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8239U - 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专用车 - Google Patents

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专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8239U
CN216518239U CN202123174363.1U CN202123174363U CN216518239U CN 216518239 U CN216518239 U CN 216518239U CN 202123174363 U CN202123174363 U CN 202123174363U CN 216518239 U CN216518239 U CN 216518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engine
exhaust
engine system
road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743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宇开
石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Zoomlio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743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18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8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8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专用车,其中,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和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废气管和尾气后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架设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处,所述废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通过将尾气后处理装置架设于发动机的排气口处,有效缩短尾气后处理装置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使发动机排出的尾气能够保持较佳的温度和压力直接进入尾气后处理装置内进行废气处理,降低废气排出的颗粒物含量及硫化物,从而提升排气质量,满足排放要求,结构简单且排放效果好。

Description

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专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采用该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的专用车。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专用车或者农用车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发动机系统主要满足国三排放等级,但随着我国对排放水平要求的提高,逐步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国四排放的标准要求,尤其是在新增了对于颗粒物的限制之后,常规的T3布置方案已无法满足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的排放法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以解决现有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未能达到排放标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专用车,采用上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和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废气管和尾气后处理装置,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架设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处,所述废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管道和与所述第一管道的顶端连接并弯曲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底端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的排气口连接。
更优地,所述排气管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道同轴地设于所述第一管道内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第三管道的底端朝向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紧密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三管道的外壁和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围合形成储水腔,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对应所述储水腔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排水孔。
优选地,所述废气管包括双层式波纹管。
优选地,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架设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处的支架和用于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所述支架包括分设于所述发动机相对的两端的两个支腿,以及沿横向跨设于两个所述支腿顶端的横架,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安装于所述横架上,所述横架和两个所述支腿共同围合成收容所述冷却装置的收容空间,所述冷却装置沿竖直方向的中段位置固定于所述支腿上。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支腿上的连接座和与所述连接座可拆卸连接的缓冲垫,所述冷却装置通过所述缓冲垫安装于所述连接座上。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和一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冷却管为柔性管。
优选地,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向水箱的顶部延伸并用于固定至水箱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的悬置装置,所述悬置装置包括支撑于所述发动机的前端底部的两个第一支撑座和支撑于所述发动机的后端底部的两个第二支撑座,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分设于所述发动机的四个角端。
