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5794A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5794A
CN116315794A CN202211106152.0A CN202211106152A CN116315794A CN 116315794 A CN116315794 A CN 116315794A CN 202211106152 A CN202211106152 A CN 202211106152A CN 116315794 A CN116315794 A CN 116315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differential signal
shielding layer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61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61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57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5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57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相邻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其中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具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另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具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二部分与第四部分均包括连接部和对接部,第二部分的连接部与第四部分的连接部在第一方向错开设置,第二部分的对接部与第四部分的对接部沿第二方向位于不同排,接地端子具有第五部分、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独立分开设置,第六部分与第二部分两者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第七部分与第四部分两者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分别屏蔽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善高频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和收容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相邻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位于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用以屏蔽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信号的相互干扰,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结构完全一致且并排设置,但随着市面上对电连接器需求的传输频率越来越高,以及相邻两个端子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即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距离减小而串音现象严重,因此原有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电连接器的高频需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错位设置,拉大彼此间的距离,减少彼此间的串音,且通过同一接地端子设置成分叉结构分别适配错位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从而达到屏蔽效果,改善高频性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至少一端子模组,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相邻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位于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一接地端子,其中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一部分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第二部分,另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三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均包括一连接部和一对接部,定义一第二方向,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对接部更靠近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对接部更靠近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部与所述第四部分的连接部在第一方向错开设置,所述第二部分的对接部与所述第四部分的对接部沿第二方向位于不同排,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五部分、连接所述第五部分的一第六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五部分的一第七部分,所述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独立分开设置,所述第六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两者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以屏蔽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七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两者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以屏蔽所述第四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第一弯曲部和自所述第一弯曲部延伸的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对接部之间,定义一第三方向,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弯曲部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在第三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所在平面的一侧偏移。
进一步,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第二弯曲部和自所述第二弯曲部延伸的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弯曲部使得所述第二延伸部在第三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所在平面的另一侧偏移。
进一步,所述对接部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在第三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对接部设置,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对接部在第二方向上较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远离所述第一部分。
进一步,所述第四部分还包括一偏折部,所述偏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之间,使得所述第二部分的传输路径和所述第四部分的传输路径等长。
进一步,包括一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多根线缆,每一所述线缆包括两根信号线与两根接地线,所述端子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五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显露出所述基座,两根所述信号线与同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显露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三部分焊接,所述接地线与所述接地端子显露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五部分焊接,且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所述接地端子与两根所述线缆的两根所述接地线焊接。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对两侧均设置一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基座具有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均自所述基座的外表面向内凹设形成,所述第一凹槽连接至其中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与其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六部分,所述第二凹槽连接至另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四部分与其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七部分。
进一步,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六部分与所述第七部分均包括一导接部,所述第六部分的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对接部沿第一方向对齐排列,所述第七部分的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沿第一方向对齐排列,所述导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对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基座与所述端子模组注塑成型,所述对接部露出所述基座。
进一步,所述端子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基座包括设有一第一屏蔽层的一第一本体和设有一第二屏蔽层的一第二本体,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夹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围设所述差分信号端子。
进一步,沿着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围设在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四周。
进一步,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多个绝缘块,多个所述绝缘块对应多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且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一所述绝缘块对应与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镶埋成型,所述绝缘块夹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沿着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包覆在所述绝缘块的四周。
