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5194U - 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5194U
CN216535194U CN202122807459.0U CN202122807459U CN216535194U CN 216535194 U CN216535194 U CN 216535194U CN 202122807459 U CN202122807459 U CN 202122807459U CN 216535194 U CN216535194 U CN 216535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robot
air
base station
air outlet
robo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074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后君
赵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074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5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5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5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所述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供清洁机器人停靠的基站;所述清洁机器人的表面设有向外出风的出风口,所述清洁机器人内设有用于引导气流往所述出风口流动的风机;在所述清洁机器人停靠于所述基站内时,所述风机能够引导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吹向所述基站。本实用新型利用清洁机器人自带的风机引导气流从出风口吹向基站,而无需在基站设置额外的用于吹干的风机,减少对基站空间的占用,并且降低基站成本。

Description

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
背景技术
清洁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基站。清洁机器人用于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基站可以用于清洁机器人的充电、拖擦件清洁、风干、集尘、维护等工作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清洁机器人利用其底部配置的拖擦件而实现待清洁区域的清洁,在清洁工作完成后,清洁机器人进入基站,拖擦件在基站的清洗槽内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基站内部往往会留存水渍,为了防止基站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导致滋生细菌,一些基站内会设置风干模块进行吹干,风干模块包括风机、相适配的风道结构以及相应的电路控制结构等,由此需要增加基站空间,并且基站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解决目前基站设置风干模块所造成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供清洁机器人停靠的基站;所述清洁机器人的表面设有向外出风的出风口,所述清洁机器人内设有用于引导气流往所述出风口流动的风机;在所述清洁机器人停靠于所述基站内时,所述风机能够引导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吹向所述基站。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为所述风机的排风口。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侧部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清洁机器人底部设有拖擦件,所述基站设有用于收容拖擦件的收容位,所述出风口的气流吹向所述收容位。
可选地,所述收容位设置为清洁槽,所述清洁槽接收来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
可选地,所述收容位设置有污物收集结构,所述污物收集结构接收来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
可选地,所述基站设有导流风道,所述导流风道具有用于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进口以及面向所述基站内的出口;所述出风口的气流经所述导流风道向所述基站吹出。
可选地,所述导流风道包括管道件。
可选地,所述导流风道包括环状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围形成所述进口,所述密封件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表面贴合并环绕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沿其轴向相接的密封段和连接段,所述密封段在沿轴向上各处的截面逐渐缩小,所述密封段的大端用于贴合所述清洁机器人,所述密封段的小端与所述连接段相接。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的材质为橡胶。
可选地,所述导流风道设有多个分支风道,各分支风道均与所述导流风道的进口相连通,各分支风道的末端分别形成所述出口。
可选地,所述导流风道的内部的口径不大于其进口的口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站,用于停靠清洁机器人,所述基站设有导流风道,所述导流风道的进口能够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向外出风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导流风道的出口面向所述基站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系统中,在清洁机器人停靠于基站内时,可以通过清洁机器人自带的风机引导气流从出风口吹向基站,而无需在基站设置额外的用于吹干的风机,减少对基站空间的占用,并且降低基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导流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密封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与基站的导流风道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基站;
