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26808U - 一种双加工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加工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26808U
CN216326808U CN202122579183.5U CN202122579183U CN216326808U CN 216326808 U CN216326808 U CN 216326808U CN 202122579183 U CN202122579183 U CN 202122579183U CN 216326808 U CN216326808 U CN 216326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tool magazine
hood
cover
move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791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维勇
赵小雨
苏朝星
刘裕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rad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ra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ra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ra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791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26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26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26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加工头装置,包括:基架;第一运动装置,其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运动端,第一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第一运动端上设有第一加工头;第二运动装置,其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运动端,第二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第二运动端上设有第二加工头,第一加工头设于第二加工头的上侧;刀库组件,其用于对第一加工头和第二加工头进行换刀。加工时长条状工件竖向放置,第一加工头和第二加工头可同时对工件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加工,缩短了工件的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刀库组件可以存放不同的刀具供第一加工头和第二加工头自动更换,适应工件上的多种加工要求,也可提高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加工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机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加工头装置。
背景技术
长条状工件的长度较长,某些长条工件上需要加工的位置较多,可能需要进行铣削、钻孔等加工。但是目前的加工机床上多数只设置单个加工头,对于有较多加工位置的长条状工件来说,单个加工头需要加工的行程较长、位置较多,在同一时间只能加工一个位置,并且要在多个位置切换加工,导致加工效率较低。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有一种可以提高对长条工件的加工效率的加工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双加工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长条工件加工效率较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加工头装置,包括:
基架;
第一运动装置,其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运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基架相对固定,所述第一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运动端上设有第一加工头;
第二运动装置,其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运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基架相对固定,所述第二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运动端上设有第二加工头,所述第一加工头设于所述第二加工头的上侧;
刀库组件,其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刀库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加工头和所述第二加工头进行换刀。
基架上设置单独运动的第一运动装置和第二运动装置,加工时长条状工件竖向放置,第一加工头和第二加工头可分别对工件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加工,两个加工头同时对工件加工,缩短了工件的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刀库组件可以存放不同的刀具供第一加工头和第二加工头自动更换,适应工件上的多种加工要求,也可提高加工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运动装置包括第一上下运动装置、第一前后运动装置和第一左右运动装置,所述第一上下运动装置包括第一上下固定端和第一上下运动端,所述第一上下固定端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下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包括第一前后固定端和第一前后运动端,所述第一前后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一上下运动端上,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可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左右运动装置包括第一左右固定端和第一左右运动端,所述第一左右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上,所述第一左右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加工头设于所述第一左右运动端上;
所述第二运动装置包括第二上下运动装置、第二前后运动装置和第二左右运动装置,所述第二上下运动装置包括第二上下固定端和第二上下运动端,所述第二上下固定端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下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包括第二前后固定端和第二前后运动端,所述第二前后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二上下运动端上,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可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左右运动装置包括第二左右固定端和第二左右运动端,所述第二左右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上,所述第二左右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加工头设于所述第二左右运动端上。