进一步,包括一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多根线缆,每一所述线缆包括两根信号线与至少一根接地线,两根所述信号线与同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导接,所述接地线与所述第二屏蔽层导接。
进一步,所述端子模组设有两个,所述基座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本体之间,所述第一本体在面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二本体在面向每一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二屏蔽层,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中的至少一者导接。
进一步,其中一个所述端子模组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五部分与另一个所述端子模组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五部分一体连接。
进一步,两个所述端子模组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五部分一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屏蔽层在对应所述对接部的一侧显露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五部分在对应所述对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屏蔽层导接。
进一步,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第二屏蔽层焊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一第一绝缘基体及通过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上的所述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一绝缘基体至少在面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一第二绝缘基体及通过镀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上的所述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二绝缘基体至少在面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屏蔽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和与所述电连接器配合的一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一塑胶主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塑胶主体的多个对接端子,每一所述对接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与一焊接部,每一所述对接部与其中一个所述接触部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对接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一一对应接触,从而实现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对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较所述对接部靠近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较所述对接部靠近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所述第一部分向下偏移,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所述第三部分向上偏移,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对接部在第二方向较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远离所述第一部分。
进一步,所述塑胶主体设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上下贯穿所述塑胶主体,每相邻两个所述收容槽之间被一隔栏隔开,多个所述对接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所述对接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定义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接的所述对接端子为第一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对接所述对接端子为第二端子,定义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所述隔栏为第一隔栏,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所述隔栏为第二隔栏,在所述第二隔栏上设置一缺口,所述缺口向上延伸至所述塑胶主体的上表面,且连通所述第二隔栏两侧的两个所述收容槽,所述缺口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隔栏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二侧壁向后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延伸板与一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与所述第二延伸板之间形成一限位槽,所述基座设有一第一壁部、两个第二壁部以及一第三壁部,两个所述第二壁部位于所述插槽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壁部连接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三壁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所述对接腔,所述第二壁部向外凸伸形成一第一限位凸条,所述第一限位凸条靠近所述第一壁部而远离所述第三壁部,所述第一限位凸条与所述限位槽卡合。
进一步,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两个所述对接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与一电路板的同一个垫片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因串音是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之间通过互容和互感相互耦合产生的,跟互容、互感成正比,而相邻的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距离与互容、互感均呈反比,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相互磁力的作用就代表串音的大小,串音的本质就是这种互相作用的能量大小,由互容互感决定,本发明通过将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连接部在第一方向错开设置,且其中一对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对接部与另一对的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沿第二方向位于不同排,避免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沿第一方向的大面积重叠,以拉大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间距,可减少相邻的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串音,将连接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五部分的所述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独立分开设置,并使所述第六部分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用以屏蔽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七部分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四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用以屏蔽所述第四部分,使得一个所述接地端子就能分别屏蔽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减少了另外设置一个接地端子的空间,而且所述接地端子可吸收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产生的电磁辐射,从而抑制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互容、互感,进而减少串音,如此,本发明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满足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前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图1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且隐藏基座和塑胶主体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且隐藏其基座和塑胶主体的主视图;
图6为图1中对接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为图6沿A-A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前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图8中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沿B-B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沿C-C方向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图8中电连接器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4为图8中端子模组隐藏绝缘块后仅显示端子排布方式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部分端子排布的示意图;
图16为图8中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且隐藏基座和塑胶主体的侧视图。
Figure BDA0003840869900000071
