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58982U - 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 - Google Patents

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58982U
CN208658982U CN201721483408.4U CN201721483408U CN208658982U CN 208658982 U CN208658982 U CN 208658982U CN 201721483408 U CN201721483408 U CN 201721483408U CN 208658982 U CN208658982 U CN 208658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eating
cavity
circulating
st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834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单晓凯
阮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834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58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58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58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一种循环加热炉具包括腔体和扣装在腔体一侧的供热装置;供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扣装在腔体的一侧,且壳体与腔体之间设置有风道板;风道板上开设有进气区和出气区;壳体上设置有鼓风组件,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元件;鼓风组件能够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进气区吹入腔体内,并从出气区流回到壳体内。一种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包括循环加热炉具,腔体的顶部设置有便携式把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炉具存在加热均匀性差、炉具结构复杂、拆装困难,以及移动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
背景技术
现代人们在烹饪食物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一些炉具,将食物放置在炉具中,借助外部的火源或者炉具自身配置的能量源提供热量将炉具中的食物烹饪熟,以供人们食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炉具一些是采用锅底加热,还有一些采用循环加热,然而,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均存在加热均匀性较差的问题,并且,现有的循环加热方式的炉具整个热风加热组件零部件较多,拆装困难。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加热均匀性好且拆装方便的循环风加热炉具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加热炉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炉具存在加热均匀性差、炉具结构复杂、拆装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以缓解炉具移动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一侧的供热装置;
所述供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扣装在所述腔体的一侧,且所述壳体与所述腔体之间设置有风道板;所述风道板上开设有进气区和出气区;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鼓风组件,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鼓风组件能够将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进气区吹入所述腔体内,并从所述出气区流回到所述壳体内。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区位于所述风道板的中部,所述出气区分布在所述进气区的周围;
所述进气区和所述出气区均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区设置为由多个所述小孔结构均匀排布形成的六边形孔组;
所述出气区包括四个第一出气孔组、两个第二出气孔组、两个第三出气孔组和两个第四出气孔组;
所述第一出气孔组、所述第二出气孔组及所述第三出气孔组共同围成一个矩形;
四个所述第一出气孔组分别位于矩形的四角处;
两个所述第二出气孔组分别位于矩形宽边的中点处;
两个所述第三出气孔组分别位于矩形长边的中点处;
两个所述第四出气孔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出气孔组与所述六边形孔组之间。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废水或者废油的槽体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循环加热炉具还包括隔热罩,所述隔热罩扣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
所述壳体及所述隔热罩中部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鼓风组件包括电机和扇叶;
