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6291U - 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 Google Patents

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6291U
CN216406291U CN202122313101.2U CN202122313101U CN216406291U CN 216406291 U CN216406291 U CN 216406291U CN 202122313101 U CN202122313101 U CN 202122313101U CN 216406291 U CN216406291 U CN 216406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station
covering
peripheral frame
cove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31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陈新雨
陈海伟
瞿天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131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6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6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6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覆盖板用于覆盖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外围框架,覆盖板包括覆盖板本体,覆盖板本体包括设置在覆盖板本体相对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卡合部和配合部,卡合部用于多块覆盖板组装时与相邻覆盖板的配合部相互卡合连接;其中,覆盖板本体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一端面和位于第二端的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对设置,第一端面向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凸起形成卡合部,第二端面向覆盖板本体的内部凹陷形成配合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卡合连接实现相邻覆盖板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组装效率高不容易产生缝隙,防止杂质进入覆盖板内部,提高覆盖版的防护性。

Description

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背景技术
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新能源车使用的能源基本上为电能,新能源车在电能使用完后需要充电,由于现在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限制,新能源车充满电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不如汽车直接加油简单快速。因此,为了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在新能源车的电能快耗尽时更换电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了便于更换电池,满足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的换电需求,需要建造换电站或者储能站。
现有技术中,一些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外围框架外所覆盖的覆盖板通过多个覆盖板共同覆盖,例如公开号为CN208563847U的专利文本中公开了一种外饰板组件,每个外饰板组件由多块外饰板组成,通过挂件固定在换电站的每个面上,这种结构的覆盖板通常是通过连接件直接固定在换电站或储能站上,组装比较耗费工时,而且多个覆盖板组装时需要对准,对准难度较高,整体组装效率较低,且多块覆盖板之间容易产生缝隙,可能会导致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覆盖板内部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多个覆盖板组装效率较低、对外界杂质防护性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便于组装的覆盖板,用于覆盖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外围框架,所述覆盖板包括覆盖板本体,所述覆盖板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覆盖板本体相对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卡合部和配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多块所述覆盖板组装时与相邻所述覆盖板的配合部相互卡合连接;其中,所述覆盖板本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面和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卡合部,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覆盖板本体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配合部。
在本方案中,通过卡合部与配合部的卡合连接来实现相邻两个覆盖板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组装效率高。相邻两个覆盖板的卡合部与配合部的卡合连接能够实现多个覆盖板的快速组装,提高组装效率。而且单个覆盖板可以通过模块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覆盖板的卡合部和配合部分别由第一端面向外凸起以及第二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成型方式简单,加工方便。而且该成型方式不容易产生缝隙,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覆盖板内部,提高覆盖板的防护性。
较佳地,所述卡合部的凸起端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对所述卡合部的凸起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配合部的凹陷端具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相对所述配合部的凹陷方向倾斜设置。
在本方案中,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用于防止卡合部的弯折处和配合部的弯折处的应力集中,减少卡合部的凸起端和配合部的凹陷端的损坏。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形状相匹配。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用于减少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之间的间隙,使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更加贴合,提高覆盖板的防水、防尘效果。
较佳地,所述覆盖板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一端并朝向所述卡合部的凸起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安装件,所述覆盖板通过所述安装件与所述换电站或所述储能站的外围框架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另外设置第一延伸部来实现覆盖板在换电站或储能站上的安装,避免在卡合部和配合部上直接开设安装孔,减少安装孔的数量,缩短安装孔的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安装件连接外围框架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连接稳定,能够提高覆盖板在换电站或储能站上的安装效率并保证覆盖板安装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覆盖板本体的方向延伸超出所述卡合部,所述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超出所述卡合部的部分。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能够避免卡合部对安装件的遮挡,方便安装件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外围框架的对准,提高安装效率。
