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4785U - 一种蒽油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蒽油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4785U
CN216384785U CN202123096830.3U CN202123096830U CN216384785U CN 216384785 U CN216384785 U CN 216384785U CN 202123096830 U CN202123096830 U CN 202123096830U CN 216384785 U CN216384785 U CN 216384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il
pipe
cool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68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桂菲
周旋
曲红林
曹鹏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968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4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4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4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包括水冷壳体和设于其左端的管道箱,所述管道箱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冷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油管一和出油管一,所述水冷壳体顶部设有放散管,所述水冷壳体内从左往右均匀设有若干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前侧或后侧设有平直段,所述平直段在相邻的折流板上前后交错设置,所述水冷壳体内设有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从折流板上穿过且左端与管道箱相连。所述蒽油冷却装置结构简单,热交换管两个一组,设置有多组,加快了水的整体更换速度,设置有平直段交错设置的折流板,延长了蒽油的热交换路径,冷却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蒽油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具体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蒽油是煤焦油组分的一部分,通过蒸馏焦油切取280~360°C的馏分:一蒽油、二蒽油的初馏点为310°C,馏出50%时为400°C。蒽油是制造涂料、电极、沥青焦、炭黑、木材防腐油和杀虫剂等的原料,主要用于提取粗蒽、苊、芴、菲、咔唑等化工原料。用于配置碳黑原料油、筑路沥青或燃料油等,也可用于木材防腐和制取。目前市场用于蒽油的冷却装置往往结构复杂,使用价值不高,冷却效果较差,不能满足生产使用需求。公开号为CN209295714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蒽油冷却装置,采用水冷与风冷结合的方式进行蒽油冷却,但其通过一条管道进行蒽油的输送,在输送过程进行热交换,蒽油流量受限,冷却时间长。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节约能源的蒽油冷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节约能源的蒽油冷却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包括水冷壳体和设于其左端的管道箱,所述管道箱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冷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油管一和出油管一,所述水冷壳体顶部设有放散管,所述水冷壳体内从左往右均匀设有若干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前侧或后侧设有平直段,所述平直段在相邻的折流板上前后交错设置,所述水冷壳体内设有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从折流板上穿过且左端与管道箱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下方的风冷壳体,所述风冷壳体一端设有鼓风箱,所述风冷壳体与鼓风箱相连通,所述风冷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油管二和出油管二,所述进油管二与所述出油管一相连,所述风冷壳体内沿长度方向设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两端分别与进油管二和出油管二相连,所述风冷壳体上部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管道箱内设有与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箱和与出水管相连通的出水箱,所述热交换管在水冷壳体内沿轴向水平设置,两个一组,右端通过弯管连接在一起,左端分别与进水箱和出水箱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冷壳体左右两端设有隔板,所述热交换管从所述隔板上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油管一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顶部左端,所述出油管一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底部右端,所述放散管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顶部右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油管二设置在所述风冷壳体顶部右端,所述出油管二设置在所述风冷壳体底部右端,所述鼓风箱设置在所述风冷壳体左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鼓风箱内设有风扇,所述鼓风箱左端开口,开口处通过支架设有过滤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或过滤板,用来过滤粉尘以及毛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水冷壳体和风冷壳体底部均设有鞍座,所述水冷壳体底部的鞍座底部与风冷壳体顶部外轮廓相适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蒽油冷却装置结构简单,热交换管两个一组,设置有多组,加快了水的整体更换速度,设置有平直段交错设置的折流板,延长了蒽油的热交换路径,冷却效果好。由于水易结垢,压力大,蒽油粘度大,因此在水冷过程壳程介质为油,管程介质为水,保证了蒽油的流量,且设备易于清理;在风冷过程中,通过扩大所述螺旋管直径来保证蒽油的流量,螺旋管通过螺旋设置来增大冷却路径,水冷与风冷相结合,冷却效果好。风冷壳体上的出气孔开设在顶部,加快了上方的水冷壳体外部的空气流动,加快了水冷壳体内部蒽油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冷壳体、2管道箱、3进水箱、4出水箱、5进水管、6出水管、7进油管一、8出油管一、9放散管、10热交换管、11折流板、12过孔、13平直段、14风冷壳体、15螺旋管、16进油管二、17出油管二、18鼓风箱、19风扇、20过滤装置、21出气孔、22鞍座、23隔板、24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包括水冷壳体1和设于其左端的管道箱2,所述管道箱2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进水管5和出水管6,所述水冷壳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油管一7和出油管一8,所述水冷壳体1顶部设有放散管9,所述水冷壳体1内从左往右均匀设有若干折流板1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折流板11前侧或后侧设有平直段13,所述平直段13在相邻的折流板11上前后交错设置。所述水冷壳体1内设有多个热交换管10,所述热交换管10从折流板11上穿过且左端与管道箱2相连,如图3所示,所述折流板11上设有与所述热交换管10相对应的过孔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蒽油冷却装置结构简单,热交换管10两个一组,设置有多组,加快了水的整体更换速度,设置有平直段13交错设置的折流板11,延长了蒽油的热交换路径,冷却效果好。
