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6968U - 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46968U CN216346968U CN202120710267.5U CN202120710267U CN216346968U CN 216346968 U CN216346968 U CN 216346968U CN 202120710267 U CN202120710267 U CN 202120710267U CN 216346968 U CN216346968 U CN 2163469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 intake vent
- outdoor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空气调节设备适于安装在浴室的吊顶的上侧,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机壳,机壳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位于机壳的底侧,且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位于机壳的异侧;第一风道组件,第一风道组件设于机壳内,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机部件,第一风机部件用于驱动空气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风道组件内并从第一出风口排向室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有利于室内空气循环,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的效率,降低了空气调节设备的能耗,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气调节设备出风口设置不合理,导致自出风口吹出的风存在风量损失,导致空气调节设备效率较低、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设备,所述空气调节设备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所述空气调节设备适于安装在吊顶的上侧,且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底侧,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异侧;第一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机部件,所述第一风机部件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内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向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机壳底侧,便于第一出风口与室内出风口相连,以保证出风量,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异侧设置,可以提升室内空气循环效果,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有利于室内空气循环,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的效率,降低了空气调节设备的能耗,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吊顶上形成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适于至少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适于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正对设置且与所述室内出风口直接连通。
进一步地,墙壁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适于可切换地与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上游,所述第一切换阀用于切换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限定出第一通道以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室外进风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上形成有第一贯通口,所述第一切换阀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贯通口处且可切换地打开所述第一贯通口和所述第一通道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水平面上,所述机壳的正投影适于位于所述室内进风口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还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换热器部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机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所述第二风机部件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内并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向室外,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均工作时,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中的一个为蒸发器且另一个为冷凝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两根电机轴,两根所述电机轴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部件和所述第二风机部件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两根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风机部件和所述第二风机部件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顶上形成有室内进风口,墙壁上还形成有室外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适于可切换地与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二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上游,所述第二切换阀用于切换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内限定出第二通道以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室外进风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上形成有第二贯通口,所述第二切换阀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贯通口处且可切换打开所述第二贯通口和所述第二通道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另一个布置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气调节设备100、吊顶200、室内进风口201、室内出风口202、墙壁300、室外出风口301、室外出风管302、
机壳1、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第二出风口14、
第一风道组件2、第一风机部件21、第一换热器部件22、
第二风道组件3、第二风机部件31、第二换热器部件32、
电机组件4、电机41、电机轴42、
第一连接管51、第一贯通口51a、第一切换阀52、
第二连接管61、第二贯通口61a、第二切换阀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100。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为浴室空调或浴霸等用于调节空气的设备;当然,空气调节设备100还可以应用于室内需要调节空气的其他场景,而不限于浴室,例如厨房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100适于安装在浴室吊顶200上侧,例如整个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均位于吊顶上侧,可以避免空气调节设备100占用过多的用户活动空间。空气调节设备100包括机壳1和第一风道组件2。
机壳1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1流入机壳1内,机壳1内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2排出机壳1外。第一出风口12位于机壳1的底侧,例如,第一出风口12可以开设在/位于机壳1的底壁(其中,机壳1的底壁为与吊顶200相对的侧壁)上,或者,第一出风口12可以自机壳1的底壁朝远离机壳1的顶壁的方向上凸出于底壁,顶壁与底壁相对设置。第一出风口12处的气流可以向下吹出,由于空气调节设备100安装在吊顶200上侧,则第一出风口12处的气流可以通过吊顶200吹向室内。
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位于机壳1的异侧,换句话说,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位于机壳1的不同侧的侧壁上或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位于机壳1的不同侧壁的同侧上,例如第一进风口11可以位于机壳1的顶侧、前侧、左侧、右侧或后侧等,当机壳1的左侧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时,第一进风口11可以位于机壳1的左侧壁的底部,此时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位于机壳1的不同侧壁的底部。由此,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采用异侧设置,避免了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采用同侧设置时,第一出风口12排出的空气又立即被第一进风口11吸入,不利于空气循环,从而可以提升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效率,降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能耗。
