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4394U - 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4394U
CN216554394U CN202123088163.4U CN202123088163U CN216554394U CN 216554394 U CN216554394 U CN 216554394U CN 202123088163 U CN202123088163 U CN 202123088163U CN 216554394 U CN216554394 U CN 216554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ir suction
suction pipe
opening
compress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881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为厚
李定贤
刘达炜
韩鑫
彭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30881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4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4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4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转子压缩机组件包括:气缸和吸气管,所述气缸上设置有吸气通道,所述吸气管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且在所述吸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止回结构,所述第一止回结构能够阻止所述吸气管中的气体倒流,和/或在所述吸气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止回结构,所述第二止回结构能够阻止所述吸气通道中的气体倒流。根据本实用新型针对于转子压缩机能够有效地防止吸气回流,解决了因吸气回流导致泵体容积效率和能效降低的问题,提高了压缩机的冷量和能效,不需要增加活动部件,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转子式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中,压缩机转子从吸气结束之后的第二圈开始到吸气孔口前边缘角β处冷媒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造成回流,导致泵体的容积效率下降,如图1.2。
其中图1.1为本申请方案实施前,一种气缸的吸气口结构,吸气口为圆形通孔或有喇叭型/U型结构的通孔;为了减小吸气回流问题,吸气孔口前缘角β一般控制在35°以内。
如图1.3,压缩机排气完成后,由于排气口内高压气体无法完全排出,存在于排气口余隙容积的高压气体会回到压缩腔,这部分高压气体会通过吸气口回流到系统中,影响压缩机制冷量和能效。
带有增焓结构的压缩机在增焓口打开时也会存在腔内压力大于冷凝器出口压力所造成的回流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转子压缩机存在吸气回流的情况,导致泵体容积效率和能效降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转子压缩机存在吸气回流的情况,导致泵体容积效率和能效降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其包括:
气缸和吸气管,所述气缸上设置有吸气通道,所述吸气管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且在所述吸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止回结构,所述第一止回结构能够阻止所述吸气管中的气体倒流,和/或在所述吸气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止回结构,所述第二止回结构能够阻止所述吸气通道中的气体倒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止回结构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均分别与所述吸气管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与所述吸气管的气体倒流的方向相对,以能够引入气体进入所述第一通道中,进而进入所述第二通道而排至所述吸气管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与所述吸气管的气体倒流的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相比更靠近所述吸气管与所述气缸相接的位置,使得气流在所述吸气管中倒流时先通过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进入所述第一通道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吸气管的中心轴线夹角为α1,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吸气管的中心轴线夹角为α2,并有α1<α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交且进行弯折或弯曲,形成弯曲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吸气管相接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吸气管相接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且所述弯曲通道与所述吸气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中空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止回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气缸上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均分别与所述吸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开口与所述第四通道的开口相比更靠近所述气缸的内部,使得气流在所述吸气管中倒流时先通过所述第三通道的开口进入所述第三通道中,再经过所述第四通道后返回至所述吸气通道中,所述第四通道流出的气流方向存在分量方向,所述分量方向与所述吸气通道中的气流倒流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道为中轴线为直线的圆柱通道,所述第四通道也为中轴线为直线的圆柱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第四通道的中轴线之间相接且弯折,使得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组成的通道为弯折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道的从其开口至其末端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吸气通道中的气体流向之间夹设角度B°,0<B°<90°;所述第四通道从其开口至其末端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吸气通道中的气体流向之间夹设角度A°,0<A°<90°,并有A>B。