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3387U - 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3387U
CN216493387U CN202220162429.0U CN202220162429U CN216493387U CN 216493387 U CN216493387 U CN 216493387U CN 202220162429 U CN202220162429 U CN 202220162429U CN 216493387 U CN216493387 U CN 216493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ying
double
layer
cylinder
frying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24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得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624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3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3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3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涉及一种炒锅,包括炒锅本体,炒锅本体内设有将其内腔分隔为炒制仓和回收仓的竖向分隔板;炒制仓内设有双层炒筒,双层炒筒中设有排烟筒,双层炒筒中外层通过第一导流装置与排烟筒连通,双层炒筒中外层还通过第二导流装置与炒锅本体外的空间连通;双层炒筒中内层通过第三导流装置与炒锅本体内壁连接,双层炒筒内层和炒制仓还通过循环装置连接;竖向分隔板中圆形出料口与进料端内端之间通过圆柱形过滤网连接,炒制仓内壁与圆形出料口之间还通过环形弧状过滤网连接,且炒锅本体内壁和双层炒筒内壁上安装有倾斜方向相反的螺旋翅片;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实现物料的循环炒制,同时热能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锅,尤其涉及一种坚果等炒制用设备。
背景技术
炒货机是坚果等实现机械炒制的必要设备,然而传统的炒货机多为单独的炒锅和加热装置,其炒制效率低,热能利用率差,不利于提高炒制效率和降低炒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炒制效率低和热能利用率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包括水平设置且两端开口的炒锅本体,所述炒锅本体一端为进料端一端为出料端,所述炒锅本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将其内腔分隔为炒制仓和回收仓的竖向分隔板,且所述炒制仓临近所述进料端,所述分隔板的中部开设有圆形出料口;所述炒制仓内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且开口端朝向所述进料端的双层炒筒;所述双层炒筒中内层内设置与其同轴分布且开口端穿过所述圆形出料口设于所述炒锅本体外侧的排烟筒,所述双层炒筒中外层临近所述进料端的一侧通过第一导流装置与排烟筒临近所述进料端的端部内腔连通,所述双层炒筒中外层背离所述进料端的一侧通过第二导流装置与所述炒锅本体外的空间连通;所述双层炒筒中内层临近所述进料端的一侧通过可将处于所述炒锅本体内进料端处的物料导入其内的第三导流装置与所述炒锅本体内壁连接,所述双层炒筒背离所述进料端的端部侧壁上安装有连通其内层和炒制仓的循环装置;所述回收仓内设置有与所述炒锅本体同轴分布的圆柱形过滤网,所述圆柱形过滤网一端的内缘与所述圆形出料口内缘连接,而其另一端的内缘与所述出料端内端内缘连接,所述炒制仓内还设置有朝向进料端的端部内缘与所述炒锅本体内壁固定连接而朝向出料端的端部内缘与圆形出料口内缘固定连接的环形弧状过滤网;所述炒锅本体内壁中处炒制仓的部分上、所述圆柱形过滤网内壁上和所述环形弧状过滤网的内壁上都均匀安装有第一螺旋翅片,所述双层炒筒中内层对应的内壁上和所述炒锅本体内壁中回收仓对应的部分上都均匀安装有第二螺旋翅片,且第一螺旋翅片的倾斜方向和第二螺旋翅片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竖向分隔板的外缘上开设有循环孔。
进一步,所述炒锅本体设置在外部壳体内,且其两端均贯穿所述外部壳体设置在外部壳体外侧,所述外部壳体一端外侧设置有输出端与其内腔连通的加热装置。
