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8440U - 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8440U
CN216558440U CN202220131243.9U CN202220131243U CN216558440U CN 216558440 U CN216558440 U CN 216558440U CN 202220131243 U CN202220131243 U CN 202220131243U CN 216558440 U CN216558440 U CN 216558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corrugated
heat exchange
exchange core
corner pro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12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德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er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312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8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8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8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包括框架和换热芯体(13),框架包括护角(12),换热芯体(13)包括全热交换材质的多个热传导片(21)和塑料材质的多个瓦楞板,多个瓦楞板彼此交叉;瓦楞板在垂直于护角(1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投影形成第一形状,护角(12)在该截面内形成第二形状;第一形状包括第一角部和与第一角部相邻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二形状包括第二角部和与第二角部相邻的第三边和第四边;并且第一角部相对于第一边和第二边所形成的夹角向远离护角(12)的方向内缩;和/或第二角部相对于第三边和第四边所形成的夹角向远离换热芯体(13)的方向外突。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能够降低气流通道间的漏风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新风系统内部的全热交换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因其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外界新鲜空气,相对于传统空调系统,更具使用舒适性。通常地,新风系统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外界新鲜空气通过送风系统送入室内,室内空气通过排风系统排出。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直接交换带来的问题是能量损失,为降低系统能耗,在新风系统中通常都设置有热交换系统。
在新风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全热交换器的形式是: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或框架、设置在壳体或框架内的换热机芯,换热机芯被构造为在换热片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瓦楞板,瓦楞板与换热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并且相邻的瓦楞板的延伸方向彼此交叉,因此,相邻层的气流通道彼此交叉,待换热的气流分别通过相邻层的气流通道,进而换热。
现有的全热交换器以及换热机芯存在气流通道之间漏风的问题,进而存在新鲜空气与混浊空气的掺混,影响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而且进气的泄露意味着能量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能够降低气流通道间的漏风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提高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提高新风系统的节能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包括框架和换热芯体,
所述框架包括护角,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全热交换材质的多个热传导片和塑料材质的塑料材质的多个瓦楞板,所述多个瓦楞板包括第一瓦楞板和第二瓦楞板,第一瓦楞板与相邻的热传导片形成沿第一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第二瓦楞板与相邻的热传导片形成沿第二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第一气流方向与第二气流方向彼此交叉;
所述护角贴敷在换热芯体的角部处,并且多个瓦楞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护角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形成第一形状,所述护角在该截面内形成第二形状;第一形状包括第一角部和与第一角部相邻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二形状包括第二角部和与第二角部相邻的第三边和第四边;并且
第一角部相对于第一边和第二边所形成的夹角向远离护角的方向内缩;和/或第二角部相对于第三边和第四边所形成的夹角向远离换热芯体的方向外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角部为连接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平直倒角角部、圆弧倒角角部、缺口角部或内凹槽角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角部为连接第三边和第四边的外突角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多个瓦楞板在垂直于护角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具有相同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热传导片在垂直于护角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与瓦楞板在垂直于护角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的形状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同一瓦楞板具有多个角部;
