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1221U - 一种金属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1221U
CN216311221U CN202122969784.7U CN202122969784U CN216311221U CN 216311221 U CN216311221 U CN 216311221U CN 202122969784 U CN202122969784 U CN 202122969784U CN 216311221 U CN216311221 U CN 216311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ending part
bent
bent part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97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Wanzh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Wanzh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Wanzh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Wanzh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697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11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1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1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其包括矩形背板本体,矩形背板本体的左边缘、上边缘与右边缘均竖直向上延伸,形成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的顶端均向内弯折,形成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且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相对矩形背板本体的上表面悬空设置,并在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设有支撑件;支撑件的顶端与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连接,底端与矩形背板本体的上表面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金属背板件在弯折部底端设置支撑件,支撑强度高,稳定性好;同时,改变了金属背板件上光学件等结构的安装方式,便于后期整个显示器的组装。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显示器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而显示器通常都是由金属背板件、显示面板、导光板和反射片组成,金属背板件为显示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9257554B,申请号为201811276981.7,专利名称为一种液晶电视机一体式金属背板拼接结构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金属背板拼接结构,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包括金属背板、上侧边框、左侧边框、上侧内弯折拼接框和左侧内弯折拼接框,上侧边框、左侧边框、上侧内弯折拼接框和下侧弯折拼接框均铺设在金属背板上,其中,上侧边框左侧端面与左侧边框的左侧板面平齐,上侧内弯折拼接框的左侧紧贴左侧边框设置,右侧逐步向金属背板板面弯折,并与金属背板贴合设置;左侧内弯折拼接框上侧紧贴上侧边框设置,下侧逐步向金属背板板面弯折,并与金属背板贴合设置;上侧内弯折拼接框和左侧内弯折拼接框相对的拼接部均呈45°倾角。而该金属背板,液晶电视玻璃屏支撑的内侧端悬空设置,支撑强度低。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中研发了一种金属背板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背板件,该金属背板件在弯折部底端设置支撑件,支撑强度高,稳定性好;同时,改变了金属背板件上光学件等结构的安装方式,便于后期整个显示器的组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背板件,其包括矩形背板本体,所述矩形背板本体的左边缘、上边缘与右边缘均竖直向上延伸,形成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
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的顶端均向内弯折,形成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且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相对所述矩形背板本体的上表面悬空设置,并在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端与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连接,底端与所述矩形背板本体的上表面抵接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矩形背板本体的左顶角与右顶角处均开设剪切口,所述剪切口的两侧边分别向上弯折90°,形成对应的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背板本体左顶角处由矩形背板本体左边缘处的左边框、左弯折部、支撑件分别与上边缘处的上边框、上弯折部、支撑件对应拼接连接后,焊接连接;所述矩形背板本体右顶角处由矩形背板本体右边缘处的右边框、右弯折部、支撑件分别与上边缘处的上边框、上弯折部、支撑件对应拼接连接后,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采用相同结构;在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中均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矩形背板本体;
和/或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于所述矩形背板本体,且所述第二平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均设置在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顶端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的顶端均向内弯折180°,形成竖直状的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且所述竖直状的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紧贴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设置;
所述支撑件为长条状倒置U型件,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竖直状的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均为L型弯折部,所述L型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下方的第二弯折部;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紧贴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设置;
所述第二弯折部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的顶端均向内弯折90°,形成水平状的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并由所述水平状的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为一体式结构,并由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向下弯折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背板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该金属背板件,相对现有的金属背板件而言,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相对矩形背板本体的上表面悬空设置,使得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与矩形背板本体的上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便于容纳安装显示器中的导光板、膜片、反射片等光学件。而在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内侧端处设有支撑件,用于支撑上述弯折部,增强了金属背板件的支撑强度。同时,由于增设了支撑件,且该支撑件的顶端与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连接,底端与矩形背板本体的上表面抵接连接,由对应的边框、弯折部、支撑件以及矩形背板本体的上表面合围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改变了金属背板件上光学件等结构的安装方式,便于后期整个显示器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包括上述的金属背板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显示器具有金属背板件的全部优点,实现了显示面板的嵌入式安装,美观性好;同时,将显示面板安装在第一平面或第二平面处,便于显示器的组装;此外,在弯折部底端设置支撑件,支撑强度高,稳定性好;利于批量生产,而且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器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背板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金属背板件与显示面板、膜片、导光板、反射片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背板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图4中金属背板件与显示面板、膜片、导光板、反射片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背板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图6中金属背板件与显示面板、膜片、导光板、反射片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矩形背板本体1、左边框2、上边框3、右边框4、左弯折部5、内侧端50、第一平面51、第一弯折部52、第二弯折部53、上弯折部6、右弯折部7、支撑件8、第二平面80、显示面板9、膜片10、导光板11、反射片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7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论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金属背板件,该金属背板件主要用于显示器技术领域,其包括矩形背板本体1,所述矩形背板本体1的左边缘、上边缘与右边缘均竖直向上延伸,形成左边框2、上边框3与右边框4,该左边框2、上边框3与右边框4均与矩形背板本体1相垂直。
