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5126U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5126U
CN216355126U CN202120089406.7U CN202120089406U CN216355126U CN 216355126 U CN216355126 U CN 216355126U CN 202120089406 U CN202120089406 U CN 202120089406U CN 216355126 U CN216355126 U CN 216355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differential signal
ground
ground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894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磊
徐锋平
陈巧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894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5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5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5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基座;多个接地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多个差分信号段子对,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布置成多个端子列,每个所述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之间、并且位于与所述一个端子列相邻的两个端子列的另外两个接地端子之间。所述绝缘基座设有电连接层,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电连接层彼此电连接。可以抑制由于产品的尺寸制造公差对电连接器高频传输性能的敏感性,同时改善传递高频信号时遇到的谐振,使信号传输更稳定。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种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科技的发展,数据传输量日趋增加,例如在通信领域,需要高速连接器实现至少是112Gbps的高速信号传输。由于数据传输常需通过电连接器来连接不同的接口,因此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度及质量会大幅影响数据传输的快慢及稳定性。例如,可以使用电连接器实现两个印刷电路板(PCB)之间的电连接。
一般地,适用于高速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主要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基座以及安装在基座中的多个端子列,每个端子列中的接地端子与差分信号端子对交替排列,其中相邻的端子列的接地端子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位置相对应,以形成对于每对差分信号端子对独立的接地屏蔽。在这种电连接器中,为了兼顾电连接器的高速性能和高密度要求,部分差分信号端子对与接地端子错位排列。但是在具有这种排列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由于端子的制造公差对高频性能的影响非常敏感,采用常规技术对端子的制造精度要求非常严苛,增加了制造难度及成本。另外,位于一行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与临近行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仍然存在串扰。为了降这种串扰,一般行与行间的间距会设定得比较大,这会降低传输通道的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可以抑制由于产品的尺寸制造公差对电连接器高频传输性能的敏感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基座;多个接地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布置成多个端子列,每个所述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之间、并且位于与所述一个端子列相邻的两个端子列的另外两个接地端子之间。所述绝缘基座设有电连接层,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电连接层彼此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层包括:敷设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的金属化层;以及覆盖在所述金属化层上的导电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金属化层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绝缘基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金属化层为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导电颗粒为钯颗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导电层为镍层或铜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两个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绝缘基座包括:一个底壁,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在第一方向上从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以及多个凸条,从所述底壁的第二侧伸出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从所述底壁的第二侧伸出的所述接地端子和/或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凸条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多个端子列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列,每个接地端子列包括多个接地端子中的多个第一接地端子;以及多个混合端子列包括多个接地端子中的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并且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位于两个第二接地端子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每个混合端子列位于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列之间,并且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接地端子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多个凸条包括一个第一外凸条、一个第二外凸条、以及位于第一外凸条和第二外凸条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凸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外凸条的内侧设有接地端子列,所述第二外凸条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每个中间凸台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相邻的两个凸条之间形成插槽,所述插槽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插槽的宽度稍大于所述凸条的宽度,使得一个电连接器的凸条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的插槽中,以将所述一个电连接器与另一个电连接器结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二接触部;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第三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三主体部延伸的第三弹性部,所述第三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三接触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引导槽和引导柱,一个电连接器的引导柱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的引导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引导槽和/或引导柱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凸条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层延伸到所述底壁的除所述信号端子所在的区域之外的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的所述底壁11 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凸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连通的多个第一凹槽环绕第二凹槽,所述接地端子分别安装在第一通孔和第一凹槽中,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差分信号端子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二凹槽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层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两个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两个电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分别彼此电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连接器组合和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可以抑制由于产品的尺寸制造公差对电连接器高频传输性能的敏感性,同时改善传递高频信号时遇到的谐振,使信号传输更稳定。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绝缘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图4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金属化层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绝缘基座;
图7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导电层和金属化层;
图8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再一种立体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导电层和金属化层;
图9显示图8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又一种立体示意图,图中示出了隔离垫;
