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2099U - 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 - Google Patents

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2099U
CN216532099U CN202122854932.0U CN202122854932U CN216532099U CN 216532099 U CN216532099 U CN 216532099U CN 202122854932 U CN202122854932 U CN 202122854932U CN 216532099 U CN216532099 U CN 216532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lamping
housing
ca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549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雷
邓磊
欧启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549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2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2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2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装配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卡扣结构。卡扣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卡件和两个第二卡件,两个第一卡件设于第一壳体的两侧,两个第二卡件设于第二壳体的两侧。第一卡件具有固定部和卡接部,固定部固定于第一壳体且形成有变形腔,卡接部形成于固定部且和第二卡件卡接配合。推挤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变形腔为固定部提供了可变形空间,使得卡接部连同固定部发生弹性变形,即可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发生错位,从而使得位于第一壳体的相对一侧的第一卡件的卡接部和第二卡件发生彼此分离,第一壳体即可实现和第二壳体的轻松分离,提高了装配壳体的拆装便利性,节省了拆装耗时。

Description

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
背景技术
电池养护器等电子设备的壳体通常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壳体组装形成。出于节省成本的角度考虑,分壳体之间通常是采用卡扣配合的方式实现组装连接。然而,现有的分壳体之间的卡扣配合方式虽能够实现分壳体之间的可靠连接,但也存在分壳体之间拆装便利性不佳,尤其是拆卸耗时费力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能够提高装配壳体的分壳体之间的拆装便利性,节省分壳体之间的拆装耗时。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卡扣结构。其中,第二壳体用于和第一壳体合围以形成装配空间;卡扣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卡件和两个第二卡件,两个第一卡件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二卡件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一卡件和两个第二卡件一一对应设置。
第一卡件具有固定部和卡接部,固定部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内壁上,且固定部朝向第一壳体围成的区域的一侧形成有变形腔,卡接部形成于固定部上,且卡接部背向第一壳体的一侧和对应的第二卡件卡接配合。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壳体,在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合围装配时,第一卡件的卡接部即可和与之对应的第二卡件相卡合,从而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可靠装配。当需要拆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时,由于卡接部背向第一壳体的一侧和对应的第二卡件相卡合,而固定部朝向第一壳体围成的区域的一侧形成有变形腔,这样仅需推挤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一侧的第一卡件在受到推挤力后,由于其固定部具有变形腔,这样也为固定部提供了可变形空间,使得卡接部连同固定部发生弹性变形,这样即可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发生错位,从而使得位于第一壳体的相对一侧的第一卡件的卡接部和第二卡件发生彼此分离,解除卡接配合关系,这样第一壳体即可实现和第二壳体的轻松分离,如此便较佳地提高了装配壳体的拆装便利性,节省了装配壳体的拆装耗时。
可选地,卡接部朝向第二壳体的端部形成有导引面,导引面用于在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合围时,引导第二壳体的边缘和第一壳体的边缘嵌设配合。
可选地,卡接部背向第一壳体的一侧具有卡槽,卡槽用于和对应的第二卡件卡接配合。
可选地,卡接部背向第一壳体的一侧具有卡扣,第二卡件开设有卡槽,卡扣用于和对应的卡槽卡接配合。
可选地,固定部包括两个固定条,两个固定条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内壁,两个固定条均和卡接部相连接,且两个固定条朝向彼此的一面和第一壳体的内壁共同围设形成有变形腔。
可选地,两个固定条的侧面和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两个固定条的底端和第一壳体的底面相连接。
可选地,两个固定条和第一壳体为一体成型件。
可选地,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片,多个限位片延伸入装配空间的一端均形成有限位缺口,装配空间用于容置电路板,多个限位缺口用于供电路板的至少一侧边缘卡入。
可选地,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两个装配柱,各装配柱均用于和电路板螺合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养护器,包括主控电路板和上述的装配壳体,主控电路板设置于装配壳体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养护器,由于包括有上述的装配壳体,而上述的装配壳体通过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的配合实现了较佳地拆装便利性,这样也提高了电池养护器的整体拆装便利性,使得电池养护器易于装配拆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养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养护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养护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壳体的剖切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壳体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壳体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装配壳体 11—第一壳体 12—第二壳体
