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0195U -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20195U
CN216520195U CN202121950124.8U CN202121950124U CN216520195U CN 216520195 U CN216520195 U CN 216520195U CN 202121950124 U CN202121950124 U CN 202121950124U CN 216520195 U CN216520195 U CN 216520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pipe
ring
cavity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01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刁振彬
林细勇
曹慧剑
罗飞
程佳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Rife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Ri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Rife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Ri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Rifeng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Ri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Rifeng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501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20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20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20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管道供给系统包括管道和管道连接结构,管道内形成有管腔;管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主体和套壳,连接主体内形成有流动腔,流动腔用于与管道的管腔相连通;套壳上的一端为套管端,套壳上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套壳内形成有连接腔,连接腔贯穿套管端形成有套管口,套管口用于管道的穿设,套管端用于卡设在管道上,连接腔贯穿连接端形成有连接口,连接主体由连接口穿设于连接腔内,连接端能够卡设在连接主体上。只需要设置套壳便能对管道和连接主体进行连接,保证管道和连接主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安全性,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管道连接的效率和便捷度。

Description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运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管道连接的主要方式为螺纹连接和热熔连接两种方式。螺纹连接是在一根管道一端的外表面上形成外螺纹,在另一根管道一端的内壁上形成内螺纹,将两根管道通过内外螺纹啮合进行连接;热熔连接是利用电力口热将管子和接头的连接部分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再互相压紧,使得接触表面同质材料互融而使之连接并密封。上述二种连接方式操作复杂,管道施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管道连接操作便捷的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主体和套壳,所述连接主体内形成有流动腔,所述流动腔用于与管道的管腔相连通;所述套壳上的一端为套管端,所述套壳上的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套壳内形成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贯穿所述套管端形成有套管口,所述套管口用于管道的穿设,所述套管端用于卡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连接腔贯穿所述连接端形成有连接口,所述连接主体由所述连接口穿设于所述连接腔内,所述连接端能够卡设在所述连接主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凸环,所述凸环套设在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的内壁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凸环能够卡设在所述凹槽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凸环,所述凸环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的内壁上,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凸环能够卡设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连接槽,所述凸环能够卡设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凸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径尺寸。
具体地,所述凸环为C型凸环,所述C型凸环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所述C型凸环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径尺寸,所述连接主体通过所述开口穿设在所述C型凸环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环为C型螺纹凸环,所述C型螺纹凸环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所述C型螺纹凸环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径尺寸,所述连接主体通过所述开口穿设在所述C型螺纹凸环内,所述C型螺纹凸环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能够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内撑件,所述内撑件的一端用于穿设在所述管道的管腔内,所述内撑件的另一端能够卡设在所述流动腔内,所述内撑件内形成有内腔,所述流动腔通过所述内腔与所述管道的管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用于套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限位环卡设在所述连接腔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管道的外径尺寸,所述限位环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后的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管道的外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套管端的部分的内径尺寸从所述套管端朝向所述套管口的方向趋于减小,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套管端的内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还包括压套,所述压套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腔内,所述压套的移动方向为所述管道的轴线方向,所述压套能够用于套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压套远离所述套管端的一端能够抵触在所述限位环的内壁上,以使所述压套移动时能够使所述限位环发生弹性形变。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撑件卡设在所述流动腔内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凸齿结构,所述流动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凸齿结构相对应的齿槽,所述凸齿结构能够卡设在所述齿槽中。