较佳地,所述覆盖板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覆盖板本体的内部形成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用于容纳保温层。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一方面便于保温层的收纳,减少覆盖板整体占用的空间。另一方面覆盖板本体能够对保温层起到保护效果,减少保温层的损坏,提高保温层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卡合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卡合部的内部与所述覆盖板本体的中空腔体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能够减少覆盖板耗费的材料,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可以减轻覆盖板整体的重量。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的材料包括气凝胶、岩棉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方案中,由上述材料制成的保温层隔热保温效果好,能够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或储能站内部设备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覆盖板的材料包括钢板、塑料以及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方案中,由上述材料制成的覆盖板成本低、方便加工制造,能够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选择更加适宜的覆盖板材料。
一种覆盖板组合单元,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覆盖板的卡合部和配合部相互卡合连接组成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
在本方案中,上述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覆盖板组合单元中覆盖板的数量,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强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广。
较佳地,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相邻的两所述覆盖板之间,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相邻的两所述覆盖板之间的间隙。
在本方案中,密封件用于密封相邻的两个覆盖板之间的间隙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从两个覆盖板之间的间隙处渗入,进而避免雨水、灰尘等杂质渗入至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内部。
较佳地,在所述覆盖板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配合部的两侧均还具有平面部,所述密封件设置在相邻的两所述覆盖板靠近外表面的平面部之间。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一方面方便密封件的安装,提高组装效率,另一方面也防止密封件影响卡合部和配合部的卡合,提高多个覆盖板拼装的可行性。
一种换电站,所述换电站包括外围框架和如上所述的覆盖板组合单元,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与所述外围框架连接。
在本方案中,提供一种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应用场景,通过覆盖板组合单元与外围框架的连接,实现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固定,覆盖板组合单元一方面用于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换电站内部,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换电站的强度。
较佳地,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中的多个所述覆盖板沿所述换电站的高度方向组装。
在本方案中,覆盖板组合单元中的多个覆盖板沿高度方向进行堆叠,能够使得覆盖板组合单元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换电站,提高覆盖板组合单元的灵活性。
较佳地,所述覆盖板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一端并朝向所述卡合部的凸起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换电站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外围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上的所述安装孔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安装孔和对应的所述连接孔。
在本方案中,连接件穿过安装孔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连接稳定,能够提高覆盖板在换电站上的安装效率并保证覆盖板安装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覆盖板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覆盖板本体另一相对两端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分别通过第一角件连接至所述换电站的所述外围框架上。
在本方案中,不同换电站的长度或宽度很有可能不同,上述设置通过第一角件封闭覆盖板本体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使得覆盖板本体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裁切,方便覆盖板的模块化生产,提高覆盖板的适用范围。裁切之后的两端通过第一角件封闭,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从裁切出现的缺口处进入覆盖板的内部,减少覆盖板的损坏。
较佳地,所述第一角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三端或所述第四端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与第三端或第四端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部分所述第三端或部分所述第四端。
在本方案中,提供一种第一角件的具体形状,上述设置方便第一角件与覆盖板本体的第三端或第四端的快速组装,提高组装效率,也能够进一步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从裁切出现的缺口处进入覆盖板的内部,减少覆盖板的损坏。
较佳地,所述覆盖板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一端并朝向所述卡合部的凸起方向延伸;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高位置的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与位于所述换电站顶部的横梁连接。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使得覆盖板组合单元能完全覆盖外围框架的顶部,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外围框架和覆盖板组合单元的顶部间隙进入换电站的内部。
