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47138U - 一种风扇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47138U
CN216447138U CN202121929724.6U CN202121929724U CN216447138U CN 216447138 U CN216447138 U CN 216447138U CN 202121929724 U CN202121929724 U CN 202121929724U CN 216447138 U CN216447138 U CN 216447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fan assembly
outlet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297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静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ngsinuo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ngsinuo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ngsinuo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ngsinuo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297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47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47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47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组件,包括出风部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出风部的气流的生成部,所述出风部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内部通道,用于导出气流的出风口,和与出风口相邻的科恩达表面,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相隔预定距离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出风部,所述两个出风部的出风口相向设置以在两个出风部之间形成风道,当气流通过所述科恩达表面时,所述风道形成相对低压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科恩达表面和相对低压区共同作用,风扇组件的出风量大幅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风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组件,特别地但不排他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地式风扇组件或者桌面式风扇组件或者手持式风扇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家用风扇典型的包括:一组叶片或者翼,安装用于绕轴线旋转;和驱动设备,用于使该组叶片旋转以产生气流。气流的运动和循坏产生“风冷”或者微风,结果,由于热通过对流和蒸发被耗散,使用者体验到制冷效应。叶片通常布置在保持笼内,这允许气流通过壳体同时防止使用者在使用风扇时接触到旋转的叶片而引发危险。
英国戴森公司将无叶风扇的概念普及开来,其生产的无叶风扇包括大致环形的出风口,出风口和科恩达表面绕风扇组件的轴线延伸。该无叶风扇具有圆柱形或者柱形的出风区域,其高速风分布于外圈,中间区域风量偏小。而市面上其他品牌的无叶风扇,大都仅能够实现无叶风扇的功能,而对于风量等关键性能的表现,则较为普通。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风量大且覆盖面积大的风扇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与戴森构型不同的,着力于提升风扇的风量和覆盖面积的无叶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叶风扇普遍风量较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组件,包括出风部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出风部的气流的生成部,所述出风部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内部通道,用于导出气流的出风口,和与出风口相邻的科恩达表面,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相隔预定距离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出风部,所述两个出风部的出风口相向设置以在两个出风部之间形成风道,当气流通过所述科恩达表面时,所述风道形成相对低压区。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部的相对后方,所述出风口朝向风扇组件前方以将气流向风扇组件前方引导。
进一步的,所述科恩达表面设置于出风口的前方以将出风口的气流导向风扇组件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科恩达表面包括相连的曲面部和直面部,所述曲面部与所述出风口相邻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科恩达表面的曲面部和所述直面部的连接处相切,所述直面部平行于两个出风部的对称面。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出风口平面,所述出风口平面与所述科恩达表面的起始面切面的夹角小于90度。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和科恩达表面分布于出风部同一侧且与所述出风部同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部至少部分形成为圆柱形风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部设置于生成部的上方,所述生成部的气流向上方传输以流经出风部,所述生成部与所述两个出风部形成“U”型风道布局。
进一步的,所述生成部包括进风口以用于向所述出风部提供气流,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生成部的侧面或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生成部包括电机作为动力源,所述电机的转速不低于 5000rpm。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出风部的科恩达表面对称设置,以将风道的气流分别向风扇组件的左右两侧引导,两个科恩达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出风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出风部之间的风道形成为中间小、两头大的结构,以利于气流传播。