所述管道箱2内设有与进水管5相连通的进水箱3和与出水管6相连通的出水箱4,所述热交换管10在水冷壳体1内沿轴向水平设置,两个一组,右端通过弯管24连接在一起,左端分别与进水箱3和出水箱4相连通。所述进水管5或出水管6上设有水泵。所述水冷壳体1左右两端设有隔板23,所述热交换管10从所述隔板23上穿过。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管一7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1顶部左端,所述出油管一7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1底部右端,所述放散管9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1顶部右端。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蒽油冷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1下方的风冷壳体14,所述风冷壳体14一端设有鼓风箱18,所述风冷壳体14与鼓风箱18相连通,所述风冷壳体14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油管二16和出油管二17,所述进油管二16与所述出油管一8相连,所述风冷壳体14内沿长度方向设有螺旋管15,所述螺旋管两端分别与进油管二16和出油管二17相连,所述风冷壳体14上部设置有多个出气孔21。
所述进油管二16设置在所述风冷壳体14顶部右端,所述出油管二17设置在所述风冷壳体14底部右端,所述鼓风箱18设置在所述风冷壳体14左端。所述鼓风箱18内设有风扇19,所述鼓风箱18左端开口,开口处通过支架设有20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或过滤板,用来过滤粉尘以及毛絮。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水冷壳体1和风冷壳体14底部均设有鞍座22,所述水冷壳体1底部的鞍座22底部与风冷壳体14顶部外轮廓相适配。
由于水易结垢,压力大,蒽油粘度大,因此在水冷过程壳程介质为油,管程介质为水,保证了蒽油的流量,且设备易于清理;在风冷过程中,通过扩大所述螺旋管15直径来保证蒽油的流量,螺旋管15通过螺旋设置来增大冷却路径,水冷与风冷相结合,冷却效果好。而且风冷壳体14上的出气孔21开设在顶部,加快了上方的水冷壳体1外部的空气流动,加快了水冷壳体1内部蒽油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冷壳体和设于其左端的管道箱,所述管道箱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冷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油管一和出油管一,所述水冷壳体顶部设有放散管,所述水冷壳体内从左往右均匀设有若干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前侧或后侧设有平直段,所述平直段在相邻的折流板上前后交错设置,所述水冷壳体内设有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从折流板上穿过且左端与管道箱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下方的风冷壳体,所述风冷壳体一端设有鼓风箱,所述风冷壳体与鼓风箱相连通,所述风冷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油管二和出油管二,所述进油管二与所述出油管一相连,所述风冷壳体内沿长度方向设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两端分别与进油管二和出油管二相连,所述风冷壳体上部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箱内设有与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箱和与出水管相连通的出水箱,所述热交换管在水冷壳体内沿轴向水平设置,两个一组,右端通过弯管连接在一起,左端分别与进水箱和出水箱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壳体左右两端设有隔板,所述热交换管从所述隔板上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一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顶部左端,所述出油管一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底部右端,所述放散管设置在所述水冷壳体顶部右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二设置在所述风冷壳体顶部右端,所述出油管二设置在所述风冷壳体底部右端,所述鼓风箱设置在所述风冷壳体左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箱内设有风扇,所述鼓风箱左端开口,开口处通过支架设有过滤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或过滤板,用来过滤粉尘以及毛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蒽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壳体和风冷壳体底部均设有鞍座,所述水冷壳体底部的鞍座底部与风冷壳体顶部外轮廓相适配。
CN202123096830.3U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蒽油冷却装置 Active CN216384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6830.3U CN216384785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蒽油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6830.3U CN216384785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蒽油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4785U true CN216384785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4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6830.3U Active CN216384785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蒽油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4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78945B (zh) 热解生物质的系统和方法
CN204115231U (zh) 多路绕管式冷凝换热器
CN203462001U (zh) 一种半焦回转冷却装置
CN216384785U (zh) 一种蒽油冷却装置
CN202522106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7379311U (zh) 一种热解油气冷凝用冷却系统
CN107022363A (zh) 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热解气逆流回用炭气联产设备
CN217323986U (zh) 一种焦化厂焦炉煤气鼓风冷凝循环装置
CN218380391U (zh) 一种烘干设备用热量回收装置
CN203079906U (zh) 粉末半焦的冷却系统
CN203586836U (zh) 烧结矿用竖式冷却及余热回收炉的送冷风装置
CN203079905U (zh) 粉末半焦冷却系统及其取热冷却器
CN103087733A (zh) 粉末半焦的冷却系统
RU156761U1 (ru) Рекуперативный подогреватель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воздуха
CN206113695U (zh) 一种用于煤化工醇化工艺的循环水节能系统
CN217662371U (zh) 试验焦炉尾气处理系统
CN205352147U (zh) 一种高效的热交换器
CN105126379A (zh) 一种汞蒸气冷却装置
TW201520331A (zh) 用於生物質固定床氣化爐的自除焦油的方法
CN217844777U (zh) 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19473957U (zh) 一种新型热能回收炉
CN206069772U (zh) 新型环保水冷氮气熄焦循环装置
CN216039410U (zh) 一种干法熄焦装置
CN218295781U (zh) 一种烧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6799549U (zh) 一种焦炉煤气高效洗脱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anthracene oil cooling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6

Pledgee: Tangshan Branch of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Co.,Ltd.

Pledgor: Xi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7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