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40765B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40765B
CN107740765B CN201710758667.1A CN201710758667A CN107740765B CN 107740765 B CN107740765 B CN 107740765B CN 201710758667 A CN201710758667 A CN 201710758667A CN 107740765 B CN107740765 B CN 107740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ementing
inlet
communicated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586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40765A (zh
Inventor
郑波
潘俊
梁祥飞
方金升
庄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107586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407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40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0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40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0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F04C18/356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1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6Lubricant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04C29/124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with inlet and outlet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or oscillating piston pumps
    • F04C29/126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with inlet and outlet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tary or oscillating piston pumps of the non-retur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转子,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第一补气进口和第一补气通道,第一补气通道可选择地与第一补气进口连通,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和第一滑片槽,第一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转子的外周以将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通至吸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关闭;和/或,当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能够避免补气回流,同时保证滑片强度,降低补气阻力。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级转子压缩多采用双缸串联中间补气的形式,其压缩和补气过程为:经低压级气缸压缩的制冷剂经排气出口排出后与补气混合,然后进入高压级气缸进一步压缩。由此过程可知,大部分制冷剂需要经过两次吸气、两次排气过程,并在中间腔与补气混合,因此存在流动阻力损失和混合损失。
为解决该问题,并行压缩技术应运而生,所谓并行压缩技术,即通过设置两个容积不同的气缸——主气缸和辅气缸,主气缸对主路制冷剂进行压缩,辅气缸对补气进行压缩,压缩后再混合,这样主路制冷剂只需经过一次吸气和排气过程,并在压缩前避免与补气混合,避免了流动过程损失和混合损失。但是,从压缩过程看,并行压缩的压缩过程都属于单级压缩,在低温及超低温工况压比大的工况运行时,由于压比超出一般单级压缩压比范围,导致主气缸压缩过程效率快速降低。
另外,单缸补气技术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近年来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公开号为CN105673510A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通过滑片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其缺点在于细薄滑片内部增加补气通道及单向阀会降低滑片的强度,同时由于滑片内部补气孔径空间受限,流阻较大,在背压较高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小压差大流量补气。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能够避免补气回流,同时保证滑片强度,降低补气阻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转子,第一气缸具有压缩腔,第一转子偏心设置在压缩腔内,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第一补气进口和第一补气通道,第一补气通道可选择地与第一补气进口连通,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和第一滑片槽,第一滑片槽位于第一吸气进口和第一排气出口之间,第一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第一转子的外周以将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通至吸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关闭;和/或,当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
优选地,第一滑片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片槽内,第一补气通道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滑片槽,另一端连接至压缩腔,第一补气进口连通至第一滑片槽;当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连通第一滑片槽和排气腔,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断开连通。
优选地,第一滑片具有封闭第一补气通道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第一补气通道的第二滑动位置,在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通至吸气腔的状态下,第一滑片位于第一滑动位置;在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通至排气腔的状态下,第一滑片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二滑动位置,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一滑动位置。
优选地,第一补气通道上设置有防止气流从压缩腔回流至第一滑片槽的第一单向阀。
优选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转子,第二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第二排气出口、第二滑片和第二滑片槽,第二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第二转子的外周,第二滑片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片槽内。