进一步的,两个科恩达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出风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出风部之间的风道的前端为出风区,两个出风部之间形成的相对低压区能够使得风道的后端形成为进风区,将风道后端的气流导向风扇组件的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组件为无叶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组件形成为手持式风扇,所述生成部包括电机作为动力源,两个出风部之间的距离小于50mm,和/或,两个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与电机功率之比小于5cm/5W。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组件形成为台式/座式风扇,所述生成部包括电机作为动力源,两个出风部之间的距离小于300mm,和/或,两个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与电机功率之比小于15cm/2000W。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部相对于生成部可旋转,所述两个出风部可相向旋转和/或相背离旋转,所述两个出风部相向旋转时聚集气流,相背离旋转时扩散气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两对称的出风部,出风部各自包括科恩达表面以将气流高效向风扇组件前方引导,通过设置两个出风部的出风口相向设置,两个出风部之间形成的风道在高速流动时相对于环境产生相对低压区,将风扇组件后方的气流吸入风道中一起导向风扇组件前方,风扇组件在科恩达表面和相对低压区的双重作用下,风量得到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附图实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其中,“上”、“下”、“左”、“右”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以及,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风扇组件,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前方“指风扇组件正常使用时的正面方位,关于风扇组件方位的描述,以风扇组件正面放置为参考展开说明。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风扇组件,参图1-3,风扇组件100的后方为进风区,风扇组件的前方为出风区,所述风扇组件100包括出风部10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出风部的气流的生成部20,所述生成部20示例性的包括电机、增压风扇等部件,所述出风部10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内部通道13,用于导出气流的出风口11,和与出风口11相邻的科恩达表面12,所述生成部20产生的气流流经出风部10的内部通道13,由出风口11流出,并经由科恩达表面 12向预定的出风方向引导,也即向风道前方的出风区引导。所述风扇组件100 包括相隔预定距离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出风部10,所述两个出风部10的出风口11相向设置以在两个出风部10之间形成风道,两个出风部10之间相隔预定的距离,当出风部10产生的气流高速流经风道时,风道的压力较低,相对周围环境形成相对低压区,此时周围环境压力大于风道的压力,基于伯努利原理,该风道会吸附周围环境的气流,使得该风道内的气流增大,风道内的气流导向风扇组件100前方进而使得风扇组件100具有较大的风量,同时还能够使得风扇组件100的气流的路径形成双拱形的结构,增大了风扇组件100 的出风覆盖范围。
出风口11设置于出风部10的相对后方,出风口11朝向风扇组件100 的前方以将气流将风扇组件100前方引导,当气流通过出风口11流出时,出风口11将气流导向出风口11前方。同时,出风口11设置于风扇组件100 相对靠后的位置,便于吸附风扇组件100后方的气流以增大出风部10之间的风道的气流量。科恩达表面12与出风口11相邻设置,科恩达表面12设置于出风口11的前方,出风口11的气流经由科恩达表面12流向风扇组件100 前方。
生成部20包括进风口21以向所述出风部提供气流,所述进风口21设置于所述生成部的侧面或底面,生成部20包括电机作为动力源,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转速不低于5000rpm,电机的转速影响风扇组件100的风道的风速,风速较高时形成的相对低压区更易于吸附风扇组件100后方的气流,以增大风扇组件100的风力。也即,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途径包括生成部的进风口,和形成于风道后方的进风区,使得风扇组件能够获取较多的风量。
优选的,科恩达表面12包括相连的曲面部和直面部,所述曲面部形成为大致曲面的结构,直面部形成为大致的直面,所述曲面部用于聚集出风口11 的气流,所述直面部用于引导气流的方向向风扇组件100前方流动,所述曲面部与所述出风口11相邻设置,所述出风口11的气流流出后被科恩达表面 12的曲面部聚集,再被直面部导向风扇组件100的前方,从而一方面保证科恩达表面12对气流的聚集效果,一方面使得气流的方向较为集中的导向风扇组件100前方。具体的,所述出风部包括至少一个科恩达表面,所述科恩达表面包括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曲面部和至少一个直面部。
优选的,所述曲面部和所述直面部的连接处相切,以保证曲面部和直面部转换的流畅性,进而保证气流传导的效率。优选的,所述直面部平行于所述两个出风部10的对称面,也即,所述直面部垂直于风扇组件100的正面,进而高效的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11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出风口平面,所述出风口平面与所述科恩达表面12相连,所述出风口平面与所述科恩达表面12的起始面切面的夹角小于90度,以使得气流传输更为顺畅,科恩达表面12的工作效果较好。所述科恩达表面12的起始面即科恩达表面12与出风口11相邻的面,所述气流经由科恩达的初始面到达科恩达表面12,并最终由科恩达表面 12的末端流出。
出风部10可以形成为多种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 10沿竖直方向延伸,例如,出风部10形成为竖直结构,优选的,所述出风部10至少部分形成为圆柱形风管,圆柱形风管聚集、传导气流的效果较好。所述科恩达表面12和出风口11分布于出风部10的同一侧,两者相邻设置,且两者与所述出风部10同方向延伸,也即,当出风部10为竖直方向延伸的结构时,所述科恩达表面12设置于出风部10的一侧且都沿竖直方向延伸,当两个出风部10对称设置时,两个出风部10的出风口11相向设置,两个出风部10的内侧用于产生气流,通过调整出风部10延伸的高度,也可以调整出风部10的气流范围和大小。优选的,所述两个出风部10的科恩达表面12 对称设置,以将风道的气流分别向风扇组件100的左右两侧引导,两个科恩达表面12之间形成有预设的角度,以确定风扇组件100产生的气流覆盖的范围。
出风部10设置于生成部20的上方,生成部20的气流向上方传输以流经出风部10,生成部20与所述出风部10形成“U”型风道布局,即下方的生成部20的气流向上流通时分成两个风道分别流经两个出风部10。生成部20 与所述出风部10整体的结构为“Y”字形,即下方为生成部20,上方并列设置两个出风部10。
优选的,两个科恩达表面1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出风部10之间的距离,优选的,两个出风部10之间的风道形成为中间小、两头大的结构,便于在风道中部形成相对低压区,吸附风扇组件100后方的气流。所述两个出风口11 之间的风道前端为出风区,两个出风部10之间形成的低压区能够使得风道后端形成为进风区,即风道的相对低压区吸附风扇组件100后方的气流,将风扇组件100后端的气流导向风扇组件100的前方,以增大风扇组件100的风量。
