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46988U - 一种供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46988U
CN216446988U CN202123053197.XU CN202123053197U CN216446988U CN 216446988 U CN216446988 U CN 216446988U CN 202123053197 U CN202123053197 U CN 202123053197U CN 216446988 U CN216446988 U CN 216446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upply system
adjusting
fue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531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永华
赵永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0531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46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46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46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油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中部设有喉管,所述主体设有油道,主体内还设有阀体和喷油部,阀体设置在油道中段,喷油部一端与油道一端连通且喷油部另一端与位于喉管内。采用该机油供油系统可以适用于各种内燃机,提高了燃油化油器的性能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供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申请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二冲程内燃机中在对内燃机进行润滑时,需要预先将燃油与机油按比例配制好,但因为量具的误差,经常会出现混合液比例配制不精确或配制好的混合液放置过久变质的现象,从而导致发动机工作状态不佳,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容易在汽油燃烧结束时缺机油而拉缸,机油汽油混合后没用完长期放置会堵塞油路造成机器损伤。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燃油化油器搭载机油混合燃烧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上述结构由于设置机构孔位太多,机油量很难合理控制,同时该机构严重依赖燃油化油器而存在,也影响到了燃油化油器的负压性能稳定性,影响流量和燃油混合比,降低了燃油雾化程度,严重影响到了机器油汽混合比的稳定性,而且该机构在柱塞式化油器上难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油系统,采用该机油供油系统可以适用于各种内燃机,提高了燃油化油器的性能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供油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喉管,所述主体设有油道,所述主体还设有喷油部,喷油部一端与油道一端连通且喷油部另一端与位于喉管内。
采用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采用方案的供油系统时,本系统用于与内燃机连接后使用,即将该系统的喉管与内燃机的进气孔连通。在内燃机做功时,机油从油道端部进入到油道并沿着油道流动,机油在油道内流动时会经过阀体然后从油道端部进入到喷油部并经喷油部雾化后进入到喉管内。被雾化后的机油又从喉管进入到内燃机的对内燃机进行润滑。
采用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本系统时,不再需要将机油与汽油混合使用,既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又避免了机油和汽油混合比例不合理而导致的机油浪费或机油量少而导致的拉缸的问题。
2.采用本系统时,可以单独的向内燃机内供给机油,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依赖化油器而存在,不会影响化油器的性能稳定性,也不会影响机器的怠速最佳油汽混合比的稳定性。
3.采用本方案的供油系统时,机油在喷油部处被雾化后在喉管内流动时又进一步被雾化,使得进入内燃机内的机油的雾化效果更好,更均匀的到内燃机的内壁,润滑效果也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油道内设有阀体,阀体位于油道中段。设置阀体可以使得机油只能沿喷油部方向单向流动,防止机油回流。
进一步地,主体还设有调节供油量的调节结构。设置调节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进入到喉管内的机油的量,并进一步调节进入到内燃机的机油量,这样既能保证有内燃机内的润滑效果又可以避免机油的浪费。
进一步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部,调节部包括调节段和驱动调节段移动的驱动段,调节段位于油道和喷油部之间;调节段远离驱动段端部的面积小于另一端。驱动段用于驱动调节段移动,当调节段向油道方向移动时,调节段与油道的间隙就小,可以降低机油的流量进而减少机油的供给,而当驱动段驱动调节段向反方向移动时,调节段与油道的间隙就增大,可以提高机油的流量进而增大机油的供给。即采用本方案的调节结构可以根据需要便捷的调整机油的流量。
进一步地,主体设有分别与油道和喷油部连通的调节孔,调节孔一端设有内螺纹;驱动段设有外螺纹,驱动段的外螺纹与调节孔螺纹配合且不自锁。当需要调整机油流量时,转动驱动段就可以使得调节段横向滑动,达到移动驱动段进而达到调节机油供油量的效果。
螺纹配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只需要转动驱动段就可以达到水平移动调节段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方便通过控制驱动段转动的圈数实现控制调节段精确移动的目的。此外,驱动段的外螺纹与调节孔螺纹配合可以起到密封效果,避免机油从调节孔处泄露。
进一步地,调节段包括一个以上的调节单元,调节单元一端的面积小于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喷油部为喷头。