所述多个角部的形状相同,或者,所述多个角部中的两个角部的形状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护角与换热芯体的角部大致吻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框架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并且护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护角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形成的框架包绕在换热芯体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盖包括平板体和从平板体上垂直延伸的多个折边,相邻折边之间具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接纳护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平板体中与护角相对的角部具有圆弧倒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形成换热芯体的瓦楞板和热传导片被设计成角部内缩,即它们的角部以去角的方式制作,或者护角被设计成相对于换热芯体外突,或者同时将换热芯体的角部内缩并且护角外突,以这种方式,在换热芯体的角部和护角之间可以形成更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胶,提高了在换热芯体的角部和护角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能够避免气流在沿第一气流方向的气流通道和沿第二气流方向的气流通道之间的泄露,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能够降低气流通道间的漏风率。这样,新鲜空气也不会被混浊空气掺混,影响到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也不会带来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全热交换器的换热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换热芯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换热芯体的正视图;
图4为图1中的I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全热交换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其中端盖被移除;
图8作为对比例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全热交换器的角部;
图9为图7中的III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其中端盖被移除;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其中端盖被移除;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其中端盖被移除;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其中端盖被移除;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其中端盖被移除;
图15为图3中的II部分的放大图;
图16作为对比例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芯体的局部结构;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芯体的局部结构;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芯体的瓦楞板;
图19为图18的瓦楞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20示出了前述实施例的换热芯体的瓦楞板与热传导片的连接;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芯体的瓦楞板;
图22为图21的瓦楞板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23示出了前述实施例的换热芯体的瓦楞板与热传导片的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图1-3示出了全热交换器的换热芯体的基本结构,它包括全热交换材质的多个热传导片21和多个瓦楞板,多个热传导片21的两个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各有一个瓦楞板,实际上,多个热传导片21和多个瓦楞板是交替地设置,并且瓦楞板与热传导片结合,例如,粘结在一起,位于中间的瓦楞板的波峰与上面的热传导片结合,其波谷与下面的热传导片结合;同一个热传导片的两个表面上的瓦楞板的延伸方向不同,如图4中的最下侧的热传导片21,该热传导片的下面的瓦楞板与上面的瓦楞板的延伸方向不同,通常地,它们的延伸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但是也不排除其它排列方式,第一瓦楞板15与一个热传导片21结合形成沿第一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第二瓦楞板16与一个热传导片21结合形成沿第二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沿第一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和沿第二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分别用于通入待换热的两股气流。
观察图4,当换热芯体的角部没有被有效密封,那么沿第一气流方向的气流容易流到沿第二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或者沿第二气流方向的气流容易流到沿第一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从而存在待换热气流的相互掺混。在换热芯体的角部处被护角包围,而护角如果没有与该角部严密结合,那么就存在上述掺混或泄露。这样的掺混或泄露会影响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也带来能量损失。
图8以对比例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全热交换器的角部,在换热芯体的角部包围着护角12,常规地,换热芯体的角部为直角结构,即角部为直角角部17,同样地,形成换热芯体的热传导片21和瓦楞板的角部均为直角结构,护角12也为直角结构,这样在换热芯体和护角之间形成的间隙较小,不能填充足量的胶水,因而,在该处存在着泄露的可能。在现有技术中,换热芯体的角部都制作的比较尖锐。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全热交换器,在基本结构上,它包括框架和换热芯体13,框架包括第一端盖11、护角12和第二端盖14,护角12的数量为多个,取决于换热芯体13的形状,通常地换热芯体为立方体,护角12的数量为4个,4个护角12与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4形成的框架包绕在换热芯体13外侧。
所述换热芯体13包括多个热传导片21和塑料材质的多个瓦楞板,所述多个瓦楞板包括第一瓦楞板15和第二瓦楞板16,第一瓦楞板15与相邻的热传导片21形成沿第一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第二瓦楞板16与相邻的热传导片21形成沿第二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第一气流方向与第二气流方向彼此交叉。
所述护角12贴敷在换热芯体13的角部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瓦楞板,其角部以去角的形式形成非直角角部18,以四方形的瓦楞板为例,参见图7、9,瓦楞板相对于完整的四方形(直角角部17)在角部处内缩,像去掉了一部分材料一样。其具体形式可以表达为:瓦楞板在垂直于护角1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形成第一形状,第一形状包括第一角部和与第一角部相邻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并且第一角部相对于第一边和第二边所形成的夹角向远离护角12的方向内缩。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在瓦楞板的角部和护角12之间形成更大的空间,更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胶,因此,不会存在胶的空隙点,胶也不容易脱落,这样提高了密封性,降低了不同方向的气流在角部处泄露的可能性。
这里以一个瓦楞板为例说明角部与护角12的关系,而实际上,多个瓦楞板在垂直于护角1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具有相同的形状,即多个瓦楞板具有相同的形状。而且,所述热传导片21在垂直于护角1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与瓦楞板在垂直于护角1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的形状相同,即热传导片21与瓦楞板的外围轮廓也相同,因此,形成的整个换热芯体的角部与护角12之间的间隙都增大,可以填充更多的胶水。