图11显示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2显示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排列的俯视图;
图1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排列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3 种端子的平面示意图;
图1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接地端子的平面示意图;以及
图1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发明构思,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基座;多个接地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布置成多个端子列,每个所述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之间、并且位于与所述一个端子列相邻的两个端子列的另外两个接地端子之间。所述绝缘基座设有电连接层,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电连接层彼此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发明构思,提供一种制作上述电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形成绝缘基座;在所述绝缘基座上形成有金属化层;在所述金属化层上敷设有导电层;将多个接地端子分别安装到所述绝缘基座上,使得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导电层彼此电连接。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显示图1 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二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绝缘基座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图4所示的B 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金属化层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绝缘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6所示,提供一种例如应用在通信系统中、可以高速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100,例如可以以不低于112Gbps的速度传输信号。电连接器100包括:一个绝缘基座1;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1上的多个接地端子211、221、以及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 1上,所述多个接地端子211、221和多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222 布置成多个端子列,每个所述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在一个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221之间、并且位于与所述一个端子列相邻的两个端子列的另外两个接地端子211之间。所述电连接层16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222电绝缘。所述绝缘基座1设有电连接层16,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电连接层16彼此电连接。通过电连接层可以降低由于产品(例如接地端子)的尺寸制造公差对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性能的敏感性,同时改善传递高频信号时遇到的谐振,使信号传输更稳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层16包括:敷设在所述绝缘基座1上的金属化层161;以及覆盖在所述金属化层上的导电层 162。金属化层161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绝缘基座1上。所述金属化层161为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所述导电颗粒为金属颗粒。例如,所述金属颗粒为钯颗粒。所述导电层17为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层,镍层、铜层或金层等。
图7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导电层和金属化层;图8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再一种立体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导电层和金属化层;图9显示图8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又一种立体示意图,图中示出了隔离垫;图11显示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2 显示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3和7-12,所述绝缘基座1包括:一个底壁11和多个凸条(protruding bar)12。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在第一方向(高度方向)上从所述底壁11 的第二侧延伸到第二侧;多个凸条12从所述底壁11的第一侧伸出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列方向或长度方向)上延伸,从所述底壁的第二侧伸出的所述接地端子和/或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凸条12的侧壁上。
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排列的俯视图;图1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排列的立体示意图;图1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3种端子的平面示意图。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3、13-15,所述多个端子列2 包括多个接地端子列21以及多个混合端子列22,每个接地端子列由多个第一接地端子211组成,也就是说,接地端子列21中不包括差分信号端子。多个混合端子列22由多个第二接地端子221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组成,并且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位于两个第二接地端子221之间。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在一个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221之间、并且位于与所述一个端子列相邻的两个端子列的另外两个接地端子221之间。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包括相邻的两个差分信号端子。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不存在两个直接相邻的混合端子列。
进一步地,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在与所述第一方向(高度方向)和第二方向(列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宽度方向或行方向)上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接地端子221之间。这样,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都与接地端子相邻,也就是说,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四周被接地端子包围。这样,可以抑制差分信号端子对与其它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信号串扰,在确保电连接器的高速传输信号性能的同时,还可以允许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以较高的密度布置。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每个端子列都是包括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的混合端子列,并且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列方向、和行方向的两侧都布置有接地端子。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7-12,所述多个凸条21包括一个第一外凸条121、一个第二外凸条122、以及位于第一外凸条和第二外凸条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凸条123。两个相邻的端子列中的一个为接地端子列21,另一个为混合端子列22。所述第一外凸条121的内侧设有接地端子列21;所述第二外凸条122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21和混合端子列22;每个中间凸台123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21和混合端子列22。这样,在除第一外凸条之外的每个凸条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一个侧壁设置接地端子列21,另一侧壁设置混合端子列22,而且不存在一个凸条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都是接地端子列或者混合端子列的情况。这样,位于最外侧的是接地端子,而且没有信号端子位于最外侧,从而避免了信号端子与外部其它端子的串扰。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8-12,相邻的两个凸条12之间形成插槽13,所述插槽13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21和混合端子列22。这样,在插槽12的两个侧壁上,一个侧壁设置接地端子列 21,另一侧壁设置混合端子列22,而且不存在一个插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都是接地端子列或者混合端子列的情况。
图1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的横向剖视图。
参见图17,根据不分开另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两个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和100’,两个电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分别彼此电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电连接器的彼此电连接。也就是说,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一接地端子211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一接地端子211’电连接器;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二接地端子221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二接地端子221’电连接器;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差分信号端子对222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差分信号端子对222’电连接器。