进一步,所述排烟筒背离所述进料端的端部与设于外部壳体外侧的排烟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炒锅本体内壁上还设有有隔热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第二导流装置、第三导流装置、循环装置和循环孔均为多个并分别绕炒锅本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进一步,所述双层炒筒的组成包括与炒锅本体同轴分布且开口端朝向进料端的内筒和套设在内筒外侧并与内筒同轴分布的圆柱形围板,所述圆柱形围板的两端内缘分别与所述内筒两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筒横向壁中处于其临近出料端的竖向壁与所述圆柱形围板临近出料端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上安装有所述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内筒临近进料端的端部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烟筒的侧壁连接并贯穿二者令双层炒筒的外层空间与排烟筒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导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围板背离进料端的端部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炒锅本体侧壁连接并贯穿二者令炒锅本体外的空间与双层炒筒的外层空间连通;所述第三导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内筒临近进料端的端部侧壁连接并贯穿该部分而另一端与炒锅本体内壁中临近进料端的部分连接。
进一步,所述循环装置具体为开设在所述内筒上的孔洞或安装在内筒上的漏网。
进一步,所述内筒临近进料端的端部内缘上还连接有环形挡板的外缘,所述环形挡板中心处开设有圆形缺口。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能够有效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和提高炒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炒锅本体;2、竖向分隔板;3、进料端;4、出料端;5、排烟筒;6、第一导流装置;7、第二导流装置;8、第三导流装置;9、循环装置;10、圆柱形过滤网;11、环形弧状过滤网;12、第一螺旋翅片;13、第二螺旋翅片;14、循环孔;15、外部壳体;16、加热装置;17、排烟装置;18、隔热层;19、内筒;20、圆柱形围板;21、环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包括炒锅本体1,炒锅本体1水平放置其两端开口并一端为进料端3一端为出料端4,为了实现循环炒制和节能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炒锅本体1的内腔安装竖向分隔板2,将炒锅本体1的内腔分为临近进料端3的炒制仓和临近出料端4的回收仓;其次,在炒制仓的内安装有双层炒筒,双层炒筒的一端开口并为两层,即外层和内侧,外层用于后期高温热流流动对其加热,而内层则用于炒制炒货,其开口端朝向进料端3,同时双层炒筒与炒锅本体1同轴分布;其中,双层炒筒中内层内还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且开口端背离进料端3的排烟筒5,且排烟筒5开口端设置在炒锅本体1外侧;为了能够有效节能,在本实施例中,令双层炒筒中外层临近进料端3的一侧通过第一导流装置6与排烟筒5临近进料端3的端部内腔连通,即利用第一导流装置6一方面连接排烟筒5和双层炒筒,另一方面令排烟筒5内腔与双层炒筒的外层空间连通,实现热流流动,其次,双层炒筒中外层背离进料端3的一侧通过第二导流装置7与炒锅本体1外的空间连通,即通过第二导流装置7一方面连接双层炒筒和炒锅本体1,另一方面令双层炒筒中外层与炒锅本体1外部空间连通;进而,通过上述设置处于炒锅本体1外的热气流可经第二导流装置7进入双层炒筒中外层对应的空间内,然后流向第一导流装置6方向并经第一导流装置6流入排烟筒5内,并最终由排烟筒5的开口端排出,在此过程中,热气流进入双层炒筒外层空间内后首先加热双层炒筒,进入排烟筒5后同样对排烟筒5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有效利用热能,提高热能利用效率,且热气流在处于炒锅本体1外部空间时也可对炒锅本体1进行相应的加热,从而实现多层加热炒制的目的,提高了炒制效率。
特别的,为了便于实现循环炒制,在本实施例中,令双层炒筒中内层临近进料端3的一侧通过可将处于炒锅本体1内临近进料端3处的物料倒入其内的第三导流装置8与炒锅本体1内壁连接,即当炒锅本体1在目标方向旋转时处于炒锅本体1内且位于第三导流装置8处的物料可经第三导流装置8进入双层炒筒内层内;为了实现处于双层炒筒内层的物料再次流入炒锅本体1内腔,在本实施例中,令双层炒筒中内层背离进料端3的一侧通过循环装置9与炒制仓连通,即令双层炒筒背离进料端3的侧壁上安装有连通其内层和炒制仓的循环装置9,从而令处于双层炒筒内层中的物料再次流入炒制仓内;
