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8479U - 罐式粮食蒸煮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罐式粮食蒸煮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8479U
CN216438479U CN202122386942.6U CN202122386942U CN216438479U CN 216438479 U CN216438479 U CN 216438479U CN 202122386942 U CN202122386942 U CN 202122386942U CN 216438479 U CN216438479 U CN 216438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heating
cooking apparatus
type grain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69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云超
王力展
王锐明
叶锐汉
黄履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iann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iann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iann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iannia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69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8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8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8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式粮食蒸煮设备,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包括:进料口(1);加热部(4),包括位于所述进料口(1)下方并与所述进料口(1)连通的加热部罐体(41);以及出料部(5),包括位于所述加热部(4)下方并与所述加热部罐体(41)连通的出料部罐体(51)和被配置成将物料朝位于所述出料部罐体(51)下方的出料口(6)外输送的出料装置,出料部(5)具有将物料朝位于出料部罐体(51)下方的出料口(6)外输送的出料装置,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不顺利的问题。

Description

罐式粮食蒸煮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罐式粮食蒸煮设备。
背景技术
立式罐式带压/无压连续蒸煮机:其基本结构是罐体中下方设置蒸汽管,且在蒸汽管正上方设置液压缸带动的搅拌棒(一是防止物料堵塞蒸汽管孔,二是搅拌物料使物料均匀受热),而蒸汽管下方设置帆板闸阀,通过液压缸转动帆板闸阀实现下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粮食蒸煮设备,以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不顺利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包括:
进料口;
加热部,包括位于进料口下方并与进料口连通的加热部罐体;以及
出料部,包括位于加热部下方并与加热部罐体连通的出料部罐体和被配置成将物料朝位于出料部罐体下方的出料口外输送的出料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包括:
加热介质管路,设在加热部罐体内;以及
多个喷口,沿至少部分的加热介质管路并排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介质管路包括绕加热部罐体的内壁延伸的第一加热介质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介质管路包括:
第二加热介质管路,由加热部罐体的第一侧壁朝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延伸;以及
第三加热介质管路,沿与第二加热介质管路相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加热介质管路相连通,沿第三加热介质管路并排地设置有多个喷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
多个第二加热介质管路平行且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二加热介质管路的高度为至少两种;或
多个第三加热介质管路沿第二加热介质管路并排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
加热部罐体包括第一层壁、套设在第一层壁外的第二层壁以及位于第一层壁和第二层壁之间的加热介质腔;
加热部还包括与加热介质腔室连通的加热介质进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还包括与加热介质腔室相连通的加热介质出口,
加热介质出口与加热介质进口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和/或
加热介质出口与加热介质进口在周向上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装置包括可转动地设在出料部罐体内以将物料朝出料部罐体的出料端推压的转动部件,出料端与出料口连通或出料端构成出料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部件具有流通冷却液的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部件包括第一转轴和沿第一转轴的周向并排布置的多个拨料齿,腔室设在拨料齿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轴包括:
冷却液进口;
冷却液出口,与冷却液进口均位于第一转轴的第一端;
第一流道,与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中的一个连通,并沿第一转轴的轴向由第一端朝第二端延伸;
第二流道,与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中的另一个连通,并沿第一转轴的轴向由第一端朝第二端延伸;
第一孔道,设在第一转轴的第二端并沿第一转轴的径向延伸,以连通腔室和第一流道;