优选地,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离合器和用于收容所述离合器的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上并可相对所述外壳开启地露出所述离合器的离合器通风盖,所述离合器通风盖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专用车,包括上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通过将尾气后处理装置架设于发动机的排气口处,有效缩短尾气后处理装置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使发动机排出的尾气能够保持较佳的温度和压力直接进入尾气后处理装置内进行废气处理,降低废气排出的颗粒物含量及硫化物,从而提升排气质量,满足排放要求,结构简单且排放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的排气系统中,在排气管的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三管道,通过第三管道的外壁与第一管道的内壁围合形成顶端设有开口的储水腔,当外部液体沿第一管道的内壁流入时能够被收集于储水腔内并通过排水孔排出,使排气管在稳态降雨及瞬态冲洗环境中的进水量均能小于标准要求,进而满足尾气后处理装置的正常工作条件,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的排气系统中,连接发动机和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废气管至少部分采用双层式波纹管,能够允许一定角度的弯曲压缩,方便装配,并且阻力小,密封和保温性较好,保证发动机废气进入尾气后处理装置之前能够达到合适的废气处理条件,避免废气在传输过程中泄露或者冷却生成颗粒物。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中,通过支架对冷却装置的中段位置进行支撑固定,相比承托冷却装置底部的支撑结构,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对冷却装置的影响,避免冷却装置由于过大的振动发生漏水现象,保证冷却效果,进而保证发动机的使用效果,提升驱动效率,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的冷却装置中,连接散热器和发动机的冷却管采用柔性管,能够进一步针对散热器抑制发动机的振动影响,降低散热器钎焊脱焊、扁管泄露的风险,提高散热器的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的进气装置中,将进气管的进气端向上延伸并固定至车辆水箱的顶部,无需另外采用支架抬高进气管,有利于保证足够量和洁净的空气进入发动机系统,进一步提升发动机的使用效率。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的传动装置中,将离合器通风该设于外壳的顶部,相比常规设于外壳底部的结构,方便观察离合器的内部情况,提升售后维护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专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专用车中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中的排气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排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排气装置中的排气管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图2所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中的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图7为图2所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中的进气装置的主视图;
图8为图2所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中的悬置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图2所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中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中的供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00、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1、发动机;2、排气装置;21、废气管;22、尾气后处理装置;23、排气管;231、第一管道;2311、排水孔;232、第二管道;233、第三管道;234、储水腔;3、支架;31、支腿;32、横架;33、连接座;34、缓冲垫;4、冷却装置;41、散热器;42、冷却管;43、膨胀水箱;5、进气装置;51、进气管;511、第一进气管;512、第二进气管;52、空气过滤器;53、阻力报警器;6、悬置装置;61、第一支撑座;62、第二支撑座;7、传动装置;71、外壳;72、离合器通风盖;8、供油装置;81、油箱;82、第一输油管;83、油滤;84、第二输油管;85、回油管;2000、专用车;2001、车架;2002、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至图10共同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采用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的专用车,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用于安装在所述专用车上进行车辆驱动,该发动机系统整体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具有较佳的使用效率,能够满足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的国四排放标准。
请结合图1和图2,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1000用于安装在所述专用车2000的车架2001的中部位置,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1000包括发动机1、排气装置2、支架3、冷却装置4、进气装置5、悬置装置6、传动装置7和供油装置8。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架3架设于所述发动机1的排气口处,所述排气装置2包括废气管21和尾气后处理装置22,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设于所述支架3上,所述废气管21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的进气口连接,通过所述废气管21将所述发动机1排出的废气传输至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内进行废气处理,降低废气排出的颗粒物含量,提升燃油经济性。
由于将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通过所述支架3架设于所述发动机1的排气口处,有效缩短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与所述发动机1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发动机1排出的尾气能够保持较佳的温度和压力直接进入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内进行废气处理,降低废气排出的颗粒物含量及硫化物,保证尾气处理效果,从而提升排气质量,使发动机系统满足排放要求,结构简单且排放效果好。
请结合图5,所述排气装置2还包括排气管23,所述排气管23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管道231和与所述第一管道231的顶端连接并弯曲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管道232,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底端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的排气口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232具体可为套设于所述第一管道231顶端的弯接头,通过所述第一管道231将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的排气口抬高之后,再通过所述第二管道232与所述第一管道231的连接配合使所述排气管23的出气口横向设置,从而提升所述排气管23的允许涉水高度并避免雨水直接进入所述排气管23内,保证防水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道232还可与所述第一管道231一体成型,使结构强度更高,并进一步提升防水效果。
优选地,所述排气管23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道231同轴地设于所述第一管道231内的第三管道233,所述第三管道233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第三管道233的底端朝向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内壁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内壁紧密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三管道233的外壁和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内壁围合形成储水腔234,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外壁对应所述储水腔234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储水腔234连通的排水孔2311。