可选地,所述流动腔的内壁上形成有凸齿结构,所述内撑件卡设在所述流动腔内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凸齿结构相对应的齿槽,所述凸齿结构能够卡设在所述齿槽中。
一种管道供给系统,包括管道和如上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所述管道内形成有管腔;所述管道穿设于所述套管口内,所述套管端卡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管腔与所述流动腔相连通。
上述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需要对管道进行连接操作时,连接主体由连接口穿设在连接腔内,管道通过套管口穿设在连接腔内,从而使连接主体的流动腔和管道的管腔相连通。只需要设置套壳便能对管道和连接主体进行连接,保证管道和连接主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安全性,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管道连接的效率和便捷度。同时,若连接主体和管道之间发生泄漏,套壳在连接主体和管道连接处也能够起到防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泄漏进一步扩散,进一步提高管道连接结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管道连接结构的部件剖视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图4实施例中的管道连接结构的部件剖视图。
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10、管道连接结构;100、连接组件;110、连接主体;111、连接槽;120、套壳;121、连接腔;122、凹槽;130、流动腔;131、齿槽;200、内撑件;210、内腔;220、凸齿;300、限位环;400、压套;500、密封环;600、凸环;700、缓冲件;800、管道;810、管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和图3,一实施例中的管道供给系统,包括管道800和管道连接结构10,所述管道800内形成有管腔810;所述管道连接结构10包括连接主体110 和套壳120,所述连接主体110内形成有流动腔130,所述流动腔130用于与管道800的管腔810相连通;所述套壳120上的一端为套管端,所述套壳120上的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套壳120内形成有连接腔121,所述连接腔121贯穿所述套管端形成有套管口,所述套管口用于管道800的穿设,所述套管端用于卡设在所述管道800上,所述连接腔121贯穿所述连接端形成有连接口,所述连接主体110由所述连接口穿设于所述连接腔121内,所述连接端能够卡设在所述连接主体110上。
上述管道800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10,需要对管道800进行连接操作时,连接主体110由连接口穿设在连接腔121内,管道800通过套管口穿设在连接腔121内,从而使连接主体110的流动腔130和管道800的管腔810相连通。只需要设置套壳120便能对管道800和连接主体110进行连接,保证管道800和连接主体1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安全性,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管道800连接的效率和便捷度。同时,若连接主体110和管道800之间发生泄漏,套壳120在连接主体110和管道800连接处也能够起到防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泄漏进一步扩散,进一步提高管道连接结构10的安全性。
参阅图2和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10还包括凸环 600,所述凸环600套设在所述连接主体110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腔121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的内壁上形成有凹槽122,所述凸环600能够卡设在所述凹槽122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10还包括凸环600,所述凸环 600设置在所述连接腔121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的内壁上,所述连接主体110 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凹槽122,所述凸环600能够卡设在所述凹槽122内。仅通过凸环600和凹槽122配合实现套壳120与连接主体110之间连接,连接方式方便快捷,降低了管道连接结构10的结构复杂度,提高了管道连接结构1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主体11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连接槽111,所述凸环600能够卡设在所述连接槽111内,所述凸环600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主体110的外径尺寸。当凸环600卡设在连接槽111内,由于凸环600的外径尺寸大于连接主体110的外径尺寸,因此使得凸环600的一部分位于连接槽111外,继而使凸环600能够卡设在凹槽122内,实现连接主体110 和套壳120之间的稳定连接。凸环600同时卡设在连接槽111和凹槽122内,使得连接主体110和套壳120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快捷。
具体地,所述凸环600为C型凸环,所述C型凸环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所述C型凸环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主体110的外径尺寸,所述连接主体110通过所述开口穿设在所述C型凸环内。连接主体110 通过开口的时候,虽然开口的尺寸比连接主体110的外径尺寸小,C型凸环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使C型凸环能够卡设在连接主体110的连接槽111内。实现了凸环600在连接主体110上的快捷安装,提高了管道连接结构10的使用便捷性。
参阅图4和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环600为C型螺纹凸环,所述C型螺纹凸环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所述C型螺纹凸环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主体110的外径尺寸,所述连接主体110通过所述开口穿设在所述C型螺纹凸环内,所述C型螺纹凸环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连接腔121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能够啮合。C型螺纹凸环能够通过开口卡设在连接主体110的连接槽111上,而C型螺纹凸环上的外螺纹能够使套壳120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主体110上,提高了连接主体110和套壳120之间的连接便捷性。继而也提高了管道连接结构1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阅图1至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10还包括缓冲件700,所述缓冲件700设置于所述连接槽111的内壁与所述凸环600的外表面之间,所述缓冲件700能够受力沿所述凸环600的径向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在缓冲件700能够缓冲凸环600对连接主体110的压力或者凸环600对套壳120 的支撑力,避免压力或支撑力过大使连接主体110和套壳120滑脱。
