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0295U - 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0295U
CN216330295U CN202122514435.6U CN202122514435U CN216330295U CN 216330295 U CN216330295 U CN 216330295U CN 202122514435 U CN202122514435 U CN 202122514435U CN 216330295 U CN216330295 U CN 216330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graphite electrode
bidirectional screw
fixed box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144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冰
李小涛
郭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ji Holding Group Graphit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ji Holding Group Graphit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ji Holding Group Graphit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ji Holding Group Graphit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144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02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0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02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之上的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内侧的固定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下方的放置盘;所述固定箱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电机;所述放置盘前端的右侧安装有双向丝杆;还包括:所述固定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衔接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成型块;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伸入到放置盘的内部,所述双向丝杆两端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夹持块。该石墨电极成型装置,设置有扇形齿轮,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将会带动连接杆进行旋转,同时扇形齿轮将会带动衔接块通过导向杆进行移动,并且衔接块将会带动成型块在升降槽的内部进行来回移动,进而更加稳定的对石墨电极进行成型。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电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对石墨电极进行组装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电极成型装置,市场上的石墨电极成型装置的种类有很多,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公开号为CN207967166U公开了电极成型装置,该装置通过在容纳槽内设置弹性部件,压杆在挤压电极材料的同时弹性部件驱动隔板从与压杆的运动方向相对的一侧挤压电极材料,使得电极材料各个部位的压力均匀,进而使挤压成型后的电极各个部位的压实密度均匀,有效地保证了电池放电容量的一致性,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石墨电极进行成型,并且其不方便对电极进行稳定的放置。
因此我们便提出了石墨电极成型装置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之上的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内侧的固定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下方的放置盘;
所述固定箱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电机;
所述放置盘前端的右侧安装有双向丝杆;
还包括:
所述固定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的外侧通过传动组件与转杆相连接,所述转杆伸入到固定箱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扇形齿轮,且所述扇形齿轮设置在升降槽的内部,同时所述扇形齿轮的外侧设置在衔接块的内侧,所述衔接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成型块;
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伸入到放置盘的内部,所述双向丝杆两端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夹持块。
优选的,所述衔接块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导向杆,且所述导向杆穿设在升降槽内壁上的套筒内,并且所述衔接块通过导向杆与升降槽之间构成升降结构,进而方便衔接块通过导向杆进行稳定的滑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槽开设在固定箱内部的左右两端,所述扇形齿轮与衔接块的内侧之间为啮合连接,进而方便扇形齿轮带动衔接块进行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衔接块的底端与成型块之间为一体化设置,且所述成型块通过衔接块与升降槽之间构成来回升降结构,进而使得成型块更好地对石墨电极进行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侧固定有齿条,且所述齿条的左侧啮合连接有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的内侧嵌套有弹性转轴,所述弹性转轴的底端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夹持块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夹持块的左侧设置在弹性固定杆的外侧,通过以上设置,进而方便对石墨电极进行夹持限位。
