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5944U - 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5944U
CN216455944U CN202122468827.3U CN202122468827U CN216455944U CN 216455944 U CN216455944 U CN 216455944U CN 202122468827 U CN202122468827 U CN 202122468827U CN 216455944 U CN216455944 U CN 216455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ck
spotlight
rod
walking stick
wal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688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
肖鹏
张小华
赖英玲
王玉龙
龙建军
洪盈盈
薛超
袁淑婷
吕慧兰
李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peng New District Nan'ao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peng New District Nan'ao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peng New District Nan'ao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peng New District Nan'ao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24688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5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5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5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多功能助行手杖包括手杖杆和射灯,手杖杆为伸缩杆结构,射灯设置于手杖杆上,且射灯与手杖杆转动连接,射灯能投影用于引导患者行走的虚拟足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助行手杖,患者手拄该多功能助行手杖行走过程中,射灯投影虚拟足印引导患者行走,患者跟随射灯投影的虚拟足印行走并踩踏射灯投影的虚拟足印,通过调节手杖杆的长度以及射灯与手杖杆的角度,使患者能精准的踩踏于虚拟足印上,进而使该多功能助行手杖适用于不同身高体型的患者,满足各康复阶段患者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
背景技术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200多万脑卒中患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亡,全国脑卒中患者约为800万人,致残率高达75%,中国的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脑卒中死亡率的全球分布,中国脑卒中死亡率约151-251人/1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70%~80%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减少后遗症的影响程度。
现有的下肢康复训练器械主要应用于医院且占用面积大,患者使用场所被限制,使用多有不便,且小型的下肢康复训练器械适用性不强,不能满足不同身高体型患者的使用,也不能满足各康复阶段患者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结构简单,适用于不同身高体型的患者,满足各康复阶段患者的使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包括:
手杖杆,手杖杆为伸缩杆结构;
射灯,射灯设置于手杖杆上,且射灯与手杖杆转动连接,射灯能投影用于引导患者行走的虚拟足印。
可选地,手杖杆与射灯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第一端与射灯铰接,连杆第二端与手杖杆铰接。
可选地,连杆与射灯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机构,第一卡接机构能将射灯固定于连杆上。
可选地,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连杆相对于手杖杆的角度。
可选地,调节机构包括:
绳索,绳索第一端与连杆连接;
驱动装置,设置于手杖杆上,绳索第二端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能牵引绳索以带动连杆转动;
弹性件,弹性件第一端与连杆连接,弹性件第二端与手杖杆连接,当驱动装置不对绳索施加牵引力时,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能使绳索保持拉紧状态。
可选地,包括上支杆和插接于上支杆内的下支杆,下支杆与上支杆滑动连接,上支杆和下支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机构,第二卡接机构能将下支杆固定于上支杆上。
可选地,手杖杆上设置有惯性传感器。
可选地,手杖杆上设置有力传感器。
可选地,手杖杆的顶端设置有握手柄。
可选地,手杖杆的底端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助行手杖,用于下肢康复训练,患者手拄该多功能助行手杖行走过程中,射灯投影虚拟足印引导患者行走,患者跟随射灯投影的虚拟足印行走并踩踏射灯投影的虚拟足印,通过调节手杖杆的长度以及射灯与手杖杆的角度,使患者能精准的踩踏于虚拟足印上,进而使该多功能助行手杖适用于不同身高体型的患者,满足各康复阶段患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助行手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卡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助行手杖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卡接机构主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卡接机构仰视剖面图。