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10还包括内撑件200,所述内撑件200的一端用于穿设在所述管道800的管腔810内,所述内撑件200的另一端能够卡设在所述流动腔130内,所述内撑件200内形成有内腔210,所述流动腔130通过所述内腔210与所述管道800的管腔810相连通。需要对管道800进行连接操作时,先将内撑件200穿设在管道800的管腔810 内,再将管道800穿设在连接组件100的套管口内。此时,内撑件200的一端设置在管道800的管腔810内,内撑件200的另一端能够卡设在连接组件100 的流动腔130内,管道800的管腔810通过内撑件200的内腔210与连接组件 100的流动腔130连通,从而将管道800和连接组件100连接在一起。通常管道 800在连接时,管道800需要连接的一端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因此在管道 800的管腔810内设置内撑件200,内撑件200能够为管道800提供支撑,保证管道800在连接过程中不会发生形变,保证管道800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了管道连接结构1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阅图2和图3,进一步地,所述内撑件200卡设在所述流动腔130内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凸齿结构,所述流动腔130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凸齿结构相对应的齿槽131,所述凸齿结构能够卡设在所述齿槽131中。可选地,所述流动腔130的内壁上形成有凸齿结构,所述内撑件200卡设在所述流动腔130 内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凸齿结构相对应的齿槽131,所述凸齿结构能够卡设在所述齿槽131中。凸齿结构和齿槽131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凸齿结构具有弹性,所述齿槽131为波浪形齿槽。当凸齿结构卡设在齿槽131内时,转动管道800,凸齿会在不同的齿槽131之间移动,进而凸齿产生震动发出响声,证明管道800已经和连接主体110实现配合。若转动管道800没有听到响声,则证明管道800还没有和连接主体110实现配合,需要将管道800取出重新进行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10还包括限位环300,所述限位环300用于套设在所述管道800上,所述限位环300卡设在所述连接腔121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环300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管道800的外径尺寸,所述限位环300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后的所述限位环300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管道800的外径尺寸。当管道在连接腔121内移动时,由于管道的外径尺寸大于限位环300的内径尺寸,限位环300抵触在管道的外表面上。同时,限位环300卡设在连接腔121的内壁上,限位环300会限制管道进一步移动,进而保证管道不会从连接腔121内脱落。提高了管道连接结构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需要将管道800从连接组件100内拔出时,可以使限位环300发生弹性形变,使得限位环300的内径尺寸大于管道的外径尺寸,限位环300解除对管道的限制,使得管道能够从连接腔121内移出,管道800能够从连接组件100 内拔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腔121位于所述套管端的部分的内径尺寸从所述套管端朝向所述套管口的方向趋于减小,所述限位环300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腔121位于所述套管端的内径尺寸。限位环300从连接腔121位于远离套管端的一侧进入连接腔121内,由于连接腔121位于套管端的内径尺寸小于限位环300的外径尺寸,使得限位环300能够卡设在连接腔121内,不会从套管端滑出,同时限位环300也能够限制管道800从套管端滑出。有效提高了管道连接结构10的连接稳定性。
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10还包括压套400,所述压套400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腔121内,所述压套400的移动方向为所述管道800的轴线方向,所述压套400能够用于套设在所述管道800上,所述压套400远离所述套管端的一端能够抵触在所述限位环300的内壁上,以使所述压套400移动时能够使所述限位环300发生弹性形变。压套400远离套管端的一端能够抵触在限位环300的内壁上,通过压套400在连接腔121内移动使限位环300被撑开,限位环300的内径尺寸便大于管道800的外径尺寸,接触了限位环300对管道800的限制。通过压套400使限位环300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管道800和连接组件100之间能够拆卸,提高了管道连接结构10的实用性和使用便捷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限位环300的形状为圆台形,圆台形的所述限位环300的周长较小的一侧紧贴在所述管道800的外表面上,所述压套 400能够抵触在所述限位环300的周长较大的一侧上,所述压套400的外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管道800的外径尺寸。压套400能够从限位环300的周长较大的一侧朝周长较小的一侧移动,从而使限位环300的内径尺寸增大,解除限位件对管道800的限制。限位环300为圆台状,便于压套400改变限位环300的形状,提高了管道连接结构10的结构合理性和实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连接结构10还包括密封环500,所述密封环500卡设在所述连接腔121内,且所述密封环500位于所述管道800和所述连接主体110相抵触的位置。密封环500用于防止管道800和连接主体110抵触连接的位置发生泄漏,提高管道连接结构10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道8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套壳120的数量对应所述管道800的数量设置,所述内撑件200的数量对应所述管道800 的数量设置,每一所述管道800的管腔810内均设置有一所述内撑件200,每一所述管道800均通过一所述套壳120连接在所述连接主体110上,至少两个所述管道800的管腔810均通过所述内撑件200的内腔210与所述连接主体110 的连接腔121相连通。管道连接结构10能够同时连接多个管道800或者多个设备,极大提高了管道连接结构10的应用范围。
上述实施例中,先将压套400设置在套壳120的套管口处,再将限位环300 从套壳120的连接口放入连接腔121内,使限位环300卡设在连接腔121的内壁上,然后再放入密封环500。同时在连接主体110的连接槽111内套设凸环 600,然后将连接主体110穿设在套壳120的连接口内,凸环600背向连接槽111 的一侧卡设在套壳120的凹槽122内,使得套壳120卡设在连接主体110上。最后将内撑件200穿设在管道800的管腔810内,管道800上穿设有内撑件200 的一端从套壳120的套管口开始依次穿过压套400、限位环300和密封环500后,直至内撑件200上的凸齿220和连接腔121内壁上的齿槽131啮合,即完成了管道800和连接主体110之间的装配。进一步,转动管道800,若凸齿220和齿槽131之间发出响声,则证明管道800和连接主体110之间装配到位,若没有响声,则表明管道800和连接主体110之间需要重新装配。
当需要将管道800从连接主体110上拆卸下来时,只需移动压套400,使限位环300发生弹性形变,限位环300的内径尺寸大于内撑件200的外径尺寸后,即解除了限位环300对内撑件200的限位作用,使得管道800能够从连接主体 110内拆卸下来。
在装配完成状态下,压套400、限位环300和密封环500的内壁均紧贴在管道800的外表面。其中连接主体110可以理解为泵体、阀体或其他管道,只要能够通过上述实施例的管道连接结构10进行连接的设备,都应当理解为连接主体110。
在实际应用中,管道连接结构10是作为一个整体组件,用户仅需将管道800 通过套管口穿设在管道连接结构10内即可,非常便捷,极大地提高了管道连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内形成有流动腔,所述流动腔用于与管道的管腔相连通;及