第二孔道,设在第一转轴的第一端并沿第一转轴的径向延伸,以连通腔室和第二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为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孔道,所述第二流道套设在第一孔道外的环形孔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部件包括分别位于出料端的纵向的中心的两侧第一转动部件和第二转动部件,第一转动部件被配置成与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方向相反,纵向垂直于转动部件的转动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部件包括第一转轴和沿第一转轴的周向螺旋地延伸的翅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包括分别位于出料端的横向的中心的两侧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横向平行于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装置包括位于出料部罐体的出料端的下方的传送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部装置还包括立设在传送带上的刮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装置包括:
第一挡板,设在出料部罐体内;以及
第二挡板,设在出料部罐体内并与第一挡板呈V型布置,V型的敞口端朝向加热部的出口,第二挡板可相对于第一挡板运动,以在V 型的尖端形成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罐式粮食蒸煮设备还包括设在加热部罐体内的搅拌部,搅拌部包括可转动地设在加热部罐体内的搅拌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装置:
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设在加热部罐体内;
搅拌部件,与第二转轴连接并沿径向凸出于第二转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
第二转轴沿水平方向延伸,和/或,
多个搅拌装置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搅拌装置的高度为至少两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轴和搅拌部件上设有流通加热介质的流道,以对加热部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部件包括:
搅拌齿,沿第二转轴的径向延伸;或
多个杆状部件,沿第二转轴的周向并排布置,并分别与第二转轴连接,杆状部件平行于第二转轴,杆状部件设有加热介质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罐式粮食蒸煮设备还包括安装在加热部罐体内的温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包括多个加热部,多个加热部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并依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罐式粮食蒸煮设备还包括位于两个加热部之间的补水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水部包括:
补水部罐体,具有上端口和下端口,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与两个加热部连通;
补水管路,设在补水部罐体内并具有喷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
出料部罐体包括第一层壁、套设在第一层壁外的第二层壁以及位于第一层壁和第二层壁之间的冷却介质腔;
出料部还包括与冷却介质腔室连通的冷却介质进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部还包括与冷却介质腔室相连通的冷却介质出口,
冷却介质出口与冷却介质进口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和/或
冷却介质出口与冷却介质进口在周向上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罐式粮食蒸煮设备还包括位于进料口和加热部之间的预热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出料部具有将物料朝位于出料部罐体下方的出料口外输送的出料装置,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不顺利的问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加热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加热部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加热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加热部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加热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出料装置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出料装置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2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7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搅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20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搅拌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搅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图22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搅拌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搅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图24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搅拌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7示出了图26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加热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示出了图29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补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2示出了图31所示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进料口;2、预热部;3、料位传感器;4、加热部;41、加热部罐体;42、第一加热介质管路;43、喷口;44、加热介质腔室;45、加热介质进口;46、加热介质出口;47、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8、第三加热介质管路;49、加热介质进口;410、清洗液进口;5、出料部; 51、出料部罐体;52、转动部件;521、拨料齿;522、第一流道;523、接头;524、腔室;525、第二流道;526、容纳空间;527、第一孔道;528、第二孔道;53、出口端;54、传动部件;55、第一轴承;56、第一联轴器;57、第一电机;58、传送带;59、止挡部件;510、刮板;511、传送带电机;512、第一挡板;513、第二挡板;514、挡板电机;6、搅拌部;61、搅拌装置;611、第二转轴;612、搅拌部件; 62、第二电机;63、第二联轴器;64、第二轴承;7、支架;8、温度传感器;9、补水部;91、进水口;92、补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包括进料口1、加热部4和出料部5。加热部4包括位于进料口1下方并与进料口1连通的加热部罐体41。出料部5包括位于加热部4下方并与加热部罐体 41连通的出料部罐体51和被配置成将物料朝位于出料部罐体51下方的出料口10外输送的出料装置。