特别的,为了实现物料在炒锅本体1内腔和双层炒筒内层之间循环流动,在本实施例中,令炒锅本体1内壁中炒制仓对应的部分上均匀安装有第一螺旋翅片12,而双层炒筒内层对应的内壁上则均匀安装有第二螺旋翅片13,且第一螺旋翅片12的倾斜方向和第二螺旋翅片13的倾斜方向相反。
即当炒锅本体1顺时针旋转时,处于炒制仓内的物料在第一螺旋翅片12的导向下向进料端3方向运动并最终经第三导流装置8进入双层炒筒中内层内,并在第二螺旋翅片13的导向下流向出料端4方向,并最终经循环装置9流出双层炒筒并再次进入炒制仓内,从而实现循环流动;相反的当炒锅本体1逆时针旋转时物料流向相反,处于炒制仓内的物料流向出料端4方向,处于双层炒筒中内层的物料则流向进料端3方向并经第三导流装置8排出后在炒制仓内流向出料端4;也可反向设置。
特别的,为了便于实现物料中炒货和炒料的分离及炒料的循环利用,在本实施例中,首先令竖向分隔板2的中部开设圆形出料口,然后令回收仓内设置有圆柱形过滤网10,圆柱形过滤网10与炒锅本体1同轴分布,且其一端内缘与圆形出料口内缘连接另一端内缘则与出料端4内端内缘连接,即圆形出料口与出料端4通过圆柱形过滤网10连接,当物料通过其上时粒径较小的炒料可穿过圆柱形过滤网10落入回收仓内,粒径较大的则被阻挡在圆柱形过滤网10内,为了实现炒货能够有效经出料端4排出,在本实施例中,令圆柱形过滤网10内壁上也均有安装有第一螺旋翅片12,即处于其上的物料在炒锅本体1逆时针旋转时能够在其上的第一螺旋翅片12的导向下流向出料端4并被导出炒锅本体1,实现炒货的有效导出。
其中,为了便于实现炒货和炒料的混合物进入圆柱形过滤网10内,在本实施例中,令炒制仓内设置有一端内缘与其对应的炒锅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内缘与圆形出料口内缘固定连接的环形弧状过滤网11,同时在环形弧状过滤网11内壁上也均匀安装有第一螺旋翅片12,即炒锅本体1逆时针旋转时,混合物在炒制仓内由进料端3方向向出料端4方向运动,运动至环形弧状过滤网11处时被其上的第一螺旋翅片12继续导向后可有效流入圆柱形过滤网10内并被圆柱形过滤网10内的第一螺旋翅片12再次导向流出出料端4;其中,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混合物首先经环形弧状过滤网11初步过滤实现炒货和炒料的分离,然后经圆柱形过滤网10的二次过滤分离,实现了炒货和炒料的有效分离;同时,由环形弧状过滤网11分离出的炒料可直接进入炒制仓内,而经圆柱形过滤网10分离的炒料则进入竖向分隔板2与炒锅本体1及圆柱形过滤网10围成的空间内,为了便于该空间内的物料进入炒制仓内,在本实施例中,令竖向分隔板2外缘上均匀开设有循环孔14,即炒料可经循环孔14进入炒制仓内。
特别的,为了便于在循环炒制过程中回收仓内的炒料能够有效循环参与,在本实施例中,令炒锅本体1内壁中回收仓对应的部分上均匀安装有第二螺旋翅片13,即当炒锅本体1逆时针旋转时,处于回收仓内的炒料可自出料端4方向向进料端3方向流动并经循环孔14流入炒制仓,同时可避免炒料堆积在回收仓影响炒货和炒料分离的缺陷。
特别的,为了便于外部热气流对炒锅本体1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令炒锅本体1设置在外部壳体15内,其两端贯穿外部壳体15设置在外部壳体15外侧,同时外部壳体15一端外侧设置有输出端与其内腔连通的加热装置16,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6设置在进料端3的一侧,从而增加了热气流的行程,便于对炒锅本体1充分加热;而为了便于排烟,令排烟筒5背离进料端3的端部与设于外部壳体15外侧的排烟装置17连接,从而进行排烟,可为抽风机等。
特别的,为了避免直接加热炒锅本体1造成炒锅本体1内壁过热损坏炒货,在本实施例中,于炒锅本体1内壁上设有有隔热层18,从而实现缓慢加热的目的,避免过热的缺陷。
特别的,为了实现物料和热流等的快速流动,在本实施例中,令第一导流装置6、第二导流装置7、第三导流装置8、循环装置9和循环孔14均设置为多个,并分别绕炒锅本体1的轴线均匀分布,且五者数目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相同可不同。
特别的,为了便于进行循环炒制和能量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双层炒筒的组成包括与炒锅本体1同轴分布且开口端朝向进料端3的内筒19和套设在内筒19外侧并与内筒19同轴分布的圆柱形围板20,其中圆柱形围板20的两端内缘与内筒19两端外壁固定连接,且循环装置9安装在内筒19横向壁中处于圆柱形围板20临近出料端4的端部与内筒19中竖向壁之间的部分上,此时循环装置9可为开设在内筒19上的孔洞或安装在其上的漏网,供混合物料流出内筒19,本实施例中为漏网;其中,双层炒筒内的第二螺旋翅片13均匀安装在内筒19的内壁上。
