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75884U - 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75884U
CN216375884U CN202121779076.0U CN202121779076U CN216375884U CN 216375884 U CN216375884 U CN 216375884U CN 202121779076 U CN202121779076 U CN 202121779076U CN 216375884 U CN216375884 U CN 216375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ink
container
loc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90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有善
谢永堃
苏萌
马健
谈阳
卢永辉
常汉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Tailee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Tailee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Tailee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Containers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Tailee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90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75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75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75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箱体、箱门、连杆组件与连杆驱动组件;箱体的端壁或侧壁具有开口;箱门枢转连接至箱体,以在开启开口的开启位置和关闭开口的关闭位置之间能够转动;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至箱体的内侧面;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箱门的内侧面;连杆驱动组件,连杆驱动组件枢转连接至连杆组件和箱体,以通过连杆组件推动箱门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由此,箱门的开启角度大于90°,此外,在需要的时候,连杆驱动组件可以自动开启箱门或关闭箱门,无需人工操作,开启或关闭箱门的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集装箱通过人工操作,以实现对箱门的开启、关闭,以及锁定。而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箱内存储有高危物品的情况下),不适用于人工操作,以实现对箱门的开启、关闭,以及锁定。此外,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能开启箱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
箱体,箱体的端壁或侧壁具有开口;
箱门,箱门枢转连接至箱体,以在开启开口的开启位置和关闭开口的关闭位置之间能够转动;
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至箱体的内侧面;
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箱门的内侧面;
连杆驱动组件,连杆驱动组件枢转连接至连杆组件和箱体,以通过连杆组件推动箱门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连杆组件、箱体,以及箱门构成四连杆机构,这样,可以使箱门的开启角度大于90°;此外,在需要的时候,连杆驱动组件可以自动开启箱门或关闭箱门,无需人工操作,开启或关闭箱门的安全性高。
可选地,连杆驱动组件的一端枢转连接至箱体的内侧面,连杆驱动组件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一连杆,以驱动第一连杆绕其第一端摆动。
可选地,箱门包括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箱门位于开启位置的状态下,沿开口的宽度方向,连接至第一箱门的连杆组件和连接至第二箱门的连杆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范围为1600mm至1900mm。
可选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朝向箱门弯曲。
可选地,箱门位于开启位置的状态下,箱门所在的平面和开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角度的范围为90°至115°。
可选地,沿箱体的高度方向,连杆组件和连杆驱动组件的位置相同。
可选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箱门,以及箱体围成封闭的环形区域,连杆驱动组件位于环形区域内。
可选地,箱门包括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集装箱还包括锁座和锁头,锁座固定连接至第一箱门的内侧面,锁头可移动地连接至第二箱门的内侧面,箱门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锁头能够移动至锁座处,以锁紧锁座,从而锁定箱门。
可选地,锁座具有锁孔,集装箱还包括设置有锁头的门锁驱动组件,门锁驱动组件连接至第二箱门,箱门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门锁驱动组件能够驱动锁头移动至锁孔内,以锁定箱门。
可选地,集装箱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至连杆驱动组件,以用于控制连杆驱动组件工作或者停止,并且/或者
连杆驱动组件为油缸、气缸、电动缸或者电压缸。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俯视图的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箱门位于开启位置;
图2为图1的集装箱的俯视图的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箱门位于关闭位置;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5为图1的集装箱的侧视图的剖视示意图,其中箱门位于关闭位置;以及
图6为图5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 箱体 111: 开口
