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0702U - 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0702U
CN216580702U CN202123369319.6U CN202123369319U CN216580702U CN 216580702 U CN216580702 U CN 216580702U CN 202123369319 U CN202123369319 U CN 202123369319U CN 216580702 U CN216580702 U CN 216580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ction
gradually
longitudinal beam
sid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93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林
孙绍新
阮飞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693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0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0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0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该车架梁体包括前纵梁、后纵梁和加强件。后纵梁的一端形成有变截面端,变截面端搭设在前纵梁的一端上,变截面端的截面面积在朝向接近前纵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加强件设在变截面端与前纵梁的连接处。该车架梁体在实现变截面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车架梁体的装配效率,降低车架梁体的生产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背景技术
工程车辆是露天开采的专业运输设备,在工程车辆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要求其具有成本低、载重大和工作效率高的要求。工程车辆的车架一般承载着整车和货物的质量,车架的主要承重结构为车架梁体,为了满足较好的承载性能,近年来出现了变截面车架,其对制造成本、精度和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现有的变截面车架往往结构较为复杂,其工艺要求较高,部分车架还需要制造模具完成加工,使其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且还难以保证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
因此,亟需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能够在实现变截面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车架梁体的装配效率,降低车架梁体的生产难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架梁体,包括:前纵梁;后纵梁,所述后纵梁的一端形成有变截面端,所述变截面端搭设在所述前纵梁的一端上,所述变截面端的截面面积在朝向接近所述前纵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在所述变截面端与所述前纵梁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前纵梁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板;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的顶部;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后纵梁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板;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的顶部;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渐变段,所述第一渐变段的宽度在接近所述前纵梁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渐变段的侧面与所述前纵梁的竖直面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具有第二渐变段,所述第二渐变段的一端搭设在所述前纵梁上,所述第二渐变段搭设在所述前纵梁上的部分的宽度与所述前纵梁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板还具有主体段,所述主体段与所述第二渐变段在所述前纵梁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渐变段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前纵梁的外侧并与所述主体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板具有第三渐变段,所述第三渐变段位于所述前纵梁的上方,所述第三渐变段与所述前纵梁的距离在接近所述加强件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立板、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分别由多个连接板依次焊接连接形成,所述变截面端具有折弯区,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焊接处与所述折弯区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焊缝与所述后纵梁的长度方向呈锐角设置。
一种车架总成,包括两个如前文所述的车架梁体,两个所述车架梁体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变截面端搭设在前纵梁的一端上,使得车架梁体的变截面位置位于前纵梁和后纵梁的重合处,既能够提高车架梁体承载力,减少车架梁体承载过大时产生的开裂现象。且车架梁体在前纵梁和后纵梁装配完毕后,在车架梁体上组装其他结构时,能够以后纵梁的侧壁和底壁作为基准,而避开前纵梁和后纵梁的连接处,从而不仅提高其他结构在车架梁体上的装配强度和可靠性,并提高车架总成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同时,由于变截面端搭设在前纵梁上,还能够将整个车架梁体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变截面结构,且其连接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车架梁体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难度。此外,在前纵梁和后纵梁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件,也能有效改善车架梁体在承载作用力时导致的突变产生的应力集中状态,从而强化车架梁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架梁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架梁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架梁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
1、前纵梁;11、第一立板;12、第一顶板;13、第一底板;
2、后纵梁;21、变截面端;22、第二立板;221、第一渐变段;23、第二顶板;231、第三渐变段;24、第二底板;241、第二渐变段;242、主体段;