图中:
100、手杖杆;110、上支杆;111、第二凸起;112、第三凸起;120、下支杆;121、第一滑槽;122、第三滑槽;123、第二凹槽;130、握手柄;140、防滑垫;150、U型框;151、第二铰接部;
200、射灯;210、第一铰接部;211、第一通孔;220、挡圈;
300、连杆;310、第一凹槽;
400、第一卡接机构;410、第一定位销;411、第一凸起;412、拉环;420、第一弹性体;
510、绳索;520、驱动装置;530、弹性件;
600、第二卡接机构;610、套筒;611、第二滑槽;612、第四凸起;613、第二通孔;620、第二定位销;630、第二弹性体;640、挡块;
700、惯性传感器;800、力传感器;900、虚拟足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多功能助行手杖包括手杖杆100和射灯200,手杖杆100为伸缩杆结构,射灯200设置于手杖杆100上,且射灯200与手杖杆100转动连接,射灯200能投影用于引导患者行走的虚拟足印900。
该多功能助行手杖用于下肢康复训练,患者手拄该多功能助行手杖行走过程中,射灯200投影虚拟足印900引导患者行走,患者跟随射灯200投影的虚拟足印900行走并踩踏射灯200投影的虚拟足印900,通过调节手杖杆100的长度以及射灯200与手杖杆100的角度,使患者能精准的踩踏于虚拟足印900上,进而使该多功能助行手杖适用于不同身高体型的患者,满足各康复阶段患者的使用。
进一步地,射灯200能投影至少一个虚拟足印900。优选地,射灯200能投影两个虚拟足印900,使该多功能助行手杖在辅助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的过程更加的人性化。
进一步地,手杖杆100的顶端设置有握手柄130,方便患者手拄该多功能助行手杖。
进一步地,手杖杆100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140,防止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该多功能助行手杖打滑的现象而导致的患者摔倒。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所示,该多功能助行手杖还包括设置于手杖杆100与射灯200之间的连杆300,连杆300第一端与射灯200铰接,连杆300第二端与手杖杆100连接。进一步地,连杆300与射灯200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机构400,第一卡接机构400能将射灯200固定于所述连杆300上。在本实施例中,依据不同患者在不同康复训练时期的不同训练需求,调节射灯200与连杆300之间的角度,并通过第一卡接机构400将调节好角度的射灯200固定于所述连杆300上。具体地,射灯200上设有第一铰接部210,第一铰接部210与连杆300铰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示,第一卡接机构400包括第一定位销410和第一弹性体420,连杆300侧面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销410匹配连接的第一凹槽310,第一定位销410与第一铰接部210滑动连接,第一定位销410第一端能穿设第一铰接部210置于第一凹槽310内以固定射灯200,第一弹性体420设置于第一定位销410与第一铰接部210之间。具体地,连杆300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310。在本实施例中,当调节射灯200与连杆300之间的角度时,拉动第一定位销410,使第一定位销410脱离第一凹槽310,进而转动射灯200调节射灯200角度,此时第一弹性体420受迫被压缩,当调节好射灯200角度后,松开第一定位销410,使第一定位销410在第一弹性体420的弹性回复力下插接于当前位置的第一凹槽310内以固定射灯200。进一步地,第一卡接机构40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机构,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具体地,第一铰接部2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1,第一定位销410插接于第一通孔211内且与第一通孔211滑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销410沿周向设有第一凸起411,第一通孔211的外端面设置有挡圈220,第一凸起411置于挡圈220朝向第一连杆300的一侧,第一弹性体420一端抵靠第一凸起411,另一端抵靠挡圈220。
具体地,第一定位销410第二端设置有拉环412,方便拉动第一定位销410。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销410第一端以及第一凹槽310的形状均为半球形。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体420优选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弹性体,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进一步地,连杆300第二端与手杖杆100铰接。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该多功能助行手杖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连杆300相对于所述手杖杆100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手拄多功能助行手杖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多功能助行手杖的位姿是实时变化的,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实时调节射灯200的角度,使射灯200投影的虚拟足印900稳定在一个位置上,方便患者踩踏虚拟足印900。
