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44913U -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44913U
CN216444913U CN202122898059.5U CN202122898059U CN216444913U CN 216444913 U CN216444913 U CN 216444913U CN 202122898059 U CN202122898059 U CN 202122898059U CN 216444913 U CN216444913 U CN 216444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teel
vertical
tower crane
steel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980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柱
李旭
孙亮
兰春光
李博民
潘建
张春
张霄
张晓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an Curtain Wall Decoration Co ltd
Beijing No 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an Curtain Wall Decoration Co ltd
Beijing No 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an Curtain Wall Decoration Co ltd, Beijing No 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an Curtain Wall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980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44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44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44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包括四个竖向既有结构钢柱、塔吊标准节、塔吊基础结构等;塔吊基础结构设置在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塔吊基础结构通过第一牛腿、第二牛腿和连接固定件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连接;塔吊基础结构包括边部连接单元、第三单元等;一对边部连接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三单元和第二斜向连接钢梁,一对边部连接单元、第五单元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围合成平行四边形;本实用新型利用既有钢结构改变力学的传输途径,将塔吊的支座反力作用在原结构的竖向受力柱上,解决顶板承载力不足,塔吊基础的设置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主要支撑部件为工厂预制,现场仅需拼装,既满足安装精度要求,又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吊基础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改造工程中,为减少因施工而占用既有建筑外的区域过多,经常采取如下方法设置塔吊结构,即在屋面板或楼层板上设立塔吊;常规施工方法是在楼板上浇筑混凝土作为塔吊基础,再根据所需塔吊高度将塔吊标准节安装在塔吊基础上。
此种方法存在如下缺点:
第一,可能会出现楼板承载力不足、下一层无法实现加固或回顶支撑,导致塔吊基础无法设置,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第二,楼层的高度一般为4米左右,又因钢桁架的高度越高,截面性能越好;因此,桁架高度基本占据整个楼层,桁架上弦与楼层上钢梁之间的空隙很小,安装区域的空间狭小。因桁架垂直提升吊点高度不够,需在楼板上开洞,增加吊点的提升高度,并对原结构进行必要的加固才能实施。
第三,因空间桁架位于楼层中间,无法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安装,且杆件截面大,单根杆件的重量也大,故此施工难度也较大;且空间桁架的节点连接主要采用全焊接连接,部分采用栓焊连接,有大量的仰焊、立焊和横焊的坡口全熔透焊缝,焊缝质量要求高,但由于施焊作业空间狭小,焊接质量掌控难度大。施焊作业受限,不利于焊接质量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改变传力途径,将塔吊基础的荷载传力给现有结构钢柱(竖向既有结构钢柱),通过竖向既有结构钢柱传力于建筑整体竖向受力结构,实现在屋面板或楼层板承载力不足且无法设置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安全设立屋面塔吊,既满足承载力需要,又保证施工进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包括四个竖向既有结构钢柱、塔吊标准节、塔吊基础结构、第一牛腿、第二牛腿和连接固定件;所述塔吊基础结构设置在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塔吊基础结构通过第一牛腿、第二牛腿和连接固定件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连接;
所述塔吊基础结构包括边部连接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三牛腿、第五单元、第二斜向连接钢梁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所述边部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铰接,边部连接单元两端通过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连接,边部连接单元与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半刚性连接,一对相互平行的第四单元设置在一对第一单元之间,且第四单元一端通过第三牛腿与一个第一单元连接,第四单元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单元连接;一对第二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三单元和一对相互平行的第二斜向连接钢梁,第三单元设置在第二斜向连接钢梁与第四单元之间;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一对第五单元两端通过连接固定件与一对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连接;一对第二纵向连接钢梁两端通过第二牛腿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连接;一对边部连接单元、第五单元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围合成平行四边形;