Figure BDA000384086990000008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和特征,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定义有第一方向(X轴)、第二方向(Y轴)及第三方向(Z轴),且该三个方向彼此相互垂直,在本发明中,第三方向为上下方向,但第三方向不限于上下方向,根据需求可以定义其他方向。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100和一对接连接器20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安装于一电路板300上,所述电连接器100为线端连接器。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即为上段所述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基座1、设于所述基座1的一端子模组2和焊接于所述端子模组2的一线缆组件3。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端子模组2和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线缆组件3。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端子模组2包括多对差分信号端子21和多个接地端子22,多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2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其中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针对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相对两侧的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定义其中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一部分211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211的一第二部分212,另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三部分213和连接所述第三部分213的一第四部分214,位于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每一所述接地端子22均具有一第五部分221、连接所述第五部分221的一第六部分222和连接所述第五部分221的一第七部分223,所述第六部分222与所述第七部分223是独立分开设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三部分213沿第一方向与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五部分221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三部分213均呈平板状,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六部分222与所述第二部分212沿第一方向并排,以屏蔽所述第二部分212,所述第七部分223与所述第四部分214沿第一方向并排,以屏蔽所述第四部分214。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部分212和所述第四部分214均包括一连接部M和一对接部Q。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连接部M相对于所述对接部Q更靠近所述第一部分211,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连接部M相对于所述对接部Q更靠近第三部分213。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连接部M与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连接部M在第一方向错开设置,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对接部Q与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沿第二方向位于不同排。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连接部M包括一第一弯曲部2121和自所述第一弯曲部2121延伸的一第一延伸部2122,所述第一弯曲部212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2121和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对接部Q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呈平板状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弯曲部2121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在第三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1与所述第三部分213所在平面的一侧偏移。
如图2所示,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连接部M包括一第二弯曲部2141、以及自所述第二弯曲部2141延伸的一第二延伸部2142,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呈平板状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部分214还包括一偏折部2143,所述偏折部2143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所述第二弯曲部2141位于所述第三部分21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之间,所述第二弯曲部2141使得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在第三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1与所述第三部分213所在平面的另一侧偏移。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位于所述第二弯曲部2141和所述偏折部2143之间,所述偏折部2143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与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之间,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12的传输路径和所述第四部分214的传输路径等长。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Q呈平板状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三方向为上下方向,即所述对接部Q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在第三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靠近所述对接部Q设置,即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较所述对接部Q靠近所述第一部分211,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较所述对接部Q靠近所述第三部分213,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相对所述第一部分211向下偏移,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相对所述第三部分213向上偏移,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Q还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对接部Q在第二方向较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1。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第六部分222与所述第七部分223均包括一导接部R,所述第六部分222的所述导接部R与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对接部Q沿第一方向对齐排列,所述第七部分223的所述导接部R与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沿第一方向对齐排列,所述导接部R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对接部Q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分211、所述第三部分213与所述第五部分221均在第三方向上显露出所述基座1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线缆组件3焊接。所述线缆组件3包括多根线缆31,每一所述线缆31包括两根信号线311与两根接地线312,两根所述信号线311与同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显露于所述基座1的所述第一部分211或所述第三部分213焊接,所述接地线312与所述接地端子22显露于所述基座1的所述第五部分221焊接,且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的所述接地端子22与两根所述线缆31的两根所述接地线312焊接。
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1与所述端子模组2注塑成型,所述对接部Q与所述导接部R均在第三方向上露出所述基座224,即所述对接部Q与所述导接部R向下露出所述基座1的下表面。所述基座1具有多个第一凹槽11与多个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凹槽12均自所述基座1的外表面向内凹设形成,所述第一凹槽11连接至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其中一对的所述第二部分212与其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六部分222,所述第二凹槽12连接至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另一对的所述第四部分214与其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七部分223(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凹槽1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凹槽12的数量根据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对数决定,也可以分别仅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凹槽12不仅为在所述端子模组2上注塑所述基座1提供模具(未图示)的定位针(未图示)让位,还可以调整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周围的介电常数,改变特性阻抗中的电容,从而改善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
如图6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一塑胶主体4以及收容于所述塑胶主体4的多个对接端子5。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塑胶主体4设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收容槽41,所述收容槽41上下贯穿所述塑胶主体4,每相邻两个所述收容槽41之间均设有一隔栏42将其隔开,多个所述对接端子5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41。定义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对接的所述对接端子5为第一端子5a,与所述接地端子22对接的所述对接端子5为第二端子5b,定义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5a之间的所述隔栏42为第一隔栏42a,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5a与所述第二端子5b之间的所述隔栏42为第二隔栏42b,所述第二隔栏42b上设有一缺口43,所述缺口43向上延伸至所述塑胶主体4的上表面,且连通所述第二隔栏42b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收容槽41,所述缺口43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隔栏42a。
