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1981U - 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 - Google Patents

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1981U
CN216471981U CN202123107767.9U CN202123107767U CN216471981U CN 216471981 U CN216471981 U CN 216471981U CN 202123107767 U CN202123107767 U CN 202123107767U CN 216471981 U CN216471981 U CN 216471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transmission shaft
connecting rod
ring
traction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077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思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angao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angao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angao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angao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077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1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1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1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该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包括第一制动半环、第二制动半环、驱动源和旋转传动组件,第一制动半环和第二制动半环的一端枢接,第一制动半环与旋转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枢接,第二制动半环与旋转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转动连接,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旋转传动组件靠近第一制动半环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第一制动半环和第二制动半环能够靠近形成包覆抵接曳引机传动轴的制动套环结构,绞轮的旋转作用力经制动器抱死传动轴抵消,传动轴停止旋转后,轿厢即使因重量变化而上下浮动,该作用力仅作用在钢绳上,有利于降低该曳引机传动轴的损耗,延长曳引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又称电梯主机。功能是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它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导向轮一般装在机架或机架下的承重梁上。盘车手轮有的固定在电机轴上,也有平时挂在附近墙上,使用时再套在电机轴上。
传统的电梯升降至预设位置需要减速时,会通过曳引机内部的减速箱降低电机主轴转速,使轿厢逐渐停下来,然而,传统的曳引机传动轴上缺乏有效的制动器,导致主轴即使停止后,当轿厢的人员出入,导致轿厢的重量更改,由于配重块和轿厢始终通过钢绳链接曳引机绞轮,轿厢重量变化后,钢绳对绞轮产生扭矩,该作用力经绞轮传送至曳引机传动轴上,长此以往,曳引机的传动轴将容易损坏,影响电梯安全,降低电梯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曳引机的传动轴缺乏抵消扭矩的制动结构,曳引机的传动轴将容易损坏,影响电梯安全,降低电梯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包括第一制动半环、第二制动半环、驱动源和旋转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制动半环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一制动半环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分别位于曳引机传动轴的两侧,所述旋转传动组件设置有两组能够相对移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制动半环的另一端与其中一组所述旋转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枢接,所述第二制动半环的另一端与另一组所述旋转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传动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制动半环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源能够通过所述旋转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制动半环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的自由端旋转,使所述第一制动半环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靠近形成包覆抵接曳引机传动轴的制动套环结构。
可选地,所述旋转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底座、连接座、驱动连杆和收缩连杆部,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设置在曳引机传动轴的一侧,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的自由端和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收缩连杆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收缩连杆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背向所述第一制动半环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制动半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始终呈V型结构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轴,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板对称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两组所述连接板互相平行设置,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驱动连杆和所述收缩连杆部均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位于两组所述连接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驱动连杆包括连接部和折弯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折弯部成型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驱动源的一端,所述折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折弯部之间拐角形成能够抵接所述第一制动半环的侧壁的抵接弧面。
可选地,所述驱动源包括第二底座和伸缩件,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背向曳引机传动轴的一侧,所述伸缩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伸缩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连杆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当轿厢停止移动时,所述驱动源驱动旋转传动组件的两个输出端相互靠近,所述第一制动半环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的自由端随旋转传动组件的输出端移动快速往曳引机传动轴的方向靠近,最终形成包覆抵接曳引机的限位环结构,相较于传统的曳引机的传动轴缺乏抵消扭矩的制动结构,曳引机的传动轴将容易损坏,影响电梯安全,降低电梯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在轿厢重量发生变化时,将曳引机传动轴完全制动,绞轮的旋转作用力经制动器抱死传动轴抵消,传动轴停止旋转后,轿厢即使因重量变化而上下浮动,该作用力仅作用在钢绳上,无法作用至传动轴,有效的降低传动轴受到的外部扭力,有利于降低该曳引机传动轴的损耗,延长曳引机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企业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电梯,包括上述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电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升降电梯采用了该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当轿厢停止移动时,所述驱动源驱动旋转传动组件的两个输出端相互靠近,所述第一制动半环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的自由端随旋转传动组件的输出端移动快速往曳引机传动轴的方向靠近,最终形成包覆抵接曳引机的限位环结构,相较于传统的曳引机的传动轴缺乏抵消扭矩的制动结构,曳引机的传动轴将容易损坏,影响电梯安全,降低电梯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在轿厢重量发生变化时,将曳引机传动轴完全制动,绞轮的旋转作用力经制动器抱死传动轴抵消,传动轴停止旋转后,轿厢即使因重量变化而上下浮动,该作用力仅作用在钢绳上,无法作用至传动轴,有效的降低传动轴受到的外部扭力,有利于降低该曳引机传动轴的损耗,延长曳引机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企业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在制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制动半环 20—第二制动半环 30—驱动源