第一风道组件2设于机壳1内,第一风道组件2包括第一风机部件21,第一风机部件21用于驱动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内并从第一出风口12排向室内。具体而言,第一风机部件21驱动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最终由第一出风口12排出。由于第一出风口12设置于机壳1的底侧,便于第一出风口12适于与吊顶200上的室内出风口202直接相连,结构简单,减少布置空间,适于与空间小的浴室,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同时避免了第一出风口12通过连接管与室内出风口202相连时,造成风量损失,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效率,降低空气调节设备100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100,通过第一出风口12设置在机壳1底侧,便于第一出风口12与室内出风口202相连,以保证出风量,第一进风口11与第一出风口12异侧设置,可以提升室内空气循环效果,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效率,降低了空气调节设备100的能耗,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吊顶200上形成有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内出风口202,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室内进风口201从吊顶200外进入到吊顶200内,经过空气调节设备100调节的空气可以通过室内出风口202排至室内。
第一进风口11适于至少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则第一进风口11可以只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此时第一进风口11仅具有一种连通方式;或者第一进风口11不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还可以与室外进风口连通,此时第一进风口11可以具有一种连通方式、或两种连通方式、或三种连通方式,当第一进风口11具有一种连通方式时,第一进风口11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当第一进风口11具有两种连通方式时,在第一连通方式下,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在第二连通方式下,第一进风口11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且第一进风口11可以在上述两种连通方式之间切换,当第一进风口11具有三种连通方式时,第一进风口11可以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第一出风口12适于与室内出风口202正对设置,且第一出风口12适于和室内出风口202直接连通,则第一出风口12与室内出风口202之间无需设置连接管,经空气调节设备100调节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12和室内出风口202排至室内。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吊顶200内”是指吊顶200与天花板之间的空间,“吊顶200外”是指吊顶200与浴室地面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吊顶200安装在墙壁300和/或天花板上,墙壁300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第一进风口11适于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具体而言,第一进风口11可以切换至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一进风口11也可以切换至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第一进风口11也可以切换至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连通。
其中,当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时,室内空气依次通过室内进风口201和第一进风口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经过空气调节设备100调节过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12和室内出风口202排至室内;当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时,室外空气依次通过室外进风口和第一进风口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然后依次经过第一出风口12和室内出风口202排至室内,此时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具有新风功能;当第一进风口11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连通时,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通过第一出风口12进入到第一风道组件2,经过空气调节设备100调节过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一出风口12和室内出风口202排至室内。由此,第一进风口11可以具有三种连通方式,且第一进风口11可以在上述三种连通方式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空气调节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切换阀52,第一切换阀52设在第一进风口11的上游,第一切换阀52用于切换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进风口11连通,则通过第一切换阀52,可以使得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或者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或者第一进风口11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
其中,当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时,室外空气进入到第二风道组件3并排向室内;当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时,室内空气进入到第二风道组件3并排向室内;当第一进风口11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时,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入到第二风道组件3并排向室内。由此,通过第一切换阀52就可以实现第一进风口11多种连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切换,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可选地,第一切换阀52为一个;当然,第一切换阀52还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一切换阀52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切换阀52用于导通或隔断室内进风口201和第一进风口11,另一个第一切换阀52用于导通或隔断室外进风口和第一进风口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空气调节设备10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51,第一连接管51内限定出第一通道以连通第一进风口11与室外进风口,第一连接管51的管壁上形成有第一贯通口51a,第一贯通口51a可以贯穿第一连接管51的管壁,第一切换阀5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贯通口51a处,且第一切换阀52可切换地打开第一贯通口51a和第一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具体而言,当第一切换阀52关闭第一通道时,第一切换阀52打开第一贯通口51a,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当第一切换阀52打开第一贯通口51a且第一切换阀52打开第一通道时,第一进风口11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当第一切换阀52关闭第一贯通口51a时,第一切换阀52打开第一通道,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由此,第一切换阀52切换简单、便于实现。
可选地,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第一切换阀52的转轴位于第一贯通口51a的远离第一进风口11的一端。由此,第一切换阀52可以自关闭第一贯通口51a的位置朝向远离第一进风口11的方向打开第一贯通口51a,便于避免第一切换阀52遮挡第一进风口11处的气流导致第一进风口11处风阻较大,尤其是第一进风口11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时,本申请中第一切换阀52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小第一进风口11处的风阻。
当然,第一切换阀52的转轴还可以位于第一贯通口51a的靠近第一进风口11的一端,同样可以避免第一切换阀52遮挡第一进风口11处的气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在水平面上,机壳1的正投影适于位于室内进风口201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外侧,则在水平面上,机壳1的正投影适于与室内进风口201的正投影间隔设置,便于增大室内出风口和室内进风口201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进一步避免“短循环”,提升室内空气循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1上还形成有第二进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则空气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13进入机壳1内,机壳1内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4排出机壳1。第一风道组件2还包括第一换热器部件22,空气调节设备100还包括第二风道组件3,第二风道组件3设于机壳1内,第二风道组件3包括第二风机部件3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第二风机部件32用于驱动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并从第二出风口14排向室外。由此,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用于制冷/制热。
