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8836U - 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8836U
CN216408836U CN202121953730.5U CN202121953730U CN216408836U CN 216408836 U CN216408836 U CN 216408836U CN 202121953730 U CN202121953730 U CN 202121953730U CN 216408836 U CN216408836 U CN 216408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ibration
bevel gear
screw
lamp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37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秀树
内野光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8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8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校准装置,其在使灯单元倾动而成为锁止状态时,能够防止伴随着校准螺杆的轴旋转操作而发生的灯的各部分的损伤。该校准装置(3)具备以能够倾动的方式支承于灯(HL)的固定部(灯壳体)(1)处的灯单元(2),用于在操作驱动锥齿轮(612)时使与所述驱动锥齿轮(612)啮合的从动锥齿轮(611)倾动灯单元(2)来调整光照射方向。进一步地,该校准装置(3)具备释放机构(8A),在灯具单元(2)倾动至规定角度时,该释放机构(8A)使驱动锥齿轮(612)和从动锥齿轮(611)的啮合状态脱离,从而切断从驱动锥齿轮(612)向从动锥齿轮(611)的操作力的传递。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灯,特别是涉及用于调整灯的光轴方向的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用的灯中,存在具备用于调整点亮时的光的射出方向的校准装置的灯。例如,专利文献1的灯在灯壳体内以能够倾动的方式支承有灯单元的反射器,在此基础上,在灯壳体上设置有能够进行轴旋转操作的校准螺杆,在反射器上设置有与校准螺杆螺合的校准螺母(推入式固定)。根据该校准装置,通过对校准螺杆进行轴旋转操作,校准螺母在校准螺杆的轴向上移动,反射器的一部分与校准螺母一起移动。由此,反射器以被支承的支点为中心倾动,能够进行灯单元的校准调整。
在专利文献1的校准装置中,在对校准螺杆进行轴旋转操作时,采用使十字螺丝刀(螺丝起子)与设置于校准螺杆的一部分的冠状齿轮啮合的结构。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采用了如下结构:附设与冠状齿轮啮合的锥齿轮,操作该锥齿轮而使校准螺杆进行轴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97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8243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2的技术中,在想要使校准螺杆进行轴旋转而使反射器倾动、并使反射器倾动至其倾动范围的极限时,有时成为反射器与灯壳体抵接从而不能进一步倾动的所谓的锁止状态。如果进行校准调整的作业者没有注意到成为该锁止状态而进一步对校准螺杆进行轴旋转操作,则存在过大的力作用于反射器与灯壳体的抵接部从而损伤反射器、灯壳体的隐患。另外,过大的力同时作用于冠状齿轮与十字螺丝刀或锥齿轮的啮合面,冠状齿轮、锥齿轮有时也会因磨损而受到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成为锁止状态时能够防止伴随校准螺杆的轴旋转操作而发生的灯的各部分的损伤的校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校准装置,在具备以能够倾动的方式支承于灯的固定部处的灯单元的车辆用灯中,所述校准装置用于在驱动构件被操作时与所述驱动构件卡合的从动构件使灯单元倾动来调整光照射方向,该校准装置具备释放机构,在灯单元倾动到规定角度时,所述释放机构使驱动构件和从动构件的卡合状态脱离,从而切断从驱动构件向从动构件的操作力的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是一种校准装置,其具备校准螺杆,该校准螺杆以能够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固定部,并在进行了轴旋转时对灯单元的倾动角度进行调整,该校准装置具备进行轴旋转操作的作为驱动构件的驱动齿轮和设置于校准螺杆并与驱动齿轮啮合的作为从动构件的从动齿轮,释放机构是在灯单元倾动至规定角度时使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状态脱离的结构。