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2060U - 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2060U
CN216382060U CN202122996292.7U CN202122996292U CN216382060U CN 216382060 U CN216382060 U CN 216382060U CN 202122996292 U CN202122996292 U CN 202122996292U CN 216382060 U CN216382060 U CN 216382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arrel
cavity
buffering
ventilation channel
pist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62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讨中
郑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a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a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an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962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2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2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2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包括主缸筒,以及活动安装于主缸筒上的副缸筒;所述副缸筒水平开设有其一端具有开口的第一容腔,且第一容腔内还安装有平移活塞组件;所述平移活塞组件还固定连接一阻挡块;所述主缸筒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其顶部具有开口的第二容腔,且第二容腔内还安装有与副缸筒驱动连接的升降活塞组件。本实用新型可在阻挡工件运输时,既能精准定位,又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也就是在阻挡块挡住工件后,不会因为缓冲而反弹,且当需要继续下一步传输时,就需要升降活塞组件先驱动阻挡块执行下降运动,再进行阻挡块的伸出复位,可避免在阻挡块直接伸出复位时撞到工件,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线的领域中,由于工件运输到对应的加工装配工位时,需要一种阻挡机构,限制其向下一步进行传输,特别是在运输较快的时候,在其停止时受到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惯性运输的工件就有可能飞离所在的装夹位置。
而现有的阻挡机构,往往会选用带有液压缓冲器的阻挡气缸。但这种气缸是复动型的,因此需要进出气口两条气路来进行控制,其次最重要的是由于该阻挡气缸的缓冲方式为液压缓冲,当工件运输到位时,缓冲器会被压缩,并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将会导致工件最终被阻挡停止的位置不够精准,最终导致该位置的工序无法精准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该装置可在阻挡工件运输时,既能精准定位,又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也就是在阻挡块挡住工件后,不会因为缓冲而反弹,且当需要继续下一步传输时,就需要升降活塞组件先驱动阻挡块执行下降运动,再进行阻挡块的伸出复位,可避免在阻挡块直接伸出复位时撞到工件,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包括主缸筒,以及活动安装于主缸筒上的副缸筒;所述副缸筒水平开设有其一端具有开口的第一容腔,且第一容腔内还安装有平移活塞组件;所述平移活塞组件还固定连接一阻挡块;所述主缸筒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其顶部具有开口的第二容腔,且第二容腔内还安装有与副缸筒驱动连接的升降活塞组件;所述第二容腔内还安装有弹性复位组件,且弹性复位组件布置于升降活塞组件的底部;所述副缸筒的底部还开设有与第一容腔连通的第一通气流道,主缸筒的顶部还开设有与第二容腔连通的第二通气流道,且第二通气流道与第一通气流道连通;所述主缸筒的一侧上部还开设有与第二容腔连通的进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活塞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一容腔内的平移活塞本体、与平移活塞本体连接的平移活塞杆,以及安装于副缸筒一端并用于将第一容腔的开口密封的密封板;所述平移活塞杆的一端从密封板穿出并向外延伸布置,阻挡块安装于平移活塞杆从密封板穿出的一端端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活塞组件还包括与平移活塞本体连接的平移缓冲导杆,且平移缓冲导杆的一端从密封板穿出并与阻挡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副缸筒的顶部还开设有与第一通气流道连通的缓冲调节孔,且缓冲调节孔内还安装一缓冲调节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气流道内还安装一缓冲通气杆,且缓冲通气杆的一端插入至第一通气流道内;所述缓冲通气杆的顶部还开设有贯通至其底部的缓冲通气流道,缓冲通气流道用于将第一通气流道与第二通气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活塞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二容腔内的升降活塞本体、与升降活塞本体连接的升降活塞杆,以及套设于升降活塞本体外壁上的密封圈;所述升降活塞杆的一端与副缸筒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二容腔内并与升降活塞本体底部抵接的缓冲弹簧。