第一运动装置包括第一上下运动装置、第一前后运动装置和第一左右运动装置,可带动第一加工头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第二运动装置包括第二上下运动装置、第二前后运动装置和第二左右运动装置,可带动第二加工头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基架包括竖向设置的左侧架和右侧架,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之间设有活动空间,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上侧和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一上下运动装置设于所述左侧架上,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上下运动装置的右侧,所述第二上下运动装置设于所述右侧架上,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二上下运动装置的左侧,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均设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的上侧,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的前侧和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的前侧均凸出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前侧,所述第一左右运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左右运动装置均设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前侧。
左侧架、右侧架以及连接件形成框体结构,框体结构的强度也较高,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第一上下运动装置和第二上下运动装置分别设置在左侧架和右侧架上,第一上下运动装置和第二上下运动装置的左右错开设置,安装结构较简单;第一前后运动装置和第二前后运动装置在活动空间内上下运动,合理利用基架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前导轨,所述第一上下运动端和所述第二上下运动端均与所述前导轨滑动连接。
第一上下运动端和所述第二上下运动端沿前导轨滑动,提高第一前后运动装置和第二前后运动装置运动的稳定性;前导轨较靠近加工区域,使第一前后运动装置和第二前后运动装置的支承点较靠近加工区域,可提高强度,减少第一加工头和第二加工头的晃动。
优选地,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前侧设有前风琴罩,所述前风琴罩覆盖所述活动空间的前侧,所述前风琴罩可沿上下方向伸缩,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和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均穿过所述前风琴罩,所述前风琴罩可随所述第一前后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前后固定端的上下运动而上下伸缩。
在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前侧设置前风琴罩,前风琴罩可以覆盖活动空间的前侧,前风琴罩随第一前后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前后固定端的上下运动而上下伸缩,可保持遮挡活动空间,阻挡加工时产生的飞屑和飞液进入到活动空间内的运动机构,避免影响运动机构的运动,提高工作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由多个方管或矩形管焊接而成。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采用方管或矩形管焊接而成,材料和加工成本较低,也较容易适应第一上下运动装置和第二上下运动装置的安装结构。
优选地,所述刀库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加工头和所述第二加工头的前侧,所述刀库组件包括刀库座,所述刀库座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所述刀库座上设有刀库驱动装置,所述刀库驱动装置包括刀库固定端和刀库运动端,所述刀库固定端与所述刀库座固定连接,所述刀库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刀库运动端上固定连接有刀库板,所述刀库板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刀夹,多个所述刀夹沿上下方向排列,所述刀夹的开口在左右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加工头和所述第二加工头所在的一侧。
刀库板上的多个刀夹可夹持多种不同类型的刀具,刀库驱动装置的刀库运动端带动刀库板和刀具左右移动;在需要换刀时,刀库板和刀具向第一加工头和第二加工头的一侧伸出,第一加工头和/或第二加工头移动至需要的刀具位置夹持刀具;刀夹的开口朝向第一加工头和第二加工头,在第一加工头和/或第二加工头夹持刀具后,刀具可以直接从开口取出,动作较少,方便取刀;换刀结束后加工时,刀库板和刀具缩回,不影响加工。
优选地,所述刀库座设有伸出口,所述刀库板可在所述伸出口的左侧和右侧之间运动,所述刀库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和活动罩,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固定端和第三运动端,所述第三固定端与所述刀库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罩连接于所述第三运动端上,所述第三运动端可带动所述活动罩遮挡或打开所述伸出口。
第二风琴罩可遮挡或打开伸出口;在换刀时,第三驱动装置的第三运动端带动活动罩打开伸出口,刀库板和刀具伸出伸出口进行换刀;在加工时,刀库板和刀具缩回伸出口,第三运动端带动活动罩关闭伸出口,活动罩阻挡飞屑飞溅到刀具上,以免影响夹持刀具。
优选地,所述活动罩包括上风琴罩和下风琴罩,所述上风琴罩和所述下风琴罩均可沿上下方向伸缩,所述上风琴罩和所述下风琴罩分别设于所述伸出口的上侧和下侧,所述上风琴罩的上侧与所述伸出口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下风琴罩的下侧与所述伸出口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上罩驱动装置和下罩驱动装置,所述上罩驱动装置包括上罩固定端和上罩运动端,所述下罩驱动装置包括下罩固定端和下罩运动端,所述上罩固定端和所述下罩固定端均与所述刀库座固定连接,所述上罩运动端和所述下罩运动端均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上罩运动端与所述上风琴罩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下罩运动端与所述下风琴罩的上侧固定连接。
活动罩分上风琴罩和下风琴罩,上风琴罩和下风琴罩分别遮挡伸出口的上部和下部,上罩驱定装置的上罩运动端带动上风琴罩上下伸缩,下罩驱定装置的下罩运动端带动下风琴罩上下伸缩,上风琴罩和下风琴罩收缩后的占用空间较少,减少设备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加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换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架、第一运动装置和第二运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架、第一运动装置和第二运动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前后运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库驱动装置、刀库板和刀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基架、11-左侧架、12-右侧架、13-连接件、14-活动空间、15- 前导轨、16-前风琴罩、2-第一运动装置、21-第一加工头、22-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1-第一上下固定端、222-第一上下运动端、223-第一升降座、23-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1-第一前后固定端、232-第一前后运动端、233-第一前后运动座、24-第一左右运动装置、3-第二运动装置、31-第二加工头、32-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1-第二上下固定端、322-第二上下运动端、33-第二前后运动装置、 34-第二左右运动装置、4-刀库组件、41-刀库座、42-刀库驱动装置、421-刀库固定端、422-刀库运动端、43-刀库板、44-刀夹、45-伸出口、46-活动罩、461- 上风琴罩、462-下风琴罩、471-上罩驱动装置、4711-上罩固定端、4712-上罩运动端、472-下罩驱动装置、5-刀具。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双加工头装置,包括基架1,基架1上设有第一运动装置2、第二运动装置3和刀库组件4。
