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5143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5143U
CN218915143U CN202320065002.3U CN202320065002U CN218915143U CN 218915143 U CN218915143 U CN 218915143U CN 202320065002 U CN202320065002 U CN 202320065002U CN 218915143 U CN218915143 U CN 218915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eversing valve
air conditioner
exhaust port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50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奇雄
邱小洲
冯君璞
李鹏
黎辉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50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5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5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5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组件;压缩机设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以及吸气口;第一换向阀连接第一排气口,第二换向阀连接第二排气口,且第一换向阀与第二换向阀均与吸气口连接;室外换热器与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均连接;切换组件用于切换压缩机的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一排气口单独排气;在第二工作模式,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同时排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空调器能够降低空调器的功耗,实现空调器高效制冷、制热、改善除湿化霜的功能。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人们也对空调的制冷能力、制热能力、能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某些地区冬季气温低,湿度大,屋内湿冷,采用空调制热的需求很大,但热泵空调在低温高湿的工况下制热容易结霜,需要空调逆循环化霜,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而且在梅雨季节时,室内湿度太大,传统空调在除湿时也会导致室内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各大厂家推出了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和恒温除湿的热泵空调,但其系统仍存在需要停机化霜或者制热、除湿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实现空调器高效制冷、制热、改善除湿化霜的功能,以达到降低系统功耗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组件;
所述压缩机设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以及吸气口;
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口,且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二换向阀均与所述吸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连接形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连接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均连接;
所述切换组件用于切换所述压缩机的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排气口单独排气;在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同时排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通过第二管路连接;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常闭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为由所述第一换向阀至所述室外换热器单向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件和第二节流件,所述第一节流件设于所述第一支路,并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件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换向阀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干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汇合后通过所述第一干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节流件设于所述第一干路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设于背风侧,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设于迎风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所述第一压缩缸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压缩缸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缸和所述第二压缩缸均与所述吸气口连通;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压缩缸单独工作;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压缩缸与所述第二压缩缸同时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缩缸具有工作腔和滑片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可转动的活塞,所述滑片腔内设有滑片,所述滑片可在所述滑片腔内滑动以抵持或者脱离所述活塞;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变容控制阀,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变容控制阀导通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滑片腔,以将所述吸气口处的气流流入所述滑片腔,以驱动所述滑片脱离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变容控制阀导通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滑片腔,以将所述第一排气口处的气流流入所述滑片腔,以驱动所述滑片抵持所述活塞。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的气流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空调器中,采用双排气压缩机、与压缩机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对应连接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连接形成的冷媒回路,可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来满足不同模式的需求,同时可以根据实际负荷需求来调整压缩机的工作模式,使得压缩机输出的能量能够与空调器所需要的负荷相匹配,而降低空调器的功耗,实现空调器高效制冷、制热、改善除湿化霜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以第二工作模式运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以第一工作模式运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化霜/除湿模式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除湿模式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中压缩机和切换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压缩机 32 第二室内换热器
10a 第一压缩缸 40 室外换热器
10b 第二压缩缸 A1 第一支路