在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均工作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中的一个为蒸发器且另一个为冷凝器。例如,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之间通过四通转向阀相连通,通过切换四通转向阀相连通可以使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可以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切换。例如,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制热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为蒸发器;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制冷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为冷凝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空气调节设备100还包括电机组件4,电机组件4包括电机41和两根电机轴42,两根电机轴42分别与第一风机部件21和第二风机部件31连接,即其中一根电机轴42与第一风机部件21连接,另一根电机轴42与第二风机部件31连接,电机41用于驱动两根电机轴转动以分别带动第一风机部件21和第二风机部件31转动,此时第一风机部件21和第二风机部件31可以共用同一个电机41,有利于节省空气调节设备100内的布置空间,使空气调节设备100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安装,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同时使空气调节设备100能耗较低,使用成本较低。
可选地,电机41可以构造成同时驱动第一风机部件21和第二风机部件31转动。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电机41还可以构造成不仅可以同时驱动第一风机部件21和第二风机部件31转动,还可以仅驱动第一风机部件21和第二风机部件31中的其中一个转动,例如可以通过设置离合器来控制电机41与第一风机部件21、第二风机部件31之间的动力传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吊顶200上形成有室内进风口201,墙壁300上还形成有室外进风口,第二进风口13适于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则第二进风口13可以切换至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二进风口13也可以切换至与室外进风口连通,第二进风口13还可以切换至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由此,可以通过切换第二进风口13的连通方式,实现第二风机部件31多种送风方式的切换,使得第二风机部件32可切换地驱动室内空气和/或室外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包括以下方案,第二进风口13适于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二风机部件32可以驱动室内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第二进风口13适于与室外进风口连通,第二风机部件32也可以驱动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第二进风口13适于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同时连通,第二风机部件32可以同时驱动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
例如,当第二风机部件32驱动室内空气通过第二风道组件3排向室外时,可以使得空气调节设备100具有排气功能;当第二风机部件32驱动室外空气通过第二风道组件3排向室外时,便于保证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制冷/制热性能;当第二风机部件32同时驱动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通过第二风道组件3排向室外时,同样可以实现空气调节设备100的排气功能,如果此时空气调节设备100用于制冷/或制热,也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进风口11适于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且第二进风口13适于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则第一风机部件21可切换地驱动室内空气和/或室外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内并从第一出风口12排向室内,且第二风机部件32可切换地驱动室内空气和/或室外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并从第二出风口14排向室外。由此,丰富了空气调节设备100的工作模式。
例如,第一进风口11可以通过第一切换阀52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第二进风口13可以通过第二切换阀62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当第一切换阀52切换至使得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二切换阀62切换至使得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时,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实现制冷、制热功能;当第二切换阀62切换至使得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内进风口连通时,第一切换阀52可以处于任意位置,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实现排风功能;当第二切换阀62切换至使得第二进风口13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时,第一切换阀51可以处于任意位置,空气调节设备100也可以实现排风功能,如果此时空气调节设备100制冷或制热运行,则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实现排风;当第一切换阀52切换至使得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或使得第一进风口11同时与室外进风口和室内进风口连通时,第二切换阀62可以处于任意位置,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实现新风功能,如果此时空气调节设备100制冷或制热运行,则空气调节设备100可以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可选地,在图5的示例中,空气调节设备10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51和第二连接管61,第一连接管51内限定出第一通道以连通第一进风口11与室外进风口,第一连接管51的管壁上形成有第一贯通口51a,第一贯通口51a可以贯穿第一连接管51的管壁,第一切换阀5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贯通口51a处,且第一切换阀52可切换地打开第一贯通口51a和第一通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管61内限定出第二通道以连通第二进风口13与室外进风口,第二连接管61的管壁上形成有第二贯通口61a,第二切换阀62可转动地设在第二贯通口61a处,且第二切换阀62可切换地打开第二贯通口61a和第二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连接管51和第二连接管61可以共用一段共用管,共用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51和第二连接管61均连通,共用管的另一端与室外进风口连通。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进风口11还可以始终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二进风口13适于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此时第一风机部件21用于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内并从第一出风口12排向室内,第二风机部件32可切换地驱动室内空气和/或室外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内并从第二出风口14排向室外;又例如,第一进风口11具有两种连通方式:一种是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另一种是第一进风口11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同时连通,第二进风口13适于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当第二进风口13适于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时,空气调节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切换阀62,第二切换阀62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3的上游,第二切换阀62用于切换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进风口13连通,则通过第二切换阀62,可以使得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或者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或者第二进风口13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