具体地,所述第三管道233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储水腔234的开口,该结构在保证排气通畅的同时,当外部液体沿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内壁流入时能够沿所述开口收集于所述储水腔234内并通过所述排水孔2311排出,使所述排气管23在稳态降雨及瞬态冲洗环境中的进水量均能小于标准要求,进而满足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的正常工作条件,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231沿其周向间隔布设有多个所述排水孔2311,并且所述排水孔2311设于所述储水腔234的底部,以提升排水效果,避免所述储水腔234内的液体无法顺畅排出而导致发霉或者溢流回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内。
在图4中示出,优选地,所述废气管21包括双层式波纹管211,将连接所述发动机1和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的废气管21至少部分采用双层式波纹管,使所述废气管21能够允许一定角度的弯曲压缩,方便与所述发动机1和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进行装配,并且阻力小,密封和保温性较好,保证所述发动机1的废气进入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之前能够达到合适的废气处理条件,避免废气在传输过程中泄露或者冷却生成颗粒物。
如图6所示,所述支架3为龙门架结构,其包括分设于所述发动机1相对两端并均沿竖向设置的两个支腿31,以及沿横向跨设于两个所述支腿31顶端的横架32,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安装于所述横架32上。所述横架32和两个所述支腿31共同围合成收容空间,所述冷却装置4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用于对所述发动机1进行冷却,所述冷却装置4沿竖直方向的中段位置固定于所述支腿31上。
具体地,所述支架3还包括设于所述支腿31上的连接座33,所述冷却装置4安装于所述连接座33上,通过所述连接座33对所述冷却装置4竖直方向上的中段位置进行支撑固定,相比承托所述冷却装置4底部的支撑结构,有效降低所述发动机1的振动对所述冷却装置4的影响,避免所述冷却装置4产生过大的共振,从而避免所述冷却装置4发生漏水现象,保证所述冷却装置4对所述发动机1的冷却效果,进而保证所述发动机1的使用效果,提升驱动效率,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支架3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座33可拆卸连接并置于所述连接座33与所述冷却装置4之间的缓冲垫34,所述冷却装置4通过所述缓冲垫33安装于所述连接座33上,进一步削弱所述发动机1对所述冷却装置4的振动影响,并且方便后期更换所述缓冲垫33。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4包括散热器41、冷却管42和膨胀水箱43,所述冷却管42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连接,以将所述散热器41中的冷却液传输至所述发动机1内实现所述发动机1的散热。所述膨胀水箱43与所述散热器41连接并用于向所述散热器41补充冷却液和缓冲冷却液“热胀冷缩”的变化,避免冷却液由于升温膨胀后溢出,所述膨胀水箱43安装于所述横架32上,无需另外设置支架进行固定,安装结构简单紧凑,有利于整个发动机系统的小型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42为柔性管,该柔性管具体可由硅胶材料制成,避免所述冷却管42将所述发动机1的振动传递至所述散热器41上,从而进一步针对所述散热器41抑制所述发动机1的振动影响,降低所述散热器41钎焊脱焊、扁管泄露的风险,提高所述散热器41的使用寿命。
如图7所示,所述进气装置5包括进气管51,所述进气管51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向所述专用车2000的水箱2002顶部延伸并用于固定至所述水箱2002的顶部,通过所述水箱2002固定所述进气管51,无需另外采用支架抬高所述进气管51,有利于保证足够量和洁净的空气进入发动机系统,进一步提升所述发动机1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装置5还包括空气过滤器52,所述进气管51包括与所述空气过滤器52的进气口连接的第一进气管511和与所述空气过滤器52的出气口连接的第二进气管512,所述第一进气管511远离所述空气过滤器52的一端用于固定至所述水箱2002上,所述第二进气管512远离所述空气过滤器52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的进气口连接,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52对进入所述发动机1的气体进行过滤,避免异物进入所述发动机1内部损坏所述发动机1。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装置5还包括与所述空气过滤器52连接的阻力报警器53,当所述空气过滤器52的负荷过大或者发生堵塞时,所述阻力报警器53能够感知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及时更换所述空气过滤器52的滤芯,保证所述空气过滤器52能够正常工作。
如图8所示,所述悬置装置6用于设置在所述车架2001上并支撑所述发动机1,具体地址,所述悬置装置6包括支撑于所述发动机1的前端底部的两个第一支撑座61和支撑于所述发动机1的后端底部的两个第二支撑座6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6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62分设于所述发动机1的四个角端,通过前二后二的四点式的支撑结构对所述发动机1进行稳定支撑,相比现有前一后二的三点式悬置结构,更有利于均匀承受所述发动机1的本体载荷,减小所述发动机1后端(带轮输出端)受侧向拉力而发生的偏移量,有效改善发动机皮带传动过程中发生的打滑发热、偏磨现象,提高所述发动机1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如图9所示,所述传动装置7包括与所述发动机1连接的离合器(图未示,下同)和用于收容所述离合器的外壳71,以及设于所述外壳71上并可相对所述外壳71开启地露出所述离合器的离合器通风盖72,所述离合器通风盖72设于所述外壳71的顶部,相比常规将所述离合器通风盖72设于外壳底部的结构,更加方便观察离合器的内部情况,提升售后维护效率。
如图10所示,所述供油装置8包括油箱81、与所述油箱81连接并用于将所述油箱81内的燃油输出的第一输油管82、与所述第一输油管82远离所述油箱81的一端连接油滤83、以及与所述油滤83的出油口连接的第二输油管84,所述第二输油管84远离所述油滤83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连接,从而将所述油箱81内的燃油输送至所述发动机1内,并在燃油的输送过程中通过所述油滤83进行过滤,保证燃油清洁。
进一步地,所述供油装置8还包括与所述发动机1的出油口连接的回油管85,所述回油管85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一端与所述油箱81连接,通过所述回油管85实现回油。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油管82和所述第二输油管84的内径等于或大于12mm,所述回油管85的内径等于或大于10mm,采用内径较大的油管结构,能够降低进回油的阻力,保证燃油的充分供给,对所述发动机1的排放水平也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1000整体结构紧凑、集成度较高,具有较佳的废气再循环效果、冷却效果、进气效果、发动机支撑效果、以及更加顺畅的供油效果,能够降低排放污染,满足排放要求,提升环保性和经济性。