11、底座;111、导引面;112、收容位;113、污物收集结构;
12、清洁槽;121、排液孔;
13、导流风道;131、进口;132、出口;133、管道件;134、密封件;1341、密封段;1342、连接段;
2、清洁机器人;21、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及供清洁机器人停靠的基站。
清洁机器人可以是商用清洁机器人,也可以是家用清洁机器人,根据其清洁形式的不同,其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等。另外,该清洁机器人可以是由程序控制自主运行的自主清洁设备,也可以是手持式的半自动清洁设备。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清洁机器人的底部设有吸尘口,清洁机器人的内部设有收集灰尘和垃圾的集尘腔。并且清洁机器人内设置有用于引导气流的风机,以及连通风机与吸尘口的气流通道。其中,吸尘口经气流通道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从而在风机开启时,吸尘口处将产生吸力,将待清洁区域的灰尘、垃圾等吸入清洁机器人内部,并被收集在集尘腔内。较佳地,清洁机器人的底部还设有拖擦件,拖擦件例如可以为拖布、滚刷等,拖擦件可以是固定不动的,也可以是能够旋转或上下或平移等可动的结构。
有关吸尘口、集尘腔以及风机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可以参考有关清洁机器人的相关技术。此处不做限定。
结合图1和图4,基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系统中,清洁机器人2的表面设有向外出风的出风口21,清洁机器人2内部的风机引导气流往出风口21流动。在清洁机器人2停靠于基站1内时,风机引导气流从出风口21吹向基站1利用清洁机器人2自带的风机向基站1吹风而起到吹干作用,而无需在基站1设置额外的用于吹干的风机,减少对基站1空间的占用,并且降低成本。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出风口21为风机的排风口。由于清洁机器人2的风机本身就具有与外界相通的排风口,利用风机的排风口向基站1吹风,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清洁机器人2的风机所产生的气流,并且无需在清洁机器人2上设置额外的导风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21也可以是在清洁机器人2上额外开设的结构,出风口21与清洁机器人2的气流通道相通,例如出风口21是靠近于清洁机器人2的吸尘口设置,另外,清洁机器人2中还可以设置一些相配套的阀门结构以控制出风口21的通断。
本实施例的基站1上设有导流风道13,导流风道13具有用于与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相连通的进口131以及面向基站1内的出口132。从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吹出的气流经该导流风道13向基站1吹出。
利用该导流风道13可以接收来自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的气流,经过导流风道13的引导可以针对性地吹向基站1内部需要进行吹干的区域,满足基站1内部不同区域的吹干需求,提高吹干效率。
如图1所示,基站1具有供清洁机器人2停靠的底座11,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11上的清洁槽12。基站1还可设置供清洁机器人2充电用的充电模块、用于提供清洁液体的进液模块、用于收集污水的污水收集模块等等。基站1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依据其实际所需的功能进行设置。
底座11的前半部的上表面设置为向前向下倾斜的导引面111,以便引导清洁机器人2移动至底座11上,底座11上可以设置用于限制清洁机器人2移动的限位结构,以在清洁机器人2到达底座11上的预定位置时保持固定,该限位结构例如可以是限制清洁机器人2行走的凹槽等。底座11的后半部呈下凹的结构形式,其上形成收容位112,该收容位112可以收容清洁槽12。
本实施例中,该收容位112设置有污物收集结构113,其中该污物收集结构113为集成于收容位11处的用于收集污水的的污水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污物收集结构113还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于收容位112的污物盒,污物盒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底座11或清洁槽12。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收容位112还可以是非下凹的结构,例如基站1可以是仅供清洁机器人2充电的结构,在清洁机器人2停靠于基站1时,基站1上用于收容拖擦件的位置即指收容位112。
清洁槽12安装在底座11的收容位112,用于收容清洁机器人2的拖擦件以便清洁拖擦件。清洁槽12与底座11的具体安装配合结构可以进行灵活设置,例如可以通过卡扣配合、凹槽凸块结构配合等等。
清洁槽12可以接收由进液模块提供的清洁液体而对拖擦件进行清洗。清洁槽12的底部设有排液孔121,可以将清洗拖擦件之后的液体排至底座11的污物收集结构113。
清洁槽12对拖擦件的清洁方式以及清洁槽1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液体清洗拖擦件,而是采用例如物理刮擦、吹扫、震动等方式对拖擦件进行清洁。
导流风道13安装在底座11上,导流风道13的进口131的位置适配于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的位置。在实际设置时例如可以参考底座11的限位结构的位置,即当清洁机器人2与底座11通过限位结构限位固定之后,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正好与导流风道13的进口131对接。
本实施例中,导流风道13的出口132靠近于清洁槽12的后侧并向下朝向清洁槽12,从而清洁槽12处可以接收来自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的气流,清洁槽12以及位于清洁槽12内的拖擦件可以得到吹干,其中一部分气流还可以经清洁槽12的排液孔121吹向底座11的污物收集结构113。