第三单元顶部对称设置有2对支撑连接单元,支撑连接单元包括法兰盘和转换底座,转换底座与第三单元顶部固定连接,转换底座顶部设置有法兰盘,塔吊标准节底部与法兰盘通过螺栓连接;转换底座包括底座中部支撑件和底座加劲板,座中部支撑件外侧均匀分布有2对底座加劲板,底座中部支撑件和底座加劲板的底部均与第三单元的上端面焊接,其顶部均与法兰盘的下端面焊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单元包括一对第一横向钢梁、第一竖向钢梁和一对第一斜向钢梁;一对第一横向钢梁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钢梁,第一竖向钢梁两端对称连接有一对第一斜向钢梁,设置在第一单元上方的第一横向钢梁与第二牛腿半刚性连接,设置在第一单元下方的第一横向钢梁和靠近竖向既有结构钢柱的第一斜向钢梁与第一牛腿半刚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横向钢梁、第二竖向钢梁、第二斜向钢梁和斜向连接件;一对第二横向钢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竖向钢梁,相邻第二竖向钢梁之间设置有第二斜向钢梁,远离第一单元的第二竖向钢梁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之间设置有第二斜向钢梁和斜向连接件,第二斜向钢梁与斜向连接件铰接,斜向连接件与第一牛腿半刚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单元包括纵向单元和竖向单元;一对纵向单元之间设置有一对竖向单元;纵向单元包括第一纵向支撑钢梁、十字交叉连接单元、第三斜向钢梁和第三横向钢梁,一对第一纵向支撑钢梁之间设置有十字交叉连接单元、第三横向钢梁和第三斜向钢梁,十字交叉连接单元两端与第三横向钢梁一侧连接,第三横向钢梁另一侧与第三斜向钢梁连接;竖向单元包括第三竖向钢梁、第三斜向钢梁和十字交叉连接单元,十字交叉连接单元两端设置有第三竖向钢梁,第三竖向钢梁另一侧与第三斜向钢梁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五单元设置在靠近第四单元的一端,第四单元包括第一纵向连接钢梁和一对第一斜向连接钢梁,第一纵向钢梁和一对第一斜向连接钢梁的一端均与第三牛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单元铰接;第五单元包括第二纵向支撑钢梁和斜向加劲板,一对第二纵向支撑钢梁之间设置有多个斜向加劲板。
进一步,还包括连接钢板,所述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两侧通过连接钢板加固。
进一步,还包括节点加劲板,所述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连接节点、第一横向钢梁与第一竖向钢梁的连接节点和第一横向钢梁与第一斜向钢梁的连接节点处均设置有节点加劲板。
进一步,还包括吊装耳板,所述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二斜向连接钢梁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的上方均设置有吊装耳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通过改变传力途径,将塔吊基础的荷载传力给现有结构钢柱(竖向既有结构钢柱),通过竖向既有结构钢柱传力于建筑整体竖向受力结构,实现在屋面板或楼层板承载力不足且无法设置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安全设立屋面塔吊,既满足承载力需要,又保证施工进度。使得结构更加安全、稳定;实现旧楼改造工程中楼层间设置的塔吊基础的安装更加快捷、便利,并且可满足塔吊基础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中的主要支撑部件为工厂预制,现场仅需拼装,既满足安装精度要求,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现场中焊接工序和组装工序的工时,有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发展进程,降低施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两侧翼缘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两侧的翼缘焊接,形成竖向焊缝,相对于横向焊缝等更便于在狭小空间操作,第一牛腿和第二牛腿的腹板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腹板通过连接钢板铰接,使得该节点形成铰节点,而不是刚结点,保证钢柱仅受水平向下的力,而不产生弯矩,与钢柱连接处增大强度,加强节点强度。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第三单元两端设置的第四单元和第二斜向连接钢梁为非对称设置,该种设置方式缩短了第一纵向连接钢梁、第一斜向连接钢梁和第二斜向连接钢梁的长细比,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一对第一单元、一对第二单元、第五单元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围合成平行四边形,第三单元不安装在桁架的中心位置,而是根据塔吊吊装的半径选择第三单元的安装位置,提前预判其吊装半径进行安装,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再调整第三单元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传力于既有柱的塔吊基础连接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塔吊基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牛腿与第四单元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换底座与法兰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竖向既有结构钢柱与连接固定件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竖向既有结构