40—旋转传动组件 41—第一底座 42—连接座
43—驱动连杆 44—收缩连杆部 441—第一连杆
442—第二连杆 431—抵接弧面 31—第二底座
32—伸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升降电梯,该升降电梯包括框架、曳引机、轿厢、配重块和钢绳牵引单元,曳引机设置在框架上,轿厢沿框架长度方向升降滑动,轿厢上设置有叫胶轮,钢绳牵引单元通过绞轮连接配种块和轿厢,钢绳牵引单元的另一端与曳引机的传动轴紧配连接,所述曳引机的传动轴一侧设置有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
如图1~3所示,该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包括第一制动半环10、第二制动半环20、驱动源30和旋转传动组件40,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20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20分别位于曳引机传动轴的两侧,所述旋转传动组件40设置有两组能够相对移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的另一端与其中一组所述旋转传动组件40的输出端枢接,所述第二制动半环20的另一端与另一组所述旋转传动组件4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源30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传动组件40靠近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源30能够通过所述旋转传动组件40驱动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20的自由端旋转,使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20靠近形成包覆抵接曳引机传动轴的制动套环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两组制动半环的靠近传动轴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滑层,该防滑层由硅胶材料涂布成型。
具体的,当轿厢停止移动时,所述驱动源30驱动旋转传动组件40的两个输出端相互靠近,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20的自由端随旋转传动组件40的输出端移动快速往曳引机传动轴的方向靠近,最终形成包覆抵接曳引机的限位环结构,同时,该限位环的内壁通过防滑硅胶层进一步制动传动轴,相较于传统的曳引机的传动轴缺乏抵消扭矩的制动结构,曳引机的传动轴将容易损坏,影响电梯安全,降低电梯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在轿厢重量发生变化时,将曳引机传动轴完全制动,绞轮的旋转作用力经制动器抱死传动轴抵消,传动轴停止旋转后,轿厢即使因重量变化而上下浮动,该作用力仅作用在钢绳上,无法作用至传动轴,减小传动轴的转动趋势,既能有效的降低传动轴受到的外部扭力,又有利于降低该曳引机传动轴的损耗,延长曳引机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企业发展。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传动组件40包括第一底座41、连接座42、驱动连杆43和收缩连杆部44,所述第一底座41固定设置在曳引机传动轴的一侧,所述连接座4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41上,所述驱动连杆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42的自由端和所述驱动源3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收缩连杆部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42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20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41设置在电梯框架的横梁上,且位于曳引机的一侧,在其余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座41可以固定设置在轿厢上且位于绞轮连接轴的一侧。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缩连杆部44包括第一连杆441和第二连杆442,所述第一连杆44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42上,所述第一连杆441的另一端背向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杆4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441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制动半环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41和所述第二连杆442始终呈V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连杆441和所述第二连杆442所形成的V型整体结构背向制动半环逐渐收窄,V型结构的开口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20转动连接,当第一连杆441和第二连杆442趋向重合时,V型结构的开口两端靠拢,进而驱动两组制动半环的端部靠拢合并,形成所述制动套环结构,具体的,采用V型结构作为两组制动半环的靠拢动力源,能够提高驱动力臂,根据费距离杠杆的省力原则,第一连杆441和第二连杆442仅需要以较小的驱动力即可实现相对较长的充足移动行程,基于此,驱动源30的动力负荷得到有效降低,进而降低该传动轴抱死制动器的能耗,降低该制动器的制作成本。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42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轴,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板对称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41上,两组所述连接板互相平行设置,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驱动连杆43和所述收缩连杆部44均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位于两组所述连接板之间,两组连接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驱动连杆43、第一连杆441和第二连杆442的容纳间隙结构,同时,驱动连杆43、第一连杆441和第二连杆442均与连接轴转动连接,该连接轴处于两组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当连接轴受力时,两组连接板均能够承担转移连接轴的受力,若采用单个连接板结构设置在连接轴,单连接板上容易形成单边受力的情况,其本体容易随连接轴的作用力而往受力方向扭曲变形,导致制动器损坏,因此,双连接板结构有利于提高该制动器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该电梯的耐用程度,有利于企业发展。
在其余实施例中,驱动连杆43靠近连接板的端部可以设置呈包覆两组连接板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的开口与连接轴延伸至连接板外侧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杆442也可以采用间隔式的平行双轴结构设置,采用间隔式的连杆结构能够让驱动连杆43、连接座42和收缩连杆部44之间实现错位旋转连接,既能够提高该旋转传动组件40的空间利用率,又能够提高旋转传动组件4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连杆43包括连接部和折弯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源3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折弯部成型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驱动源30的一端,所述折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4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折弯部之间拐角形成能够抵接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的侧壁的抵接弧面431,具体的,所述驱动连杆43由金属材料经铸造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折弯部均呈直线条形板材状结构设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折弯部的连接位置往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抵接弧面431,当驱动源30的输出端移动时,所述驱动源30通过连接部驱动折弯部带动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靠近所述折弯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由于折弯部和所述连接部呈交错折弯延伸设置,因此,第一制动半环10的外侧壁能够抵接在所述抵接弧面431上,而枢接机械件领域中常见的连杆与旋转单元直接枢接,当连杆移动至极限位置时,连杆一般是通过连接位置的枢接座和枢轴制动或驱动旋转单元,枢接座和枢轴活动连接,该连接部位定会存在间隙,连杆通过该存在间隙的枢接结构制动旋转单元时,由于旋转单元都动作惯性,难免会产生轻微偏位移动,导致传动的连杆制动结构的制动效果差,旋转单元无法及时停止旋转动作,若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直接与第一制动半环10转动连接时,第一制动半环10在旋转至预设位置收到连接部的制动作用力后仍会进行轻微的移动,对传动轴产生径向推动力,久而久之,传动轴可能会产生轻微形变,因此,采用折弯结构转动连接该第一制动半环10有利于降低传动轴变形风险,有利于提高制动器的耐用程度。