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35°≤A≤80°,15°≤B≤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气管为低压吸气管,所述低压吸气管相对于转子压缩机的排气为低压;或者,所述转子压缩机组件还包括增焓管,所述吸气管为所述增焓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的所述吸气通道为低压吸气通道,所述低压吸气通道相对于所述转子压缩机的排气为低压;或者,所述吸气通道为开设在所述气缸上的增焓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气管和/或气缸的吸气通道上的止回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气缸吸气发生倒流(回流),提供了一种无活动部件的单向止回结构,正向流动时,主流道上的流体运动方向和支流上的一致,流体可以顺畅的通过此结构;反向流动时,主流道上的流体运动方向和支流上相反,相互抵消了对方的压差,使流动阻力变得很大,流体难以从此方向通过,针对于转子压缩机能够有效地防止吸气回流,解决了因吸气回流导致泵体容积效率和能效降低的问题,提高了压缩机的冷量和能效,不需要增加活动部件,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子压缩机泵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回流损失的第一种情况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回流损失的第二种情况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转子压缩机的正面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止回结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转轴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气缸;11、吸气通道;2、吸气管;3、第一止回结构;31、第一通道;32、第二通道;4、第二止回结构;41、第三通道;42、第四通道;5、中空空间;6、分液器;7、增焓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其包括:
气缸1和吸气管2,所述气缸1上设置有吸气通道11,所述吸气管2与所述吸气通道11连通,且在所述吸气管2上设置有第一止回结构3,所述第一止回结构3能够阻止所述吸气管2中的气体倒流,和/或在所述吸气通道11上设置有第二止回结构4,所述第二止回结构4能够阻止所述吸气通道11中的气体倒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气管和/或气缸的吸气通道上的止回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气缸吸气发生倒流(回流),提供了一种无活动部件的单向止回结构,正向流动时,主流道上的流体运动方向和支流上的一致,流体可以顺畅的通过此结构;反向流动时,主流道上的流体运动方向和支流上相反,相互抵消了对方的压差,使流动阻力变得很大,流体难以从此方向通过,针对于转子压缩机能够有效地防止吸气回流,解决了因吸气回流导致泵体容积效率和能效降低的问题,提高了压缩机的冷量和能效,不需要增加活动部件,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压缩机(主要针对于该种压缩机),其包含有分液器、泵体组件、壳体等结构。泵体组件由上下法兰、气缸、滚子、滑片、曲轴等结构构成。在压缩机的吸气处设置有止回结构,以防止气体回流。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无活动部件的单向止回结构,正向流动时,主流道上的流体运动方向和支流上的一致,流体可以顺畅的通过此结构;反向流动时,主流道上的流体运动方向和支流上相反,相互抵消了对方的压差,使流动阻力变得很大,流体难以从此方向通过,如图4;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气缸上进行布置时,为节省成本,可以选择在气缸上打孔并配合法兰或隔板的方式进行。所述结构所构成的副流道所在平面可在多个角度,优选的,可垂直于法兰平面,可平行于法兰平面,如图5;
4.在增焓吸气处布置时,可以设置在下法兰或其他泵体结构上,也可以设置在增焓管内。增焓压缩机设置此结构可防止补气回流至闪蒸器;
5.此结构也可布置于与泵体相连的管路上,如泵吸气管、壳体吸气管、补气管上。距离气缸腔体越近,回流的余隙容积越小;阀体长度越长,单向阀的止回效果越好;
6.该结构位于管路上时,可以多种形式存在。优选的,以在管路上焊接副流道的方式实现,以降低加工成本。优选的,在分液器和泵体之间的管路上焊接相关支路,如图6。
实施例一,如图4-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止回结构3包括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和所述第二通道32的开口均分别与所述吸气管2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3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与所述吸气管2的气体倒流的方向相对,以能够引入气体进入所述第一通道31中,进而进入所述第二通道32而排至所述吸气管2中,所述第二通道32的开口与所述吸气管2的气体倒流的方向相反。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优选结构形式,即第一止回结构包括大致成类似U形结构的两个通道组成,第一通道用于引流气流进入其中,第二通道用于将气流导出并沿与吸气管倒流方向相反的方向喷入吸气管中,从而形成流体的动能抵消,并且有效防止气体返回进入分液器或增焓部件中。
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式压缩机,其包含分液器、壳体、泵体等结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在压缩机上使用的止回结构,正向流动时,副流道入口流向和主流道流向相反,副流道出口流向和主流道方向一致,流体可以顺畅的通过此结构;反向流动时,副流道入口流向和主流道流向一致,副流道出口流向和主流道方向相反,主副流道的流体互相阻碍对方的流动,使流动阻力变得很大,流体难以从此方向通过。压缩机在压缩冷媒气体的时候,会因为吸气孔口前缘角的存在和月牙槽里未排出完全的剩余气体的存在而造成一定的气体回流,这造成了压缩机每个压缩周期的压缩体积小于气缸体积,压缩机同转速下的冷量下降,也导致了压缩机能效的降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止回结构安装在压缩机的吸气处以避免这种回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32的开口相比更靠近所述吸气管2与所述气缸1相接的位置,使得气流在所述吸气管2中倒流时先通过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进入所述第一通道31中。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第一通道的开口设置为比第二通道更靠近气缸,能够有效使得第一通道用于引入倒流的气体,并通过第二通道将倒流的气体沿吸气管倒流相反的方向排入至吸气管中,有效地防止了气体回流和倒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吸气管2的中心轴线夹角为α1,所述第二通道32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吸气管的中心轴线夹角为α2,并有α1<α2。