如图4和图7所示,每一所述对接端子5具有两个接触部51与一焊接部52,两个所述接触部51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在第三方向(即上下方向)上高低设置,所述对接端子5的所述接触部51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41,每一所述对接部Q与其中一个所述对接端子5的所述接触部51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且所述对接端子5的两个所述接触部51夹持在对应的所述对接部Q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对接端子5的所述接触部51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的两个所述导接部R一一对应接触,从而实现电性连接,即其中一个所述对接端子5的两个所述接触部51夹持在所述接地端子22的其中一个所述导接部R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另一个所述对接端子5的两个所述接触部51夹持在所述接地端子22的另一个所述导接部R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对接端子5根据需求可以仅设置一个所述接触部51。
如图5所示,所述电路板300上具有多个垫片6,多个所述垫片6与多个所述对接端子5的所述焊接部52焊接,每一所述第一端子5a的所述焊接部52对应焊接于一个所述垫片6,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端子5b的所述焊接部52对应焊接于一个所述垫片6,即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电性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5b的所述焊接部52与所述电路板300的同一个垫片6焊接。
如图8至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100和一对接连接器20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安装于一电路板300上,所述电连接器100为线端连接器。
如图8和图9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即为上段所述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中的所述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基座1、设于所述基座1的两个端子模组2和分别与两个所述端子模组2焊接的两个线缆组件3。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所述端子模组2和一个所述线缆组件3。
如图9和图11所示,所述基座1包括两个第一本体10a和一个第二本体10b,所述第二本体10b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本体10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0a的数量是跟所述端子模组2的数量一致。每一所述第一本体10a包括一第一绝缘基体10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101外表面的一第一屏蔽层102,每一所述第一本体10a还具有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隔肋103,每相邻的两个隔肋103之间形成一凹部10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部104是自所述第一本体10a上对应所述第一屏蔽层102位置处的外表面凹设形成,即所述隔肋103的表面与所述凹部104的表面均为所述第一屏蔽层102。所述第二本体10b包括一第二绝缘基体105和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105外表面的一第二屏蔽层106。所述第一屏蔽层102和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均为金属镀层,通过电镀工艺将所述第一屏蔽层102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101上、将所述第二屏蔽层106镀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105上。在其他实施例,所述第一屏蔽层102和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可以是金属片或金属薄膜或导电塑胶,只要有屏蔽信号端子的功能即可,可通过组装、或镶埋成型、或刷镀、涂镀等方式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101、所述第二绝缘基体105。
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第二本体10b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本体10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层102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101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绝缘基体101至少在面向所述第二本体10b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屏蔽层102,所述第二屏蔽层106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105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基体105至少在面向所述第一本体10a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层102还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101对应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一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屏蔽层106还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105对应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一侧的外表面,如此,所述第二本体10b在面向每一所述第一本体10a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二屏蔽层106,每一所述第一屏蔽层102和所述第二屏蔽层106用以屏蔽一个所述端子模组2,所述第一本体10a与所述第二本体10b可以通过导电胶粘合在一起,即所述第一屏蔽层102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屏蔽层105通过导电胶粘合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10b也可以仅在面向每一所述第一本体10a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屏蔽层106,所述第一本体10a与所述第二本体10b之间也可以通过机械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例如通过本体上的凹凸结构配合干涉进行连接,或者通过第三元件将两者机械连接在一起。
如图9和图14所示,每一个所述端子模组2均包括多对差分信号端子21、多个接地端子22和多个绝缘块23。多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2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其中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针对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相对两侧的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定义其中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一部分211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211的一第二部分212,另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三部分213和连接所述第三部分213的一第四部分214,位于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每一所述接地端子22均具有一第五部分221、连接所述第五部分221的一第六部分222和连接所述第五部分221的一第七部分223,所述第六部分222与所述第七部分223是独立分开设置的。
如图14和图16所示,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三部分213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三部分213在第三方向上与所述第五部分221位于不同排,多个所述接地端子22的多个所述第五部分221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2的两个所述第五部分221可以连为一体。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三部分213均呈平板状,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六部分222与所述第二部分212两者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以屏蔽所述第二部分212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六部分222的竖直延伸段重叠的那部分,所述第七部分223与所述第四部分214两者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以屏蔽所述第四部分214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七部分223重叠的那部分。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第二部分212和所述第四部分214均包括一连接部M和一对接部Q。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连接部M相对于所述对接部Q更靠近所述第一部分211,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连接部M相对于所述对接部Q更靠近第三部分213。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连接部M与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连接部M在第一方向错开设置,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对接部Q与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在第二方向上位于不同排。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连接部M包括一第一弯曲部2121和自所述第一弯曲部2121延伸的一第一延伸部2122,所述第一弯曲部212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2121和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对接部Q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呈平板状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弯曲部2121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在第三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1与所述第三部分213所在平面的一侧偏移。