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可在阻挡工件运输时,既能精准定位,又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也就是在阻挡块挡住工件后,不会因为缓冲而反弹,且当需要继续下一步传输时,就需要升降活塞组件驱动阻挡块先执行下降运动,再进行阻挡块的伸出复位,可避免因工件移载不及时,阻挡块直接伸出复位而撞到工件,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1—主缸筒; 2—副缸筒;
3—平移活塞组件; 4—阻挡块;
5—升降活塞组件; 6—弹性复位组件;
7—缓冲通气杆; 11—第一通气流道;
12—第二通气流道; 13—进气孔;
21—缓冲调节螺钉; 31—平移活塞本体;
32—平移活塞杆; 33—密封板;
34—平移缓冲导杆; 51—升降活塞本体;
52—升降活塞杆; 53—密封圈;
71—缓冲通气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包括主缸筒1,以及活动安装于主缸筒1上的副缸筒2;所述副缸筒2水平开设有其一端具有开口的第一容腔,且第一容腔内还安装有平移活塞组件3;所述平移活塞组件3还固定连接一阻挡块4;所述主缸筒1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其顶部具有开口的第二容腔,且第二容腔内还安装有与副缸筒2驱动连接的升降活塞组件5;所述第二容腔内还安装有弹性复位组件6,且弹性复位组件6布置于升降活塞组件5的底部;所述副缸筒2的底部还开设有与第一容腔连通的第一通气流道11,主缸筒1的顶部还开设有与第二容腔连通的第二通气流道12,且第二通气流道12与第一通气流道11连通;所述主缸筒1的一侧上部还开设有与第二容腔连通的进气孔13。
其中,所述平移活塞组件3包括安装于第一容腔内的平移活塞本体31、与平移活塞本体31连接的平移活塞杆32,以及安装于副缸筒2一端并用于将第一容腔的开口密封的密封板33;所述平移活塞杆32的一端从密封板33穿出并向外延伸布置,阻挡块4安装于平移活塞杆32从密封板33穿出的一端端部上;所述平移活塞组件3还包括与平移活塞本体31连接的平移缓冲导杆34,且平移缓冲导杆34的一端从密封板33穿出并与阻挡块4固定连接;所述副缸筒2的顶部还开设有与第一通气流道11连通的缓冲调节孔,且缓冲调节孔内还安装一缓冲调节螺钉21。
所述第二通气流道12内还安装一缓冲通气杆7,且缓冲通气杆7的一端插入至第一通气流道11内;所述缓冲通气杆7的顶部还开设有贯通至其底部的缓冲通气流道71,缓冲通气流道71用于将第一通气流道11与第二通气流道12连通;所述升降活塞组件5包括安装于第二容腔内的升降活塞本体51、与升降活塞本体51连接的升降活塞杆52,以及套设于升降活塞本体51外壁上的密封圈53;所述升降活塞杆52的一端与副缸筒2的底部连接;所述弹性复位组件6包括安装于第二容腔内并与升降活塞本体51底部抵接的缓冲弹簧。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继续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主缸筒1的顶部开设有一升降槽,副缸筒2活动布置于升降槽内;该装置设有两个活塞组件,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可实现阻挡块4的延时复位,即要确保阻挡块4阻挡工件后,在工件未移至下一工序时,避免阻挡块4直接伸出复位,而撞到工件,保证生产线正常流转;具体工作时,工件来料,会挤压阻挡块4,阻挡块4推动平移活塞组件3缩回,平移活塞组件3缩回有一定的行程,进而可对工件进行缓冲,同时,副缸筒2顶部还设有缓冲调节螺钉21,可通过其调节缓冲调节孔排气的流量大小,进而控制平移活塞本体31的运动速度,达到缓冲的作用,直到将平移活塞本体31推到底时,工件将会停止,并且不会反弹,确保工件的精准定位。
在该工序工作完毕后,需要继续向下传输工件时,就需要先给该装置提供气压,气压通过进气孔13首先进入第二容腔内,此时,升降活塞本体51开始向下运动并压缩缓冲弹簧,进而升降活塞本体51通过升降活塞杆52带动副缸筒2向下运动,之后工件就可以继续向后传输,当升降活塞本体51下拉到位之后,密封圈53会经过第二通气流道12与第二容腔的连通口处,此时,第二容腔内的压缩气体就可以依次从第二通气流道12-缓冲通气流道71-第一通气流道11向第一容腔内充气(水平活塞本体开始带动阻挡块4复位伸出),在工件完全经过阻挡块4后,开始释放气压,升降活塞本体51在缓冲弹簧的回复力驱动下向上复位(驱动副缸筒2上升复位),此时,在气压的压力下,阻挡块4复位完成,以此实现循环动作,采用该装置,首先可以做到在缓冲阻挡时,不用担心无法精准定位的问题;其次,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以通过调整缓冲调节螺钉21的方式来调节缓冲力的大小,可以保证工件有效的缓冲,适用大部分不同大小的工件;再次,该装置缓冲复位时可以保证先下压再复位,避免在复位时工件被反弹的可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缸筒,以及活动安装于主缸筒上的副缸筒;所述副缸筒水平开设有其一端具有开口的第一容腔,且第一容腔内还安装有平移活塞组件;所述平移活塞组件还固定连接一阻挡块;所述主缸筒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其顶部具有开口的第二容腔,且第二容腔内还安装有与副缸筒驱动连接的升降活塞组件;所述第二容腔内还安装有弹性复位组件,且弹性复位组件布置于升降活塞组件的底部;所述副缸筒的底部还开设有与第一容腔连通的第一通气流道,主缸筒的顶部还开设有与第二容腔连通的第二通气流道,且第二通气流道与第一通气流道连通;所述主缸筒的一侧上部还开设有与第二容腔连通的进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时型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