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6523U - 开门结构及电器 - Google Patents

开门结构及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6523U
CN216406523U CN202122367152.3U CN202122367152U CN216406523U CN 216406523 U CN216406523 U CN 216406523U CN 202122367152 U CN202122367152 U CN 202122367152U CN 216406523 U CN216406523 U CN 216406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rotating shaft
door opening
connecting piec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671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671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6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6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6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箱体与双开门之间的开门结构,包括两套开门机构,任一套开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拉绳。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在箱体上,其一端与第一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设在箱体上,其一端与第二门固定连接;拉绳,一端缠绕在第一转轴上,形成第一缠绕部,另一端缠绕在第二转轴上,形成第二缠绕部。在开门或关门时,第一门或第二门转动,迫使一套开门机构的拉绳的第一缠绕部从第一转轴上抽出,且不断缠绕在第二转轴上,对应拉绳处于张紧状态;另一套开门机构的拉绳的第二缠绕部从第二转轴上抽出,对应拉绳处于松弛状态。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轻量化、传动平稳、安装方便可靠且换型快速周期短的优点。

Description

开门结构及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领域,尤其是一种开门结构及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电器多数是单门设计,这种设计使得家用电器开门后会占用前方较多的空间,因此不方便厨房面积较小、空间紧张的家庭使用。也有采用上下双门的设计,但其开门方式多采用连杆机构,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制造成本高,并且当家用电器尺寸改变后,连杆需要重新设计生产工艺,周期长,因此很难快速转换,此外连杆机构在开门时会有振动和冲击,而且金属连杆又增加了家用电器本身重量,台式机显得很笨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开门结构及电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门结构及电器,其具有简单轻量化、传动平稳、安装方便可靠且换型快速周期短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门结构,用于箱体与双开门之间,所述双开门包括可依次分布在所述箱体的开口上的第一门和第二门;所述开门结构包括两套开门机构,一套所述开门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同一侧同步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上,另一套所述开门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门和第二门的另一侧同步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上;任一套所述开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门固定连接;拉绳,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形成第一缠绕部,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形成第二缠绕部;在开门或关门时,所述第一门或第二门转动,迫使一套所述开门机构的拉绳的第一缠绕部从所述第一转轴上抽出,且不断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对应所述拉绳处于张紧状态;另一套所述开门机构的拉绳的第二缠绕部从所述第二转轴上抽出,对应所述拉绳处于松弛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拉绳分布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公切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内侧端分别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上,其外侧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端盖,所述第一缠绕部和第二缠绕部被限制在各自对应的所述端盖与连接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端盖包括安装体和垂直固定在所述安装体的外侧端上的盖体;所述安装体与各自对应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缠绕部或第二缠绕部缠绕在所述安装体的外壁上,且被限位在所述盖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任一套所述开门机构还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分别设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内侧端分别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上,外侧端固定在各自对应的所述端盖的安装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任一套所述开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储能弹簧,所述储能弹簧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箱体和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上;在开门时,所述储能弹簧受所述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转动的带动而被拉伸以储能;关门时,所述储能弹簧释放能量,以迫使所述第一门和第二门趋于关在所述箱体的开口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分别设在所述储能弹簧所在的连接件的外侧壁上和所述箱体上;所述储能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第一转轴配合的轴孔和设于所述轴孔外且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设有供所述储能弹簧安装的第一凸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门位于所述第二门的上方;任一套所述开门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箱体侧壁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转动路径上,以供所述第一门开门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侧壁被阻挡在所述限位件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器,包括箱体,具有开口;如上所述的开门结构;第一门和第二门,通过开门结构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开口上,以在关闭所述开口与打开所述开口之间切换;在关闭状态,所述第一门和第二门依次分布;在打开状态,所述第一门层叠在所述第二门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及电器设有两套开门机构,一套开门机构用于将双开门的同一侧同步可转动地设在箱体的第一侧壁上,另一套开门机构用于将双开门的的另一侧同步可转动地设在箱体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每一套开门机构均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拉绳。