优选地,第二气缸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补气进口和第二补气通道,第二补气进口连通至第二滑片槽,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滑片槽,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气缸的压缩腔,第二滑片具有封闭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二滑动位置,第二补气通道和第二吸气进口连通时,第二滑片位于第一滑动位置,第二补气通道和第二吸气进口隔离时,第二滑片位于第一滑动位置。
优选地,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第二排气出口、第二滑片和第二滑片槽,第二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第一转子的外周,第二滑片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片槽内,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将压缩腔分隔为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第一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和第一补气通道均与第一压缩腔相连,第二吸气进口和第二排气出口与第二压缩腔相连。
优选地,第一气缸还包括第二补气进口和第二补气通道,第二补气进口连通至第二滑片槽,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滑片槽,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压缩腔,第二滑片具有封闭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第二补气通道的第二滑动位置,第二补气通道和第二吸气进口连通时,第二滑片位于第一滑动位置,第二补气通道和第二吸气进口隔离时,第二滑片位于第一滑动位置。
优选地,泵体组件包括第一吸气进口、第二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第二排气出口和第一补气进口,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和第一补气口,第一吸气进口连通至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进口连通至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出口连通至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出口连通至第二排气口,第一补气进口连通至第一补气口。
优选地,当泵体组件包括第一吸气进口、第二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第二排气出口、第一补气进口和第二补气进口时,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一补气口和第二补气口,第一吸气进口连通至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进口连通至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出口连通至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出口连通至第二排气口,第一补气进口连通至第一补气口,第二补气进口连通至第二补气口。
优选地,当压缩机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和第一补气口时,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节流装置和第一补气装置,第一补气装置连通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通至压缩机的第一排气口,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通至第一换热器,第一四通阀的第三接口连通至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第一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通至第二换热器;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通至压缩机的第二排气口,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通至第三换热器,第二四通阀的第三接口连通至压缩机的第二吸气口,第二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通至第四换热器;第一补气装置的气体出口连通有第一补气支路,第一补气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一补气口。
优选地,第一补气装置包括第一闪发器,第一闪发器的进口连通至第一换热器,第一闪发器的液体出口连通至第二换热器,第一闪发器的气体出口连通至第一补气支路。
优选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补气口,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补气装置,第二补气装置设置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之间,第二补气装置的气体出口连通有第二补气支路,第二补气支路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补气口。
优选地,压缩机还包括回油口,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接有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回油支路连接至回油口,油分离器的进气口通过排气支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排气口,回油支路上设置有回油毛细管。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转子,第一气缸具有压缩腔,第一转子偏心设置在压缩腔内,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第一补气进口和第一补气通道,第一补气通道可选择地与第一补气进口连通,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和第一滑片槽,第一滑片槽位于第一吸气进口和第一排气出口之间,第一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第一转子的外周以将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通至吸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关闭;和/或,当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该空调系统的压缩机中所采用的泵体组件,在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通至吸气腔时,此时由于第一吸气进口压力较小,因此将第一补气通道关闭之后,压力较高的补气就无法通过第一补气通道进入到吸气腔内,也就可以避免吸气腔的压力大于第一吸气进口压力,进而可以避免发生补气回流问题,使得压缩机能够正常吸气压缩。在第一补气通道与与第一吸气进口通过第一转子和第一滑片隔开之后,第一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就能够提高压缩机的补气效率,并且有效防止在排气腔中压力过大时,气态冷媒沿着第一补气通道反向流动至第一补气进口发生补气回流,减小补气阻力,增强补气效果。