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壳体及所述隔热罩上的通孔,并与所述扇叶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的通孔与所述电机的转轴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密封圈。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元件采用环形电热管,所述环形电热管套设在所述扇叶外侧,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温控探头,所述温控探头及所述鼓风组件均与炉具的控制元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包括所述的循环加热炉具;所述腔体的顶部设置有便携式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包括腔体和供热装置,且该供热装置从腔体的一侧设置在腔体的一侧面上;具体为,供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扣装在腔体的侧面上,且在壳体与腔体之间的位置处设置风道板,该风道板能够将腔体和壳体分隔成两部分,风道板上开设有由多个孔组成的进气区和出气区;壳体内部设置加热元件,鼓风元组安装在壳体上,且鼓风组件与进气区对应设置。这样一来,当加热元件和鼓风组件均开启时,加热元件使壳体内的空气升温,而鼓风组件则能够将壳体中的热空气从进气区吹入到腔体中,热空气在腔体中流动后再次通过出气区流回到壳体中,而在热空气在腔体中流动时能够对腔体中的食物进行充分加热,热空气能够与食物充分接触,大大增加了加热面积,从而能够使食物加热更加均匀。流回到壳体中的空气再次被加热元件加热,被鼓风组件吹入到腔体中,如此在壳体和腔体中形成循环热空气流,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加热效率和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包括上述循环加热炉具,且在腔体的顶部设置有便携式把手,人们可以通过便携式把手对循环加热炉具进行移动,提高了便捷性,除此以外,该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还包括上述循环加热炉具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内空气循环流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中的风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中的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腔体;200-供热装置;210-壳体;220-风道板;221-进气区;222-出气区;2221-第一出气孔组;2222-第二出气孔组;2223-第三出气孔组;2224-第四出气孔组;230-鼓风组件;231-电机;232-扇叶;240-加热元件;250-隔热罩;26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内空气循环流动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中的风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中的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循环加热炉具包括腔体100和设置在腔体100一侧的供热装置200;供热装置200包括壳体210,壳体210扣装在腔体100的一侧,且壳体210与腔体100之间设置有风道板220;风道板220上开设有进气区221和出气区222;壳体210上设置有鼓风组件230,壳体210内部设置有加热元件240;鼓风组件230能够将加热元件240产生的热量通过进气区221吹入腔体100内,并从出气区222流回到壳体210内。
具体的,供热装置200包括壳体210,壳体210扣装在腔体100的侧面上,且在壳体210与腔体100之间的位置处设置风道板220,该风道板220能够将腔体100和壳体210分隔成两部分,风道板220上开设有由多个孔组成的进气区221和出气区222;壳体210内部设置加热元件240,鼓风元组安装在壳体210上,且鼓风组件230与进气区221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循环加热炉具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当加热元件240和鼓风组件230均开启时,加热元件240使壳体210内的空气升温,而鼓风组件230则能够将壳体210中的热空气从进气区221吹入到腔体100中,热空气在腔体100中流动后再次通过出气区222流回到壳体210中,而在热空气在腔体100中流动时能够对腔体100中的食物进行充分加热,热空气能够与食物充分接触,大大增加了加热面积,从而能够使食物加热更加均匀。流回到壳体210中的空气再次被加热元件240加热,被鼓风组件230吹入到腔体100中,如此在壳体210和腔体100中形成循环热空气流,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加热效率和均匀性。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供热装置200采用一体式,即整个供热装置200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在腔体100的一侧,或者从腔体100上拆卸下来,通过采用模块化大大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且拆装方便,提高了维修效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进气区221位于风道板220的中部,出气区222分布在进气区221的周围;进气区221和出气区222均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结构。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风道板220的中部均匀开设多个小孔结构,该位置处的小孔结构形成了进气区221,且进气区221内的小孔结构与鼓风组件230对应设置,即鼓风组件230产生的气流能够直接吹向进气区221,并经过进气区221从壳体210流入到腔体100中;进一步的,在进气区221的周围分布出气区222,出气区222由多组小孔结构组成,各组小孔结构对应分布在进气区221周围的各个方向,并远离鼓风组件230直吹的位置,通过出气区222中各组小孔结构能够使腔体100中的气流回流到壳体210中。
气流的具体流动过程为:在鼓风组件230的吹动作用下,被加热元件240加热的空气通过风道板220中部进气区221的小孔结构进入到腔体100中,在腔体100中热空气与食物发生热交换,使食物快速、高效、均匀加热,然后气流从上部、下部、左侧、右侧反向回流,并通过各个方向的出气区222的小孔结构从腔体100回流到壳体210中,该过程中,分别在腔体100内的上部、下部、左侧、右侧形成多股循环气流,即在三维空间内通过各股循环气流对食物进行加热,大大增加了热气流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对食物加热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进气区221设置为由多个小孔结构均匀排布形成的六边形孔组;出气区222包括四个第一出气孔组2221、两个第二出气孔组2222、两个第三出气孔组2223和两个第四出气孔组2224;其中,四个第一出气孔组2221、两个第二出气孔组2222及两个第三出气孔组2223共同围成一个矩形;而四个第一出气孔组2221分别位于矩形的四角处;两个第二出气孔组2222分别位于矩形宽边的中点处;两个第三出气孔组2223分别位于矩形长边的中点处;两个第四出气孔组2224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出气孔组与六边形孔组之间。