释放机构例如为以下的结构:具备将驱动齿轮支承为能够移动的支承托架,在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力成为规定以上时,使支承托架向使驱动齿轮从与从动齿轮的啮合状态脱离的方向弹性变形。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构成为锥齿轮对,释放机构构成为能够使驱动锥齿轮沿该驱动锥齿轮的轴向移动。从动锥齿轮的齿的形状在旋转方向上非对称,相对于使灯单元的倾动角度增大时的旋转方向侧的齿面,反侧的齿面的倾斜平缓。从动锥齿轮由呈涡旋形状的曲线齿锥齿轮构成,涡旋的外侧的齿面的倾斜比内侧的齿面的倾斜平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式是一种校准装置,其具备以能够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固定部处的作为驱动构件的校准螺杆和支承于灯单元并与校准螺杆螺合的作为从动构件的校准螺母,通过该校准螺杆的轴旋转,所述校准螺母沿校准螺杆的轴向移动来调整灯单元的倾动角度,释放机构是在校准螺母移动至校准螺杆的轴向的规定位置时使这些校准螺杆和校准螺母的螺合状态脱离的结构。校准螺杆的外螺纹部与校准螺母的内螺纹部螺合,在释放机构中,在校准螺母移动到规定位置时与校准螺母的内螺纹部螺合的校准螺杆的外螺纹部的规定区域的螺纹直径相比在校准螺母移动到规定位置之前与内螺纹部螺合的外螺纹部的其他区域的螺纹直径而减小。校准螺杆的外螺纹部的规定区域的螺纹直径朝向远离其他区域的方向而逐渐减小。释放机构具备在外螺纹部与内螺纹部的螺合状态已脱离的状态时对校准螺母朝向其他区域赋予轴向的移动习性的结构。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对校准装置进行操作而使灯单元倾动至规定角度而成为锁止状态时,通过释放机构使驱动构件和从动构件的卡合状态脱离,切断从驱动构件向从动构件的操作力的传递,由此,能够防止灯单元进一步倾动,从而防止灯的各部分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前照灯的纵剖视图。
图2是校准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校准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要素的外观概略立体图。
图4是齿轮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中的(a)是从前方观察锥齿轮对的一部分的图,图5中的(b)是沿着图5中的(a)的b-b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说明齿轮部的释放动作的图。
图7是说明校准螺杆的外螺纹部的结构的图。
图8是说明螺纹部的释放动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灯壳体;
2:灯单元;
3:校准装置;
4:支点部;
5:支承托架;
6:校准螺杆(驱动构件);
7:校准螺母(从动构件);
8A、8B:释放机构;
21:光源;
22:反射器;
51:导轨部;
61:齿轮部;
62:外螺纹部;
62c:中央区域;
62f:前端区域;
62r:后端区域;
63:轴部;
71:螺合部;
72:引导部;
73:内螺纹部;
611:驱动锥齿轮(驱动构件);
612:从动锥齿轮(从动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校准装置的汽车的前照灯的纵剖视图。前照灯HL配设在汽车的车体的左右前部,在这些左右的各前照灯HL上分别设置有校准装置。左右的前照灯HL为左右对称的结构,但校准装置的结构相同。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其光照射方向的校准装置,但以比实际的结构放大的状态进行图示。
前照灯HL构成为,在灯壳体1内内置有灯单元2,该灯单元2通过校准装置3向前后方向倾动,其前倾角度、即灯单元2的光照射方向被变化调整。此外,以下,前后方向是沿着前照灯HL的前后方向的方向。灯壳体1由前方开口的容器状的灯体11和设置为堵塞该开口的透光性罩12构成。
灯单元2构成为具备光源21和用于照射光源21的光的照射光学系统22。在此,使用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21,搭载于与图1中未表示的供电电路电连接的基板23来控制发光。另外,照射光学系统22由使光源的光折射透过而进行光照射的投影光学系统、和使光源的光反射而进行光照射的反射光学系统中的任一个构成,但在此构成为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且其内表面进行了光反射处理的反射光学系统,即反射器22。
该灯单元2通过将从光源21射出的光在反射器22中以朝向汽车的前方聚光或发散的状态反射,从而向汽车的前方以所需的配光图案进行光照射。并且,通过利用校准装置3调整该灯单元2的姿态、即反射器22的前倾角度,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对从该灯单元2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进行角度调整。