优选的,所述弹性转轴通过连接齿轮与放置盘之间构成弹性转动结构,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内侧与双向丝杆的外侧之间为螺纹连接,进而方便连接齿轮带动弹性转轴进行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石墨电极成型装置;
(1)设置有扇形齿轮,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将会带动连接杆进行旋转,进而使得连接杆将会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转杆进行旋转,由于转杆伸入到固定箱内部的一端将会带动扇形齿轮进行旋转,同时扇形齿轮将会带动衔接块通过导向杆进行移动,并且衔接块将会带动成型块在升降槽的内部进行来回移动,进而更加稳定的对石墨电极进行成型;
(2)设置有双向螺纹杆,通过旋转双向螺纹杆,进而使得双向螺纹杆将会带动第一夹持块进行进行移动,同时第一夹持块的一侧固定有齿条,进而使得齿条将会带动连接齿轮进行旋转,连接齿轮将会带动弹性转轴进行旋转,通过以上设置,进而使得拉绳将会带动第二夹持块通过弹性固定杆进行移动,进而方便该装置稳定的放置石墨电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电机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放置盘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齿轮和弹性转轴连接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柱;2、固定箱;3、固定电机;4、连接杆;5、传动组件;6、转杆;7、扇形齿轮;8、升降槽;9、衔接块;901、导向杆;10、成型块;11、放置盘;12、双向丝杆;13、第一夹持块;14、齿条;15、连接齿轮;16、弹性转轴;17、拉绳;18、第二夹持块;19、弹性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包括:支撑柱1、固定箱2、固定电机3、连接杆4、传动组件5、转杆6、扇形齿轮7、升降槽8、衔接块9、导向杆901、成型块10、放置盘11、双向丝杆12、第一夹持块13、齿条14、连接齿轮15、弹性转轴16、拉绳17、第二夹持块18和弹性固定杆19;
包括设置在地面之上的支撑柱1、设置在支撑柱1内侧的固定箱2,以及设置在固定箱2下方的放置盘11;
固定箱2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电机3;
放置盘11前端的右侧安装有双向丝杆12;
还包括:
固定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杆4,且连接杆4的外侧通过传动组件5与转杆6相连接,转杆6伸入到固定箱2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扇形齿轮7,且扇形齿轮7设置在升降槽8的内部,同时扇形齿轮7的外侧设置在衔接块9的内侧,衔接块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成型块10;
双向丝杆12的一端伸入到放置盘11的内部,双向丝杆12两端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夹持块13。
衔接块9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导向杆901,且导向杆901穿设在升降槽8内壁上的套筒内,并且衔接块9通过导向杆901与升降槽8之间构成升降结构。
结合附图1-3,通过启动固定电机3,进而使得固定电机3的输出端将会带动连接杆4进行旋转,同时连接杆4的外侧将会通过传动组件5带动转杆6进行旋转,由于转杆6伸入到固定箱2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扇形齿轮7,进而使得扇形齿轮7将会进行旋转,同时扇形齿轮7设置在衔接块9的内侧,进而使得扇形齿轮7将会带动衔接块9通过导向杆901进行来回移动,同时衔接块9将会带动成型块10在升降槽8的内部进行来回升降移动,通过以上设置,进而将会更加稳定的对石墨电极进行成型。
升降槽8开设在固定箱2内部的左右两端,扇形齿轮7与衔接块9的内侧之间为啮合连接。
衔接块9的底端与成型块10之间为一体化设置,且成型块10通过衔接块9与升降槽8之间构成来回升降结构。
第一夹持块13的一侧固定有齿条14,且齿条14的左侧啮合连接有连接齿轮15,连接齿轮15的内侧嵌套有弹性转轴16,弹性转轴16的底端缠绕有拉绳17,拉绳17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夹持块18的一侧,且第二夹持块18的左侧设置在弹性固定杆19的外侧。
结合附图1、附图4和附图5,首先,通过将石墨电极的组件放置在放置盘11的内部,随后再转动双向丝杆12,进而将会使得双向丝杆12将会带动第一夹持块13在放置盘11的内部进行移动,同时第一夹持块13将会带动齿条14进行移动,当齿条14移动的过程中,将会使得齿条14带动连接齿轮15进行旋转,并且连接齿轮15在旋转的过程中将会带动弹性转轴16进行转动,由于弹性转轴16的底部缠绕有拉绳17,拉绳17的另一端将会带动第二夹持块18通过弹性固定杆19进行移动,通过以上设置,进而使得第二夹持块18与第一夹持块13将会对石墨电极进行稳定的夹持。
弹性转轴16通过连接齿轮15与放置盘11之间构成弹性转动结构,第一夹持块13的内侧与双向丝杆12的外侧之间为螺纹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将石墨电极的组件放置在放置盘11的内部,随后再转动双向丝杆12,进而将会使得双向丝杆12将会带动第一夹持块13在放置盘11的内部进行移动,当齿条14移动的过程中,拉绳17的另一端将会带动第二夹持块18通过弹性固定杆19进行移动,通过以上设置,进而使得第二夹持块18与第一夹持块13将会对石墨电极进行稳定的夹持,通过启动固定电机3,进而使得固定电机3的输出端将会带动连接杆4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扇形齿轮7将会进行旋转,同时扇形齿轮7设置在衔接块9的内侧,进而使得扇形齿轮7将会带动衔接块9通过导向杆901进行来回移动,同时衔接块9将会带动成型块10在升降槽8的内部进行来回升降移动,进而将会更加稳定的对石墨电极进行成型。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之上的支撑柱(1)、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内侧的固定箱(2),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箱(2)下方的放置盘(11);
