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0780U -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0780U
CN216450780U CN202122855177.8U CN202122855177U CN216450780U CN 216450780 U CN216450780 U CN 216450780U CN 202122855177 U CN202122855177 U CN 202122855177U CN 216450780 U CN216450780 U CN 216450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ide wall
bottom plate
conductive element
low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551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相柱
马辉
秦赓
申望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551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0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0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0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导线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该导线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板、导电元件和若干根导线。固定板为绝缘板,固定板的表面上设有导电元件;导线的末端露出电芯;若干根导线末端的电芯相互连接在一起,并焊接在导电元件上,以形成电性连接。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池箱,若干个电池箱的正极线电连接到第一主线上,负极线电连接到第二主线上,形成并联的电池模组;正极线与第一主线连接处、以及负极线与第二主线的连接处,皆采用了导线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防止了电路短路;提高了电流的导通能力;电池模组采用该导线连接结构,可以不受电池箱的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经常需要将多条导线电连接起来,以实现多个电池模组的串、并联,或者实现远距离输送电能。
如图1,为导线之间常见的电连接方式。现有技术中,导线之间一般以缠绕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具体如下:将需要电性连接的两根或多根导线,在导线的连接位置去掉导线最外层的绝缘层,使电芯露出预设的长度;然后,将两根或多根导线的电芯缠绕在一起;最后,在导线连接位置缠绕上绝缘层。
虽然上述导线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多根导线的电性连接,并且这种导线的连接方式简单,但是并不安全可靠。导线连接位置很容易受到外力拉扯而松动,造成接触不良,从而导致局部过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绝缘层如果使用的是绝缘胶带,很容易被尖锐的电芯刺破,或因导线连接处受热导致绝缘胶带融化,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如图2,为现有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池箱50,若干个电池箱50的正极通过正极线51电性连接,若干个电池箱50的负极通过负极线52电性连接,以形成一个并联的电池模组。
在这种并联的电池模组中,当处于中间的电池箱发生故障时,将会导致电池模组暂时停止供电。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导线连接不牢固、不安全,以及现有的电池模组中电池箱发生故障而不能继续正常供电的问题,提供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绝缘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导电元件;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元件;若干根导线,所述导线的末端露出电芯;若干根所述导线末端的电芯相互连接在一起,并焊接在所述导电元件上,以形成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若干根所述第一导线的电芯相互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固定在位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元件上;若干根所述第二导线的电芯相互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固定在位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元件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点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元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点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元件,以焊点包覆固定;所述焊点由熔融状态的焊接材料滴落在所述导电元件上冷却形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容置室;所述固定板收容在所述容置室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若干个导管;所述若干个导管从所述绝缘壳体的侧壁外表面往外延伸出来;所述侧壁外表面是所述绝缘壳体上与用于围成所述容置室的侧壁内表面相对的表面;所述导管与所述容置室连通,用于套设在所述导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底板;所述下壳包括第二底板和下壳侧壁,所述下壳侧壁从所述第二底板的边沿往垂直于所述第二底板的方向延伸出来;所述第一底板固定在所述下壳侧壁顶端,所述下壳侧壁顶端是指下壳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底板相离的一端;所述下壳侧壁的表面往与所述容置室相离的外侧,延伸出所述导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边沿往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的方向,延伸出上壳侧壁;所述上壳侧壁的表面,往与所述容置室相离的外侧延伸出第一半圆环壁,所述第一半圆环壁与所述容置室连通;所述下壳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边沿往垂直于所述第二底板的方向延伸出下壳侧壁;所述下壳侧壁的表面,往与所述容置室相离的外侧延伸出第二半圆环壁,所述第二半圆环壁与所述容置室连通;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固定连接在一起,围成所述容置室,以及所述第一半圆环壁和所述第二半圆环壁连接在一起,围成与所述容置室连通的所述导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固定板为印刷电路板;所述导电元件为铜箔或铜条;所述铜箔或铜条固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焊接材料是锡。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池箱,所述若干个电池箱的正极线电连接到第一主线上,负极线电连接到第二主线上,形成并联的电池模组;所述正极线与所述第一主线连接处、以及所述负极线与所述第二主线的连接处,皆采用如上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