校准装置3具备支点部4。支点部4配设在上述灯单元2的一部分、即反射器22的后表面侧的上部,构成为反射器22进行倾动时的支点。该支点部4具有基端部固定支承于上述灯体11的支承杆41,该支承杆41通过前端部的球窝接头42而与从反射器22的后表面突出的支点杆24连结。由此,反射器22以能够以球窝接头42为支点而至少沿前后方向倾动的方式支承于灯体11、即灯壳体1。
另外,校准装置3具备固定支承于上述灯体11的支承托架5,在该支承托架5上组装校准螺杆6和校准螺母7。支承托架5以将设置于上述灯体11的后表面的一部分处的开口堵塞的方式固定于灯体11。该支承托架5构成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部。而且,如后所述,校准螺杆6以能够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支承托架5,并且校准螺母7被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上述校准螺杆6以沿前后方向贯通上述支承托架5的状态被支承,在向灯壳体1的外部露出的后端部位,配设有用于进行轴旋转操作的齿轮部61,在位于灯壳体1的内部的前侧部位,形成有与上述校准螺母7螺合的外螺纹部62。
在上述支承托架5上形成有在灯壳体1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部51,上述校准螺母7在被该导轨部51支承的状态下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校准螺母7具备:与校准螺杆6的外螺纹部62螺合的螺合部71;以及与上述导轨部51卡合而沿着该导轨部51被引导移动的引导部72。另外,在螺合部71上从外侧嵌合有前端部呈四角筒状的连接器70,该连接器70例如通过推入式固定构造而与从反射器22的后表面突出形成的驱动杆25松散地连结。根据该结构,在校准螺杆6被轴旋转而校准螺母7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时,螺合部71和连接器7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使反射器22倾动。即,构成为通过使校准螺母7在图1的F·R方向移动,能够使反射器22在U·D方向上倾动。
对上述校准装置3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2是校准装置3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将主要部分的构成要素分解后的外观立体图。上述校准螺杆6在上述齿轮部61与外螺纹部62之间具有轴部63。该轴部63从外部内插于支承托架5的轴孔52,并以能够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轴孔52中。在该轴部63的周面的一部分安装有环状的密封环631,确保与轴孔52的内表面之间的防水性。另外,在轴部63的前端侧设置有朝向后方扩径的叶片状的一对卡止片632,在将校准螺杆6从后方内插于轴孔52时,各卡止片632的后端部与轴孔52的前端部弹性接触卡合而将轴部63卡止于轴孔52内。进一步地,在轴部63的前端部形成有直径尺寸增大的圆形的凸缘633。
上述外螺纹部62与上述校准螺母7的螺合部71螺合。该外螺纹部62的详细内容如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62c构成为均匀规格的外螺纹。另外,在夹着该中央区域62c的前端区域62f和后端区域62r的各区域中,构成为外螺纹的螺纹高度和螺纹宽度朝向远离中央区域62c的方向逐渐减小。即,构成为中央区域62c的外螺纹与校准螺母7的螺合部71适当地螺合,但也可以构成为前端区域62f和后端区域62r的外螺纹如后述那样在与螺合部71螺合时不进行充分的螺合。
上述齿轮部61由锥齿轮对构成。即,具备与上述校准螺杆6的轴部63一体成形的从动锥齿轮611和与该从动锥齿轮611分体构成的驱动锥齿轮612。从动锥齿轮611与在上述支承托架5的外部露出的轴部63的后端部一体形成。该从动锥齿轮611构成为以校准螺杆6的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且伞状地排列形成有多个齿。进一步地,如后所述,从动锥齿轮611形成为在从前方观察时各齿t呈右旋的涡旋状且齿面呈非对称的曲线齿锥齿轮。
上述驱动锥齿轮612构成为直径比从动锥齿轮611小,配设于上述支承托架5的后表面的一部分,在此为配设于供校准螺杆6贯通的轴孔52的上侧位置。该驱动锥齿轮612由与从动锥齿轮611啮合的曲线齿锥齿轮构成,在其轴线朝向相对于从动锥齿轮611的轴线而垂直的上下方向的状态下与从动锥齿轮611啮合。
图4是齿轮部61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在支承托架5的后表面,在轴孔52的上侧位置朝向后方突出形成有下支承片53和上支承片54,在这些下支承片53与上支承片54的间隙内内插有驱动锥齿轮612的凸缘部612a。由此,驱动锥齿轮612在水平方向上以能够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上支承片54上,在从两侧夹着驱动锥齿轮612的位置切入形成有一对狭缝55,上支承片54的由该狭缝55夹着的部位、即支承驱动锥齿轮612的部位在上下方向、即驱动锥齿轮612的轴向上弹性变形。