本实施例中,出料部5具有将物料朝位于出料部罐体51下方的出料口10外输送的出料装置,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粮食蒸煮设备的出料不顺利的问题。
罐式粮食蒸煮设备还包括预热部2,预热部2包括预热部罐体,预热部罐体、加热部罐体41和出料部罐体51一体设置形成一个整体的罐体。罐体内还设由料位传感器3,以检测罐体内的物料的高度。罐式粮食蒸煮设备还包括支承罐体的支架7。
粮食物料从进料口1进入到预热部2,当粮食物料充满预热部罐体和加热部罐体41及出料部罐体51后,加热部4开始加热粮食物料。当粮食物料加热到要求温度时,出料部5开启出料装置从出料口10 出料。预热部2和加热部4及出料部5叠加安装在钢结构支架7上。
结合图2至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4包括加热介质管路和多个喷口43。加热介质管路设在加热部罐体41内;多个喷口43 沿至少部分的加热介质管路并排设置,并与加热介质管路连通。加热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蒸汽。加热介质通过若干个喷口43向加热部罐体 41内部的物料喷射加热介质以加温蒸煮物料。喷管喷射范围覆盖大部分区域。
如图2和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介质管路包括绕加热部罐体41的内壁延伸的第一加热介质管路42。第一加热介质管路42 盘绕在加热部罐体41的内壁上,多个喷口在加热部罐体41的周向上均匀地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喷口43的喷射范围A相交叉。
如图4和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介质管路包括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和第三加热介质管路48。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由加热部罐体41的第一侧壁朝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延伸;第三加热介质管路48沿与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相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相连通,沿第三加热介质管路48并排地设置有多个喷口43。
多个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平行且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的高度为至少两种,也即多个第二加热介质管路27不在同一高度。多个第三加热介质管路48沿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并排布置。
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的第一端延伸至加热部罐体41的外部,第二加热管路47的第一端设有加热介质进口49,加热介质由加热介质进口49进入到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中,然后再进入到沿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并排布置的多个第三加热介质管路48中,最后由第三加热介质管路48上的喷口43喷洒到加热部罐体41中,以加热位于加热部罐体41中的物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的第二端延伸至加热部罐体41的外部,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的第二端设有清洗液进口410,清洗液进口410和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连通,在需要对加热介质管路或设备内进行清洗时,可通过清洗液进口410向第二加热介质管路 47输入清洗液,清洗液可以为水。
如图6和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罐体41包括第一层壁、套设在第一层壁外的第二层壁以及位于第一层壁和第二层壁之间的加热介质腔室44;加热部4还包括与加热介质腔室44连通的加热介质进口45。加热介质由加热介质进口45进入到加热罐体41内的加热介质腔室44中,以加热位于加热部罐体41内的物料。
加热部4还包括与加热介质腔室44相连通的加热介质出口46,加热介质出口46与加热介质进口45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加热介质出口46与加热介质进口45在周向上间隔设置,加热介质在加热介质腔体44内部螺旋上升至加热介质出口46排出,以达到对物料更好的加热效果。
如图8至14所示,出料装置包括可转动地设在出料部罐体51 内以将物料朝出料部罐体51的出料端53推压的转动部件52,出料端53与出料口10连通或出料端53构成出料口10。
如图10所示,转动部件52具有流通冷却液的腔室524。冷却液进入到腔室524内部后能够降低转动部件52的温度,邻近转动部件 52的表面的物料的温度也相应地降低、粘度下降,从而有利于改善物料粘附在转动部件52的表面的问题。
结合图10和11所示,转动部件52包括第一转轴和沿第一转轴的周向并排布置的多个拨料齿521,腔室524设在拨料齿521内。在第一转轴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拨料齿521之间形成容纳物料的容纳空间526。
在一些实施例中,拨料齿524沿平行于第一转轴的方向延伸。腔室524沿拨料齿524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拨料齿521由片状部件围成,相应地片状部件围成的内腔即为上述的腔室524。
第一转轴包括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第一流道522、第二流道525、第一孔道527和第二孔道528。冷却液出口与冷却液进口均位于第一转轴的第一端。第一流道522与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中的一个连通,并沿第一转轴的轴向由第一端朝第二端延伸。第二流道 525与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中的另一个连通,并沿第一转轴的轴向由第一端朝第二端延伸。