该风扇组件100可以形成为手持式风扇、或台式风扇、或座式风扇,根据不同风扇的类型,为使得风扇组件的性能较优,需要设置两个出风部10 之间的距离及两个出风口11之间的距离,当所述风扇组件100形成为手持式风扇时,两个出风部10之间的距离小于50mm,和/或,两个出风口11之间的距离与电机功率之比小于5cm/5W;当所述风扇组件100形成为台式/座式风扇时,两个出风部10之间的距离小于300mm,和/或,两个出风口11之间的距离与电机功率之比小于15cm/2000W。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出风部10能够相对于生成部20旋转,两个出风部10的出风口11相向设置,两个出风口11可相向旋转和/或相背离旋转,两个出风口11相向旋转时,将气流主要聚集于风扇组件100的前方中部,两个出风口11相背离旋转时能够将气流扩散至前方以及前方相对两侧的位置。通过调整出风部10的旋转角度,能够便利的调整风扇组件100的出风区域,优选的,能够使得风扇组件具有扇形面积的出风区域,提升使用体验。以上优选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出风部包括科恩达表面以聚集气流,两个出风部相向设置形成相对低压区以吸附风扇组件后方的气流,增大风扇组件的风量。进一步的,设计科恩达表面的结构和出风部的布局,提升科恩达表面的聚集和引导气流效果,以及提升风道吸附气流的效果,科恩达表面和相对低压区的双重作用大幅提升风扇组件的风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风扇组件,包括出风部和用于产生通过所述出风部的气流的生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内部通道,用于导出气流的出风口,和与出风口相邻的科恩达表面,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相隔预定距离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出风部,所述两个出风部的出风口相向设置以在两个出风部之间形成风道,当气流通过所述科恩达表面时,所述风道形成相对低压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部的相对后方,所述出风口朝向风扇组件前方以将气流向风扇组件前方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科恩达表面设置于出风口的前方以将出风口的气流导向风扇组件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科恩达表面包括相连的曲面部和直面部,所述曲面部和所述直面部的连接处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用于引导气流的出风口平面,所述出风口平面与所述科恩达表面的起始面切面的夹角小于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和科恩达表面分布于出风部同一侧且与所述出风部同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至少部分形成为圆柱形风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设置于生成部的上方,所述生成部的气流向上方传输以流经出风部,所述生成部与所述两个出风部形成“U”型风道布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出风部之间的风道的前端为出风区,所述风道形成的相对低压区能够使得风道的后端形成为进风区,以将风道后端的气流导向风扇组件的前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部包括电机作为动力源,所述风扇组件形成为手持式风扇,两个出风部之间的距离小于50mm,和/或,两个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与电机功率之比小于5cm/5W。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部包括电机作为动力源,所述风扇组件形成为台式/座式风扇,两个出风部之间的距离小于300mm,和/或,两个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与电机功率之比小于15cm/2000W。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相对于生成部可旋转,所述两个出风部可相向旋转和/或相背离旋转,所述两个出风部相向旋转时聚集气流,相背离旋转时扩散气流。
CN202121929724.6U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风扇组件 Active CN216447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9724.6U CN216447138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风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29724.6U CN216447138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风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47138U true CN216447138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47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29724.6U Active CN216447138U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风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47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95681U (zh) 轴流扇叶、轴流风机扇叶组件、轴流风机风道组件
CN203100095U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
US20190226494A1 (en) Handheld blower
US20190301471A1 (en) Axial flow wind wheel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5333504A (zh) 一种空调器
CN216447138U (zh) 一种风扇组件
ES2366147T3 (es) Conjunto de ventilador.
CN207795691U (zh) 一种轴流风机风道组件
CN115929663A (zh) 一种风扇组件
WO2018157664A1 (en) Fume cyclonic-collection device, range hood, and kitchen fume-extracting and cooking equipment
CN217055645U (zh) 一种风扇组件
CN217055644U (zh) 一种风扇组件
CN110701108A (zh) 一种风腔组件及风机
CN210197470U (zh) 空调室内机
JP2016003641A (ja) 遠心ファン
CN101957026A (zh) 室外侧带有冷却水防溅结构的窗式空调
CN211343490U (zh) 导叶、风道组件以及送风设备
CN210141214U (zh) 一种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044133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11884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4632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44133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854393U (zh) 风道组件、风机和空调器
CN212457042U (zh) 油烟机
CN215566727U (zh) 一种散热隔音高压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