13—卡扣结构 20—电池养护器 21—主控电路板
22—车充接头 23—电压转换开关 24—输出接口
111—装配空间 112—阶梯状缺口 121—限位片
122—限位缺口 123—装配柱 131—第一卡件
132—第二卡件 133—固定部 134—卡接部
135—变形腔 136—导引面 137—卡槽
138—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图8,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便于读者更佳地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内容,以下对本申请中所出现的专有名词和英文缩写作出解释说明:
电池养护器等电子设备的壳体通常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壳体组装形成。出于节省成本的角度考虑,分壳体之间通常是采用卡扣配合的方式实现组装连接。然而,现有的分壳体之间的卡扣配合方式虽能够实现分壳体之间的可靠连接,但也存在分壳体之间拆装便利性不佳,尤其是拆卸耗时费力的不足。
由此,请参考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壳体10及电池养护器20,能够提高装配壳体10的分壳体之间的拆装便利性,节省分壳体之间的拆装耗时。
其中,装配壳体10可以应用于电池养护器20,电池养护器20可以包括主机体和连接于主机体上的车充接头22等电连接件,装配壳体10可以是主机体的壳体。
具体地,第一方面,请参考图4~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卡扣结构13。其中,第二壳体12用于和第一壳体11合围以形成装配空间111,当装配壳体10应用于电池养护器20时,装配空间111可以用于容置电池养护器20的主控电路板21等物件。
更具体地,卡扣结构13包括两个第一卡件131和两个第二卡件132,两个第一卡件131分别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二卡件132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一卡件131和两个第二卡件132一一对应设置。
更具体地,第一卡件131具有固定部133和卡接部134,固定部133固定于第一壳体11的内壁上,且固定部133朝向第一壳体11围成的区域的一侧形成有变形腔135,卡接部134形成于固定部133上,且卡接部134背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和对应的第二卡件132卡接配合。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壳体10作具体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壳体10,在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合围装配时,第一卡件131的卡接部134即可和与之对应的第二卡件132相卡合,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可靠装配。当需要拆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时,由于卡接部134背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和对应的第二卡件132相卡合,而固定部133朝向第一壳体11围成的区域的一侧形成有变形腔135,这样仅需推挤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2,位于第一壳体11一侧的第一卡件131在受到推挤力后,由于其固定部133具有变形腔135,这样也为固定部133提供了可变形空间,使得卡接部134连同固定部133发生弹性变形,这样即可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发生错位,从而使得位于第一壳体11的相对一侧的第一卡件131的卡接部134和第二卡件132发生彼此分离,解除卡接配合关系,这样第一壳体11即可实现和第二壳体12的轻松分离,如此便较佳地提高了装配壳体10的拆装便利性,节省了装配壳体10的拆装耗时。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卡接部134朝向第二壳体12的端部形成有导引面136,导引面136用于在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合围时,引导第二壳体12的边缘和第一壳体11的边缘嵌设配合。
具体地,通过使得导引面136引导第二壳体12的边缘和第一壳体11的边缘嵌设配合,这样便使得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在合围装配时,能够通过导引面136的引导而实现更佳顺畅地装配,较佳地提高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装配效率。
示例性地,导引面136自第一壳体11朝向第二壳体12延伸,并朝向装配空间111倾斜。这样,当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装配时,第二壳体12的边缘在接触到导引面136时,即可通过和导引面136的滑动摩擦配合而滑至第一壳体11的边缘处,进而实现和第一壳体11边缘的嵌设配合。其中,第一壳体11的边缘形成有阶梯状缺口112,第二壳体12的边缘嵌设于阶梯状缺口112内,如此可以提高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装配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卡接部134背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具有卡槽137,卡槽137用于和对应的第二卡件132卡接配合。具体地,作为第一卡件131和第二卡件132的一种配合方式,通过使得卡槽137和第二卡件132卡接配合,这样在第二壳体12装配于第一壳体11上时,第二卡件132即可进入到卡接部134的卡槽137内,从而实现第一卡件131和第二卡件132简单可靠地卡接配合。