第一孔道527设在第一转轴的第二端并沿第一转轴的径向延伸,以连通腔室524和第一流道522。第二孔道528设在第一转轴的第一端并沿第一转轴的径向延伸,以连通腔室524和第二流道52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孔道527为多个,多个第一孔道527沿第一转轴的周向并排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孔道528为多个,多个第二孔道528沿第一转轴的周向并排布置。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液进口与第一流道522连通,冷却液出口与第二流道525连通,冷却液依次流经冷却液进口、第一流道522、第一孔道527、腔室524、第二孔道528和第二流道 525后经冷却液出口流出转动部件52。
转动部件52还包括连接在第一转轴的第一端的接头523,接头 523包括与第一流道522连通的进口和与第二流道525连通的出口。
第一流道522为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孔道,第二流道 525套设在第一流道522外的环形孔道。
结合图8和图12所示,转动部件52包括分别位于出料端53的纵向的中心的两侧第一转动部件和第二转动部件,第一转动部件被配置成与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方向相反,纵向垂直于转动部件52的转动轴线,分别位于出料端53的中心的两侧的第一转动部件和第二转动部件将物料朝出料端53的中心推压。
如图12和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部件52包括第一转轴和沿第一转轴的周向螺旋地延伸的翅片。
翅片包括分别位于出料端53的横向的中心的两侧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横向平行于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分别位于出料端53的中心的两侧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分别将物料朝出料端53的中心推压。
结合图8-9以及图13-14所示,出料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57、连接在第一电机57和第一转轴之间的第一联轴器 56、承载第一转轴的第一轴承55以及连接相邻两个第一转轴的传动部件54。
如图15和16所示,出料装置包括位于出料部罐体51的出料端的下方的传送带58。出料部罐体51的一侧设有用于止挡物料的止挡部件59,可选地,止挡部件59安装在出料部罐体51上,传动带51 将物料朝出料端的远离止挡部件59的一侧输送。
如图17和18所示,出料部装置还包括立设在传送带58上的刮板510。刮板510有利于防止物料粘连在出料部罐体51的出口端,增强物料与传送带58的附着力。
如图15至18所示,出料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传送给带移动的传送带电机511。
如图19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料装置包括第一挡板512 和第二挡板513。第一挡板512设在出料部罐体51内。第二挡板513,设在出料部罐体51内并与第一挡板呈V型布置,V型的敞口端朝向加热部4的出口,第二挡板513可相对于第一挡板512运动,以在V 型的尖端形成出口。
在出料装置需要排出物料时,挡板电机514驱动第二挡板513 转动,以使第二挡板513的下端和第一挡板512的下端分离,从而使 V型的尖端形成出口。
如图20至25所示,罐式粮食蒸煮设备还包括搅拌部6,搅拌部 6包括可转动地设在加热部罐体41内的搅拌装置61,在加热部罐体 41内设置搅拌装置61,有利于使物料受热均匀,达到良好的蒸煮效果。
搅拌装置61包括第二转轴611和搅拌部件612。第二转轴611 可转动地设在加热部罐体41内;搅拌部件612与第二转轴611连接并沿径向凸出于第二转轴611。
搅拌部6还包括与搅拌装置61的第二转轴驱动连接的第二电机 62、连接在第二电机62和第二转轴611之间的第二联轴器63以及承载第二转轴611的第二轴承64。
第二转轴611沿水平方向延伸,多个搅拌装置61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搅拌装置61的高度为至少两种,也即多个搅拌装置61不位于同一高度,以对不同高度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得加热部罐体 41内的上下不同高度处的物料受热均匀。
如图20至21,在一些实施例中,搅拌部件612包括搅拌齿,搅拌齿沿第二转轴611的径向延伸。多个搅拌齿612沿第二转轴611 轴向并排布置,且多个搅拌齿沿第二转轴的周向并排布置。
如图22和23所示,搅拌部件612包括多个杆状部件,多个杆状部件沿第二转轴611的周向并排布置,并分别与第二转轴611连接。
如图24和图25所示,搅拌部件612包括与第二转轴611平行的多个杆状部件,多个杆状部件沿第二转轴611的周向并排布置,并分别与第二转轴611连接。第二转轴611和搅拌部件612上设有流通加热介质的流道,以对加热部罐体4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杆状部件上的流道沿其轴向延伸,以形成管体。搅拌装置61还包括连接第二转轴611和杆状部件612的管体,该管体的内腔连通设在第二转轴611 上的流道和设在杆状部件上的流道。
搅拌部6还包括与第二转轴611连接的旋转接头65,旋转接头 65与第二转轴611上的加热介质流道连通。
如图26和2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罐式粮食蒸煮设备还包括安装在加热部罐体41内的温度传感器8。
如图2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包括多个加热部4,多个加热部4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并依次连通。
如图2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包括多个加热部4,多个加热部4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并依次连通。罐式粮食蒸煮设备还包括位于两个加热部4之间的补水部9。
如图30所示,补水部9包括补水部罐体和补水管路92。补水部罐体具有上端口和下端口,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与两个加热部4连通;补水管路92设在补水部罐体内并具有喷水口。
补水管路包括第一补水管路和第二补水管路,第一补水管路由补水部罐体的第一侧壁朝第二侧壁延伸,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布置。第二补水管路沿与第一补水管路相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补水管路连通,上述的喷水口设在第二补水管路上。多个第一补水管路沿直线方向并排设置,该直线方向与第一补水管路相垂直,多个第二补水管路沿第一补水管路并排设置。
补水管路的进水口91引入的水依次流经第一补水管路和第二补水管路后,经喷水口喷洒在物料中。
如图32和3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部罐体51包括第一层壁、套设在第一层壁外的第二层壁以及位于第一层壁和第二层壁之间的冷却介质腔室531;出料部5还包括与冷却介质腔室531连通的冷却介质进口532。