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连接部M包括一第二弯曲部2141、以及自所述第二弯曲部2141延伸的一第二延伸部2142,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呈平板状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部分214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和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的一偏折部2143。所述第二弯曲部2141位于所述第三部分21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之间,所述第二弯曲部2141使得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在第三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1与所述第三部分213所在平面的另一侧偏移。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位于所述第二弯曲部2141和所述偏折部2143之间,所述偏折部2143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与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之间,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12的传输路径和所述第四部分214的传输路径等长。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Q呈平板状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三方向为上下方向,即所述对接部Q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在第三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靠近所述对接部Q设置,即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较所述对接部Q靠近所述第一部分211,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较所述对接部Q靠近所述第三部分213,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相对所述第一部分211向下偏移,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相对所述第三部分213向上偏移,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Q还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对接部Q在第二方向较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1。
如图12、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第六部分222与所述第七部分223均包括一导接部R,所述第六部分222的所述导接部R位于所述第六部分222上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七部分223的所述导接部R位于所述第七部分223上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部分,所述第六部分222的所述导接部R与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对接部Q沿第一方向对齐排列,所述第七部分223的所述导接部R与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沿第一方向对齐排列,所述导接部R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对接部Q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对接部Q与所述导接部R均在第三方向上露出所述基座1,即所述对接部Q与所述导接部R向下露出所述基座1的下表面。
如图9和图12所示,多个所述绝缘块23对应多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且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一所述绝缘块23对应与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镶埋成型,每一所述绝缘块23对应组装进一个所述凹部104中。多个所述绝缘块23夹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0a与所述第二本体10b之间,沿着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延伸方向,每一所述绝缘块23包覆对应的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四周,所述第一屏蔽层102和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包覆在所述绝缘块23的四周。
如图8、图9和图13所示,同一个所述端子模组2的所述第一部分211与所述第三部分213在第三方向上显露出所述基座1的同一侧并与一个所述线缆组件3焊接,两个所述端子模组2的所述第一部分211与所述第三部分213在第三方向上显露出所述基座1的相对两侧。每一个所述线缆组件3包括多根线缆31,每一所述线缆31包括两根信号线311与两根接地线312,两根所述信号线311与同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一一焊接,两根所述接地线312与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导接,所述接地端子2与所述第一屏蔽层102和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导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线312与所述第二屏蔽层106的导接、所述接地端子2与所述第一屏蔽层102、所述第二屏蔽层106的导接(如图11所示),均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形成的电性导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线缆31可以只包括一根所述接地线312,或其他数量的所述接地线312,所述接地线312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屏蔽层102导接,所述接地端子2可以只和所述第一屏蔽层102和所述第二屏蔽层106两者的其中一者导接,也可以是机械接触形成电性导接,或如卯压固定而导接等。
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在对应所述对接部Q的一侧显露于所述基座1,所述第五部分221在对应所述对接部Q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导接,在本实施例,所述第五部分221与所述第二屏蔽层106通过焊接固定。在其他实施例,所述第五部分221与所述第二屏蔽层106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如卯压固定等。
如图9和图11所示,所述线缆组件3和所述端子模组2均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端子模组2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五部分221与另一个所述端子模组2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五部分221一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子模组2的正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22一体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两个所述端子模组2所有的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五部分221一体连接,或者两个所述端子模组2的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五部分221不一定要一体连接,可以是分开设置的。
如图8和图16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一塑胶主体4以及收容于所述塑胶主体4的多个对接端子5。
如图8和图16所示,所述塑胶主体4设有多个收容槽41,多个所述收容槽41沿第二方向呈两排设置,所述收容槽41上下贯穿所述塑胶主体4,针对同一排所述收容槽41而言,每相邻两个所述收容槽41之间均设有一隔栏42将其隔开,多个所述对接端子5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41。
如图8和图16所示,每一所述对接端子5具有两个接触部51与一焊接部52,两个所述接触部51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对接端子5的所述接触部51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41,每一所述对接部Q与其中一个所述对接端子5的所述接触部51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且所述对接端子5的两个所述接触部51夹持在对应的所述对接部Q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对接端子5的所述接触部51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的两个所述导接部R一一对应接触,从而实现电性连接,即其中一个所述对接端子5的两个所述接触部51夹持在所述接地端子22的其中一个所述导接部R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另一个所述对接端子5的两个所述接触部51夹持在所述接地端子22的另一个所述导接部R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对接端子5根据需求可以仅设置一个所述接触部51。
如图16所示,所述电路板300上具有多个垫片6,多个所述垫片6与多个所述对接端子5的所述焊接部52焊接。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其中一对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与另一对的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在第一方向错开设置,且其中一对的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对接部Q与另一对的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沿第二方向位于不同排,避免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沿第一方向的大面积重叠,以拉大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的间距,可减少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的串音,将连接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五部分221的所述第六部分222和所述第七部分223独立分开设置,并使所述第六部分222与相邻的其中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二部分212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用以屏蔽所述第二部分212,所述第七部分223与相邻的另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所述第四部分214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用以屏蔽所述第四部分214,使得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就能分别屏蔽相邻的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减少了另外设置一个接地端子的空间,而且所述接地端子22可吸收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产生的电磁辐射,从而抑制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2的互容、互感,进而减少串音,如此,本发明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满足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频需求。