较佳地,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低位置的所述覆盖板通过第二角件与所述换电站底部的横梁连接。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使得覆盖板组合单元能完全覆盖外围框架的底部,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外围框架和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底部间隙进入换电站的内部。
较佳地,所述第二角件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低位置的所述覆盖板的配合部相互卡合连接。
在本方案中,上述设置一方面方便第二角件相对于覆盖板组合单元的位置固定,实现两者的快速组装,另一方面能够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堆积在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低位置的覆盖板的配合部内,减少覆盖板的损坏。
较佳地,所述换电站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外围框架和/或所述覆盖板连接。
在本方案中,保温层能够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保证换电站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的影响,进而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内部设备的影响,保证换电站内部设备的稳定运行。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内部和/或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外围框架和所述覆盖板之间和/或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外围框架远离所述覆盖板的一侧。
在本方案中,提供保温层几种不同的设置方式。保温层设置在覆盖板的内部方便保温层的收纳,减少占用的空间,覆盖板也能对保温层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保温层的损坏。保温层设置在外围框架和覆盖板之间,外围框架和覆盖板能够起到保护保温层的作用,减少保温层的损坏,该设置方式也适用于非中空结构的覆盖板。保温层设置在外围框架远离覆盖板的一侧,相当于保温层设置在换电站的内部,减少保温层的损坏,适用于在外围框架和覆盖板组合单元安装完毕之后加装保温层的情况。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外围框架和/或所述覆盖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胶粘连接、螺纹连接以及卡接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方案中,上述连接方式工艺简单,装配和制造更为便捷,且固定效果好。
较佳地,所述换电站还包括挡水条,所述挡水条覆盖在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的上方,所述挡水条的一端与所述外围框架连接,所述挡水条的另一端向所述换电站的外部延伸至超出所述覆盖板的外表面。
在本方案中,挡水条起到防水的效果,用于防止雨水等液体从覆盖板组合单元的上方落到覆盖板组合单元上,进而避免雨水等液体渗入换电站的内部。
一种储能站,所述储能站包括外围框架和如上所述的覆盖板组合单元,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与所述外围框架连接。
在本方案中,提供一种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应用场景,通过覆盖板组合单元与外围框架的连接,实现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固定,覆盖板组合单元一方面用于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储能站内部,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储能站的强度。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通过卡合部与配合部的卡合连接来实现相邻两个覆盖板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组装效率高。相邻两个覆盖板的卡合部与配合部的卡合连接能够实现多个覆盖板的快速组装,提高组装效率。而且单个覆盖板可以通过模块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覆盖板的卡合部和配合部分别由第一端面向外凸起以及第二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成型方式简单,加工方便。而且该成型方式不容易产生缝隙,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覆盖板内部,提高覆盖板本体的防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换电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覆盖板组合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覆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覆盖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覆盖板卡合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覆盖板配合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覆盖板与保温层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覆盖板本体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封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相邻两个覆盖板组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覆盖板组合单元与外围框架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角件与覆盖板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角件与外围框架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角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角件与覆盖板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角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换电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保温层设置在外围框架和覆盖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保温层设置在外围框架远离覆盖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换电平台11
充电室12
外围框架13
立柱131
横梁132
覆盖板2
覆盖板本体21
卡合部211
配合部212
第一端面213
第二端面214
平面部215
第一延伸部22
安装孔221
第二延伸部23
第一导向面31
第二导向面32
第三导向面33
第四导向面34
保温层4
第一角件5
容纳槽51
第二角件6
第二卡合部61
第三延伸部62
挡水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和图2示意了一种换电站,用于进行电动汽车的电池更换。
如图1所示,换电站包括换电平台11、充电室12以及往返于换电平台11和充电室12之间的换电设备(图中未示出)。充电室12与换电平台11相邻设置,本实施例中充电室12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于换电平台11两侧。换电平台11用于承载待更换电池包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驶入并停靠于换电平台11,由换电设备拆卸电动汽车上待充电的旧电池包并安装充满电的新电池包,换电设备在拆卸下电动汽车上的旧电池后,将其运输到充电室12中进行充电。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换电站通过多个框架形成支撑并分隔为多个功能室,例如充电室12。框架具体可以包括横梁和/或立柱等结构,框架的外表面覆盖有覆盖板2,以隔绝功能室的内外,防止外部雨水、粉尘等杂质进入换电站的内部,对换电站的内部设备造成损坏。