与现有的导线之间以相互缠绕的方式形成的导线连接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线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导线连接处的电性接触良好,提高了电流的导通能力;第二,通过固定板将连接不同电极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隔离,有效防止了电路短路;第三,固定板可操作性好,导线连接简单、操作方便;第四,将多根导线的连接位置收容在绝缘壳体内,保证了输电和用电安全。
与现有的并联电池模组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有益效果是:当其中一个、两个或几个电池箱因意外发生故障时,电池模组仍然可以照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中导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3,一种导线连接结构100,包括固定板10、导电元件11和若干根导线20。
固定板10为绝缘板,固定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上固定有导电元件11。
固定板1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导电元件11可以是铜箔或铜条,铜箔或铜条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
导线20的末端露出电芯,若干根导线末端的电芯相互连接在一起,并焊接在导电元件11上,以形成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导线20包括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电极。
具体的,如果第一导线21连接电源的正极,则第二导线22连接电源的负极;如果第一导线21连接电源的负极,则第二导线22连接电源的负极。
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的末端露出电芯,两根或多根第一导线21末端的电芯相互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固定在位于固定板10的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元件11上,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元件11电性连接;两根或多根第二导线22末端的电芯相互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固定在位于固定板10的第二表面上的导电元件11上,与第二表面上的导电元件11电性连接。
第一连接点与位于第一表面上的导电元件11、以及第二连接点与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导电元件11,可以通过焊点30包覆固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导线20可以是仅用于连接电源正极或电源负极的其中一种导线。连接相同电极的若干根导线20的末端露出电芯,若干个电芯相互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点,连接点固定在位于固定板10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导电元件11上,与导电元件11电性连接,连接点与导电元件11通过焊点30包覆固定。
焊点30由焊接材料高温受热成熔融状态后,滴落在导电元件10上冷却形成,形成焊点30的焊接材料可以是锡。
如图4,导线连接结构100还包括绝缘壳体40。
具体的,绝缘壳体40包括上壳41和下壳42,上壳41与下壳42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用于收容固定板10的容置室。固定连接上壳41与下壳42的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例如在下壳42设置螺纹柱孔,在上壳41设置用于螺钉穿过以与下壳42的螺纹柱孔连接的螺钉孔;也可以是卡合结构连接,例如在上壳41的边缘设置卡扣,在下壳42的侧壁内表面设置卡槽。
绝缘壳体40还设有若干个导管43,若干个导管43从绝缘壳体40的侧壁外表面往外延伸出来,导管43与容置室连通,用于套设在导线20上。
所述侧壁外表面是绝缘壳体40上与用于围成容置室的侧壁内表面相对的表面。
继续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壳41包括第一底板411,第一底板411的本体为一块多边形板。
下壳42包括第二底板421和下壳侧壁422,第二底板421的本体与第一底板411的本体形状相同,下壳侧壁422从第二底板421的本体的边沿往垂直于第二底板421的本体的方向延伸出来。
第一底板411的本体固定在下壳侧壁422的顶端,以围成容置室,固定板10收容在该容置室内。
所述下壳侧壁422的顶端是指下壳侧壁422上与第一底板411的本体相离的一端。
在下壳侧壁422的外表面,往与容置室相离的外侧延伸出导管43,导管43连通容置室,导线20通过导管43与置于容置室内的印刷电路板10连通。
请参阅图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壳41的第一底板411的边沿往垂直于第一底板411的本体的方向,延伸出上壳侧壁412。上壳侧壁412的外表面,往与容置室相离的外侧延伸出第一半圆环壁431,第一半圆环壁431与容置室连通。
下壳42的结构与上壳41的结构大体相同,并且上壳41的结构与下壳42的结构关于两个壳体之间的连接面镜像对称。
具体的,下壳42包括一个第二底板421,第二底板421的本体与第一底板411的本体相同,在第二底板421的边沿且往垂直于第二底板421的本体的方向,延伸出下壳侧壁422,下壳侧壁422的外表面,往与容置室相离的外侧,延伸出第二半圆环壁432,第二半圆环壁432与容置室连通。
上壳41与下壳42固定连接在一起,围成容置室(未标示);第一半圆环壁431和第二半圆环壁432连接在一起,组合成与容置室连通的导管43。
与现有的导线之间直接以相互缠绕的方式形成的导线连接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线连接结构100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在固定板10的表面上设置导电元件11,将导线20的连接点与导电元件11电性连接,并且通过焊点30将连接点包覆固定在导电元件11上,使若干根导线20之间充分电性接触,提高了电流在导线20连接处的导通性能;第二,将若干根第一导线21固定在固定板10的第一表面上,将若干根第二导线22固定在固定板10的第二表面上,从而很好地将连接不同电极的第一导线21和第二导线22隔离,有效防止了电路短路;第三,固定板10可操作性好,导线20连接简单、操作方便;第四,将多根导线20的连接位置收容在绝缘壳体40内,避免了导线20的连接位置暴露,保证了在输电和用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如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200,电池模组200包括若干个电池箱50。若干个电池箱50的正极线51电连接到第一主线60上,负极线52电连接到第二主线70上,形成一个并联的电池模组200。