2、通过在所述电连接器100上将所述第二部分212的所述对接部16与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16沿第二方向设于不同排,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1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1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一部分211设置,所述第四部分214设有一偏折部2143,所述偏折部2143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2142和所述第四部分214的所述对接部Q,并位于这两者之间,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12的传输路径和所述第四部分214的传输路径等长,从而减少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中对与对之间的延迟差。
3、通过将与所述接地端子22电性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5b的所述焊接部52焊接于同一个所述垫片6上,如此减少在所述电路板300上不必要的所述垫片6设置。
4、通过在所述基座1上挖空形成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和所述接地端子22局部连通的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1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凹槽12不仅为在所述端子模组2上注塑所述基座1提供模具(未图示)的定位针(未图示)让位,还可以调整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周围的介电常数,改变特性阻抗中的电容,从而改善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
5、所述第一部分211和所述第三部分213沿第一方向与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五部分221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部分211、所述第三部分213与所述第五部分221均在第三方向上显露出所述基座1的同一侧,便于与所述线缆组件3的多个所述线缆31对应焊接。
6、通过将所述基座1拆分为设有所述第一屏蔽层102的所述第一本体10a和设有所述第二屏蔽层106的所述第二本体10b,将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夹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0a与所述第二本体10b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屏蔽层102和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围设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从而起到屏蔽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作用,防止信号干扰。
7、沿着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延伸方向,将所述第一屏蔽层102和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围设在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的四周,即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四周都有屏蔽层包覆,使得每相邻的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之间不会出现信号干扰,针对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21而言,其屏蔽效果也比第一实施例中非四面包覆的屏蔽效果要好。
8、所述接地线312与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导接,使得所述接地线312不用与所述接地端子22接触就能实现快速接地。
9、所述第二屏蔽层106在对应所述对接部Q的一侧显露于所述基座1,如此,可以屏蔽在第三方向上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五部分221在对应所述对接部Q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屏蔽层216导接,可以减少所述接地端子22的用料。
10、一个所述端子模组2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五部分221与另一个所述端子模组2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五部分221一体连接,可以简化所述接地端子22的成型工艺;两个所述端子模组2的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第五部分221一体连接,进一步简化所述接地端子22的成型工艺,使得一次成型出两个所述端子模组2的所有所述接地端子22。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
至少一端子模组,设于所述基座;
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相邻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和位于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一接地端子,其中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一部分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第二部分,另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中的每一个具有一第三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均包括一连接部和一对接部,定义一第二方向,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对接部更靠近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对接部更靠近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部与所述第四部分的连接部在第一方向错开设置,所述第二部分的对接部与所述第四部分的对接部沿第二方向位于不同排,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五部分、连接所述第五部分的一第六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五部分的一第七部分,所述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独立分开设置,所述第六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两者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以屏蔽所述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七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两者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以屏蔽所述第四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第一弯曲部和自所述第一弯曲部延伸的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对接部之间,定义一第三方向,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弯曲部使得所述第一延伸部在第三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所在平面的一侧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第二弯曲部和自所述第二弯曲部延伸的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弯曲部使得所述第二延伸部在第三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所在平面的另一侧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在第三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对接部设置,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对接部在第二方向上较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远离所述第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部分还包括一偏折部,所述偏折部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之间,使得所述第二部分的传输路径和所述第四部分的传输路径等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多根线缆,每一所述线缆包括两根信号线与两根接地线,所述端子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五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显露出所述基座,两根所述信号线与同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显露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三部分焊接,所述接地线与所述接地端子显露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五部分焊接,且相邻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所述接地端子与两根所述线缆的两根所述接地线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对两侧均设置一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基座具有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均自所述基座的外表面向内凹设形成,所述第一凹槽连接至其中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与其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六部分,所述第二凹槽连接至另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四部分与其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七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部分与所述第七部分均包括一导接部,所述第