120: 箱门 121: 第一箱门
122: 第二箱门 123: 搭接部
130: 连杆组件 131: 第一连杆
132: 第二连杆 140: 连杆驱动组件
150: 门锁部件 151: 锁座
152: 锁孔 153: 锁头
154: 门锁驱动组件 155: 导向件
156: 导向孔 160: 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可以是端部开门的集装箱。该集装箱无需人工开启箱门120。
请参考图1至图6,集装箱包括箱体110。箱体110可以包括底架、门框、端壁、侧壁,以及顶壁。底架、门框、端壁、侧壁,以及顶壁构造成大致长方体结构。门框位于箱体110的一端。门框围成开口111。
如图1和图2所示,集装箱还包括箱门120。箱门120包括矩形框架,以及连接至矩形框架的门板。门板和矩形框架均可以是金属件。箱门120的矩形框架枢转连接至门框。这样,箱门120能够在开启位置(图1中箱门120所在的位置)和关闭位置(图2中箱门120所在的位置)之间转动。位于开启位置的箱门120开启开口111。此时,可以通过开口111装卸货物。位于关闭位置的箱门120关闭开口111。此时,可以保护放置在箱体110内的货物,避免货物丢失。
优选地,箱门120包括第一箱门121和第二箱门122。第一箱门121和第二箱门122构造为对开门。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集装箱还包括连杆组件130。连杆组件130连接至箱体110和箱门120,以构成四连杆机构。连杆组件130用于推动箱门120转动,以使箱门120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连杆组件130包括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第一连杆组件连接至第一箱门121,以用于推动第一箱门121转动。第二连杆组件连接至第二箱门122,以用于推动第二箱门122转动。
每个连杆组件130包括第一连杆131和第二连杆132。第一连杆131的第一端枢转连接至侧壁的内侧面。这样,第一连杆131可以绕其第一端摆动。第二连杆132的第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一连杆131的第二端。第二连杆132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箱门120的内侧面(箱门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箱门120的朝向箱体110的内部空间的表面)。
请参考图1和图2,箱体110的侧壁的部分、第一连杆131、第二连杆132,以及箱门120的部分构造为一个四连杆机构。其中,箱体110的侧壁的部分为四连杆机构的机架。第一连杆131为四连杆机构的一个摇杆。箱门120的部分为四连杆机构的另一个摇杆。第二连杆132为四连杆机构的连架杆。箱门120作为四连杆机构的摇杆,箱门120能够转动的角度范围大。由此,箱门120位于开启位置的状态下,箱门120所在的平面和门框所在的平面(该平面大致平行于箱体110的端面,该平面也是开口11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角度α(箱门120的开启角度)大于90°。
优选地,箱门120位于开启位置的状态下,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也就是开口111的宽度方向),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D的尺寸范围为1600mm至1900mm。由此,能够方便货物的装卸。进一步优选地,D的尺寸为1758mm。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杆131的第二端朝向箱门120弯曲。由此,箱门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可以尽可能的减小连杆组件130的沿箱体110的长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箱门120位于开启位置的状态下,可以尽可能地增加前述的D的尺寸。
优选地,箱门120位于开启位置的状态下,箱门120所在的平面和开口11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为90°至115°。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集装箱还包括连杆驱动组件140。连杆驱动组件140可伸缩,以提供线性运动。例如,连杆驱动组件140可以是油缸、气缸、电动缸或者电压缸。本实施方式中,连杆驱动组件140可以是气缸。该气缸包括气缸座和气缸轴。
连杆驱动组件140包括第一连杆驱动组件和第二连杆驱动组件。第一连杆驱动组件连接至第一连杆组件,以用于通过第一连杆组件驱动第一箱门121的转动。第二连杆驱动组件连接至第二连杆组件,以用于通过第二连杆组件驱动第二箱门122的转动。
连杆驱动组件140的一端(气缸座所在的一端)枢转连接箱体110的侧壁的内侧面。连杆驱动组件140的另一端(气缸轴的远离气缸座的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一连杆131。这样,连杆驱动组件140的伸缩可以驱动第一连杆131摆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杆132驱动箱门120转动。
本实施方式中,连杆组件130、箱体110,以及箱门120构成四连杆机构,这样,可以使箱门120的开启角度大于90°;此外,在需要的时候,连杆驱动组件140可以自动开启箱门120或关闭箱门120,无需人工操作,开启或关闭箱门120的安全性高。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杆131、第二连杆132、箱门120,以及箱体110的侧壁围成封闭的环形区域。连杆驱动组件140和箱体110的连接位置相对于第一连杆131和箱体110的连接位置更加靠近箱门120。连杆驱动组件140位于该封闭的环形区域内。由此,可以减小连杆驱动组件140占用的箱体110的内部空间。
请参考图5,连接在一起额连杆驱动组件140和连杆组件130中,沿箱体110的高度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连杆驱动组件140的轴线、第一连杆131的轴线,以及第二连杆132的轴线的位置大致相同。这样,沿箱体110的高度方向,连杆组件130和与之连接的连杆驱动组件140的位置相同。也就是说,连杆驱动组件140的轴线、第一连杆131的轴线,以及第二连杆132的轴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该平面垂直于箱体110的高度方向。这样,当箱门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连杆驱动组件140和连杆组件130在箱体110内占用的空间较小,箱体110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
此外,沿箱体110的高度方向,连杆驱动组件140和连杆组件130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这样,可以根据待放置在箱体110内的货物的具体外形结构,在货物的能够容纳连杆组件130的高度位置设置连杆组件130和连杆驱动组件140。例如,货物在某个高度位置具有能够容纳连杆组件130和连杆驱动组件140的容纳空间。则可以在该容纳空间处设置连杆组件130和连杆驱动组件140,以尽可能地利用箱体110的内部空间。