示例性地,第二卡件132具体可以是一体成型形成于第二壳体12的内壁上的块状卡扣。如此能够使得第二卡件132的结构简单化,也有利于提高第二卡件132和第二壳体1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节省第二卡件132和第二壳体12的整体制造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134背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具有卡扣,第二卡件132开设有卡槽(图未示),卡扣用于和对应的卡槽卡接配合。具体地,作为第一卡件131和第二卡件132的另一种配合方式,通过在第二卡件132上开设卡槽,在卡接部134上形成卡扣,使得卡扣和卡槽卡接配合,这样一方面也能够实现第一卡件131和第二卡件132简单可靠地卡接配合,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卡接部134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固定部133包括两个固定条138,两个固定条138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第一壳体11的内壁,两个固定条138均和卡接部134相连接,且两个固定条138朝向彼此的一面和第一壳体11的内壁共同围设形成有变形腔135。
具体地,一方面,通过设置两个固定条138,这样两个固定条138便能够实现对卡接部134可靠且稳固地支撑,进而也使得第一卡件131具有较佳地结构强度,从而也使得第一卡件131在受推挤力而发生弹性变形时不易断裂。
另一方面,通过使得两个固定条138间隔设置,这样两个固定条138之间的空间便能够自然形成变形腔135,如此便无需专门设置变形腔135,仅通过两个固定条138朝向彼此的一面和第一壳体11的内壁便能够共同围设形成变形腔135,从而也节省了变形腔135的开设成本。
示例性地,两个固定条138均和卡接部134均为塑料件,且一体注塑成型,这样则能够较佳地节省第一卡件131的制造成本,也便于第一卡件131实现大批量制造。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两个固定条138的侧面和第一壳体11的内壁相连接,两个固定条138的底端和第一壳体11的底面相连接。具体地,通过使得两个固定条138的侧面和第一壳体11的内壁相连接,且使得两个固定条138的底端和第一壳体11的底面相连接,这样则能够提高固定条138和第一壳体11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固定条138在弹性变形时所受到的作用力能够分散至第一壳体11,以减小固定条138的受力,使得固定条138能够承受更多的作用力,如此也提升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拆装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固定条138和第一壳体11为一体成型件。具体地,通过使得两个固定条138和第一壳体11一体成型,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固定条138和第一壳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固定条138和第一壳体11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断裂,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省固定条138和第一壳体11的制造成本,同时也使得固定条138和第一壳体11得以大批量制造。
示例性地,两个固定条138和第一壳体11均为塑料件,两个固定条138和第一壳体11一体注塑成型,这样能够更佳地节省固定条138和第一壳体11的制造成本,同时也使得电池养护器20具有较佳地轻量化性能。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第二壳体12朝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片121,多个限位片121延伸入装配空间111的一端均形成有限位缺口122,装配空间111用于容置电路板,多个限位缺口122用于供电路板的至少一侧边缘卡入。
具体地,通过在第二壳体12的一侧设置限位片121,这样当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装配时,限位片121即可伸入装配空间111内,并使得其上开设的限位缺口122卡设于电路板的边缘处,从而也实现了对电路板的限位,防止装配壳体10内的电路板受到外界的冲击力作用而在装配壳体10内发生位移,导致损坏。
可选地,多个限位片121对应于电路板的外周边缘分布,第二壳体12在装配于第一壳体11时,电路板的各个外周边缘均对应有至少一个限位片121。这样能够更佳地实现对电路板的限位。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壳体12朝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两个装配柱123,各装配柱123均用于和电路板螺合连接。具体地,通过使得电路板和装配柱123螺合固定,这样便实现了电路板和第二壳体12的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电路板在装配壳体10内具有更佳地装配稳定性。
第二方面,请参考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养护器20,包括主控电路板21和上述的装配壳体10,主控电路板21设置于装配壳体10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养护器20,由于包括有上述的装配壳体10,而上述的装配壳体10通过第一卡件131和第二卡件132的配合实现了较佳地拆装便利性,这样也提高了电池养护器20的整体拆装便利性,使得电池养护器20易于装配拆修。
具体地,电池养护器2030还包括电压转换开关23和输出接口24。其中,电压转换开关23设置于装配壳体10上,且和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这样,由于电压转换开关23的存在,可以使得电池养护器20适用于具有不同电压参数的蓄电池,提高了电池养护器20对不同规格的蓄电池的适应性。
示例性地,电压转换开关23具有拨钮,拨钮可以被拨动至第一挡位或第二挡位。第一挡位和第二挡位分别对应不同的电压值。比如第一挡位可以是对应12V电压,第二挡位可以是对应24V电压。其中,12V电压对应于小型汽车的蓄电池的电压参数,24V电压则对应于大型客户、铲车或载重汽车的蓄电池电压参数。这样,当拨钮拨动至第一挡位时,电池养护器20可以适配于小型汽车的蓄电池,以在其充电过程中为其进行养护。而当拨钮拨动至第二挡位时,电池养护器20则可以适配于大型客车、铲车及载重汽车的蓄电池,以在其充电过程中为其进行养护,如此便较佳地扩展了电池养护器20的应用场景。
更具体地,电池养护器20还具有输出接口24,输出接口24外露于装配壳体10,且和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输出接口24为XT60接口。具体地,通过将输出接口24设定为XT60接口,这样输出接口24即可外接搭电线和蓄电池实现电连接。同时,输出接口24还可外接车充线和车辆的点烟器接口(车充接口)电连接,以通过车辆的内部电路实现和车辆的蓄电池电连接,如此也较佳地扩展了电池养护器2030的应用场景。可选地,输出接口24还可以是XT60H接口或XT30接口等。
更具体地,电池养护器20还包括车充接头22,车充接头22和装配相连接,且车充接头22的正极触杆和负极弹片均伸入装配壳体10内并和主控电路板21电连接。这样,车充接头22即可外接储能电源等充电设备的车充接口或者是其他车辆的点烟器接口来为蓄电池实现养护充电。
前述对本申请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申请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申请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申请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用于和所述第一壳体合围以形成装配空间;