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上,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上,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门固定连接。拉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形成第一缠绕部,拉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形成第二缠绕部。在开门或关门时,所述第一门或第二门转动,迫使一套所述开门机构的拉绳的第一缠绕部从所述第一转轴上抽出,且不断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对应所述拉绳处于张紧状态;另一套所述开门机构的拉绳的第二缠绕部从所述第二转轴上抽出而处于松弛状态,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及电器实现了双开门的同时打开和同时关闭,所述开门结构的开门机构是由拉绳连接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并传动,具有简单轻量化、传动平稳、安装方便可靠且换型快速周期短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的电器在关门状态时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有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的电器在关门状态时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具有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的电器在开门状态时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具有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的电器在开门状态时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具有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的电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具有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的电器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具有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器除去双开门外其他部分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中的拉绳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绕设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中的拉绳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绕设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
图13是将图11中的转轴对应重合后得到的图形,以更清楚地表示外公切线在转轴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4是将图12中的转轴对应重合后得到的图形,以更清楚地表示内公切线在转轴之间的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10,一种开门结构3,用于具有开口的箱体1与双开门2之间,双开门2包括可依次分布在箱体1的开口上的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门21位于第二门22的上方。
开门结构3包括两套开门机构31,一套开门机构31用于将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的同一侧同步可转动地设在箱体1上,另一套开门机构31用于将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的另一侧同步可转动地设在箱体1上。
任一套开门机构31包括一端与第一门2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13,第一连接件313上设有第一转轴314,从而第一连接件313通过第一转轴314可转动地设在箱体1上;任一套开门机构31包括一端与第二门22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315,第二连接件315上设有第二转轴316,从而第二连接件315通过第二转轴316也可转动地设在箱体1上;任一套开门机构31还包括一拉绳312,拉绳312的一端缠绕在第一转轴314上形成了第一缠绕部3121,拉绳312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转轴316上形成了第二缠绕部3122。
在开门或关门时,第一门21或第二门22转动,迫使一套开门机构31中的拉绳312,其第一缠绕部3121从第一转轴314上抽出且不断缠绕在第二转轴316上,从而使得该拉绳312处于张紧状态;另一套开门机构31中的拉绳312,其第二缠绕部3122从第二转轴316上抽出,会有部分缠绕在第一转轴314上,但是缠绕的速度不及前面一套开门机构31中拉绳312的缠绕速度,故而使得另一套开门机构31中的拉绳312处于松弛状态。
第一转轴314和第二转轴316的内侧端分别可转动地设在箱体1上,第一转轴314和第二转轴316的外侧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端盖4,从而第一缠绕部3121和第二缠绕部3122被限制在各自对应的端盖4与各自对应的连接件313、315之间。具体的,请参考图1至图10且重点参考图2和图4,电器开口的右侧壁,第一转轴314的内侧端设在箱体1的右侧壁上且能够相对于箱体1转动,第一转轴314的外侧端上设有第一端盖41,第一缠绕部3121能够缠绕限制在第一连接件313与第一端盖41之间;第二转轴316的内侧端设在箱体1的右侧壁上且能够相对于箱体1转动,第二转轴316的外侧端上设有第二端盖42,第二缠绕部3122能够缠绕限制在第二连接件315与第二端盖42之间。请参考图1和图3,电器开口的左侧壁,为基本相同的设置方式。惟,请对比参考图1与图2以及对比参考图3与图4,电器开口左侧壁上的拉绳312,除去第一缠绕部3121和第二缠绕部3122的纵长延伸部分,位于双开门2的远端侧,电器开口右侧壁上的拉绳312,除去第一缠绕部3121和第二缠绕部3122的纵长延伸部分,位于双开门2的近端侧。概括而言,即左右两侧的拉绳312分布在了第一转轴314和第二转轴316的外公切线上,能够保证在开门过程中,一侧(例如:左侧)的拉绳312被拉紧产生了拉力作用而另一侧(右侧)的拉绳312因为松弛不产生力的作用;反之,在关门过程中,是另一侧(右侧)的拉绳312被拉紧产生了拉力作用而该一侧(左侧)的拉绳312因为松弛不产生力的作用。