导流风道13在其进口131与出口132之间的中间延伸部分可以根据基站1的实际结构进行设计,例如可以沿着底座11的外轮廓延伸,其可以设置为直线或曲线延伸,可以在同一高度延伸,也可以是在不同高度上延伸等。
较佳地,导流风道13的内部的口径不大于其进口131的口径,以便于气流在沿导流风道13流动时能保持一定的压力向前行进,起到更好的吹干效果。导流风道1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椭圆等多种形状,对于圆形截面的导流风道13而言,其口径即指圆形的直径;而对于其他形状的截面而言,口径可以理解为用于界定截面大小的特征尺寸参数,例如矩形的边长、椭圆的长短轴尺寸等等。
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导流风道13可以设置为具有多个分支风道,各分支风道均与导流风道13的进口131相连通,各分支风道的末端分别形成出口132。这种方式中,可以依据基站1中需要吹风的区域分别设置分支风道,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分支风道向底座11的污物收集结构113延伸以单独向污物收集结构113吹风,还可以向清洁槽12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分支风道以分别从清洁槽12两侧进行吹风等等。
参阅图2和图3,导流风道13较佳包括管道件133和密封件134。
管道件133用于安装到底座11上,构成导流风道13的主体结构。管道件133为独立于底座11的结构件,可以依据需要的结构进行设计和生产制造,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以理解的是,管道件133的延伸走向不限于图2所示意的形状。
管道件133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由多段管道结构拼接而成,可以是由塑料注塑而成的塑料件,也可以是具有一部分的软质管道如波纹管、橡胶管等。
密封件134呈环状,环绕地设于管道件133的一端端部。密封件134包围形成导流风道13的进口131,密封件134远离管道件133的一端用于与清洁机器人2的表面贴合并环绕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如图2中所示,密封件134呈跑道形的环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依据出风口21的形状设计为其他形式的环状。
密封件134较佳采用橡胶材质,利用其本身的弹性变形而可很好地贴合清洁机器人2表面,从而可以完全接收到从出风口21吹出的气流,气流利用率高。同时,密封件134的密封作用可以很好地避免气流从密封件134和清洁机器人2表面之间的缝隙流出,降低噪音。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134包括沿其轴向相接的密封段1341和连接段1342,密封段1341在沿轴向上各处的截面逐渐缩小,密封段1341的大端用于贴合清洁机器人2,密封段1341的小端与连接段1342相接。连接段1342为等截面段,其较佳套设在管道件133的端部,通过结构挤压与管道件133连接固定。密封件134可以从管道件133上拆下进行清洗或更换。
在某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省去密封件134,直接通过管道件133与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对接。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风道13也可以是由基站1的结构件相围合形成具有预定走向的空腔,而不再设置单独的管道件133,而密封件134也可以是设置在这种空腔的开口位置以用于对接清洁机器人2。
与上述所介绍的基站1相配套地,参阅图4,清洁机器人2的侧部的表面设置出风口21。清洁机器人2与导流风道13对接时,导流风道13的密封件134贴合于清洁机器人2的表面,密封件134环绕出风口21将出风口21完全包围。通过密封件134自身的弹性变形,使得导流风道13可以更好地贴合于清洁机器人2的表面。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所在的位置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设置为平面。根据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处的形状,可以对密封件134进行适应的设计以便更好地贴合。
其中,本实施例中位于侧部表面的出风口21的位置可以方便导流风道13的对接。同时,出风口21的位置与清洁机器人2底部的吸尘口相隔离,还可以避免气流相互影响。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21也可以是设置在清洁机器人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置在下表面,则尽量要让出风口21与吸尘口具有足够的间隔或者设置其他隔离结构以避免气流影响。
以上所介绍的实施例中,从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吹出的气流是通过基站1的导流风道13进行引导后吹入基站1,由此可以引导气流的方向并提高气流的利用率。
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清洁机器人2的出风口21直接朝向基站1吹风。例如,出风口21可以设置在清洁机器人2的底部,在清洁机器人2停靠于基站1时,出风口21直接朝向基站1的清洁槽12吹风;或者出风口21设置在清洁机器人2的侧部,出风口21朝向清洁槽12的侧部吹风,气流由清洁槽12的壁面结构引导而吹向清洁槽12内部。
综上,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清洁机器人2自带风机的特点,利用出风口21与基站1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回收清洁机器人2端的气流对基站1进行吹干作用,基站1上可以省去用于吹干的风机及相应的电路控制结构,减小对基站1空间的占用,利于基站1整体尺寸的减小,并且利于降低清洁机器人系统的成本。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4)