由于第一补气通道设置在缸体上,并未设置在第一滑片上,因此不会对第一滑片的结构造成损坏,能够有效保证第一滑片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第一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第一气缸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压缩腔第一种连通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压缩腔第二种连通方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压缩腔第一种连通方式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压缩腔第二种连通方式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压缩腔第三种连通方式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压缩腔第四种连通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2、第一气缸;3、第一转子;4、壳体;5、第一吸气进口;6、第一排气出口;7、第一补气进口;8、第一补气通道;9、第一滑片;10、第一滑片槽;11、第一单向阀;12、第二气缸;301、第二转子;13、第二吸气进口;14、第二排气出口;15、第二滑片;16、第二滑片槽;17、第一压缩腔;18、第二压缩腔;19、第二补气进口;20、第二补气通道;21、第一四通阀;22、第二四通阀;23、第一换热器;24、第二换热器;25、第三换热器;26、第四换热器;27、第一补气支路;28、第一闪发器;29、第二补气支路;30、第二闪发器;31、第一节流单元;32、第二节流单元;33、第三节流单元;34、第四节流单元;35、第一截止阀;36、第二截止阀;37、第一弹簧;38、第二弹簧;39、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图5和图6以及图9至图12中的实线箭头表示该管路处于连通状态,虚线箭头表示,该管路处于断开状态。
结合参见图1至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压缩机1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2和第一转子3,第一气缸2具有压缩腔,第一转子3偏心设置在压缩腔内,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5、第一排气出口6、第一补气进口7和第一补气通道8,第一补气通道8可选择地与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9和第一滑片槽10,第一滑片槽10位于第一吸气进口5和第一排气出口6之间,第一滑片9的第一端抵接在第一转子3的外周以将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通至吸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8关闭;和/或,当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在第一滑片槽10内还设置有第一弹簧37,该第一弹簧37向第一滑片9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第一滑片9的外端始终抵接在第一转子3的外周,从而将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
该空调系统的压缩机1中所采用的泵体组件,在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通至吸气腔时,此时由于第一吸气进口5压力较小,因此将第一补气通道8关闭之后,压力较高的补气就无法通过第一补气通道8进入到吸气腔内,也就可以避免吸气腔的压力大于第一吸气进口5压力,进而可以避免发生补气回流问题,使得压缩机1能够正常吸气压缩。在第一补气通道8与与第一吸气进口5通过第一转子3和第一滑片9隔开之后,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就能够提高压缩机1的补气效率,并且有效防止在排气腔中压力过大时,气态冷媒从压缩腔内沿着第一补气通道8反向流动至第一补气进口7发生补气回流,减小补气阻力,增强补气效果。由于第一补气通道8设置在缸体上,并未设置在第一滑片9上,因此不会对第一滑片9的结构造成损坏,能够有效保证第一滑片9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第一滑片9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片槽10内,第一补气通道8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滑片槽10,另一端连接至压缩腔,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至第一滑片槽10;当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连通第一滑片槽10和排气腔,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断开连通。第一滑片9在第一滑片槽10内滑动,第一补气通道8连通至第一滑片槽10的端口设置在第一滑片9的滑动路径上,随着第一滑片9的滑动位置的变化,第一补气通道8被第一滑片9封闭,与第一补气进口7断开连通,或者是被第一滑片9打开,与第一补气进口7进行连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利用第一滑片9在第一滑片槽10内的滑动位置,来实现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补气进口7的连通和断开的控制,使得第一补气通道8能够在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连通第一滑片槽10和排气腔,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断开连通。此种结构仅利用第一滑片9的滑动位置实现第一补气通道8的补气状态的调节,利用滑片运动自动实现补气的开启与关闭,不会对第一滑片9的结构造成破坏,有效延长第一滑片9的使用寿命,避免了补气回流,增强补气效果。采用上述方案之后,能够在大压比条件下开启补气,有效改善压缩机大压比条件下压缩效率。
优选地,第一滑片9具有封闭第一补气通道8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第一补气通道8的第二滑动位置,在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通至吸气腔的状态下,第一滑片9位于第一滑动位置;在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排气腔的状态下,第一滑片9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二滑动位置,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一滑动位置。在泵体组件工作时,当第一转子3转动到距离第一滑片槽10最远位置时,此时第一滑片9运动至最大伸出长度,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第一补气通道8能够向压缩腔进行补气。当第一转子3转动到第一滑片槽10所在位置时,此时第一滑片9完全缩回,封挡在第一补气通道8的端口位置,断开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补气进口7之间的连通,通过合理的设计第一滑片9的长度,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对第一补气通道8的打开或者关闭的控制。
优选地,第一补气通道8上设置有防止气流从压缩腔回流至第一滑片槽10的第一单向阀11。该第一单向阀11可以防止在第一补气通道8与排气腔相连时,排气腔内压力过大导致高压冷媒从第一补气通道8回流的问题,提高补气效果,提高压缩机冷媒压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选地,第一单向阀11设置在第一补气通道8靠近压缩腔的一端,能够避免高压空气在第一补气通道8内积聚过多,减小补气阻力。