11 第一排气口 A2 第二支路
12 第二排气口 50 切换组件
13 吸气口 61 第一控制阀
21 第一换向阀 62 单向阀
22 第二换向阀 71 第一节流件
31 第一室内换热器 72 第二节流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通过在冷媒循环回路中设置双排气变容压缩机、双换向阀以及双室内换热器,能够根据空调器不同的运行模式以及压缩机不同的负荷需求来调整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和换向阀的工作阀位,以实现空调器高效制冷、制热、恒温除湿以及化霜不停机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本空调器不限定于某一种类型的空调器,如可以是分体式挂式空调器、柜机、一体机或者中央空调器等等。下面针对空调系统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0、第一换向阀21、第二换向阀22、第一室内换热器31、第二室内换热器32、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40以及切换组件50;
所述压缩机设有第一排气口11、第二排气口12以及吸气口13;
所述第一换向阀21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口11,所述第二换向阀22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口12,且所述第一换向阀21与所述第二换向阀22均与所述吸气口13连接;
所述第一换向阀21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1连接形成第一支路A1,所述第二换向阀22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32连接形成第二支路A2;所述第一支路A1与所述第二支路A2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0的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21和所述第二换向阀22均连接;
所述切换组件50用于切换所述压缩机10的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在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排气口11与所述第二排气口12同时排气。
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具有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该两个排气口独立排气,压缩机10能够根据切换组件50的切换动作实现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的第一工作模式以及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同时排气的第二工作模式,可以理解的,压缩机10的工作模式根据其实际的负荷需求而定,当压缩机10的负荷需求较小时,可采用第一工作模式工作,当压缩机10的负荷需求较大时,可采用第二工作模式工作。
第一室内换热器3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32分别与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连接形成相互独立的两条室内流路,增大了室内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提高了制热制冷能力。在实际应用时,空调系统中在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设有节流装置,以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制热和制冷功能,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换向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个连接管路之间的流路切换,通过换向阀的阀位切换,实现不同的冷媒流路,进而实现空调器不同的运行模式。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换向阀以四通换向阀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换向阀21具有第一阀位和第二阀位,在第一阀位时,第一排气口11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1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40与所述吸气口13连通;在所述第二阀位,所述第一排气口11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0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1与所述吸气口13连通;第二换向阀22具有第三阀位和第四阀位,在第三阀位,所述第二排气口12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32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40与所述吸气口13连通;在所述第四阀位,所述第二排气口1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0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32与所述吸气口13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实现制热、制冷以及化霜/除湿功能,下面针对于具体的工况模式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在制热模式时,室内的换热器当作冷凝器,室外的换热器当作蒸发器,此时第一换向阀21处于第一阀位,第二换向阀22处于第三阀位,使得压缩机10出来的冷媒先经过室内的换热器放热之后节流,再经过室外的换热器吸热之后回到压缩机10中。
可选地,当空调器所需的负荷较小,如室外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较小时,或者当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较小时,或者当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较小时,切换组件50将压缩机10切换至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此时第二排气口12不排气,则从压缩机10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依次经过第一换向阀21、第一室内换热器31、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40、第一换向阀21和/或第二换向阀22经由吸气口13回到压缩机10中。
可选地,当空调器所需的负荷较大,如室外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较大时,或者当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较大时,或者当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较大时,或者室外环境温度很低时,切换组件50将压缩机10切换至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同时排气,则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出来的气体通过第一换向阀21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31换热,从第二排气口12出来的气体通过第二换向阀22流至第二室内换热器32换热,从第一支路A1和第二支路A2流出汇总,之后通过节流装置节流并流入室外换热器40吸热,最后通过第一换向阀21和/或第二换向阀22回到压缩机10中。
请参照图3和图4,在制冷模式时,室内的换热器当作蒸发器,室外的换热器当作冷凝器,此时第一换向阀21处于第二阀位,第二换向阀22处于第四阀位,使得压缩机10出来的冷媒先经过室外的换热器放热之后节流,再经过室内的换热器吸热之后回到压缩机10中。
可选地,当空调器所需的负荷较小,如室外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较小时,或者当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较小时,或者当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较小时,切换组件50将压缩机10切换至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此时第二排气口12不排气,则从压缩机10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依次经过第一换向阀21、室外换热器40、节流装置、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经由吸气口13回到压缩机10中。
