操控失效的风险,有效提高拖拉机运输时的受力均衡性,从而提高拖拉机运输的稳定性;同时,拖拉机承重后,以拖拉机的后轮轴中心为支撑点产生杠杆效应,分担了第一运输台10的部分重量,从而使得拖拉机的前端的实际承重得到降低,有效避免拖拉机前轴超重,从而避免增加操控阻力,保证拖拉机操控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运输台10的承载的物品的高度应以不阻挡位于拖拉机本体30上的驾驶员的视线为标准,以保证拖拉机使用安全性,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呆性和安全性,可以在第一固定架12上的预设高度安装光线感应器或其他感应装置,并在拖拉机本体30上安装控制器和警报装置,警报装置可以使用警报灯或声报警器等,当第一运输台10上的物品高度超出预设值,光线感应器回传信号,控制器触发报警装置以提出警示,操作员可调整物品直至安全高度,感应器和报警装置的设置便于进一步提高拖拉机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拖拉机本体;
第一运输台,设置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前端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车架连接;
第二运输台,设置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后端且与所述拖拉机本体连接;
所述第一运输台和所述第二运输台均用于承载物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台包括:
第一底架,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用于承载物品;
第一固定架,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架且靠近所述拖拉机本体,所述第一固定架用于连接束缚件以将所述物品束缚于所述第一底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台还包括:
第一横梁,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架的靠近所述拖拉机本体的一端,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底架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包括:
第一底架本体;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呈筒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腔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横梁的横截面适配,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架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横梁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台还包括:
两个第一扶手,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输台包括:
第二底架,与所述拖拉机本体连接,用于承载物品;
第二固定架,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架且靠近所述拖拉机本体,所述第二固定架用于连接束缚件以将所述物品束缚于所述第二底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输台还包括:
第二横梁,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架的靠近所述拖拉机本体的一端,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底架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台还包括:
支撑梁,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架的底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拖拉机本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底架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地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输台还包括:
两个第三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两个所述第三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拖拉机本体的两个后轮的挡泥板连接。
CN202123326336.1U 2021-12-27 2021-12-27 山地拖拉机 Active CN216580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6336.1U CN216580739U (zh) 2021-12-27 2021-12-27 山地拖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6336.1U CN216580739U (zh) 2021-12-27 2021-12-27 山地拖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0739U true CN216580739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29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6336.1U Active CN216580739U (zh) 2021-12-27 2021-12-27 山地拖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07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4343A (zh) * 2023-10-20 2023-11-24 山东亿嘉农业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拖拉机车架及拖拉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4343A (zh) * 2023-10-20 2023-11-24 山东亿嘉农业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拖拉机车架及拖拉机
CN117104343B (zh) * 2023-10-20 2024-03-15 山东亿嘉农业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拖拉机车架及拖拉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23208A (en) Adjustable dunnage rack
US5417453A (en) Lightweight flatbed trailer
CN216580739U (zh) 山地拖拉机
US8302975B2 (en) Transport system, in particular having movable pallets
US2009000084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transportability of a vehicle
US5137320A (en) Ladder utility rack and mounting rail
US6821066B2 (en) Precast concrete panel combination trailer and storage rack assembly
CN102292268B (zh) 板状体的装载装置
US5794959A (en) Trailer hitch assembly, and dual purpose trailer utilizing such hitch assembly
WO1999028176A1 (en) Children's wagon front bolster
WO2017027478A1 (en) Modular fuel storage system
KR102321460B1 (ko) 탄소복합소재 적재함을 가진 다목적 드론
JP2008143458A (ja) 折り畳み式リヤカー
CA2300988A1 (en) Safety rack for a coil
WO1984001754A1 (en) Counterweight and axle mounting arrangement
JP2009095156A (ja) ミニクラッド用転倒防止治具
JP3114945U (ja) トラック車両
US4434994A (en) Boom axle
US20130049342A1 (en) Trailer chassis hold down system
JP2004035070A (ja) 作業車の輸送用梱包体
CN208120681U (zh) 一种运货叉车机械臂
JP2000033888A (ja) トレーラー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車軸取付装置
CN220281410U (zh) 一种运输车
CN217707184U (zh) 一种集装箱式的无人机包装运输设备
CN215154771U (zh) 可拆卸式物料运输载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