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8789U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08789U CN215008789U CN202120090886.9U CN202120090886U CN215008789U CN 215008789 U CN215008789 U CN 215008789U CN 202120090886 U CN202120090886 U CN 202120090886U CN 215008789 U CN215008789 U CN 2150087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erminal
- differential signal
- ground
- termin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基座;多个接地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混合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列与所述多个混合端子列分别相互相邻设置。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混合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一个混合端子列相邻两侧的接地端子列中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相邻。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列方向和行方向上都与接地端子相邻,抑制了不同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信号串扰,可以确保电连接器的高速信号传输性能和端子的高密度排列方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种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科技的发展,数据传输量日趋增加,例如在通信领域,需要高速连接器实现至少是112Gbps的高速信号传输。由于数据传输常需通过电连接器来连接不同的接口,因此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度及质量会大幅影响数据传输的快慢及稳定性。例如,可以使用电连接器实现两个印刷电路板(PCB)之间的电连接。
一般地,适用于高速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主要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基座以及安装在基座中的多个端子列,每个端子列中的接地端子与差分信号端子对交替排列,其中相邻的端子列的接地端子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位置相对应,以形成对于每对差分信号端子对独立的接地屏蔽。在这种电连接器中,为了兼顾电连接器的高速性能和高密度要求,部分差分信号端子对与接地端子错位排列。但是在具有这种排列方式的电连接器中,位于一行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与临近行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仍然存在串扰。为了降这种串扰,一般行与行间的间距会设定得比较大,这会降低传输通道的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可以有效抑制不同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信号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基座;多个接地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一接地端子;以及多个混合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列与所述多个混合端子列分别相互相邻设置。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混合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并且与分别位于所述混合端子列相邻两侧的所述接地端子列中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相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绝缘基座包括:一个底壁,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在第一方向上从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以及多个凸条,从所述底壁的第二侧伸出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从所述底壁的第二侧伸出的所述接地端子和/或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凸条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多个凸条包括一个第一外凸条、一个第二外凸条、以及位于第一外凸条和第二外凸条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凸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外凸条的内侧设有接地端子列,所述第二外凸条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每个中间凸台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相邻的两个凸条之间形成插槽(13),所述插槽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插槽的宽度稍大于所述凸条的宽度,使得一个电连接器的凸条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的插槽中,以将所述一个电连接器与另一个电连接器结合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两个差分信号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二接触部;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第三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三主体部延伸的第三弹性部,所述第三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三接触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两个分开的子弹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宽度大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所述第三主体部的总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宽度大于一个所述第三主体部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宽度小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所述第三主体部的总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子弹性部的宽度大于一个所述第三弹性部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两个分开的子主体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引导槽和引导柱,一个电连接器的引导柱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的引导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引导槽和/或引导柱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凸条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电连接层,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电连接层彼此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层包括:敷设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的金属化层;以及覆盖在所述金属化层上的导电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金属化层为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层延伸到所述底壁的除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所在的区域之外的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绝缘基座的所述底壁11上设有多个通孔,在所述凸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分别连通的多个凹槽;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差分信号端子分别安装在所述通孔和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层延伸到适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通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所述底壁上设有覆盖所述电连接层的隔离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两个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两个电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分别彼此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在每个电连接器的底壁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电连接电路板,以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基座;多个接地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一接地端子;以及多个混合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列与所述多个混合端子列分别相互相邻设置。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混合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第二接地端子之间,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宽度大于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由于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之间、并且位于与所述一个端子列相邻的两个端子列的另外两个接地端子之间,这样,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列方向和行方向上都与接地端子相邻,抑制了不同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信号串扰,可以确保电连接器的高速信号传输性能和端子的高密度排列方式。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图2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显示图1所示的再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排列的俯视图;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排列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3种端子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接地端子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显示图11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显示图1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1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绝缘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显示图14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金属化层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绝缘基座;以及