通过增大换热芯体的角部与护角之间的间隙以填充更多胶水来提高密封性,那么,在换热芯体的角部不去角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使护角相对于换热芯体外突来实现,或者使护角的内表面向护角内内凹。这种关系可以表达为:所述护角12在垂直于护角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形成第二形状;第二形状包括第二角部和与第二角部相邻的第三边和第四边;第二角部相对于第三边和第四边所形成的夹角向远离换热芯体13的方向外突。具体地,所述第二角部为连接第三边和第四边的外突角部,图中未示出。
更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成,第一角部相对于第一边和第二边所形成的夹角向远离护角12的方向内缩;和第二角部相对于第三边和第四边所形成的夹角向远离换热芯体13的方向外突。
图10-14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具体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形式,其中,在图10中,瓦楞板的角部形成为平直倒角角部31,四个角部的形状相同;在图11中,瓦楞板的角部形成为圆弧倒角角部32,四个角部的形状相同;在图12中,瓦楞板的角部形成为缺口角部33,四个角部的形状相同;在图13中,瓦楞板的角部形成为内凹槽角部34,四个角部的形状相同;在图14中,瓦楞板的四个角部的形状不同,四个角部分别为平直倒角角部31、圆弧倒角角部32、缺口角部33和内凹槽角部34,作为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因此,同一瓦楞板具有多个角部;所述多个角部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所述多个角部中的两个角部的形状不同。
参见图6,所述第一端盖11包括平板体和从平板体上垂直延伸的多个折边111,相邻折边111之间具有缺口112,所述缺口112用于接纳护角12,所述平板体中与护角12相对的角部具有圆弧倒角1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形成换热芯体的瓦楞板和热传导片被设计成角部内缩,即它们的角部以去角的方式制作,或者护角被设计成相对于换热芯体外突,或者同时将换热芯体的角部内缩并且护角外突,以这种方式,在换热芯体的角部和护角之间可以形成更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胶,提高了在换热芯体的角部和护角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能够避免气流在沿第一气流方向的气流通道和沿第二气流方向的气流通道之间的泄露,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能够降低气流通道间的漏风率。这样,新鲜空气也不会被混浊空气掺混,影响到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也不会带来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除了上述换热芯体角部处的泄露,设计人发现泄露在换热芯体内部也存在,具体地,参见图15,图15为图3中的II部分的放大图,正常情况下,瓦楞板的波峰和波谷均与热传导片21结合,因此,沿第一气流方向的第一气流19不会进入沿第二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其中为第二气流20)内,因此,不会泄露或掺混,但是当瓦楞板的波峰或波谷与热传导片21的结合不严密时,以图15中的第二瓦楞板16为例,如果其波峰没有与上侧的热传导片21完全结合,那么第一气流19就会穿过波峰和上侧的热传导片21之间的间隙而与第二气流20掺混。图16以对比例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芯体的局部结构,瓦楞板的波峰和波谷处形成尖锐折弯部24,波峰和波谷与热传导片21仅在尖锐折弯部24处结合,因此,形成的结合为线接触结合。图15中的泄露气流23为换热芯体角部的泄露。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为避免上述换热芯体内部的泄露,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全热交换器10的换热芯体13,同样地,所述换热芯体13包括多个热传导片21和塑料材质的多个瓦楞板,所述多个瓦楞板包括第一瓦楞板15和第二瓦楞板16,第一瓦楞板15与相邻的热传导片21形成沿第一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第二瓦楞板16与相邻的热传导片21形成沿第二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第一气流方向与第二气流方向彼此交叉。其中,至少一个瓦楞板的波峰与相邻的热传导片21形成非线接触;和/或至少一个瓦楞板的波谷与相邻的热传导片21形成非线接触。期望通过非线性接触加强瓦楞板的波峰或波谷与热传导片21的连接,避免存在泄露点。
优选地,至少一个瓦楞板的波峰形成非尖锐折弯部25;和/或至少一个瓦楞板的波谷形成非尖锐折弯部25,参见图17。
图18-20给出了一个非尖锐折弯部25的具体形式,非尖锐折弯部25包括平面结构,所述平面结构包括平直段26。瓦楞板与热传导片21在平直段26处结合,它们是非线性接触,结合面积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胶。图21-23给出了另一个非尖锐折弯部25的具体形式,非尖锐折弯部25包括凹陷结构,波峰的凹陷结构包括指向与波峰的指向相反的反向折弯段27;或波谷的凹陷结构包括指向与波谷的指向相反的反向折弯段27。瓦楞板与热传导片21在反向折弯段27处结合,它们是非线性接触,凹陷可以容纳更多的胶。这里以一个瓦楞板为例说明,而实际上,多个瓦楞板的结构和形状相同。
用于全热交换器10的换热芯体13包括多个热传导片21和多个瓦楞板多个热传导片21和多个瓦楞板是交替地设置,替代地,多个瓦楞板的一部分的波峰和波谷形成平面结构,另一部分的瓦楞板的波峰和波谷形成凹陷结构;或者多个瓦楞板的形状和结构相同,但是每一个瓦楞板的波峰形成平面结构,每一个瓦楞板的波谷形成凹陷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全热交换器的换热芯体,形成换热芯体的瓦楞板与热传导片形成非线接触,即瓦楞板的波峰或波谷形成非尖锐折弯部,具体地可以为平面结构或凹陷结构,以这种方式,在热传导片和瓦楞板的连接部位可以容纳更多的胶,提高密封性,沿第一气流方向的气流不会泄漏入沿第二气流方向的气流通道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全热交换器的换热芯体能够降低气流通道间的漏风率。这样,新鲜空气也不会被混浊空气掺混,影响到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也不会带来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附图标记列表:
10 全热交换器
11 第一端盖
12 护角
13 换热芯体
14 第二端盖
15 第一瓦楞板
16 第二瓦楞板
17 直角角部
18 非直角角部
19 第一气流
20 第二气流
21 热传导片
22 气流通道
23 泄漏气流
24 尖锐折弯部
25 非尖锐折弯部
26 平直段
27 反向折弯段
31 平直倒角角部
32 圆弧倒角角部
33 缺口角部
34 内凹槽角部
111 折边
112 缺口
113 圆弧倒角。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所述全热交换器(10)包括框架和换热芯体(13),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包括护角(12),所述换热芯体(13)包括全热交换材质的多个热传导片(21)和塑料材质的多个瓦楞板,所述多个瓦楞板包括第一瓦楞板(15)和第二瓦楞板(16),第一瓦楞板(15)与相邻的热传导片(21)形成沿第一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第二瓦楞板(16)与相邻的热传导片(21)形成沿第二气流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22),第一气流方向与第二气流方向彼此交叉;