如图1所示,换电站具有顶面、侧面和底面,换电站的顶面和/或侧面均可以覆盖有覆盖板组合单元,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了一种覆盖在换电站侧面的覆盖板组合单元,该覆盖板组合单元由多个单独的覆盖板2组装形成。
如图1所示,覆盖板2与换电站的外围框架13连接,并覆盖换电站的外围框架13,进而覆盖在换电站的外表面。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外围框架13是指用于形成换电站外轮廓的部分框架。如图4-图7所示,覆盖板2包括覆盖板本体21,覆盖板本体21包括设置在覆盖板本体21相对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卡合部211和配合部212,卡合部211用于多块覆盖板2组装时与相邻覆盖板2的配合部212相互卡合连接,从而进行覆盖板组合单元的组装。
本实施例通过位于覆盖板本体21第一端的卡合部211与位于覆盖板本体21第二端的配合部212的卡合连接来实现相邻两个覆盖板2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组装效率高。相邻两个覆盖板2的卡合部211与配合部212的卡合连接能够实现多个覆盖板2的快速组装,提高组装效率。而且单个覆盖板2可以通过模块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5-图7所示,覆盖板本体21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一端面213和位于第二端的第二端面214,第一端面213和第二端面214相对设置,第一端面213向远离第二端的方向凸起形成卡合部211,第二端面214向覆盖板本体21的内部凹陷形成配合部212。具体地,如图5所示,覆盖板本体21的上、下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面213位于覆盖板本体21的上端,第二端面214位于覆盖板本体21的下端。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端面213在覆盖板本体21的高度方向(图5中的X方向)上向上凸起形成卡合部211,第二端面214在覆盖板本体21的高度方向上向上凸起形成配合部212。
本实施例中的卡合部211由第一端面213向覆盖板本体21的外部凸起、以及配合部212由第二端面214向覆盖板本体21的内部凹陷形成,成型方式简单,加工方便。而且该成型方式不容易在卡合部211和配合部212的弯折处产生缝隙,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覆盖板2内部,提高覆盖板2的防护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卡合部211的凸起端具有第一导向面31,第一导向面31相对卡合部211的凸起方向倾斜设置,配合部212的凹陷端具有第二导向面32,第二导向面32相对配合部212的凹陷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如图6所示,卡合部211的上端为凸起端,第一导向面31为圆弧面并位于卡合部211的凸起端的弯折处,以使卡合部211的上端弯折处形成平滑的圆角。如图7所示,配合部212的上端为凹陷端,第二导向面32为圆弧面并位于配合部212的凹陷端的弯折处,以使配合部212的上端弯折处形成平滑的圆角。
由于在覆盖板2组装的过程中,其中一个覆盖板2的卡合部211的凸起端与另一个覆盖板2的配合部212的配合端配合,第一导向面31和第二导向面32能够防止卡合部211的凸起端弯折处和配合部212的凹陷端弯折处的应力集中,减少卡合部211的凸起端和配合部212的凹陷端的损坏。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面31和第二导向面32也可以不为圆弧面,可以设计成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其他形状。
第一导向面31与第二导向面32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在覆盖板2的组装过程中,能够减少第一导向面31和第二导向面32之间的间隙,使第一导向面31和第二导向面32更加贴合,提高覆盖板2的防水、防尘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卡合部211的下端具有第三导向面33,第三导向面33相对卡合部211的凸起方向倾斜设置,配合部212的下端具有第四导向面34,第四导向面34相对配合部212的凹陷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导向面33和第四导向面34均为圆弧面,以防止卡合部211的下端弯折处和配合部212的下端弯折处的应力集中,减少卡合部211的下端和配合部212的下端的损坏。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导向面33和第四导向面34也可以不为圆弧面,可以设计成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其他形状。
第三导向面33和第四导向面34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在覆盖板2的组装过程中,减少第三导向面33和第四导向面34之间的间隙,使第三导向面33和第四导向面34能够更加贴合,提高覆盖板2的防水、防尘效果。
如图6所示,覆盖板2还包括第一延伸部22,第一延伸部22设于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一端并朝向卡合部211的凸起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22上设置有安装件,覆盖板2通过安装件与换电站的外围框架13连接。具体地,第一延伸部22设置在覆盖板本体21厚度方向(图5中的Y方向)上的其中一端,第一延伸部22的下端设置在第一端面213上,第一延伸部22的另一端沿卡合部211的凸起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件为安装孔221,安装孔2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相邻安装孔221之间按预设间距排布设置在第一延伸部22上。安装孔221的两端贯通,以使得连接件可以穿过安装孔221与换电站的外围框架13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延伸部22和换电站的外围框架13通过连接件螺纹连接,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22上的安装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卡扣,换电站的外围框架13上设置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第一延伸部22与换电站的外围框架13卡合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覆盖板2上另外设置第一延伸部22来实现覆盖板2在换电站上的安装,避免在卡合部211和配合部212上直接开设安装孔221,减少安装孔221的数量,缩短安装孔221的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安装件连接外围框架13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连接稳定,能够提高覆盖板2在换电站上的安装效率并保证覆盖板2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第一延伸部22自第一端向远离覆盖板本体21的方向延伸超出卡合部211,安装件设于第一延伸部22超出卡合部211的部分。具体地,第一延伸部22的上端向上延伸超出卡合部211的最高处,且安装孔221的位置也超出卡合部211的最高处,从而避免卡合部211对安装孔221的遮挡,方便安装孔221与换电站的外围框架13的对准,提高安装效率。
如图8所示,覆盖板本体21为中空结构,覆盖板本体21的内部形成中空腔体,中空腔体用于容纳保温层4。具体地,覆盖板2还包括第二延伸部23,第二延伸部23设置在覆盖板本体21厚度方向上的其中一端,且第二延伸部23和第一延伸部22位于覆盖板本体21厚度方向的同一端,第二延伸部23设于第二端并朝向配合部212的凹陷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延伸部23向覆盖板本体21的内部方向延伸超出配合部212的最高处。覆盖板本体21厚度方向上的另外一端封闭,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二延伸部23和覆盖板本体21厚度方向上的另外一端形成用于容纳保温层4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用于收纳保温层4,减少覆盖板2整体占用的空间。覆盖板本体21能够对保温层4起到保护效果,减少保温层4的损坏,提高保温层4的使用寿命。