如图4一并所示,在驱动锥齿轮612的轴部的上端部开口有用于使驱动锥齿轮612进行轴旋转驱动的六边形的扳手孔612b。在该扳手孔612b中能够嵌合六边扳手杆,能够对驱动锥齿轮612进行轴旋转操作。另外,在该扳手孔612b的内底面形成有能够供十字螺丝刀嵌合的十字槽612c,通过十字螺丝刀也能够对驱动锥齿轮612进行轴旋转操作。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的(a)所示,上述从动锥齿轮611的多个齿t形成为从前方观察时呈右旋的涡旋状的曲线齿锥齿轮。进一步地,如图5中的(b)所示,各齿t的齿面形成为非对称的角度。即,形成为呈右旋的涡旋状的曲线齿的外侧的齿面角度(齿的张开角度)θo比内侧的齿面角度θi大。换言之,从前表面侧观察从动锥齿轮611时,一个齿t的顺时针方向的面的齿面角度为比逆时针方向的面的齿面角度大的角度。例如,在对称的角度的情况下,各齿面的齿面角度为20度/20度,但在此构成为30度/17度。虽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就驱动锥齿轮612的多个齿而言,也以与该从动锥齿轮适当地啮合的方式形成为非对称的曲线齿形状。
相对于以上的校准螺杆6,校准螺母7如图2和图3所示,形成为上述螺合部71的大致形状为筒轴朝向前后方向的圆筒状。并且,详情如后所述,但在该校准螺母7的螺合部71的筒轴方向的大致中间区域的内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内螺纹部73。另外,螺合部71的筒轴方向的后端区域设置有内径尺寸稍微扩大的扩径部74,校准螺杆6的上述凸缘633能够进入该扩径部74内。
在以上结构的校准装置3中,在驱动锥齿轮612的扳手孔612b中嵌合六边杆扳手或十字螺丝刀,当在水平方向上对驱动锥齿轮612进行轴旋转操作时,与其啮合的从动锥齿轮611旋转。通过该旋转,校准螺杆6在轴部63轴支承于轴孔52的状态下进行轴旋转。通过校准螺杆6的轴旋转,外螺纹部62一体地轴旋转,与之螺合的校准螺母7的引导部72被导轨部51引导的同时沿着校准螺杆6的轴向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由此,与校准螺母7卡合的反射器22的驱动杆25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反射器22以支点部4为支点在前后方向上倾动,在上下方向上调整灯单元2的光照射方向。因此,在该齿轮部61中,驱动锥齿轮612成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构件,从动锥齿轮611成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从动构件。
通过对驱动锥齿轮612进行操作而改变轴旋转的方向,由此从动锥齿轮611、即校准螺杆6的轴旋转方向发生变化,与此相伴地,反射器22的前后方向的角度发生变化。在该实施方式中,若对驱动锥齿轮612向右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进行轴旋转操作,则从动锥齿轮611向从前方观察向右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轴旋转,反射器的前倾角度变小,光照射方向向上方变化。另外,若将驱动锥齿轮612向左旋转方向进行轴旋转操作,则从动锥齿轮611向从前方观察向左旋转方向(逆时针方向)轴旋转,反射器22的前倾角度变大,光照射方向向下方变化。以下,将前者的反射器22的前倾角度变小的方向称为推进方向,将后者的反射器22的前倾角度变大的方向称为退回方向。
如图1所示,反射器22以设置于支点杆24的支点部4为中心倾动。因此,当将驱动锥齿轮612向左旋转方向操作而使反射器22向退回方向倾动时,如图1中虚线所示,在反射器22的某前倾角度的位置,成为反射器22的后表面的一部分与灯壳体1的一部分抵接的状态。在此,反射器22的下侧的前端部成为与灯体11抵接的状态。当成为该抵接状态时,以后即使对驱动锥齿轮612进行轴旋转操作,反射器22也被阻止倾动,成为所谓的锁止状态。当成为该锁止状态时,在反射器22与灯壳1的抵接部位产生应力,同时在驱动锥齿轮612与从动锥齿轮611的啮合部位也产生应力。而且,若该应力过大,则反射器22、灯壳1被损伤,或者驱动锥齿轮612与从动锥齿轮611啮合的齿被损伤。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沿退回方向对驱动锥齿轮612进行轴旋转操作而成为锁止状态时,利用在驱动锥齿轮612与从动锥齿轮611的啮合面产生的应力使两锥齿轮的啮合状态释放(脱离)。即,如图6中的(a)示意性所示,若在驱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的啮合面产生过大的应力F,则因该应力F而产生沿着齿面的方向的分力Fs与垂直方向的分力Fv。沿着该齿面的分力Fs具有朝向驱动锥齿轮612的轴向上方的分量,因此通过该上方分量,如图6中的(b)所示,驱动锥齿轮612向远离从动锥齿轮611的方向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6中的(c)所示,通过该分力Fs的上方分量,驱动锥齿轮612一边使支承托架5的上支承片54向上方弹性变形一边向上方移动,相对于从动锥齿轮611的啮合状态变浅。由此,从驱动锥齿轮612向从动锥齿轮611传递的旋转力降低。最终,驱动锥齿轮612与从动锥齿轮611的啮合被解除,驱动锥齿轮612成为空转状态,旋转力完全不被传递。因此,该实施方式的齿轮部61在本实用新型中构成为发挥使驱动构件与从动构件的卡合状态脱离而切断从驱动构件向从动构件的操作力的传递的功能的第一释放机构8A。
