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6087B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6087B
CN107576087B CN201710758733.5A CN201710758733A CN107576087B CN 107576087 B CN107576087 B CN 107576087B CN 201710758733 A CN201710758733 A CN 201710758733A CN 107576087 B CN107576087 B CN 107576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ementing
air supplementing
channel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587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6087A (zh
Inventor
郑波
潘俊
梁祥飞
黄柏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107587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6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6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6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6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6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装置和补气装置,压缩机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排气口、补气口和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转子,第一气缸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补气进口、补气通道、第一滑片和第一滑片槽,第一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转子的外周以将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接至吸气腔时,补气通道关闭;当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接至排气腔时,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能够避免补气回流,同时保证滑片强度,降低补气阻力。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级转子压缩多采用双缸串联中间补气的形式,其压缩和补气过程为:经低压级气缸压缩的制冷剂经排气出口排出后与补气混合,然后进入高压级气缸进一步压缩。由此过程可知,大部分制冷剂需要经过两次吸气、两次排气过程,并在中间腔与补气混合,因此存在流动阻力损失和混合损失。
为解决该问题,并行压缩技术应运而生,所谓并行压缩技术,即通过设置两个容积不同的气缸——主气缸和辅气缸,主气缸对主路制冷剂进行压缩,辅气缸对补气进行压缩,压缩后再混合,这样主路制冷剂只需经过一次吸气和排气过程,并在压缩前避免与补气混合,避免了流动过程损失和混合损失。但是,从压缩过程看,并行压缩的压缩过程都属于单级压缩,在低温及超低温工况压比大的工况运行时,由于压比超出一般单级压缩压比范围,导致主气缸压缩过程效率快速降低。
另外,单缸补气技术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近年来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公开号为CN105673510A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通过滑片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其缺点在于细薄滑片内部增加补气通道及单向阀会降低滑片的强度,同时由于滑片内部补气孔径空间受限,流阻较大,在背压较高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小压差大流量补气。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能够避免补气回流,同时保证滑片强度,降低补气阻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装置和补气装置,压缩机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排气口和补气口,补气装置连接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接至压缩机的排气口,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补气装置的气体出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补气支路和第二补气支路,第一补气支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第二补气支路连接至补气口;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转子,第一气缸具有压缩腔,转子偏心设置在压缩腔内,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补气进口和补气通道,补气通道可选择地与补气进口连接,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和第一滑片槽,第一滑片槽位于第一吸气进口和第一排气出口之间,第一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转子的外周以将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接至吸气腔时,补气通道关闭;和/或,当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接至排气腔时,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
优选地,第一滑片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片槽内,补气通道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滑片槽,另一端连接至压缩腔,补气进口连接至第一滑片槽;当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接至排气腔时,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连接第一滑片槽和排气腔,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断开连接。
优选地,第一滑片具有封闭补气通道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补气通道的第二滑动位置,在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接至吸气腔的状态下,第一滑片位于第一滑动位置;在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接至排气腔的状态下,第一滑片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二滑动位置,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一滑动位置。
优选地,补气通道上设置有防止气流从压缩腔回流至滑片槽的单向阀。
优选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第二排气出口、第二滑片和第二滑片槽,第二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转子的外周,第二滑片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片槽内。
优选地,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第二排气出口、第二滑片和第二滑片槽,第二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转子的外周,第二滑片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片槽内,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将压缩腔分隔为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第一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和补气通道均与第一压缩腔相连,第二吸气进口和第二排气出口与第二压缩腔相连。