所述护角(12)贴敷在换热芯体(13)的角部处,并且多个瓦楞板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护角(1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形成第一形状,所述护角(12)在该截面内形成第二形状;第一形状包括第一角部和与第一角部相邻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二形状包括第二角部和与第二角部相邻的第三边和第四边;并且
第一角部相对于第一边和第二边所形成的夹角向远离护角(12)的方向内缩;和/或第二角部相对于第三边和第四边所形成的夹角向远离换热芯体(13)的方向外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部为连接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平直倒角角部(31)、圆弧倒角角部(32)、缺口角部(33)或内凹槽角部(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部为连接第三边和第四边的外突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多个瓦楞板在垂直于护角(1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具有相同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导片(21)在垂直于护角(1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与瓦楞板在垂直于护角(12)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截面内的垂直投影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同一瓦楞板具有多个角部;
所述多个角部的形状相同,或者,所述多个角部中的两个角部的形状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角(12)与换热芯体(13)的角部大致吻合。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还包括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4),并且护角(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护角(12)与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14)形成的框架包绕在换热芯体(13)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盖(11)包括平板体和从平板体上垂直延伸的多个折边(111),相邻折边(111)之间具有缺口(112),所述缺口(112)用于接纳护角(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体中与护角(12)相对的角部具有圆弧倒角(113)。
CN202220131243.9U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Active CN216558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1243.9U CN216558440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1243.9U CN216558440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8440U true CN216558440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3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1243.9U Active CN216558440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8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14614C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heat exchanging member of a heat exchanger
CN100594354C (zh) 热交换器以及具有该热交换器的通风设备
US5303771A (en) Double cross counterflow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WO2010125644A1 (ja) 全熱交換素子
WO2006008823A1 (ja) 熱交換器
JP2002071283A (ja) 熱交換器
CN104995472A (zh) 热交换器,特别地用于在机动车辆中循环的制冷剂
CN216558440U (zh) 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CN216815131U (zh) 一种用于全热交换器的换热芯体
JP2814765B2 (ja) 熱交換器
WO2010125643A1 (ja) 熱交換素子
JPH0842988A (ja) 熱交換エレメント
JP2005326074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11043894A (zh) 管组件以及换热器
JPH08178577A (ja) 熱交換エレメント
CN101089535A (zh) 端面成形密封的板式热交换器
JP2003130571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216868769U (zh) 一种应用瓦楞板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US6374904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channel member therefor
JP2005121319A (ja) 熱交換器
WO2014109184A1 (ja) 全熱交換器
AU756038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channel member therefor
KR20070026815A (ko) 열교환기
JP3305561B2 (ja) 熱交換エレメント
CN217357537U (zh) 换热翅片、换热器、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5

Address after: 201913 No. 1800, Panyuan Road, Changxing Town,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Zhongenthalpy membrane (Shangh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8, Lane 480, Anxi Road,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050

Patentee before: Zhu Dem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No.2 Yunhe Yan Road, Mushan Town,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aer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913 No. 1800, Panyuan Road, Changxing Town,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Zhongenthalpy membrane (Shangha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