3、加强件;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梁体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3所示,图1公开了一种车架梁体,其包括前纵梁1、后纵梁2和加强件3。后纵梁2的一端形成有变截面端21,变截面端21搭设在前纵梁1的一端上,变截面端21的截面面积在朝向接近前纵梁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加强件3设在变截面端21与前纵梁1的连接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变截面端21搭设在前纵梁1的一端上,使得车架梁体的变截面位置位于前纵梁1和后纵梁2的重合处,既能够提高车架梁体承载力,减少车架梁体承载过大时产生的开裂现象。且车架梁体在前纵梁1和后纵梁2装配完毕后,在车架梁体上组装其他结构时,能够以后纵梁2的侧壁和底壁作为基准,而避开前纵梁1和后纵梁2的连接处,从而不仅提高其他结构在车架梁体上的装配强度和可靠性,并提高车架总成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同时,由于变截面端21搭设在前纵梁1上,还能够将整个车架梁体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变截面结构,且其连接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车架梁体的装配效率,降低生产难度。此外,在前纵梁1和后纵梁2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件3,也能有效改善车架梁体在承载作用力时导致的突变产生的应力集中状态,从而强化车架梁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加强件3连接于变截面端21的顶壁和前纵梁1的顶壁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件3对车架梁体的整体加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前纵梁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板11、第一顶板12和第一底板13。第一顶板12扣焊在两个第一立板11的顶部。第一底板13扣焊在两个第一立板11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前纵梁1通过第一立板11、第一顶板12和第一底板13依次焊接形成,使得前纵梁1形成了结构稳固的箱体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前纵梁1的强度,进而提高车架梁体的整体承载能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板11、第一顶板12和第一底板13均能够由全钢板制备而成,且变截面端21设置于后纵梁2上,从而无须在前纵梁1加工时使用折弯板,显著降低了车架梁体整体折弯板的使用,使得车架梁体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可靠,降低起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后纵梁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板22、第二顶板23和第二底板24。第二顶板23扣焊在两个第二立板22的顶部。第二底板24扣焊在两个第二立板22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后纵梁2通过第二立板22、第二顶板23和第二底板24依次焊接形成,使得后纵梁2形成了结构稳固的箱体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后纵梁2的强度,进而提高车架梁体的整体承载能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立板22、第二顶板23和第二底板24均能够由全钢板制备而成,且仅需在搭接于前纵梁1上的一端设置变截面端21,从而能够显著减少后纵梁2加工时使用的折弯板,且第二底板24也无须采用折弯板,进而显著降低了车架梁体整体折弯板的使用,使得车架梁体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可靠,降低起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立板22的一端设有第一渐变段221,第一渐变段221的宽度在接近前纵梁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一渐变段221的侧面与前纵梁1的竖直面齐平。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渐变段221的设置,即可实现变截面端21在接近前纵梁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且也能便于实现变截面端21的高度逐渐过度至前纵梁1的高度上。由于第一渐变段221的侧面与前纵梁1的竖直面齐平,还能使得车架梁体在加工完毕后,在装配过程中能够将第二立板22作为基准,以提高后续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
具体地,第二立板22通过机加工切割成型并加工出焊接坡口,以焊接于第二顶板23和第二底板24之间,并在切割成型后进行折弯处理,以降低第二立板22的加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底板24的一端具有第二渐变段241,第二渐变段241的一端搭设在前纵梁1上,第二渐变段241搭设在前纵梁1上的部分的宽度与前纵梁1的宽度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渐变段241搭设在前纵梁1上的部分的宽度与前纵梁1的宽度相同,也能使得车架梁体在加工完毕后,在装配过程中能够将第二底板24作为基准,以提高后续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底板24还具有主体段242,主体段242与第二渐变段241在前纵梁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渐变段241的一部分位于前纵梁1的外侧并与主体段24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实现前纵梁1和后纵梁2在车架梁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弯折变化,从而进一步实现了车架梁体的变截面结构的复杂成都,以在完成变截面车架结构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工艺要求,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顶板23具有第三渐变段231,第三渐变段231位于前纵梁1的上方,第三渐变段231与前纵梁1的距离在接近加强件3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三渐变段231的设置,即可实现变截面端21在接近前纵梁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且也能便于实现变截面端21的高度逐渐过度至前纵梁1的高度上。
具体地,第二顶板23通过机加工切割成型,并在切割成型后进行折弯处理,以降低第二顶板23的加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立板22、第二顶板23和第二底板24分别由多个连接板4依次焊接连接形成,变截面端21具有折弯区,相邻的两个连接板4的焊接处与折弯区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使后纵梁2通过多个连接板4依次连接形成不同的长度,从而显著提高后纵梁2的长度范围,提高车架梁体的适用范围。此外,由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板4的焊接处与折弯区间隔设置,使得多个连接板4的焊接处均能避开折弯区,从而较好地保证了折弯区的折弯性能,防止折弯区内出现焊接结构导致车架梁体承载能力不佳的问题,进而确保了车架梁体的安全性和承载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相邻的两个连接板4的焊缝与后纵梁2的长度方向呈锐角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焊缝与后纵梁2的长度方向呈锐角设置,相对焊缝垂直于后纵梁2的长度方向而言,能够有效提高焊缝的长度,不仅能显著提高相邻两个连接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又能有效降低第二立板22、第二顶板23和第二底板24各自承载的剪切力,从而提高后纵梁2的整体强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连接板4的焊缝与后纵梁2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或45°,其具体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无须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能够对车架梁体进行空载和满载情况下的有限元结构分析优化,从而保证变截面端21的应力分布均匀,确保车架梁体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架总成,包括两个前文所述的车架梁体,两个车架梁体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总成,由于具有前文所述的车架梁体,能够在实现变截面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车架梁体的装配效率,降低车架梁体的生产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纵梁(1);