优选地,第一补气支路连接至第一吸气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优选地,补气装置包括第一闪发器,第一闪发器的进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第一闪发器的液体出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第一闪发器的气体出口分别连接至第一补气支路和第二补气支路。
优选地,补气装置包括第一闪发器和第二闪发器,第一闪发器的进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第一闪发器的液体出口连接至第二闪发器的进口,第一闪发器的气体出口连接至第一补气支路,第二闪发器的气体出口连接至第二补气支路,第二闪发器的液体出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
优选地,第一闪发器和第二闪发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单元。
优选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单元和第二节流单元,补气装置包括中间换热器,中间换热器包括形成换热结构的主通道和辅通道,主通道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主通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流单元连接至第二换热器,辅通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流单元连接至第一换热器,辅通道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补气支路和第二补气支路。
优选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吸气进口、第二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第二排气出口和补气进口,第一吸气进口连接至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进口连接至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出口和第二排气出口并联至排气口,补气进口连接至补气口。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装置和补气装置,压缩机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排气口和补气口,补气装置连接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四通阀的第一接口连接至压缩机的排气口,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补气装置的气体出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补气支路和第二补气支路,第一补气支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第二补气支路连接至补气口;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转子,第一气缸具有压缩腔,转子偏心设置在压缩腔内,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第一排气出口、补气进口和补气通道,补气通道可选择地与补气进口连接,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和第一滑片槽,第一滑片槽位于第一吸气进口和第一排气出口之间,第一滑片的第一端抵接在转子的外周以将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接至吸气腔时,补气通道关闭;和/或,当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接至排气腔时,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该空调系统的压缩机中所采用的泵体组件,在补气通道与第一吸气进口共同连接至吸气腔时,此时由于第一吸气进口压力较小,因此将补气通道关闭之后,压力较高的补气就无法通过补气通道进入到吸气腔内,也就可以避免吸气腔的压力大于第一吸气进口压力,进而可以避免发生补气回流问题,使得压缩机能够正常吸气压缩。在补气通道与与第一吸气进口通过转子和第一滑片隔开之后,补气通道与第一排气出口共同连接至排气腔时,补气通道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就能够提高压缩机的补气效率,并且有效防止在排气腔中压力过大时,气态冷媒沿着补气通道反向流动至第一补气进口发生补气回流,减小补气阻力,增强补气效果。由于补气通道设置在缸体上,并未设置在第一滑片上,因此不会对第一滑片的结构造成损坏,能够有效保证第一滑片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第一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第二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第一气缸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压缩腔第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压缩腔第二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压缩腔第三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2、第一气缸;3、转子;4、壳体;5、第一吸气进口;6、第一排气出口;7、补气进口;8、补气通道;9、第一滑片;10、第一滑片槽;11、第一单向阀;12、第二气缸;13、第二吸气进口;14、第二排气出口;15、第二滑片;16、第二滑片槽;17、第一压缩腔;18、第二压缩腔;19、四通阀;20、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第一补气支路;23、第二补气支路;24、第一闪发器;25、第二闪发器;26、第一节流单元;27、第二节流单元;28、中间换热器;29、第一控制阀;30、第二控制阀;31、第三控制阀;32、第三节流单元;33、第一弹簧;3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19、第一换热器20、第二换热器21、节流装置和补气装置,压缩机1包括第一吸气口a、第二吸气口c、排气口d和补气口b,补气装置连接在第一换热器20和第二换热器21之间,四通阀19的第一接口连接至压缩机1的排气口d,四通阀19的第二接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0,四通阀19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压缩机1的第一吸气口a,四通阀19的第四接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21,补气装置的气体出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补气支路22和第二补气支路23,第一补气支路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吸气口a和第二吸气口c,第二补气支路23连接至补气口b;压缩机1包括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2和转子3,第一气缸2具有压缩腔,转子3偏心设置在压缩腔内,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5、第一排气出口6、补气进口7和补气通道8,补气通道8可选择地与补气进口7连接,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9和第一滑片槽10,第一滑片槽10位于第一吸气进口5和第一排气出口6之间,第一滑片9的第一端抵接在转子3的外周以将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当补气通道8与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接至吸气腔时,补气通道8关闭;和/或,当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接至排气腔时,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在第一滑片槽10内还设置有第一弹簧33,该第一弹簧33向第一滑片9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第一滑片9的外端始终抵接在转子3的外周,从而将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