出料部5还包括与冷却介质腔室531相连通的冷却介质出口 533,冷却介质出口533与冷却介质进口532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冷却介质出口533与冷却介质进口532在周向上间隔设置。
冷却介质在出料部罐体51内的冷却介质腔中流动有利于降低出料部罐体51的温度,有利于改善物料粘附在出料部罐体51上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料口(1);
加热部(4),包括位于所述进料口(1)下方并与所述进料口(1)连通的加热部罐体(41);以及
出料部(5),包括位于所述加热部(4)下方并与所述加热部罐体(41)连通的出料部罐体(51)和被配置成将物料朝位于所述出料部罐体(51)下方的出料口(10)外输送的出料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4)包括:
加热介质管路,设在所述加热部罐体(41)内;以及
多个喷口(43),沿至少部分的所述加热介质管路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介质管路包括绕所述加热部罐体(41)的内壁延伸的第一加热介质管路(4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介质管路包括:
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由所述加热部罐体(41)的第一侧壁朝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延伸;以及
第三加热介质管路(48),沿与所述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相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相连通,沿所述第三加热介质管路(48)并排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喷口(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平行且间隔地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的高度为至少两种;或
多个所述第三加热介质管路(48)沿所述第二加热介质管路(47)并排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罐体(41)包括第一层壁、套设在第一层壁外的第二层壁以及位于第一层壁和第二层壁之间的加热介质腔室(44);
所述加热部(4)还包括与所述加热介质腔室(44)连通的加热介质进口(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4)还包括与所述加热介质腔室(44)相连通的加热介质出口(46),
所述加热介质出口(46)与所述加热介质进口(45)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加热介质出口(46)与所述加热介质进口(45)在周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出料部罐体(51)内以将物料朝出料部罐体(51)的出料端(53)推压的转动部件(52),所述出料端(53)与所述出料口(10)连通或所述出料端(53)构成所述出料口(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52)具有流通冷却液的腔室(5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52)包括第一转轴和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并排布置的多个拨料齿(521),所述腔室(524)设在所述拨料齿(52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包括:
冷却液进口;
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冷却液进口均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
第一流道(522),与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中的一个连通,并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由所述第一端朝第二端延伸;
第二流道(525),与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中的另一个连通,并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由所述第一端朝第二端延伸;
第一孔道(527),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并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径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腔室(524)和所述第一流道(522);
第二孔道(528),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并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径向延伸,以连通所述腔室(524)和所述第二流道(52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522)为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孔道,所述第二流道(525)套设在第一流道(522)外的环形孔道。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52)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出料端(53)的纵向的中心的两侧第一转动部件和第二转动部件,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纵向垂直于所述转动部件(52)的转动轴线。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52)包括第一转轴和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螺旋地延伸的翅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出料端(53)的横向的中心的两侧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横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出料部罐体(51)的出料端的下方的传送带(58)。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装置还包括立设在所述传送带(58)上的刮板(510)。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
第一挡板(512),设在所述出料部罐体(51)内;以及