后纵梁(2),所述后纵梁(2)的一端形成有变截面端(21),所述变截面端(21)搭设在所述前纵梁(1)的一端上,所述变截面端(21)的截面面积在朝向接近所述前纵梁(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加强件(3),所述加强件(3)设在所述变截面端(21)与所述前纵梁(1)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1)包括:
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板(11);
第一顶板(12),所述第一顶板(12)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11)的顶部;
第一底板(13),所述第一底板(13)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一立板(1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2)包括:
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板(22);
第二顶板(23),所述第二顶板(23)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22)的顶部;
第二底板(24),所述第二底板(24)扣焊在两个所述第二立板(2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板(22)的一端设有第一渐变段(221),所述第一渐变段(221)的宽度在接近所述前纵梁(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渐变段(221)的侧面与所述前纵梁(1)的竖直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4)的一端具有第二渐变段(241),所述第二渐变段(241)的一端搭设在所述前纵梁(1)上,所述第二渐变段(241)搭设在所述前纵梁(1)上的部分的宽度与所述前纵梁(1)的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4)还具有主体段(242),所述主体段(242)与所述第二渐变段(241)在所述前纵梁(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渐变段(24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前纵梁(1)的外侧并与所述主体段(24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板(23)具有第三渐变段(231),所述第三渐变段(231)位于所述前纵梁(1)的上方,所述第三渐变段(231)与所述前纵梁(1)的距离在接近所述加强件(3)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板(22)、所述第二顶板(23)和所述第二底板(24)分别由多个连接板(4)依次焊接连接形成,所述变截面端(21)具有折弯区,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4)的焊接处与所述折弯区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梁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4)的焊缝与所述第二立板(22)的长度方向呈锐角设置。
10.一种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梁体,两个所述车架梁体间隔设置。
CN202123369319.6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Active CN216580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9319.6U CN216580702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9319.6U CN216580702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0702U true CN216580702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0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9319.6U Active CN216580702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0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38297A (en) Fittings for connecting columns and beams of steel frame construction
US4059303A (en) Light alloy body structure, particularly for transport vehicles, and a process for its formation
US4014089A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beams and columns of steel frame construction
CN202966323U (zh) 轨道车辆的车厢的外壁模块和车厢毛坯结构
CN101415598A (zh) 车辆车架和横梁附件
CN113978555B (zh) 一种车架总成及工程车辆
CN216580702U (zh) 一种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CN211139455U (zh) 一种轻型客车后车架平台
CN210908731U (zh) 一种基于车身焊接的简易工装定位平台
CN216546365U (zh) 一种刚性车架及车架总成
CN206493955U (zh) 一种模块化构架及其侧梁
CN218258351U (zh) 内衬板、车辆底盘及作业机械
CN111776993B (zh) 一种叉车门架总成
CN219728365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460771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机舱上层安装支架
CN216546364U (zh) 一种一体式车架梁体及车架总成
CN221441620U (zh) 车架和轮式挖掘机
CN210216909U (zh) 一种箱型钢结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
CN212667492U (zh) 骨架车车架梁结构
CN215880732U (zh) 一种机床床身
CN216971914U (zh) 一种叉车外门架及其上横梁
CN111376977A (zh) 一种副车架
CN217461434U (zh) 一种组合式镁合金平面早拆模板
CN218586199U (zh) 电池底托、车架及作业机械
CN213035915U (zh) 车辆的地板组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2676 Kejia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4

Patentee after: Lingong Heavy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676 Kejia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4

Patentee before: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