第一运动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运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基架1相对固定,所述第一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运动端上设有第一加工头21,第一加工头21可夹持刀具5对工件加工。第二运动装置3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运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基架1相对固定,所述第二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运动端上设有第二加工头31,第一加工头21可夹持刀具5对工件加工。
所述第一加工头21设于所述第二加工头31的上侧。基架1上设置单独运动的第一运动装置2和第二运动装置3,加工时长条状工件竖向放置,第一加工头21和第二加工头31可分别对工件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加工,两个加工头同时对工件加工,缩短了工件的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刀库组件4设于所述基架1上,所述刀库组件4用于对所述第一加工头 21和所述第二加工头31进行换刀。刀库组件4可以存放不同的刀具5供第一加工头21和第二加工头31自动更换,适应工件上的多种加工要求,也可提高加工效率。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动装置2包括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和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所述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包括第一上下固定端221和第一上下运动端222,所述第一上下固定端221与所述基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下运动端222可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包括第一前后固定端231和第一前后运动端232,所述第一前后固定端231设于所述第一上下运动端222上,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232可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包括第一左右固定端和第一左右运动端,所述第一左右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232上,所述第一左右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加工头21设于所述第一左右运动端上。第一运动端包括第一上下运动端、第一前后运动端和第一左右运动端。
第一运动装置2包括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和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的第一上下运动端222带动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和第一加工头21上下运动,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的第一前后运动端232带动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和第一加工头21 前后运动,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的第一左右运动端带动第一加工头21左右运动,实现带动第一加工头21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运动装置3包括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和第二左右运动装置34,所述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包括第二上下固定端321和第二上下运动端322,所述第二上下固定端321与所述基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下运动端322可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包括第二前后固定端和第二前后运动端,所述第二前后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二上下运动端322上,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可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左右运动装置 34包括第二左右固定端和第二左右运动端,所述第二左右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上,所述第二左右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加工头 31设于所述第二左右运动端上。第二运动端包括第二上下运动端、第二前后运动端和第二左右运动端。
第二运动装置3包括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和第二左右运动装置34,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的第二上下运动端322带动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第二左右运动装置34和第二加工头31上下运动,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的第二前后运动端带动第二左右运动装置34和第二加工头31前后运动,第二左右运动装置34的第二左右运动端带动第二加工头31左右运动,实现带动第二加工头31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基架1包括竖向设置的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所述左侧架11和所述右侧架12之间设有活动空间14,所述左侧架11和所述右侧架12的上侧和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3,所述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设于所述左侧架11上,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设于所述第一上下运动装置 22的右侧,所述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设于所述右侧架12上,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的左侧,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 和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均设于所述活动空间14内,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设于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的上侧,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232的前侧和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的前侧均凸出于所述左侧架11和所述右侧架12 的前侧,所述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和所述第二左右运动装置34均设于所述左侧架11和所述右侧架12的前侧。