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12和第二转子301,第二气缸1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3、第二排气出口14、第二滑片15和第二滑片槽16,第二滑片15的第一端抵接在第二转子301的外周,第二滑片15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片槽16内。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2相配合,可以形成双缸单级压缩,提高系统能效水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形成第一压缩腔,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形成第二压缩腔,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12分别为独立气缸,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分别成型在独立的气缸上。第二气缸12的第二滑片槽16内还设置有第二弹簧38,该第二弹簧38用于向第二滑片15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第二滑片15始终抵接在第二转子301上,从而将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12分别单独存在,因此,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形成第一压缩腔17,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形成第二压缩腔18。
当泵体组件包括第一吸气进口5、第二吸气进口13、第一排气出口6、第二排气出口14和第一补气进口7时,压缩机1还包括第一吸气口a、第二吸气口b、第一排气口d、第二排气口e和第一补气口c,第一吸气进口5连通至第一吸气口a,第二吸气进口13连通至第二吸气口b,第一排气出口6连通至第一排气口d,第二排气出口14连通至第二排气口e,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至第一补气口c。
当压缩机1包括第一吸气口a、第二吸气口b、第一排气口d、第二排气口e和第一补气口c时,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四通阀21、第二四通阀22、第一换热器23、第二换热器24、第三换热器25、第四换热器26、节流装置和第一补气装置,第一补气装置连通在第一换热器23和第二换热器24之间,第一四通阀21的第一接口连通至压缩机1的第一排气口d,第一四通阀21的第二接口连通至第一换热器23,第一四通阀21的第三接口连通至压缩机1的第一吸气口a,第一四通阀21的第四接口连通至第二换热器24;第二四通阀22的第一接口连通至压缩机1的第二排气口e,第二四通阀22的第二接口连通至第三换热器25,第二四通阀22的第三接口连通至压缩机1的第二吸气口b,第二四通阀22的第四接口连通至第四换热器26;第一补气装置的气体出口连通有第一补气支路27,第一补气支路27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一补气口c。
在本实施例中,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3与第一补气装置之间的第一节流单元31,以及设置在第一补气装置与第二换热器24之间的第二节流单元32,还包括设置在第三换热器25与第四换热器26之间的第三节流单元33,在第一补气支路27上还设置有第一截止阀35,用于控制第一补气支路27的通断。
第一补气装置包括第一闪发器28,第一闪发器28的进口连通至第一换热器23,第一闪发器28的液体出口连通至第二换热器24,第一闪发器28的气体出口连通至第一补气支路27。冷媒进入到第一闪发器28内后,被第一闪发器28闪发,形成大量气态冷媒,这部分气态冷媒从第一补气支路27经第一补气口c进入压缩机内,对压缩机进行补气增焓,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性能,提高空调的工作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泵体组件的第一转子3开始转动,当第一转子3转动到第一滑片槽10所在位置时,第一滑片9向第一滑片槽10内滑动,封挡第一补气通道8,此时虽然第一吸气进口5与第一补气通道8共同连通至压缩腔,但是第一补气通道8不会对压缩腔进行补气,因此压缩腔可以从第一吸气进口5处正常吸气,不会发生压缩腔内由于补气进入造成压力过大,补气向第一吸气进口5回流的问题。当第一转子3沿着顺时针继续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转子3越过第一吸气进口5,此时第一吸气进口5与第一补气通道8之间互不连通,第一吸气进口5继续与吸气腔连通进行吸气,第一补气通道8与排气腔连通。此时第一滑片9向着滑出第一滑片槽10的方向滑动,由于滑动距离过小,因此第一补气通道8仍然被封堵,无法打开,第一补气通道8仍然不会向排气腔提供补气。
当第一转子3继续转动一定角度后,此时第一滑片9向着第一滑片槽10滑出的距离增加,使得第一滑片9滑出第一补气通道8的端口所在位置,打开第一补气通道8,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补气经第一补气进口7和第一补气通道8进入到排气腔内,对压缩机进行补气。当第一转子3转动到距离第一滑片槽10最远位置处,此时第一滑片9运动到最大滑动位置,第一补气通道8仍然打开,持续向排气腔进行补气。
当第一转子3继续顺时针转动到一定角度后,此时排气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当排气腔内的压力增大到大于第一补气通道8内的补气压力时,此时在第一单向阀11的作用下,可以有效防止排气腔内的高压冷媒沿着第一补气通道8反向回流,保证压缩机的压缩性能,从而有效改善大压比条件下的压缩效率。
当第一转子3继续转动到第一补气通道8和第一排气出口6之间时,此时第一补气通道8和第一排气出口6隔开,且第一补气通道8和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通至吸气腔,第一滑片9向第一滑片槽10内滑动,封挡在第一补气通道8的端口,使得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补气进口7断开连通,第一补气通道8不再向吸气腔补气。通过上述的循环过程,可以有效保证当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通至吸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8关闭;当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排气腔时,第一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提高压缩机1的补气效率,并且有效防止在排气腔中压力过大时,气态冷媒从压缩腔内沿着第一补气通道8反向流动至第一补气进口7发生补气回流,减小补气阻力,增强补气效果。
当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可以省去第一单向阀11,通过合理设计第一补气通道8与压缩腔的连通位置以及第一补气通道8与第一滑片槽10的连通位置来避免排气腔压力过大发生的补气回流问题。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3、第二排气出口14、第二滑片15和第二滑片槽16,第二滑片15的第一端抵接在第一转子3的外周,第二滑片15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片槽16内,第一滑片9和第二滑片15将压缩腔分隔为第一压缩腔17和第二压缩腔18,第一吸气进口5、第一排气出口6和第一补气通道8均与第一压缩腔17相连,第二吸气进口13和第二排气出口14与第二压缩腔18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被第一滑片9和第二滑片15分成两个压缩腔,也即两个压缩腔是位于一个气缸上的,因此可以减少气缸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与两个气缸的结构不同的是,第一压缩腔17和第二压缩腔18均是位于第一气缸2上,并由第一气缸2上的两个滑片分隔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缩腔17的工作过程和原理与上一实施方式基本相似,只需要根据需要来调整第一滑片9和第二滑片15之间的夹角即可。
以下以制热运行模式为例说明空调系统运行过程:
常温制热运行时,第一截止阀35关闭,形成图5的连接方式。由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经第一排气口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一四通阀21进入第一换热器23,冷凝放热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单元31、第一闪发器28和第二节流单元32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二换热器24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一吸气口a进入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中压缩;由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经第一排气口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二四通阀22进入第三换热器25,冷凝放热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三节流单元33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四换热器26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二吸气口b进入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中压缩。此时,第三换热器25中的冷凝压力高于第一换热器23中的冷凝压力,形成梯级加热;而第三换热器25和第四换热器26中的蒸发压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低温及超低温制热运行时,第一截止阀35开启,形成图6连接方式。由第一压缩腔17经第一排气口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一四通阀21进入第一换热器23,冷凝放热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单元31节流降压后变为中温中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一闪发器28,在第一闪发器28中,制冷剂气体和液体分离,制冷剂液体经第二节流单元32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二换热器24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一吸气口a进入第一压缩腔17中压缩,压缩过程中与由第一闪发器28出来的、经第一补气口c进入的制冷剂气体混合并进一步压缩后经第一排气口d排出;由第二压缩腔18经排气后e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二四通阀22进入第三换热器25,冷凝放热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三节流单元33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四换热器26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二吸气口b进入第二压缩腔18中压缩。此时,第三换热器25中的冷凝压力高于第一换热器23中的冷凝压力,形成梯级加热;而第三换热器25和第四换热器26中的蒸发压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的节流单元例如为电子膨胀阀等。
结合参见图7至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气缸12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补气进口19和第二补气通道20,第二补气进口19连通至第二滑片槽16,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滑片槽16,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第二滑片15具有封闭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二滑动位置,第二补气通道20和第二吸气进口13连通时,第二滑片15位于第一滑动位置,第二补气通道20和第二吸气进口13隔离时,第二滑片15位于第一滑动位置。在第二补气通道20的靠近压缩腔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9,用以防止压缩腔内冷媒压力过大时,冷媒从压缩腔内向第二补气通道20回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12分别单独存在,因此,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形成第一压缩腔17,第二气缸12形成第二压缩腔18。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12的第二补气通道20的工作方式和原理与第一气缸2的第一补气通道8的工作方式和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详述。
优选地,压缩机1还包括第二补气口f,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补气装置,第二补气装置设置在第三换热器25和第四换热器26之间,第二补气装置的气体出口连通有第二补气支路29,第二补气支路29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二补气口f。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补气装置为第二闪发器30,节流装置包括第三节流单元33以及第四节流单元34,其中第三节流单元33设置在第二闪发器30和第三换热器25之间,第四节流单元34设置在第二闪发器30和第四换热器26之间。第二闪发器30闪发的气态冷媒通过第二补气支路29经第二补气口进入压缩机内,对压缩机进行补气增焓,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性能。
优选地,在第二补气支路29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36。
优选地,压缩机1还包括回油口,第一四通阀21的第一接口连接有油分离器40,油分离器40的出油口通过回油支路41连接至回油口,油分离器40的进气口通过排气支路42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排气口,回油支路41上设置有回油毛细管43。通过增加油分离器40和回油毛细管43,能够方便地实现压缩机回油,使得压缩机内的油液能够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运行时,可以分为如下运行过程:
常温制热运行时,第一截止阀35和第二截止阀36关闭,形成图9中的连接方式。
低温制热运行时,第一截止阀35或第二截止阀36开启,形成图10和图11中连接方式。
超低温制热运行时,第一截止阀35和第二截止阀36开启,形成图12中的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的运行过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第二闪发器30以及第二补气支路29,且在压缩机上增加了第二补气口f,从而使得压缩机具有两个补气口,可以进行双路补气,提高补气增焓效果。
优选地,本发明的压缩机包括壳体4,第一吸气口a、第二吸气口b、第一补气口c、第二补气口f、第一排气口d以及第二排气口e均是设置在壳体4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包括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2)和第一转子(3),所述第一气缸(2)具有压缩腔,所述第一转子(3)偏心设置在所述压缩腔内,所述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5)、第一排气出口(6)、第一补气进口(7)和第一补气通道(8),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9)和第一滑片槽(10),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所述第一滑片槽(10)位于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和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之间,所述第一滑片(9)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转子(3)的外周以将所述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
当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通至所述吸气腔时,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关闭;