该空调系统的压缩机1中所采用的泵体组件,在补气通道8与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接至吸气腔时,此时由于第一吸气进口5压力较小,因此将补气通道8关闭之后,压力较高的补气就无法通过补气通道8进入到吸气腔内,也就可以避免吸气腔的压力大于第一吸气进口5压力,进而可以避免发生补气回流问题,使得压缩机1能够正常吸气压缩。在补气通道8与与第一吸气进口5通过转子3和第一滑片9隔开之后,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接至排气腔时,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就能够提高压缩机1的补气效率,并且有效防止在排气腔中压力过大时,气态冷媒从压缩腔内沿着补气通道8反向流动至补气进口7发生补气回流,减小补气阻力,增强补气效果。由于补气通道8设置在缸体上,并未设置在第一滑片9上,因此不会对第一滑片9的结构造成损坏,能够有效保证第一滑片9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吸气进口13和第二排气出口14,第一吸气进口5连接至第一吸气口a,第二吸气进口13连接至第二吸气口c,第一排气出口6和第二排气出口14并联至排气口d,补气进口7连接至补气口b。
优选地,第一滑片9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片槽10内,补气通道8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滑片槽10,另一端连接至压缩腔,补气进口7连接至第一滑片槽10;当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接至排气腔时,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连通第一滑片槽10和排气腔,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断开连通。第一滑片9在第一滑片槽10内滑动,补气通道8连接至第一滑片槽10的端口设置在第一滑片9的滑动路径上,随着第一滑片9的滑动位置的变化,补气通道8被第一滑片9封闭,与补气进口7断开连通,或者是被第一滑片9打开,与补气进口7进行连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利用第一滑片9在第一滑片槽10内的滑动位置,来实现补气通道8与补气进口7的连通和断开的控制,使得补气通道8能够在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接至排气腔时,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连接第一滑片槽10和排气腔,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断开连接。此种结构仅利用第一滑片9的滑动位置实现补气通道8的补气状态的调节,利用滑片运动自动实现补气的开启与关闭,不会对第一滑片9的结构造成破坏,有效延长第一滑片9的使用寿命,避免了补气回流,增强补气效果。采用上述方案之后,能够在大压比条件下开启补气,有效改善压缩机大压比条件下压缩效率。
优选地,第一滑片9具有封闭补气通道8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补气通道8的第二滑动位置,在补气通道8与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接至吸气腔的状态下,第一滑片9位于第一滑动位置;在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接至排气腔的状态下,第一滑片9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二滑动位置,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一滑动位置。在泵体组件工作时,当转子3转动到距离第一滑片槽10最远位置时,此时第一滑片9运动至最大伸出长度,补气通道8与补气进口7连通,补气通道8能够向压缩腔进行补气。当转子3转动到第一滑片槽10所在位置时,此时第一滑片9完全缩回,封挡在补气通道8的端口位置,断开补气通道8与补气进口7之间的连通,通过合理的设计第一滑片9的长度,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对补气通道8的打开或者关闭的控制。
优选地,补气通道8上设置有防止气流从压缩腔回流至滑片槽的单向阀11。该第一单向阀11可以防止在补气通道8与排气腔相连时,排气腔内压力过大导致高压冷媒从补气通道8回流的问题,提高补气效果,提高压缩机冷媒压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选地,第一单向阀11设置在补气通道8靠近压缩腔的一端,能够避免高压空气在补气通道8内积聚过多,减小补气阻力。
优选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12,第二气缸1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3、第二排气出口14、第二滑片15和第二滑片槽16,第二滑片15的第一端抵接在转子3的外周,第二滑片15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片槽16内。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2相配合,可以形成双缸单级压缩,提高系统能效水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形成第一压缩腔,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形成第二压缩腔,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12分别为独立气缸,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分别成型在独立的气缸上。第二气缸12的第二滑片槽16内还设置有第二弹簧34,该第二弹簧34用于向第二滑片15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第二滑片15始终抵接在转子3上,从而将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12分别单独存在,因此,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形成第一压缩腔17,第二气缸12的压缩腔形成第二压缩腔18。
优选地,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3、第二排气出口14、第二滑片15和第二滑片槽16,第二滑片15的第一端抵接在转子3的外周,第二滑片15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片槽16内,第一滑片9和第二滑片15将压缩腔分隔为第一压缩腔17和第二压缩腔18,第一吸气进口5、第一排气出口6和补气通道8均与第一压缩腔17相连,第二吸气进口13和第二排气出口14与第二压缩腔18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的压缩腔被第一滑片9和第二滑片15分成两个压缩腔,也即两个压缩腔是位于一个气缸上的,因此可以减少气缸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与两个气缸的结构不同的是,第一压缩腔17和第二压缩腔18均是位于第一气缸2上,并由第一气缸2上的两个滑片分隔而成。
优选地,第一补气支路22连接至第一吸气口a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缩腔17的工作过程和原理与上一实施方式基本相似,只需要根据需要来调整第一滑片9和第二滑片15之间的夹角即可。
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补气装置包括第一闪发器24,第一闪发器24的进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0,第一闪发器24的液体出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21,第一闪发器24的气体出口分别连接至第一补气支路22和第二补气支路23。