左侧架11、右侧架12以及连接件13形成框体结构,框体结构的强度也较高,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和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分别设置在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上,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和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的左右错开设置,安装结构较简单;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和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在活动空间14内上下运动,合理利用基架1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架11和所述右侧架12由多个方管或矩形管焊接而成。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可用方钢或矩形钢焊接而成,再用方钢或矩形钢作为连接件13把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焊接在一起,形成结构稳定的框架;材料和加工成本较低,也较容易适应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和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的安装结构。
具体地,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和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可采用丝杆直线运动模组,两个丝杆分别安装在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内,丝杆转动带动螺母上下运动。第一上下固定端221包括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的丝杆,第一上下运动端222包括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的螺母,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的结构与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的结构相似。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的螺母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升降座223,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设在第一升降座223上。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可采用丝杆直线运动模组,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的丝杆安装在第一升降座223上,丝杆转动带动螺母前后运动,第一前后固定端231 包括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的丝杆,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的螺母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前后运动座233,第一前后运动端232包括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的螺母和第一前后运动座233,第一前后运动座233的前侧穿出左侧架11和右侧架12的前侧。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的结构与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的结构相似。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可采用丝杆直线运动模组,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 的丝杆安装在第一前后运动座233上,丝杆转动带动螺母左右运动,第一左右固定端包括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的丝杆,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的螺母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左右运动座,第一左右运动端包括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的螺母和第一左右运动座,第一加工头21固定在第一左右运动座上。第二左右运动装置34的结构与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的结构相似。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下运动装置22、第二上下运动装置32、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第一左右运动装置24、第二左右运动装置34还可采用齿轮齿条运动模组或同步带同步轮运动模组等直线运动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架11和所述右侧架12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前导轨 15,所述第一上下运动端222和所述第二上下运动端322均与所述前导轨15 滑动连接。
前导轨15上滑动连接有前滑块,第一上下运动端222和第二上下运动端 322的左前侧和右前侧与对应的前滑块固定连接,第一上下运动端222和第二上下运动端322沿前导轨15滑动,提高第一前后运动装置23和第二前后运动装置33运动的稳定性。前导轨15较靠近加工区域,使第一前后运动装置 23和第二前后运动装置的支承点较靠近加工区域,可提高强度,减少第一加工头21和第二加工头31的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架11和所述右侧架12的前侧设有前风琴罩16,所述前风琴罩16覆盖所述活动空间14的前侧,所述前风琴罩16可沿上下方向伸缩,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232和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均穿过所述前风琴罩16,所述前风琴罩16可随所述第一前后固定端231和所述第二前后固定端的上下运动而上下伸缩。
前风琴罩16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在基架1的上侧和下侧,前风琴罩16 的中部与第一前后固定端231和所述第二前后固定端固定。在左侧架11和所述右侧架12的前侧设置前风琴罩16,前风琴罩16可以覆盖活动空间14的前侧,前风琴罩16还可以覆盖前导轨15,前风琴罩16随第一前后固定端231 和所述第二前后固定端的上下运动而上下伸缩,可保持遮挡活动空间14和前导轨15,阻挡加工时产生的飞屑和飞液进入到活动空间14内的运动机构和前导轨15,避免影响运动机构的运动,提高工作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刀库组件4设于所述第一加工头21和所述第二加工头31的前侧,所述刀库组件4包括刀库座41,所述刀库座41与所述基架1固定连接,所述刀库座41上设有刀库驱动装置42,所述刀库驱动装置 42包括刀库固定端421和刀库运动端422,所述刀库固定端421与所述刀库座41固定连接,所述刀库运动端422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刀库运动端422 上固定连接有刀库板43,所述刀库板43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刀夹44,多个所述刀夹44沿上下方向排列,所述刀夹44的开口朝向右侧。