钢柱、2-第一牛腿、3-第二牛腿、4-第一单元、4.1-第一横向钢梁、4.2-第一竖向钢梁、4.3-第一斜向钢梁、5-第二单元、5.1-第二横向钢梁、5.2-第二竖向钢梁、5.3-第二斜向钢梁、5.4-斜向连接件、6-第三单元、6.1-第一纵向支撑钢梁、6.2-第三竖向钢梁、6.3-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4-第三横向钢梁、6.5-第三斜向钢梁、7-第四单元、7.1-第一纵向连接钢梁、7.2-第一斜向连接钢梁、8-第三牛腿、9-第五单元、9.1-第二纵向支撑钢梁、9.2-斜向加劲板、10-法兰盘、11-转换底座、11.1-底座加劲板、11.2-底座中部支撑件、12-上楼板、13-下楼板、14-连接固定件、15-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6-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7-节点加劲板、18-连接钢板、19-塔吊标准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塔吊基础结构设置在旧楼的第15层以上;塔吊基础连接结构包括四个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塔吊标准节19、塔吊基础结构、第一牛腿2、第二牛腿3和连接固定件14;所述塔吊基础结构设置在上楼板12和下楼板13之间,塔吊基础结构通过第一牛腿2、第二牛腿3和连接固定件14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
塔吊基础结构包括边部连接单元、第三单元6、第四单元7、第三牛腿8、第五单元9、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5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6;所述边部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单元4和第二单元5,第一单元4与第二单元5铰接,边部连接单元两端通过第一牛腿2和第二牛腿3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边部连接单元与第一牛腿2和第二牛腿3半刚性连接,一对相互平行的第四单元7设置在一对第一单元4之间,且第四单元7一端通过第三牛腿8与一个第一单元4连接,第四单元7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单元4连接;一对第二单元5之间设置有第三单元6和一对相互平行的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5,第三单元6设置在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5与第四单元7之间;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一对第五单元9两端通过连接固定件14与一对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一对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6两端通过第二牛腿3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一对边部连接单元、第五单元9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6围合成平行四边形;第三单元6不安装在桁架的中心位置,而是根据塔吊吊装的半径选择第三单元6的安装位置,提前预判其吊装半径进行安装,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再调整第三单元6的位置。桁架的最大竖向变形值为5.7mm,即竖向误差。
第三单元6顶部对称设置有2对支撑连接单元,支撑连接单元包括法兰盘10和转换底座11,转换底座11与第三单元6顶部固定连接,转换底座11顶部设置有法兰盘10,塔吊标准节19底部与法兰盘10通过螺栓连接。转换底座11包括底座中部支撑件11.2和底座加劲板11.1,座中部支撑件外侧均匀分布有2对底座加劲板11.1,底座中部支撑件11.2和底座加劲板11.1的底部均与第三单元6的上端面焊接,其顶部均与法兰盘10的下端面焊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元4包括一对第一横向钢梁4.1、第一竖向钢梁4.2和一对第一斜向钢梁4.3;一对第一横向钢梁4.1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钢梁4.2,第一竖向钢梁4.2两端对称连接有一对第一斜向钢梁4.3,设置在第一单元4上方的第一横向钢梁4.1与第二牛腿3半刚性连接,设置在第一单元4下方的第一横向钢梁4.1和靠近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的第一斜向钢梁4.3与第一牛腿2半刚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单元5包括第二横向钢梁5.1、第二竖向钢梁5.2、第二斜向钢梁5.3和斜向连接件5.4;一对第二横向钢梁5.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竖向钢梁5.2,相邻第二竖向钢梁5.2之间设置有第二斜向钢梁5.3,远离第一单元4的第二竖向钢梁5.2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之间设置有第二斜向钢梁5.3和斜向连接件5.4,第二斜向钢梁5.3与斜向连接件5.4铰接,斜向连接件5.4与第一牛腿2半刚性连接。
第一横向钢梁4.1、第一竖向钢梁4.2、第一斜向钢梁4.3第二横向钢梁5.1、第二竖向钢梁5.2、第二斜向钢梁5.3和斜向连接件5.4均为H型钢梁。
第一牛腿2和第二牛腿3两侧翼缘与第一单元4和第二单元5两侧的翼缘焊接,形成竖向焊缝,相对于横向焊缝等更便于在狭小空间操作,第一牛腿2和第二牛腿3的腹板与第一单元4和第二单元5的腹板通过连接钢板18铰接,使得该节点形成铰节点,而不是刚结点,保证钢柱仅受水平向下的力,而不产生弯矩,与钢柱连接处增大强度,加强节点强度。