第二挡板(513),设在所述出料部罐体(51)内并与所述第一挡板呈V型布置,所述V型的敞口端朝向所述加热部(4)的出口,所述第二挡板(513)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挡板(512)运动,以在所述V 型的尖端形成出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加热部罐体(41)内的搅拌部(6),所述搅拌部(6)包括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加热部罐体(41)内的搅拌装置(61)。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61):
第二转轴(611),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加热部罐体(41)内;
搅拌部件(612),与所述第二转轴(611)连接并沿径向凸出于所述第二转轴(611)。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轴(611)沿水平方向延伸,和/或,
多个所述搅拌装置(61)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搅拌装置(61)的高度为至少两种。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611)和所述搅拌部件(612)上设有流通加热介质的流道,以对加热部罐体(4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件(612)包括:
搅拌齿,沿所述第二转轴(611)的径向延伸;或
多个杆状部件,沿所述第二转轴(611)的周向并排布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二转轴(611)连接,所述杆状部件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杆状部件设有加热介质流道。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加热部罐体(41)内的温度传感器(8)。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加热部(4),多个所述加热部(4)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并依次连通。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加热部(4)之间的补水部(9)。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部(9)包括:
补水部罐体,具有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与两个所述加热部(4)连通;
补水管路(92),设在所述补水部罐体内并具有喷水口。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部罐体(51)包括第一层壁、套设在第一层壁外的第二层壁以及位于第一层壁和第二层壁之间的冷却介质腔室(531);
所述出料部(5)还包括与所述冷却介质腔室(531)连通的冷却介质进口(532)。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5)还包括与所述冷却介质腔室(531)相连通的冷却介质出口(533),
所述冷却介质出口(533)与所述冷却介质进口(532)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冷却介质出口(533)与所述冷却介质进口(532)在周向上间隔设置。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粮食蒸煮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料口(1)和加热部(4)之间的预热部(2)。
CN202122386942.6U 2021-09-30 2021-09-30 罐式粮食蒸煮设备 Active CN216438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6942.6U CN216438479U (zh) 2021-09-30 2021-09-30 罐式粮食蒸煮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6942.6U CN216438479U (zh) 2021-09-30 2021-09-30 罐式粮食蒸煮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8479U true CN216438479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0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6942.6U Active CN216438479U (zh) 2021-09-30 2021-09-30 罐式粮食蒸煮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8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77168U (zh) 回转喷淋清洗机
CN111001349A (zh) 一种纸制品原料的搅拌装置
CN108903614B (zh) 一种基于蒸汽加热的食品加工设备及其方法
WO2019125665A1 (en) Spray nozzle and method
CN108745236A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带有温控功能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
CN216438479U (zh) 罐式粮食蒸煮设备
EP2864055A1 (en) A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ejecting a fluid
JPS6029289B2 (ja) 流体混合装置
CN102921659B (zh) 回转喷淋清洗机
CN113951419A (zh) 罐式粮食蒸煮设备
CN111013172A (zh) 一种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CN210097154U (zh) 柴油机用滤芯清洗装置
US5223696A (en) Steam generator for cooking apparatus, with an emptying device
CN216745183U (zh) 一种锥形螺带真空混合干燥机
CN207645063U (zh) 一种食用油毛油罐
CN201806547U (zh) 一种循环搅拌装置
CN213376568U (zh) 适用于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的聚合釜
CN213222028U (zh) 一种化工用旋转加液式立式物料混合装置
CN209996142U (zh) 一种淘米机
CN210631993U (zh) 羊尾油脂与伸展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用辅助装置
CN114061286A (zh) 一种双向绞龙炒锅
CN113184492A (zh) 螺旋上料机构
CN203293401U (zh) 一种用于废旧塑料回收处理的热清洗装置
JPH0810734A (ja) 三次元ノズル装置
CN218308577U (zh) 离心机用淋洗装置和包括该淋洗装置的离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