刀库板43上的多个刀夹44可夹持多个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刀具5,刀具5 的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刀库驱动装置42的刀库运动端422带动刀库板43 和刀具5左右移动。在需要换刀时,刀库板43和刀具5向右侧伸出,第一加工头21和/或第二加工头31移动需要的刀具5位置夹持刀具5;刀夹44的开口朝向右侧,在第一加工头21和/或第二加工头31夹持刀具5后,刀具5可以直接从开口取出,动作较少,方便取刀;换刀结束后加工时,刀库板43和刀具5缩回,不影响加工。刀库驱动装置42可采用气缸,气缸的缸体为刀库固定端421,气缸的活塞轴为刀库运动端422。
进一步地,所述刀库座41的右侧设有伸出口45,所述刀库板43可在所述伸出口45的左侧和右侧之间运动,所述刀库组件4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和活动罩46,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固定端和第三运动端,所述第三固定端与所述刀库座41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罩46连接于所述第三运动端上,所述第三运动端可带动所述活动罩46遮挡或打开所述伸出口45。
第二风琴罩可遮挡或打开伸出口45;在换刀时,第三驱动装置的第三运动端带动活动罩46打开伸出口45,刀库板43和刀具5伸出至伸出口45的右侧进行换刀;在加工时,刀库板43和刀具5缩回至伸出口45的左侧,第三运动端带动活动罩46关闭伸出口45,活动罩46阻挡飞屑飞溅到刀具5上。第三驱动装置可采用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罩46包括上风琴罩461和下风琴罩462,所述上风琴罩461和所述下风琴罩462均可沿上下方向伸缩,所述上风琴罩461和所述下风琴罩462分别设于所述伸出口45的上侧和下侧,所述上风琴罩461的上侧与所述伸出口45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下风琴罩462的下侧与所述伸出口45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上罩驱动装置471和下罩驱动装置472,所述上罩驱动装置471包括上罩固定端4711和上罩运动端4712,所述下罩驱动装置472包括下罩固定端和下罩运动端,所述上罩固定端4711 和所述下罩固定端均与所述刀库座41固定连接,所述上罩运动端4712和所述下罩运动端均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上罩运动端4712与所述上风琴罩461 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下罩运动端与所述下风琴罩462的上侧固定连接。
活动罩46分上风琴罩461和下风琴罩462,上风琴罩461和下风琴罩462 分别遮挡伸出口45的上部和下部,上罩驱定装置的上罩运动端4712带动上风琴罩461上下伸缩,下罩驱定装置的下罩运动端带动下风琴罩462上下伸缩,上风琴罩461和下风琴罩462收缩后的占用空间较少,减少设备体积。上罩驱动装置471和下罩驱动装置472可采用气缸。在一些实施例中,刀库座41和刀库驱动装置42可设置两套,两个刀库座41上下排列,两个刀库座 41的刀具5分别对应第一加工头21和第二加工头31,上风琴罩461和下风琴罩462分别遮挡上下两个刀库座41,两个刀库座41单独工作,工作更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双加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
第一运动装置,其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运动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基架相对固定,所述第一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运动端上设有第一加工头;
第二运动装置,其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运动端,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基架相对固定,所述第二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运动端上设有第二加工头,所述第一加工头设于所述第二加工头的上侧;
刀库组件,其设于所述基架上,所述刀库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加工头和所述第二加工头进行换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加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装置包括第一上下运动装置、第一前后运动装置和第一左右运动装置,所述第一上下运动装置包括第一上下固定端和第一上下运动端,所述第一上下固定端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下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包括第一前后固定端和第一前后运动端,所述第一前后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一上下运动端上,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可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左右运动装置包括第一左右固定端和第一左右运动端,所述第一左右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上,所述第一左右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加工头设于所述第一左右运动端上;
所述第二运动装置包括第二上下运动装置、第二前后运动装置和第二左右运动装置,所述第二上下运动装置包括第二上下固定端和第二上下运动端,所述第二上下固定端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下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包括第二前后固定端和第二前后运动端,所述第二前后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二上下运动端上,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可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左右运动装置包括第二左右固定端和第二左右运动端,所述第二左右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上,所述第二左右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加工头设于所述第二左右运动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加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包括竖向设置的左侧架和右侧架,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之间设有活动空间,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上侧和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一上下运动装置设于所述左侧架上,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上下运动装置的右侧,所述第二上下运动装置设于所述右侧架上,