图11是左右两侧的拉绳312分布在了第一转轴314和第二转轴316的外公切线上的平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2所示的平面示意图,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拉绳312分布在第一转轴314和第二转轴316的内公切线上。所述的“外公切线”指的是左右两侧的两个拉绳312分别设置在对应转轴314、316的左、右两外侧,因此将图11中的转轴314、316在同一平面上对应重合后,两个拉绳312不具有交叉部分;所述的“内公切线”指的是左右两侧的两个拉绳312分别从第一转轴314的左侧绕至第二转轴216的右侧进行缠绕,因此将图12中的转轴314、316在同一平面上对应重合后,两个拉绳312具有交叉部分。究竟是分布在外公切线还是内公切线上,主要是与拉绳312末端的两个缠绕部3121、3122在转轴314、316上的绕制方向有关,不会影响拉绳312在开门或关门时力的作用。
请参考图5至图7,具体的,每一个所述端盖4包括安装体401和垂直固定在安装体401的外侧端上的盖体402。安装体401与各自对应的转轴314、316固定连接,第一缠绕部3121或第二缠绕部3122缠绕在安装体401的外壁上,且被限位在盖体402与连接件313、315之间。
请参考图1至图7,任一套开门机构31还包括第一安装件317和第二安装件318,分别设在箱体1的侧壁上。第一转轴314和第二转轴316的内侧端分别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安装件317和第二安装件318上,外侧端固定在各自对应的端盖4的安装体401上。
请参考图1至图7,任一套开门机构31还包括至少一个储能弹簧311。储能弹簧311的两端分别设在箱体1和第一连接件313或第二连接件315上。在开门时,储能弹簧311受第一连接件313或第二连接件315的转动的带动而被拉伸以储能;关门时,储能弹簧311释放能量,以迫使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趋于关在箱体1的开口上。
第一连接件313包括第一凸柱3100,箱体1包括第二凸柱10,储能弹簧3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凸柱3100和第二凸柱10上,从而储能弹簧311能够在第一连接件313在开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弹性力且在关门转动的过程中弹力释放。当然,第一凸柱3100也可以设在第二连接件315上。即,本实用新型的储能弹簧311的两端可以分别设在所在的第一连接件313的外侧壁上和箱体1上或所在的第二连接件315的外侧壁上和箱体1上,用以在第一连接件313和箱体1之间建立弹性连接或在第二连接件315和箱体1之间建立弹性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能够联动。
请参考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一转轴314是一体形成于第一安装件317的,故,第一连接件313包括与第一转轴314配合的轴孔3130和设于轴孔3130外且能够绕第一转轴314旋转的弧形部310,弧形部310设有供储能弹簧311安装的第一凸柱3100。因此,储能弹簧311的两端分别设在所在的第一连接件313外侧壁的第一凸柱3100上和箱体1的第二凸柱10上,用以在第一连接件313和箱体1之间建立弹性连接,弧形部310大致成型在以第一转轴314为中心的外圆上从而弧形部310上的第一凸柱3100能够相对于第一转轴314转动而远离第二凸柱10,进而使得储能弹簧311被拉伸。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弧形部31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件315上。
请参考图1至图4,任一套开门机构31还包括设在箱体1侧壁上的限位件11,限位件11位于第一连接件313的转动路径上,以供第一门21开门转动时,第一连接件313的侧壁被阻挡在限位件11上,以将第一连接件313的转动角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如上所述开门结构3的电器100,包括具有开口的箱体1;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通过开门结构3可转动地设在开口上,以在关闭开口与打开开口之间切换。在电器100的关闭状态,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依次分布;在电器100的打开状态,第一门21层叠在第二门22上。
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3及电器100设有两套开门机构31,一套开门机构31用于将双开门2的同一侧同步可转动地设在箱体1的第一侧壁(如左侧壁)上,另一套开门机构31用于将双开门2的的另一侧同步可转动地设在箱体1与第一侧壁(左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右侧壁)上,每一套开门机构31均包括第一连接件313、第二连接件315和连接在第一连接件313、第二连接件315之间的拉绳312。第一连接件313通过第一转轴314可转动地设在箱体1上,第一连接件313的一端与第一门2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315通过第二转轴316可转动地设在箱体1上,第二连接件315的一端与第二门22固定连接。拉绳312的一端缠绕在第一转轴314上形成第一缠绕部3121,拉绳312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转轴316上形成第二缠绕部3122。在开门或关门时,第一门21或第二门22转动,迫使其中一套开门机构31的拉绳312的第一缠绕部3121从对应的第一转轴314上抽出,且不断缠绕在对应的第二转轴316上,对应的拉绳312处于张紧状态;另外一套开门机构31的拉绳312的第二缠绕部3122从对应的第二转轴316上抽出而处于松弛状态,本实用新型开门结构3及电器100实现了双开门2的同时打开和同时关闭,开门结构3的开门机构31是由拉绳312连接在第一连接件313和第二连接件315之间并传动,具有简单轻量化、传动平稳、安装方便可靠且换型快速周期短的优点。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开门结构(3),用于箱体(1)与双开门(2)之间,所述双开门(2)包括可依次分布在所述箱体(1)的开口上的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结构(3)包括
两套开门机构(31),一套所述开门机构(31)用于将所述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的同一侧同步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1)上,另一套所述开门机构(31)用于将所述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的另一侧同步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1)上;
任一套所述开门机构(31)包括
第一连接件(313),通过第一转轴(314)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1)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门(21)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件(315),通过第二转轴(316)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1)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门(22)固定连接;
拉绳(312),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314)上,形成第一缠绕部(3121),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316)上,形成第二缠绕部(3122);