图1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基座;多个接地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混合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列与所述多个混合端子列分别相互相邻设置。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混合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一个混合端子列相邻两侧的接地端子列中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相邻。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发明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两个上述的电连接器,两个电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彼此电连接。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2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显示图1所示的再一种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5所示,提供一种例如应用在通信系统中、可以高速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100,例如可以以不低于112Gbps的速度传输信号。电连接器100包括:一个绝缘基座1、多个接地端子列21和多个混合端子列22。多个接地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1中,并包括适用于传输接地信号的多个第一接地端子211。多个混合端子列22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1中,并包括多个第二接地端子221和多个适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列21与所述多个混合端子列22分别相互相邻设置。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两个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在一个混合端子列22中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二接地端子221之间,并且与所述一个混合端子列相邻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列中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211相邻。这样,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都与接地端子相邻,也就是说,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四周被接地端子包围。这样,可以抑制差分信号端子对与其它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信号串扰,在确保电连接器的高速传输信号性能的同时,还可以允许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以较高的密度布置。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排列的俯视图;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的排列的立体示意图。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5和7-8所示,接地端子列21中不包括差分信号端子。多个混合端子列22包括多个第二接地端子221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并且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位于两个第二接地端子221之间。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不存在两个直接相邻的混合端子列。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包括两个差分信号端子。
图6显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6,所述绝缘基座1包括:一个底壁11和多个凸条(protruding bar)12。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在第一方向(高度方向)上从所述底壁11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多个凸条12从所述底壁11的第二侧伸出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长度方向)上延伸,从所述底壁的第二侧伸出的所述接地端子和/或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凸条12的侧壁上。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6,所述多个凸条21包括一个第一外凸条121、一个第二外凸条122、以及位于第一外凸条和第二外凸条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凸条123。两个相邻的端子列中的一个为接地端子列21,另一个为混合端子列22。所述第一外凸条121的内侧设有接地端子列21;所述第二外凸条122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21和混合端子列22;每个中间凸台123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21和混合端子列22。这样,在除第一外凸条之外的每个凸条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一个侧壁设置接地端子列21,另一侧壁设置混合端子列22,而且不存在一个凸条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都是接地端子列或者混合端子列的情况。这样,位于最外侧的是接地端子,而且没有信号端子位于最外侧,从而避免了信号端子与外部其它端子的串扰。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6,相邻的两个凸条12之间形成插槽13,所述插槽13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21和混合端子列22。这样,在插槽12的两个侧壁上,一个侧壁设置接地端子列21,另一侧壁设置混合端子列22,而且不存在一个插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都是接地端子列或者混合端子列的情况。
图1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的横向剖视图。
参见图17,根据不分开另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两个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和100’,两个电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分别彼此电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电连接器的彼此电连接。也就是说,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一接地端子211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一接地端子211’电连接器;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二接地端子221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二接地端子221’电连接器;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差分信号端子对222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差分信号端子对222’电连接器。
进一步地,在每个电连接器的底壁11和11’的第一侧设有与所述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电连接电路板3和3’,以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17,所述插槽13的宽度大致等于或稍大于所述凸条12的宽度,使得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凸条12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插槽中,以将所述一个电连接器与另一个电连接器结合在一起。这样,在实现两个电路板3和3’电连接时,只需要一种类型的电连接器,两个电连接器100和100’的凸条和插槽彼此结合,降低了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2,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宽度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也就是说,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全部投射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范围内。