可选地,当空调器所需的负荷较大,如室外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较大时,或者当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较大时,或者当室内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较大时,或者室外环境温度很高时,切换组件50将压缩机10切换至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同时排气,则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出来的气体和第二排气口12出来的气体分别经过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之后汇总进入到室外换热器40中进行放热,然后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中吸热,再分别从第一支路A1和第二支路A2回流至压缩机10中。
请参照图5,在化霜模式时,室外的换热器当作冷凝器向外放热化霜,此时可根据所需要的化霜强度来确定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的阀位以及压缩机10的工作模式。
可选地,当需要的化霜强度较大时,可以将空调器按照制冷模式运行,此时第一换向阀21处于第二阀位,第二换向阀22处于第四阀位,使得压缩机10出来的冷媒先经过室外的换热器放热之后节流,再经过室内的换热器吸热之后回到压缩机10中,以保证化霜能力。
可选地,当需要的化霜强度较小时,可以将第一支路A1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1设置为冷凝器放热,将第二支路A2中的第二室内换热器32设置为制蒸发器吸热,此时第一换向阀21处于第一阀位,第二换向阀22处于第四阀位,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排出的气体流至第一支路A1中,从第二排气口12排出的气体经过室外换热器40放热之后,与第一支路A1中的气体汇总,并一起流入第二室内换热器32中吸热,然后从第二换向阀22流回压缩机10中。本实施例中的化霜模式下,室内空气先制冷后制热,其温度不会发生过大的波动,达到了恒温化霜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在化霜模式下,空调器可根据实际负荷需求来调整换向阀的工作阀位,同时也可以调整压缩机10的工作模式,使得压缩机10输出的能量能够与空调器所需要的负荷相匹配,而降低空调器的能耗,提升空调器的能效。
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6,在除湿模式下,将第一支路A1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1设置为冷凝器放热,将第二支路A2中的第二室内换热器32设置为制蒸发器吸热,此时第一换向阀21处于第一阀位,第二换向阀22处于第四阀位。在本模式下,室内空气先降温后升温,实现了恒温除湿的功能。
可选地,当负荷需求较大时,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与第二排气口12同时排气,此时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排出的气体流至第一支路A1中,从第二排气口12排出的气体经过室外换热器40放热之后,与第一支路A1中的气体汇总,并一起流入第二室内换热器32中吸热,然后从第二换向阀22流回压缩机10中。
可选地,当负荷需求较小时,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从第一排气口11排出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一换向阀21、第一室内换热器31、节流装置、第二室内换热器32、第二换向阀22回流至压缩机10中。
在实际应用中,可将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1设于背风侧,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32设于迎风侧,此时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32降温除湿后的气流能够经过第一换热器31升温,从而达到化霜除湿温度不波动的效果,达到恒温除湿化霜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在制热/制冷/化霜/除湿等模式下,空调器可根据实际负荷需求来调整压缩机10的工作模式,使得压缩机10输出的能量能够与空调器所需要的负荷相匹配,而降低空调器的能耗,提升空调器的能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空调器中,采用双排气压缩机、与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分别与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对应连接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以及室外换热器40、节流装置连接形成的冷媒回路,可通过切换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来满足不同模式的需求,同时可以根据实际负荷需求来调整压缩机10的工作模式,使得压缩机10输出的能量能够与空调器所需要的负荷相匹配,而降低空调器的功耗,实现空调器高效制冷、制热、改善除湿化霜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一换向阀21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1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22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32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控制阀61,所述第一控制阀6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61连接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以用于连通或者阻隔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1与第二室内换热器32内的冷媒。可以理解的,第一控制阀61处于常闭状态,第一支路A1与第二支路A2为独立的流路。当在制热模式时,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第二排气口12不排气,则第二换向阀22与第二室内换热器32之间没有高温高压气体流通,此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开第一控制阀61,使得从第一排气口11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一换向阀21之后,经由第一控制阀61分成两路分别流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32中,以实现两个室内换热器同时放热,提高制热效率。可选地,压缩机10的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时,第一控制阀61也可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第一室内换热器31单独工作,可适用于换热需求量较小的场景。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61为常闭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述第一换向阀21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1之间设有单向阀62,所述单向阀62设置为由所述第一换向阀21至所述室外换热器40单向导通。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换向阀21处于第一阀位时,室外换热器40与第一换向阀21之间的流路不通,当第一换向阀21处于第二阀位时,第一换向阀21导通第一排气口11与室外换热器40。
在制热模式时,第一换向阀21处于第一阀位,此时从压缩机10出来的气体经过第一换向阀21和/或第二换向阀22之后经过室内的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外换热器40之后,从第二换向阀22回流至压缩机10中。
在制冷模式时,第一换向阀21处于第二阀位,从压缩机10出来的气体经过第一换向阀21和/或第二换向阀22之后经过室外换热器40、节流装置以及室内的换热器之后,从第一换向阀21和/或第二换向阀22回流至压缩机10中。
在化霜/除湿模式,第一换向阀21处于第一阀位,单向阀62防止了从第二排气口12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二换向阀22之后回流到第一换向阀21中,保证了气体能够顺利进入到室外换热器40中,保证了化霜/除湿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件71和第二节流件72,所述第一节流件71设于所述第一支路A1,并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31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0之间;所述第二节流件72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40远离所述第一换向阀21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空调系统的节流装置可以设置在与室外换热器40连接的干路上,也可以设置在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1连接的第一支路A1上,或者设置在与第二室内换热器32连接的第二支路A2上。