具体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装置520、绳索510和弹性件530,驱动装置520设置于手杖杆100上,绳索510第一端与连杆300连接,绳索510第二端与驱动装置520连接,驱动装置520能牵引绳索510以带动连杆300转动;弹性件530第一端与连杆300连接,弹性件530第二端与手杖杆100连接,当驱动装置520不对绳索510施加牵引力时,弹性件530的弹性回复力能使绳索510保持拉紧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驱动装置520运动牵引绳索510以带动连杆300转动时,弹性件530受迫积蓄弹力,当驱动装置520反向运动时,弹性件530弹性回复力能带动连杆300反向转动且使绳索510保持拉紧状态,通过驱动装置520和绳索510以及弹性件530的配合以调节连杆300相对于手杖杆100的角度,进而调节射灯200的角度。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调节机构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机构,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进一步地,绳索510优选钢丝绳,也可以是其他绳索510,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进一步地,弹性件530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弹性构件,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进一步地,手杖杆100上设置有安装调节机构的U型框150,U型框150的开口朝手杖杆100的水平方向设置,U型框150由两横板和一竖板构成。具体地,U型框150的竖板内侧面上设有第二铰接部151,连杆300第二端与第二铰接部铰接151。
进一步地,射灯200与连杆300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射灯200投影虚拟足印900的一端置于U型框150开口外,以使该多功能助行手杖结构紧凑,在调节射灯200角度后,能有效避免U型框150朝向手杖杆100底端一侧的横板遮挡射灯200投影的虚拟足印900,以使射灯200能达到较好的投影范围和投影效果。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520包括电机和设置于电机输出端的绕绳轮,电机设置于手杖杆100上且设置于U型框150朝向手杖杆100底端的一侧,绳索510第一端连接连杆300,绳索510第二端穿设U型框150朝向手杖杆100底端一侧的横板绕设于绕绳轮上。进一步地,弹性件530第二端与U型框150朝向手杖杆100顶端一侧的横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绕绳轮转动,牵引绳索510于绕绳轮上收卷,带动连杆300朝手杖杆100底端转动,此时,弹性件530受拉积蓄弹力;电机驱动绕绳轮反向转动,绳索510于绕绳轮上松放,进而弹性件530释放积蓄的弹力带动连杆300反向转动,且使绳索510保持拉紧状态。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驱动装置52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机构,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所示,该多功能助行手杖还包括设置于手杖杆100上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能实时调节射灯200角度。具体地,握手柄130内设有安装腔,控制器设置于安装腔内。优选地,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也可以是其他控制器,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进一步地,射灯200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能控制射灯200投影的虚拟足印900的参数,如步宽和步幅等,进而满足不同患者在不同康复训练时期的不同训练需求。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所示,手杖杆100上设置有惯性传感器700,惯性传感器700与控制器电连接,在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手杖杆100拄地支撑患者行走过程中,惯性传感器700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分析能得到手杖杆100的位姿信息,控制器依据手杖杆100的位姿,推导出患者的行走状态,能更加精确地实时调节射灯200角度,使射灯200投影的虚拟足印900稳定投影于一个位置,直至手杖杆100移动至下一个位置。具体地,惯性传感器700设置于手杖杆100的顶端。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所示,手杖杆100上设置有力传感器800。具体地,力传感器800设置于手杖杆100的底端。进一步地,力传感器800一端与手杖杆100连接,另一端与防滑垫14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力传感器800能实时检测患者作用于该多功能助行手杖的力学数据,并通过力学数据进一步地评估患者康复效果。
进一步地,力传感器800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接收力传感器800实时检测到的力学数据并分析,结合控制器分析惯性传感器700实时检测的信息,能推断出患者当前下肢康复训练的训练状态,并判断患者是否需要休息而停止下肢康复训练。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所示,该手杖杆100包括上支杆110和插接于上支杆110内的下支杆120,下支杆120与上支杆110滑动连接,上支杆110和下支杆120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机构600,第二卡接机构600能将下支杆120固定于上支杆110上。具体地,射灯200、调节机构和惯性传感器700均设置于上支杆110上,力传感器800设置于下支杆120上。