其中,第一导流装置6的一端与内筒19临近进料端3的端部侧壁连接另一端则与排烟筒5临近进料端3的端部外壁连接并贯穿二者,令圆柱形围板20与内筒19之间的空间与排烟筒5内腔连通,第二导流装置7的一端则与圆柱形围板20临近出料端4的端部外壁连接而另一端则与炒锅本体1的侧壁连接并贯穿二者令圆柱形围板20与内筒19围成的空间与炒锅本体1外的空间连通,从而实现炒锅本体1外的热气流经第二导流装置7进入圆柱形围板20与内筒19之间的空间后经第一导流装置6进入排烟筒5后排出,实现热能的充分利用;其中,第一导流装置6和第二导流装置7均为管状结构,实现气流的导向和各部件的连接。
特别的,第三导流装置8的一端则与内筒19临近进料端3的内壁连接而另一端则与炒锅本体1内壁连接,第三导流装置8的处于圆柱形围板20和内筒19之间的部分为管状的封闭结构,使得其不与圆柱形围板20和内筒19围成的空间建立联系,仅为穿过关系,从而保障物料不会流入双层炒筒中外层内,而第三导流装置8处于圆柱形围板20与炒锅本体1之间的部分可为开口的管状也可为凹陷的弧形板状,例如截取轮胎外胎一段后的形状,其形状满足在炒锅本体1顺时针旋转时处于其周围的混合物在其的导向下可穿过圆柱形围板20和内筒19围成的空间进入内筒19内腔,实现无聊的有效输送。
特别的,为了避免处于内筒19内的物料由其开口端流出,在本实施例中,令内筒19临近进料端3的端部内缘上还连接有环形挡板21的外缘,环形挡板21中心处开设有圆形缺口,从而可有效阻断物料经内筒19开口端流出,同时能够有效实现炒制过程中水汽等的排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包括水平设置且两端开口的炒锅本体,所述炒锅本体一端为进料端一端为出料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本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将其内腔分隔为炒制仓和回收仓的竖向分隔板,且所述炒制仓临近所述进料端,所述分隔板的中部开设有圆形出料口;所述炒制仓内设置有与其同轴分布且开口端朝向所述进料端的双层炒筒;所述双层炒筒中内层内设置与其同轴分布且开口端穿过所述圆形出料口设于所述炒锅本体外侧的排烟筒,所述双层炒筒中外层临近所述进料端的一侧通过第一导流装置与排烟筒临近所述进料端的端部内腔连通,所述双层炒筒中外层背离所述进料端的一侧通过第二导流装置与所述炒锅本体外的空间连通;所述双层炒筒中内层临近所述进料端的一侧通过可将处于所述炒锅本体内进料端处的物料导入其内的第三导流装置与所述炒锅本体内壁连接,所述双层炒筒背离所述进料端的端部侧壁上安装有连通其内层和炒制仓的循环装置;所述回收仓内设置有与所述炒锅本体同轴分布的圆柱形过滤网,所述圆柱形过滤网一端的内缘与所述圆形出料口内缘连接,而其另一端的内缘与所述出料端内端内缘连接,所述炒制仓内还设置有朝向进料端的端部内缘与所述炒锅本体内壁固定连接而朝向出料端的端部内缘与圆形出料口内缘固定连接的环形弧状过滤网;所述炒锅本体内壁中处炒制仓的部分上、所述圆柱形过滤网内壁上和所述环形弧状过滤网的内壁上都均匀安装有第一螺旋翅片,所述双层炒筒中内层对应的内壁上和所述炒锅本体内壁中回收仓对应的部分上都均匀安装有第二螺旋翅片,且第一螺旋翅片的倾斜方向和第二螺旋翅片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竖向分隔板的外缘上开设有循环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本体设置在外部壳体内,且其两端均贯穿所述外部壳体设置在外部壳体外侧,所述外部壳体一端外侧设置有输出端与其内腔连通的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筒背离所述进料端的端部与设于外部壳体外侧的排烟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本体内壁上还设有有隔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任意所述的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第二导流装置、第三导流装置、循环装置和循环孔均为多个并分别绕炒锅本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炒筒的组成包括与炒锅本体同轴分布且开口端朝向进料端的内筒和套设在内筒外侧并与内筒同轴分布的圆柱形围板,所述圆柱形围板的两端内缘分别与所述内筒两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筒横向壁中处于其临近出料端的竖向壁与所述圆柱形围板临近出料端的端部之间的部分上安装有所述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内筒临近进料端的端部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烟筒的侧壁连接并贯穿二者令双层炒筒的外层空间与排烟筒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导