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壳体210底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废水或者废油的槽体结构;进一步的,壳体210的内侧设置有反射层。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壳体210与腔体100之间连通,由此,在气流从腔体100回流到壳体210中时,会将食物上的油烟或者蒸汽一并带入到壳体210中,当循环加热炉具停止工作时,炉具蒸汽冷却,壳体210中的油烟、蒸汽降温凝结为废油、废水,需要进行收集并定期清理。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10的底部设计一个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槽体结构,通过槽体结构能够对废油、废水进行承接收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槽体结构进行清理,增加了壳体210内的清洁度,进一步使食物更加卫生安全。
本实施例中还在壳体210的内侧壁上设置反射层,主要用于将加热元件240产生的热量向着腔体100的方向反射,然后在鼓风组件230的吹动作用下经过进气区221进入腔体100中,大大提高了热量的使用效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该循环加热炉具还包括隔热罩250,隔热罩250扣装在壳体210的外侧;壳体210及隔热罩250中部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
具体的,该隔热罩250扣装在腔体100的侧部,并将壳体210扣在隔热罩250与腔体100之间的空腔中,隔热罩250采用具有隔热功能的板材成型,这样一来,当壳体210内部的热空气使壳体210温度较高时,通过隔热罩250能够将壳体210完全罩在其内部,从而实现了将壳体210散发的热量限制在隔热罩250的内部,以有效缓解热量的外散而出现烫伤使用者的现象;同时还能够有效阻隔热量对鼓风组件230中电机231寿命的影响;另外,还能够阻隔热量向外传递而进一步增加壳体210内部热能的消耗,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在加热元件240的输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进入腔体100内的热量减少的现象,进而缓解了加热食物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鼓风组件230包括电机231和扇叶232;扇叶232设置于壳体210内部,电机231的转轴穿过壳体210及隔热罩250上的通孔,并与扇叶232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扇叶232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扇叶232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可以提高热空气的均匀性,有利于食物加热均匀;且扇叶232采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壳体210上的通孔与电机231的转轴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密封圈260。
本实施例中的鼓风组件230主要包括电机231和扇叶232,扇叶232位于壳体210内部,电机231位于隔热罩250外侧,由此,需要在壳体210和隔热罩250的中部位置开设通孔,以便于电机231的转轴能够穿入到壳体210内部,并与扇叶232传动连接;当转轴依次从隔热罩250、壳体210中部通孔中穿过时,电机231需要固定不动,由此,本实施例中在隔热罩250上通孔的周围开设了多个螺纹连接孔,从而能够将电机23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隔热罩250的外侧,使得电机231可拆卸的连接在隔热罩250上。
根据实际安装情况可知,通孔的直径尺寸需大于电机231转轴的直径尺寸,使得转轴与通孔之间会留有一定的缝隙,这样一来,壳体210内部的热空气会通过转轴与壳体210上的通孔之间的缝隙、以及转轴与隔热罩250上的通孔之间的缝隙中外泄,从而引起进入腔体100内的热量相对减少,降低食物的加热效率,同时热量外泄容易增加电机231温度,影响电机231使用寿命。
基于此,在转轴与壳体210上的通孔之间的缝隙中增设了至少一组密封圈260,通过密封圈260能够实现对缝隙的封堵,阻挡了壳体210内部热量从缝隙中向外传递,有效缓解了上述热量外散造成的问题;另外,密封圈260的另一个功能为阻挡壳体210内的油烟、蒸汽等通过缝隙进入到隔热罩250、电机231等结构内部,进而避免油烟、蒸汽影响隔热罩250、电机231等结构内部的洁净度和正常工作过程。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具体采用两组密封圈260。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加热元件240采用环形电热管,环形电热管套设在扇叶232外侧,并固定在壳体210上。
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元件240与鼓风组件230需要相互配合使用,由此,加热元件240设计为环形结构,包括圆形、方形等,即采用环形电热管,环形电热管的两个端部接线与控制元件及电源电连接,且环形电热管套设在扇叶232的外侧,并采用专门的支架固定安装在壳体210的侧壁上,当控制元件控制加热元件240开启时,能够在环形结构的周围产生热场,此时鼓风组件230启动,由于扇叶232与加热元件240的合理安装,扇叶232能够快速将加热元件240产生的热量吹入腔体100中。通过加热元件240与扇叶232的对应设置,大大提高了热空气循环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元件240可以是电热管,还可以是石英管。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腔体100内设置有温控探头,温控探头及鼓风组件230均与炉具的控制元件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腔体100中的温度较高时,会对食物本身产生影响,温度较低时,不利于食物的加热,由此,控制腔体100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显得尤为关键。本实施例中在腔体100中设置了温控探头,能够实时监控腔体100内的温度变化,当温度较高超过设定上限值时,温控探头通过炉具的控制元件减小加热元件240的功率或者停止加热,从而能够降低腔体100内的温度,缓解温度较高的问题;当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时,温控探头通过控制元件提高加热元件240的功率,从而能够快速升高腔体100内的温度,缓解温度较低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包括上述循环加热炉具,且在腔体100的顶部设置有便携式把手,人们可以通过便携式把手对循环加热炉具进行移动,提高了便捷性,除此以外,该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还包括上述循环加热炉具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循环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一侧的供热装置;