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3种端子的平面示意图。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9和14,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包括第一主体部2111、以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11延伸的第一弹性部2112,所述第二弹性部2112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一接触部2113。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21包括第二主体部2211、以及从所述第二主体部2211延伸的第二弹性部2212,所述第二弹性部2212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二接触部2213。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第三主体部2221、以及从所述第三主体2221部延伸的第三弹性部2222,所述第三弹性部2222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三接触部2223。另外,在第一接地端子211的第一主体部2111、第二接地端子221的第二主体部2211和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三主体部2221中的每一个上设有焊接部2115。在各个端子安装到绝缘基座上之后,可以在焊接部2115上预先布置焊球4,以与电路板的电触点进行焊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当一个电连接器100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结合时,一个连接器100的端子的接触部与另一个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弹性部接触,同时,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接触部与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弹性部接触。例如,当一个电连接器100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结合时,一个连接器100的第一接地端子211的第一接触部2113与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一接地端子211的第一弹性部2112’接触,同时,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一接触部2112’与一个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弹性部2112接触。因此,两个电连接器的互相对接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211在四个弹性的第一接触部处实现互相电接触,两个第一接地端子的两组相对接的第一接触部共形成四个电接触点。互相对接的差分信号端子在第三接触部处相对接且形成两个接触点。这样,两个电连接器的彼此对应的端子可以实现可靠的电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第一弹性部2113包括两个分开的子弹性部2114,这样可以降低第一弹性部的弹力,以便于将两个电连接器插接在一起。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9,第一接地端子211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11的最大宽度W1大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所述第三主体部2221的总宽度W2。第二接地端子221的所述第二主体部2211的宽度W3大于一个所述第三主体部的宽度W4。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21的第二主体部2211的宽度W3小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所述第三主体部2221的总宽度W2。第一接地端子211的所述子弹性部2114的宽度W5大于一个所述第三弹性部的宽度W6。
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接地端子的平面示意图。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的第一主体部2111包括两个分开的子主体部2111’。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见图1、2、4、5,在所述绝缘基座1上设有引导槽14和引导柱15,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引导柱15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100’的引导槽14中。在将两个电连接器结合时,只有将两个电连接器的引导柱和引导槽彼此对齐,才能将两个电连接器插接在一起,否则,两个电连接器将不能彼此插接。因此,引导柱和引导槽不但具有引导功能,而且可以避免将两个电连接器错误地结合在一起。
在一种实施例中,引导槽14和/或引导柱15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凸条12的高度。
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显示图11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5显示图1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图1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绝缘基座的立体示意图;图15显示图14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性实施例的金属化层的立体示意图,为清晰起见,图中未示出绝缘基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11-16并参见图3,在所述绝缘基座1的底壁11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25和第二通孔126,在所述凸条12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25和第二通孔126分别连通的多个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7。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和第二接地端子221分别安装在第一通孔125和第一凹槽124中,差分信号端子对222的差分信号端子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126和第二凹槽凹槽127中。第一接地端子211、第二接地端子221和差分信号端子对222中的每个端子的主体部分别安装在第一通孔125和第二通孔126中,弹性部和接触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7中。每个端子的弹性部和接触部在两个电连接器100和100’结合的情况下,弹性部和接触部可以进一步至少部分地偏置到第一凹槽124和第二凹槽127中。这样可以便于两个电连接器的插接操作。所述电连接层16延伸到所述第一通孔125中,以实现接地端子与电连接层的可靠电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座1上设有电连接层16,所述多个第一接地端子211和多个第二接地端子221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电连接层16彼此电连接,所述电连接层16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222电绝缘。所述导电颗粒为金属颗粒。所述电连接层包括:敷设在所述绝缘基座1上的金属化层161;以及覆盖在所述金属化层上的导电层162。
所述金属化层为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例如,导电颗粒为金属颗粒,例如为钯颗粒。所述导电层为镍层或者铜层。通过电连接层16将包括第一接地端子211和第二接地端子221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甚至所有接地端子电连接,可以降低由于产品(例如接地端子或者用于保持接地端子的通孔或者凹槽)的尺寸制造公差对传输高频性能的敏感性,同时改善传递高频信号时遇到的谐振,使信号传输更稳定。可以理解,在绝缘基座1上还设有适用于保持差分信号端子的通孔或者凹槽,但这些通孔或者凹槽的表面上不设有电连接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层16延伸到所述底壁11的除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对所在的区域之外的区域。由于差分信号端子所在的部位不存在塑胶层和导电层,也就是说,电连接层16在差分信号端子对222的位置设有窗口1611,使得不同的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以及差分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是电绝缘的。这样,可以在电连接器的底部对各个端子进行电磁屏蔽,进一步抑制信号串扰。
在制作电连接器100的过程中,首先参见图14和15,由液晶聚合物(LiquidCrystal Polymer,简称LCP)例如采用注塑工艺(一次注塑)形成绝缘基座1;在所述绝缘基座1上采用注塑工艺(二次注塑)敷设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在所述塑胶层上敷设导电层以形成电连接层16;将多个接地端子(包括第一接地端子211和第二接地端子221)分别安装到所述绝缘基座1上,使得所述多个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电连接层16彼此电连接。由于绝缘基座1由塑胶材料制成,其表面不容易直接镀上金属材料,通过在绝缘基座1的表面上敷设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塑胶层具有一定的金属层的性质,可以将导电层162镀在具有塑胶层的绝缘基座1上,以实现多个接地端子的电连接。在所述绝缘基座1上采用注塑工艺(二次注塑)敷设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
在一种实施例中,采用注塑工艺形成绝缘基座1的步骤包括:在绝缘基座1的底壁11上形成适用于安装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通孔126;以及在绝缘基座的凸条12上形成适用于容纳接地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一凹槽124、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孔126连通并适用于容纳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凹槽127。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4-16所示,在所述绝缘基座1上采用注塑工艺敷设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161的步骤中,形成与所述第一凹槽124连通并适用于容纳接地端子的第一通孔125,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中形成有金属化层。也就是说,采用一次注塑工艺形成绝缘基座1期间,只是在底壁11上形成了适用于容纳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通孔126,但没有形成第一通孔125,而是在采用二次注塑工艺形成塑胶层161的期间,才形成适用于安装接地端子的第一通孔125。第一通孔125穿过绝缘基座11的底壁11并与第一凹槽124连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采用模塑互连器件(MID)成型工艺在所述塑胶层上镀导电层、或者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所述塑胶层上沉积导电层。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壁上设有覆盖所述电连接层的隔离垫3。在将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安装到绝缘基座1上之后,再将隔离垫3安装到电连接器100的底壁11的第一侧(图4的上侧),并使各个端子的焊接部2115穿过隔离垫3,之后,在焊接部2115上形成由焊接材料制成的焊球4,以备与电路板的电触点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实施例,参见图1-17,特别是参见图1-3和9,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一个绝缘基座1;多个接地端子列21,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一接地端子211;以及多个混合端子列22,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二接地端子221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列与所述多个混合端子列分别相互相邻设置。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222在一个混合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第二接地端子221之间,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的宽度W1大于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11的宽度W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个绝缘基座;