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围板背离进料端的端部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炒锅本体侧壁连接并贯穿二者令炒锅本体外的空间与双层炒筒的外层空间连通;所述第三导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内筒临近进料端的端部侧壁连接并贯穿该部分而另一端与炒锅本体内壁中临近进料端的部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装置具体为开设在所述内筒上的孔洞或安装在内筒上的漏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临近进料端的端部内缘上还连接有环形挡板的外缘,所述环形挡板中心处开设有圆形缺口。
CN202220162429.0U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 Active CN216493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2429.0U CN216493387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2429.0U CN216493387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3387U true CN216493387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9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2429.0U Active CN216493387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33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3893A (zh) * 2022-05-23 2022-06-24 东营福浩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蒸汽脱蜡装置及脱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3893A (zh) * 2022-05-23 2022-06-24 东营福浩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蒸汽脱蜡装置及脱蜡方法
CN114653893B (zh) * 2022-05-23 2023-09-29 东营福浩精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蒸汽脱蜡装置及脱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93387U (zh) 一种双桶加热内循环节能炒货锅
CN210580902U (zh) 一种全自动三桶复式循环节能炒锅
CN102871536B (zh) 一种太阳能烹调器具
CN109899987B (zh) 换热器
CN212930448U (zh) 一种热水器及模块化交换装置
CN208658982U (zh) 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
CN210008886U (zh) 一种免喷蒸汽锅
CN207721068U (zh) 一种地瓜干烘烤房
CN209802073U (zh) 一种磁芯烧结炉节能热循环装置
CN210169737U (zh) 一种具有蒸汽回收功能的烹饪器具
CN104329979B (zh) 一种热管换热器隔板及其热管换热器蒸发端结构
CN220529233U (zh) 一种电磁气流炒制机
CN208317132U (zh) 一种pcb板烤箱节能装置
CN208237924U (zh) 一种余热利用节能型炉灶
CN206582912U (zh) 热能二次利用的炒炉
CN214275828U (zh) 一种带有热能回收的炉子
CN215446571U (zh) 一种减少燃料损失提高热能利用率的节能低汤灶
CN215736804U (zh) 一种天然气直燃式恒温加热炒货机
CN218683745U (zh) 节能型煮面炉
CN112294109B (zh) 一种煮面机专用烟道系统
CN2348730Y (zh) 加热蒸气锅
CN218304496U (zh) 一种具有环岛式盘管的蒸烤箱
CN213909864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高效空气炸锅
CN217885790U (zh)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7907421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