所述左边框2、上边框3与右边框4的顶端均向内弯折,形成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且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内侧端50相对所述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悬空设置,即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内侧端50与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而具体高度差的大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即可。并在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内侧端50设有支撑件8,该支撑件8用于支撑上述弯折部与安装在该金属背板件上的显示面板9。将所述支撑件8的顶端与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内侧端50连接,用于支撑上述弯折部,底端与所述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抵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该金属背板件,相对现有的金属背板件而言,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内侧端50相对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悬空设置,使得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内侧端50与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便于容纳安装显示器中的导光板10、膜片11、反射片12等。而在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内侧端50处设有支撑件8,用于支撑上述弯折部,增强了金属背板件的支撑强度;同时,由于增设了支撑件8,且该支撑件8的顶端与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内侧端50连接,底端与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抵接连接,由对应的边框、弯折部、支撑件8以及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合围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改变了金属背板件上光学件等结构的安装方式。
如申请号为201811276981.7的发明专利中,在组装该金属背板对应的显示器时,需将导光板和反射片等光学件塞入至液晶电视玻璃屏支撑下表面与金属背板上表面间的缝隙内,不便于显示器的后期组装。而本实用新型中将原来插入安装方式,替换为现在的平放安装在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即可,便于后期整个显示器的组装。
进一步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左边框2、上边框3与右边框4的形成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在所述矩形背板本体1的左顶角与右顶角处均开设剪切口,所述剪切口的两侧边分别向上弯折90°,形成对应的左边框2、上边框3与右边框4,使得左边框2、上边框3右边框4与矩形背板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美观性好。
具体的,矩形背板本体1左顶角处由矩形背板本体1左边缘处的左边框2、左弯折部5、支撑件8分别与上边缘处的上边框3、上弯折部6、支撑件8对应拼接连接,形成自然折弯拼接的拐角连接处;而为了增强拐角连接处的强度,可以在拼接后,进行焊接。同理,矩形背板本体1右顶角处由矩形背板本体1右边缘处的右边框4、右弯折部7、支撑件8分别与上边缘处的上边框3、上弯折部6、支撑件8对应拼接连接,形成自然折弯拼接的拐角连接处。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对左顶角与右顶角处折弯拼接处拼接缝线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可以设置在矩形背板本体1的左边缘处、或右边缘处、或呈45°倾角设置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进一步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进行了详细设计,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采用相同结构。同时,在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中均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平面51,所述第一平面51平行于所述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在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平面51,用于支撑安装显示面板等,平面设计,支撑稳定性更好。
和/或所述支撑件8的上表面为第二平面80,所述第二平面80平行于所述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平面80的宽度大于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宽度,以使所述第二平面80的内侧边缘凸出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而更加靠近矩形背板本体1中心处,从而在第二平面80上形成平面的支撑部,用于支撑安装对应的显示面板等;同理,平面设计,支撑稳定性更好。
优选的,第一平面51与第二平面80均设置在所述左边框2、上边框3与右边框4顶端的下方,第一平面5与第二平面80用于支撑安装显示面板,而第一平面51与第二平面80又位于边框顶端的下方,可实现显示面板的嵌入式安装,安装稳定性系数高,美观性好。
进一步的,在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对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给出了更加具体的设计,方案一如图7所示:
所述左边框2、上边框3与右边框4的顶端均向内弯折180°,形成竖直状的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且所述竖直状的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紧贴所述左边框2、上边框3与右边框4设置。
此时,对应的,所述支撑件8为长条状倒置U型件,所述支撑件8的上表面为第二平面80,所述竖直状的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平面80上;该支撑件8可通过胶粘、或是焊接等固定安装在矩形背板本体1的边缘处。采用此结构的金属背板件,实现了显示面板的嵌入式安装,美观性好;同时,该金属背板本体在使用时,将显示面板安装在第二平面80处,便于显示器的组装;此外,在弯折部底端设置支撑件8,支撑强度高,稳定性好。
方案二,如图3所示: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均为L型弯折部,所述L型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5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52下方的第二弯折部53。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52紧贴所述左边框2、上边框3与右边框4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53为第一平面51,所述第二弯折部5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52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8的顶端连接。此时,对应的支撑件8可以为一长条状竖直立板,直接由第二弯折部53的内侧向下弯折形成。采用此结构的金属背板件,实现了显示面板的嵌入式安装,美观性好;同时,该金属背板本体在使用时,将显示面板安装在第一平面51处,便于显示器的组装;此外,在弯折部底端设置支撑件8,支撑强度高,稳定性好。