本实施例中,第三单元6包括纵向单元和竖向单元;一对纵向单元之间设置有一对竖向单元;纵向单元包括第一纵向支撑钢梁6.1、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3、第三斜向钢梁6.5和第三横向钢梁6.4,一对第一纵向支撑钢梁6.1之间设置有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3、第三横向钢梁6.4和第三斜向钢梁6.5,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3两端与第三横向钢梁6.4一侧连接,第三横向钢梁6.4另一侧与第三斜向钢梁6.5连接;竖向单元包括第三竖向钢梁6.2、第三斜向钢梁6.5和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3,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3两端设置有第三竖向钢梁6.2,第三竖向钢梁6.2另一侧与第三斜向钢梁6.5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五单元9设置在靠近第四单元7的一端,第四单元7包括第一纵向连接钢梁7.1和一对第一斜向连接钢梁7.2,第一纵向钢梁和一对第一斜向连接钢梁7.2的一端均与第三牛腿8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单元4铰接;第五单元9包括第二纵向支撑钢梁9.1和斜向加劲板9.2,一对第二纵向支撑钢梁9.1之间设置有多个斜向加劲板9.2。
第三单元6两端设置的第四单元7和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5为非对称设置,该种设置方式缩短了第一纵向连接钢梁7.1、第一斜向连接钢梁7.2和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5的长细比,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元4与第二单元5两侧通过连接钢板18加固。
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元4与第二单元5的连接节点、第一横向钢梁4.1与第一竖向钢梁4.2的连接节点和第一横向钢梁4.1与第一斜向钢梁4.3的连接节点处均设置有节点加劲板17。本实用新型中所有涉及节点位置的H型钢梁的腹板处均设置有节点加劲板17。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吊装耳板,所述第一单元4、第二单元5、第三单元6、第四单元7、第五单元9、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5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6的上方均设置有吊装耳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传力途径,将塔吊基础的荷载传力给现有结构钢柱(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通过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传力于建筑整体竖向受力结构,实现在屋面板或楼层板承载力不足且无法设置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安全设立屋面塔吊,既满足承载力需要,又保证施工进度。使得结构更加安全、稳定;实现旧楼改造工程中楼层间设置的塔吊基础的安装更加快捷、便利,并且可满足塔吊基础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中的主要支撑部件为工厂预制,现场仅需拼装,既满足安装精度要求,又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发展进程。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塔吊标准节(19)、塔吊基础结构、第一牛腿(2)、第二牛腿(3)和连接固定件(14);所述塔吊基础结构设置在上楼板(12)和下楼板(13)之间,塔吊基础结构通过第一牛腿(2)、第二牛腿(3)和连接固定件(14)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
所述塔吊基础结构包括边部连接单元、第三单元(6)、第四单元(7)、第三牛腿(8)、第五单元(9)、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5)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6);所述边部连接单元包括第一单元(4)和第二单元(5),第一单元(4)与第二单元(5)铰接,边部连接单元两端通过第一牛腿(2)和第二牛腿(3)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边部连接单元与第一牛腿(2)和第二牛腿(3)半刚性连接,一对相互平行的第四单元(7)设置在一对第一单元(4)之间,且第四单元(7)一端通过第三牛腿(8)与一个第一单元(4)连接,第四单元(7)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单元(4)连接;一对第二单元(5)之间设置有第三单元(6)和一对相互平行的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5),第三单元(6)设置在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5)与第四单元(7)之间;纵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一对第五单元(9)两端通过连接固定件(14)与一对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一对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6)两端通过第二牛腿(3)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连接;一对边部连接单元、第五单元(9)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6)围合成平行四边形;
第三单元(6)顶部对称设置有2对支撑连接单元,支撑连接单元包括法兰盘(10)和转换底座(11),转换底座(11)与第三单元(6)顶部固定连接,转换底座(11)顶部设置有法兰盘(10),塔吊标准节(19)底部与法兰盘(10)通过螺栓连接;
转换底座(11)包括底座中部支撑件(11.2)和底座加劲板(11.1),座中部支撑件外侧均匀分布有2对底座加劲板(11.1),底座中部支撑件(11.2)和底座加劲板(11.1)的底部均与第三单元(6)的上端面焊接,其顶部均与法兰盘(10)的下端面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4)包括一对第一横向钢梁(4.1)、第一竖向钢梁(4.2)和一对第一斜向钢梁(4.3);一对第一横向钢梁(4.1)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钢梁(4.2),第一竖向钢梁(4.2)两端对称连接有一对第一斜向钢梁(4.3),设置在第一单元(4)上方的第一横向钢梁(4.1)与第二牛腿(3)半刚性连接,设置在第一单元(4)下方的第一横向钢梁(4.1)和靠近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的第一斜向钢梁(4.3)与第一牛腿(2)半刚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5)包括第二横向钢梁(5.1)、第二竖向钢梁(5.2)、第二斜向钢梁(5.3)和斜向连接件(5.4);一对第二横向钢梁(5.