可选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件71和第二节流件72,所述第一节流件71设于所述第一支路A1,以对第一支路A1上的冷媒节流。或者,所述第二节流件72设于所述第二支路A2,以对第二支路A2上的冷媒节流。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干路,所述第一支路A1与所述第二支路A2汇合后通过所述第一干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40连接;所述第二节流件72设于所述第一干路上。
可以理解的,第一节流件71可以对第一支路A1上的冷媒节流,第二节流件72可以对第一干路上的冷媒节流,在实际应用时,空调器可以通过第一节流件71和第二节流件72与第一换向阀21和第二换向阀22的相互配合实现多种不同的模式。
可选地,第一节流件71为电子膨胀阀,第二节流件72为电子膨胀阀。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述压缩机1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缩缸10a和第二压缩缸10b,所述第一压缩缸10a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1连通,所述第二压缩缸10b与所述第二排气口12连通,所述第一压缩缸10a和所述第二压缩缸10b均与所述吸气口13连通;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压缩缸10a单独工作;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压缩缸10a与所述第二压缩缸10b同时工作。
本实施例对压缩机10的工作模式进行说明,压缩机10内第一压缩缸10a和第二压缩缸10b相互独立工作,其对应的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也是相互独立排气。而压缩机10的单排气和双排气是通过两个压缩缸的运行状态决定,当第一压缩缸10a单独工作时,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当第一压缩缸10a和第二压缩缸10b同时工作时,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同时排气。也就是说,通过切换第二压缩缸10b的工作状态来实现压缩机10可变容输出的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缩缸10b具有工作腔和滑片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可转动的活塞,所述滑片腔内设有滑片,所述滑片可在所述滑片腔内滑动以抵持或者脱离所述活塞;
所述切换组件50包括变容控制阀,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变容控制阀导通所述吸气口13与所述滑片腔,以将所述吸气口13处的气流流入所述滑片腔,以驱动所述滑片脱离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变容控制阀导通所述第一排气口11与所述滑片腔,以将所述第一排气口11处的气流流入所述滑片腔,以驱动所述滑片抵持所述活塞。
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采用滚动转子式压缩机,通过活塞在工作腔内转动实现对冷媒气体的压缩功能。在正常工作时,滑片腔内的滑片与活塞抵持,以将工作腔分隔成低压腔和高压腔,第二排气口12与高压腔连通,吸气口13与低压腔连通。当滑片与活塞脱离时,工作腔内为一个整腔,活塞在工作腔内空转,第二压缩缸10b不工作,第二排气口12不排气。
具体地,当吸气口13与第二压缩缸10b的滑片腔导通时,由于吸气口13的气流压力较小,则滑片腔内压力较小,滑片受到的压力较小,滑片与活塞脱离,使得工作腔内的压力一致均处于低压状态,则第二压缩缸10b不做功,从而只有第一压缩缸10a工作,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也即压缩机1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
当第一排气口11与第二压缩缸10b的滑片腔导通时,由于第一排气口11流出的气流压力较高,则滑片腔内压力高,滑片受到的压力较大,与活塞抵持,从而能够将工作腔分隔成低压腔和高压腔,从而活塞转动时会对工作腔内的冷媒做功,第二压缩缸10b工作,则第二排气口12与第一排气口11同时排气,即压缩机1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变容控制阀为三通阀。在本实施例中,两缸全能力输出过程:三通阀导通第一排气口11与第二压缩缸10b的滑片腔,从而实现双缸工作,保证能力输出。变容单气缸输出过程:三通阀导通吸气口13与第二压缩缸10b的滑片腔,第二压缩缸10b停止工作,只有第一压缩缸10a输出,变容高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10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压缩缸10a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11的气流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排气压缩机,其两股排气相互独立,因此为了保证压缩机10正常及变容使用,其经过压缩机10电机的压缩缸排气必须为正常输气,否则电机缺少冷媒冷却,电机会被烧毁,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缩缸10a的出气口排出的气流经过电机之后从第一排气口11排出,即第一排气口11始终排气,变容控制阀通过在第一排气口11和吸气口13之间切换导通滑片腔实现压缩机10的变容功能,也就是说,变容的为第二压缩缸10b,变容所需的高压气来源于经过电机的那股排气,即从第一排气口11排出的高压气,如此,既能够实现压缩机10的变容功能,又能够顺利为电机降温以保证电机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接收到化霜指令时,控制所述切换组件50将所述压缩机10切换至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并按照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间;
控制所述第二换向阀22切换至第四阀位运行,并控制所述切换组件50将所述压缩机10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运行。
本实施例对空调器从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在空调接收到化霜指令时,切换组件50切换压缩机10的工作模式至第一工作模式,即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此时第二排气口12没有高压气体流出,同时将第二节流件72开至最大,将第一节流件71调节至除霜开度,并按照此工作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间,直至第二换向阀22两侧的高低压力平衡。然后将第二换向阀22切换至第四阀位,并控制切换组件50将所述压缩机10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即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同时排气,使得第二排气口12排出的高压气体能够流入室外换热器40放热除霜,从而进入化霜模式进行除霜,将第二节流件72调节至除霜开度,保证除霜效果。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压缩机10切换至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的低功耗工作模式,同时配合第二节流件72,使得第二换向阀22的高低压力平衡,保证第二换向阀22的平稳切换,实现了空调器从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不需停机的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处于化霜模式时,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控制所述切换组件50将所述压缩机10切换至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并按照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间;控制所述第二换向阀22切换至第三阀位运行。