六部分的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对接部沿第一方向对齐排列,所述第七部分的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沿第一方向对齐排列,所述导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对接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端子模组注塑成型,所述对接部露出所述基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多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和多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基座包括设有一第一屏蔽层的一第一本体和设有一第二屏蔽层的一第二本体,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夹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围设所述差分信号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围设在每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四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多个绝缘块,多个所述绝缘块对应多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且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一所述绝缘块对应与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镶埋成型,所述绝缘块夹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沿着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包覆在所述绝缘块的四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多根线缆,每一所述线缆包括两根信号线与至少一根接地线,两根所述信号线与同一对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导接,所述接地线与所述第二屏蔽层导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设有两个,所述基座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本体之间,所述第一本体在面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二本体在面向每一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二屏蔽层,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层中的至少一者导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端子模组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五部分与另一个所述端子模组的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五部分一体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子模组所有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五部分一体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层在对应所述对接部的一侧显露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五部分在对应所述对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屏蔽层导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第二屏蔽层焊接固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一第一绝缘基体及通过镀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基体上的所述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一绝缘基体至少在面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一第二绝缘基体及通过镀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基体上的所述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二绝缘基体至少在面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屏蔽层。
2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和与所述电连接器配合的一对接连接器;
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一塑胶主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塑胶主体的多个对接端子,每一所述对接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与一焊接部,每一所述对接部与其中一个所述对接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对接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六部分和所述第七部分一一对应接触,从而实现电性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较所述对接部靠近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较所述对接部靠近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所述第一部分向下偏移,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所述第三部分向上偏移,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对接部在第二方向上较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对接部远离所述第一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主体设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上下贯穿所述塑胶主体,每相邻两个所述收容槽之间被一隔栏隔开,多个所述对接端子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所述对接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定义与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接的所述对接端子为第一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对接的所述对接端子为第二端子,定义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所述隔栏为第一隔栏,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所述隔栏为第二隔栏,在所述第二隔栏上设置一缺口,所述缺口向上延伸至所述塑胶主体的上表面,且连通所述第二隔栏两侧的两个所述收容槽,所述缺口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隔栏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与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电性连接的两个所述对接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与一电路板的同一个垫片焊接。
CN202211106152.0A 2022-09-09 2022-09-09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ending CN1163157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6152.0A CN116315794A (zh) 2022-09-09 2022-09-09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6152.0A CN116315794A (zh) 2022-09-09 2022-09-09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5794A true CN116315794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85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6152.0A Pending CN116315794A (zh) 2022-09-09 2022-09-09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57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9553B2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CN109411957B (zh) 高速互连组件
CN107681371B (zh) 电连接器
CN107112696B (zh) 在配合区域中具有阻抗控制的非常高速、高密度电互连系统
US7147512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A2225151C (en)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pcb assembly
CN111430990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CN112234393A (zh) 电连接器、线缆组件、电气组件以及印刷电路板
KR20110022569A (ko) 전기 커넥터
CN110854572B (zh) 连接器
CN108963512B (zh) 连接件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112260010B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US11799246B2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CN111370943A (zh) 电连接器
CN213753308U (zh) 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CN109149276B (zh) 电连接器
CN216120839U (zh) 连接器组件
CN116315794A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4313631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1817088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9256634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114566819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9256643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
CN107681315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24292A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