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竖向钢梁(5.2),相邻第二竖向钢梁(5.2)之间设置有第二斜向钢梁(5.3),远离第一单元(4)的第二竖向钢梁(5.2)与竖向既有结构钢柱(1)之间设置有第二斜向钢梁(5.3)和斜向连接件(5.4),第二斜向钢梁(5.3)与斜向连接件(5.4)铰接,斜向连接件(5.4)与第一牛腿(2)半刚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元(6)包括纵向单元和竖向单元;一对纵向单元之间设置有一对竖向单元;纵向单元包括第一纵向支撑钢梁(6.1)、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3)、第三斜向钢梁(6.5)和第三横向钢梁(6.4),一对第一纵向支撑钢梁(6.1)之间设置有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3)、第三横向钢梁(6.4)和第三斜向钢梁(6.5),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3)两端与第三横向钢梁(6.4)一侧连接,第三横向钢梁(6.4)另一侧与第三斜向钢梁(6.5)连接;竖向单元包括第三竖向钢梁(6.2)、第三斜向钢梁(6.5)和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3),十字交叉连接单元(6.3)两端设置有第三竖向钢梁(6.2),第三竖向钢梁(6.2)另一侧与第三斜向钢梁(6.5)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单元(9)设置在靠近第四单元(7)的一端,第四单元(7)包括第一纵向连接钢梁(7.1)和一对第一斜向连接钢梁(7.2),第一纵向钢梁和一对第一斜向连接钢梁(7.2)的一端均与第三牛腿(8)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单元(4)铰接;第五单元(9)包括第二纵向支撑钢梁(9.1)和斜向加劲板(9.2),一对第二纵向支撑钢梁(9.1)之间设置有多个斜向加劲板(9.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点加劲板(17),所述第一单元(4)与第二单元(5)的连接节点、第一横向钢梁(4.1)与第一竖向钢梁(4.2)的连接节点和第一横向钢梁(4.1)与第一斜向钢梁(4.3)的连接节点处均设置有节点加劲板(1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钢板(18),所述第一单元(4)与第二单元(5)两侧通过连接钢板(18)加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装耳板,所述第一单元(4)、第二单元(5)、第三单元(6)、第四单元(7)、第五单元(9)、第二斜向连接钢梁(15)和第二纵向连接钢梁(16)的上方均设置有吊装耳板。
CN202122898059.5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 Active CN216444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8059.5U CN216444913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8059.5U CN216444913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44913U true CN216444913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2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98059.5U Active CN216444913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44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6267Y (zh) 一种内爬塔吊的外挂支承装置
CN113756592B (zh) 一种上吊点高度受限时桁架屋盖的提升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6444913U (zh)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且设置在楼板间的塔吊结构
CN111188278A (zh) 胎架结构、胎架组件及施工方法
CN218375364U (zh) 一种钢桁架提升辅助支撑结构
CN217652373U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屋顶卸料平台
CN115324360A (zh) 一种大跨度悬空桁架的施工方法
CN216446025U (zh) 一种非对称塔吊基础结构
CN212561172U (zh) 胎架结构、胎架组件及组装结构
CN212224677U (zh) 型钢梁落位临固调整体系
CN108755438B (zh) 一种Y型墩连续梁施工π型支架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CN216475514U (zh)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桁架结构
CN113431194B (zh) 一种大跨斜腿钢管桁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94299A (zh) 在钢结构建筑上部结构新增钢柱的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4045861B (zh) 一种传力于既有柱的塔吊基础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834830U (zh) 支撑装置
CN220845205U (zh) 一种车辆检修平台
CN211548036U (zh) 桁架梁交错贯通连接节点
CN218520872U (zh) 盖梁吊装装置
CN219547534U (zh) 一种预制装配化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
CN215946547U (zh) 桁架连接装置和桁架结构
CN214570271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塔吊用附墙框
CN217869992U (zh) 一种钢桁梁下弦杆件连接操作平台
CN219808271U (zh) 一种跨度高度可调的盖梁模板支架
CN212641166U (zh) 一种无竖杆三角形桁架拼装式钢导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