其中,当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时,室外空气进入到第二风道组件3并排向室外;当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时,室内空气进入到第二风道组件3并排向室外;当第二进风口13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时,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入到第二风道组件3并排向室外。由此,通过第二切换阀62就可以实现第二进风口13多种连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切换,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可选地,第二切换阀62为一个;当然,第二切换阀62还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二切换阀62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切换阀62用于导通或隔断室内进风口201和第二进风口13,另一个第二切换阀62用于导通或隔断室外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13。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空气调节设备100还包括第二连接管61,第二连接管61连通第二进风口13与室外进风口,第二连接管61的管壁上形成有第二贯通口61a,第二贯通口61a可以贯穿连接管61的管壁,第二切换阀62可转动地设在第二贯通口61a处,且第二切换阀62可切换地打开第二贯通口61a和第二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具体而言,当第二切换阀62关闭第二通道时,第二切换阀62打开第二贯通口61a,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当第二切换阀62打开第二贯通口61a且第二切换阀62打开第二通道时,第二进风口13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当第二切换阀62关闭第二贯通口61a时,第二切换阀62打开第二通道,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第二切换阀62的转轴位于第二贯通口61a的远离第二进风口13的一端。由此,第二切换阀62可以自关闭第二贯通口61a的位置朝向远离第二进风口13的方向打开第二贯通口61a,便于避免第二切换阀62遮挡第二进风口13处的气流导致第二进风口13处风阻较大,尤其可以减小第二进风口13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时的进风风阻。
当然,第二切换阀62的转轴还可以位于第二贯通口61a的靠近第二进风口13的一端,同样可以避免第二切换阀62遮挡第二进风口13处的气流。
下面参考图1-图5,以三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空气调节设备100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空气调节设备100内设有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第一风道组件2包括第一风机部件21和第一换热器部件22,第二风道组件3包括第二风机部件31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
第一风机部件21可以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流经第一换热器部件22之后从第一出风口12排至室内;第二风机部件31可以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流经第二换热器部件32之后从第二出风口14排至室外。
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调节设备100安装在浴室的吊顶200上,吊顶200上设有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内出风口202,浴室的墙壁300上设有室外出风口301。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3均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一出风口12与室内出风口202正对设置,第二出风口14通过室外出风管302与室外出风口301连通。
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为蒸发器。第二风机部件3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室内空气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发生热量交换后流至室外,第一风机部件2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室内空气与第一换热器部件22发生热量交换后排至室内,完成制热,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为冷凝器。第二风机部件3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室内空气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发生热量交换后流至室外,第一风机部件2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室内空气与第一换热器部件22发生热量交换后排至室内,完成制冷,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在排风模式时,第二风机部件3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再经由室外出风管302和室外出风口301排出室外,实现排风的效果。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风机部件21可以切换驱动室内空气和/或室外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流经第一换热器部件22之后从第一出风口12排至室内;第二风机部件31可以驱动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流经第二换热器部件32之后从第二出风口14排至室外。
如图4所示,第一进风口11的上游侧设有第一切换阀52,第一进风口11通过第一切换阀52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为蒸发器,第一切换阀52切换至使得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二风机部件31驱动空气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并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发生热量交换后流至室外,第一风机部件2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并与第一换热器部件22发生热量交换后排至室内,完成制热,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为冷凝器,第一切换阀52切换至使得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二风机部件31驱动空气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并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发生热量交换后流至室外,第一风机部件2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室内空气与第一换热器部件22发生热量交换后排至室内,完成制冷,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在新风模式时,第一切换阀52切换至使得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第一风机部件21驱动室外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并排至室内,此时如果第一换热器部件31和第二换热部件32工作,则在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制冷/制热运行的同时,可以实现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当然,第一切换阀52还可以切换至使得第一进风口11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同样可以实现新风功能,此时如果第一换热器部件31和第二换热部件32工作,则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制冷/制热运行的同时,可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风机部件21可切换地驱动室内空气/或室外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流经第一换热器部件22之后从第一出风口12排至室内;第二风机部件31可切换地驱动室内空气和/或室外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3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流经第二换热器部件32之后从第二出风口14排至室外。
如图5所示,第一进风口11通过第一切换阀52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第二进风口13通过第二切换阀62可切换地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为蒸发器,第一切换阀52切换至使得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二切换阀62切换至使得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第二风机部件31驱动室外空气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室外空气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发生热量交换后流至室外,第一风机部件2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室内空气与第一换热器部件22发生热量交换后排至室内,完成制热,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为冷凝器,第一切换阀52切换至使得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二切换阀62切换至使得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第二风机部件31驱动室外空气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室外空气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发生热量交换后流至室外,第一风机部件2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室内空气与第一换热器部件22发生热量交换后排至室内,完成制冷,以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在排风模式时,第二切换阀62切换至使得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第二风机部件3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再经由室外出风管302和室外出风口301排出室外,实现排风的效果。