由于换电站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从而导致换电站的内部设备也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保温层4能够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保证换电站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的影响,进而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的内部设备的影响,保证换电站的内部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覆盖板本体2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中空结构。例如,如图9所示,覆盖板本体21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封闭,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覆盖板本体21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围成用于容纳保温层4的中空腔体,覆盖板本体21一方面能够对保温层4起到收纳、保护的作用,减少保温层4的损坏,提高保温层4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覆盖板本体21也能够限制保温层4在覆盖板本体21厚度方向上的移动,提高覆盖板2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卡合部211为中空结构,卡合部211的内部与覆盖板本体21的中空腔体相连通。具体地,卡合部211的下端与中空腔体连通,一方面能够减少覆盖板2耗费的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减轻覆盖板2整体的重量。另一方面,卡合部211的中空部分也可以进一步放置保温层4,从而增强覆盖板2的保温效果。
保温层4优选由隔热保温效果好的材料制成,例如气凝胶、岩棉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不仅保温效果好,重量也轻,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内部设备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对覆盖板2的材料可以包括钢板、塑料以及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从而能够降低覆盖板2的生产成本,方便加工制造,而且能够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选择更加适宜的覆盖板2材料。
如图3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覆盖板组合单元,覆盖板组合单元包括多个上述的覆盖板2,任意相邻的两个覆盖板2的卡合部211和配合部212相互卡合连接组成覆盖板组合单元。具体地,其中一个覆盖板2的卡合部211的凸起端卡入另一个覆盖板2的配合部212的凹陷端内,从而实现两个覆盖板2的卡合连接。卡合连接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覆盖板组合单元中覆盖板2的数量,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强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广。
覆盖板组合单元还包括密封件(图中未示出),密封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覆盖板2之间,以密封相邻的两个覆盖板2之间的间隙,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从两个覆盖板2之间的间隙处渗入,进而避免雨水、灰尘等杂质渗入至换电站的内部,提高换电站的防水、防尘效果。
如图6、图7和图10所示,在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卡合部211与配合部212的两侧均还具有平面部215,密封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覆盖板2靠近外表面的平面部215之间。平面部215方便密封件的安装,提高组装效率,而且将密封件设置在平面部215上能够防止密封件影响卡合部211和配合部212的卡合,提高多个覆盖板2拼装的可行性。
本实施例中对密封件的具体结构没有具体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密封结构作为密封件。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换电站的防水、防尘效果,也可以不选择使用具有固定形状的密封件对相邻两个覆盖板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而是通过密封胶来填充相邻两个覆盖板2之间的间隙,能够减少选择密封件所耗费的工时。
如图1所示,换电站包括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组合单元,覆盖板组合单元与外围框架13连接,通过覆盖板组合单元与外围框架13的连接,实现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固定,覆盖板组合单元一方面用于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换电站内部,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换电站的强度。
如图1所示,覆盖板组合单元覆盖在外围框架13的侧面,且覆盖板组合单元中的多个覆盖板2沿换电站的高度方向组装,从而可以根据换电站的高度确定覆盖板组合单元中覆盖板2的数量,使得覆盖板组合单元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换电站,提高覆盖板组合单元的灵活性。
如图11所示,换电站还包括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外围框架13上设置有与覆盖板2的延伸部上的安装孔221对应的连接孔(图中未示出),连接件连接安装孔221和对应的连接孔。连接件穿过安装孔221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连接稳定,能够提高覆盖板2在换电站上的安装效率并保证覆盖板2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3、图12和图13所示,覆盖板本体21还包括设置在覆盖板本体21另一相对两端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通过第一角件5连接至换电站的外围框架13上。具体地,覆盖板2长度方向(图3中的Z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角件5设置在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并与覆盖板本体21连接,以封闭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防止保温层4的损坏,并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由于不同换电站的长度或宽度很有可能不同,通过第一角件5来封闭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使得覆盖板本体2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裁切,方便覆盖板2的模块化生产,提高覆盖板2的适用范围。裁切之后的两端通过第一角件5封闭,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从裁切出现的缺口处进入覆盖板2的内部,减少覆盖板2的损坏,提高换电站的防水、防尘的效果。
如图14所示,第一角件5具有朝向第三端或第四端的容纳槽51,容纳槽51的形状与第三端或第四端的形状相匹配,容纳槽51用于容纳部分第三端或部分第四端。具体地,位于覆盖板本体21第三端的第一角件5具有朝向第三端的容纳槽51,容纳槽51的形状与第三端的形状相匹配,容纳槽51用于容纳部分第三端,以使得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三端完全封闭。位于覆盖板本体21第四端的第一角件5具有朝向第四端的容纳槽51,容纳槽51的形状与第四端的形状相匹配,容纳槽51用于容纳部分第四端,以使得覆盖板本体21的第四端完全封闭。
通过容纳槽51容纳对应的第三端或第四端来实现第一角件5与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三端或第四端的快速组装,提高组装效率,也能够进一步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从裁切出现的缺口处进入覆盖板2的内部,减少覆盖板2的损坏。