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第一通道与吸气管的中心轴线更接近于平行,从而使得吸气管的倒流气体更容易进入第一通道中,第二通道用于返流气体进入吸气管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31与所述第二通道32相交且进行弯折或弯曲,形成弯曲通道,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通道31与所述吸气管2相接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通道32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通道32与所述吸气管2相接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且所述弯曲通道与所述吸气管2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中空空间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交形成弯曲通道,并且第一通道开口为与吸气管相接的第一位置,加工时先通过将吸气管上的该第一位置切割出一个洞,并将第一通道的开口焊接到该孔洞处,形成二者内部能够连通,第二通道的结构和加工方法相同,中空空间为通过弯曲通道而形成的结构,弯曲通道内部不与吸气管内部连通,只在两个开口处连通。
实施例二,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止回结构4包括开设在所述气缸1上的第三通道41和第四通道42,所述第三通道41和所述第四通道42均分别与所述吸气通道11连通,所述第三通道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道4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通道41的开口与所述第四通道42的开口相比更靠近所述气缸1的内部,使得气流在所述吸气管2中倒流时先通过所述第三通道41的开口进入所述第三通道41中,再经过所述第四通道42后返回至所述吸气通道11中,所述第四通道42流出的气流方向存在分量方向,所述分量方向与所述吸气通道11中的气流倒流方向相反。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在气缸上开设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第三通道从吸气通道中引入气体,第四通道用于将气体导回至吸气通道中,第四通道排出的气体方向与气体倒流的方向相反,能够有效避免吸气通道处进行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止回结构在泵体吸气上使用时,可使用气缸和法兰(或隔板)所组成的单向阀结构,使用此结构可降低回流所造成的影响。此结构可在多角度上沿吸气通道连续布置。流道可做成曲线也可做成折线。优选的,竖直布置时,每一个单元由两个相交的通道组成,两个通道利用和气缸贴合的法兰或隔板组成一个弯曲的通道;水平布置时,可在气缸铸造时直接成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道41为中轴线为直线的圆柱通道,所述第四通道42也为中轴线为直线的圆柱通道,所述第三通道4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四通道42的中轴线之间相接且弯折,使得所述第三通道41与所述第四通道42组成的通道为弯折通道。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形成两段直段式通道以及二者之间通过弯折形成弯折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道41的从其开口至其末端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吸气通道11中的气体流向之间夹设角度B°,0<B°<90°;所述第四通道42从其开口至其末端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吸气通道11中的气体流向之间夹设角度A°,0<A°<90°,并有A>B。第三通道与气体流向的夹角B小于第四通道与气体流向的夹角A,能够使得第三通道与气体倒流方向尽可能地解决平行,更易引入流体进入,减小阻力,而第四通道与倒流方向的夹角更大,能够对倒流流体产生更大的阻力,进一步防止了气体回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35°≤A≤80°,15°≤B≤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气管2为低压吸气管,所述低压吸气管相对于转子压缩机的排气为低压;或者,所述转子压缩机组件还包括增焓管,所述吸气管2为所述增焓管。本实用新型的吸气管可以为低压吸气管,如图5,也可以为增焓管,如图6,均能够有效地实现防吸气回流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1的所述吸气通道11为低压吸气通道,所述低压吸气通道相对于所述转子压缩机的排气为低压;或者,所述吸气通道11为开设在所述气缸1上的增焓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吸气通道可以为低压吸气通道,如图5,也可以为增焓通道,如图6,均能够有效地实现防吸气回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
若压缩机为增焓压缩机,可在增焓通道上使用此结构来防止冷媒回流至冷凝器。结构设置在泵体上时,可与3.中实施方案类似,在泵体的增焓通道上,利用气缸、法兰、隔板进行打孔或铸造时布置。
除了在泵体上设置以外,也可在管路上设置类似的结构。如在管路上焊接旁路,旁路可根据成本考虑选择折线或曲线过渡形状。此旁路也可以多角度沿管路多次布置,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管路可以是分液器和泵体之间的管路,也可以是分液器上边的管路。
使用带有活动部件的单向阀来止回,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但阀片类和弹簧类单向阀成本高且可靠性相对较低,安装空间也会压迫其他结构,使吸气不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1)和吸气管(2),所述气缸(1)上设置有吸气通道(11),所述吸气管(2)与所述吸气通道(11)连通,且在所述吸气管(2)上设置有第一止回结构(3),所述第一止回结构(3)能够阻止所述吸气管(2)中的气体倒流,和/或在所述吸气通道(11)上设置有第二止回结构(4),所述第二止回结构(4)能够阻止所述吸气通道(11)中的气体倒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回结构(3)包括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和所述第二通道(32)的开口均分别与所述吸气管(2)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3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与所述吸气管(2)的气体倒流的方向相对,以能够引入气体进入所述第一通道(31)中,进而进入所述第二通道(32)而排至所述吸气管(2)中,所述第二通道(32)的开口与所述吸气管(2)的气体倒流的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与所述第二通道(32)的开口相比更靠近所述吸气管(2)与所述气缸(1)相接的位置,使得气流在所述吸气管(2)中倒流时先通过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进入所述第一通道(3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吸气管(2)的中心轴线夹角为α1,所述第二通道(32)的开口