进一步地,上支杆110和下支杆120均为空心杆,方便电气元件的布线,且减轻该多功能助行手杖的重量。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5所示,下支杆120外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21,上支杆110内侧壁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凸起111,第二凸起111设置于第一滑槽121内且与第一滑槽121滑动连接。具体地,第二凸起111和第一滑槽121均至少设置一个,且第二凸起111和第一滑槽121一一对应设置。优选地,第二凸起111和第一滑槽121均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机构600包括套筒610,套筒610套接于上支杆110上,且与上支杆110转动连接。具体地,套筒610内侧壁上沿周向设有第二滑槽611,上支杆110外侧壁上沿周向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凸起112,第三凸起112置于第二滑槽611内且与第二滑槽611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凸起112于第二滑槽611内滑动以实现套筒610绕上支杆110转动,且第三凸起112与第二滑槽611相配合实现套筒610的轴向定位。
进一步地,下支杆120外侧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三滑槽122,套筒610内侧壁设有向内延伸的第四凸起612,第四凸起612能置于第三滑槽122内与第三滑槽122滑动连接,第一滑槽121与第三滑槽122相连通,且第四凸起612能滑出第三滑槽122置于第一滑槽121内与第一滑槽121滑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三滑槽122沿下支杆120的轴线间隔设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凸起612置于第一滑槽121内时,下支杆120能沿上支杆110滑动,调节下支杆120相对于上支杆110的位置,进而调节手杖杆100的长度,当调节好手杖杆100长度后,此时第四凸起612与第三滑槽122相对应,转动套筒610,使第四凸起612置于第三滑槽122内,将第四凸起612沿第三滑槽122滑动以脱离第一滑槽121,以使下支杆120固定于上支杆110上。
具体地,第四凸起612设有至少一个,且每个第四凸起612均能同时置于与之相对应的第一滑槽121内。优选地,第四凸起612设置有两个。
具体地,套筒610朝向下支杆120的一端端面延伸至下支杆120并围绕下支杆120,第四凸起612设置于套筒610围绕下支杆120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机构600还包括第二定位销620,第三滑槽122内设置有第二凹槽123,且第二凹槽123偏离第一滑槽121设置,第二定位销620第一端能穿设套筒610上的第四凸起612置于第二凹槽123内以限制第四凸起612沿第三滑槽122的转动,进而限制套筒610绕上支杆110的转动,患者在使用该多功能助行手杖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能有效防止套筒610绕上支杆110转动,避免第四凸起612置于第一滑槽121内,致使下支杆120沿上支杆110滑动给患者造成意外伤害。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机构600还包括第二弹性体630,第二弹性体630设置于第二定位销620与套管之间,第二弹性体630的弹性回复力能使第二定位销620的第一端置于第二凹槽123内。具体地,套筒610沿径向开设有第二通孔613,第二定位销620插接于第二通孔613内,且与第二通孔613滑动连接,第二通孔613的外端面设置有挡块640,第二弹性体630一端抵靠第二定位销620,另一端抵靠挡块640。具体地,第二弹性体630抵靠第二定位销620的第二端面。
具体地,第二定位销620第一端部以及第二凹槽123的形状均为半球形。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定位销620置于第二凹槽123内时,用力旋转套筒610,由于第二定位销620第一端部以及第二凹槽123的形状为半球形,第二定位销620的第一端部受第二凹槽123的斜向压力,脱离第二凹槽123,进而套筒610能绕上支杆110转动。进一步地,第二卡接机构60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机构,在此不再做详细赘述。
示例性地,依据患者的身高体型,首先通过调节下支杆120于上支杆110的位置以调节手杖杆100的长度,待调节好手杖杆100长度后,转动套筒610,使第四滑块置于第三滑槽122内,进而将下支杆120固定于上支杆110上,且第二定位销620的第一端部置于第二凹槽123内,有效防止套筒610转动。然后拉拔第一定位销410,调节射灯200相对于连杆300的角度,使射灯200满足患者下肢康复训练的需求,松开第一定位销410,第一定位销410插接于相对应的第一凹槽310内,进而将射灯200固定于连杆300上。当患者手拄多功能助行手杖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控制器依据惯性传感器700实时检测的信息,控制器控制电机实时调节连杆300相对于手杖杆100的角度,进而调节射灯200相对于手杖杆100的角度,使射灯200投影的虚拟足印900稳定投射于一个位置,使患者每一步都能精确地踩在虚拟足印900上。此外,依据力传感器800检测患者作用于该多功能助行手杖的力学数据,结合控制器通过惯性传感器700实时检测的信息,判断患者训练状态,是否需要休息而停止下肢康复训练,且能有效评估患者康复效果。该多功能助行手杖适用于不同身高体型的患者,满足各康复阶段患者的使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杖杆(100),所述手杖杆(100)为伸缩杆结构;