所述第一滑片(9)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片槽(10)内,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滑片槽(10),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腔,所述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至所述第一滑片槽(10),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连通至所述第一滑片槽(10)的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片(9)的滑动路径上;所述第一滑片(9)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补气的开启与关闭,且未对所述第一滑片(9)的结构造成破坏;
当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所述排气腔时,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连通所述第一滑片槽(10)和所述排气腔,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断开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片(9)具有封闭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的第二滑动位置,
在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通至所述吸气腔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滑片(9)位于第一滑动位置;
在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通至所述排气腔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滑片(9)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二滑动位置,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一滑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8)上设置有防止气流从压缩腔回流至所述第一滑片槽(10)的第一单向阀(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12)和第二转子(301),所述第二气缸(1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3)、第二排气出口(14)、第二滑片(15)和第二滑片槽(16),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转子(301)的外周,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片槽(16)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12)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补气进口(19)和第二补气通道(20),所述第二补气进口(19)连通至所述第二滑片槽(16),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滑片槽(16),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所述第二滑片(15)具有封闭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的第二滑动位置,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和所述第二吸气进口(13)连通时,所述第二滑片(15)位于第一滑动位置,所述第二补气通道(20)和所述第二吸气进口(13)隔离时,所述第二滑片(15)位于第一滑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3)、第二排气出口(14)、第二滑片(15)和第二滑片槽(16),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转子(3)的外周,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片槽(16)内,所述第一滑片(9)和所述第二滑片(15)将所述压缩腔分隔为第一压缩腔(17)和第二压缩腔(18),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第一排气出口(6)和第一补气通道(8)均与所述第一压缩腔(17)相连,所述第二吸气进口(13)和所述第二排气出口(14)与所述第二压缩腔(18)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泵体组件包括第一吸气进口(5)、第二吸气进口(13)、第一排气出口(6)、第二排气出口(14)和第一补气进口(7)时,所述压缩机(1)还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和第一补气口,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进口(13)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连通至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出口(14)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至所述第一补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泵体组件包括第一吸气进口(5)、第二吸气进口(13)、第一排气出口(6)、第二排气出口(14)、第一补气进口(7)和第二补气进口(19)时,所述压缩机(1)还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一补气口和第二补气口,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连通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进口(13)连通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连通至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出口(14)连通至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补气进口(7)连通至所述第一补气口,所述第二补气进口(19)连通至所述第二补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和第一补气口,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四通阀(21)、第二四通阀(22)、第一换热器(23)、第二换热器(24)、第三换热器(25)、第四换热器(26)、节流装置和第一补气装置,
所述第一补气装置连通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3)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4)之间,
所述第一四通阀(21)的第一接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四通阀(21)的第二接口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3),所述第一四通阀(21)的第三接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一四通阀(21)的第四接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换热器(24);
所述第二四通阀(22)的第一接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四通阀(22)的第二接口连通至所述第三换热器(25),所述第二四通阀(22)的第三接口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四通阀(22)的第四接口连通至所述第四换热器(26);