集装箱还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器可以位于箱体110内。控制器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控制器电连接至连杆驱动组件140,以用于控制连杆驱动组件140工作或者停止。这样,在需要的时候,控制器控制连杆驱动组件140工作,进而驱动第一连杆131摆动,从而驱动箱门120转动。由此,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自动控制箱门120的开启或关闭。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箱体的侧壁也可以设置前述开口。此时,箱门连接至箱体,以用于开启或关闭开口。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集装箱还包括门锁部件150。门锁部件150连接至箱门120。箱门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门锁部件150可以用于锁定箱门120。
门锁部件150包括锁座151和锁头153。锁座151连接至第一箱门121。锁头153连接至第二箱门122。锁头153可移动地设置。这样,当箱门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使锁头153移动至锁座151处,并锁紧锁座151。这样就可以将箱门120锁定于关闭位置。由此,方便锁定箱门120。
优选地,如图6所示,锁座151具有锁孔152。锁孔152的轴线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延伸。锁座151连接至第一箱门121的靠近第二箱门122部分。
门锁部件150还包括门锁驱动组件154。门锁驱动组件154可以是气缸。门锁驱动组件154的气缸座固定连接至第二箱门122的靠近第一箱门121的部分。锁头153可以构造为长度方向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杆状结构。锁头153设置于门锁驱动组件154的气缸轴。这样,门锁驱动组件154能够驱动锁头153沿箱体110的宽度方向移动。
沿箱体110的高度方向,锁座151和锁头153的位置大致相同。当箱门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门锁驱动组件154驱动锁头153朝向锁座151移动,从而使锁头153移动经过第一箱门121和第二箱门122之间的门缝,然后进入锁孔152内。此时,锁座151锁紧锁头153,从而将箱门120锁定于关闭位置。
优选地,锁孔152可以构造为锥形孔。锁头153可以构造为和锁孔152对应的锥形结构。由此,更加方便锁头153进入锁孔152内。
优选地,门锁部件150还包括导向件155。导向件155固定连接至第二顶盖122。导向件155具有导向孔156。导向孔156的轴线沿箱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顶盖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导向孔156和锁孔152大致同轴设置。锁头153穿设于导向孔156。由此,导向孔156能够为锁头153的移动导向。此外导向件155可以加强锁头153和第二顶盖122的连接。
前述的控制器可以电连接至门锁驱动组件154,以控制门锁驱动组件154的动作。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门锁驱动组件154的动作,以控制锁头153的移动,进而解除对箱门120的锁定。
优选地,门锁部件150连接至箱门120的顶端。
优选地,门锁部件150连接至箱门120的内侧面。由此,箱门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门锁部件150位于箱体110内,可以保护门锁部件150。
需要转动箱门120以开启箱体110的开口111时,通过遥控器控制控制器,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门锁驱动组件154驱动锁头153移动,以离开锁座151的锁孔152,进而解除门锁部件150对箱门120的锁定,以使箱门120可以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连杆驱动组件工作,以控制第一箱门121朝向开启位置转动。待第一箱门121的后文的搭接部123移动至预设位置,以不能阻挡第二箱门122的转动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连杆驱动组件工作,以控制第二箱门122朝向开启位置转动。
需要转动箱门120以关闭箱体110的开口111时,通过遥控器控制控制器,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连杆驱动组件工作,以控制第二箱门122朝向关闭位置转动。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连杆驱动组件工作,以控制第一箱门121朝向关闭位置转动。待第一箱门121和第二箱门122均转动至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控制器控制门锁驱动组件154工作,以控制锁头153移动至锁座151的锁孔152内,从而锁定箱门120。
对于箱体110内放置有高危物品或散货而不适合工作人员手动操作以开启箱门120的情况,以及对于需要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门锁驱动组件154工作,以控制门锁部件150锁定箱门120或解除对箱门120的锁定。以及通过控制器控制连杆驱动组件140驱动箱门120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优选地,请参考图3和图4,集装箱还包括密封件160。密封件160用于设置于门框和箱门120之间的门缝处(此时,密封件160连接至箱门120)。这样,当箱门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密封件160可以抵接门框,以密封箱门120和门框之间的门缝。
密封件160还用于设置于第一箱门121和第二箱门122之间的门缝处(此时,密封件160连接至第一箱门121)。这样,当箱门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密封件160可以抵接第二箱门,以密封第一箱门121和第二箱门122之间的门缝。
优选地,密封件160可以是密封胶条。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箱门121的靠近第二箱门122的一端向第二箱门122延伸凸出,以构成搭接部123。箱门1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搭接部123搭接至第二箱门122的靠近第一箱门121的一端。由此,搭接部123能够遮挡第一箱门121和第二箱门122之间的门缝,进而保护位于第一箱门121和第二箱门122之间的门缝处的密封件160。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端壁或侧壁具有开口;