所述供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扣装在所述腔体的一侧,且所述壳体与所述腔体之间设置有风道板;所述风道板上开设有进气区和出气区;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鼓风组件,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鼓风组件能够将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进气区吹入所述腔体内,并从所述出气区流回到所述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区位于所述风道板的中部,所述出气区分布在所述进气区的周围;
所述进气区和所述出气区均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区设置采用由多个所述小孔结构均匀排布形成的六边形孔组;
所述出气区包括四个第一出气孔组、两个第二出气孔组、两个第三出气孔组和两个第四出气孔组;
所述第一出气孔组、所述第二出气孔组及所述第三出气孔组共同围成一个矩形;
四个所述第一出气孔组分别位于矩形的四角处;
两个所述第二出气孔组分别位于矩形宽边的中点处;
两个所述第三出气孔组分别位于矩形长边的中点处;
两个所述第四出气孔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出气孔组与所述六边形孔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废水或者废油的槽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罩,所述隔热罩扣装在所述壳体的外侧;
所述壳体及所述隔热罩中部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组件包括电机和扇叶;
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壳体及所述隔热罩上的通孔,并与所述扇叶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的通孔与所述电机的转轴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采用环形电热管,所述环形电热管套设在所述扇叶外侧,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温控探头,所述温控探头及所述鼓风组件均与炉具的控制元件电连接。
10.一种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加热炉具;
所述腔体的顶部设置有便携式把手。
CN201721483408.4U 2017-11-09 2017-11-09 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 Active CN208658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3408.4U CN208658982U (zh) 2017-11-09 2017-11-09 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3408.4U CN208658982U (zh) 2017-11-09 2017-11-09 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58982U true CN208658982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19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83408.4U Active CN208658982U (zh) 2017-11-09 2017-11-09 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589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0338A (zh) * 2019-06-30 2021-01-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过温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0338A (zh) * 2019-06-30 2021-01-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的过温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81549A1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食物的器具
CN102188168A (zh) 具有均匀大风量热风对流烧烤的烤箱
CN211716630U (zh) 一种风道结构及其微波炉
CN202723624U (zh) 热风循环装置及热风循环烧烤炉
CN208658982U (zh) 循环加热炉具及便携式循环加热炉具
CN108478032A (zh) 一种上排风冷却风道的电热空气炸锅
KR20110103268A (ko) 연소기구의 폐열활용장치
CN205980521U (zh) 一种冰箱
CN109357289B (zh) 一种节能炒灶
CN204722872U (zh) 一种电热风烘焙炉
CN208312530U (zh) 一种蓄热式热循环系统
CN213577661U (zh) 一种节能集成灶
CN206043286U (zh) 一种多重加热高效烘干的茶叶烘干机
CN208876257U (zh) 烘焙器具
CN208382297U (zh) 一种集成灶烤箱中的热气循环系统
CN203016674U (zh) 一种电磁蒸烤装置
CN208458243U (zh) 一种蓄热热水炉
CN208296312U (zh) 一种蓄能式电热水炉
CN206295275U (zh) 烹饪电器
CN208635550U (zh) 一种热风循环装置
CN106214011A (zh) 烹饪电器
CN206295273U (zh) 烹饪电器
CN207831674U (zh) 一种可改变出风大小的暖风机
CN207648868U (zh) 电磁大锅灶
CN205535958U (zh) 一种炊事采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