1.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机器人和供清洁机器人停靠的基站;所述清洁机器人的表面设有向外出风的出风口,所述清洁机器人内设有用于引导气流往所述出风口流动的风机;在所述清洁机器人停靠于所述基站内时,所述风机能够引导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吹向所述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所述风机的排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侧部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底部设有拖擦件,所述基站设有用于收容拖擦件的收容位,所述出风口的气流吹向所述收容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位设置有清洁槽,所述清洁槽接收来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位设置有污物收集结构,所述污物收集结构接收来自所述出风口的气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有导流风道,所述导流风道具有用于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进口以及面向所述基站内的出口;所述出风口的气流经所述导流风道向所述基站吹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风道包括管道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风道包括环状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围形成所述进口,所述密封件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表面贴合并环绕所述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沿其轴向相接的密封段和连接段,所述密封段在沿轴向上各处的截面逐渐缩小,所述密封段的大端用于贴合所述清洁机器人,所述密封段的小端与所述连接段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材质为橡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风道设有多个分支风道,各分支风道均与所述导流风道的进口相连通,各分支风道的末端分别形成所述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风道的内部的口径不大于其进口的口径。
14.一种基站,用于停靠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设有导流风道,所述导流风道的进口能够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向外出风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导流风道的出口面向所述基站内。
CN202122807459.0U 2021-11-16 2021-11-16 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 Active CN216535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7459.0U CN216535194U (zh) 2021-11-16 2021-11-16 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7459.0U CN216535194U (zh) 2021-11-16 2021-11-16 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5194U true CN216535194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4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07459.0U Active CN216535194U (zh) 2021-11-16 2021-11-16 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5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83655U (zh) 一种尘盒、扫地机器人及清洁装置
CN215959662U (zh) 基站和清洁系统
WO2023087919A1 (zh) 自移动清洁机器人、清洁系统、控制方法及清洁方法
CN216535194U (zh) 清洁机器人系统及基站
CN214595755U (zh) 一种地刷机构和清洗机
CN217524943U (zh) 一种清洁系统
CN215502773U (zh) 一种清洁机及清洁机系统
CN216876229U (zh) 水箱和清洁设备
CN216147969U (zh) 一种便于清洁机器人风干的基站
CN105640426A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13876264A (zh) 清洁装置
CN115067826A (zh) 一种污水桶、分离结构、洗地组件及洗地机
US10368712B2 (en) Surface maintenance vehicle with self-cleaning reservoir that captures hose runoff
CN22049495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
CN21553403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及清洁机
CN218738717U (zh) 清洁桩及清洁系统
CN219846390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刷头结构及清洁机
CN218074838U (zh) 清洁系统
CN218500643U (zh) 一种清洁基站
CN216776908U (zh) 表面清洁设备的出风结构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6907864U (zh) 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5502759U (zh)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机系统
CN219147473U (zh) 吸液组件和清洁设备
CN220529920U (zh) 一种盘刷及具有该盘刷的地刷模块、清洁机
CN220557937U (zh) 集尘基站和具有其的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A1, Yinxing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