电池箱50的正极线51与第一主线60的连接处、以及电池箱50的负极线52与第二主线70的连接处,皆采用了上述的导线连接结构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200的有益效果是:当其中一个、两个或几个电池箱50因意外发生故障时,例如电池箱50的内部电路烧坏使得该电池箱50在电池模组200中的作用失效时、或电源极线(正极线51、负极线52)与主线(第一主线60、第二主线70)的连接处于断开的状态下,由于采用了导线连接结构100,并不会影响其他电池箱50的正常供电,即电池模组200仍然可以照常工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限于这些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而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绝缘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导电元件;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元件;
若干根导线,所述导线的末端露出电芯;
若干根所述导线末端的电芯相互连接在一起,并焊接在所述导电元件上,以形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若干根所述第一导线的电芯相互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固定在位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元件上;
若干根所述第二导线的电芯相互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固定在位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二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元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元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点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导电元件,以焊点包覆固定;
所述焊点由熔融状态的焊接材料滴落在所述导电元件上冷却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容置室;所述固定板收容在所述容置室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若干个导管;
所述若干个导管从所述绝缘壳体的侧壁外表面往外延伸出来;所述侧壁外表面是所述绝缘壳体上与用于围成所述容置室的侧壁内表面相对的表面;
所述导管与所述容置室连通,用于套设在所述导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底板;
所述下壳包括第二底板和下壳侧壁,所述下壳侧壁从所述第二底板的边沿往垂直于所述第二底板的方向延伸出来;
所述第一底板固定在所述下壳侧壁顶端,所述下壳侧壁顶端是指下壳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底板相离的一端;所述下壳侧壁的表面往与所述容置室相离的外侧,延伸出所述导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底板;
所述第一底板的边沿往垂直于所述第一底板的方向,延伸出上壳侧壁;
所述上壳侧壁的表面,往与所述容置室相离的外侧延伸出第一半圆环壁,所述第一半圆环壁与所述容置室连通;
所述下壳包括第二底板;
所述第二底板的边沿往垂直于所述第二底板的方向延伸出下壳侧壁;
所述下壳侧壁的表面,往与所述容置室相离的外侧延伸出第二半圆环壁,所述第二半圆环壁与所述容置室连通;
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固定连接在一起,围成所述容置室,以及所述第一半圆环壁和所述第二半圆环壁连接在一起,围成与所述容置室连通的所述导管。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印刷电路板;所述导电元件为铜箔或铜条;所述铜箔或铜条固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材料是锡。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电池箱,所述若干个电池箱的正极线电连接到第一主线上,负极线电连接到第二主线上,形成并联的电池模组;
所述正极线与所述第一主线连接处、以及所述负极线与所述第二主线的连接处,皆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导线连接结构。
CN202122855177.8U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16450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5177.8U CN216450780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5177.8U CN216450780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0780U true CN216450780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55177.8U Active CN216450780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0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2739B2 (en) Battery pack
US9345146B2 (en) Circuit board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with the circuit board
CN102655246A (zh) 电池组
CN102214806B (zh) 电池单元
JP2024508086A (ja) サンプリング構造、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自動車
WO2022206840A1 (zh) 电池包和电动车
WO2023010780A1 (zh) 纽扣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6450780U (zh)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8385443U (zh) 电池
CN218275000U (zh) 单体电池与电池包
CN215771455U (zh) 电池
CN207834378U (zh) Pcb汇流板及电池汇流装置
CN212786479U (zh) 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182593U (zh) 一种双孔接线鼻
CN218569150U (zh) 一种汇流排、电极转接件及充放电组件
CN104183812A (zh) 同向导针式圆柱形聚合物锂电池的电极连接装置及电池
CN214068907U (zh) 一种电镜室用的独立地线
CN217507577U (zh) 导电连接件及电池模组
CN21860250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集成结构
CN213635727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铝电解电容器
CN215834667U (zh) 一种纽扣电池导电结构
CN212011112U (zh) 一种锂电池连接片装置
CN220156487U (zh)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发电系统
CN216014868U (zh) 一种防盗式电线电缆
CN213124592U (zh) 一种锂电池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9th floor, building 1, kaidar group center building, No. 168, Tongsha Road, Xinwe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01-3, building 2, kaidar group center building, 168 Tongsha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