在开门或关门时,所述第一门(21)或第二门(22)转动,迫使一套所述开门机构(31)的拉绳(312)的第一缠绕部(3121)从所述第一转轴(314)上抽出,且不断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316)上,对应所述拉绳(312)处于张紧状态;另一套所述开门机构(31)的拉绳(312)的第二缠绕部(3122)从所述第二转轴(316)上抽出,对应所述拉绳(312)处于松弛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门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312)分布在所述第一转轴(314)和第二转轴(316)的外公切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门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314)和所述第二转轴(316)的内侧端分别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箱体(1)上,其外侧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端盖(4),所述第一缠绕部(3121)和第二缠绕部(3122)被限制在各自对应的所述端盖(4)与连接件(313、31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门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包括安装体(401)和垂直固定在所述安装体(401)的外侧端上的盖体(402);
所述安装体(401)与各自对应的转轴(314、3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缠绕部(3121)或第二缠绕部(3122)缠绕在所述安装体(401)的外壁上,且被限位在所述盖体(402)与所述连接件(313、31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门结构(3),其特征在于,任一套所述开门机构(31)还包括
第一安装件(317)和第二安装件(318),分别设在所述箱体(1)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转轴(314)和第二转轴(316)的内侧端分别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安装件(317)和第二安装件(318)上,外侧端固定在各自对应的所述端盖(4)的安装体(40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门结构(3),其特征在于,任一套所述开门机构(31)包括至少一个储能弹簧(311),所述储能弹簧(311)的两端分别设在所述箱体(1)和第一连接件(313)或第二连接件(315)上;
在开门时,所述储能弹簧(311)受所述第一连接件(313)或第二连接件(315)的转动的带动而被拉伸以储能;关门时,所述储能弹簧(311)释放能量,以迫使所述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趋于关在所述箱体(1)的开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门结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凸柱(3100)和第二凸柱(10),分别设在所述储能弹簧(311)所在的连接件(313、315)的外侧壁上和所述箱体(1)上;
所述储能弹簧(3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凸柱(3100)和第二凸柱(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门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3)包括与第一转轴(314)配合的轴孔(3130)和设于所述轴孔(3130)外且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314)旋转的弧形部(310),所述弧形部(310)设有供所述储能弹簧(311)安装的第一凸柱(3100)。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门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21)位于所述第二门(22)的上方;
任一套所述开门机构(31)还包括设在所述箱体(1)侧壁上的限位件(11),所述限位件(1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3)的转动路径上,以供所述第一门(21)开门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接件(313)的侧壁被阻挡在所述限位件(11)上。
10.一种电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具有开口;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门结构(3);
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通过开门结构(3)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开口上,以在关闭所述开口与打开所述开口之间切换;
在关闭状态,所述第一门(21)和第二门(22)依次分布;在打开状态,所述第一门(21)层叠在所述第二门(22)上。
CN202122367152.3U 2021-09-28 2021-09-28 开门结构及电器 Active CN216406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7152.3U CN216406523U (zh) 2021-09-28 2021-09-28 开门结构及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7152.3U CN216406523U (zh) 2021-09-28 2021-09-28 开门结构及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6523U true CN216406523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9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67152.3U Active CN216406523U (zh) 2021-09-28 2021-09-28 开门结构及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6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9787B (zh) 一种多开式垃圾桶桶盖开闭驱动机构
CN216406523U (zh) 开门结构及电器
CN108538671B (zh) 一种电源转换开关
CN202054564U (zh) 一种多层缠绕式钢丝绳电动葫芦的限位装置及电动葫芦
WO2021143682A1 (zh) 一种铰链
CN105927054A (zh) 一种具有电动机构的防盗门锁
CN201276919Y (zh) 用于家用电器上的枢转装置
CN205348972U (zh) 带保险的把手
CN109065402A (zh) 户外一二次融合隔离刀内置式智能柱上开关
CN217269680U (zh) 开门结构及电器
CN105822154B (zh) 一种平面运动的双拉门锁
CN108412407A (zh) 电动窗帘
CN210637371U (zh) 半自动铰链
CN112072506A (zh) 一种交流配电柜箱门连接机构及其应用
CN209981040U (zh) 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
CN108049745B (zh) 转动机构及开合设备
CN105730348A (zh) 车辆和用于车辆的脚踏板装置
CN216974525U (zh) 移动售货服务机器人双开门联动机构
CN211239583U (zh) 电动转动机构和控制台设备
CN201797666U (zh) 一种滑盖式便携移动电子设备终端铰链的布线结构
CN109961970A (zh) 转换开关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56125A (zh) 电动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06403639U (zh) 一种锅盖组件的开合盖防护机构
CN218232848U (zh) 可折叠式过线器及具有该过线器的衣物护理机
CN214672365U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的储能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