射灯(200),所述射灯(200)设置于所述手杖杆(100)上,且所述射灯(200)与所述手杖杆(100)转动连接,所述射灯(200)能投影用于引导患者行走的虚拟足印(9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助行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杖杆(100)与所述射灯(200)之间设置有连杆(300),所述连杆(300)第一端与所述射灯(200)铰接,所述连杆(300)第二端与所述手杖杆(100)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助行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00)与所述射灯(200)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机构(400),所述第一卡接机构(400)能将射灯(200)固定于所述连杆(300)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助行手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连杆(300)相对于所述手杖杆(100)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助行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绳索(510),所述绳索(510)第一端与所述连杆(300)连接;
驱动装置(520),设置于所述手杖杆(100)上,所述绳索(510)第二端与所述驱动装置(52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520)能牵引所述绳索(510)以带动所述连杆(300)转动;
弹性件(530),所述弹性件(530)第一端与所述连杆(300)连接,所述弹性件(530)第二端与所述手杖杆(100)连接,当所述驱动装置(520)不对所述绳索(510)施加牵引力时,所述弹性件(530)的弹性回复力能使所述绳索(510)保持拉紧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助行手杖,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杆(110)和插接于所述上支杆(110)内的下支杆(120),所述下支杆(120)与所述上支杆(110)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杆(110)和所述下支杆(120)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机构(600),所述第二卡接机构(600)能将所述下支杆(120)固定于所述上支杆(1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助行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杖杆(100)上设置有惯性传感器(70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助行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杖杆(100)上设置有力传感器(80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助行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杖杆(100)的顶端设置有握手柄(13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助行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杖杆(100)的底端设有防滑垫(140)。
CN202122468827.3U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 Active CN216455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8827.3U CN216455944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8827.3U CN216455944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5944U true CN216455944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68827.3U Active CN216455944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5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09731B2 (ja) 自力歩行訓練器
US7357139B2 (en) Stair-adjustable crutch
KR101207997B1 (ko) 파워 보행기
CN211067839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拐杖
CN216455944U (zh) 一种多功能助行手杖
CN107669448B (zh) 一种重力刹车助步器
US20020011714A1 (en) Walker with a standing and suspension device
CN113208880B (zh) 一种骨科护理助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0693681A (zh) 适配于轮椅上的分体式辅助行走装置
CN212491372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四肢康复训练装置
KR102165950B1 (ko) 보행 보조장치
KR102225060B1 (ko) 다기능 보행 재활 장치
CN216454996U (zh) 一种集成步态评估功能的助行装置
CN212282109U (zh) 多功能骨科助行装置
KR102225063B1 (ko) 전자동 보행 재활 장치
CN213099140U (zh) 一种骨科临床用牵引架
JP3728248B2 (ja) 松葉杖
CN211560744U (zh) 一种安全轮椅
CN211584133U (zh) 一种胸外手术康复拐杖
CN209899827U (zh) 一种智能型自动测距的爬楼梯轮椅
CN209884697U (zh) 一种改进式骨科助行器
CN211434012U (zh) 适配于轮椅的分体式辅助行走装置
CN109621288A (zh) 一种可调可视逐步增加下肢负重力的骨科康复装置
CN108524206A (zh) 助行器
CN215385698U (zh) 一种助行器的升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