这样,在反射器22成为锁止状态以后,即使对驱动锥齿轮612进行轴旋转操作,也能够抑制或防止从动锥齿轮611、即校准螺杆6进行轴旋转。因此,能够防止反射器22进一步向退回方向倾动,能够防止反射器22、灯壳1的损伤,同时能够防止驱动锥齿轮612和从动锥齿轮611的啮合面的损伤。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使反射器22向退回方向倾动时从动锥齿轮611的齿t的受到驱动锥齿轮612的旋转力的一侧的齿面角度θo比相反侧的齿面角度θi大,因此在两锥齿轮的啮合面产生的齿面方向的分力Fs相比于齿面角度θo比θi小的情况大。由此,有助于使驱动锥齿轮612向上方移动的上方分量也增大,与从动锥齿轮611的啮合更容易脱离。因此,通过如实施方式那样将从动锥齿轮611、驱动锥齿轮612的齿的形状设为非对称,有利于发挥本实用新型的释放机构的功能。
进一步地,从动锥齿轮611构成为涡旋状的曲线齿锥齿轮,在其外侧的齿面受到驱动锥齿轮612的旋转力,因此,虽然省略图示,但从在从动锥齿轮611的齿面产生的应力F产生径向的分力。通过该径向的分力的产生,相对于从动锥齿轮611的齿面的圆周方向的应力、即损伤从动锥齿轮611时的影响较大的应力被降低。因此,通过由曲线齿锥齿轮构成锥齿轮,也有利于发挥本实用新型中的释放机构的功能,从而构成进一步改善的释放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那样,构成齿轮对的齿轮的齿的形状、即构成上述齿面角度θi、θo的齿t的形状也可以不必为非对称。例如,无论齿轮对的旋转方向如何,只要在产生规定的应力时要求使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状态脱离的情况下,齿轮的齿的形状也可以是对称形状。另外,构成齿轮部的驱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不限于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曲线齿锥齿轮,也可以由各齿沿径向形成的直齿锥齿轮构成。进一步地,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部的齿轮对并不限定于锥齿轮,只要是通过在齿轮对的啮合面产生的应力使齿轮对的啮合状态脱离的结构,就可以由其他齿轮对构成。
此外,作为沿轴向弹性支承驱动锥齿轮612的结构,代替利用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支承托架5的弹性变形,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驱动锥齿轮612的轴部嵌装有螺旋弹簧、扭转弹簧等线弹簧、或者板簧,利用这些弹簧的弹力使驱动锥齿轮612与从动锥齿轮611啮合。在锁止状态时,通过使这些弹簧挠曲,能够使驱动锥齿轮612从从动锥齿轮611脱离。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由校准螺杆6和校准螺母7构成第二释放机构。参照图1,如上所述,校准螺杆6的外螺纹部62在长度方向上构成为中央区域62c、前端区域62f、后端区域62r。而且,中央区域62c构成为均匀规格的外螺纹,但在前端区域62f和后端区域62r中,外螺纹的螺纹高度及螺纹宽度逐渐减小。
若对这些区域中的构成释放机构的后端区域62r进行具体说明,则如图7所示,后端区域62r的轴向的长度尺寸Lr1设定为与上述校准螺母7的内螺纹部73的轴向的长度尺寸Ln1大致相等的长度、或者稍短的长度尺寸。另外,从该后端区域62r的前端位置到凸缘633的长度尺寸Lr2的长度尺寸设定为与从校准螺母7的内螺纹部73的前端位置到与扩径部74的边界台阶部74a的长度尺寸Ln2大致相等的长度尺寸。特别是,如后所述,该长度尺寸Lr2是在校准螺母7向校准螺杆6的后方移动而校准螺杆6的凸缘633与边界台阶部74a抵接时,校准螺母7的内螺纹部73的前端为与后端区域62r的前端大致一致的长度尺寸。
进一步地,后端区域62r形成为与中央区域62c不同的螺纹形状。在此,后端区域62r的外螺纹的螺距尺寸与中央区域62c相同,但螺纹高度尺寸(螺纹外径尺寸)从前端位置朝向后方逐渐减小。该后端区域62r的螺纹高度尺寸(螺纹外径尺寸)与在最后端位置与内螺纹部73的螺纹高度尺寸(螺纹内径尺寸)相等或比其小。
此外,在上述校准螺杆6的外螺纹部62的前端区域62f中,虽然螺距尺寸与中央区域62c相同,但螺纹形状不同,特别是螺纹高度尺寸从后端位置朝向前方逐渐减小。该前端区域62f的轴向的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于规定的尺寸。