冷媒进入到第一闪发器24内后,被第一闪发器24闪发,形成大量气态冷媒,这部分气态冷媒从第一补气支路22经第二吸气口c进入压缩机内,对压缩机进行补气增焓,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性能,提高空调的工作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泵体组件的转子3开始转动,当转子3转动到第一滑片槽10所在位置时,第一滑片9向第一滑片槽10内滑动,封挡补气通道8,此时虽然第一吸气进口5与补气通道8共同连接至压缩腔,但是补气通道8不会对压缩腔进行补气,因此压缩腔可以从第一吸气进口5处正常吸气,不会发生压缩腔内由于补气进入造成压力过大,补气向第一吸气进口5回流的问题。当转子3沿着顺时针继续转动的过程中,转子3越过第一吸气进口5,此时第一吸气进口5与补气通道8之间互不连通,第一吸气进口5继续与吸气腔连通进行吸气,补气通道8与排气腔连通。此时第一滑片9向着滑出第一滑片槽10的方向滑动,由于滑动距离过小,因此补气通道8仍然被封堵,无法打开,补气通道8仍然不会向排气腔提供补气。
当转子3继续转动一定角度后,此时第一滑片9向着第一滑片槽10滑出的距离增加,使得第一滑片9滑出补气通道8的端口所在位置,打开补气通道8,补气通道8与补气进口7连通,补气经补气进口7和补气通道8进入到排气腔内,对压缩机进行补气。当转子3转动到距离第一滑片槽10最远位置处,此时第一滑片9运动到最大滑动位置,补气通道8仍然打开,持续向排气腔进行补气。
当转子3继续顺时针转动到一定角度后,此时排气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当排气腔内的压力增大到大于补气通道8内的补气压力时,此时在单向阀11的作用下,可以有效防止排气腔内的高压冷媒沿着补气通道8反向回流,保证压缩机的压缩性能,从而有效改善大压比条件下的压缩效率。
当转子3继续转动到补气通道8和第一排气出口6之间时,此时补气通道8和第一排气出口6隔开,且补气通道8和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接至吸气腔,第一滑片9向第一滑片槽10内滑动,封挡在补气通道8的端口,使得补气通道8与补气进口7断开连通,补气通道8不再向吸气腔补气。通过上述的循环过程,可以有效保证当补气通道8与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接至吸气腔时,补气通道8关闭;当补气通道8与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接至排气腔时,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提高压缩机1的补气效率,并且有效防止在排气腔中压力过大时,气态冷媒从压缩腔内沿着补气通道8反向流动至补气进口7发生补气回流,减小补气阻力,增强补气效果。
当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可以省去单向阀11,通过合理设计补气通道8与压缩腔的连通位置以及补气通道8与第一滑片槽10的连通位置来避免排气腔压力过大发生的补气回流问题。
下面以制热运行模式为例说明空调系统运行过程:
常温制热运行时,第二控制阀30和第三控制阀31关闭,第一控制阀29开启,此时第一吸气口a和第二吸气口c吸气压力相同,排气腔中压力相同,即形成图5中的连接方式。由压缩机1的排气口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四通阀19后在第一换热器20中冷凝放热,变为高压中温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一节流单元26、第一闪发器24和第二节流单元27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二换热器21中吸热蒸发,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吸气口a和第二吸气口c,在第一压缩腔17和第二压缩腔18中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由排气口d排出。
低温制热运行时,第二控制阀30开启,第三控制阀31和第一控制阀29关闭,此时第一吸气口a和第二吸气口c处的压力不同,排气腔中压力相同,即形成图6中的连接方式。由压缩机1的排气口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四通阀19后在第一换热器20中冷凝放热,变为高压中温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一节流单元26节流后变为中温中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一闪发器24,在第一闪发器24中,气体部分经补气支路进入第二吸气口c,然后在第二压缩腔18中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排至排气口d,闪发器中的液体部分经第二节流单元27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二换热器21中吸热蒸发,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进入压缩第一吸气口a,在第一压缩腔17中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排至排气口d,与第二压缩腔18排出的过热气体混合后由排气口d排出。
超低温制热运行时,第二控制阀30和第三控制阀31开启,第一控制阀29关闭,此时第一吸气口a和第二吸气口c处压力不同,排气腔中压力相同,且补气口b处有制冷剂气体喷入,形成图7中的连接方式。由压缩机1的排气口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四通阀19后在第一换热器20中冷凝放热,变为高压中温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一节流单元26节流后变为中温中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一闪发器24,在第一闪发器24中,气体部分分为两个支路,第一支路气体经补气支路进入第二吸气口c,然后在第二压缩腔18中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排至排气口d,第二支路气体经补气支路进入补气口b,而闪发器中的液体部分经第二节流单元27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二换热器21中吸热蒸发,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进入压缩第一吸气口a,在第一压缩腔17中压缩,并在压缩过程中与由补气口b喷入的制冷剂气体混合后进一步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排至排气口d,与第二压缩腔18排出的过热气体混合后由排气口d排出。
上述的第一控制阀29、第二控制阀30和第三控制阀31例如为截止阀。
结合参见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补气装置包括第一闪发器24和第二闪发器25,第一闪发器24的进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0,第一闪发器24的液体出口连接至第二闪发器25的进口,第一闪发器24的气体出口连接至第一补气支路22,第二闪发器25的气体出口连接至第二补气支路23,第二闪发器25的液体出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2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闪发器串联的方式,能够利用第二闪发器25对从第一闪发器24流出的液态冷媒进一步进行闪发,提高对压缩机的补气增焓效果,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性能。
优选地,第一闪发器24和第二闪发器2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单元32。该第三节流单元32可以对从第一闪发器24进入第二闪发器25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媒的气化效果,提高压缩机的补气增焓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闪发器24的气体出口连接至第一补气支路22,第二闪发器25的气体出口连接至第二补气支路23,第一补气支路22连接至第二吸气口c,第二补气支路23连接至补气口b,因此在第二控制阀30和第三控制阀31开启,第一控制阀29关闭时,第一压缩腔17和第二压缩腔18内的吸气圧力不同,排气腔中压力相同。
结合参见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单元26和第二节流单元27,补气装置包括中间换热器28,中间换热器28包括形成换热结构的主通道和辅通道,主通道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0,主通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节流单元27连接至第二换热器21,辅通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节流单元26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0,辅通道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补气支路22和第二补气支路23。