进一步地,供油部包括油箱,油道远离喷油部的端部与油箱连接。机油存放在油箱内,内燃机工作时,机油从油箱进入到油道内并沿油道流动到喷油部内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供油部包括油箱和油管,油管一端与油道远离喷油部的端部连接,油管另一端与油箱连接。机油存放在油箱内,内燃机工作时机油从油箱进入到油管内并沿油管流动进入到油道后再经过喷油部雾化后进入到内燃机内对内燃机进行润滑。本方案中的供油部包括油箱和油管,油箱用于储存机油,油管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油箱和油道。增加了油管则可以根据需要将油箱放置离主体较远的地方,更方便整个供油系统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另一种结构的供油系统,包括与内燃机连接的喉管,喉管设有油道和喷油部,喷油部和油道出油端连通。采用本系统时,不再需要将机油与汽油混合使用,既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又避免了机油和汽油混合比例不合理而导致的机油浪费或机油量少而导致的拉缸的问题。采用本方案的供油系统时,机油在喷油部处被雾化后在喉管内流动时又进一步被雾化,使得进入内燃机内的机油的雾化效果更好,更均匀的到内燃机的内壁,润滑效果也更好
进一步的,还包括阀体,阀体设置在油道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位于油道和喷油部的连接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供油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供油系统实施例一中调节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供油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供油系统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供油系统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供油系统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供油系统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油箱1、油管2、主体本体3、止回阀4、调节结构5、喷头6、喉管7、第一供油段8、第三调节单元9、调节段10、外螺纹11、槽体12、第三供油段13、第二供油段14、油道15、盖体16、第二调节单元17、第一调节单元18、调节孔19、通孔20。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供油系统,包括主体和供油部,主体包括主体本体3和盖体16,盖体16位于主体本体3上端且通过螺栓与主体本体3连接,在盖体16与主体本体3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垫。本实施例中的供油部包括油箱1,机油存放在油箱1内。主体本体3中部设有喉管7,主体本体3设有油道15,主体本体3内还设有阀体和喷油部,油道15两端分别与油箱1和喷油部连接。具体的,阀体可以采用使机油只能单向流动的阀门,如止回阀、单向阀、逆止阀、回流阀或隔离阀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采用止回阀4,喷油部可以采用起到雾化效果的结构,如管腔逐渐缩小的管道或者喷头等,本实施例中的喷油部采用喷头6。
为便于理解和说明,本实施例将油道15分为三段,具体分为第一供油段8、第二供油段14和第三供油段13,第一供油段8和第三供油段13分别为竖直设置且设置在主体本体3内,第二供油段14为水平设置且设置在盖体16处;第二供油段14两端分别与第一供油段8和第三供油段13的上部连通。第一供油段8下端与油箱1连接,喷头6一端与第三供油管2下端连通,喷头6另一端位于喉管7内。止回阀4设置在第二供油段14内。
本实施例中的供油系统,主体本体3还设有调节供油量的调节结构5。调节结构5包括调节部,调节部包括调节段10和驱动调节段10水平移动的驱动段。主体本体3右侧设有与油道15第二供油段14连通的调节孔19,调节孔19水平设置且调节孔19右端设有螺纹,驱动段设有外螺纹11,驱动段的外螺纹11与调节孔19螺纹配合且不自锁,驱动段右端设有槽体12。主体本体3内还设有通孔20,通孔20两端分别与调节孔19和喉管7连通,喷头6位于通孔20内,调节段10左端位于通孔20左侧。
调节段10远离驱动段端部的面积小于另一端。具体的,结合图2所示,调节段10包括调节单元,调节单元呈圆台状且左端的面积小于右端的面积。调节单元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一个,本实施例中以三个调节单元为例进行说明。三个调节单元分别为第一调节单元18、第二调节单元17和第三调节单元9,第一调节单元18、第二调节单元17和第三调节单元9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且形状逐渐增大,驱动段左端与第三调节单元9右端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采用实施例的供油系统时,本系统用于与内燃机连接后使用,即将该系统的喉管7与内燃机的进气孔连通。在内燃机做功时,油箱1内的机油进入到第一供油段8后并沿着油道15流动,当机油流动到第二供油段14时经过止回阀4,止回阀4使得机油在油道15内只能单向流动而不能回流进入到油箱1内。机油经过第二供油段14后流入到第三供油段13并从第三供油段13流到喷头6,然后喷头6将机油喷出进入到喉管7内,再从喉管7进入到内燃机内对内燃机进行润滑。
本实施例中的供油系统设置调节结构5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进入到喉管7内的机油的量,并进一步调节进入到内燃机的机油量,这样既能保证有内燃机内的润滑效果又可以避免机油的浪费。当需要调节机油供油量时,转动驱动段因为驱动段与调节孔19螺纹配合,所以当转动驱动段时可以使得驱动段带动调节段10沿调节孔19向左或向右移动。因为调节段10左端的面积小于右端的面积,所以当调节段10向左移动时,调节段10与通孔20与调节孔19的连接处的间隙就小,可以降低机油的流量进而减少机油的供给,而当反向转动驱动段时,驱动段带动调节段10向反方向移动,调节段10与通孔20与调节孔19的连接处的间隙就增大,可以提高机油的流量进而增大机油的供给。即采用本实施例的调节结构5可以根据需要便捷的调整机油的流量。螺纹配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只需要转动驱动段就可以达到水平移动调节段10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方便通过控制驱动段转动的圈数实现控制调节段10精确移动的目的。此外,驱动段的外螺纹11与调节孔19螺纹配合可以起到密封效果,避免机油从调节孔19处泄露,槽体12的设置便于将螺丝刀等工具伸入到槽体12内并转动驱动段。
采用本系统时,不再需要将机油与汽油混合使用,既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又避免了机油和汽油混合比例不合理而导致的机油浪费或机油量少而导致的拉缸的问题。采用本系统时,可以单独的向内燃机内供给机油,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依赖化油器而存在,不会影响化油器的性能稳定性,也不会影响机器的怠速最佳油汽混合比的稳定性。采用本实施例的供油系统时,机油在喷头6处被雾化后在喉管7内流动时又进一步被雾化,使得进入内燃机内的机油的雾化效果更好,更够均匀的到内燃机的内壁,润滑效果也更好。
实施例二
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供油部包括油箱1和油管2,油管2一端与油道15远离喷油部的端部连接,油管2另一端与油箱1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油管2为软管。机油存放在油箱1内,内燃机工作时机油从油箱1进入到油管2内并沿油管2流动进入到油道15后再经过喷头6雾化后进入到内燃机内对内燃机进行润滑。本实施例中的供油部包括油箱1和油管2,油箱1用于储存机油,油管2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油箱1和油道15。增加了油管2则可以根据需要将油箱1放置离主体本体3较远的地方,更方便整个供油系统的安装。