如图2所示,外围框架13包括多个立柱131和多个横梁132立柱131沿竖直方向延伸,横梁132沿水平方向延伸,横梁132安装在立柱131的顶部。如图11所示,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高位置的覆盖板2的第一延伸部22与位于换电站顶部的横梁132连接。从而保证覆盖板组合单元能完全覆盖外围框架13的顶部,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组合单元的顶部间隙进入换电站的内部。
如图15和图16所示,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低位置的覆盖板2通过第二角件6与换电站底部的横梁132连接,从而保证覆盖板组合单元能完全覆盖外围框架13的底部,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底部间隙进入换电站的内部。
第二角件6设置有第二卡合部61,第二卡合部61与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低位置的覆盖板2的配合部212相互卡合连接,一方面方便覆盖板组合单元相对于第二角件6进行定位和固定,实现两者的快速组装,另一方面能够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堆积在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低位置的覆盖板2的配合部212内,减少覆盖板2的损坏。
具体地,第二角件6的第二卡合部61卡入位于最低位置的覆盖板2的配合部212的凹陷端内,以封闭该覆盖板2的凹陷端,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堆积在该覆盖板2的配合部212的凹陷处。第二角件6还具有第三延伸部62,第三延伸部62与第二卡合部61相对设置,第三延伸部62自第二角件6的下端向上延伸,以覆盖部分覆盖板本体21的第三端或第四端。第一角件5覆盖在第三延伸部62的外部,从而减少第一角件5和第二角件6之间的间隙,也能够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从第二角件6的上端进入其内部,提高防水、防尘效果。第二角件6与换电站底部的横梁132之间具体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角件6也可以选择采用和第一角件5相同的结构,即第二角件6拥有开口向上的容置槽,用于容纳部分覆盖板本体21的第二端,从而提高零件的通用度,简化覆盖板系统的组成。
如上,换电站包括保温层4,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层4与覆盖板2连接,并设置在覆盖板2的内部,以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保证换电站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的影响,进而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内部设备的影响,保证换电站内部设备的稳定运行。保温层4设置在覆盖板2的内部方便保温层4的收纳,减少占用的空间,覆盖板2也能对保温层4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保温层4的损坏。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保温层4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或者可以在多个位置处都设置保温层4,例如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2之间的区域、以及外围框架13远离覆盖板2的一侧的区域等。
本实施例对保温层4与覆盖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胶粘连接、螺纹连接以及卡接中的至少一种,这些连接方式工艺简单,装配和制造更为便捷,且固定效果好。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实现保温层4与覆盖板2之间的连接。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覆盖板本体21朝向换电站内部的一端没有完全封闭,而且多个框架之间会存在间隙,无法很好的支撑保温层4,进一步地,可以在外围框架13的外表面再覆盖一层箱体结构,覆盖板组合单元覆盖在箱体的外表面,箱体能够起到对保温层4的支撑、保护作用。
如图13所示,换电站还包括挡水条7,挡水条7覆盖在覆盖板组合单元的上方,挡水条7的一端与外围框架13连接,挡水条7的另一端向换电站的外部延伸至超出覆盖板2的外表面。具体地,挡水条7设置在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置最高的覆盖板2的上方,挡水条7的一端与外围框架13的顶部横梁132连接,另一端向换电站的外部延伸直至超出覆盖板2的外表面,挡水条7起到防水的效果,用于防止雨水等液体从覆盖板组合单元的上方落到覆盖板组合单元上,进而避免雨水等液体渗入换电站的内部。
虽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用于覆盖在换电站侧面的覆盖板组合单元,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覆盖板组合单元也可以用于覆盖在换电站的顶面。在覆盖版组合单元覆盖在换电站的顶面时,可以根据换电站的长度或宽度确定覆盖板组合单元中覆盖板2的数量,使得覆盖板组合单元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换电站,提高覆盖板组合单元的灵活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覆盖板2、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覆盖板组合单元中的多个覆盖板2沿换电站的长度和/或宽度方向组装。
如图17所示,覆盖板组合单元中的多个覆盖板2沿换电站的长度方向(图17中的A方向)组装,从而可以根据换电站的长度确定覆盖板组合单元中覆盖板2的数量,使得覆盖板组合单元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换电站,提高覆盖板组合单元的灵活性。
以覆盖板2的卡合部211朝向换电站的左侧为例,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左侧的覆盖板2的第一延伸部22与位于换电站左侧的立柱131连接。从而保证覆盖板组合单元能完全覆盖外围框架13的左侧,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左侧间隙进入换电站的内部。
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右侧的覆盖板2通过第二角件6与换电站右侧的立柱131连接,从而保证覆盖板组合单元能完全覆盖外围框架13的右侧,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组合单元的右侧间隙进入换电站的内部。第二角件6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实施例1中第二角件6的相关结构。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覆盖板组合单元中的多个覆盖板2也可以沿换电站的宽度方向(图17中的B方向)组装,从而可以根据换电站的宽度确定覆盖板组合单元中覆盖板2的数量,使得覆盖板组合单元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换电站,提高覆盖板组合单元的灵活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覆盖板2、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保温层4设置在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2之间。
如图18所示,保温层4设置在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2之间,并分别与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2连接,保温层4能够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保证换电站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的影响,进而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内部设备的影响,保证换电站内部设备的稳定运行。保温层4设置在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2之间,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2能够起到保护保温层4的作用,减少保温层4的损坏,该设置方式也适用于非中空结构的覆盖板2。