进一步地,在每个电连接器的底壁11和11’的第一侧设有与所述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电连接电路板3和3’,以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2和17,所述插槽13的宽度大致等于或稍大于所述凸条12或12’的宽度,使得一个电连接器100 的凸条12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插槽中,以将所述一个电连接器与另一个电连接器结合在一起。这样,在实现两个电路板3 和3’电连接时,只需要一种类型的电连接器,两个电连接器100和 100’的凸条和插槽彼此结合,降低了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2,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 222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宽度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也就是说,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全部投射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范围内。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2和14,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 包括第一主体部2111、以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11延伸的第一弹性部2112,所述第二弹性部2112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一接触部2113。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21包括第二主体部2211、以及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1延伸的第二弹性部2212,所述第二弹性部2212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二接触部2213。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第三主体部2221、以及从所述第三主体2221部延伸的第三弹性部2222,所述第三弹性部2222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三接触部2223。另外,在第一接地端子211的第一主体部2111、第二接地端子221的第二主体部2211和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三主体部2221中的每一个上设有焊接部2115。在各个端子安装到绝缘基座上之后,可以在焊接部2115上预先布置焊球4,以与电路板的电触点进行焊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如图17所示,当一个电连接器100 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结合时,一个连接器100的端子的接触部与另一个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弹性部接触,同时,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接触部与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弹性部接触。例如,当一个电连接器100 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结合时,一个连接器100的第一接地端子211 的第一接触部2113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一接地端子211的第一弹性部2112’接触,同时,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一接触部2112’与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弹性部2113接触。因此,两个电连接器的互相对接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211在四个弹性的第一接触部处实现互相电接触,两个第一接地端子的两组相对接的第一接触部共形成四个电接触点。互相对接的差分信号端子在第三接触部处相对接且形成两个接触点。这样,两个电连接器的彼此对应的端子可以实现可靠的电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5,所述第一弹性部2113包括两个分开的子弹性部2114,这样可以降低第一弹性部的弹力,以便于将两个电连接器插接在一起。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5,第一接地端子211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11的最大宽度W1大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所述第三主体部2221的总宽度W2。第二接地端子221的所述第二主体部 2211的宽度W3大于一个所述第三主体部的宽度W4。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21的第二主体部2211的宽度W3小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所述第三主体部2221的总宽度W2。第一接地端子211的所述子弹性部2114的宽度W5大于一个所述第三弹性部的宽度W6。
图1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接地端子的平面示意图。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的第一主体部2111包括两个分开的子主体部2111’。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7、8、10,在所述绝缘基座 1上设有引导槽14和引导柱15,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引导柱15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引导槽14中。在将两个电连接器绪合时,只有将两个电连接器的引导柱和引导槽彼此对齐,才能将两个电连接器插接在一起,否则,两个电连接器将不能彼此插接。因此,引导柱和引导槽不但具有引导功能,而且可以避免将两个电连接器错误地结合在一起。
在一种实施例中,引导槽14和/或引导柱15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凸条12的高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并参见图10,在所述绝缘基座 1的底壁11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5和第二通孔126,在所述凸条12 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25和第二通孔126分别连通的多个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7。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和第二接地端子221分别安装在第一通孔125和第一凹槽124中,差分信号端子对222 的差分信号端子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126和第二凹槽凹槽127 中。第一接地端子211、第二接地端子221和差分信号端子对222中的每个端子的主体部分别安装在第一通孔125和第二通孔126中,弹性部和接触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7中。每个端子的弹性部和接触部在两个电连接器100和100’结合的情况下,弹性部和接触部可以进一步至少部分地偏置到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7中。这样可以便于两个电连接器的插接操作。所述电连接层 16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125中,以实现接地端子与电连接层的可靠电连接,而且便于两个电连接器的插接操作。通过电连接层16将包括第一接地端子211和第二接地端子221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甚至所有接地端子电连接,可以降低由于产品(例如接地端子)的尺寸制造公差对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性能的敏感性,同时改善传递高频信号时遇到的谐振,使信号传输更稳定。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5,所述电连接层16延伸到所述底壁11的除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对所在的区域之外的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层16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125中。由于差分信号端子所在的部位不存在塑胶层和导电层,使得不同的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以及差分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是电绝缘的。这样,可以在电连接器的底部对各个端子进行电磁屏蔽,进一步抑制信号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制作电连接器100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简称LCP)例如采用注塑工艺(一次注塑)形成绝缘基座 1;在所述绝缘基座1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化层161;在所述金属化层上敷设导电层162;将多个接地端子(包括第一接地端子211和第二接地端子221)分别安装到所述绝缘基座1上,使得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导电层17彼此电连接。金属化层和导电层形成电连接层16。由于绝缘基座1由塑胶材料制成,其表面不容易直接镀上金属材料,通过在绝缘基座1上金属化层,可以将导电层镀在具有金属化层的绝缘基座上,以实现多个接地端子的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采用注塑工艺形成绝缘基座1的步骤包括:在绝缘基座1的底壁11上形成适用于安装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通孔 126;以及在绝缘基座的凸条12上形成适用于容纳接地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一凹槽124、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孔126连通并适用于容纳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凹槽127。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绝缘基座1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化层161 的步骤包括:将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采用注塑工艺(二次注塑)注塑到所述绝缘基座的一部分表面上。所述金属化层为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所述导电颗粒为钯颗粒。