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吸气管(2)的中心轴线夹角为α2,并有α1<α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31)与所述第二通道(32)相交且进行弯折或弯曲,形成弯曲通道,所述第一通道(31)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通道(31)与所述吸气管(2)相接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通道(32)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通道(32)与所述吸气管(2)相接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且所述弯曲通道与所述吸气管(2)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中空空间(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止回结构(4)包括开设在所述气缸(1)上的第三通道(41)和第四通道(42),所述第三通道(41)和所述第四通道(42)均分别与所述吸气通道(11)连通,所述第三通道(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道(4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通道(41)的开口与所述第四通道(42)的开口相比更靠近所述气缸(1)的内部,使得气流在所述吸气管(2)中倒流时先通过所述第三通道(41)的开口进入所述第三通道(41)中,再经过所述第四通道(42)后返回至所述吸气通道(11)中,所述第四通道(42)流出的气流方向存在分量方向,所述分量方向与所述吸气通道(11)中的气流倒流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通道(41)为中轴线为直线的圆柱通道,所述第四通道(42)也为中轴线为直线的圆柱通道,所述第三通道(41)的中轴线与所述第四通道(42)的中轴线之间相接且弯折,使得所述第三通道(41)与所述第四通道(42)组成的通道为弯折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通道(41)的从其开口至其末端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吸气通道(11)中的气体流向之间夹设角度B°,0<B°<90°;所述第四通道(42)从其开口至其末端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吸气通道(11)中的气体流向之间夹设角度A°,0<A°<90°,并有A>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35°≤A≤80°,15°≤B≤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管(2)为低压吸气管,所述低压吸气管相对于转子压缩机的排气为低压;或者,所述转子压缩机组件还包括增焓管,所述吸气管(2)为所述增焓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1)的所述吸气通道(11)为低压吸气通道,所述低压吸气通道相对于所述转子压缩机的排气为低压;或者,所述吸气通道(11)为开设在所述气缸(1)上的增焓通道。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压缩机组件。
CN202123088163.4U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216554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8163.4U CN216554394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8163.4U CN216554394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4394U true CN216554394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0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88163.4U Active CN216554394U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4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4463B2 (ja) 冷媒圧縮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3742410B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压缩装置、空调器
WO2017219669A1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WO2013152599A1 (zh) 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07576087B (zh) 空调系统
CN208749557U (zh) 空调系统及其压缩机与排气结构
CN107740765B (zh) 空调系统
CN106246955A (zh) 滑动式换向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CN216554394U (zh) 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102628440B (zh) 带三个排气阀且将排气压力制冷剂引流到背压腔室的涡旋压缩机
CN114087183A (zh) 一种转子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103629112B (zh)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及其泵体组件
SK122003A3 (en) Valve arrangement for a hermetic compressor
CN101608621B (zh) 一种回转压缩机及使用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CN114151347B (zh) 一种气缸、泵体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6206159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US11614087B2 (en) Compressor having intermediate passage capable of conveying accumulated oil to a second compression part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same
CN109026708B (zh) 一种泵体组件及压缩机
CN102650293B (zh) 压缩机及其回油结构
CN216554393U (zh) 变容转子式压缩机、空调器
CN205101230U (zh) 转子压缩机
CN221074626U (zh) 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其空调器
CN215571384U (zh) 一种旁通降噪机组
CN218376878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210033882U (zh)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