所述第一补气装置的气体出口连通有第一补气支路(27),所述第一补气支路(27)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补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气装置包括第一闪发器(28),所述第一闪发器(28)的进口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3),所述第一闪发器(28)的液体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换热器(24),所述第一闪发器(28)的气体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一补气支路(27)。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还包括第二补气口,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补气装置,所述第二补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换热器(25)和所述第四换热器(26)之间,所述第二补气装置的气体出口连通有第二补气支路(29),所述第二补气支路(29)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补气口。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还包括回油口,所述第一四通阀(21)的第一接口连接有油分离器(40),所述油分离器(40)的出油口通过回油支路(41)连接至所述回油口,所述油分离器(40)的进气口通过排气支路(42)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第一排气口,所述回油支路(41)上设置有回油毛细管(43)。
CN201710758667.1A 2017-08-29 2017-08-29 空调系统 Active CN1077407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8667.1A CN107740765B (zh) 2017-08-29 2017-08-29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8667.1A CN107740765B (zh) 2017-08-29 2017-08-29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0765A CN107740765A (zh) 2018-02-27
CN107740765B true CN107740765B (zh) 2024-05-07

Family

ID=61235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58667.1A Active CN107740765B (zh) 2017-08-29 2017-08-29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407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6833A (zh) * 2020-02-27 2020-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
CN112432381A (zh) * 2020-12-04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13202763B (zh) * 2021-05-31 2022-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膨胀机
CN115247922A (zh) * 2022-06-27 2022-10-28 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压缩机冷媒回流到闪蒸罐的自动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7982A (ja) * 2000-01-20 2001-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202579189U (zh) * 2011-11-17 2012-12-05 合肥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具有喷气增焓功能的旋转压缩机
CN105626523A (zh) * 2014-11-05 2016-06-0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空调系统和压缩机控制方法
CN205876715U (zh) * 2016-07-25 2017-01-11 清华大学 一种带中间补气结构的单缸滚动转子压缩机
CN207501477U (zh) * 2017-08-29 2018-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7982A (ja) * 2000-01-20 2001-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202579189U (zh) * 2011-11-17 2012-12-05 合肥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具有喷气增焓功能的旋转压缩机
CN105626523A (zh) * 2014-11-05 2016-06-0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空调系统和压缩机控制方法
CN205876715U (zh) * 2016-07-25 2017-01-11 清华大学 一种带中间补气结构的单缸滚动转子压缩机
CN207501477U (zh) * 2017-08-29 2018-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0765A (zh)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6087B (zh) 空调系统
CN107740765B (zh) 空调系统
USRE42966E1 (en) Tandem compressors with discharge valve on connecting lines
CN107842486B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7576090B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7560210B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0507401C (zh) 中间回路上设有喷射器的容量可调涡旋压缩机制冷系统
CN100507400C (zh) 主回路上设有喷射器的容量可调涡旋压缩机制冷系统
CN211668056U (zh) 一种热泵的回油控制及压缩机变容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WO2024016748A1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双温空调系统
CN110806036A (zh) 一种热泵的回油控制及压缩机变容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7806717B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热泵
CN207113279U (zh) 空调系统
CN111486609B (zh)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1322240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7726661B (zh) 空调系统
CN106382760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7806415B (zh) 压缩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7501477U (zh) 空调系统
CN219281963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空调系统
CN112229101B (zh) 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WO2019100913A1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11121335B (zh) 空调系统
CN108426385B (zh) 热泵系统及空调器
CN218915143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