多个接地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一接地端子;以及
多个混合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列与所述多个混合端子列分别相互相邻设置;
其特征在于,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混合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并且与分别位于所述混合端子列相邻两侧的所述接地端子列中的两个第一接地端子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包括:
一个底壁,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在第一方向上从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以及
多个凸条,从所述底壁的第一侧伸出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从所述底壁的第二侧伸出的所述接地端子和/或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凸条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条包括一个第一外凸条、一个第二外凸条、以及位于第一外凸条和第二外凸条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条的内侧设有接地端子列,
所述第二外凸条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
每个中间凸台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凸条之间形成插槽,所述插槽的两侧分别设有接地端子列和混合端子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宽度稍大于所述凸条的宽度,使得一个电连接器的凸条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的插槽中,以将所述一个电连接器与另一个电连接器结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两个差分信号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延伸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二接触部;
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包括第三主体部、以及从所述第三主体部延伸的第三弹性部,所述第三弹性部的自由端形成弧形的第三接触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两个分开的子弹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宽度大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所述第三主体部的总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宽度大于一个所述第三主体部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宽度小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两个所述第三主体部的总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弹性部的宽度大于一个所述第三弹性部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两个分开的子主体部。
16.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引导槽和引导柱,一个电连接器的引导柱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的引导槽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引导槽和/或引导柱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凸条的高度。
18.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电连接层,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通过所述电连接层彼此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层包括:
敷设在所述绝缘基座上的金属化层;以及
覆盖在所述金属化层上的导电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层为包括导电颗粒的塑胶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层延伸到所述底壁的除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所在的区域之外的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基座的所述底壁上设有多个通孔,在所述凸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分别连通的多个凹槽,
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差分信号端子分别安装在所述通孔和凹槽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层延伸到适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所述通孔中。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壁上设有覆盖所述电连接层的隔离垫。
25.一种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两个电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对分别彼此电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电连接器的底壁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接地端子和差分信号端子电连接电路板,以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
27.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个绝缘基座;
多个接地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一接地端子;以及
多个混合端子列,布置在所述绝缘基座中,并包括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多个接地端子列与所述多个混合端子列分别相互相邻设置;
其特征在于,每个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一个混合端子列中位于两个第二接地端子之间,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宽度大于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90886.9U CN215008789U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90886.9U CN215008789U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08789U true CN215008789U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9140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90886.9U Active CN215008789U (zh) | 2021-01-13 | 2021-01-13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08789U (zh) |
-
2021
- 2021-01-13 CN CN202120090886.9U patent/CN2150087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17657B2 (en) |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direct mate orthogonal connector | |
US11799230B2 (en) |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 interlocking segments | |
US2023025373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
US6863549B2 (en) | Impedance-tuned terminal contact arrangement and connectors incorporating same | |
CN109411937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212090B (zh) | 电连接器 | |
US759168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KR102549519B1 (ko) | 커넥터, 및 표면 접지 평면을 갖는 인쇄 회로 보드 | |
CN112701511B (zh) | 电连接器 | |
TWI823116B (zh) | 電連接器 | |
US1205766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KR950007426B1 (ko) | 차폐 전기 접속기 | |
CN215008789U (zh)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 |
CN21648867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355126U (zh) | 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合 | |
CN211605557U (zh)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09860271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4765329A (zh) | 电连接器、连接器组合和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 | |
CA2493805A1 (en) | Interconnection system | |
CN112018567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959258U (zh) | 一种低串扰高速插座电连接器 | |
CN21012382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11111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377085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510443A (zh) | 一种低串扰高速插座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