所述固定箱(2)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电机(3);
所述放置盘(11)前端的右侧安装有双向丝杆(1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固定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杆(4),且所述连接杆(4)的外侧通过传动组件(5)与转杆(6)相连接,所述转杆(6)伸入到固定箱(2)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扇形齿轮(7),且所述扇形齿轮(7)设置在升降槽(8)的内部,同时所述扇形齿轮(7)的外侧设置在衔接块(9)的内侧,所述衔接块(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成型块(10);
所述双向丝杆(12)的一端伸入到放置盘(11)的内部,所述双向丝杆(12)两端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夹持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块(9)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导向杆(901),且所述导向杆(901)穿设在升降槽(8)内壁上的套筒内,并且所述衔接块(9)通过导向杆(901)与升降槽(8)之间构成升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槽(8)开设在固定箱(2)内部的左右两端,所述扇形齿轮(7)与衔接块(9)的内侧之间为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块(9)的底端与成型块(10)之间为一体化设置,且所述成型块(10)通过衔接块(9)与升降槽(8)之间构成来回升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块(13)的一侧固定有齿条(14),且所述齿条(14)的左侧啮合连接有连接齿轮(15),所述连接齿轮(15)的内侧嵌套有弹性转轴(16),所述弹性转轴(16)的底端缠绕有拉绳(17),所述拉绳(17)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夹持块(18)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夹持块(18)的左侧设置在弹性固定杆(19)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转轴(16)通过连接齿轮(15)与放置盘(11)之间构成弹性转动结构,所述第一夹持块(13)的内侧与双向丝杆(12)的外侧之间为螺纹连接。
CN202122514435.6U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 Active CN216330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14435.6U CN216330295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14435.6U CN216330295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0295U true CN216330295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8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14435.6U Active CN216330295U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02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30295U (zh) 一种石墨电极成型装置
CN116968225B (zh) 橡胶管脱芯夹头
CN209063374U (zh) 一种塑料挤压成型设备
CN219314799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污泥脱水装置
CN211969955U (zh) 一种精梳机落棉处理装置
CN213033285U (zh) 一种铝合金挤压成型装置
CN210480428U (zh) 一种可拆装的顺序线缆排线装置
CN210190510U (zh) 一种电缆塑胶粒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
CN220857473U (zh) 电器线束端头剥皮装置
CN219917774U (zh) 一种柔性光伏组件的线缆连接结构
CN213171436U (zh) 一种uv固化导电水凝胶生产用灌装机构
CN216312287U (zh) 插头线缆自动扎线机构
CN215592591U (zh) 一种用于艺术漆料的包装装置
CN217508245U (zh) 模压一次成型玻璃钢弱电通讯井
CN217466499U (zh) 线缆拉力检测装置
CN219169320U (zh) 一种大型波纹管涨型机
CN216252105U (zh) 一种电力电气用线路除冰装置
CN210492440U (zh) 一种茶饼压缩成型装置
CN215320824U (zh) 一种用于膏药压平加工装置
CN219505296U (zh) 一种具有自动定量上料功能的橡胶成型机
CN221187580U (zh) 一种碳基高分子中空板生产用物料填充装置
CN219567098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放线装置
CN219217103U (zh) 一种用于通信线路改造的运输线架
CN216000648U (zh) 一种雨鞋制作用鞋底成型装置
CN213767072U (zh) 一种伸缩塑料管的制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