箱门,所述箱门枢转连接至所述箱体,以在开启所述开口的开启位置和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之间能够转动;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箱体的内侧面;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箱门的内侧面;
连杆驱动组件,所述连杆驱动组件枢转连接至所述连杆组件和所述箱体,以通过所述连杆组件推动所述箱门在所述开启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驱动组件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箱体的所述内侧面,所述连杆驱动组件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杆,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绕其第一端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包括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所述箱门位于所述开启位置的状态下,沿所述开口的宽度方向,连接至所述第一箱门的所述连杆组件和连接至所述第二箱门的所述连杆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范围为1600mm至19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箱门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位于所述开启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箱门所在的平面和所述开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角度的范围为90°至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所述连杆组件和所述连杆驱动组件的位置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箱门,以及所述箱体围成封闭的环形区域,所述连杆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环形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包括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所述集装箱还包括锁座和锁头,所述锁座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箱门的内侧面,所述锁头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箱门的内侧面,所述箱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锁头能够移动至所述锁座处,以锁紧所述锁座,从而锁定所述箱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具有锁孔,所述集装箱还包括设置有所述锁头的门锁驱动组件,所述门锁驱动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二箱门,所述箱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门锁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锁头移动至所述锁孔内,以锁定所述箱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至所述连杆驱动组件,以用于控制所述连杆驱动组件工作或者停止,并且/或者
所述连杆驱动组件为油缸、气缸、电动缸或者电压缸。
CN202121779076.0U 2021-07-30 2021-07-30 集装箱 Active CN216375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9076.0U CN216375884U (zh) 2021-07-30 2021-07-30 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9076.0U CN216375884U (zh) 2021-07-30 2021-07-30 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75884U true CN216375884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4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9076.0U Active CN216375884U (zh) 2021-07-30 2021-07-30 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75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72603A (en) Double pivot door for cargo vehicles
US4782674A (en) Locking means for the doors of trucks vans and the like
CN114667205A (zh) 用于模块化储存的固定隔室
KR960007783B1 (ko) 화물 컨테이너 도어용의 정렬-잠금 기구
US11725433B2 (en) Electronic actuated tonneau cover striker assembly
CN216375884U (zh) 集装箱
CN115973623A (zh) 集装箱
CN216375883U (zh) 集装箱
KR102466977B1 (ko) 완충기능이 있는 특장차의 도어 개폐장치
CN210735100U (zh) 用于集装箱的密封门组件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11002859U (zh) 集装箱
KR102330013B1 (ko) 윙바디용 윙 잠금장치
CN214190964U (zh) 集装箱
CN212386994U (zh) 硬开顶集装箱
CN211173574U (zh) 一种防弹跳的门闩结构
KR101537003B1 (ko) 화물차 적재함 도어 개폐장치
CN219770732U (zh) 集装箱
CN210735110U (zh) 集装箱
CN217599417U (zh) 一种集装箱仓顶盖和集装箱
CN213444368U (zh) 集装箱
CN213980296U (zh) 一种货箱
CN219770731U (zh) 卸料系统
CN219711295U (zh) 一种门板开闭装置及货箱
CN220577380U (zh) 一种货箱及车辆
CN216735780U (zh) 开底式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