在该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如图1所示,若对驱动锥齿轮612进行轴旋转操作而使从动锥齿轮611进行轴旋转,进而使校准螺杆6进行轴旋转,则与校准螺杆6螺合的校准螺母7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由此,反射器22以支点部4为支点在前后方向上倾动,从而在上下方向上调整灯单元2的光照射方向。在该情况下,伴随校准螺杆6的轴旋转,校准螺母7也朝向后方滑动移动,当反射器22向退回方向倾动时,反射器的前倾角度变大,当反射器22倾动到规定的角度时,产生锁止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校准螺杆6的外螺纹部62构成有后端区域62r。因此,如图8所示,在校准螺母7的边界台阶部74a与凸缘633抵接时,校准螺母7的内螺纹部73成为与后端区域62r螺合的状态。由于该后端区域62r的螺纹直径比校准螺母7的内螺纹部73的螺纹直径小,因此该螺合的状态实质上成为外螺纹部62与内螺纹部73的螺合脱离的状态。因此,即使校准螺杆6被轴旋转,校准螺母7也不会在轴向上滑动移动。即,校准螺杆6的外螺纹部62的后端区域62r构成为第二释放机构8B,该第二释放机构8B使作为驱动构件的校准螺杆6的轴旋转力充当作为从动构件的校准螺母7的轴向的移动力而进行的传递的状态脱离。
由此,在因反射器22的倾动而产生锁止状态以后,即使操作齿轮部61而对校准螺杆6进行轴旋转操作,也能够抑制或防止校准螺母7在轴向上移动。因此,防止反射器22进一步向退回方向倾动,防止反射器22、灯壳体1的抵接部位的损伤,同时防止校准螺杆6与校准螺母7的抵接部位的损伤。
在该第二释放机构8B中,在通过校准螺杆6的轴旋转来抑制、防止校准螺母7的轴向的移动的期间,通过校准螺母7与凸缘633的抵接力的反作用力,或者通过构成校准螺母7、凸缘633的树脂自身的弹性力,在校准螺母7产生朝向与退回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习性。因此,若校准螺杆6朝向相反方向进行轴旋转,则校准螺母7的内螺纹部73立即向前方移动,成为与外螺纹部62的中央区域62c螺合的状态。由此,之后,随着校准螺杆6的轴旋转,校准螺母7向前方向移动,反射器22进行倾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校准螺杆6的前端区域62f中也使外螺纹部62的螺纹直径减小。因此,在校准螺母7移动到校准螺杆6的前端区域62f之后,与校准螺杆6的螺合状态脱离,防止之后的校准螺母7向前方的移动。由此,能够预先防止校准螺母7移动到比校准螺杆6的前端更靠前方的位置而使两者的螺合状态脱离,从而无法作为校准装置发挥功能的情况。
此外,该第二释放机构8B只要是使校准螺杆6的外螺纹部62与校准螺母7的内螺纹部73的螺合状态脱离的结构即可,因此,特别是后端区域62r中的外螺纹的形状、螺纹高度等不限于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校准螺杆的齿轮部构成有用于使齿轮对的啮合脱离的第一释放机构,在校准螺杆的螺纹部构成有用于使外内螺纹部的螺合脱离的第二释放机构。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具备第一释放机构和第二释放机构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解决问题。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备以能够倾动的方式支承于灯的固定部处的灯单元的车辆用灯中,所述校准装置用于在驱动构件被操作时与所述驱动构件卡合的从动构件使所述灯单元倾动来调整光照射方向,所述校准装置具备释放机构,在所述灯单元倾动到规定角度时,所述释放机构使所述驱动构件和所述从动构件的卡合状态脱离,从而切断从驱动构件向从动构件的操作力的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装置具备校准螺杆,所述校准螺杆以能够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固定部,并在进行了轴旋转时对所述灯单元的倾动角度进行调整,所述校准装置具备进行轴旋转操作的作为驱动构件的驱动齿轮和设置于所述校准螺杆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作为从动构件的从动齿轮,所述释放机构构成为在所述灯单元倾动至规定角度时使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的啮合状态脱离的第一释放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释放机构具备将所述驱动齿轮支承为能够移动的支承托架,在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的啮合力成为规定以上时,使所述支承托架向使所述驱动齿轮从与所述从动齿轮的啮合状态脱离的方向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构成为具备驱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锥齿轮对,所述第一释放机构构成为能够使所述驱动锥齿轮沿该驱动锥齿轮的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锥齿轮的齿的形状在旋转方向上非对称,相对于使所述灯单元的倾动角度增大时的旋转方向侧的齿面,反侧的齿面的倾斜平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锥齿轮由呈涡旋形状的曲线齿锥齿轮构成,涡旋的外侧的齿面的倾