所述导电层为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层,镍层或金层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4-16所示,在将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注塑到所述绝缘基座的一部分表面上中,形成与所述第一凹槽124连通并适用于容纳接地端子的第一通孔125,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中形成有金属化层,以便形成导电层。也就是说,采用一次注塑工艺形成绝缘基座1期间,只是在底壁11上形成了适用于容纳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通孔126,但没有形成第一通孔125,而是在采用二次注塑工艺形成塑胶层161的期间,才形成适用于安装接地端子的第一通孔125。第一通孔125穿过绝缘基座11的底壁11并与第一凹槽124连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采用模塑互连器件(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s,MID)成型工艺在所述金属化层上镀导电层、或者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工艺在所述金属化层上沉积导电层。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壁上设有覆盖所述导电层的隔离垫3。在将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安装到绝缘基座1上之后,再将隔离垫 3安装到电连接器100的底壁11的第一侧(图3的上侧),并使各个端子的焊接部2115穿过隔离垫3,之后,在焊接部2115上形成由焊接材料制成的焊球4,以备与电路板的电触点电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个绝缘基座;
多个接地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
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安装在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和多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布置成多个端子列,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之间、并且位于与所述一个端子列相邻的两个端子列的另外两个接地端子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设有电连接层,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电连接层彼此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层包括:
敷设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的金属化层;以及
覆盖在所述金属化层上的导电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化层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绝缘基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层为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颗粒为钯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镍层或铜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两个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包括:
一个底壁,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在第一方向上从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以及
多个凸条,从所述底壁的第二侧伸出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从所述底壁的第二侧伸出的所述接地端子和/或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凸条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端子列包括:
多个接地端子列,每个接地端子列包括多个接地端子中的多个第一接地端子;以及
多个混合端子列包括多个接地端子中的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并且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位于两个第二接地端子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混合端子列位于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列之间,并且
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接地端子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条包括一个第一外凸条、一个第二外凸条、以及位于第一外凸条和第二外凸条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凸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条的内侧设有接地端子列,
所述第二外凸条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
每个中间凸台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凸条之间形成插槽,所述插槽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宽度稍大于所述凸条的宽度,使得一个电连接器的凸条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的插槽中,以将所述一个电连接器与另一个电连接器结合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二接触部;
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第三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三主体部延伸的第三弹性部,所述第三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三接触部。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引导槽和引导柱,一个电连接器的引导柱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的引导槽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引导槽和/或引导柱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凸条的高度。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层延伸到所述底壁的除所述信号端子所在的区域之外的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基座的所述底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所述凸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连通的多个第一凹槽环绕第二凹槽,
所述接地端子分别安装在第一通孔和第一凹槽中,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差分信号端子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二凹槽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层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中。
22.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两个电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分别彼此电连接。
CN202120089406.7U 2021-01-13 2021-01-13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216355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89406.7U CN216355126U (zh) 2021-01-13 2021-01-13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89406.7U CN216355126U (zh) 2021-01-13 2021-01-13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5126U true CN216355126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29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89406.7U Active CN216355126U (zh) 2021-01-13 2021-01-13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5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1660B2 (en)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795323B (zh) 提供接觸支撐和阻抗匹配特性之包覆成型導線架
CN108631094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KR101495399B1 (ko) 차동 신호쌍 사이에서 스큐를 감소시킬 수 있는 차동 신호 커넥터
US8523583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US7699672B2 (en) Grouped element transmission channel link with pedestal aspects
US6986682B1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aterally displaceable head portion
US11495909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TWI823116B (zh) 電連接器
US2022022405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854572A (zh) 连接器
CN216355126U (zh)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CN215008789U (zh)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CN114765329A (zh) 电连接器、连接器组合和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
CN211605557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7438848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8040398A (zh) 一种具有高速传输速率的Type-C母座连接器
CN116315794A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