活塞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一容腔内的平移活塞本体、与平移活塞本体连接的平移活塞杆,以及安装于副缸筒一端并用于将第一容腔的开口密封的密封板;所述平移活塞杆的一端从密封板穿出并向外延伸布置,阻挡块安装于平移活塞杆从密封板穿出的一端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时型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活塞组件还包括与平移活塞本体连接的平移缓冲导杆,且平移缓冲导杆的一端从密封板穿出并与阻挡块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时型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缸筒的顶部还开设有与第一通气流道连通的缓冲调节孔,且缓冲调节孔内还安装一缓冲调节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时型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流道内还安装一缓冲通气杆,且缓冲通气杆的一端插入至第一通气流道内;所述缓冲通气杆的顶部还开设有贯通至其底部的缓冲通气流道,缓冲通气流道用于将第一通气流道与第二通气流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时型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活塞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二容腔内的升降活塞本体、与升降活塞本体连接的升降活塞杆,以及套设于升降活塞本体外壁上的密封圈;所述升降活塞杆的一端与副缸筒的底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延时型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二容腔内并与升降活塞本体底部抵接的缓冲弹簧。
CN202122996292.7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 Active CN216382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6292.7U CN216382060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6292.7U CN216382060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2060U true CN216382060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0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6292.7U Active CN216382060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20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1247A (zh) * 2022-05-17 2022-08-05 湖北省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向心力结构的柔性补偿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1247A (zh) * 2022-05-17 2022-08-05 湖北省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向心力结构的柔性补偿器
CN114851247B (zh) * 2022-05-17 2024-01-12 湖北省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向心力结构的柔性补偿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82060U (zh) 一种延时型阻挡装置
CN108421995B (zh) 一种液压分度卡盘
CN112247172A (zh) 一种液压四爪双动定心卡盘
CN210763025U (zh) 一种卧式阻挡缸结构
CN110842630A (zh) 一种工件打孔用自清洁装置
JPS63501202A (ja) 押抜きプレスの改良
CN209954690U (zh) 工业机械臂的负压吸盘执行器
CN113846853A (zh) 一种建筑幕墙辅助安装装置
EP3019687B1 (en) Dynamic seal tube for a down hole hammer drill
CN111098106B (zh) 一种剪式千斤顶自动升降装置
CN110774236B (zh) 一种压力可调的气动冲击工具
CN216655965U (zh) 一种防止冲击偏移的管状工件加工用机械冲床
CN202606772U (zh) 气动冲铆机
CN112482481A (zh) 单侧打击破碎锤
CN215032672U (zh) 一种高精度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
CN212704099U (zh) 一种数控冲床
CN111055156A (zh) 一种高速铣床轴向多重防撞装置及防撞方法
CN105057742B (zh) 一种可调进给量的自动钻床
CN212371247U (zh) 一种阀体夹紧和下料装置
CN210139081U (zh) 一种钻孔成型装置
CN211729557U (zh) 一种打钉机
CN209503013U (zh) 电气自动化钻孔机
CN109483293B (zh) 一种多工序气动组合阀控制装置
CN218397750U (zh) 压持气缸及定位治具
CN217141658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气刀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