斜比内侧的齿面的倾斜平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装置具备以能够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固定部处的作为驱动构件的校准螺杆和支承于所述灯单元并与所述校准螺杆螺合的作为从动构件的校准螺母,通过该校准螺杆的轴旋转,所述校准螺母沿所述校准螺杆的轴向移动来调整所述灯单元的倾动角度,所述释放机构构成为在所述校准螺母移动至所述校准螺杆的轴向的规定位置时使这些校准螺杆与校准螺母的螺合状态脱离的第二释放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螺杆的外螺纹部与所述校准螺母的内螺纹部螺合,在所述第二释放机构中,在所述校准螺母移动到所述规定位置时与所述校准螺母的内螺纹部螺合的所述校准螺杆的外螺纹部的规定区域的螺纹直径相比在所述校准螺母移动到规定位置之前与所述内螺纹部螺合的外螺纹部的其他区域的螺纹直径而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螺杆的外螺纹部的所述规定区域的螺纹直径朝向远离所述其他区域的方向而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释放机构具备在所述外螺纹部与所述内螺纹部的螺合状态已脱离的状态时对所述校准螺母朝向所述其他区域赋予轴向的移动习性的结构。
CN202121953730.5U 2020-09-02 2021-08-19 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 Active CN21640883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7209A JP2022042043A (ja) 2020-09-02 2020-09-02 車両用ランプのエイミング装置
JP2020-147209 2020-09-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8836U true CN216408836U (zh) 2022-04-29

Family

ID=80629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3730.5U Active CN216408836U (zh) 2020-09-02 2021-08-19 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42043A (zh)
CN (1) CN21640883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42043A (ja) 202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65880B1 (en) Vehicle headlamp having leveling device
US7703954B2 (en) Vehicle lamp
JP4711983B2 (ja) 車輌用灯具
US10442340B2 (en) Headlight module and headlight
US7198392B2 (en) Torque limiting adjuster
EP1925497A2 (en) Vehicle headlight leveling device and vehicle headlight equipped with leveling device
US20150197179A1 (en) Clutch for adjuster in headlamps
US20100091512A1 (en) Head lamp level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216408836U (zh) 车辆用灯的校准装置
JP5566799B2 (ja) 車両用灯具
JPH0845307A (ja) エーミングスクリューの支持構造
JP7442684B2 (ja) 調光機構、車両ランプモジュール、車両ランプ、及び車両
US20100296307A1 (en) Vehicular lamp
US5580149A (en) Automotive headlamp
US9283886B2 (en) Vehicular headlamp
US7572042B2 (en) Leveling device for vehicular headlamp
JP2008243604A (ja) 車輌用灯具
JP6313958B2 (ja) 車両用灯具のレベリング装置
WO2023085227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の組立方法
CN115435049A (zh) 细间距调节器
JP2023072809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組立方法
JPH1083705A (ja) 前照灯の照射軸調整装置
JP7267077B2 (ja) 車両用灯具
JP3128605B2 (ja) 前照灯の照射軸調整装置
JP2003031006A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