本实施例对保温层4与覆盖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保温层4与外围框架1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胶粘连接、螺纹连接以及卡接中的至少一种,这些连接方式工艺简单,装配和制造更为便捷,且固定效果好。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实现保温层4与覆盖板2之间以及保温层4与外围框架13之间的连接。保温层4与覆盖板2的连接方式和保温层4与外围框架13的连接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电站还包括铝箔层,铝箔层可以通过胶粘等方式设置在覆盖板2或保温层4的表面,例如当保温层4设置在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2之间时,铝箔层可以优选设置在覆盖板2朝向保温层4的表面,或者设置在保温层4朝向外围框架13的表面,从而通过铝箔层覆盖多个保温层4之间的空隙,进一步提高换电站的保温性能。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多个框架之间会存在间隙,无法很好的支撑保温层4,进一步地,可以在外围框架13的外表面再覆盖一层箱体结构,覆盖板组合单元覆盖在箱体的外表面,保温层4设置在箱体和覆盖板组合单元之间,箱体能够起到对保温层4的支撑、保护作用。箱体与保温层4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保温层4与覆盖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覆盖板2、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保温层4设置在外围框架13远离覆盖板2的一侧。
如图19所示,保温层4设置在外围框架13远离覆盖板2的一侧,与外围框架13连接,保温层4能够起到隔热保温作用,保证换电站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的影响,进而降低环境温度对换电站内部设备的影响,保证换电站内部设备的稳定运行。保温层4设置在外围框架13远离覆盖板2的一侧,相当于保温层4设置在换电站的内部,减少保温层4的损坏,适用于在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组合单元安装完毕之后加装保温层4的情况。
本实施例对保温层4与外围框架1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胶粘连接、螺纹连接以及卡接中的至少一种,这些连接方式工艺简单,装配和制造更为便捷,且固定效果好。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实现保温层4与外围框架13之间的连接。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多个框架之间会存在间隙,无法很好的支撑保温层4,进一步地,可以在外围框架13的外表面再覆盖一层箱体结构,覆盖板组合单元覆盖在箱体的外表面,保温层4设置在箱体的内表面,箱体能够起到对保温层4的支撑、保护作用。箱体与保温层4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保温层4与覆盖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换电站并不局限于图和图所示的形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也适用于在采用其他结构或布局的换电站。
同样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也适用于具有储藏以及充电功能的储能站,储能站的具体结构以及覆盖板2和覆盖板组合单元在储能站上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考上述中换电站的具体结构以及覆盖板2和覆盖板组合单元在换电站上的具体设置方式。即储能站包括也包括外围框架13和覆盖板组合单元,覆盖板组合单元与外围框架13连接,以覆盖在储能站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装置或组件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便于组装的覆盖板,用于覆盖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外围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包括覆盖板本体,所述覆盖板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覆盖板本体相对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卡合部和配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多块所述覆盖板组装时与相邻所述覆盖板的配合部相互卡合连接;
其中,所述覆盖板本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面和位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向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卡合部,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覆盖板本体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配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的凸起端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相对所述卡合部的凸起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配合部的凹陷端具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相对所述配合部的凹陷方向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形状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一端并朝向所述卡合部的凸起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安装件,所述覆盖板通过所述安装件与所述换电站或所述储能站的外围框架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覆盖板本体的方向延伸超出所述卡合部,所述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超出所述卡合部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覆盖板本体的内部形成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用于容纳保温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卡合部的内部与所述覆盖板本体的中空腔体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的材料包括气凝胶、岩棉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的材料包括钢板、塑料以及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覆盖板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组装的覆盖板,任意相邻的两所述覆盖板的卡合部和配合部相互卡合连接组成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覆盖板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相邻的两所述覆盖板之间,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相邻的两所述覆盖板之间的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覆盖板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覆盖板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配合部的两侧均还具有平面部,所述密封件设置在相邻的两所述覆盖板靠近外表面的平面部之间。