本实施例对空调器从化霜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在空调接收到制热指令时,切换组件50切换压缩机10的工作模式至第一工作模式,即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此时第二排气口12没有高压气体流出,同时将第二节流件72开至最大,并按照此工作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间,直至第二换向阀22两侧的高低压力平衡,然后将第二换向阀22切换至第三阀位,进入制热模式,然后将第一节流件71开至开度最大,调节第二节流件72的开度至正常制热节流开度,以实现空调器正常制热功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压缩机10切换至第一排气口11单独排气的低功耗工作模式,同时配合第二节流件72,使得第二换向阀22的高低压力平衡,保证第二换向阀22的平稳切换,实现了空调器从化霜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不需停机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切换组件;
所述压缩机设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以及吸气口;
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口,且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二换向阀均与所述吸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连接形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连接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均连接;
所述切换组件用于切换所述压缩机的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排气口单独排气;在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同时排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通过第二管路连接;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常闭电磁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为由所述第一换向阀至所述室外换热器单向导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件和第二节流件,所述第一节流件设于所述第一支路,并位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件设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换向阀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干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汇合后通过所述第一干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节流件设于所述第一干路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设于背风侧,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设于迎风侧。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缩缸和第二压缩缸,所述第一压缩缸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压缩缸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缸和所述第二压缩缸均与所述吸气口连通;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压缩缸单独工作;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压缩缸与所述第二压缩缸同时工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缸具有工作腔和滑片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可转动的活塞,所述滑片腔内设有滑片,所述滑片可在所述滑片腔内滑动以抵持或者脱离所述活塞;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变容控制阀,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变容控制阀导通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滑片腔,以将所述吸气口处的气流流入所述滑片腔,以驱动所述滑片脱离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变容控制阀导通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滑片腔,以将所述第一排气口处的气流流入所述滑片腔,以驱动所述滑片抵持所述活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的气流通道内。
CN202320065002.3U 2023-01-04 2023-01-04 空调器 Active CN218915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5002.3U CN218915143U (zh) 2023-01-04 2023-01-04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5002.3U CN218915143U (zh) 2023-01-04 2023-01-04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5143U true CN218915143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0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5002.3U Active CN218915143U (zh) 2023-01-04 2023-01-04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5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72612A1 (zh) 空调系统
CN110411059B (zh) 一种双蒸发温度热泵系统、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11237928B (zh) 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
CN113446756A (zh)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0500804B (zh) 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339674U (zh) 空调系统
CN111442558B (zh) 基于单机不同蒸发温度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986200B (zh)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及空调器
CN110631286B (zh)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8915143U (zh) 空调器
CN215930175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638112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93017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638113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11076444A (zh) 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829347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21193B (zh) 空调器
CN107726661B (zh) 空调系统
CN111076445A (zh) 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19101540U (zh)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1707014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382760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14110846B (zh) 一种蓄能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823252U (zh) 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203942U (zh) 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