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二上下运动装置的左侧,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均设于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第一前后运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前后运动装置的上侧,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的前侧和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的前侧均凸出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前侧,所述第一左右运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左右运动装置均设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前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加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前导轨,所述第一上下运动端和所述第二上下运动端均与所述前导轨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加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的前侧设有前风琴罩,所述前风琴罩覆盖所述活动空间的前侧,所述前风琴罩可沿上下方向伸缩,所述第一前后运动端和所述第二前后运动端均穿过所述前风琴罩,所述前风琴罩可沿所述第一前后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前后固定端的上下运动而上下伸缩。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加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由多个方管或矩形管焊接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加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库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加工头和所述第二加工头的前侧,所述刀库组件包括刀库座,所述刀库座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所述刀库座上设有刀库驱动装置,所述刀库驱动装置包括刀库固定端和刀库运动端,所述刀库固定端与所述刀库座固定连接,所述刀库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刀库运动端上固定连接有刀库板,所述刀库板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刀夹,多个所述刀夹沿上下方向排列,所述刀夹的开口在左右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加工头和所述第二加工头所在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加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库座设有伸出口,所述刀库板可在所述伸出口的左侧和右侧之间运动,所述刀库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和活动罩,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固定端和第三运动端,所述第三固定端与所述刀库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罩连接于所述第三运动端上,所述第三运动端可带动所述活动罩遮挡或打开所述伸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加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罩包括上风琴罩和下风琴罩,所述上风琴罩和所述下风琴罩均可沿上下方向伸缩,所述上风琴罩和所述下风琴罩分别设于所述伸出口的上侧和下侧,所述上风琴罩的上侧与所述伸出口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下风琴罩的下侧与所述伸出口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上罩驱动装置和下罩驱动装置,所述上罩驱动装置包括上罩固定端和上罩运动端,所述下罩驱动装置包括下罩固定端和下罩运动端,所述上罩固定端和所述下罩固定端均与所述刀库座固定连接,所述上罩运动端和所述下罩运动端均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上罩运动端与所述上风琴罩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下罩运动端与所述下风琴罩的上侧固定连接。
CN202122579183.5U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双加工头装置 Active CN216326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9183.5U CN216326808U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双加工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9183.5U CN216326808U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双加工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26808U true CN216326808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9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79183.5U Active CN216326808U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双加工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26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63938B2 (ja) 工作機械
US20140105699A1 (en) Program-controlled machine tool
CN211465467U (zh) 一种车铣复合设备
CN216326808U (zh) 一种双加工头装置
CN210756412U (zh) 一种立卧式数控加工中心
CN212144565U (zh) 全自动三维钻孔装置
CN216421841U (zh) 自动换刀装置及龙门加工系统
CN115041994A (zh) 一种新型立卧两用数控加工中心
CN213646904U (zh) 一种阀体内孔加工设备
CN214264640U (zh) 一种立式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CN212169062U (zh) 一种多孔位钻孔装置
CN210190981U (zh) 面板自动化上下料加工迷你数控机床
CN207534425U (zh) 一种压铸机滑座加工工装
CN113878393B (zh) 一种多头卧式加工机床
CN217223750U (zh) 一种双头加工的地漏铣孔机
CN217316043U (zh) 用于加工焊接搭接口的工装
CN220659911U (zh) 一种多工作台加工中心
CN219275293U (zh) Cnc加工设备
CN218363310U (zh) 一种龙门加工装置
CN217291598U (zh) 一种双主轴双刀库立式加工中心专机
CN217493827U (zh) 一种工作台
CN216398161U (zh) 一种多导轨密集滑块动梁式龙门机床
CN212918435U (zh) 一种立式动柱加工中心
CN214109549U (zh) 一种小型工件加工机床
CN219336786U (zh) 一种攻丝机用双轴式移动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