13.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包括外围框架和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覆盖板组合单元,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与所述外围框架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中的多个所述覆盖板沿所述换电站的高度方向组装。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一端并朝向所述卡合部的凸起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换电站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外围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上的所述安装孔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安装孔和对应的所述连接孔。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覆盖板本体另一相对两端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分别通过第一角件连接至所述换电站的所述外围框架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三端或所述第四端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与第三端或第四端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部分所述第三端或部分所述第四端。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一端并朝向所述卡合部的凸起方向延伸;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高位置的所述覆盖板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与位于所述换电站顶部的横梁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低位置的所述覆盖板通过第二角件与所述换电站底部的横梁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件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中位于最低位置的所述覆盖板的配合部相互卡合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外围框架和/或所述覆盖板连接。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覆盖板的内部和/或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外围框架和所述覆盖板之间和/或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外围框架远离所述覆盖板的一侧。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外围框架和/或所述覆盖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胶粘连接、螺纹连接以及卡接中的至少一种。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还包括挡水条,所述挡水条覆盖在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的上方,所述挡水条的一端与所述外围框架连接,所述挡水条的另一端向所述换电站的外部延伸至超出所述覆盖板的外表面。
25.一种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站包括外围框架和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覆盖板组合单元,所述覆盖板组合单元与所述外围框架连接。
CN202122313101.2U 2021-09-23 2021-09-23 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Active CN216406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3101.2U CN21640629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3101.2U CN21640629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6291U true CN216406291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95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3101.2U Active CN216406291U (zh) 2021-09-23 2021-09-23 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62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9271A1 (zh) * 2022-11-10 2024-05-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9271A1 (zh) * 2022-11-10 2024-05-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06291U (zh) 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CN215284464U (zh) 库板组合单元以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4954662B (zh) 一种分体式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215594427U (zh) 包角、库板组合单元以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5803490U (zh) 顶部结构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5284458U (zh) 立柱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5773894U (zh) 机柜
CN215802331U (zh) 包角、库板组合单元以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5595083U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5594589U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JP5300581B2 (ja) ユニット建物
CN215284456U (zh) 转角结构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6446596U (zh) 便于容纳保温材料的盖板及包括其的换电站及储能站
CN216545814U (zh) 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6446595U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6446332U (zh) 用于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库板及包含其的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2670646B (zh)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KR20240049622A (ko) 배터리 및 전기 장치
CN115126101A (zh) 包角、库板组合单元以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5126296A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及储能站
CN115123003A (zh) 库板组合单元以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5107555A (zh) 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09785996U (zh) 加强件、电池包壳及其下壳体
CN215872338U (zh) 换电站及储能站
CN115126291A (zh) 库板、库板组合单元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