在本实施例中,与采用闪发器系统不同的是,第一节流单元26将流经辅通道的制冷剂节流降压,变成中温中压的两相混合物,并与流经主通道的制冷剂换热,吸收主通道制冷剂放出的热量后经补气支路进入第二吸气口c和/或补气口b,主通道中制冷剂在与辅通道中制冷剂换热器后被进一步过冷,然后经第二节流单元27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二换热器21。
优选地,本发明的压缩机包括壳体4,第一吸气口a、第二吸气口c、补气口b和排气口d均是设置在壳体4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19)、第一换热器(20)、第二换热器(21)、节流装置和补气装置,所述压缩机(1)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排气口和补气口,
所述补气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1)之间,
所述四通阀(19)的第一接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所述四通阀(19)的第二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0),所述四通阀(19)的第三接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1)的第一吸气口,所述四通阀(19)的第四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21),
所述补气装置的气体出口分别连接有第一补气支路(22)和第二补气支路(23),所述第一补气支路(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补气支路(23)连接至所述补气口;
所述压缩机(1)包括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气缸(2)和转子(3),所述第一气缸(2)具有压缩腔,所述转子(3)偏心设置在所述压缩腔内,所述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5)、第一排气出口(6)、补气进口(7)和补气通道(8),所述补气通道(8)可选择地与所述补气进口(7)连接,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滑片(9)和第一滑片槽(10),所述第一滑片槽(10)位于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和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之间,所述第一滑片(9)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转子(3)的外周以将所述压缩腔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
当所述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接至所述吸气腔时,所述补气通道(8)关闭;和/或,
当所述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接至所述排气腔时,所述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打开,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片(9)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片槽(10)内,所述补气通道(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滑片槽(10),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腔,所述补气进口(7)连接至所述第一滑片槽(10);
当所述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接至所述排气腔时,所述补气通道(8)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连接所述第一滑片槽(10)和所述排气腔,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断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片(9)具有封闭所述补气通道(8)的第一滑动位置和打开所述补气通道(8)的第二滑动位置,
在所述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共同连接至所述吸气腔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滑片(9)位于第一滑动位置;
在所述补气通道(8)与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共同连接至所述排气腔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滑片(9)在补气压力大于或等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二滑动位置,在补气压力小于排气腔中压力时位于第一滑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通道(8)上设置有防止气流从压缩腔回流至所述滑片槽的单向阀(1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气缸(12),所述第二气缸(12)的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3)、第二排气出口(14)、第二滑片(15)和第二滑片槽(16),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转子(3)的外周,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片槽(16)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2)的缸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3)、第二排气出口(14)、第二滑片(15)和第二滑片槽(16),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转子(3)的外周,所述第二滑片(15)的第二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片槽(16)内,所述第一滑片(9)和所述第二滑片(15)将所述压缩腔分隔为第一压缩腔(17)和第二压缩腔(18),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第一排气出口(6)和补气通道(8)均与所述第一压缩腔(17)相连,所述第二吸气进口(13)和所述第二排气出口(14)与所述第二压缩腔(18)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气支路(22)连接至所述第一吸气口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9)。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装置包括第一闪发器(24),所述第一闪发器(24)的进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0),所述第一闪发器(24)的液体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21),所述第一闪发器(24)的气体出口分别连接至第一补气支路(22)和第二补气支路(2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装置包括第一闪发器(24)和第二闪发器(25),所述第一闪发器(24)的进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0),所述第一闪发器(24)的液体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闪发器(25)的进口,所述第一闪发器(24)的气体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补气支路(22),所述第二闪发器(25)的气体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补气支路(23),所述第二闪发器(25)的液体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闪发器(24)和所述第二闪发器(2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单元(32)。