套壳,所述套壳上的一端为套管端,所述套壳上的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套壳内形成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贯穿所述套管端形成有套管口,所述套管口用于所述管道的穿设,所述套管端用于卡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连接腔贯穿所述连接端形成有连接口,所述连接主体由所述连接口穿设于所述连接腔内,所述连接端能够卡设在所述连接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环,所述凸环套设在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的内壁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凸环能够卡设在所述凹槽内;或
还包括凸环,所述凸环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的内壁上,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凸环能够卡设在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连接槽,所述凸环能够卡设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凸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为C型凸环,所述C型凸环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所述C型凸环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径尺寸,所述连接主体通过所述开口穿设在所述C型凸环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为C型螺纹凸环,所述C型螺纹凸环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所述C型螺纹凸环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径尺寸,所述连接主体通过所述开口穿设在所述C型螺纹凸环内,所述C型螺纹凸环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连接端的部分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能够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撑件,所述内撑件的一端用于穿设在所述管道的管腔内,所述内撑件的另一端能够卡设在所述流动腔内,所述内撑件内形成有内腔,所述流动腔通过所述内腔与所述管道的管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用于套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限位环卡设在所述连接腔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管道的外径尺寸,所述限位环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后的所述限位环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管道的外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套管端的部分的内径尺寸从所述套管端朝向所述套管口的方向趋于减小,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连接腔位于所述套管端的内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套,所述压套能够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腔内,所述压套的移动方向为所述管道的轴线方向,所述压套能够用于套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压套远离所述套管端的一端能够抵触在所述限位环的内壁上,以使所述压套移动时能够使所述限位环发生弹性形变;和/或
所述内撑件卡设在所述流动腔内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凸齿结构,所述流动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凸齿结构相对应的齿槽,所述凸齿结构能够卡设在所述齿槽中;或
所述流动腔的内壁上形成有凸齿结构,所述内撑件卡设在所述流动腔内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凸齿结构相对应的齿槽,所述凸齿结构能够卡设在所述齿槽中。
10.一种管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供给系统包括:
管道,所述管道内形成有管腔;及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所述管道穿设于所述套管口内,所述套管端卡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管腔与所述流动腔相连通。
CN202121950124.8U 2021-08-18 2021-08-18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Active CN216520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0124.8U CN216520195U (zh) 2021-08-18 2021-08-18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0124.8U CN216520195U (zh) 2021-08-18 2021-08-18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20195U true CN216520195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5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0124.8U Active CN216520195U (zh) 2021-08-18 2021-08-18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201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0116A1 (zh) * 2021-08-18 2023-02-23 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0116A1 (zh) * 2021-08-18 2023-02-23 日丰企业(佛山)有限公司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066794A (ja) 安全コネクターアセンブリ
CN216520195U (zh)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CN113738976A (zh) 管道供给系统及其管道连接结构
WO2021093316A1 (zh) 一种密封结构
CN210179146U (zh) 一种用于连接金属管与塑料管的连接接头
CN212868837U (zh) 一种管道直接接头
KR101497271B1 (ko) 파이프 연결 소켓
CN209876242U (zh) 一种金属管及软管快接接头
CN212395604U (zh) 母接头和医用输液装置
CN211951818U (zh) 一种快速连接接头
JPS60157591A (ja) 接続継手ユニツト
CN210291038U (zh) 一种稳定型管道连接装置
KR100483186B1 (ko) 원터치식 파이프 연결장치
US20040061334A1 (en) Plug-in connector for plumbing fixtures
CN214579476U (zh) 转接装置
CN217488830U (zh) 一种氩气高频电刀的氩气电极及氩气高频电刀
CN218845410U (zh) 一种三通接头
CN213900211U (zh) 一种管路快速连接装置
CN215950672U (zh) 一种管道连接器
CN213248484U (zh) 烹饪器具
CN215371507U (zh) 一种弯管接头
CN219530145U (zh) 水管快速插接结构及水冷冷却系统
CN209743838U (zh) 一种新型防泄漏连接头
CN211693550U (zh) 一种双向吸水阀结构
CN111412335B (zh) 一种快速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