作为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专用车2000,包括车架2001和设于所述车架2001上的上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1000,由于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1000能够满足更高的排放要求,具有较佳的环保性和经济性,有效降低所述专用车2000的排放污染,使其能够适用更多应用场景,提升产品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1)和排气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2)包括废气管(21)和尾气后处理装置(22),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架设于所述发动机(1)的排气口处,所述废气管(21)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的进气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2)还包括排气管(23),所述排气管(23)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管道(231)和与所述第一管道(231)的顶端连接并弯曲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管道(232),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底端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的排气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3)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道(231)同轴地设于所述第一管道(231)内的第三管道(233),所述第三管道(233)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第三管道(233)的底端朝向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内壁径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内壁紧密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三管道(233)的外壁和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内壁围合形成储水腔(234),所述第一管道(231)的外壁对应所述储水腔(234)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储水腔(234)连通的排水孔(23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管(21)包括双层式波纹管(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架设于所述发动机(1)的排气口处的支架(3)和用于对所述发动机(1)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4),所述支架(3)包括分设于所述发动机(1)相对的两端的两个支腿(31),以及沿横向跨设于两个所述支腿(31)顶端的横架(32),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22)安装于所述横架(32)上,所述横架(32)和两个所述支腿(31)共同围合成收容所述冷却装置(4)的收容空间,所述冷却装置(4)沿竖直方向的中段位置固定于所述支腿(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包括散热器(41)和一端与所述散热器(41)连接的冷却管(42),所述冷却管(42)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连接,所述冷却管(42)为柔性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进气装置(5),所述进气装置(5)包括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的进气口连接的进气管(51),所述进气管(51)的另一端向水箱(2002)的顶部延伸并用于固定至水箱(2002)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1)的悬置装置(6),所述悬置装置(6)包括支撑于所述发动机(1)的前端底部的两个第一支撑座(61)和支撑于所述发动机(1)的后端底部的两个第二支撑座(6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6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62)分设于所述发动机(1)的四个角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传动装置(7),所述传动装置(7)包括与所述发动机(1)连接的离合器和用于收容所述离合器的外壳(71),以及设于所述外壳(71)上并可相对所述外壳(71)开启地露出所述离合器的离合器通风盖(72),所述离合器通风盖(72)设于所述外壳(71)的顶部。
10.一种专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
CN202123174363.1U 2021-12-16 2021-12-16 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专用车 Active CN216518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4363.1U CN216518239U (zh) 2021-12-16 2021-12-16 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专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4363.1U CN216518239U (zh) 2021-12-16 2021-12-16 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专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8239U true CN216518239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4363.1U Active CN216518239U (zh) 2021-12-16 2021-12-16 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专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18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3981B1 (ko) 작업 차량
CN2911221Y (zh) 一种引擎的进气结构
CN101162001A (zh) 一种发动机汽缸体
CN216518239U (zh) 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系统和专用车
CN105119005A (zh) 氢燃料电池轨道车辆用冷却装置
CN100494646C (zh) 摩托艇发动机的干式油底壳
CN210195853U (zh) 一种集成尿素液位温度传感器的空气辅助尿素泵
CN210122930U (zh) 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和车辆
KR20080043971A (ko) 자동차 인터쿨러의 모듈화 장착구조
JP2000282839A (ja) 自動車エンジンのマウント装置
CN200955448Y (zh) 一种发动机汽缸体
CN201835907U (zh) 一种膨胀水箱泄压盖结构
CN111486000B (zh) 车辆用内燃机的辅助设备支撑结构
CN105545445B (zh) 一种冷却系统
CN201784451U (zh) 汽车散热器的管道固定结构
CN105697100A (zh) 具有机油过滤冷却器的发动机
CN111927614A (zh) 一种具有散热系统的柴油发动机
CN204024759U (zh) 用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齿轮箱
CN219796056U (zh) 一种油底壳、油底壳集成结构及车辆
CN218862760U (zh) Egr冷却装置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CN20816897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外挂式水冷中冷器
CN112360617B (zh) 一种集成式回水管结构
JP2005061343A (ja) 車両の冷却装置
CN204371443U (zh) 油底壳总成、发动机和车辆
CN206016895U (zh) 机油过滤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