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单元(26)和第二节流单元(27),所述补气装置包括中间换热器(28),所述中间换热器(28)包括形成换热结构的主通道和辅通道,所述主通道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0),所述主通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单元(27)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21),所述辅通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单元(26)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0),所述辅通道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补气支路(22)和第二补气支路(23)。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吸气进口(5)、第二吸气进口(13)、第一排气出口(6)、第二排气出口(14)和补气进口(7),所述第一吸气进口(5)连接至所述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进口(13)连接至所述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出口(6)和所述第二排气出口(14)并联至所述排气口,所述补气进口(7)连接至所述补气口。
CN201710758733.5A 2017-08-29 2017-08-29 空调系统 Active CN107576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8733.5A CN107576087B (zh) 2017-08-29 2017-08-29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8733.5A CN107576087B (zh) 2017-08-29 2017-08-29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6087A CN107576087A (zh) 2018-01-12
CN107576087B true CN107576087B (zh) 2023-07-04

Family

ID=61030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58733.5A Active CN107576087B (zh) 2017-08-29 2017-08-29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60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1795B (zh) * 2018-12-20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08197B (zh) * 2018-12-27 2020-03-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系统、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CN109579365B (zh) * 2019-01-16 2023-06-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补气量可调的压缩机补气装置、方法及空调
CN112113373B (zh) * 2019-06-21 2022-05-13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686432B (zh) * 2019-10-18 2021-06-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2629089A (zh) * 2020-12-24 2021-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热泵系统
CN113187727B (zh) * 2021-05-06 2022-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单级压缩机构、转子压缩机和空调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6857U (zh) * 2009-07-28 2010-05-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压缩机及使用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CN203454449U (zh) * 2013-07-04 2014-02-26 天津商业大学 四循环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57620B1 (en) * 2010-12-22 2019-06-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humidity adjustmen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6857U (zh) * 2009-07-28 2010-05-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压缩机及使用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CN203454449U (zh) * 2013-07-04 2014-02-26 天津商业大学 四循环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6087A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6087B (zh) 空调系统
US10345011B2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07576085B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7740765B (zh) 空调系统
CN107366621B (zh)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7560210B (zh) 一种制冷系统
AU2016337938B2 (en) Heat pump unit control system
US11353249B2 (en) Two-pipe enhanced-vapor-injection outdoor unit and multi-split system
CN100507401C (zh) 中间回路上设有喷射器的容量可调涡旋压缩机制冷系统
US11300329B2 (en) Two-pipe enhanced-vapor-injection outdoor unit and multi-split system
CN110986417A (zh) 双补气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0507400C (zh) 主回路上设有喷射器的容量可调涡旋压缩机制冷系统
CN110608539A (zh) 一种复叠式高温热泵系统
CN108253655B (zh) 可实现变流量单级压缩循环与双级压缩循环的热泵系统
CN207113279U (zh) 空调系统
CN211668056U (zh) 一种热泵的回油控制及压缩机变容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10806036A (zh) 一种热泵的回油控制及压缩机变容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101140111A (zh) 容量可调涡旋压缩机制冷系统
CN107806717B (zh) 制冷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热泵
CN115030900A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双温空调系统
CN111486609B (zh)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11233433U (zh) 双补气热泵系统
CN107726661B (zh) 空调系统
CN113834144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8426385B (zh) 热泵系统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