当然,第二切换阀62还可以切换至使得第二进风口13同时与室内进风口201和室外进风口连通,以实现排风;此时如果第一换热器部件31和第二换热部件32均工作,则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制冷/制热运行的同时,可以将室内空气排向室外。
此外,第一切换阀52还可以切换至使得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则第一风机部件21可以驱动室外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再经由室内出风口排至室内,实现新风功能;此时如果第一换热器部件31和第二换热部件32工作,则在空气调节设备100在制冷/制热运行的同时,可以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当空气调节设备100在换风模式时,第一切换阀52切换至使得第一进风口11仅与室外进风口连通,第二切换阀62切换至使得第二进风口13仅与室内进风口201连通,此时第二风机部件31驱动室内空气进入第二风道组件3,再经由室外出风管302和室外出风口301排出室外,第一风机部件21驱动室外空气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再经由室内出风口排至室内,从而实现换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适于安装在吊顶的上侧,且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底侧,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异侧;
第一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机部件,所述第一风机部件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内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向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上形成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适于至少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适于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正对设置且与所述室内出风口直接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墙壁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适于可切换地与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上游,所述第一切换阀用于切换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限定出第一通道以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室外进风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管壁上形成有第一贯通口,所述第一切换阀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贯通口处且可切换地打开所述第一贯通口和所述第一通道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水平面上,所述机壳的正投影适于位于所述室内进风口的正投影的外轮廓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还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换热器部件,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
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机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所述第二风机部件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内并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向室外,
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均工作时,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中的一个为蒸发器且另一个为冷凝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两根电机轴,两根所述电机轴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部件和所述第二风机部件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两根所述电机轴转动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风机部件和所述第二风机部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上形成有室内进风口,墙壁上还形成有室外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适于可切换地与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二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上游,所述第二切换阀用于切换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内限定出第二通道以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室外进风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壁上形成有第二贯通口,所述第二切换阀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贯通口处且可切换地打开所述第二贯通口和所述第二通道中的至少一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10267.5U CN216346968U (zh) | 2021-04-07 | 2021-04-07 | 空气调节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10267.5U CN216346968U (zh) | 2021-04-07 | 2021-04-07 | 空气调节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46968U true CN216346968U (zh) | 2022-04-19 |
Family
ID=81128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10267.5U Active CN216346968U (zh) | 2021-04-07 | 2021-04-07 | 空气调节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46968U (zh) |
-
2021
- 2021-04-07 CN CN202120710267.5U patent/CN2163469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638189U (zh) |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送风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5295146U (zh) | 一种全热交换器 | |
CN112628897A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808860U (zh) | 立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10921587U (zh) | 一种空调柜机 | |
CN210511918U (zh) | 空调柜机 | |
CN210511919U (zh) | 空调柜机 | |
CN216346968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5260433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7685362U (zh) | 空调器 | |
CN217357164U (zh) | 空调机组 | |
CN217357260U (zh) |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 |
CN215570832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112303722A (zh) | 空调柜机及控制方法 | |
CN21624459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446646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5260434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4791852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114110767A (zh) | 空调 | |
CN21787614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260435U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CN214198997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893648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21763661U (zh) |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 |
CN110296482B (zh) |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送风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室外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