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卡件和两个第二卡件,两个所述第一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卡件和两个所述第二卡件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卡件具有固定部和卡接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且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围成的区域的一侧形成有变形腔,所述卡接部形成于所述固定部上,且所述卡接部背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卡件卡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形成有导引面,所述导引面用于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合围时,引导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和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嵌设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背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卡件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背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具有卡扣,所述第二卡件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扣用于和对应的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固定条,两个所述固定条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两个所述固定条均和所述卡接部相连接,且两个所述固定条朝向彼此的一面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共同围设形成有所述变形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条的侧面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条的底端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条和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成型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限位片,多个所述限位片延伸入所述装配空间的一端均形成有限位缺口,所述装配空间用于容置电路板,多个所述限位缺口用于供所述电路板的至少一侧边缘卡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两个装配柱,各所述装配柱均用于和所述电路板螺合连接。
10.一种电池养护器,包括主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养护器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壳体,所述主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装配壳体内。
CN202122854932.0U 2021-11-19 2021-11-19 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 Active CN216532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4932.0U CN216532099U (zh) 2021-11-19 2021-11-19 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4932.0U CN216532099U (zh) 2021-11-19 2021-11-19 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2099U true CN216532099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3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54932.0U Active CN216532099U (zh) 2021-11-19 2021-11-19 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2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6639A (zh) 无人机和电池
US20200290535A1 (en) Car jump start power source
CN210126642U (zh) 无人机和电池
CN110431685A (zh) 一种电池组件、自主移动平台和自主移动平台系统
CN215816479U (zh) 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6532099U (zh) 装配壳体及电池养护器
CN211062971U (zh) 一种灯带插头座
CN217934153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06953044B (zh) 电池安装结构
CN217134839U (zh) 连接器插头及用电装置
CN215184165U (zh) 电池模组及应用所述电池模组的用电装置
KR20230107649A (ko) 배터리 케이스용 하우징, 배터리의 케이스, 배터리 및 전기기기
CN209786059U (zh) 电池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2934766U (zh) 不间断电源的电源箱及电源箱体
CN218018632U (zh) 一种理发器
CN218731333U (zh) 盖体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771362U (zh) 充电器壳体和充电器
CN214203877U (zh) 电池及可移动平台
CN216850615U (zh) 一种防止emc弹片脱落的type-c连接器
CN215911501U (zh) 电池模块及电池模组
CN218783184U (zh) 线束固定组件和电池包
CN214121297U (zh) 用于超声波水表的模块化安装盒及超声波水表
CN217306685U (zh) 隔离板组件、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0668458U (zh) 电池组
CN109962516B (zh) 一种美甲灯的充电式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orkshop A202, Foun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rth of Songbai highway, Longte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