方案三,如图5所示:所述左边框2、上边框3与右边框4的顶端均向内弯折90°,形成水平状的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并由所述水平状的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平面51,结构简单。此时,对应的支撑件8可以为一长条状竖直立板,直接由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内侧向下弯折形成。采用此结构的金属背板件,该金属背板本体在使用时,将显示面板安装在第一平面51处,便于显示器的组装;同时,在弯折部底端设置支撑件8,支撑强度高,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该支撑件8呈长条状,并与所述矩形背板本体1相垂直。同时,所述支撑件8与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为一体式结构,并由所述左弯折部5、上弯折部6与右弯折部7的内侧端向下弯折形成。当然,该支撑件8还可通过焊接、粘接等,安装在矩形背板本体1的上表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金属背板件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上述的金属背板件,该显示器具有金属背板件的全部优点,实现了显示面板的嵌入式安装,美观性好;同时,将显示面板安装在第一平面51或第二平面80处,便于显示器的组装;此外,在弯折部底端设置支撑件8,支撑强度高,稳定性好;利于批量生产,而且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等。
具体的,该显示器包括上述的金属背板件、显示面板9、膜片10、导光板11与反射片12,其中,显示面板9通过双面胶粘贴安装在金属背板件的第一平面51或第二平面80上,并在显示面板9与矩形背板本体1上表面间形成密闭的容纳腔,并将膜片10、导光板11与反射片12从上至下顺次安装在该密闭的容纳腔内。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金属背板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背板本体,所述矩形背板本体的左边缘、上边缘与右边缘均竖直向上延伸,形成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
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的顶端均向内弯折,形成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且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相对所述矩形背板本体的上表面悬空设置,并在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端与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连接,底端与所述矩形背板本体的上表面抵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矩形背板本体的左顶角与右顶角处均开设剪切口,所述剪切口的两侧边分别向上弯折90°,形成对应的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背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背板本体左顶角处由矩形背板本体左边缘处的左边框、左弯折部、支撑件分别与上边缘处的上边框、上弯折部、支撑件对应拼接连接后,焊接连接;所述矩形背板本体右顶角处由矩形背板本体右边缘处的右边框、右弯折部、支撑件分别与上边缘处的上边框、上弯折部、支撑件对应拼接连接后,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采用相同结构;在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中均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矩形背板本体;
和/或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于所述矩形背板本体,且所述第二平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背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均设置在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顶端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背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的顶端均向内弯折180°,形成竖直状的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且所述竖直状的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紧贴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设置;
所述支撑件为长条状倒置U型件,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竖直状的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背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均为L型弯折部,所述L型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下方的第二弯折部;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紧贴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设置;
所述第二弯折部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顶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背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边框、上边框与右边框的顶端均向内弯折90°,形成水平状的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并由所述水平状的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背板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为一体式结构,并由所述左弯折部、上弯折部与右弯折部的内侧端向下弯折形成。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背板件。
CN202122969784.7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金属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 Active CN216311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9784.7U CN216311221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金属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9784.7U CN216311221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金属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1221U true CN216311221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3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9784.7U Active CN216311221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金属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11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9194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9056719A1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21032163A1 (zh) 显示装置
CN210605281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108227266A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211149136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211293511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视
CN21572919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6311221U (zh) 一种金属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
WO2020135328A1 (zh) 显示模组和电视机
CN11390519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775227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573084U (zh) 显示装置
WO2021104395A1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11980040U (zh) 框体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596312A (zh) 一种无边框显示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0222427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399269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11426987U (zh) 光学膜片组件、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210431628U (zh) 一种无边框电视机背板模组
CN221008509U (zh) 交互显示装置及智慧黑板
CN215813428U (zh) 新型膜片固定结构
CN114002875B (zh) 显示装置
CN220796190U (zh) Led模组及led显示屏
CN218567786U (zh) 一种遮光胶、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