实施例三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不包括盖体,油道15设置在主体本体3内。油道15包括第一供油段8和第二供油段14,第一供油段8竖直设置且第一供油段8下端与油管2连接,第二供油段14水平设置且左端与第一供油段8上端连通,右端与调节孔19连通,止回阀4位于第一供油段8和第二供油段的连接处。
实施例四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供油系统,该系统包括与内燃机(图中未画出)连接的喉管7,还包括喷油机构。喉管7设有油道15和喷油部,喷油部和油道15出油端连通。本实施例中油道15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喷油部可以采用起到雾化效果的结构,如管腔逐渐缩小的管道或者喷头6等,本实施例中的喷油部采用喷头6。在油道15内还设有阀体,本实施例中的阀体依然采用使机油只能单向流动的阀门,如止回阀4、单向阀、逆止阀、回流阀或隔离阀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采用止回阀4,止回阀4的具体结构与安装位置与实施例三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供油系统还包括调节结构5,调节结构5的具体结构、连接方式、连接位置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的供油系统,喉管7两端分别与化油器和内燃机的气缸连接,机油通过油道15被喷头6喷出后再经过喉管7进入到气缸内。喉管7可以防止气缸高温传递到化油器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喉管,所述主体设有油道,所述主体还设有喷油部,喷油部一端与油道一端连通且喷油部另一端与位于喉管内;所述油道内设有阀体,阀体位于油道中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主体还设有调节供油量的调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油道连通的供油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调节结构包括调节部,调节部包括调节段和驱动调节段移动的驱动段,调节段位于油道和喷油部之间;调节段远离驱动段端部的面积小于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主体设有分别与油道和喷油部连通的调节孔,调节孔一端设有内螺纹;驱动段设有外螺纹,驱动段的外螺纹与调节孔螺纹配合且不自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调节段包括一个以上的调节单元,调节单元一端的面积小于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部为喷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油部包括油箱,油道远离喷油部的端部与油箱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油部包括油箱和油管,油管一端与油道远离喷油部的端部连接,油管另一端与油箱连接。
10.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内燃机连接的喉管,喉管设有油道和喷油部,喷油部和油道出油端连通;还包括阀体,阀体设置在油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位于油道和喷油部的连接处。
CN202123053197.XU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供油系统 Active CN216446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3197.XU CN216446988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供油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3197.XU CN216446988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供油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46988U true CN216446988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6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53197.XU Active CN216446988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供油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46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5944B (zh) 双燃料柴油机燃气供气系统
CN216446988U (zh) 一种供油系统
CN107461280B (zh) 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
CN108915903A (zh) 一种燃气发动机燃气供给系统
CN104696083B (zh) 汽车双燃料导轨多通阀
CN204476570U (zh) 汽车双燃料导轨多通阀
CN213870059U (zh) 一种化油器燃气过渡孔结构
CN216342370U (zh) 一种搭载在化油器上的机油供油装置
CN210950737U (zh) 一种高性能低温大风量微量润滑外冷雾化系统
CN210714883U (zh) 一种油气两用化油器燃气怠速过渡通道结构
CN212202289U (zh) 膜片式化油器以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组件
CN203175710U (zh) 一种化油器及其油系结构
CN210460895U (zh) 一种怠速稳定的双腔化油器
CN203570458U (zh) 一种摩托车化油器补气装置
CN214063159U (zh) 一种双燃料化油器进气管结构
CN2924043Y (zh) 预置高压分配式燃油喷射泵
CN1786457B (zh) 预置高压分配式燃油喷射泵
CN212508465U (zh) 一种二冲程内燃机机油调节装置
CN211230645U (zh) 一种化油器
DE602004005062T2 (de) Vergaser
CN113266465B (zh) 一种带有进气控制和夹气喷射的舷外机动力总成
CN216767596U (zh) 无人飞行器直列电喷发动机推拉式进气阀体
CN204627793U (zh) 一体式油气两用化油器
DE1576550A1 (de) Vergaser mit Spardueseneinrichtung
CN212803445U (zh) 一种柴油机喷油泵共轨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