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源30包括第二底座31和伸缩件32,所述第二底座3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41背向曳引机传动轴的一侧,所述伸缩件3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31上,所述伸缩件32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连杆43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底座3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41的一侧,所述伸缩件32为气缸,在需要制动,所述伸缩件32的输出端背向所述第二底座31伸出,连接部的一端往上移动,另一端往下带动连接部旋转,使折弯部和连接部之间的抵接弧面431和第一制动半环10相对靠拢,同时,连接座42受折弯部的牵引往第二底座31的方向旋转偏摆,第一连杆441和第二连杆442逐渐相对靠近,使第二制动半环20的端部逐渐靠近第一制动半环10,直至两组制动半环将对应的防滑层压紧在曳引机传动轴上,实现抱死制动。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动半环10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20的连接端通过螺母调节器枢接,该螺母调节器能够调节第一制动半环10和第二制动半环20连接端的距离,进而针对不同的轴径进行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制动半环、第二制动半环、驱动源和旋转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制动半环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一制动半环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分别位于曳引机传动轴的两侧,所述旋转传动组件设置有两组能够相对移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制动半环的另一端与其中一组所述旋转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枢接,所述第二制动半环的另一端与另一组所述旋转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传动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制动半环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源能够通过所述旋转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制动半环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的自由端旋转,使所述第一制动半环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靠近形成包覆抵接曳引机传动轴的制动套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底座、连接座、驱动连杆和收缩连杆部,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设置在曳引机传动轴的一侧,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驱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的自由端和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收缩连杆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和所述第二制动半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连杆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背向所述第一制动半环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制动半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始终呈V型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轴,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板对称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两组所述连接板互相平行设置,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驱动连杆和所述收缩连杆部均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上且位于两组所述连接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连杆包括连接部和折弯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源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折弯部成型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驱动源的一端,所述折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折弯部之间拐角形成能够抵接所述第一制动半环的侧壁的抵接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源包括第二底座和伸缩件,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背向曳引机传动轴的一侧,所述伸缩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伸缩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连杆转动连接。
7.一种升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
CN202123107767.9U 2021-12-10 2021-12-10 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 Active CN216471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7767.9U CN216471981U (zh) 2021-12-10 2021-12-10 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7767.9U CN216471981U (zh) 2021-12-10 2021-12-10 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1981U true CN216471981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2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07767.9U Active CN216471981U (zh) 2021-12-10 2021-12-10 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19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71981U (zh) 曳引机传动轴抱死制动器及升降电梯
CN214267689U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钩缓冲拆装小车
CN202754706U (zh) 一种中后桥传动轴吊具
CN209873593U (zh) 架桥机
CN208948697U (zh) 一种传动机构和电镀用行车
CN111824972A (zh) 起重机
CN110255440A (zh) 一种智能用于集装箱搬运的叉车装备及其搬运方法
CN207551851U (zh) Agv搬运车的辅助支撑机构及其搬运系统
CN213771133U (zh) 一种具有防缠绕功能的随车起重机用卷绕装置
CN215626507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维修用举升装置
CN214944337U (zh) 一种工程底盘式拱架台车
WO2011017963A1 (zh) 一种用于路面加速加载实验的双轴八轮浮动机构加载车
CN106006377A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的驱动装置
CN106696983A (zh) 一种可垂直转动车钩及公铁车
CN220787809U (zh) 一种换电吊具及换电设备
CN108483342B (zh) 一种工字线盘辅助安装、拆卸的搬运车
CN205772890U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的驱动装置
CN214456285U (zh) 一种带旋转小车的起重机
CN213537030U (zh) 一种能防止水平晃动的起重机用小车
CN217841902U (zh) 一种风电塔筒转向支撑装置
CN205187648U (zh) 快速对箱用吊具结构
CN213647108U (zh) 一种铝型材抛光机升降工作台用升降机构
CN219751562U (zh) 一种强制式提升机使用的辅助平层装置
CN111470450B (zh) 一种组装式多角度重物提升机
CN220432241U (zh) 一种可移动纸桶吊装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